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致密轻质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629231 发布日期:2021-05-11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致密轻质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mpact light hard allo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周保华 周虎 张勇 周宗发 于 2020-12-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致密轻质硬质合金,包括如下组分:74-78重量份的碳化钨、37-39重量份的碳化钛、7-9重量份的粘接剂和2-4重量份的抗腐蚀剂;所述碳化钨由钨粉碳化制得,所述钨粉按晶粒度大小分为第一级单晶钨粉和第二级单晶钨粉,所述第一级单晶钨粉的晶粒度为2微米-2.2微米,所述第二级单晶钨粉的晶粒度为0.1微米-0.3微米;所述碳化钛由钛粉碳化制得,所述钛粉的晶粒度为4微米-6微米;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致密轻质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致密轻质硬质合金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致密轻质硬质合金能够使得重量与致密性相互协调,在拥有较小重量的前提下还具备足够高的致密性,保证了硬质合金的应用范围。(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tal materials, and in a first aspect, provides a compact light hard alloy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74-78 parts of tungsten carbide, 37-39 parts of titanium carbide, 7-9 parts of binder and 2-4 parts of corrosion inhibitor; the tungsten carbide is prepared by carbonizing tungsten powder, the tungsten powder is divided into first-stage single crystal tungsten powder and second-stage single crystal tungsten powder according to the grain size, the grain size of the first-stage single crystal tungsten powder is 2-2.2 microns, and the grain size of the second-stage single crystal tungsten powder is 0.1-0.3 micron; the titanium carbide is prepared by carbonizing titanium powder, and the grain size of the titanium powder is 4-6 microns; the second aspect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compact light hard alloy; the third aspect provid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act light hard alloy; the compact light hard alloy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coordinate the weight and the compactness, has high compactness on the premise of smaller weight, and ensures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hard alloy.)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致密轻质硬质合金,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74-78重量份的碳化钨、37-39重量份的碳化钛、7-9重量份的粘接剂和2-4重量份的抗腐蚀剂;

所述碳化钨由钨粉碳化制得,所述钨粉按晶粒度大小分为第一级单晶钨粉和第二级单晶钨粉,所述第一级单晶钨粉的晶粒度为2微米-2.2微米,所述第二级单晶钨粉的晶粒度为0.1微米-0.3微米;

所述碳化钛由钛粉碳化制得,所述钛粉的晶粒度为4微米-6微米。

其中,所述粘接剂包括镍粉和/或钴粉,优选为镍粉。

其中,所述抗腐蚀剂包括钽铌固溶体和/或铬粉,优选为铬粉。

其中,所述第一级单晶钨粉与所述第二级单晶钨粉的质量比为1:(3-5)。

作为晶粒度较小的第二级单晶钨粉加量比晶粒度较大的第一级单晶钨粉多,以此使得第二级单晶钨粉能够在各第一级单晶钨粉之间的间隙处填充的更致密。

其中,由钨粉碳化制得的碳化钨中,碳的原子百分数为0.01at%,由钛粉碳化制得的碳化钛中,碳的原子百分数为0.01at%。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上述的致密轻质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晶粒度不同的钨粉

以仲钨酸铵为原料煅烧得氧化钨,将所得氧化钨进行氢还原反应得到钨粉;

具体地,将仲钨酸铵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在700℃环境下煅烧20分钟,得到氧化钨,自然冷却后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9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钨粉;

在氧化钨进行氢还原反应阶段通过加入不同添加剂得到晶粒度不同的第一级单晶钨粉和第二级单晶钨粉,然后将所述第一级单晶钨粉与第二级单晶钨粉按质量比为1:(3-5)进行复配;

对于晶粒度为2微米-2.2微米的第一级单晶钨粉的制备,在氧化钨中掺混铝源化合物和锰源化合物,然后进行氢还原反应,其中,铝源化合物为氯化铝,锰源化合物为四水合氯化锰,且所述氧化钨、氯化铝和四水合氯化锰的质量比为1:(0.1-0.2):0.1;

氯化铝的加入使得钨粉的晶粒度变小的原因在于Al3+能够形成热稳定的Al2O3薄膜并覆盖在已经被还原的钨晶粒的表面将钨晶粒与外界隔离,以此阻止钨晶粒继续长大;

四水合氯化锰加入的目的在于使得钨晶粒的形貌发生改变,具体为使得钨晶粒的棱角钝化,由规则的多面体形状变为近球体,棱角钝化之后各晶粒相互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增大了材料的致密性;

对于晶粒度为0.1微米-0.3微米的第二级单晶钨粉的制备,在氧化钨中掺混钙源化合物和锰源化合物,然后进行氢还原反应,其中,所述钙源化合物为氯化钙,所述锰源化合物为四水合氯化锰,且所述氧化钨、氯化钙和四水合氯化锰的质量比为1:(0.1-0.2):0.1;

氯化钙的加入使得钨粉的晶粒度变小的原因在于Ca+能够形成稳定的夹杂物偏析在晶界处形成脆性相断裂源,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破碎,从而得到晶粒度更小的钨粉。

四水合氯化锰的作用与第一级单晶钨粉中的作用相同,均为使得钨晶粒的棱角钝化,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将上述晶粒度为2微米-2.2微米的第一级单晶钨粉与晶粒度为0.1微米-0.3微米的第二级单晶钨粉按质量比1:(3-5)混合得到混合钨粉。

S2、制备钛粉

将二氧化钛进行氢还原得到钛粉;

具体地,将二氧化钛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11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钛粉;

在二氧化钛进行氢还原反应阶段通过掺混钾源化合物和锰源化合物对钛粉进行粗化,得到晶粒度为4微米-6微米的钛粉,其中,钾源化合物为碳酸钾,锰源化合物为四水合氯化锰,且所述二氧化钛、碳酸钾和四水合氯化锰的质量比为1:(0.1-0.2):0.1,具体如下:

在步骤S2中,将二氧化钛与碳酸钾和四水合氯化锰按上述比例混合之后再进行氢还原反应,最终得到晶粒度为4微米-6微米的钛粉。

碳酸钾的加入使得钛粉的晶粒度变大的原因在于钾能够长时间停留在颗粒的表面起到粘接媒介的作用,促使颗粒长大,即晶粒度变大。

四水合氯化锰的作用与第一级单晶钨粉中的作用相同,为使得晶粒的棱角钝化,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S3、制备碳化钨粉和碳化钛粉

将步骤S1所得复配后的钨粉经配碳、球磨混料后加热,得到碳化钨粉;

具体地,将步骤S1所得钨粉与炭黑混合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300转/分钟,混合均匀后装入至石墨舟皿中,然后将石墨舟皿放入至石墨管电炉中碳化,碳化温度为1500℃,碳化时间为3小时,在碳化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反应完成后冷却即得碳化钨粉。

将步骤S2所得钛粉经配碳、球磨混料后加热,得到碳化钛粉;

具体地,将步骤S2所得钛粉与炭黑混合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300转/分钟,混合均匀后装入至石墨舟皿中,然后将石墨舟皿放入至石墨管电炉中碳化,碳化温度为1700℃,碳化时间为3小时,在碳化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反应完成后冷却即得碳化钛粉。

S4、制备致密轻质硬质合金

将步骤S3所制得的碳化钨粉和碳化钛粉与粘接剂和抗腐蚀剂混合后经球磨、干燥、成型、烧结以及后处理制得致密轻质硬质合金。

具体地,取74份-78份步骤S2所制得的碳化钨,与37份-39份步骤S3所制得的碳化钛、7份-9份的粘接剂(该粘接剂为镍粉)以及2份-4份的抗腐蚀剂(该抗腐蚀剂为铬粉)相互混合后,使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200转/分钟,球磨完成后将混合粉末转移至干燥箱中在80℃环境下(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混合粉末被氧化,影响后续烧结时的润湿性,温度过低容易造成干燥不完全)干燥3小时,随后将干燥后的混合粉末倒入至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厚度为8毫米的压坯,将所得压坯放到石墨舟皿中送入至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烧结,烧结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图1中假设起始温度为0℃),分别为第一烧结阶段、第二烧结阶段、第三烧结阶段和炉内降温阶段,第一烧结阶段以2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2400℃,然后进入第二烧结阶段,第二烧结阶段以80℃/min的升温速率从2400℃升温至3000℃(目的在于使得晶粒度较小的碳化钨熔化,碳化钨的熔点为2700℃,碳化钛的熔点为3150℃),保温5分钟后进入第三烧结阶段,第三烧结阶段以40℃/min的降温速率从3000℃降温至1600℃,保温2小时后进入炉内降温阶段,炉内降温阶段以20℃/min的降温速率从1600℃降温至200℃,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进行抛光即得。

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致密轻质硬质合金用于制造硬质合金制品,包括喷嘴、密封环、阀座、轴密封衬套和刀具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1

S1、制备钨粉

将400份仲钨酸铵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在700℃环境下煅烧20分钟,得到氧化钨,自然冷却后取200份氧化钨均分为两组,每组100份;

将第一组氧化钨与15份氯化铝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9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2.1微米的第一级单晶钨粉;

将第二组氧化钨与15份氯化钙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9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0.2微米的第二级单晶钨粉;

将第一级单晶钨粉与第二级单晶钨粉按重量比1:4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S2、制备钛粉

取用100份二氧化钛,与15份碳酸钾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11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5微米的钛粉;

将钛粉记为第二混合物。

S3、制备碳化钨粉和碳化钛粉

取用150份步骤S1所得第一混合物与22份炭黑混合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300转/分钟,混合均匀后装入至石墨舟皿中,然后将石墨舟皿放入至石墨管电炉中碳化,碳化温度为1500℃,碳化时间为3小时,在碳化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反应完成后冷却即得碳化钨粉。

取用150份步骤S2所得第二混合物与6份炭黑混合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300转/分钟,混合均匀后装入至石墨舟皿中,然后将石墨舟皿放入至石墨管电炉中碳化,碳化温度为1700℃,碳化时间为3小时,在碳化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反应完成后冷却即得碳化钛粉。

S4、制备致密轻质硬质合金

取76份步骤S2所制得的碳化钨,与38份步骤S3所制得的碳化钛、8份的粘接剂(该粘接剂为镍粉)以及3份的抗腐蚀剂(该抗腐蚀剂为铬粉)相互混合后,使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200转/分钟,球磨完成后将混合粉末转移至干燥箱中在80℃环境下(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混合粉末被氧化,影响后续烧结时的润湿性,温度过低容易造成干燥不完全)干燥3小时,随后将干燥后的混合粉末倒入至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压坯,将所得压坯放到石墨舟皿中送入至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烧结,烧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第一烧结阶段、第二烧结阶段、第三烧结阶段和炉内降温阶段,第一烧结阶段以2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2400℃,然后进入第二烧结阶段,第二烧结阶段以80℃/min的升温速率从2400℃升温至3000℃,保温5分钟后进入第三烧结阶段,第三烧结阶段以40℃/min的降温速率从3000℃降温至1600℃,保温2小时后进入炉内降温阶段,炉内降温阶段以20℃/min的降温速率从1600℃降温至200℃,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进行抛光即得致密轻质硬质合金A1。

实施例2

S1、制备钨粉

将400份仲钨酸铵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在700℃环境下煅烧20分钟,得到氧化钨,自然冷却后取200份氧化钨均分为两组,每组100份;

将第一组氧化钨与10份氯化铝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9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2微米的第一级单晶钨粉;

将第二组氧化钨与10份氯化钙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9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0.1微米的第二级单晶钨粉;

将第一级单晶钨粉与第二级单晶钨粉按1:3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S2、制备钛粉

取用100份二氧化钛,与10份碳酸钾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11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4微米的钛粉;

将钛粉记为第二混合物。

S3、制备碳化钨粉和碳化钛粉

取用150份步骤S1所得第一混合物与22份炭黑混合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300转/分钟,混合均匀后装入至石墨舟皿中,然后将石墨舟皿放入至石墨管电炉中碳化,碳化温度为1500℃,碳化时间为3小时,在碳化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反应完成后冷却即得碳化钨粉。

取用150份步骤S2所得第二混合物与6份炭黑混合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300转/分钟,混合均匀后装入至石墨舟皿中,然后将石墨舟皿放入至石墨管电炉中碳化,碳化温度为1700℃,碳化时间为3小时,在碳化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反应完成后冷却即得碳化钛粉。

S4、制备致密轻质硬质合金

取74份步骤S2所制得的碳化钨,与37份步骤S3所制得的碳化钛、7份的粘接剂(该粘接剂为镍粉)以及2份的抗腐蚀剂(该抗腐蚀剂为铬粉)相互混合后,使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200转/分钟,球磨完成后将混合粉末转移至干燥箱中在80℃环境下(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混合粉末被氧化,影响后续烧结时的润湿性,温度过低容易造成干燥不完全)干燥3小时,随后将干燥后的混合粉末倒入至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压坯,将所得压坯放到石墨舟皿中送入至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烧结,烧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第一烧结阶段、第二烧结阶段、第三烧结阶段和炉内降温阶段,第一烧结阶段以2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2400℃,然后进入第二烧结阶段,第二烧结阶段以80℃/min的升温速率从2400℃升温至3000℃,保温5分钟后进入第三烧结阶段,第三烧结阶段以40℃/min的降温速率从3000℃降温至1600℃,保温2小时后进入炉内降温阶段,炉内降温阶段以20℃/min的降温速率从1600℃降温至200℃,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进行抛光即得致密轻质硬质合金A2。

实施例3

S1、制备钨粉

将400份仲钨酸铵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在700℃环境下煅烧20分钟,得到氧化钨,自然冷却后取200份氧化钨均分为两组,每组100份;

将第一组氧化钨与20份氯化铝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9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2.2微米的第一级单晶钨粉;

将第二组氧化钨与20份氯化钙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9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0.3微米的第二级单晶钨粉;

将第一级单晶钨粉与第二级单晶钨粉按重量比1:5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S2、制备钛粉

取用100份二氧化钛,与20份碳酸钾和10份四水合氯化锰混合均匀后放入至管式还原炉中,向管式还原炉中持续通入氮气以将空气排出,然后以2m3/h的速率持续向还原炉中通入氢气,并以90℃/10min的升温梯度升温至1100℃后保温30min,即制得晶粒度为6微米的钛粉;

将钛粉记为第二混合物。

S3、制备碳化钨粉和碳化钛粉

取用150份步骤S1所得第一混合物与22份炭黑混合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300转/分钟,混合均匀后装入至石墨舟皿中,然后将石墨舟皿放入至石墨管电炉中碳化,碳化温度为1500℃,碳化时间为3小时,在碳化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反应完成后冷却即得碳化钨粉。

取用150份步骤S2所得第二混合物与6份炭黑混合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300转/分钟,混合均匀后装入至石墨舟皿中,然后将石墨舟皿放入至石墨管电炉中碳化,碳化温度为1700℃,碳化时间为3小时,在碳化过程中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反应完成后冷却即得碳化钛粉。

S4、制备致密轻质硬质合金

取78份步骤S2所制得的碳化钨,与39份步骤S3所制得的碳化钛、9份的粘接剂(该粘接剂为镍粉)以及4份的抗腐蚀剂(该抗腐蚀剂为铬粉)相互混合后,使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1小时,球磨转速为200转/分钟,球磨完成后将混合粉末转移至干燥箱中在80℃环境下(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混合粉末被氧化,影响后续烧结时的润湿性,温度过低容易造成干燥不完全)干燥3小时,随后将干燥后的混合粉末倒入至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得到压坯,将所得压坯放到石墨舟皿中送入至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烧结,烧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第一烧结阶段、第二烧结阶段、第三烧结阶段和炉内降温阶段,第一烧结阶段以2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2400℃,然后进入第二烧结阶段,第二烧结阶段以80℃/min的升温速率从2400℃升温至3000℃,保温5分钟后进入第三烧结阶段,第三烧结阶段以40℃/min的降温速率从3000℃降温至1600℃,保温2小时后进入炉内降温阶段,炉内降温阶段以20℃/min的降温速率从1600℃降温至200℃,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常温,进行抛光即得致密轻质硬质合金A3。

实施例4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4中,粘接剂选用钴粉,制得致密轻质硬质合金A4。

实施例5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4中,抗腐蚀剂选用钽铌固溶体,制得致密轻质硬质合金A5。

对比例1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所制得的第一级单晶钨粉的晶粒度与第二级单晶钨粉的晶粒度相同,均为2微米,制得硬质合金D1。

对比例2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所制得的第一级单晶钨粉的晶粒度与第二级单晶钨粉的晶粒度相同,均为0.1微米,制得硬质合金D2。

对比例3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所制得的钛粉的晶粒度为2微米,制得硬质合金D3。

对比例4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碳化钛,制得硬质合金D4。

对比例5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级单晶钨粉与第二级单晶钨粉的质量比为1:1,制得硬质合金D5。

对比例6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碳化钨的加量为60份,碳化钛的加量为55份,制得硬质合金D6。

对比例7

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4中,烧结只有一个阶段,烧结温度为1600℃,烧结时间为2小时,烧结完成保温30分钟后炉温回至500℃再次保温10分钟后冷却,取出进行抛光制得硬质合金D7。

实验例

对上述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8所制得的硬质合金进行密度、横向断裂强度和硬度的实验测试,其中,密度采用排水法测出体积后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横向断裂强度按照国标《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测定方法》(GB/T 3851-2015)进行试验,硬度的测试方法参照国家标准《硬质合金洛氏硬度试验(A标尺)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3849.1-2015),在常温下测试,相关实验数据见表1。

表1硬质合金的密度及横向断裂强度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按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致密轻质硬质合金A1-A5的密度均为12.00g/cm3以下,具有较轻的重量,横向断裂强度能够达到3500MPa以上,表明其较为致密,从而表现为强度高,并且其洛氏硬度并没有出现显著降低的情况,仍然能够达到90以上。

对于D1-D3,由于未形成较好的粒度级配,在最后烧结阶段,所得到的金属合金的内部仍然存在少量的细微空腔,空腔的存在容易造成材料内部产生裂纹,导致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变弱;对于D4,由于未添加碳化钛,使得最终制得的硬质合金的密度变大,并且由于没有碳化钛与碳化钨粒径的相互配合,使得在压制成型和烧结过程中硬质合金的内部存在细微空腔,从而造成横向断裂强度变弱;对于D5,由于第一级单晶钨粉的加量与第二级单晶钨粉的加量相同,使得晶粒度较小的第二级单晶钨粉无法将第一级单晶钨粉之间的空隙填充满,从而造成最后制得的硬质合金的内部存在细微空腔,导致其横向断裂强度变弱;对于D6,由于碳化钨的加量减少,使得其密度降低,但是,碳化钨作为晶粒度较小的颗粒在碳化钛之间起填充作用,其加量降低,造成无法完全将碳化钛之间的空隙填充满,在最后制得的硬质合金的内部存在少量的细微空腔,从而造成其横向断裂强度变弱;对于D7,由于没有经历第一烧结阶段(快烧阶段),碳化钨未发生熔化然后重结晶的过程,使得最后制得的硬质合金的横向断裂强度变弱。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耐蚀性优异的Fe-Ni-Cr-Mo-Cu合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