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文档序号:423721 发布日期:2021-12-21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electric connector ) 是由 王从辉 吕晓钟 肖小勇 于 2021-09-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采用SMT固定于PCB板上,并包括绝缘体、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其中:第一模块具有第一前置座和第一后置座,第二模块具有第二前置座和第二后置座,第一前置座适配第二前置座,以使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形成端子模组,端子模组组装于绝缘体内,通过模块化构造,解决了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端子多、排列密集不能全自动制成的技术问题,达成了提高产能、产量,提升产品良率和降低作业成本的效果。(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onics, and provides a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electric connector which is fixed on a PCB board by adopting SMT and comprises an insulator, a first module and a second module, wherein: the first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reposed seat and a first postpositive seat, the second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preposed seat and a second postpositive seat, the first preposed seat is matched with the second preposed seat so that the first module and the second module form a terminal module, the terminal module is assembled in the insulator, and through the modular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the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electric connector has more terminals and is densely arranged and cannot be fully automatically manufactured are solved, and the effects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the yield, improving the product yield and reducing the operation cost are achieved.)

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性连接技术,尤指提供了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子设备的连接桥梁,它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性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完整系统必须的基础组件。

电连接器种类繁多,例如应用于电脑、机站边缘的插式电连接器均属于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对此类电连接器的要求是传输数据速率要求高,性能要求稳定,而且这些边缘的插式(插卡式)连接器的重要特点是端子多、排列密集,对产品材料、制成设备和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极高,加之现代电子产品朝“短小轻薄”的趋势发展,更加要求设计者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以及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等方面多作考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采用SMT固定于PCB板上,并包括绝缘体、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其中:第一模块具有第一前置座和第一后置座,第二模块具有第二前置座和第二后置座,第一前置座适配第二前置座,以使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形成端子模组,端子模组组装于绝缘体内。

优选:绝缘体为注塑成型的矩形,并包括腔体、让位孔和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的尾翼,腔体从绝缘体前面贯穿至后面,让位孔为多个并排在靠近绝缘体前面的上面且分别与腔体贯穿。

优选:腔体后端横向连接有用于端子模组适配的台阶,台阶两侧分别与腔体内壁面形成插槽;尾翼靠近下面设有缺口,尾翼内壁面设有卡槽。

优选:第一模块包括上排端子,上排端子中每个端子具有第一固持段、第一触部、第二固持段和后向焊脚,在第一固持段与第二固持段之间形成有过渡段,后向焊脚连接第二固持段末端且与PCB板平行。

优选:第一前置座呈长条板体结构并具有上面、下面以及两侧面,下面设有适配第二模块的定位柱/定位孔,两侧面以平齐上面形式分别设有上引导肋,第一前置座固定第一固持段,以将上排端子以并排形式稳固一体;第一后置座具有长条部,长条部固定第二固持段且向前延伸有抵挡块,长条部两侧分别具有侧耳,侧耳前端形成有搭接第二模块的连接部,连接部下端形成有缩进部,侧耳外壁面设有第一榫部和第二榫部,第一榫部与缺口适配;第二榫部与连接部齐平并与卡槽适配。

优选: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适配并包括下排端子,下排端子中每一端子具有第三固持段、第二触部、第四固持段和前向焊脚,第二触部连接在第三固持段前端,第四固持段垂直连接于第三固持段后端,前向焊脚连接第四持段末端且与PCB板平行。

优选:第二前置座具有适配第一前置座下面的上面,在第二前置座上面相对第一前置座下面设有适配第一模块的定位孔/定位柱,第二前置座固定第三固持段,以使并排的下排端子稳固一体。

优选:第二后置座具有条形部,条形部固定第四固持段,以使下排端子尾部得到稳固,在第二前置座下面设有与台阶卡扣的楔形块,而在第二前置座两侧平齐下面分别设有下引导肋,下引导肋与上引导肋齐平,条形部两侧端头分别向插槽内形成有插部。

优选:第一前置座叠在第二前置座上方并通过第一模块定位柱/定位孔与第二模块定位孔/定位柱干涉,以使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结成一体,同时使第一后置座结合在第二后置座后面,第一后置座两侧的连接部搭接第二后置座条形部,缩进部抵持条形部外壁面,抵挡块抵持条形部外壁面,以使第一后置座与第二后置座组成一体。

优选:端子模组通过上导引肋和下导引肋引导装入腔体,以使插部适配插槽、第一榫部适配缺口和第二榫部适配卡槽以及楔形块适配台阶,同时第一触部作弹性动作时让位于让位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

一是通过模块化使整体结构变得直观、简单,例如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分别通过将端子排嵌入模具经注塑固化形成,再将二者叠装后组装于绝缘体腔体。此等结构结合形式和模块化制成方式,能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

二是可全程实现自动化作业,绝缘体、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是通过自动注塑机(采用不同模具)注塑成型,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是通过五金冲压机冲压成带有料带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再通过将上排端子或下排端子通过料带机转入具有相应模具有自动注塑机注塑,以便形成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通过设计实现了全自动作业,有效提升了产能、产量,减少了不良率,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子模组待向绝缘体组装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正面视角示意图。

图8是图7在A-A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1绝缘体,12腔体,121台阶,122插槽,123凹位,13让位孔,14尾翼,141缺口,142卡槽,2端子模组,3第一模块,31上排端子,311第一固持段,312第一触部,313过渡段,314第二固持段,315、414焊脚,32第一前置座,321、421上面,322、422下面,323定位柱,324上引导肋,33第一后置座,331长条部,332抵挡块,333侧耳,334连接部,335缩进部,36第一榫部,337第二榫部,4第二模块,41下排端子,411第三固持段,412第二触部,413第四固持段,42第二前置座,423定位孔,424楔形块,425下引导肋,426凸起,43第二后置座,431条形部,432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8,图中提供了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100,采用SMT(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指表面组装技术或称“表面贴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或DIP(是Dual In-line Package的缩写,指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指采用双列直插形式封装的集成电路)安装于PCB板上,并包括绝缘体1、收容绝缘体1、第一模块3和适配在第一模块3上的第二模块4,其中:第一模块3具有第一前置座32和第一后置座33,第二模块4具有第二前置座42和第二后置座43,第一前置座32适配第二前置座42,使第一模块3与第二模块4形成端子模组2,端子模组2组装于绝缘体1内。

具体而言,绝缘体1注塑成型为一矩形,并且包括腔体12、让位孔13和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的尾翼14,其中:腔体12贯穿绝缘体1前、后面,让位孔13在靠近绝缘体1前面的上面形成一排且向下与腔体12相贯穿,让位孔13为上排端子31第一触部312的弹性避让区域,腔体12后端横向连接有用于端子模组3适配的台阶121,台阶121两侧分别与腔体12内壁面形成插槽122;尾翼14靠近下面设有缺口141,尾翼14内壁面设有卡槽142,缺口141和卡槽142同时用于固定第二模块4。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至图5,图中第一模块3包括上排端子31,上排端子31中每个端子具有第一固持段311、第一触部312、第二固持段314和后向焊脚315,在第一固持段311与第二固持段314之间形成有向下倾斜的过渡段313,后向焊脚315连接第二固持段314末端且与PCB板平行。本例中,第一前置座32固定第一固持段311,以使上排端子31(中每个端子不接触地)并排稳固一体;第一后置座33固定第二固持段314,以使上排端子31得到进一步稳固。本例中,第一前置座32呈长条板体结构,并具有上面321及与上面相对的下面322,下面322设有适配第二模块4的定位柱323,本例中,不限于定位柱323或定位孔423为一对,且也不限于为对称或交错相对设于彼此上面321或下面322,在第一前置座32两侧面以平齐上面321形式分别设有上引导肋324;第一后置座33具有长条部331,长条部331向前延伸有抵挡块332,长条部331两侧分别有侧耳333,侧耳333前端形成有搭接第二模块4的连接部334,连接部334下端形成有抵接第二后置座条形部431的缩进部335,侧耳333外壁面设有第一榫部336和第二榫部337,第一榫部336与缺口141适配,以使第一模块3装入绝缘体1后无法向前、向上和向下移位;第二榫部337(为易进难出的斧形卡)与连接部334上面齐平且与卡槽142适配,以使第二榫部337阻止第一模块3装入绝缘体1后不得向后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至图5,图中第二模块4与第一模块3适配并包括下排端子41,下排端子41中每一端子具有第三固持段411、第二触部412、第四固持段413和前向焊脚414,第二触部412连接在第三固持段411前端,第四固持段413垂直连接于第三固持段411后端,前向焊脚414连接第四持段413末端且与PCB板平行。本例中,第二前置座42固定第三固持段411,以使下排端子41(中每个端子不接触地)并排稳固一体;第二后置座43固定第四固持段413,以使下排端子41尾部得到固定。本例中,第二前置座42具有适配第一前置座32的下面322的上面421,在第二前置座42上面421相对第一前置座32下面322设有适配第一模块3的定位孔423,本例中,不限于定位柱323或定位孔423为一对,且也不限于为对称或交错相对设于彼此上面321或下面322,在第二前置座42下面422设有与腔体12台阶121卡扣的楔形块424,而在第二前置座42两侧平齐下面422分别设有下引导肋425,下引导肋425与上引导肋324齐平;第二后置座43具有条形部431,条形部431两侧端头分别向插槽122内设有插部432。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至图8,图中第一模块3适配第二模块4并以此形成端子模组2,其中:第一模块3第一前置座32叠合在第二模块4第二前置座42上方并通过第一模块3定位柱323与第二模块定位孔423(或者第一模块定位孔与第二模块定位柱,或者交错第一模块定位孔/定位柱与第二模块定位柱/定位孔)干涉稳固。同时,第一后置座33结合在第二后置座43后面(即第一后置座33为处于外侧,第二后置座43为处于内侧),其中:第一后置座33两侧连接部334搭接于第二后置座43条形部431,缩进部335洽好抵持条形部431外壁面,与此同时设于第一后置座33的抵挡块332同样抵接条形部431外壁面,此时第一模块3与第二模块4组合完成。端子模组2组装于绝缘体1中,端子模组2通过两侧上、下导引肋324、425引导装入腔体12内,当向腔体12内推进端子模组2时,第二模块4的插部432顺势插入腔体的插槽122内,第二模块4楔形块424与腔体2台阶121卡扣,第一模块3第一榫部336和第二榫部337分别卡在绝缘体1的缺口141和卡槽142中,此时楔形块424与台阶121卡扣以及第二榫部337与卡槽142适配,以此防止端子模组2在腔体12内因受对接插力影响而向后移动;第二模块4的插部432与插槽122配合及第一榫部336与缺口141配合限制端子模组向前移动。由于前后均有限移位结构,以使端子模组2在腔体12内得到稳固而不晃动。本例中,通过第一后置座33抵接第二后置座43、第一后置座33两端卡持尾翼14以及凸起426与凹位123干涉,使端子模组2与绝缘体1稳固一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内圆簧式卡线高抗振动性储能线对线连接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