气固接触装置

文档序号:277206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气固接触装置 (Gas-solid contact device ) 是由 彼得·克里斯蒂安·阿尔伯特·伯格曼 埃弗特-扬·奥尔特沃尔特 罗伯特·约翰·伯尔斯 于 2020-03-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用于通过与气体流接触来加工颗粒材料流的装置(10)包括限定加工室(18)的壳体(12)。该室(18)包括具有开口(32)的气体分配板(30)。气体分配板(30)将下部气体腔室(18)与固气接触区(22)隔开。接触区(22)具有从气体分配板(30)直立从而将内部部段(36)与相邻的环形外部部段(38;40)分开的至少一个筒形分隔部(34)。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34)设置有用于颗粒材料的转移开口(50)。壳体(12)还设置有用于将颗粒材料供应至内部部段(36)的入口(44)以及用于将经加工的颗粒材料从环形外部部段(40)排出的出口(42)。(An apparatus (10) for processing a stream of particulate material by contact with a stream of gas includes a housing (12) defining a processing chamber (18). The chamber (18) includes a gas distribution plate (30) having an opening (32). A gas distribution plate (30) separates the lower gas chamber (18) from the solid-gas contact zone (22). The contact zone (22) has at least one cylindrical partition (34) upstanding from the gas distribution plate (30) separating an inner section (36) from an adjacent annular outer section (38; 40). The at least one partition (34)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fer opening (50)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 The housing (12) is further provided with an inlet (44) for supply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to the inner section (36) and an outlet (42) for discharging processed particulate material from the annular outer section (40).)

气固接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与气体流接触来加工颗粒材料流的装置。

背景技术

WO2006/027009A1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颗粒产品的装置。该已知装置包括用于接纳和处理产品的加工室。其底部由多个叠置的重叠导向板组成,在导向板之间形成有供具有基本水平向外的位移分量的加工空气通过的环形狭缝。底部在其中心设置有环隙喷嘴。喷嘴口被定形状为使得可以喷射大致平行于底部层面的平面喷射薄层。

环形床反应器(toroidal bed reactor)或旋流流化床反应器(swirlingfluidized bed reactor)是众所周知的用于固气接触加工的装置,固气接触加工比如是化学反应、物理加工和热交换操作例如对所使用的固体和/或气体的干燥和冷却。通常,这种气固接触装置具有加工区,在加工区中,固体颗粒以受气体诱导的、周向的且环形的流动模式循环。气体流通过具有气体开口的叶片(也称为翼片)的系统而被充入至加工区,叶片具有成角度的构型,从而产生进入到加工区中的气体射流,进而导致颗粒材料的循环环形运动。

US6564472B1公开了这样的装置及其设计原理及适当操作。现今从Torftech(Mortimer Technology)已知的环形床反应器(http://www.torftech.com/torbed_technology.html;也参见US2013220790A1)仍然基于该公开。

US2013220790A1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颗粒材料的环形床反应器,该环形床反应器具有无论加工何种材料都允许该环形床反应器连续操作的装置。这种已知的反应器包括加工室,通常为具有用于颗粒材料的至少一个入口和用于经加工的颗粒材料的一个或更多个出口的常规的环形床反应器(其定义为这样一种反应器:在该反应器中,待处理的材料被置入并离心地保持在颗粒和加工流体的紧凑且湍流的环形循环床内,颗粒和加工流体绕加工室的轴线循环)。加工室包括环形处理区和多个加工流体入口,所述多个加工流体入口布置在环形处理区的基部中并且构造成使得在使用中加工流体的射流通过所述多个加工流体入口进入到环形处理区中,以在环形加工区中建立颗粒材料的螺旋流。经加工的颗粒材料的一个或更多个出口位于基部中并且由多个加工流体入口环绕,使得颗粒材料的螺旋流围绕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出口循环。在加工室中布置有用于使环形加工区中的颗粒材料的螺旋流的一部分从螺旋流径向地向内偏转的装置,使得颗粒材料通过用于经加工的颗粒材料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出口离开加工室。

根据此构型的实际实施方式应用具有由0.25*TT*(D2out-0.64*D2out)限定的最大接触表面的加工室,其中,D2out是加工室的直径,意味着反应器的直径的(仅)外部20%得到有效利用。根据申请人/制造商,反应器床的这样的宽度对于环形流动模式是最佳的并且是传热和传质特性的先决条件。对反应器中的床高度设定了类似的限制。

这种已知环形床的传质和传热特性是该装置的主要特征。然而,具有这种构型的反应器具有实际限制,这些限制通常也适用于其他环形(旋流)床反应器。

环形加工区中的颗粒材料的螺旋流的一部分沿(径向)向内方向的偏转因离心力而导致不期望的积聚并且可能导致环形床的不稳定。

在操作中,具有这种构型的环形床反应器仅利用横截面的一小部分即外部环形区作为加工区域。因此,尽管具有传热和传质特性的潜力,但环形床反应器体积庞大。

在连续操作时,该反应器具有较短的停留时间,因此当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时,需要更多串联的反应器。市面上可购得的连续装置预计具有30秒至60秒的停留时间。

在具有CSTR(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行为——其意味着固体和气体被理想地混合(或至少具有正经的向前混合模式和向后混合模式)——的环形床反应器中,反应器没有明显的颗粒材料给送点和气体流给送点,因为加工区中的流动模式是具有无限(或至少不明确)的长度的封闭环形。这看起来似乎导致了在加工区中的任何地方平均而言都相同的质量和能量耗散/交换。其优点是非常恒定的热/质分布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床中的温度。然而,CSTR行为伴随着宽泛的停留时间分布,这是由于一部分颗粒材料采取从加工区的入口至出口的具有短停留时间的捷径,而另一部分则继续在加工区中循环得比平均更久。这意味着一些颗粒实际上可能未经处理地离开反应器,以及以过度反应状态排出的其他颗粒。结果得到颗粒材料的处理特性的宽泛分布,尽管平均值很好。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述缺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气固接触装置中的可用反应器容积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改善停留时间的均匀性,并因此改善颗粒材料与气体之间的接触时间,由此改进对单个颗粒的加工。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与具有相似直径的现有技术构型相比允许停留时间延长超过上述典型值,由此至少部分地避免如果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则需要串联的多个反应器的必要性。

根据本发明,一种通过与气体流接触来加工颗粒材料流的装置包括:

壳体,该壳体限定加工室,

加工室包括:

腔室,该腔室布置在加工室的下部部分处,该腔室具有用于将气体流引入腔室中的气体入口,

接触区,该接触区布置在腔室上方,该接触区用于使颗粒材料流与气体流接触,

其中,腔室和接触区由气体分配板隔开,

其中,接触区包括用于颗粒材料流与气体流之间的接触的接触路径,接触区具有从气体分配板直立从而将接触路径的内部部段与相邻的环形外部部段分开的至少一个筒形分隔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设置有转移开口,该转移开口构造成允许颗粒材料从内部部段向相邻的环形外部部段行进,

其中,气体分配板设置有开口,这些开口构造成允许气体流以倾斜向上导向的方向从腔室向接触区行进,以建立颗粒材料在接触区中在沿着接触路径的移位方向上的移位,

入口,该入口用于在供应位置处将颗粒材料供应至接触路径的内部部段,当沿接触路径的内部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观察时,该供应位置位于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的上游,

出口,该出口用于在排出位置处将经加工的颗粒材料从接触路径的环形外部部段排出,当沿接触路径的环形外部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观察时,该排出位置位于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加工室,该加工室通常具有由壳体的直立壁界定的圆形横截面。在加工室的下部部分中布置有具有用于给送气体的气体入口的腔室(下文中也称为下部腔室;在本领域中也称为风箱),该下部腔室通过气体分配板(在本领域中也称为叶片(blade)或翼片(vane))与上方的接触区隔开,在气体分配板中设置有多个开口(下文中也称为旋流开口)。旋流开口为从腔室进入接触区的气体射流引入倾斜旋转分量,从而导致颗粒材料在从供应位置沿着接触路径直至排出位置的移位方向上的移位。在接触区中布置有从气体分配板直立的至少一个筒形分隔部。通常存在一定数目的分隔部,比如在2个至10个的范围内,例如3个至5个,这些分隔部具有不同的直径,直径例如为加工室的内径的0.2倍(参见下文)、0.4倍、0.6倍和0.8倍。分隔部界定从颗粒材料的供应位置至颗粒材料的排出位置的接触路径,其中,气体流接触并携带颗粒材料作为气体分配板上方的移动(滑动)层或床。分隔部将接触路径分成内部接触路径部段——通常为内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以及相邻的外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在多个分隔部的情况下,内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将被称为最靠内(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并且外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将被称为最靠外环形接触路径部段,而布置在最靠内(环形)接触路径部段与最靠外环形接触路径部段之间的任何环形接触路径部段被表示为中间环形接触路径部段。颗粒材料通过供应位置处的入口而被给送至内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并且经加工的颗粒材料与气体流或一部分气体流一起通过排出位置处的出口从外部环形部段排出。每个分隔部具有转移开口(也称为端口),其允许通过由气体流引起的离心力而将正被加工的颗粒材料从接触路径的内部部段转移至相邻的外部部段。因此,正被加工的颗粒材料遵循螺旋的路径从内部部段移动至外部部段处的排出出口,该移动受通过气体分配板中的旋流开口的气体流的迫使。内部(环形)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的供应位置位于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的上游,有利地使得所供应的颗粒材料沿着(环形)内部接触路径部段基本上跨越其整个(圆形)长度而移位至转移开口。于是防止了从供应位置至转移开口的捷径。有利地,当沿接触路径的内部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观察时,接触路径的内部(环形)部段中的供应位置与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相隔至少270°。优选地,当沿与接触路径的内部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时,供应位置还邻近于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重叠是可能的,前提是速度的旋转分量足够大以防止颗粒材料从供应位置走捷径至转移开口或者从转移开口走捷径至排出位置。所供应的颗粒材料沿着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基本上跨越环形接触路径部段的整个圆形长度而从供应位置移位至转移开口。相同的推论适用于排出出口相对于转移开口的位置。有利地,当沿接触路径的环形外部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观察时,接触路径的环形外部部段中的排出位置与相邻的向内布置的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相隔至少270°,优选地,当沿与接触路径的环形外部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时,排出位置邻近于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

通常,颗粒材料相对于旋转产生的气体流并流地、优选地切向地被给送至内部接触路径部段。在内部接触路径部段中有多于一个的供应位置是可行的。

可选地,加工室还具有上部排出部段,上部排出部段连接至出口,从而将气体流(或气体流的剩余部分)以及所携带的颗粒材料的任何粉尘和轻质颗粒从加工室中移除。粉尘和轻质颗粒可以从气体流中被过滤出来并且返回至颗粒流中或以其他方式被收集,例如使用布置在上部排出部段中的旋风分离器利用已经引入气体流的旋转运动来收集。气体可以再循环至腔室,可选地在对气体的某些特性比如温度、压力、组成和/或水分含量进行调节之后再循环至腔室。

与仅利用其外(约20%)周缘部分的现有技术装置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覆盖加工室的大横截面区域的接触区。因此,装置的操作利用加工室的较大横截面区域来用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接触。此外,由于颗粒材料流具有活塞流特性,因此可以以精确的方式控制停留时间,从而确保单个颗粒经受基本相同的加工处理。此外,通过提供由分隔部界定的明确限定的螺旋接触路径,停留时间与现有技术的环形床反应器构型相比可以延长,同时保持了通过密切接触造成的有利的质量和能量传递特性。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接触区包括多个直立的筒形分隔部,每个分隔部具有构造成允许颗粒材料从接触路径的内部部段行进至相邻的外部部段的转移开口,其中,当沿相邻分隔部之间的接触路径的环形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观察时,靠内的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位于靠外的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的上游,优选地,当沿相邻分隔部之间的接触路径的环形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观察时,靠内的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与靠外的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相隔至少270°,更优选地,当沿与相邻分隔部之间的接触路径的环形部段中的颗粒材料移位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时,靠外的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邻近于靠内的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在这些布置结构中,颗粒材料优选地被迫从其入口流过每个环形流动部段路径的整个圆形长度至其出口,由此防止从分隔部中的一个转移开口经由直视线直接走捷径至靠外的相邻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而由此绕过了相邻分隔部之间的中间环形接触路径部段。

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气体入口包括竖向延伸穿过接触区进入气体腔室中的中央管道,该管道界定内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的内侧部。在该实施方式中,直径例如为加工室的直径的0.2倍的中央管道用作内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的靠内边界,从而有助于颗粒材料和气体流的初始旋转运动。此外,将气体流沿与通过旋流开口的向上气体流相反的竖向方向给送至腔室改善了腔室中的气体分布。通常,中央管道从加工室的顶部向下延伸至下部腔室。优选地,气体流经由气体出口至少部分地从加工室移除,该气体出口在加工室的顶部处同心地包围中央管道。

有利地,具有成角度构型的旋流开口适合于其通入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气体分配板包括布置在环形部段中的向外导向的狭缝形状的开口,其中,在每个环形部段中,开口布置成相对于气体分配板的半径成径向角度。旋流开口的狭缝形状基本上覆盖了环形接触路径部段的整个宽度,从而确保颗粒材料在气体流作用下移位并防止死区。通常在15°至30°的范围内的径向角度考虑到颗粒材料由于离心力而趋向于积聚在分隔部或壳体壁处并迫使颗粒材料向前。在环形部段中,径向角度通常是恒定的。径向角度在部段与部段之间可以不同,特别地,狭缝形状的旋流开口的径向角度从最靠内的环形部段至最靠外的部段逐步减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气体分配板包括布置在环形部段中的向外导向的狭缝形状的开口,其中,开口沿颗粒材料流的方向相对于接触区的轴线具有轴向角度,以便以倾斜向上的方向提供气体流,以建立颗粒材料在接触区中沿着接触路径的移位。通常轴向角度在45°至60°的范围内。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气体分配板包括布置在环形部段中的狭缝形状的开口,其中,狭缝形状的开口的宽度从其内端部至其外端部增大。在该实施方式中,旋流开口的流通面积向外增大,以补偿在环形部段的外部部分处的较大的颗粒材料流。

最优选地,旋流开口以一径向角度、一轴向角度布置并且具有梯形形状,其中,小底在其内端部处而大底在其外端部处,如上所述。

为了进一步增强和/或控制腔室中向气体分配板的气体分配,优选地,腔室包括布置在气体分配板下方的歧管,歧管具有尺寸可调节的歧管开口。可调节的歧管开口允许根据特定接触路径部段处所需的比例调整气体流。例如,在利用(加热的)空气干燥颗粒材料时,湿的颗粒材料被给送至最靠内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在此处需要比中间部段(如果有的话)以及最靠外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颗粒材料以部分干燥的状态进入中间部段以及最靠外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更多的热量来干燥颗粒材料。

在示例中,歧管是允许控制每部段的开口尺寸的隔板类型。例如,歧管包括具有下部歧管开口的下部环形板部段和具有上部歧管开口的上部环形板部段,其中,相配合的下部环形板部段和上部环形板部段能够相对于彼此同心地移位。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全部数目的部段中的每个环形接触路径部段或其中的几个环形接触路径部段例如使用由各自具有其自身的气体入口的环形流动通道组成的气体歧管而被给送有就温度、湿度、压力和/或组成而言的专用气体流,该气体歧管可以与来自适当来源的专用气体一起使用。这样的实施方式允许从接触区的内部至外部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中对颗粒材料依次执行不同的加工操作。

歧管开口可具有径向开槽的构型。在有利实施方式中,歧管开口具有弧形截面开槽构型。

为了迫使颗粒材料通过外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处的排出出口,环形外部接触路径部段可以具有用于将经加工的颗粒材料导向至排出出口的偏转器,从而有利地将靠内的相邻分隔部中的开口与出口的排出位置隔开。

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有利地具有可调节的尺寸,颗粒材料通过该转移开口而从一个环形接触路径部段转移至相对于该环形接触路径部段靠外布置的相邻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在实施方式中,分隔部在气体分配板上方的高度是可调节的,例如使用滑动件来调节。为了允许在环形接触路径部段中一定程度地滞留颗粒材料,转移开口可以定位在气体分配板的平面上方的一定高度处。于是颗粒材料的移位模式、颗粒材料的滞留和气体流速联系在一起。为了避免颗粒材料的移动床层停顿,有利的是能够调节、优选地能够自动调节开口高度,特别是调节转移开口的下边缘。下边缘的最低高度位于气体分配板的层面处。然后不会发生滞留。

在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界定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的壁的下游部分向上倾斜地布置。在具有长尺寸的颗粒比如线状颗粒例如纤维碰撞界定转移开口的分隔部壁的竖向边缘时,这些颗粒倾向于折叠团起并粘附至该边缘。随着时间的推移,粘附的颗粒的数目可能会增多并积累成簇,该簇可能成为其他颗粒通过分隔部开口转移的障碍。因此,离开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可能开始停顿。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向上倾斜例如45°的部分来避免。塌陷的颗粒不会粘附在碰撞点处,而是会滑动至颗粒材料的移动床层上方的更高位置,使得塌陷的颗粒不会堵塞转移开口。经过一定的增长后,簇会变得过大、倒下并分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邻近向上倾斜部分设置有向下倾斜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向上倾斜部分上滑动的任何颗粒由于突然没有支撑而将在向上倾斜部分的顶部处松散(“跳下”)。

为了防止颗粒材料从一个环形接触路径越过分隔部的顶部边缘溢出至相邻的外部,分隔部的顶部有利地设置有保持件,保持件例如为部分地覆盖相邻的内部接触路径部段的向内导向的条带。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用于颗粒材料或所涉及的气体的许多处理,比如对生物质材料进行热加工,包括生物质材料的冷却、干燥、烘焙、热解、燃烧和/或气化,化学加工包括催化加工,以及冷却或干燥饲料或食物。其他应用包括基于形状、质量、尺寸和/或密度将颗粒材料分离成几部分,比如筛分,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用作风向转变器。通常,颗粒材料是散装物品,比如生物质、食物和饲料等生物材料。塑料材料也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进行加工。在具有(暂时)粘附至分隔部的高度趋向性的潮湿材料的情况下,分隔部、特别是位于内部接触路径部段处的分隔部壁部分可以设置有不粘涂层。在加工研磨性颗粒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施用耐磨涂层。此类涂层可以设置为可以容易地更换和/或替换的单独的插入物,例如片材等。分隔部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分隔部本身可以被加热和/或冷却,例如具有两个壁的分隔部。对分隔部的加热、特别是对最靠内的分隔部的加热降低了不期望的冷凝物沉积和粘附在各个分隔部处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气固接触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区的横截面;

图3示出了气体分配板中的旋流开口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横截面A-A;

图5示出了图3的横截面B-B;

图6示出了歧管的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歧管开口的细节;以及

图8示出了分隔部中的转移开口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气固接触装置的实施方式并且其整体由附图标记10表示。图2示出了在气固接触装置的气体分配板正上方的层面处的横截面。

气固接触装置10包括筒形的壳体12,壳体12具有界定加工室18的底壁14和顶壁16。加工室18界定了下部腔室20、接触区22和集气部段(gas header section)24。壳体12设置有气体入口26,气体入口26连接至竖向的中央管道28,中央管道28穿过气体分配板30延伸到下部腔室20中。气体分配板28设置有多个旋流开口32,所述多个旋流开口32构造成将经导向的气体射流从气体腔室20喷射到接触区22中。旋流开口32具有防止颗粒材料31(图1中示出为两条虚线)从接触区22进入腔室20的尺寸。在接触区22中于气体分配板30的顶部上设置有筒形分隔部34,由此形成包括下述部段的接触路径:内部(最靠内)环形接触路径部段36及相邻的中间环形接触路径部段38’和38”、以及在排出位置处具有用于排出经加工的颗粒材料的切向出口42的外部(最靠外)接触路径部段40。颗粒材料由给送喷射器44(也参见图2)给送,给送喷射器44的位于供应位置处的出口46定位在中央管道28与最靠内分隔部34之间的最靠内部段36处,并且该出口46将颗粒材料作为沿与通过旋流开口32的气体流并流的方向的层输送。颗粒材料受气体流迫使而在螺旋的接触路径中(参见图2并由粗箭头指示)从出口46沿着最靠内部段36、通过最靠内分隔部34中的转移开口50、沿着中间部段38’、通过中间分隔部34’中的转移开口50’、沿着中间部分38”、通过最靠外分隔部34”中的转移开口50”、并且沿着最靠外部段40穿过出口42。如所示出的,最靠内分隔部34中的转移开口50与最靠内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34中的给送喷射器44的出口46几乎相邻,使得颗粒材料的通过转移开口50转移的那部分在最靠内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34中的颗粒材料流中产生空隙,该空隙随后由给送喷射器44供应的新鲜颗粒材料填充。这种转移和随后的再填充在相对于排出出口42的中间部段中和最靠外部段中重复。中间分隔部34’中的转移开口50’邻近最靠内分隔部34中的转移开口50但位于该转移开口50下游。供应位置、转移开口和排出位置相对于彼此的交错式构型迫使颗粒材料在被转移至向外定位的相邻部段之前完成几乎完整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弧部段>270°)。可选地,在最靠外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40中定位有偏转壁54,偏转壁54在出口位置处引导经加工的颗粒材料或其一部分通过出口42。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加工室18的顶部,集气部段22容置有一个或更多个分离器60比如旋风分离器,其中,粉尘和较轻的颗粒与气体流分离。气体流通过气体出口62离开壳体12。图1还示出,内分隔部34设置有保持件64,以便防止颗粒材料从最靠内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36流动至相邻的中间环形接触路径部段38’。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腔室20设置有气体歧管66。

图2示意性地示出旋流开口32具有狭缝形状。狭缝长度接近相应的环形接触路径部段的宽度。狭缝以径向角度α布置,其中,狭缝的径向角度α从最靠内部段36至最靠外部段40逐步减小。

图3更详细地示出了狭缝形状的旋流开口32的实施方式。从图4和图5中的横截面A-A和B-B中显而易见,狭缝形状的旋流开口也具有轴向角度γ,而狭缝的宽度从内端部68朝向外端部70逐渐增大。

图6部分地示出了隔板型歧管66的实施方式。歧管66包括上部歧管板,该上部歧管板包括在成型梁74内保持就位的多个环形上部歧管部段72,在歧管66的下部部分中,以滑动的方式布置有类似的环形下部歧管部段76。上部歧管部段72和下部歧管部段76分别设置有上部歧管开口78和下部歧管开口80,通常为类似成弧形的扇形的开口。通过旋转下部歧管部段76(由箭头所指示),可以调节气体的流通面积,如图7中所示,其中,下部歧管开口80与上部歧管开口78不完全对准。

图8更详细地示出了分隔部34中的转移开口50的实施方式。转移开口50由下述各者界定:直立的上游边缘90、上边缘92、气体分配板30的顶部表面的与直立的上游边缘相邻的一部分、分隔部34的向上倾斜的下游边缘部分94、以及相邻的向下倾斜部分96。成角度的部分94用作颗粒、特别是长颗粒比如纤维的滑动表面并且防止转移开口50的阻塞。在底部处布置有可移动例如滑动的下边缘部段98,由此可以调节开口50的转移横截面。未示出用于定位下边缘部分98的致动器。相同的构型可以应用于经加工的颗粒材料的排出出口。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吸附剂颗粒及其形成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