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文档序号:874389 发布日期:2021-03-19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Fire cover for gas stove ) 是由 刘晓刚 柯情 张波 郑军妹 俞瑜 于 2019-09-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包括有上盖体,该上盖体的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之间形成有混气腔,在上盖体的内部沿径向开有横向引火孔,横向引火孔的底部开有连通混气腔的入气孔,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位于内环壁,横向引火孔的外侧开口位于外环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横向引火孔相交的引火通道,该引火通道包括有开设在环状顶壁上的引火出口,以及独立于横向引火孔并与引火通道相贯通的第一补气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不易出现传火失效的现象。(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ire cover for a gas stov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body, wherein a gas mixing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an annular top wall of the upper cover body and an inner annular wall and an outer annular wall which vertically or obliquely extend downwards from the inner edge and the outer edge of the annular top wall, a transverse ignition hole is radially formed in the upper cover body, an air inlet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gas mixing cavity is formed in the bottom of the transverse ignition hole, the inner opening of the transverse ignition hole is positioned on the inner annular wall, and the outer opening of the transverse ignition hole is positioned on the outer annular wall, and the fire cover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re-fighting device also comprises a fire-fighting channel intersected with the transverse fire-fighting hole, wherein the fire-fighting channel comprises a fire-fighting outlet arranged on the annular top wall and a first air supply channel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the transverse fire-fighting hole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e-fighting channel.)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灶具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传统的燃烧器火盖大部分都是一槽铣通,即在上盖体的顶部铣通有一条引火槽,这种燃烧器火盖由于上盖体在引火槽处被断开,因而容易造成上盖体变形,从而影响引火效果。如一专利号为201220464214.0(公告号为CN20281337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具有传火装置及熄火保护功能的燃气炉头》其公开了类似的传火结构,其在外环喷火圈设有多个外环喷火孔,且在该外环喷火孔上还设有外环传火装置,该外环传火装置是由装设在外环喷火圈内侧壁上的凸台、设在该凸台及外环喷火圈上的外环传火孔和外环传火槽构成,该外环传火孔与外环传火槽相连通,外环传火孔和外环传火槽与一个外环喷火孔相连通,能实现快速传火;该传火结构的传火槽为开放式,具有传火呈直线型即传火槽裸露在外环火盖表面,这样子的设计有一个好处,就是传火槽内二次空气的补给很充分,开放式传火槽可以保证传火槽内火焰燃烧时二次空气的补给,有利于火焰燃烧和传火,具有传火快速的特点,但是开放式传火槽却有两个不好之处,第一、开放式传火槽很容易造成传火槽堵塞,即从锅底流下的汤水很容易流入传火槽内,堵塞后影响传火性能,这也是当前传火槽堵塞维修的主要原因;第二、开放式传火槽对灶具风门要求很高,因为风门开大后,一次空气量过多会造成气流速度过大,从而造成燃烧时离焰或者脱火,因此开放式传火槽的结构特点为稳焰特性较差,因此要保证开放式传火槽的传火性能,基本上都是将风门关的很小,但是风门关小不利于灶具的燃烧效率,也不利于烟气的排放,大大影响了灶具的性能。为此,需要对燃烧器火盖的传火槽作进一步的改进。

为此,一申请号为CN201710901140.X(公布号为CN10746174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火盖,该火盖具有斜槽,其中斜槽可以连通传火孔和外界,有利于传火孔内的空气流通,使得传火孔有足够的空气支持传火孔内的火焰燃烧,而位于斜槽两侧的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可以防止燃烧环境的水滴直接滴入传火孔或者横风吹过传火孔而导致传火孔丧失传火功能,但若斜槽被溢液完全堵塞时,作为可连通传火孔和外界的斜槽则会引起传火孔的传火失效,为此需要对现有燃烧器的传火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降低引火处的燃气进气孔被堵住机率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利于空气补充以确保传火顺畅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引火成功率的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包括有上盖体,该上盖体的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外环壁之间形成有混气腔,在所述上盖体的内部沿径向开有横向引火孔,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底部开有连通所述混气腔的入气孔,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位于所述内环壁,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外侧开口位于所述外环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横向引火孔相交的引火通道,该引火通道包括有开设在所述环状顶壁上的引火出口,以及独立于所述横向引火孔并与所述引火通道相贯通的第一补气通道,所述第一补气通道包括有与所述混气腔相连通的第一入气口以及与所述引火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口。

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引火通道自引火出口至所述第一补气通道的出气口而自上而下逐渐向第一补气通道倾斜。引火通道的倾斜设置能减少第一补气通道向引火通道输入燃气的供气阻力,使得补气更加顺畅,同时也能降低引火通道被堵住的机率。

为方便设置第一补气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补气通道为竖向通道,并开设在所述上盖体的外环壁内。

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还包括有同样独立于所述横向引火孔的第二补气通道,所述第二补气通道包括有与所述混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入气口以及与所述横向引火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为了避免引火通道的引火出口以及横向引火孔之底部的入气孔被溢液堵塞的情况下,横向引火孔仍有燃气补气,该第二补气通道与第一补气通道共同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邻近所述引火通道的引火出口。其中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邻近引火通道的引火出口的原因在于:一、第一补气通道与引火通道相贯通,第一补气通道的第一出气口相当于引火通道的入口,即,利用第一补气通道对引火通道的入口补充燃气;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则用于向引火通道的引火出口附近补充燃气,进而使得引火通道内的燃气充足;二、第二补气通道不容易被溢液堵塞,即使在引火通道的引火出口被溢液堵塞后,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二出气口流出的燃气位于横向引火孔的上部,从而实现在横向引火孔内壁上部的燃气被火焰点燃时,横向引火孔内壁下部还是可以很顺畅的补充进二次空气,从而在横向引火孔内形成火焰,最后火焰点燃与横向引火孔相交的稳焰槽内燃气,继而点燃稳焰槽上方的主火孔,成功完成传火过程。

为避免第二补气通道不被溢液堵塞,优选地,所述第二补气通道为沿所述上盖体的内部径向开设的径向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下方的位置具有自邻近所述内环壁之内周面的位置向上盖体的中心方向延伸的引火台。该引火台能减短引火通道与内环火盖的传火距离,并且该引火台能有效防止引火通道的燃气被外界的冷空气稀释,确保了引火台的燃气浓度,同时引火通道对风门开度的适用性增强,即在风门开度较大的条件下也可以保证传火性能。

为方便加工引火台,优选地,包括有位于所述上盖体之下的下盖体,所述下盖体具有供燃气进入所述混气腔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的引火台由所述下盖体对应于所述引火通道的内侧开口之下的第一部分朝向上盖体的中心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体上的各个开口至少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下盖体的第一部分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引火台的横截面呈U形。该引火台的横截面呈U形,能有效防止横向引火孔的燃气被外界的冷空气稀释,确保了引火台的燃气浓度。

为了减缓燃气的出气速度,优选地,所述的引火孔的内侧开口具有倾斜端面,该倾斜端面的顶端比底端离所述上盖体的中心更近,且所述倾斜端面的顶端与底端的连线与引火台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锐角。该倾斜端面一方面能增加燃气和空气的流动路径,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溢液进入横向引火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45°≤α≤80°°。由于横向引火孔为隐藏式引火孔,一方面能将风门开大,使得进入进气孔的一次空气量增大同时速度变大,从而能更多将二次空气卷吸进入引火孔,燃气、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混合成混合气后能直接与横向引火孔的内侧开口的孔壁顶部撞击,提高了混合气中燃气和空气的混合均匀性,同时又降低了流速,提高了稳焰性能,若该角度过大,则容易造成混合气与横向引火孔内侧开口顶部撞击的面积过小,若该角度过小,则容易造成进入进气孔的一次空气量的路径过长,不利于卷吸二次空气,优选地,夹角α的大小为45°≤α≤80°。

引火台除了利用下盖体的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所述引火台直接由所述上盖体的内环壁直接朝向所述上盖体的中心延伸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兼具隐藏式的横向引火孔以及与外界相连通的开放式引火通道的结合方式的传火结构,能提高传火成功率,其中,利用独立于横向引火孔的第一补气通道为引火通道补充燃气,即使溢液通过引火通道的引火出口流入横向引火孔而将入气孔堵塞的情况下,第一补气通道流出的燃气位于横向引火孔的上部,从而实现在横向引火孔内壁上部的燃气被火焰点燃时,横向引火孔内壁下部还是可以很顺畅的补充进二次空气,从而在横向引火孔内形成火焰,不易出现传火失效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盖体放置在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上盖体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上盖体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用于燃气灶的火盖包括有上盖体1,该上盖体1的环状顶壁11与自该环状顶壁1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12、外环壁13之间形成有混气腔14,在上盖体1的内部沿径向开有横向引火孔2,横向引火孔2的底部开有连通混气腔14的入气孔21,横向引火孔2的内侧开口23位于内环壁12,横向引火孔2的外侧开口24位于外环壁13,还包括有与横向引火孔2相交的引火通道3,该引火通道3包括有开设在环状顶壁11上的引火出口31,以及独立于横向引火孔2并与引火通道3相贯通的第一补气通道4,第一补气通道4包括有与混气腔14相连通的第一入气口41以及与引火通道3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口42。具体地,引火通道3自引火出口31至第一补气通道4的第一出气口42而自上而下逐渐向第一补气通道4倾斜。引火通道3的倾斜设置能减少第一补气通道4向引火通道3输入燃气的供气阻力,使得补气更加顺畅,为方便设置第一补气通道4,第一补气通道4为竖向通道,并开设在上盖体1的外环壁13内。为能有效保证引火成功率,还包括有同样独立于横向引火孔2的第二补气通道5,第二补气通道5包括有与混气腔14相连通的第二入气口51以及与横向引火孔2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52,为了避免引火通道3的引火出口31以及横向引火孔2之底部的入气孔21被溢液堵塞的情况下,横向引火孔2仍有燃气补气,该第二补气通道5与第一补气通道4共同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第二补气通道5的第二出气口52邻近引火通道3的引火出口31,其中第二补气通道5的第二出气口52邻近引火通道3的引火出口31的原因在于:一、第一补气通道4与引火通道3相贯通,第一补气通道4的第一出气口42相当于引火通道3的入口,即,利用第一补气通道4对引火通道3的入口补充燃气;第二补气通道5的第二出气口52则用于向引火通道3的引火出口31附近补充燃气,进而使得引火通道3内的燃气充足;二、第二补气通道5不容易被溢液堵塞,即使在引火通道3的引火出口31被溢液堵塞后,第二补气通道5的第二出气口52流出的燃气位于横向引火孔2的上部,从而实现在横向引火孔2内壁上部的燃气被火焰点燃时,横向引火孔2内壁下部还是可以很顺畅的补充进二次空气,从而在横向引火孔2内形成火焰,最后火焰点燃与横向引火孔2相交的稳焰槽101内燃气,继而点燃稳焰槽101上方的主火孔10,成功完成传火过程。为避免第二补气通道5不被溢液堵塞,第二补气通道5为沿上盖体1的内部径向开设的径向通道。兼具隐藏式的横向引火孔2以及与外界相连通的开放式引火通道3的结合方式的传火结构,能提高传火成功率,其中,利用独立于横向引火孔2的第一补气通道4为引火通道3补充燃气,即使溢液通过引火通道3进入至横向引火孔2内将入气孔21堵塞的情况下,第一补气通道4和第二补气通道5流出的燃气位于横向引火孔2的上部,从而实现在横向引火孔2内壁上部的燃气被火焰点燃时,横向引火孔2内壁下部还是可以很顺畅的补充进二次空气,从而在横向引火孔2内形成火焰,不易出现传火失效的现象。

另外,横向引火孔2的内侧开口23下方的位置具有自邻近内环壁12之内周面的位置向上盖体1的中心方向延伸的引火台6,该引火台6能减短引火通道3与内环火盖的传火距离,并且该引火台6能有效防止引火通道3的燃气被外界的冷空气稀释,确保了引火台6的燃气浓度,同时引火通道3对风门开度的适用性增强,即在风门开度较大的条件下也可以保证传火性能。为方便加工引火台6,包括有位于上盖体1之下的下盖体7,下盖体7上具有供燃气进入混气腔14的至少一个开口71,引火台6由下盖体7对应于引火通道3的内侧开口23之下的第一部分朝向上盖体1的中心延伸形成。而下盖体7上的各个开口71至少有两个分别位于下盖体7的第一部分的两侧。优选地,引火台6的横截面呈U形,该引火台6的横截面呈U形,能有效防止横向引火孔2的燃气被外界的冷空气稀释,确保了引火台6的燃气浓度。为了减缓燃气的出气速度,引火孔的内侧开口23具有倾斜端面231,该倾斜端面231的顶端比底端离上盖体1的中心更近,且倾斜端面231的顶端与底端的连线与引火台6之间形成的夹角α为锐角,该倾斜端面231一方面能增加燃气和空气的流动路径,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溢液进入横向引火孔2内。夹角α的大小为45°≤α≤80°°,本实施例夹角α的大小为60°,由于横向引火孔2为隐藏式引火孔,一方面能将风门开大,使得进入进气孔的一次空气量增大同时速度变大,从而能更多将二次空气卷吸进入引火孔,燃气、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混合成混合气后能直接与横向引火孔2的内侧开口23的孔壁顶部撞击,提高了混合气中燃气和空气的混合均匀性,同时又降低了流速,提高了稳焰性能,若该角度过大,则容易造成混合气与横向引火孔2内侧开口23顶部撞击的面积过小,若该角度过小,则容易造成进入进气孔的一次空气量的路径过长,不利于卷吸二次空气。

参考图3和图4,综上述的传火路径为:

①燃气从混气腔14经由第一补气通道4的第一入气口41进入,第一补气通道4内的燃气沿着横向引火孔2顶面进入引火通道3的引火出口31;

②燃气从混气腔14经由第二补气通道5的第二入气口51进入,第二燃气通道内的燃气沿着横向引火孔2的内壁面进入引火通道3;为此,第一补气通道4和第二补气通道5内的燃气均最终流向引火通道3,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引火通道3的燃气被燃烧器的内环火盖8上的火焰点燃,继而整个横向引火孔2具有火焰,从而将上盖体1上的主火10孔点燃。此时的传火状态为开放式传火,但又有别于传统开放式传火,因为此时靠近外界环境的引火通道3可以着火,横向引火孔2同样可以着火,双路径,比传统开放式更可靠传火。

③燃气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万一引火通道3整条缝都被堵塞住了,第二补气通道5的第二出气口52流出的燃气位于横向引火孔2的上部,从而实现在横向引火孔2内壁上部的燃气被火焰点燃时,横向引火孔2内壁下部还是可以很顺畅的补充进二次空气,从而在横向引火孔2内形成火焰,最后火焰点燃与横向引火孔2相交的稳焰槽101内燃气,继而点燃稳焰槽101上方的主火孔10,成功完成传火过程。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相同,区别在于:引火台6直接由上盖体1的内环壁12直接朝向上盖体1的中心延伸形成。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燃烧器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燃气灶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