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堆叠装置和下料设备

文档序号:870204 发布日期:2021-03-19 浏览: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下料堆叠装置和下料设备 (Blanking stacking device and blanking equipment ) 是由 不公告发明人 于 2019-09-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下料堆叠装置,用于收纳电元件,其包括第一放电组件,用于接收电元件,并实现一次放电;第二放电组件,用于接收一次放电后的电元件,并实现二次放电;其中,电元件的两端设置有引线,第一放电组件接收电元件时,引线接触第一放电组件,构成回路,使得电元件放电;第二放电组件接收电元件时,引线接触第二放电组件,构成回路,使得电元件再次放电。本申请通过第一放电组件接收电元件,实现一次放电;再通过第二放电组件接收一次放电后的电元件,实现二次放电;通过两次放电,能够保证电元件上带有的电荷被全部释放,解决安全隐患;另外,电元件堆叠在第二放电组件上,便于统一下料。(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blanking stacking device, which is used for accommodating an electric element and comprises a first discharging assembly, a second discharging assembly and a third discharging assembly, wherein the first discharging assembly is used for receiving the electric element and realizing primary discharging; the second discharge assembly is used for receiving the electric element after primary discharge and realizing secondary discharge; when the first discharging assembly receives the electric element, the lead contacts the first discharging assembly to form a loop so that the electric element is discharged; when the second discharge assembly receives the electric element, the lead contacts the second discharge assembly to form a loop, so that the electric element is discharged again. The first discharging assembly receives the electric element to realize primary discharging; the second discharge assembly receives the electric element after the primary discharge to realize secondary discharge; through twice discharging, the electric charges carried on the electric element can be completely released, and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is solved; in addition, the electric element is stacked on the second discharge assembly, so that uniform blanking is facilitated.)

下料堆叠装置和下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元件下料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电元件的下料堆叠装置和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对电元件进行短路测试或者高压测试时,需要对电元件施加电压,使得电元件上带有电荷,若不加以放电,不利于收集电元件,还可能误伤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料堆叠装置和下料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下料堆叠装置,用于收纳电元件,其包括第一放电组件,用于接收电元件,并实现一次放电;第二放电组件,用于接收一次放电后的电元件,并实现二次放电;其中,电元件的两端设置有引线,第一放电组件接收电元件时,引线接触第一放电组件,构成回路,使得电元件放电;第二放电组件接收电元件时,引线接触第二放电组件,构成回路,使得电元件再次放电。

进一步地,第一放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板,第一导电板用于承接电元件,电元件的引线接触第一导电板,实现放电。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板上开有多个缺口,以避免电元件粘黏在第一导电板上。

进一步地,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吹气机构,吹气机构设于第一放电组件一侧,用于对第一放电组件上的电元件吹气,以避免电元件两端的引线粘黏在第一放电组件上。

进一步地,第二放电组件包括第二导电板、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设置在第二导电板上,第二放电组件接收电元件时,电元件两端的引线分别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使得电元件与第二导电板、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构成回路。

进一步地,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料盘,料盘置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第二放电组件接收电元件时,电元件置于料盘上,而电元件两端的引线分别接触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

进一步地,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二放电组件中是否堆满了电元件。

进一步地,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放电组件朝向第二放电组件旋转,以便于置于第一放电组件上的电元件落入第二放电组件中。

进一步地,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驱动第二放电组件下降,以便于接收电元件。

一种下料设备,包括至少两组上述的下料堆叠装置以及拨料机构,至少两组下料堆叠装置并排设置,一组下料堆叠装置堆满电元件后,拨料机构将输送而来的电元件拨向另外的下料堆叠装置,以便于下料堆叠装置持续地进行收料。

本申请通过第一放电组件接收电元件,实现一次放电;再通过第二放电组件接收一次放电后的电元件,实现二次放电;通过两次放电,能够保证电元件上带有的电荷被全部释放,解决安全隐患;另外,电元件堆叠在第二放电组件上,便于统一下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元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下料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下料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放电组件和吹气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下料堆叠装置省略第一放电组件的一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下料堆叠装置省略第一放电组件的另一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放电组件和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申请揭示了一种下料堆叠装置,用于收纳电元件 1,其包括第一放电组件10和第二放电组件20;第一放电组件10用于接收电元件1,并实现一次放电;第二放电组件20用于接收一次放电后的电元件1,并实现二次放电;通过两次放电,能够保证电元件1上带有的电荷被全部释放,解决安全隐患。

其中,参照图1,电元件1的两端设置有引线2;第一放电组件10 接收电元件1时,引线2接触第一放电组件10,构成回路,使得电元件 1放电;第二放电组件20接收电元件1时,引线2接触第二放电组件 20,构成回路,使得电元件1再次放电。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元件为电容器芯子,引线为设置在电容器芯子两端的极耳。为测试电容器芯子的质量,需要对电容器芯子进行高压测试。高压测试结束后,电容器芯子上会带有电荷;为保证安全,高压测试设备会进行主放电,尽量释放电容器芯子上的电荷;但最终输出的电容器芯子上仍会带有未放干净的残余电荷;若不清除这些电荷就直接堆叠电容器芯子,各电容器芯子的极耳相互接触,会影响电容器芯子的质量。同时,操作人员接触电容器芯子时,还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

由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下料堆叠装置,能够在收集带有电荷的电元件的同时,释放电元件所带的电荷,以便于安全下料。

容易理解的,对电元件进行放电,即让电元件与外部构件构成回路,使得电元件短路;在这种实现短路的回路中,电元件上所带的电荷流出。

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组件10包括第一导电板11;第一导电板 11用于承接电元件1,电元件1的引线2接触第一导电板11,实现放电。

具体地,带有电荷的电元件1首先落在第一导电板11上,电元件1 两端的引线2因重力自然下垂,会接触到第一导电板11;由此,电元件 1、其两端的引线2及第一导电板11构成回路,使得电元件1放出电荷。

其中,第一导电板11可以是金属板,例如不锈钢板,能够配合电元件1形成短路的同时,还具有耐磨、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板11上开有多个缺口12,以避免电元件1粘黏在第一导电板11上。

具体参照图4,容易理解的,电元件1的表面通常附有塑料膜和纸膜;电元件1直接落到第一导电板11上时,其表面容易黏在第一导电板11上,不便于下料。由此,在第一导电板11上设置贯穿板面的缺口 12,用于走气,使得电元件1容易脱离第一导电板11。

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电组件10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导电的构件,例如导电线、导电毛刷等,只要能与电元件1的引线2接触,并与电元件1构成回路即可。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吹气机构70;吹气机构70设于第一放电组件10一侧,用于对第一放电组件10上的电元件1 吹气,以避免电元件1两端的引线2粘黏在第一放电组件10上。

容易理解的,引线2会接触第一放电组件10,也就是说,引线也可能粘黏在第一放电组件10上。由此,设置吹气机构70,对第一放电组件10用于承接电元件1的表面进行吹气,就能吹开引线2。当然,为避免吹气机构70影响引线2与第一放电组件10的导电部位接触,吹气机构70只有在电元件1需要离开第一放电组件10时才作用。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吹气机构70包括连通外部供气设备(未图示) 的吹气管71,吹气管71上设置有多个吹气孔72,吹气孔72正对第一放电组件10用于承接电元件1的表面。需要补充的是,电元件1落入第一放电组件10时,每次进入的位置并不能保证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第一放电组件10上,引线2的位置不是确定的;若设置吹气孔71在固定位置,可能会吹不到引线2,也就起不到吹离引线2的作用。由此,设置吹气管71沿第一放电组件10用于承接电元件1的表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具有一定长度,而吹气管71上分布有吹气孔72,能够保证无论引线2落在何处,均有吹气孔72能够吹到它。电元件1需要离开第一放电组件10时,供气设备动作,向吹气管71供入气体,气体经由吹气孔72吹出,吹向电元件1及其引线2,在将引线2吹离第一放电组件 10表面的同时,能够辅助便于整个电元件1离开第一放电组件10。进一步地,根据工艺需求,电元件1的规格有所不同,通过设置分布的吹气孔72,能够保证各规格的电元件1的引线2均能被吹到。

其中,吹气机构70可以设置在第一放电组件10侧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放电组件10下方,还可以设置在第一放电组件10上方,只要吹气机构70吹出的气体能够吹向电元件1即可,本申请不做限定。

对第二放电组件20而言,其不同于第一放电组件10之处在于,第一放电组件10主要用于实现一次放电,而第二放电组件20在实现二次放电的同时,还需要收纳电元件1,使得电元件1堆叠在第二放电组件 20上,等堆到一定程度后,再由人工取走。

第二放电组件20包括第二导电板21、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 23,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设置在第二导电板21上,第二放电组件20接收电元件1时,电元件1两端的引线2分别接触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使得电元件1与第二导电板21、第一导电件22 和第二导电件23构成回路。

具体参照图5,第二导电板21、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构成一个横置的“C”型构件;为了承托电元件1,第二导电板21设置为“L”型,包括用以堆叠电元件1的底板和用以安装第一导电件22、第二导电件23的侧板。由此,第一个电元件1进入第二放电组件20后,,该电元件1会落在底板上,而该电元件1两端的引线2分别与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接触,实现二次放电;下一个电元件1进入第二放电组件20,会落到上一个电元件1上,而其两端的引线2分别与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接触,实现二次放电……电元件1逐一堆叠,由此实现收纳。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沿电元件1堆叠的方向、具有一定长度,以便于各堆叠的电元件1均能与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接触。

容易理解的,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的位置是固定的,若设置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的间距正好等于一个电元件1的长度,当电元件1的位置出现偏差,就可能有一端的引线2未能接触导电件,无法构成回路、实现放电。若设置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 的间距小于一个电元件1的长度,又会挤压引线2,导致引线2变形、影响电元件1的质量。由此,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可采用导电毛刷,导电毛刷柔软易变形,能够在接触引线2、构成回路的同时,通过自身变形避免引线2变形。此时,两组导电毛刷之间的间距小于一个电元件1的长度,只要保证二者能分别接触一端的引线2即可。第二导电板21可以是普通的金属板,例如不锈钢板。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第二放电组件20还包括安装板24,安装板24与第一导电件22、第二导电件 23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板21的两侧,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 穿过第二导电板2固定1设置在安装板24上。容易理解的,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为导电毛刷时,其本体不方便直接安装在安装板 24上,而安装板24能够方便地固定设置在第二导电板21。同时,通过调整安装板24与第二导电板21的安装位置,还能够便捷地调整导电毛刷的伸出距离,保证导电毛刷准确地接触引线2。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30,用于检测第二放电组件20中是否堆满了电元件1。

容易理解的,第二放电组件20具有一定容量,随着电元件1的堆叠,第二放电组件20会被堆满,需要人工处理一波,以便于继续收纳新的电元件1。由此,设置检测组件30用于检测电元件1是否堆满了第二放电组件20。

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30采用光电传感器组件,包括信号发射单元31和信号接收单元32;光电传感器组件设置在第二放电组件20的最上层;第二放电组件20未堆满电元件1时,信号接收单元32能够收到信号发射单元31发出的信号;第二放电组件20中堆满电元件1时,最上层的一个电元件1会遮盖信号发射单元31发出的信号,由此可知,第二放电组件20已堆满,提醒操作人员处理第二放电组件20中的电元件1。

其他实施例中,检测组件30还可以采用CCD相机等检测构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料盘40;料盘40置于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之间,第二放电组件20接收电元件1 时,电元件1置于料盘40上,而电元件1两端的引线2分别接触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

具体参照图5和图7,料盘40可以挂在第二导电板21上;料盘40 用于承接电元件1的主体呈“L”型,包括用以承托电元件1的底板和沿电元件1堆叠方向延伸的侧板。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设置在料盘40主体的两侧。落入第二放电组件20的电元件1被料盘40承接,而其两端的引线2伸出料盘40、分别与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接触。料盘40中堆满电元件1后,操作人员可拉出料盘40,清空料盘40中的电元件1,再将空料盘40挂回第二导电板21,新的电元件 1即可继续堆叠在料盘40上。比起固定设置的第二导电板21、第一导电件22和第二导电件23,可移动的料盘40更方便人工操作处理。

进一步地,为便于人工提取料盘40,料盘40顶部可设置把手41,把手41采用非导电材料制作,人工通过把手41拉出或挂回料盘40。

为使得第一放电组件10中的电元件1进入第二放电组件20中,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可设置转移组件13。转移组件13能够从第一放电组件10上提取电元件1,并将取下的电元件1输送到第二放电组件 20中。其中,转移组件13可以是机器人、机械手、吸盘、天车等搬运机构,只要能够提取和转移电元件1即可,本申请不做限定。

另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下料堆叠装置包括翻转机构60,用于驱动第一放电组件10朝向第二放电组件20旋转,以便于置于第一放电组件10上的电元件1落入第二放电组件20中。

容易理解的,设置翻转机构60驱动第一放电组件10朝向第二放电组件20旋转,随着第一放电组件10上的电元件1重心偏离,电元件1 会沿第一放电组件10的表面滑向第二放电组件20,最终落入第二放电组件20中。

具体参照图3,翻转机构60包括安装架61、第一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63和转动驱动件64,第一放电组件10设置在安装架61上,安装架61下端设有第一连接件61,第一连接件61通过转轴65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63,转动驱动件64连接并驱动安装架61绕转轴65朝向第二放电组件20旋转。其中,第二连接件63相当于固定设置在底面上;转动驱动件64可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安装架61;气缸动作,驱动安装架61及其上的第一放电组件10、电元件1绕转轴65朝向第二放电组件20旋转,由此实现电元件1的转移。

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电机直接驱动第一放电组件10朝向第二放电组件20旋转,也能够实现翻转递料。

进一步地,为便于第二放电组件20接受翻转传递而来电元件1,可设置第二放电组件20自下而上朝向远离第一放电组件10的方向倾斜设置。参照图3。由此,第一放电组件10朝向第二放电组件20旋转时,第一放电组件10不容易撞到第二放电组件20,且能够方便第一放电组件10上的电元件1平稳地落入第二放电组件20中。例如,倘使设置第一放电组件10朝向第二放电组件20旋转至电元件1向第二放电组件20 滑落时,第一放电组件10用于承接电元件1的表面垂直于第二放电组件20用于承接电元件1的表面,电元件1就能以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状态落入第二放电组件20中,便于电元件1的堆叠和下落平衡。同时,倾斜设置的第二放电组件20能够更好地收纳电元件1,保证电元件 1落入第二放电组件20时,其重心在第二放电组件20内,不容易掉出第二放电组件20。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50,用于驱动第二放电组件20下降,以便于接收电元件1。

容易理解的,第一放电组件10翻转递料的状态保持一定;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第一放电组件10每次旋转同样的角度,使得其上的电元件1滑落。若第二放电组件20不做升降动作,为便于第二放电组件20以堆叠的方式收纳至堆满电元件1,第一放电组件10朝向第二放电组件20旋转至电元件1向第二放电组件20滑落时,第一放电组件10 优选处于第二放电组件20的最高层,由此,第一放电组件10能够持续地向第二放电组件20递料,直到电元件1堆至最高层——堆满第二放电组件20。此时,第二放电组件20的最高层距离其承接第一个电元件 1的底部具有一定高度,电元件1落向第二放电组件20的底部时,容易摔到,或者偏离位置。由此,通过设置升降机构50,在第二放电组件 20接收到一个电元件1后,升降机构50驱动第二放电组件20下降一定距离,至下一个电元件1落入第二放电组件20时,能正好被接收到的上一个电元件1承托,由此实现电元件1的稳定堆叠。

需要补充的是,在利用转移组件13进行电元件1转移时,也可以使用升降机构50,以便于第二放电组件20的平稳入料。同理,转移组件13每次向第二放电组件20送料时,送料位置保持一致,由升降机构 50驱动第二放电组件20在接收到一个电元件1后、下降一定距离,至下一个电元件1落入第二放电组件20时,能正好被接收到的上一个电元件1承托。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在利用转移组件13进行电元件1 转移时,也可以不设置升降机构50,由转移组件13下降不同的高度,也能实现电元件1的稳定堆叠。

具体参照图2或者图3,升降机构50包括升降驱动件51和升降导向件52。升降导向件52平行于第二放电组件20的延伸方向,第二放电组件20与升降导向件52滑动连接,升降驱动件51连接并驱动第二放电组件20沿升降导向件52运动,以在第二放电组件20接收到一个电元件1后,驱动第二放电组件20下降一定距离,准备接收下一个电元件1。并在清空第二放电组件20中堆满的电元件1后,驱动第二放电组件20回到初始位置,准备开始下一轮接料。其中,升降导向件52可为导轨,升降驱动件51可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平行于导轨设置的丝杆,第二放电组件20通过丝母与丝杆螺纹连接;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使得第二放电组件20在丝母的带动下沿导轨运动。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50还包括升降检测件53。一个电元件1落到第二放电组件20中,升降检测件53检测到电元件1到位,将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升降驱动件51驱动第二放电组件20沿升降导向件52下降一定距离。其中,升降检测件53可以是光电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检测构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还揭示了一种下料设备,包括上述的下料堆叠装置,还包括送料机构,用于向第一放电组件10输送电元件1的送料机构90。

参照图3和图6,送料机构90可以是传送带组件。传送带组件衔接上游设备(例如高压测试机)和第一放电组件10。电元件1在上游设备处理结束后,经由传送带组件送入第一放电组件10。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的下料设备包括至少两组上述的下料堆叠装置以及拨料机构80;至少两组下料堆叠装置并排设置,一组下料堆叠装置堆满电元件1后,拨料机构80将输送而来的电元件1拨向另外的下料堆叠装置,以便于下料堆叠装置持续地进行收料。

参照图6,容易理解的,一组下料堆叠装置的第二放电组件20堆满电元件1后,需要将堆满的电元件1取走,这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此时,上游设备若仍在处理电元件1,电元件1依然会通过送料机构90源源不断地向第一放电组件10输送。也就是说,在处理第二放电组件20中堆满的电元件1时,需要停下上游设备、送料机构90和第一放电组件10 的运作,以避免电元件1堆积。这会影响工作效率。由此,设置至少两组下料堆叠装置,在一组下料堆叠装置停机处理电元件1时,让另外的下料堆叠装置开始收纳电元件1,由此保证上游设备、送料机构90持续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解释的是,上游设备一般会在固定位置输出电元件1,而送料机构90也是在固定位置接收并传送电元件1,由此,需要拨料机构80 调整电元件1的位置,以便于电元件1最终落入所需的下料堆叠装置的第一放电组件10中。

一实施方式中,拨料机构80可以包括图3所示的拨料驱动组件81 和拨料件82;拨料驱动组件81连接并驱动拨料件82朝向另一组下料堆叠装置所对应的位置运动。例如,多组下料堆叠装置沿图示前后方向并排设置,拨料驱动组件81则驱动拨料件82沿前后方向运动。其中,拨料驱动组件81包括拨料驱动件(如电机)和拨料导向件(如导杆),拨料导向件平行于多组下料堆叠装置的并排方向设置,拨料件82与拨料导向件滑动连接,并能在拨料驱动件的驱动下沿拨料导向件运动;拨料件82可为能够接触电元件1的板状结构件。

其中,拨料机构80设置在第一放电组件10上游,用于在电元件1 进入第一放电组件10前拨动电元件1至所需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中,拨料机构80还可以是机器人、机械手、搬运天车或者异向传送带等机构,只要能够实现调整电元件1的位置即可,本申请不做限定。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部件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部件,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产品叠装搬运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