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

文档序号:636083 发布日期:2021-05-11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processing and forming die ) 是由 李昭群 周南平 于 2021-01-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稀土永磁体制备模具技术领域的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本体、进水机构、双向压模板、下模具本体、出水机构、四个上模芯机构和四个下模芯机构,所述进水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内腔底部,所述双向压模板卡接在所述上模具本体与所述下模具本体的之间,该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可对注塑完成的永磁体进行水循环快速降温,解决了现有问题中永磁体注塑完成后降温效果差的问题,保障了永磁体内部材质的稳定性,提高了其生产质量,并且相比传统设备极大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有效减少发生烫伤的风险程度,而且本设备可同步进行双组生产,相比传统设备大大提高了其生产效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processing and forming die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preparation dies,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body, a water inlet mechanism, a bidirectional die pressing plate, a lower die body, a water outlet mechanism, four upper die core mechanisms and four lower die core mechanisms, wherein the water inlet mechanism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an inner cavity of the upper die body, the bidirectional die pressing plate is clamped between the upper die body and the lower die body, the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 processing and forming die is reasonable in structural design, can be used for carrying out water circulation rapid cooling on an injection-molded permanent magnet,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cooling effect after the injection molding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in the prior art, ensures the stability of internal material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quality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greatly improves the use safety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quipment, an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risk degree of scalding, and the equipment can synchronously carry out double-group production,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quipment.)

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永磁体制备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稀土永磁体用途非常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稀土永磁体不仅应用计算机、汽车、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医疗保健、航空航天等行业中的各种微特电机,以及核磁共振设备、电器件、磁分离设备、磁力机械、磁疗器械等需产生强间隙磁场的元器件中,对相关产品性能、效率提升较为明显的重要基础材料,目前已成为稀土新材料中最大的消费领域。

在目前的稀土永磁体的生产过程中,圆柱状的永磁体主要通过熔炼原料注塑得到的,但由于注塑成型的工艺使得模芯温度较高,导致模芯内部的永磁体无法得到有效降温处理,从而使永磁体无法满足热处理的效果,进而对永磁体的内部材质造成一定损坏,降低了其生产质量,同时注塑过程中的解锁和取料步骤往往采用人工进行的方式,由于永磁体的表面温度较高,容易使工作人员受到高温伤害,降低了其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现有的模具往往只能进行单组生产,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生产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在目前的稀土永磁体的生产过程中,圆柱状的永磁体主要通过熔炼原料注塑得到的,但由于注塑成型的工艺使得模芯温度较高,导致模芯内部的永磁体无法得到有效降温处理,从而使永磁体无法满足热处理的效果,同时注塑过程中的解锁和取料步骤往往采用人工进行的方式,由于永磁体的表面温度较高,容易使工作人员受到高温伤害,另一方面,现有的模具往往只能进行单组生产,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本体、进水机构、双向压模板、下模具本体、出水机构、四个上模芯机构和四个下模芯机构,所述进水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内腔底部,所述双向压模板卡接在所述上模具本体与所述下模具本体的之间,所述下模具本体活动安装在所述双向压模板的底部,所述出水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内腔底部,四个所述上模芯机构自左向右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具本体与所述双向压模板的底部,四个所述下模芯机构自左向右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具本体与所述双向压模板的顶部,所述上模具本体的顶部镶嵌有注塑口,且所述注塑口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内腔顶部,所述注塑口的输出端插接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的左右两侧分别插接有第一分料管,两个所述第一分料管的底部插接有两个第一下料管,且所述第一下料管的输出端与上侧所述上模芯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双向压模板的顶部中心处插接有第二进料管,且所述第二进料管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双向压模板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二进料管的输出端左右两侧均插接有第二分料管,两个所述第二分料管的底部插接有两个第二下料管,且所述第二下料管的输出端与下侧所述上模芯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模芯机构包括四个上模槽和四个上模壳,四个所述上模槽分别开在所述上模具本体与所述双向压模板的底部,四个所述上模壳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所述上模槽的连接端。

优选的,所述下模芯机构包括四个下模槽和四个下模壳,四个所述下模槽分别开在所述下模具本体与所述双向压模板的顶部,四个所述下模壳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所述下模槽的连接端。

优选的,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口、进水阀、第一进水管、四个第一分水管和两个输水管,所述进水口开在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右侧壁中心处,且所述进水口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内腔右侧,所述进水阀螺纹连接在所述进水口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进水管插接在所述进水阀的输出端,四个所述第一分水管自左向右均匀插接在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分水管的输出端与上侧上模壳的输入端相连接,两个所述输水管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底部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双向压模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插接有连通管,且所述连通管的输入端与上侧下模壳的输出端相连接,两个所述连通管的输出端均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双向压模板的内腔底部,两个所述连通管的输出端插接有第二进水管,且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底部自左向右均匀插接有四个第二分水管,且所述第二分水管的输出端与下侧上模壳的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出水口、出水阀、出水管和四个排水管,所述出水口开在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右侧壁中心处,且所述出水口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内腔右侧,所述出水管插接在所述出水阀的输出端,四个所述排水管自左向右均匀插接在所述出水管的顶部,且所述排水管的输入端与下侧下模壳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向压模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一定位槽,且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推杆,且所述第一气压推杆的顶部与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底部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下模具本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二定位槽,且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压推杆,且所述第二气压推杆的顶部与所述双向压模板的底部左右两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定位卡块,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固定卡槽,且两个所述定位卡块均卡接在两个所述固定卡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通过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打开进水阀并关闭出水阀,冷却水通过进水口流入至第一进水管的内部,并均匀输送至第一分水管的内部,从而对上侧的上模槽和下模槽之间进行冷却水注入,使其对上侧的上模壳与下模壳之间的永磁体进行冷却降温,同时,通过输水管和连通管的配合使用,冷却水通过连通管流入至第二进水管的内部,再均匀输送至第二分水管的内部,进而对下侧的上模槽和下模槽之间进行冷却水注入,使其对下侧的上模壳与下模壳之间的永磁体进行冷却降温,打开出水阀同时冷却水持续注入,使得加快上下两侧的上模壳与下模壳之间的冷却的效果,达到本设备对注塑完成的永磁体进行水循环快速降温的效果,解决了现有问题中永磁体注塑完成后降温效果差的问题,有效保障了永磁体内部材质的稳定性,提高了其生产质量。

2、该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气压推杆和第二气压推杆的配合使用,使其带动上模具本体、双向压模板与下模具本体之间进行依次脱离,实现本设备的解锁步骤可达到自动化的效果,在工作人员对上模壳与下模壳之间的永磁体进行取料的同时,避免手臂与上模具本体、双向压模板和下模具本体的接触面相触碰,有效减少发生烫伤的风险程度,并且上模壳与下模壳的表面温度经过水循环降温,使其达到人手接触的温度,进一步降低高温伤害的发生,相比传统设备极大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

3、该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通过设置双向压模板,在使用时,熔炼原料通过注塑口流入至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的内部,同时熔炼原料均匀流入至第一分料管和第二分料管的内部,再通过第一下料管与第二下料管的配合使用,熔炼原料分别在双向压模板的上下两侧面进行同步注塑成型,从而实现了本设备可同步进行双组生产的功能,相比传统设备大大提高了其生产效率,使其有效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模具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向压模板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下模具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进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出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上模具本体;110、注塑口;120、第一进料管;130、第一分料管;131、第一下料管;140、定位卡块;200、进水机构;210、进水口;220、进水阀;230、第一进水管;240、第一分水管;250、输水管;300、双向压模板;310、第二进料管;320、第二分料管;321、第二下料管;330、连通管;340、第二进水管;341、第二分水管;350、第一定位槽;360、第一气压推杆;400、下模具本体;410、固定卡槽;420、第二定位槽;430、第二气压推杆;500、出水机构;510、出水口;520、出水阀;530、出水管;540、排水管;600、上模芯机构;610、上模槽;620、上模壳;700、下模芯机构;710、下模槽;720、下模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稀土永磁体加工成型模具,可对注塑完成的永磁体进行水循环快速降温,并且相比传统设备极大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而且相比传统设备大大提高了其生产效率,请参阅图1-7,包括上模具本体100、进水机构200、双向压模板300、下模具本体400、出水机构500、四个上模芯机构600和四个下模芯机构700;

请再次参阅图1-7,上模具本体100的顶部镶嵌有注塑口110,且注塑口110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上模具本体100的内腔顶部,注塑口110的输出端插接有第一进料管120,第一进料管120的左右两侧分别插接有第一分料管130,两个第一分料管130的底部插接有两个第一下料管131,且第一下料管131的输出端与上侧上模芯机构600的输入端相连接,上模具本体100用于对注塑口110和进水机构200进行固定,注塑口110用于将熔炼原料注入至第一进料管120的内部,第一进料管120用于将熔炼原料注入至第一分料管130和第二进料管310的内部,第一分料管130用于将熔炼原料注入至第一下料管131的内部,第一下料管131用于将熔炼原料注入至上侧上模壳620与下模壳720的内部;

请再次参阅图1-7,进水机构200固定连接在上模具本体100的内腔底部,进水机构200用于将冷却水注入至本设备的内部,从而实现水循环的降温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1-7,双向压模板300的顶部中心处插接有第二进料管310,且第二进料管310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双向压模板300的内腔底部,第二进料管310的输出端左右两侧均插接有第二分料管320,两个第二分料管320的底部插接有两个第二下料管321,且第二下料管321的输出端与下侧上模芯机构600的输入端相连接,双向压模板300卡接在上模具本体100与下模具本体400的之间,双向压模板300用于实现本设备可同步进行双组生产的功能,第二进料管310用于将熔炼原料注入至第二分料管320的内部,第二分料管320用于将熔炼原料注入至第二下料管321的内部,第二下料管321用于将熔炼原料注入至下侧上模壳620与下模壳720的内部;

请再次参阅图1-7,下模具本体400活动安装在双向压模板300的底部,具体的,下模具本体400通过第二气压推杆430活动连接在双向压模板300的底部,下模具本体400用于对双向压模板300的底部和出水机构500进行固定;

请再次参阅图1-7,出水机构500固定连接在下模具本体400的内腔底部,出水机构500用于对本设备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储存和排水的功能;

请再次参阅图1-7,四个上模芯机构600自左向右均匀固定连接在上模具本体100与双向压模板300的底部,上模芯机构600用于对永磁体进行定型注塑;

请再次参阅图1-7,四个下模芯机构700自左向右均匀固定连接在下模具本体400与双向压模板300的顶部,下模芯机构700用于对上模芯机构600进行底部匹配。

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提高本设备在对永磁体的注塑完整性和外形定型效果,上模芯机构600包括四个上模槽610和四个上模壳620,四个上模槽610分别开在上模具本体100与双向压模板300的底部,四个上模壳620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上模槽610的连接端。

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能够达到上模壳620与下模壳720之间的匹配效果,下模芯机构700包括四个下模槽710和四个下模壳720,四个下模槽710分别开在下模具本体400与双向压模板300的顶部,四个下模壳720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下模槽710的连接端。

请再次参阅图6,为了能够将冷却水注入至本设备的内部,从而实现水循环的降温效果,进水机构200包括进水口210、进水阀220、第一进水管230、四个第一分水管240和两个输水管250,进水口210开在上模具本体100的右侧壁中心处,且进水口210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上模具本体100的内腔右侧,进水阀220螺纹连接在进水口210的输出端,第一进水管230插接在进水阀220的输出端,四个第一分水管240自左向右均匀插接在第一进水管230的底部,且第一分水管240的输出端与上侧上模壳620的输入端相连接,两个输水管250分别插接在第一进水管230的底部左右两侧。

请再次参阅图4,为了能够对上下两侧的上模壳620和下模壳720之间进行降温的功能,双向压模板300的顶部左右两侧均插接有连通管330,且连通管330的输入端与上侧下模壳720的输出端相连接,两个连通管330的输出端均贯穿并延伸至双向压模板300的内腔底部,两个连通管330的输出端插接有第二进水管340,且第二进水管340的底部自左向右均匀插接有四个第二分水管341,且第二分水管341的输出端与下侧上模壳620的输入端相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7,为了实现对本设备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储存和排水的功能,从而达到本设备可对注塑完成的永磁体进行持续降温的效果,出水机构500包括出水口510、出水阀520、出水管530和四个排水管540,出水口510开在下模具本体400的右侧壁中心处,且出水口510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下模具本体400的内腔右侧,出水管530插接在出水阀520的输出端,四个排水管540自左向右均匀插接在出水管530的顶部,且排水管540的输入端与下侧下模壳720的输出端相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5,为了实现上模具本体100、双向压模板300和双向压模板300之间进行自动脱离的功能,双向压模板300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一定位槽350,且两个第一定位槽35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推杆360,且第一气压推杆360的顶部与上模具本体100的底部左右两侧相连接,下模具本体400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二定位槽420,且两个第二定位槽42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压推杆430,且第二气压推杆430的顶部与双向压模板300的底部左右两侧相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2,为了防止上模具本体100与下模具本体4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错位现象,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上模具本体100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定位卡块140,下模具本体400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固定卡槽410,且两个定位卡块140均卡接在两个固定卡槽410的内部。

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将将熔炼原料通过注塑口110流入至第一进料管120和第二进料管310的内部,同时熔炼原料均匀流入至第一分料管130和第二分料管320的内部,再通过第一下料管131与第二下料管321的配合使用,熔炼原料分别在双向压模板300的上下两侧面进行同步注塑成型,当永磁体注塑完成后,打开进水阀220并关闭出水阀520,冷却水通过进水口210流入至第一进水管230的内部,并均匀输送至第一分水管240的内部,从而对上侧的上模槽610和下模槽710之间进行冷却水注入,使其对上侧的上模壳620与下模壳720之间的永磁体进行冷却降温,同时,通过输水管250和连通管330的配合使用,冷却水通过连通管330流入至第二进水管340的内部,再均匀输送至第二分水管341的内部,进而对下侧的上模槽610和下模槽710之间进行冷却水注入,使其对下侧的上模壳620与下模壳720之间的永磁体进行冷却降温,然后打开出水阀520同时冷却水持续注入,使得加快上下两侧的上模壳620与下模壳720之间的冷却的效果,当冷却完成后关闭进水阀220并打开出水阀520使得冷却水从出水口510进行完成流出,再启动第一气压推杆360与第二气压推杆430,使其带动上模具本体100、双向压模板300与下模具本体400之间进行依次脱离,工作人员利用工具对上模壳620与下模壳720之间的成品永磁体进行取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配电变压器自动叠片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