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8084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Rust preventive oi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是由 前川阳太 城田雄亮 于 2019-03-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含有(A)闪点小于100℃的溶剂、(B)闪点为100℃以上、40℃运动粘度为7mm&lt;Sup&gt;2&lt;/Sup&gt;/s以上且120mm&lt;Sup&gt;2&lt;/Sup&gt;/s以下的基础油、以及(C)防锈剂,并且40℃运动粘度为0.5mm&lt;Sup&gt;2&lt;/Sup&gt;/s以上且3.2mm&lt;Sup&gt;2&lt;/Sup&gt;/s以下的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供兼具优异的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和防锈性的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Comprises (A) a solvent having a flash point of less than 100 deg.C and (B) a solvent having a flash point of 100 deg.C or more and a kinematic viscosity of 7mm at 40 deg.C 2 120mm of more than s 2 A base oil of not more than s, and (C) a rust preventive, and has a kinematic viscosity at 40 ℃ of 0.5mm 2 More than s and 3.2mm 2 A rust preventive oil composition having both excellent film properties and rust preventive properties of a rust preventive oil film,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板等金属材料历经多个工序而被加工成中间制品、最终成型品,通常,为了防止金属表面的氧化劣化而涂布防锈油。此时,越是加厚金属材料表面的防锈油膜则防锈性越会提高,但加厚防锈油膜时,发生因防锈油而产生粘腻、成本增加等问题。另一方面,减薄防锈油膜时,有时产生未被防锈油膜覆盖的部分,得不到充分的防锈性。因此,对于防锈油而言,要求即使防锈油膜薄也表现出优异防锈性的性能。

专利文献1中,作为实质上不含和环境负担有关的钡的兼用于加工油的防锈油组合物,公开了配合特定的基础油、脂肪酸酯、过碱性金属磺酸盐、中性金属磺酸盐而成的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624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兼用于加工油的防锈油组合物实质上不含钡,与以往的防锈油组合物相比,具有脱脂性优异且防锈性和润滑性也优异的特征。然而,专利文献1未从即使是上述那样的薄防锈油膜也表现出优异防锈性的观点出发进行研究,在兼具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和防锈性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兼具优异的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和防锈性的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含有特定的溶剂、特定的基础油和防锈剂,且40℃运动粘度调整至特定范围的防锈油组合物,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1]和[2]。

[1] 防锈油组合物,其含有:(A)闪点小于100℃的溶剂;(B)闪点为100℃以上、40℃运动粘度为7mm2/s以上且120mm2/s以下的基础油;以及(C)防锈剂,所述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为0.5mm2/s以上且3.2mm2/s以下。

[2] 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上述[1]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的方法,其中,混合:(A)闪点小于100℃的溶剂;(B)闪点为100℃以上、40℃运动粘度为7mm2/s以上且120mm2/s以下的基础油;以及(C)防锈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兼具优异的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和防锈性的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与数值范围的记载相关的“以上”、“以下”、“小于”、“超过”的数值是可任意组合的数值。

[防锈油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含有:

(A)闪点小于100℃的溶剂(以下也称为“(A)溶剂”);

(B)闪点为100℃以上、40℃运动粘度为7mm2/s以上且120mm2/s以下的基础油(以下也称为“(B)基础油”);以及

(C)防锈剂,

所述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为0.5mm2/s以上且3.2mm2/s以下。

<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为0.5mm2/s以上且3.2mm2/s以下。

本说明书中,40℃运动粘度是指按照JIS K2283:2000而测得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为0.5mm2/s以上,优选为1.0mm2/s以上、更优选为1.2mm2/s以上、特别优选为1.4mm2/s以上。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为3.2mm2/s以下,优选为2.8mm2/s以下、更优选为2.5mm2/s以下、特别优选为2.2mm2/s以下。

若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防止涂油后的控油过程中的防锈成分的过度流落,即使是少量的基础油和防锈剂也能够形成对于表现出优异防锈性而言充分的防锈油膜。此外,若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形成薄膜性优异的防锈油膜。

另一方面,若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小于0.5mm2/s,则在控油过程中,有时防锈成分过量流落,不会形成对于表现出优异防锈性而言充分的防锈油膜。此外,若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超过3.2mm2/s,则有时防锈油膜变得过厚,产生粘腻且招致成本上升。

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所含有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A)溶剂>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含有(A)闪点小于100℃的溶剂。

(A)溶剂承担将防锈油组合物中含有的基础油和防锈剂进行稀释,使防锈油组合物的涂油变得容易且形成均匀防锈油膜的作用。(A)溶剂在涂布防锈油组合物后被干燥去除,在金属材料的表面形成主要包含基础油和防锈剂的防锈油膜。

本说明书中,闪点是按照JIS K2265:2007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得的值。

(A)溶剂的闪点小于100℃,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特别优选为50℃以下。另一方面,(A)溶剂的闪点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5℃以上、特别优选为40℃以上。

若(A)溶剂的闪点小于100℃,则速干性优异,因此,能够防止控油过程中的防锈成分的过量流落,即使是少量的基础油和防锈剂也能够形成对于表现出优异防锈性而言充分的防锈油膜。此外,若(A)溶剂的闪点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A)溶剂的挥发性不会过高,能够形成具有均匀膜厚的防锈油膜。此外,若(A)溶剂的闪点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形成速干性更优异的防锈油组合物,能够获得优异的作业性。

另一方面,若(A)溶剂的闪点为100℃以上,则干燥速度变慢,因此,在控油过程中,有时防锈成分过量流落,不会形成对于表现出优异防锈性而言充分的防锈油膜。

作为(A)溶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对二甲苯(闪点为27℃)、邻二甲苯(闪点为33℃)、间二甲苯(闪点为28℃)、苯乙烯(闪点为32℃)、乙基苯(闪点为25℃)、丁烯低聚物(闪点为49℃)、闪点为小于100℃的异链烷烃、闪点为小于100℃的轻油等烃类;1-丙醇(闪点为25℃)、异丁醇(闪点为30℃)、1-丁醇(闪点为37℃)、2-丁醇(闪点为21℃)等醇类;乙酸异丁酯(闪点为20℃)、乙酸丁酯(闪点为24℃)、乙酸戊酯(闪点为32℃)等乙酸酯类;二异丁基酮(闪点为50℃)、环己酮(闪点为42℃)、4-羟基-4-甲基-2-戊酮(闪点为58℃)等酮类;乙二醇单甲基醚(闪点为41℃)、乙二醇单乙基醚(闪点为43℃)、乙二醇单正丁基醚(闪点为64℃)、乙二醇单丙基醚(71℃)、乙二醇单叔丁基醚(闪点为55℃)、乙酸2-甲氧基甲酯(闪点为52℃)、乙酸2-乙氧基乙酯(闪点为57℃)等溶纤剂类;3-甲氧基-3-甲基丁醇(闪点为67℃)、3-甲氧基-3-甲基丁基乙酸酯(闪点为75.5℃)、1-甲氧基-2-丙醇(闪点为32℃)、1-甲氧基丙基-2-乙酸酯(闪点为47℃)、1-乙氧基-2-丙醇(闪点为39℃)、丙二醇单丙基醚(闪点为48.5℃)、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闪点为62.5℃)、3-乙氧基丙酸乙酯(闪点为59℃)、丙二醇单甲基醚丙酸酯(闪点为56℃)等二醇酯类;乳酸乙酯(闪点为46℃)等。这些之中,从经济性和处理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烃类,更优选为选自异链烷烃和轻油中的1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作为聚合物、混合物等的(A)溶剂,上述括号内记载的闪点是指其代表值。

(A)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多种。

作为异链烷烃,只要是闪点小于100℃的异链烷烃就没有特别限定。异链烷烃的碳原子数优选为6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另一方面,异链烷烃的碳原子数优选为36以下、更优选为2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6以下、特别优选为12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A)溶剂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8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A)溶剂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3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91质量%以下。

若(A)溶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防锈成分的浓度变得适度,能够形成薄膜性优异的防锈油膜。另一方面,若(A)溶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防锈成分的浓度不会变得过低,能够形成对于表现出优异防锈性而言充分的防锈油膜。

<(B)基础油>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含有的(B)基础油的闪点为100℃以上,40℃运动粘度为7mm2/s以上且120mm2/s以下。

(B)基础油在涂布防锈油组合物后保持至金属材料的表面,与(C)防锈剂一同形成防锈油膜。

(B)基础油的闪点为100℃以上,优选为120℃以上、更优选为170℃以上、特别优选为200℃以上。另一方面,(B)基础油的闪点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下、特别优选为220℃以下。

若(B)基础油的闪点为100℃以上,则(B)基础油的挥发性受到抑制,长期防锈性变得优异。此外,若(B)基础油的闪点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B)基础油的处理性变得优异。

另一方面,若(B)基础油的闪点小于100℃,则有时(B)基础油的挥发性变得过高,防锈性的降低加快。

(B)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7mm2/s以上,优选为15mm2/s以上、更优选为20mm2/s以上、特别优选为25mm2/s以上。另一方面,(B)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120mm2/s以下,优选为100mm2/s以下、更优选为8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mm2/s以下、特别优选为35mm2/s以下。

若(B)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形成对于表现出优异防锈性而言充分的防锈油膜。此外,若(B)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形成具有均匀膜厚的防锈油膜。

另一方面,若(B)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小于7mm2/s,则有时(B)基础油的粘度变得过低,无法形成对于表现出优异防锈性而言充分的防锈油膜。此外,若(B)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超过120mm2/s,则(B)基础油的粘度变得过高,不会正常形成防锈油膜,因此,有时防锈油膜产生厚度不均或者发生粘腻。

(B)基础油只要是满足上述闪点和40℃运动粘度的基础油,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矿物油、合成油等。

作为矿物油,可列举出将链烷烃基系原油、中间基系原油或环烷烃基系原油进行常压蒸馏而得的渣油;或者将常压蒸馏的渣油进行减压蒸馏而得到的馏出油;进而通过按照常规方法对它们进行精制而得到的精制油,例如溶剂精制油、氢化精制油、脱蜡处理油、白土处理油等。此外,作为矿物油,可以使用通过将利用费托法等由天然气体制造的蜡(GTLwax(Gas To Liquids WAX))进行异构化而得到的矿物油(GTL)。

作为合成油,可列举出聚-α-烯烃、α-烯烃共聚物、聚丁烯、烷基苯、多元醇酯、二元酸酯、聚氧亚烷基二醇、聚氧亚烷基二醇酯、聚氧亚烷基二醇醚、受阻酯、硅酮油等。

(B)基础油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多种。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B)基础油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质量%以上。另一方面,(B)基础油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6质量%以下。

若(B)基础油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形成对于表现出优异防锈性而言充分的防锈油膜。另一方面,若(B)基础油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形成薄膜性优异的防锈油膜。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可以在不违背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含有40℃运动粘度超过120mm2/s的基础油,从形成具有均匀膜厚的防锈油膜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含有。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包含具有超过120mm2/s的40℃运动粘度的基础油时,其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8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以下。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可以在不违背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含有40℃运动粘度小于7mm2/s的基础油,从形成充分的防锈油膜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含有。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包含具有小于7mm2/s的40℃运动粘度的基础油时,其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8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以下。

<(C)防锈剂>

作为(C)防锈剂,可列举出金属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二壬基萘磺酸盐、有机亚磷酸酯、有机磷酸酯、有机磺酸金属盐、有机磷酸金属盐、烯基琥珀酸酯、多元醇酯、苯并***系化合物等。这些之中,从溶解性和防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金属磺酸盐。此处,金属磺酸盐是指各种磺酸的金属盐。

作为构成金属磺酸盐的磺酸,可列举出芳香族石油磺酸、烷基磺酸、芳基磺酸、烷基芳基磺酸等,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十二烷基苯磺酸、二月桂基鲸蜡基苯磺酸、链烷烃蜡取代苯磺酸、聚烯烃取代苯磺酸、聚异丁烯取代苯磺酸、萘磺酸等。

作为构成金属磺酸盐的金属,可列举出钠、镁、钙、锌等,这些之中,从防锈性和获取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钙。

作为金属磺酸盐,可列举出过碱性金属磺酸盐、中性金属磺酸盐等,从防锈性和获取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过碱性磺酸钙、中性磺酸钙。

(C)防锈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多种,优选组合使用过碱性金属磺酸盐和中性金属磺酸盐。通过组合使用过碱性金属磺酸盐和中性金属磺酸盐,与仅使用一者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发挥出优异防锈性的协同效应。

(过碱性金属磺酸盐)

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碱值优选为300mgKOH/g以上、更优选为400mgKOH/g以上、特别优选为500mgKOH/g以上。另一方面,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碱值优选为70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600mgKOH/g以下、特别优选为550mgKOH/g以下。

本说明书中,碱值是按照JIS K 2501:2003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得的值。

若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碱值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充分确保防锈油膜的酸中和能力。另一方面,若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碱值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容易获取,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一方面,过碱性钙磺酸盐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4质量%以下。

若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获得充分的防锈性。另一方面,若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抑制用量且发挥出充分的效果。

(中性金属磺酸盐)

从防锈性的观点出发,中性金属磺酸盐的总碱值优选为0mgKOH/g以上、更优选为5mgKOH/g以上、特别优选为10mgKOH/g以上。另一方面,从与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组合时获得优异防锈性的观点出发,中性金属磺酸盐的总碱值优选为20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100mgKOH/g以下、特别优选为30mgKOH/g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中性金属磺酸盐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5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中性金属磺酸盐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4质量%以下。

若中性金属磺酸盐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获得充分的防锈性。另一方面,若中性金属磺酸盐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抑制用量,且发挥出充分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含有过碱性金属磺酸盐和中性金属磺酸盐时,从防锈性的观点出发,过碱性金属磺酸盐与中性金属磺酸盐的含量比(过碱性金属磺酸盐/中性金属磺酸盐)按照质量基准计优选为0.25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特别优选为0.8以上。另一方面,从防锈性的观点出发,含量比(过碱性金属磺酸盐/中性金属磺酸盐)按照质量基准计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特别优选为1.25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C)防锈剂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3质量%以上。另一方面,(C)防锈剂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4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8质量%以下。

若(C)防锈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获得充分的防锈性。另一方面,若(C)防锈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抑制用量且发挥出充分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优选根据需要而含有选自(D)抗氧化剂、(E)金属钝化剂和(F)多元醇的脂肪酸酯中的1种以上。

<(D)抗氧化剂>

作为(D)抗氧化剂,可列举出酚系抗氧化剂、胺系抗氧化剂等,这些之中,从氧化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酚系抗氧化剂。

作为酚系抗氧化剂,可列举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4,6-三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N,N-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2,6-二叔戊基-4-甲基苯酚、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基酯等单环酚系化合物;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4,4’-异丙叉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4,4’-双(2,6-二叔丁基苯酚)、4,4’-双(2-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丁叉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等多环酚系化合物等。这些之中,从氧化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单环酚系化合物,更优选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

(D)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多种。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D)抗氧化剂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1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0.2质量%以上。另一方面,(D)抗氧化剂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5质量%以下。

若(D)抗氧化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获得充分的氧化稳定性。另一方面,若(D)抗氧化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抑制用量且发挥出充分的效果。

<(E)金属钝化剂>

作为(E)金属钝化剂,可列举出苯并***系化合物、噻二唑系化合物、烯基琥珀酸酯及其衍生物等,这些之中,从防止变色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苯并***系化合物。

作为苯并***系化合物,可列举出1,2,3-苯并***、甲基苯并***、1-[N,N-双(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甲基苯并***等,这些之中,优选为1-[N,N-双(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甲基苯并***。

(E)金属钝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多种。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E)金属钝化剂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3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以上。另一方面,(E)金属钝化剂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3质量%以下。

若(E)金属钝化剂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获得充分的金属钝化效果。另一方面,若(E)金属钝化剂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抑制用量且发挥出充分的效果。

<(F)一元羧酸的多元醇酯>

(F)一元羧酸的多元醇酯可以是多元醇中的全部羟基被酯化而得的全酯,也可以是多元醇中的一部分羟基未被酯化而残留的偏酯,还可以是偏酯与全酯的混合物,优选为全酯。

构成(F)成分的多元醇的碳原子数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4以上、特别优选为5以上。另一方面,多元醇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8以下。

若多元醇的碳原子数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容易在防锈油膜中作为造膜成分发挥功能。另一方面,若多元醇的碳原子数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与其它成分的溶解性优异。

多元醇可以是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中的任一者,可以为饱和或不饱和中的任一者。

作为多元醇,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丙烷二醇、丁二醇、丁烷二醇、2-甲基-1,3-丙烷二醇、戊烷二醇、新戊二醇、己烷二醇、2-乙基-2-甲基-1,3-丙烷二醇、庚烷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烷二醇、2,2-二乙基-1,3-丙烷二醇、辛烷二醇、壬烷二醇、癸烷二醇、十一烷二醇、十二烷二醇、十三烷二醇、十四烷二醇、十五烷二醇等二元醇;三羟甲基乙烷、双(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双(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山梨糖醇等三元以上的醇等多元脂肪族醇等。这些之中,从在防锈油膜中的造膜功能的发挥容易度以及与其它成分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三元以上的脂肪族醇,更优选为季戊四醇、山梨糖醇。

构成(F)成分的一元羧酸的碳原子数优选为9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特别优选为14以上。另一方面,一元羧酸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1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8以下。若一元羧酸的碳原子数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容易在防锈油膜中作为造膜成分发挥功能。另一方面,若一元羧酸的碳原子数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与其它成分的溶解性优异。

一元羧酸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中的任一者,也可以为饱和或不饱和中的任一者。

作为一元羧酸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壬酸、羊蜡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癸酸、异癸酸、十九烷基酸、花生酸、二十一烷基酸等一元饱和羧酸;肉豆寇烯酸、棕榈油酸、十六碳烯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鳕油酸、二十碳烯酸等一元不饱和羧酸等一元脂肪族羧酸;乙基环己烷甲酸、丙基环己烷甲酸、丁基环己烷甲酸、苯基环戊烷甲酸、苯基环己烷甲酸等一元脂环式羧酸;联苯基甲酸、苯甲酰基苯甲酸、萘甲酸、蒽甲酸等一元芳香族羧酸等。这些之中,从加工性以及与其它成分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一元不饱和羧酸,更优选为油酸。

作为(F)一元羧酸的多元醇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季戊四醇二油酸酯、季戊四醇三油酸酯、季戊四醇四油酸酯等各种季戊四醇油酸酯、各种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各种季戊四醇月桂酸酯、各种季戊四醇肉豆蔻酸酯、各种季戊四醇棕榈酸酯等多元醇为季戊四醇的酯;三羟甲基丙烷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等各种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各种三羟甲基丙烷月桂酸酯、各种三羟甲基丙烷肉豆蔻酸酯、各种三羟甲基丙烷棕榈酸酯等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的酯;脱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等多元醇为山梨糖醇的酯等。这些之中,从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各种季戊四醇油酸酯、各种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

(F)一元羧酸的多元醇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多种。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F)一元羧酸的多元醇酯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质量%以上。另一方面,(F)一元羧酸的多元醇酯的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7质量%以下。

若(F)一元羧酸的多元醇酯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作为造膜成分发挥功能。另一方面,若(F)一元羧酸的多元醇酯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形成粘腻少的防锈油膜。

<其它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含有除(A)~(F)成分之外的消泡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等其它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可以仅含有(A)~(C)成分,也可以含有(A)~(C)成分和选自(D)~(F)成分中的1种以上,且不含其它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A)~(C)成分的总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3质量%以上。此外,上述总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8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97质量%以下。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的(A)~(F)成分的总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9质量%以上。

<钡的含量>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优选实质上不含钡。此处,“实质上不含”是指不主动添加钡,并不是意指积极地去除微量混入的杂质钡。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含有钡时,其含量按照防锈油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5质量ppm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ppm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ppm以下。

若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实质上不含钡或者钡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担。

<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可通过将(A)闪点小于100℃的溶剂、(B)闪点为100℃以上、40℃运动粘度为7mm2/s以上且120mm2/s以下的基础油以及(C)防锈剂进行混合来制备。此时,可以配合选自根据需要而含有的(D)~(F)成分中的1种以上和/或其它添加剂。

<防锈油组合物的用途>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兼具优异的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和防锈性,进而,速干性和低异味性也优异,因此,作业性也优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适合于在钢板等金属材料中使用,特别适合于在汽车用的金属材料中使用,更适合在转矩变换器用的金属材料中使用。即,根据本发明,也可提供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金属材料防锈方法、以及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转矩变换器用金属材料的防锈方法。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至防锈油组合物中的成分的闪点、40℃运动粘度和碱值的测定方法如下所示。

(1)闪点

闪点按照JIS K2265:2007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异链烷烃和轻油的闪点利用彭斯克-马顿斯密闭法(PM法)进行测定,链烷烃系矿物油的闪点利用克利夫兰开杯法(COC法)进行测定。

(2)40℃运动粘度

40℃运动粘度按照JIS K2283:2000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3)碱值

碱值按照JIS K2501:2003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

实施例1~3、比较例1~2

按照表1所示的配合组成(质量%)混合各成分,制备防锈油组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表1所示的各成分的详情如下所示。

[(A)成分]

・异链烷烃(碳原子数为10~12):闪点为45℃

・轻油:40℃运动粘度为1.621mm2/s、闪点为76℃。

[(B)成分]

・链烷烃系矿物油1:40℃运动粘度为30.6mm2/s、闪点为210℃。

[比较成分]

・链烷烃系矿物油2:40℃运动粘度为435.1mm2/s、闪点为300℃。

[(C)成分]

・中性钙磺酸盐、钙含量为2.45质量%、碱值为20mgKOH/g

・过碱性钙磺酸盐、钙含量为18质量%、碱值为537mgKOH/g。

<评价方法>

针对上述得到的防锈油组合物,利用下述方法进行各种试验,评价其物性。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1)防锈性的评价

按照JIS K2246:2007,利用中性盐水喷雾试验方法来进行,并基于下述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A:生锈等级A级

B:生锈等级B级

C:生锈等级C、D或E级。

(2)防锈油膜的薄膜性的评价

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基于通过下述方法而测得的油附着量来评价。

将宽度60mm×长度80mm×厚度0.8mm的钢板(SPCC-SD)浸渍于防锈油组合物后,将其取出,将该钢板沿着铅直方向进行悬挂,在23℃的温度下进行24小时的控油。

由涂布防锈油组合物前的钢板重量与控油后的钢板重量之差求出油附着量(g/m2),将比较例1的油附着量设为1.0时的各例的油附着量的相对值作为防锈油膜的薄膜性的指标。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基于下述评价基准来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A:小于0.6

B:0.6以上且小于1.0

C:1.0以上。

(3)速干性的评价

向60mmφ的培养皿内滴加1.0g防锈油组合物后,在23℃下静置并测量经时重量变化,基于下述评价基准来评价速干性。

(评价基准)

A:在24小时后以重量比例计的50%以上干燥

B:在24小时后以重量比例计的小于50%干燥。

(4)低异味性的评价

根据10名受试者,在23℃的温度下进行防锈油组合物的异味的官能评价。

(评价基准)

A:判断为完全没有异味的人数为7人以上

B:判断为完全没有异味的人数小于7人。

(5)钡含量的评价

钡含量通过ICP定量分析进行测定。

(评价基准)

A:检测限以下

B:检测到钡。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3的防锈油组合物的速干性和低异味性优异,兼具优异的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和防锈性。其中,作为(A)成分而使用异链烷烃(闪点为45℃)的实施例1和2尤其是高度兼具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和防锈性。

另一方面,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超过3.2mm2/s的比较例1的防锈油组合物的防锈油膜的薄膜性差。此外,作为(B)成分而仅使用40℃运动粘度超过120mm2/s的基础油的比较例2的防锈油组合物的防锈性差。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火焰处理装置、涂装金属板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