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停器

文档序号:1460330 发布日期:2020-02-21 浏览:4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阻停器 (Stopping device ) 是由 廖红玲 尤良春 孙捍坤 刘敬红 雷齐筝 梁振 伍建国 于 2019-12-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停器,包括:支撑底座和弧形阻停组件;所述弧形阻停组件包括接触部和上推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上推部均与所述支撑底座旋转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推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上推部上方;所述支撑底座用于支撑所述上推部;当行驶车辆行驶至所述接触部上方时,所述接触部下压带动所述上推部上推,使所述行驶车辆抬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接触部和上推部均能相对于支撑底座发生旋转,当车辆行驶至接触部上方时,在保证接触部和上推部构成的材料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当车头行驶至接触部上方时,接触部下压带动上推部上抬,直至将与接触部接触的行驶车辆抬离路面,从而达到阻停车辆的技术效果。(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opper, comprising: a support base and an arc stop assembly; the arc-shaped stopp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contact part and an upward pushing part, the contact part and the upward pushing part are both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base, and the contact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ward pushing part and arranged above the upward pushing part; the supporting base is used for supporting the push-up part; when the running vehicle runs above the contact part, the contact part pressing belt pushes the push-up part to push up, so that the running vehicle is lift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at: the contact site and the portion homoenergetic that pushes up take place the rotation for supporting the base, when the vehicle traveles to the contact site top, under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material intensity that guarantees the contact site and push up the portion constitution, when the locomotive traveles to the contact site top, the contact site pushes down to drive and pushes up the portion of lifting, lifts off the road surface until the vehicle that traveles with the contact site contact to reach the technological effect of stopping the vehicle.)

阻停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阻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停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和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的安全,必须规范摆放公路施工交通防护设施。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移动式标志车、移动式护栏、锥桶等配合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但是这些功能只是一种警告、提示的作用,若有失控或操控疏失车辆闯入施工警告区域,则这些安全设施无法阻挡失控车辆,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失控车辆进行实质性阻停的阻停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阻停器,旨在解决现有安全设施无法对失控车辆进行实质性阻停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停器,包括:支撑底座和弧形阻停组件;

所述弧形阻停组件包括接触部和上推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上推部均与所述支撑底座旋转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推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上推部上方;所述支撑底座用于支撑所述上推部;

当行驶车辆行驶至所述接触部上方时,所述接触部下压带动所述上推部上推,使所述行驶车辆抬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块或者多块橡胶板,一块或者多块所述橡胶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的下方,用于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包括多个支撑臂,多个所述支撑臂并排排列,多个所述支撑臂的底部分别与所述上推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推部包括上推部本体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上推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上推部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支撑圆弧槽,所述上推部通过所述支撑轴与所述支撑圆弧槽搭接连接,所述支撑圆弧槽与所述支撑轴用于支撑多个所述支撑臂。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还包括第一接触横杆,所述第一接触横杆与多个所述支撑臂连接,并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臂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还包括加强横杆,所述加强横杆与多个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推部还包括第二接触横杆,所述第二接触横杆设置在所述上推部本体远离所述接触部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基部支撑底板和基部支撑架,所述基部支撑架固设于所述基部支撑底板上,所述基部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旋转轴孔,通过旋转轴和多个所述旋转轴孔分别旋转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上推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橡胶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及固定装置固定所述橡胶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上用于接触所述行驶车辆的接触面设置为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与所述第二弧段相连续,所述第二弧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弧段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弧段的半径小于第一弧段的半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接触部和上推部均能相对于支撑底座发生旋转,当车辆行驶至接触部上方时,在保证接触部和上推部构成的材料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当车头行驶至接触部上方时,接触部下压带动上推部上抬,直至将与接触部接触的行驶车辆抬离路面,从而达到阻停车辆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阻停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阻停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上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橡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2,本发明提出一种阻停器,包括:支撑底座3和弧形阻停组件;弧形阻停组件包括接触部2和上推部1,接触部2和上推部1均与支撑底座3旋转连接,接触部2与上推部1连接并设置在上推部1上方;支撑底座3用于支撑上推部1;当行驶车辆行驶至接触部2上方时,接触部2下压带动上推部1上推,使行驶车辆抬起。需要说明的是,抬起的部位可以是车头,也可以是轮胎,这个可以设置上推部的不同大小形状来实现,本申请对比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和上推部1均能相对于支撑底座3发生旋转,当车辆行驶至接触部2上方时,在保证接触部2和上推部1构成的材料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当车头行驶至接触部2上方时,接触部2下压带动上推部1上抬,直至将与接触部2接触的行驶车辆抬离路面,从而达到阻停车辆的技术效果。

其中,上推部1与接触部2以及支撑底座3通过各自的旋转轴孔与旋转轴配合连接,其中上推部1和接触部2为固定连接,以旋转轴作为支点进行旋转。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块或者多块橡胶板4,一块或者多块橡胶板4设置在支撑底座3的下方,用于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了使车辆有足够的缓冲距离,阻停器一般都不固定在地面上,故而设置一块或者多块橡胶板4在支撑底座3的下方,在行驶车辆行驶至接触部2上方时,可以带动整个阻停器一起移动,而下方的橡胶板4会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阻止车辆快速前进,而且阻停器在车辆的带动下会具有一定的速度,若没有一块或者多块橡胶板4提供的阻力,该阻停器的速度会保持与车辆行驶速度一致,即车头相对于阻停器的移动速度不够,甚至无法接触接触部2,因而导致接触部2无法下压或者下压的程度不够,不足以将上推部1抬高,而在橡胶板4的阻力作用下,阻停器与行驶车辆之间会有一定的速度差,使行驶车辆会沿着接触部2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将接触部2下压,带动上推部1上推,使行驶车辆抬起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和上推部1用与行驶车辆的接触的部分为连续的,以便于行驶车辆可以顺利与接触部2接触,优选地,接触部2和上推部1的上表面为连续的圆弧面,且接触部2与上推部1为固定连接,当行驶车辆行驶至与接触部2接触时,会带动上推部1和接触部2相对于支撑底座3旋转,从而将行驶车辆中在上推部1上方的抬起,从而达到阻停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包括多个支撑臂22,多个支撑臂22并排排列,多个支撑臂22的底部分别与上推部1连接。如图1和图3所示,可以包括两个支撑臂22,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的支撑臂22,而设置更多的支撑臂22,可以将支撑臂22的间距设置较窄一点,以保证支撑臂22与行驶车辆的接触面积,例如,如图3所示的两个支撑臂22之间再多***一个支撑臂22,或者将原有的两个支撑臂22间距扩大一些,使得中间的间距大一些,在保证行驶车辆与多个支撑臂22的支撑面积前提下,间距可以适当设置大一些,尽可能减少支撑臂22的数量,降低制作成本;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情况,在保证相邻两个支撑臂22的间距满足与行驶车辆的接触面积的前提条件下,可以设置多个支撑臂22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路面,当然,也可以使用多个阻停器来增大阻停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支撑臂22在支撑底座3上至少对应一个旋转轴孔,如图5所示,一个支撑臂22对应两个旋转轴孔。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上推部1包括上推部本体13和支撑轴11,支撑轴11与上推部本体13固定连接,上推部本体13设置在支撑底座3上,支撑臂22上设置有支撑圆弧槽24,上推部1通过支撑轴11与支撑圆弧槽24搭接连接,支撑圆弧槽24与支撑轴11用于支撑多个支撑臂22。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上推部本体13靠近支撑轴11的末端,其末端为倾斜结构设置,其中末端上方长于末端下方,这样设置可以保证上推部1在旋转一定角度后,不会继续发生旋转,从而加大车辆直接冲出该阻停器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还包括第一接触横杆21,第一接触横杆21与多个支撑臂22连接,并设置在多个支撑臂22的顶端。为了提高接触部2与行驶车辆接触的面积,设置第一接触横杆21连接多个支撑臂22,若车辆的车头只能撞到部分的支撑臂22,就会导致只有部分的支撑臂22下压,进而导致阻停器下压力不均匀,发生侧翻的问题。其中,上述第一接触横杆21连接多个支撑臂22可以是该阻停器中所有的支撑臂22,也可以是部分的支撑臂22,可以与车头进行接触,并能实现将在上推部1上方的车辆抬起的实施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接触部2还包括加强横杆23,加强横杆23与多个支撑臂22固定连接。加强横杆23用于加强整个接触部2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连接各支撑臂22。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推部1还包括第二接触横杆12,第二接触横杆12设置在上推部本体13远离接触部2的末端。第二接触横杆12用于与在上推部1上方的车辆的车头接触,在接触部2下压时,上抬在上方的轮胎或者车头,致使车辆抬离路面。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底座3包括基部支撑底板31和基部支撑架32,基部支撑架32固设于基部支撑底板31上,基部支撑架32上设置有多个旋转轴孔,通过旋转轴和多个旋转轴孔分别旋转连接接触部2和上推部1。基部支撑底板31的前后端(迎撞车辆的一端为前端,离迎撞车辆最远的一端为后端)还设置有折边结构,折边的角度呈90°,基部支撑架32的前后端与该折边结构进行焊接,设置折边结构进行焊接可以提高焊接的强度。基部支撑架32包括多个,其中基部支撑架32与支撑臂22一一对应,一个基部支撑架32包括块相同外观、尺寸的支撑板所组成,两块支撑板之间以一定的距离进行平行焊接,并保证各自预留的旋转轴孔对齐,将支撑板、上推部1和支撑臂22各自的旋转轴孔对齐,再通过旋转轴插进旋转轴孔的方式将三方连接;旋转轴可以为两端均带螺纹的短轴,螺纹直径略小于旋转轴孔,两端螺纹之间是相同直径的光滑的轴杆,以利于车辆支承部件的旋转,当旋转轴穿入旋转轴孔后在其两端装上螺母并锁紧,为了上推部1与接触部2之间能保持适合、稳定的位置关系,保证在接触部2向下移动的作用下能带动上推部1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向上推动行驶车辆,旋转轴上还可以套上一个隔套,隔套内孔直径要略大于旋转轴,其外径需大于旋转轴的外径,且要保证隔套有一定的壁厚,隔套的长度尺寸略小于基部支撑底座3任意一边支撑架的两块支撑板之间的空间尺寸,隔套的安装位置也是在两块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之中,目的是当旋转轴两端的螺母在锁紧时,势必会压迫两块支撑板向中间偏斜,而隔套安装在两块支撑板中间可以阻止支撑板向中间偏斜,同时迫使上推部1和接触部2被锁紧至一定的程度,进而能保持直互间适合、稳定的位置关系,而由上推部1和接触部2组成的车辆支承部件相对于基部支撑底座3适合、稳定的角度位置也是通过隔套、旋转轴和锁紧螺母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个图6,支撑底座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33,橡胶板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41,多个第一连接孔33与多个第二连接孔41对应,并通过第一连接孔33、第二连接孔41以及固定装置固定橡胶板4。通过这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可以对橡胶板4进行定期更换,保证在使用时橡胶板4提供的摩擦力。其中,固定装置可以是锚固螺栓。

本实施例中,支撑臂22上用于接触行驶车辆的接触面设置为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第一弧段与第二弧段相连续,第二弧段设置在第一弧段的上方,并且第二弧段的半径小于第一弧段的半径。如图3所示,第二弧段设置在第一弧段的上方,当车辆的车头比较高时,通过第二弧段可以与车辆的车头进行接触,从而使支撑臂22可以实现与车头接触,再在车辆与阻停器之间的速度差,使车头下压接触部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接触部2和上推部1均能相对于支撑底座3发生旋转,当车辆行驶至接触部2上方时,在保证接触部2和上推部1构成的材料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当车头行驶至接触部2上方时,接触部2下压带动上推部1上抬,直至将与接触部2接触的行驶车辆抬离路面,从而达到阻停车辆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汽车停车辅助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