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96585 发布日期:2022-01-07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method of immunomodulator ) 是由 刘金玲 肖美添 叶静 张娜 李航 于 2021-10-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响应面(RSD)法优化提取工艺,从海带中提取岩藻聚糖,并通过乙醇重沉淀法和Q sepharose fast flow(Q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岩藻聚糖,最终得到四个纯度较高的岩藻聚糖组分:SF1、SF2、SF3、SF4。并且评价了岩藻聚糖SF1、SF2、SF3、SF4对RAW 264.7细胞毒性、NO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分泌以及MAPK信号通路中ERK 1/2、JNK和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SF1显著促进NO释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分泌,上调ERK 1/2、JNK和p38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说明SF1有望成为免疫疾病或功能性食品的新型免疫调节剂。(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 immunomodulator, which adopts a Response Surface (RSD) method to optimize an extraction process, extracts fucosan from kelp, separates and purifies the fucosan through an ethanol re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Q sepharose fast flow (Q FF) anion exchange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finally obtains four fucosan components with higher purity: SF1, SF2, SF3, SF 4. And the effect of fucoidan SF1, SF2, SF3, SF4 on RAW264.7 cytotoxicity, NO releas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secretion and expression levels of ERK 1/2, JNK and p38 proteins in the MAPK signaling pathway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F1 significantly promotes NO release, inhibit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secretion, and up-regulates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f ERK 1/2, JNK and p 38.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F1 is expected to be a novel immunomodulator for immune diseases or functional foods.)

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系统(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 作用。先天免疫是第一道防线,它不需要先遇到病原体或者其他外来 物质,就可以立即对入侵者做出反应。除了皮肤和黏膜屏障,单核细 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也属于先天免疫。免疫是人体 的一种生理功能,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 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病原菌、微生物等抗原物质,或机体自身产生 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在人类健康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 显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 疾病。现已有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很有可能应用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在研究多糖免疫刺激活 性的报道中,大多数研究都涉及巨噬细胞。免疫调节多糖可以增加活 性氧(ROS)、一氧化氮(NO)的产生以及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如 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IL-12等。

海洋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药库,从海洋中开发利用活性物质 是当前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海洋褐藻生物量 丰富,含有多糖种类繁多,以褐藻中海带为研究对象所提取制备的水 溶性多糖同样复杂多样。已有研究报道海带中的不同硫酸多糖具有免 疫调节作用。例如,Qiao等发现岩藻聚糖中有较高含量的硫酸盐基 团,并且与巨噬细胞有较高的免疫刺激活性有关。此外,Khilchenko 等研究发现制备的脱乙酰和脱硫酸盐基团的岩藻聚糖几乎丧失了所 有活性,说明同时存在乙酰基和硫酸盐基团对岩藻聚糖的生物活性至 关重要。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方便快速的方法从海带中提取分 离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岩藻聚糖。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水提法从海带中提取岩藻聚糖粗品,制成多糖溶液;

步骤2,在步骤1制得的多糖溶液加乙醇至体积分数为30%,离 心(10000r/min,20min),直至上清液澄清透明;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上清液,再加乙醇至体积分数为70%, 离心取沉淀物,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

步骤4,将步骤3洗涤后的沉淀物经冷冻干燥得到岩藻聚糖粗品 (SF);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SF通过QFF柱层析分离纯化岩藻聚糖,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管吸光度,以管数对吸光度绘制洗脱曲线。 按洗脱峰分别收集岩藻聚糖组分,并透析至无NaCl,浓缩,冻干。

优选地,其主要组成单糖为岩藻糖,纯化最终得到四个纯度较高 的岩藻聚糖组分:SF1、SF2、SF3、SF4,含岩藻糖分别为43.96%、 40.02%、38.62%和27.83%,硫酸根含量分别为12.05%、15%、23.79% 和36.94%。

优选地,所述的高纯度岩藻聚糖通过HPLC分析各组分的分子 量,平均分子量分别为225.28kDa、231.72kDa、234.68kDa和 249.68kDa。

优选地,所述的岩藻聚糖组分SF1主要由D-(+)-甘露糖、L-(+)- 鼠李糖、D-(+)-半乳糖、L-(-)-岩藻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6249∶ 0.0556∶0.8408∶1。

优选地,所述的高纯度岩藻聚糖SF1显著促进RAW 264.7中 NO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显著上调ERK 1/2、JNK和p38磷 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中,制备的岩藻聚糖组分SF1显著促进RAW 264.7中 NO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显著上调ERK 1/2、JNK和p38磷 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说明SF1有望成为免疫疾病或功能 性食品的新型免疫调节剂。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岩藻聚糖组分酸水解产物PMP衍生物的HPLC图。

图2为海带岩藻聚糖组分的红外光谱图。

图3为海带岩藻聚糖组分的紫外光谱图。

图4为岩藻聚糖对RAW 264.7细胞细胞毒性的影响。

图5为岩藻聚糖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NO的影 响。

图6为不同岩藻聚糖对细胞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

图7为不同岩藻聚糖对细胞因子IL-1β分泌的影响。

图8为不同岩藻聚糖对细胞因子IL-6分泌的影响。

图9为SF1对RAW264.7细胞中ERK 1/2、JNK和p38蛋白 水平的影响;

图10为SF4对RAW264.7细胞中ERK 1/2、JNK和p38蛋 白水平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称取5g乙醇回流过的海带粉,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 在一定温度下提取一定时间。提取后,趁热过200目滤布以除去沉 淀,向上清液加入1/4体积的4%氯化钙溶液以去除海带提取液中的 褐藻酸,待杂质沉淀完全后离心(4000r/min,15min)。将去除杂质后的上清液浓缩,再加入95%的乙醇,使溶液中乙醇体积分数为 70%。待沉淀完全,离心(10000r/min,5min),沉淀并用无水乙醇 洗涤沉淀3次,冷冻干燥,得岩藻聚糖粗品,计算其提取率。

步骤2:采用响应面(RSD)法优化岩藻聚糖提取工艺,考察了 提取温度(60、70、80、90、100℃)、提取时间(1、2、3、4、5、 h)、液料比(20∶1、30∶1、40∶1、50∶1、60∶1)对岩藻聚糖率的影响。经优化,水提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 4h,液料比40∶1;在最佳条件下,分别进行三次重复实验,得到 岩藻聚糖的提取率为9.38%;

步骤3:岩藻聚糖的纯化:

3.1:乙醇重沉淀法:取适量岩藻聚糖粗品溶于蒸馏水中,加乙 醇至体积分数为30%,重复离心(10000r/min,20min)步骤,直至 上清液澄清透明。收集上清液,再加乙醇至体积分数为70%,离心 取沉淀,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洗涤后的沉淀物经冷冻干燥得到岩藻聚糖粗品(SF)。

3.2:Q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岩藻聚糖 样品:将岩藻聚糖样品配制成浓度为100mg/mL的溶液并过0.45 μm滤膜。实验通过Q FF柱层析分离纯化岩藻聚糖,取100mL Q FF装柱,用蒸馏水平衡5个柱体积后加入0.3mL样品溶液,分别 配制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对Q FF等度洗脱,流速为2mL/min, 每管4mL。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管吸光度,以管数对吸光度绘制 洗脱曲线。按洗脱峰分别收集岩藻聚糖组分,并透析、浓缩、冻干。

采用乙醇重沉淀法和Q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SF进一步纯化, 最终获得四个纯度较高岩藻聚糖组分。对所得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 析,包括单糖组成分析、岩藻糖含量、总糖含量、硫酸基含量,以及 分子量分析等,结果如下表1、2。

表1岩藻聚糖粗品SF的理化性质:

表2岩藻聚糖SF1~SF4组分的理化性质:

本发明中,通过HPLC测定岩藻聚糖组分的平均分子量,组分 SF1~SF4的平均分子量分别为225.28kDa、231.72kDa、234.68kDa、 249.68kDa。

本发明中,图1为不同岩藻聚糖组分酸水解产物PMP衍生物的 HPLC图,岩藻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摩尔比:SF1主要由D-(+)-甘露 糖、L-(+)-鼠李糖、D-(+)-半乳糖、L-(-)-岩藻糖组成,其摩尔比为 0.6249∶0.0556∶0.8408∶1;SF2主要由D-(+)-甘露糖、L-(+)-鼠李糖、D-(+)-半乳糖、D-(+)-木糖、L-(-)-岩藻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4962∶0.8136∶0.4747∶0.0460∶1;SF3主要由D-(+)-甘露糖、 L-(+)-鼠李糖、D-(+)-半乳糖、D-(+)-木糖、L-(-)-岩藻糖组成,其摩尔 比为0.2782∶0.6289∶0.5761∶0.0553∶1;SF4主要由D-(+)-甘露 糖、L-(+)-鼠李糖、D-(+)-半乳糖、L-(-)-岩藻糖组成,其摩尔比为 0.7369∶0.6787∶1.7292∶1(摩尔百分比小于1%视为痕迹)。

本发明中,图2为海带岩藻聚糖组分的红外光谱图,通过红外光 谱可知:岩藻聚糖SF及SF1~SF4是硫酸化多糖,硫酸基团的取 代位置主要为轴向C4位置,并且多糖中含有乙酰基。

本发明中,图3通过紫外光谱可知:SF1~SF4中不含有蛋白质 及核酸。

实施例2:

岩藻聚糖SF1对RAW 264.7细胞毒性、NO释放、促炎细胞 因子分泌以及MAPK信号通路中ERK 1/2、JNK和p38蛋白表达 水平的影响。

1、细胞毒性测定

将SF1~SF4用生长培养基稀释为不同浓度。将RAW 264.7细 胞在生长培养基中于37℃培养,然后接种至96孔板(1×104细胞/孔) 中,并在96孔板中分别加入递增浓度的SF1(50-200μg/mL)进行处 理。

孵育24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首先除去细胞上清 液,向每个孔中加入100μL MTT溶液(0.5mg/mL)并再温育4h。接 下来,弃去上清液并向细胞培养物中加入100μLDMSO,然后避光摇 动10min直至检测不到可见的颗粒物质。使用酶标仪测定570nm处 的吸光度。SF1对巨噬细胞毒性作用结果如图4所示,在50μg/mL~ 200μg/mL浓度范围内,SF1对巨噬细胞无毒性作用,且具有促进作 用。

2、NO产生量测定(Griess法)

将SF1~SF4用生长培养基稀释为不同浓度。将RAW 264.7细胞 置于48孔板(1×105个细胞/孔)中,于37℃预孵育24h。然后在孔板内 分别加入递增浓度的SF1(50-200μg/ml)进行处理24h。同时,在相 同条件下,用LPS(1μg/mL)和地塞米松(DEM,10ng/mL)处理的细 胞作为对照组。然后,收集细胞培养物上清液并与等体积的Griess 试剂混合,室温下温育30min,酶标仪540nm下测定。结果如图5 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空白对照中NO的产生远低于LPS和DEM处 理组,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不同浓度的SF1处理24h后,NO的 产生呈浓度依赖性,巨噬细胞的NO释放量逐渐增加。实验结果表明 SF1对RAW 264.7细胞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于NO的产生 有促进效应。

3.促炎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将SF1~SF4用生长培养基稀释为不同浓度。将RAW 264.7细胞 置于6孔板(1×105个细胞/孔)中,于37℃预孵育24h。然后在孔板内 分别加入递增浓度的SF1(50-200μg/ml)进行处理24h。同时,在相 同条件下,用LPS(1μg/mL)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然后,收集细胞 培养物上清液,使用试剂盒测定TNF-α,IL-1β,IL-6的含量。结果 如图6-8所示。

从图6-8可以看出,空白对照中TNF-α,IL-1β,IL-6的产生远低 于LPS处理组,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不同浓度的SF1处理24h 后,巨噬细胞的TNF-α,IL-1β,IL-6释放量逐渐增加。实验结果表 明SF1能促进RAW 264.7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

4.MAPK信号通路中ERK 1/2、JNK和p38蛋白表达水平的测 定

将SF1~SF4用生长培养基稀释为不同浓度。将RAW 264.7细胞 置于6孔板(1×105个细胞/孔)中,于37℃预孵育24h。然后在孔板内 分别加入递增浓度的SF1(50-200μg/ml)进行处理24h。同时,在相 同条件下,用LPS(1μg/mL)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然后,收集细胞, 制备细胞裂解物,测定其中ERK 1/2、JNK和p38及磷酸化ERK 1/2、 JNK和p38蛋白的浓度。结果如图9所示。

从图9可以看出,LPS(1μg/mL)显著促进RAW264.7细胞中 ERK 1/2、JNK、p38磷酸化水平,然而,非磷酸化ERK 1/2、JNK、 p38蛋白水平的表达不受LPS或者LPS和SF1组合的影响。随着SF1 浓度的提升,p-ERK 1/2、p-JNK及p-p38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长,说明 SF1可以通过刺激巨噬细胞中MAPK途径调节免疫应答。以上结果 说明SF1有望成为免疫疾病或功能性食品的新型免疫调节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 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鲜地黄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