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

文档序号:732271 发布日期:2021-04-20 浏览:1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差速器 (Differential gear ) 是由 李解 于 2021-02-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行星齿轮轴、设置在行星齿轮轴上的行星齿轮组件和均载组件、输出组件以及壳体组件。通过该行星齿轮组件和所述均载组件,可使该差速器能够承受较高的转速差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扭矩。(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ifferential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planetary gear shaft, a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and a load balancing assembly which are arranged on the planetary gear shaft, an output assembly and a shell assembly. Through the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and the load balancing assembly, the differential can bear high rotation speed difference and can bear large torque.)

差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车辆的差速器。

背景技术

车辆的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以在车辆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但是,现有的差速器通常不能承受较高的转速差,也无法传递较大的扭矩,使其应用车辆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差速器,该差速器能够承受较高的转速差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扭矩。

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差速器,包括:行星齿轮轴,具有十字形结构,并且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以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三轴和第四轴,所述第一轴至所述第四轴均具有从十字形结构的行星齿轮轴的中心向外延伸的轴身部、轴肩部和轴颈部,所述轴肩部的尺寸大于所述轴身部的尺寸,所述轴身部的尺寸大于所述轴颈部的尺寸;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和第四行星齿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通过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第一轴的轴肩上并由所述第一轴的轴肩支撑,所述第二行星齿轮通过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第二轴的轴肩上并由所述第二轴的轴肩支撑,所述第三行星齿轮通过第三轴承套设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第三轴的轴肩上并由所述第三轴的轴肩支撑,所述第四行星齿轮通过第四轴承套设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第四轴的轴肩上并由所述第四轴的轴肩支撑;均载组件,包括部分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轴的轴颈上的第一定位销套、部分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轴的轴颈上的第二定位销套、部分地套设在所述第三轴的轴颈上的第三定位销套以及部分地套设在所述第四轴的轴颈上的第四定位销套;输出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相对侧的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至第四行星齿轮啮合,并且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另一端连接到左半轴,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至第四行星齿轮啮合,并且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的另一端连接到右半轴,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差速器齿圈,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差速器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并且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组件、所述均载组件和所述输出组件均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的内腔中;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销套孔、第二销套孔、第三销套孔和第四销套孔,所述第一定位销套至所述第四定位销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销套孔至所述第四销套从所述内腔穿出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销套孔至所述第四销套孔过盈配合以固定接合到所述壳体组件,从而将所述壳体组件传递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销套至所述第四定位销套传递到所述行星齿轮轴;其中,在所述第一轴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轴的端部处朝向所述十字形结构的行星齿轮轴的中心延伸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穿透所述第一轴的轴颈部并至少部分地穿透所述第一轴的轴肩部,并且所述第一盲孔在所述第一轴的轴颈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盲孔在所述第一轴的轴肩处的尺寸,在所述第二轴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二轴的端部处朝向所述十字形结构的行星齿轮轴的中心延伸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穿透所述第二轴的轴颈部并至少部分地穿透所述第二轴的轴肩部,并且所述第二盲孔在所述第二轴的轴颈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盲孔在所述第二轴的轴肩处的尺寸,在所述第三轴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三轴的端部处朝向所述十字形结构的行星齿轮轴的中心延伸的第三盲孔,所述第三盲孔穿透所述第三轴的轴颈部并至少部分地穿透所述第三轴的轴肩部,并且所述第三盲孔在所述第三轴的轴颈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三盲孔在所述第三轴的轴肩处的尺寸,在所述第四轴上形成有从所述第四轴的端部处朝向所述十字形结构的行星齿轮轴的中心延伸的第四盲孔,所述第四盲孔穿透所述第四轴的轴颈部并至少部分地穿透所述第四轴的轴肩部,并且所述第四盲孔在所述第四轴的轴颈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四盲孔在所述第四轴的轴肩处的尺寸;其中,在所述第一轴至所述第四轴的轴颈的靠近轴肩的位置处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分别将所述第一盲孔至所述第四盲孔的内腔与外部连通,以使填充在所述第一盲孔至所述第四盲孔中的润滑油液分别引导到所述第一轴承至所述第四轴承。

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至所述第四行星齿轮为面齿轮。

所述差速器还包括销套挡圈,所述销套挡圈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且阻挡所述第一定位销套至所述第四定位销套。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提供设置行星齿轮为面齿轮的四组行星齿轮,增加了用于传递车辆动力的齿轮的数量,从而可运行差速器能够承受更大的扭矩,同时可允许差速器承受较高的转速差,并且优化NVH性能。

2,通过设置定位销套,可在行星齿轮轴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进行定位,此外,使来自车辆的动力通过定位销套均匀地传递到四组行星齿轮,从而使各个行星齿轮能够均匀地传递动力,提高各个行星齿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通过在行星齿轮轴的第一轴至第四轴的轴颈的端部处设置盲孔并且设置与盲孔连通的连通孔,可使填充在盲孔中的油液进入连通孔中以对设置在行星齿轮轴与第一行星齿轮至第四行星齿轮之间轴承进行润滑,从而可使轴承承受较高的转速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差速器的分解图。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差速器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差速器的A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1-第一壳体,2-第一支撑轴承,3-轴承挡圈,4-第一输出齿轮,5-轴向定位轴承,6-第一垫片,7-第一轴承,8-第二垫片,9-第一行星齿轮,10-第一定位销套,11-销套挡圈,12-第二壳体,13-差速器齿圈,14-连接螺栓,15-第二定位销套,16-第二行星齿轮,17-行星齿轮轴,18-第二输出齿轮,19-第三行星齿轮,20-第四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速器,该差速器能够承受较高的转速差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扭矩。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差速器可包括行星齿轮轴、设置在行星齿轮轴上的行星齿轮组件和均载组件、输出组件以及壳体组件。

行星齿轮轴17可具有十字形结构,并且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以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三轴和第四轴,第一轴可具有从十字形结构的行星齿轮轴17的中心向外延伸的轴身部、轴肩部和轴颈部,并且轴肩部的尺寸大于轴身部的尺寸,轴身部的尺寸大于轴颈部的尺寸。第二轴、第三轴和第四轴与所述第一轴的结构类型,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行星齿轮组件可包括第一行星齿轮9、第二行星齿轮16、第三行星齿轮19和第四行星齿轮20,第一行星齿轮9通过第一轴承7套设在行星齿轮轴17的第一轴的轴肩上并由第一轴的轴肩支撑,第二行星齿轮16通过第二轴承(未示出)套设在行星齿轮轴17的第二轴的轴肩上并由第二轴的轴肩支撑,第三行星齿轮17通过第三轴承(未示出)套设在行星齿轮轴17的第三轴的轴肩上并由第三轴的轴肩支撑,第四行星齿轮20通过第四轴承(未示出)套设在行星齿轮轴17的第四轴的轴肩上并由第四轴的轴肩支撑。此外,在第一轴承7和第一轴的轴肩之间还可设置第一垫片6,以减少第一行星齿轮9与第一轴之间的摩擦,提高第一行星齿轮9的使用寿命。

此外,第一行星齿轮9至第四行星齿轮20均可以是面齿轮,从而有利于承受更高的扭矩和转速差。

均载组件可包括部分地套设在第一轴的轴颈上的第一定位销套10、部分地套设在第二轴的轴颈上的第二定位销套15、部分地套设在第三轴的轴颈上的第三定位销套以及部分地套设在第四轴的轴颈上的第四定位销套。此外,在第一行星齿轮9与第一定位销套10之间还可设置第二垫片8,以减少第一行星齿轮9与第一定位销套10之间的摩擦,提高第一行星齿轮9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定位销套10内具有通孔并且部分地套设在第一轴上。第二定位销套与第四定位销套的结构与第一定位销套类似。

此外,差速器还包括销套挡圈11,销套挡圈11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1上并且阻挡第一定位销套10至第四定位销套。

输出组件可包括分别设置在行星齿轮轴17的相对侧的第一输出齿轮4和第二输出齿轮18,第一输出齿轮4的一端与第一行星齿轮9至第四行星齿轮20啮合,并且第一输出齿轮4的另一端连接到左半轴,第二输出齿轮18的一端与第一行星齿轮9至第四行星齿轮20啮合,并且第二输出齿轮18的另一端连接到右半轴。第一输出齿轮4和第二输出齿轮18可相对于行星齿轮轴17大致对称设置并且相对于行星齿轮轴17具有大致对称的形状。第一输出齿轮4通过第一支撑轴承2支撑在第一壳体1上,并且第一支撑轴承2通过轴承挡圈2止挡。此外,第一输出齿轮4还通过轴向定位轴承5定位在第一壳体1内部。

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12和差速器齿圈13。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12可通过连接螺栓14彼此固定连接,并且差速器齿圈13套设在第二壳体12外侧并且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行星齿轮轴17、行星齿轮组件、均载组件和输出组件均设置在由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12构成的内腔中。

此外,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销套孔、第二销套孔、第三销套孔和第四销套孔,第一定位销套10至第四定位销套分别通过第一销套孔至第四销套从内腔穿出并且分别与第一销套孔至第四销套孔过盈配合以固定接合到壳体组件,从而将壳体组件传递的动力通过第一定位销套10至第四定位销套传递到行星齿轮轴17。

参照图3,在第一轴上形成有从第一轴的端部处朝向十字形结构的行星齿轮轴17的中心延伸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具有穿透第一轴的轴颈部的部分17A以及至少部分地穿透第一轴的轴肩部的部分17B,并且第一盲孔在第一轴的轴颈部的尺寸小于第一盲孔在第一轴的轴肩处的尺寸。此外,在第一轴的轴颈的靠近轴肩的位置处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连通孔17C,连通孔17C将第一盲孔的内腔与外部连通,以使填充在第一盲孔中的润滑油液引导到第一轴承,从而有利于对第一轴承进行散热和润滑,提高第一行星齿轮可承载的转速差。

当在第一盲孔中填充润滑油液时,润滑油液可沿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依次流经穿透第一轴的轴颈部的部分17A以及穿透第一轴的轴肩部的部分17B,并且通过连通孔17C进入第一轴承内,以对第一轴承进行润滑,提高差速器的差速能力。

第二轴至第四轴上的盲孔和连通孔的结构与第一盲孔和连通孔的结构类似,在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此外,在第一壳体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重孔,以使差速器的结构轻量化同时有利于壳体组件内部的各个部件的润滑与散热。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具有椭圆激波器的余弦活齿减速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