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厢内结构

文档序号:1716245 发布日期:2019-12-17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辆的车厢内结构 (Vehicle interior structure ) 是由 小林一平 田村洋一 青木貴彦 滨田满宽 川岸亮平 于 2019-06-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厢内结构。被设置于车辆的车厢内的座椅(10)具有对乘员(12)的上身的左右侧方进行支承的侧方支承部(20)。座椅(10)具有座椅框架(30)和侧方支承部框架(42),该侧方支承部框架(4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内侧的侧方支承部(20)的内部,且被固定于座椅框架(30)上。在与座椅(10)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以与座椅邻接的方式而设置有扶手箱(28)。侧方支承部框架(42)、与扶手箱(28)或者扶手箱框架(32)的位置被设为,在侧方观察时至少局部性地重叠。(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cabin interior structure. A seat (10) provided in a vehicle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has side support sections (20) that support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upper body of a passenger (12). The seat (10) has a seat frame (30) and a side support portion frame (42), and the side support portion frame (42) is positioned inside the side support portion (20) on the inner side in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and is fixed to the seat frame (30). An armrest box (28) i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inner side of the seat (10) so as to be adjacent to the seat. The side support frame (42) and the armrest box (28) or the armrest box frame (32) are arranged to at least partially overlap when viewed from the side.)

车辆的车厢内结构

技术领域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6月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110483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和摘要在内,以引用的方式而被并入于此。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车辆的车厢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座椅以及邻接于座椅的扶手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了车辆的侧面碰撞中的各种各样的对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被设置于座椅(1)侧方且在座椅(1)的下部横梁(20)的延长线上、并与扶手箱(5)的侧面对置的下部内侧载荷传递块(25)。在侧面碰撞时输入到座椅(1)的载荷会经由下部内侧载荷传递块(25)以及扶手箱(5)而被传递至地板通道(12)。另外,上述的括号内的符号为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使用的符号,其与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符号无关。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06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目前需求一种在侧面碰撞时、特别是在从乘员所落座一侧的相反侧进行的碰撞时,减少该乘员的上身的移动量的技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虽然能够限制座椅的移动,但是无法限制乘员的上身的移动。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在于,在从乘员所落座一侧的相反侧进行的碰撞中,减少乘员的上身的移动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公开内容所涉及的车辆的车厢内结构包括:座椅,其被设置于车辆的车厢内,且具有对乘员的上身的左右侧方进行支承的侧方支承部(side support);扶手箱,其以与座椅邻接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与座椅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座椅具有座椅框架和侧方支承部框架,该侧方支承部框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内侧的侧方支承部内部,且被固定于座椅框架上。侧方支承部框架和扶手箱的位置被设为,在从侧方进行观察时至少局部性地重叠。

在从设置有所关注的座椅一侧的相反侧进行的侧面碰撞(以下,记为远侧碰撞)中,座椅、特别是其座椅靠背的侧面将与扶手箱发生碰撞。如果采用在座椅靠背的侧方支承部内配置侧方支承部框架,从而在远侧碰撞时使侧方支承部框架与扶手箱抵接的结构,则通过扶手箱而限制了侧方支承部框架的移动。由此,能够通过侧方支承部来抑制落座于相应的座椅上的乘员的上身向侧方的移动。

扶手箱能够设为,具有被固定于该车辆的地板通道上的扶手箱框架。通过设置扶手箱框架,从而能够提高扶手箱的刚性,且能够在远侧碰撞时进一步抑制侧方支承部框架以及乘员的运动。

而且,能够将扶手箱框架配置为,在从侧方进行观察时与侧方支承部框架至少局部性地重叠。能够通过扶手箱框架而直接性地对侧方支承部框架进行支承,且能够在远侧碰撞时进一步抑制侧方支承部框架以及乘员的运动。

另外,侧方支承部框架能够设为,固定于座椅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侧面上。据此,与将侧方支承部框架固定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前面上时相比,能够增大侧方支承部框架与扶手箱或者扶手箱框架的重叠部分,且能够在远侧碰撞时进一步抑制侧方支承部框架以及乘员的运动。

侧方支承部框架能够设置于驾驶员座上。

发明的效果

在座椅的侧方支承部内设置侧方支承部框架,且通过在远侧碰撞时利用扶手箱来对该侧方支承部框架进行支承,从而能够抑制侧方支承部框架的运动,进而能够减少乘员的上身的移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对驾驶员座(座椅)周围的车厢内结构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为对驾驶员座周围从侧方进行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驾驶员座以及中央扶手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为对侧面碰撞时的侧方支承部框架以及乘员的移动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水平剖视图。

图5为表示侧面碰撞时的座椅以及乘员的运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以及图2为表示车辆的行进方向右侧的座椅10(在右舵的车辆中为驾驶员座)以及模拟了落座于座椅10上的乘员12的假人的图。图1为立体图,图2为从车辆的左方进行观察时的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前、前方、后、后方、左右,侧方、上、上方、下、下方等的表示方向以及朝向的语句表示关于车辆的方向以及朝向。另外,在车辆的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将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较近一侧记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将较远一侧记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各个附图中,箭头标记FR的朝向为前方、箭头标记UP的朝向为上方、箭头标记LH的朝向为左方、箭头标记IN的朝向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座椅10具有坐垫14和座椅靠背16,该坐垫14对乘员12的臀部进行支承,该座椅靠背16从后方对乘员的上身进行支承。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处设置有头枕18,该头枕18对乘员12的头部进行支承。另外,座椅靠背16在左右的侧缘附近具有侧方支承部20,该侧方支承部20朝向前方鼓出,且对乘员的上身特别是对腰部的侧方进行支承。另外,在图1、图2中,为了表示座椅靠背16的内部结构,用单点划线来表示外形,并用实线来表示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座椅10被配置于地板22上,在地板22的配置有座椅10的区域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从地板22的底面***的地板通道24。地板通道24在左右的座椅之间沿前后方向而延伸。

在地板通道24的上方,也就是说在驾驶员座与副驾驶座之间,设置有中央扶手26。在中央扶手26上,例如具备换档杆、驻车制动杆、杯架、各种开关、收纳部。在中央扶手26的后部处、也就是说在左右的座位的座椅靠背之间,设置有能够对小物件进行收纳的扶手箱28。扶手箱28被设置于与中央扶手26的其他的部分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且在从侧方进行观察时以与落座的乘员的臀部以及腰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另外,在图1、图2中,为了表示中央扶手26的内部结构,用单点划线来表示外形,用实线来表示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

模拟了乘员12的人体假人按照相应的每种碰撞试验而被确定了所使用的种类,在侧面碰撞试验中,一般而言使用AM50,即模拟了平均体格的美国男人的制品。座椅10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坐垫14的高度、座椅靠背16的角度等的各个调节机构配合人体假人的种类而被进行了调整。

图3为表示座椅10的座椅框架30、和被配置于中央扶手26的内部的扶手框架32的图。以下,结合图1、图2而对座椅10以及中央扶手26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座椅框架30为形成座椅10的骨架的强度部件,典型而言,其对管、冲压钢板、树脂材料等进行组合而被形成。座椅框架30具有分别成为坐垫14和座椅靠背16的骨架部件的坐垫框架34和座椅靠背框架36。座椅靠背框架36具有大致四边形的框形形状,且在四边形的内侧配置有座椅靠背弹簧38。座椅靠背框架36以及座椅靠背弹簧38被由软质聚氨酯泡沫等柔软的材料构成的座椅罩衬垫(未图示)所覆盖,且进一步在其外侧覆盖有座椅表皮材料。

在座椅靠背框架36的四边形的纵边、即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件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件(以下,记为内侧纵部件)40上,固定有侧方支承部框架42。侧方支承部框架42能够设为硬质的树脂制,且如图4所示,能够设为具有多个肋材并由肋材顶端包络性地对外形进行规定的结构。另外,侧方支承部框架42可以设为空心结构或者实心结构。侧方支承部框架42被安装于内侧纵部件40的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且例如通过头部被嵌入于侧方支承部框架42中的螺栓和与该螺栓螺纹结合的螺母而被紧固固定。侧方支承部框架42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方支承部20内,且与座椅罩衬垫相比刚性较高,从而提高了侧方支承部20的刚性。侧方支承部框架42以从侧方进行观察时与扶手箱28至少局部性地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侧方支承部框架42的与扶手箱28对置的面比座椅靠背框架36的内侧纵部件40更接近于扶手箱28。在座椅靠背框架36的另一个纵部件、即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纵部件上,未设置侧方支承部框架42。

在地板通道24上,通过螺栓等的紧固元件或者通过焊接而固定扶手框架32。扶手框架32位于扶手箱28的内部,其提高了扶手箱28的刚性。扶手框架32能够设为冲压钢板制。扶手框架32能够由被固定于地板通道24的上表面上的下部框架44、和被固定于下部框架44上的上部框架46而构成。另外,扶手框架32能够一体地构成。

如图2所示,扶手框架32的上端位于与侧方支承部框架42的下端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另外,扶手框架32和侧方支承部框架42以从侧方进行观察时至少局部性地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图2中的施加了斜线的部分为,在从侧方进行观察时扶手框架32与侧方支承部框架42重叠的部分。

图4、图5为表示在远侧碰撞时的座椅10以及乘员12的运动的图。图4为表示包含座椅10的侧方支承部框架42的水平截面的图,图5为表示从后方观察座椅10时的状态的图。

当由于远侧碰撞而使车身上被施加了在图4、图5中由箭头标记F所示的载荷时,座椅10以及乘员12将因惯性而欲停留在原地,从而相对于车身而相对性地移动。在图4中,乘员12的上身、特别是被侧方支承部20支承的部分如用单点划线所示位置的12B那样进行移动。另外,在图5中,乘员12如用单点划线所示的位置12B、且进一步如用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12C那样进行移动。侧方支承部20以及侧方支承部框架42承受来自移动的乘员12的力,从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移动。由于该移动,从而侧方支承部框架42与扶手箱28抵接,且被扶手箱28以及位于其内部的扶手框架32支承,从而被抑制了更大程度的移动。侧方支承部框架42在被扶手箱28等支承的状态下,对乘员12的上身进行支承,从而抑制上身的移动。由此,在远侧碰撞时,能够减少乘员12、特别是乘员的头部的移动量。另外,侧方支承部框架42位于比座椅靠背框架36更靠近扶手箱28的位置,从而在远侧碰撞时将会更及早地使座椅10的框架与扶手箱28抵接。由此,也能够减少乘员12的上身的移动量。

即使在扶手箱28未内置扶手框架32的情况下,只要扶手箱28具有足够的刚性,则也能够通过扶手箱28来对侧方支承部20进行支承,从而能够减少乘员12的移动量。另外,即使在扶手框架32与侧方支承部框架42在从侧方进行观察时不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内置扶手框架32从而使扶手箱28的刚性变高,进而与无扶手框架32的情况相比而更加可靠地对侧方支承部20进行支承,并能够减少乘员12的移动量。

侧方支承部框架42并不限定于设置在驾驶员座上,也能够设置在其他的座椅、例如副驾驶座的座椅上。

符号说明

10…座椅;12…乘员;14…坐垫;16…座椅靠背;18…头枕;20…侧方支承部;22…地板;24…地板通道;26…中央扶手;28…扶手箱;30…座椅框架;32…扶手框架;34…坐垫框架;36…座椅靠背框架;38…座椅靠背弹簧;40…内侧纵部件;42…侧方支承部框架;44…下部框架;46…上部框架。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非线性可调节式菱形座椅悬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