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移动工具

文档序号:1760120 发布日期:2019-11-29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弹簧移动工具 (Spring moves tool ) 是由 木下博正 森仁志 于 2018-04-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弹簧移动工具(30),包括:第一连杆(31),以及经由连结部(34)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连杆(31)的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具有弹簧支承部(36),第二连杆(32)具有卡止端部(32b)。卡止端部(32b)被形成为可卡止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从在鼓式制动器(1)上设置了弹簧移动工具(30)的初始状态,使连结部(34)以卡止端部(32b)和蹄腹板(6b)的抵接部分为中心向第二方向的上侧移动时,弹簧支承部(36)随着连结部(34)的移动,向第二方向的上侧移动并且使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向第二方向的上侧变形从而使回弹弹簧(4)成为非干扰状态。(Spring is mobile tool (30), comprising: first connecting rod (31), and rotatably freely it is linked to via linking part (34) second connecting rod (32) of first connecting rod (31).First connecting rod (31) has spring-loaded portion (36), and second connecting rod (32) has locking end (32b).Locking end (32b) is formed that the upper end (20) in the outside plate portion (12) of hoof web (6b) can be locked to.From the original state for being provided with spring mobile tool (30) on drum brake (1), when keeping linking part (34) mobile to the upside of second direction centered on the abutment portion for engaging end (32b) and hoof web (6b), spring-loaded portion (36) to the movement of the upside of second direction and makes the intermediate region (4a) of rebound spring (4) deform that rebound spring (4) is made to become non-interference state to the upside of second direction with the movement of linking part (34).)

弹簧移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弹簧移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鼓式制动器。该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蹄分别经由锚销枢轴固定于锚固支架,能够以锚销为摆动中心而摆动。在两制动蹄的底板(web)的前端部间架设有回弹弹簧,在不进行制动操作时,通过回弹弹簧的施力,制动蹄被保持在分别向内侧摆动的位置。锚固支架在中央部具有开口,并经由螺栓从而被固定于车体的桥壳,该螺栓被***到设置在该开口的周围的螺栓***口。此外,在同一公报中,图示出回弹弹簧和锚固支架的螺栓***口被重合地配置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2422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鼓式制动器那样,在将回弹弹簧和锚固支架的螺栓***口(螺栓插通孔)重合地配置的情况下,在将鼓式制动器固定到车体侧时,用于将插通于锚固支架的螺栓插通孔的螺栓拧紧的拧紧工具和回弹弹簧会干扰。若为了避免拧紧工具和回弹弹簧的干扰而从鼓式制动器的里侧用拧紧工具紧固,则由于鼓式制动器的里侧的空间狭窄,因此紧固作业可能变得复杂。另外,若在从鼓式制动器移除了回弹弹簧的状态下进行紧固作业,则需要在紧固作业后安装回弹弹簧,因此将鼓式制动器安装在车体侧的安装作业的作业工序会增加。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鼓式制动器的螺栓的紧固作业时能够使回弹弹簧成为不与紧固工具干扰的非干扰状态的弹簧移动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是一种弹簧移动工具,在将具有形成有螺栓插通孔的锚固支架、被配置在螺栓插通孔的两侧并被锚固支架可移动地支承的一对蹄腹板、在一对蹄腹板间的螺栓插通孔的附近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两端部被连结于一对蹄腹板的回弹弹簧的鼓式制动器固定到车体侧时,为了从用于对插通螺栓插通孔的螺栓进行紧固的紧固工具和所述回弹弹簧干扰的干扰状态成为紧固工具和回弹弹簧不干扰的非干扰状态,弹簧移动工具使回弹弹簧的两端部间的中间区域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变形,所述弹簧移动工具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在一端侧具有能够从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支承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的弹簧支承部。第二连杆在一端侧具有能够与被配置在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的第二方向的一侧的鼓式制动器的规定的被卡止部卡止的卡止部,另一端侧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被旋转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侧。

从第一连杆的弹簧支承部从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抵接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且第二连杆的卡止部卡止于鼓式制动器的被卡止部的初始状态,使包含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旋转轴的连结部以第二连杆的卡止部为中心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时,第一连杆的弹簧支承部随着连结部的移动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并且使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变形从而使回弹弹簧成为非干扰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在使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成为非干扰状态的情况下,首先,设为使第一连杆的弹簧支承部从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抵接于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且将第二连杆的卡止部卡止于鼓式制动器的被卡止部的初始状态。接着,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结部以第二连杆的卡止部为中心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由此,第一连杆的弹簧支承部随着连结部的所述移动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并且使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变形从而使回弹弹簧成为非干扰状态。因此,在将鼓式制动器固定到车体侧时,在锚固支架的螺栓插通孔中插通螺栓并紧固螺栓的紧固作业时,能够防止紧固工具和回弹弹簧的干扰,能够提高作业性。

另外,第一连杆的弹簧支承部在从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抵接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的状态下,使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变形。这样,通过使弹簧支承部从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抵接于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并使弹簧支承部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弹簧支承部和回弹弹簧的摩擦,能够抑制回弹弹簧的损伤。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的弹簧移动工具中,第一连杆的弹簧支承部和旋转轴之间的直线距离即第一连杆距离长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和被卡止部之间的沿着第二方向的直线距离即被卡止部弹簧间距离。第二连杆的卡止部和旋转轴之间的直线距离即第二连杆距离长于第一连杆距离和被卡止部弹簧间距离之差。初始状态的连结部被配置在相比于被卡止部更靠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的位置。在使初始状态的连结部以第二连杆的卡止部为中心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时,使连结部向接近锚固支架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在使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成为非干扰状态的情况下,首先,使其成为初始状态,接着,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结部以第二连杆的卡止部为中心向接近锚固支架的方向移动。

第一连杆的弹簧支承部和旋转轴之间的直线距离即第一连杆距离长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和被卡止部之间的沿着第二方向的直线距离即被卡止部弹簧间距离,第二连杆的卡止部和旋转轴之间的直线距离即第二连杆距离长于第一连杆距离和被卡止部弹簧间距离之差。另外,在上述初始状态下,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结部被配置在比被卡止部更靠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位置。这样,通过具有至少两个连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和一处的滑动移动部(第一连杆的弹簧支承部)的肘式机构使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变形,因此能够以相对小的力使回弹弹簧从干扰状态成为非干扰状态。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是在上述第二方式的弹簧移动工具中,第一连杆中的弹簧支承部和旋转轴之间的区域被形成为允许连结部相比于将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和被卡止部连接的假想直线更向锚固支架侧移动的形状。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连杆中的弹簧支承部和旋转轴之间的区域允许连结部相比于将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的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和被卡止部连接的假想直线更向锚固支架侧移动。连结部向锚固支架侧越过上述假想直线时,回弹弹簧的恢复力进行作用使得使连结部以第二连杆的卡止部为中心向锚固支架侧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回弹弹簧的恢复力使回弹弹簧保持为非干扰状态。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的弹簧移动工具中,相对于将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的所述干扰状态的所述回弹弹簧的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鼓式制动器的所述被卡止部连接的假想直线,所述连结部能够在相比于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卡止部和所述鼓式制动器的所述被卡止部的抵接部分更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以向第三方向一侧超过所述假想直线的方式移动,所述第三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这双方交叉的方向。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是在上述第四方式的弹簧移动工具中,当所述连结部在相比于所述

第二连杆的所述卡止部和所述鼓式制动器的所述被卡止部的抵接部分更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向所述第三方向的所述一侧超过所述假想直线时,通过所述回弹弹簧的恢复力进行作用,使得使所述连结部以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卡止部和所述鼓式制动器的所述被卡止部的所述抵接部分为中心向所述第三方向的所述一侧且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移动,从而将所述回弹弹簧保持在所述非干扰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连结部向第三方向的一侧超过上述假想直线时,回弹弹簧的恢复力进行作用使得使连结部以第二连杆的卡止部和鼓式制动器的非卡止部的抵接部分为中心向第三方向的一侧且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回弹弹簧的恢复力将回弹弹簧保持在非干扰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鼓式制动器的螺栓的紧固作业时,能够使回弹弹簧成为与紧固工具不相干扰的非干扰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鼓式制动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向视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弹簧移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鼓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A是移动回弹弹簧时的说明图,表示移动前的状态。

图5B是移动回弹弹簧时的说明图,分别表示移动后的状态。

图6是螺栓的紧固作业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FR表示车辆的前方,UP表示上方,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在图3中,单点划线CL表示弹簧移动工具的轴棒的中心轴(旋转轴)。另外,在图5A、图5B及图6中,为了易于理解而省略弹簧移动工具的剖面线。

本实施方式的弹簧移动工具30是用于在使用紧固工具17将鼓式制动器1紧固固定于车体(省略图示)侧时,使紧固工具17和鼓式制动器1的回弹弹簧4不干扰的工具。

如图1及图2所示,鼓式制动器1具有锚固支架2、一对蹄腹板(shoe web)6a、6b及回弹弹簧4。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鼓式制动器1相关的方向表示将鼓式制动器1固定于车体侧的状态下的方向。

锚固支架2在侧视图中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状,在中央部具有使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车轴(省略图示)插通的车轴插通孔7。在锚固支架2的车轴插通孔7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螺栓插通孔3。鼓式制动器1通过使螺栓5(参照图6)插通螺栓插通孔3并紧固该螺栓5,从而被固定于车体侧的非旋转部22(参照图6)。在锚固支架2的一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宽方向外侧面),在下端部固定有锚8,在上端部旋转自如地安装有S凸轮9。锚8和S凸轮9被配置在相比于螺栓插通孔3靠锚固支架2的径方向外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夹着车轴插通孔7的位置。锚8具有一对锚销11。

一对蹄腹板6a、6b分别具有在车宽方向上相对的一对板部(外板部12及内板部13),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分别被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状,被配置在锚固支架2的车宽方向外侧前后分开且夹着车轴插通孔7的位置,并沿着周方向上下延伸。蹄腹板6a、6b的下端侧经由锚8的锚销11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锚固支架2,上端侧接触于S凸轮9。在蹄腹板6a、6b的径方向外侧,固定有制动蹄14,蹄腹板6a、6b支持制动蹄14。在蹄腹板6a、6b的上端侧,架设有向使蹄腹板6a、6b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的回弹弹簧4,在蹄腹板6a、6b的下端侧,架设有锚固弹簧15。进行制动操作时,S凸轮9旋转,蹄腹板6a、6b的上端侧对抗回弹弹簧4的施力而将锚销11作为旋转轴并向彼此分开的方向倾动,通过该倾动,制动蹄14向径方向外侧移动,抵接于车轮(省略图示)侧而产生制动力。在没有进行制动操作的期间中,由回弹弹簧4向使蹄腹板6a、6b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制动蹄14被保持在从车轮侧分开的状态。

回弹弹簧4被配置在锚固支架2的车宽方向外侧,是在蹄腹板6a、6b间的螺栓插通孔3(图1中的螺栓插通孔3a、3b)的附近在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螺旋弹簧。回弹弹簧4前后的两端部经由被设置在蹄腹板6a、6b的上端部的销16a、16b而被连结于蹄腹板6a、6b的上端部。销16a、16b在蹄腹板6a、6b的上端部的各个外板部12和内板部13之间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回弹弹簧4中前后的两端部间的区域4a(下面,称为中间区域4a。)一体地具有:被形成为线圈状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线圈部18a、18b;以及在一对线圈部18a、18b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棒状部19,该区域4a与螺栓插通孔3a在车宽方向上重合,被配置在与螺栓插通孔3b在侧视图中相邻的位置。在将鼓式制动器1固定到车体侧的非旋转部22(参照图6)时,在已插通于螺栓插通孔3a、3b的螺栓5(参照图6)的紧固时(以下,简称为螺栓5的紧固时),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区域4a中的棒状部19)与紧固工具17(参照图6)干扰。即,鼓式制动器1的回弹弹簧4在螺栓5的紧固时成为与紧固工具17干扰的状态(下面,称为干扰状态)。

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在鼓式制动器1中相比于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向与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图5A及图5B中以单点划线10示出的方向)的上侧(一侧)分开的位置,配置有蹄腹板6a、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蹄腹板6a、6b中,在后侧的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规定的被卡止部)20上卡止后述的弹簧移动工具30的卡止端部32b。此外,在图4中,用两点划线图示出对鼓式制动器1使用弹簧移动工具30时的使用位置。

弹簧移动工具30是用于在螺栓5的紧固时使得从回弹弹簧4与紧固工具17干扰的干扰状态成为回弹弹簧4与紧固工具17不干扰的状态(参照图5B以及图6。下面,称为非干扰状态)的工具,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各自的端部彼此经由在规定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轴棒33而被以轴棒33的旋转轴CL为中心旋转自如地连结。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弹簧移动工具30相关的方向表示为了使回弹弹簧4从干扰状态成为非干扰状态而在鼓式制动器1上设置了弹簧移动工具30的最初状态(参照图5A。下面,称为初始状态)下的方向。

如图3、图5A及图5B所示,第一连杆31一体地具有第一臂部31a和支承板部31b。第一臂部31a是与车宽方向交叉的板体,从与第二连杆32连结的连结部34(包括轴棒33的旋转轴CL)向下方延伸。与第二连杆32连结的连结部34的轴棒33以及旋转轴CL在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臂部31a在其上端和下端之间的规定的高度位置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弯折部35,被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山形状。支承板部31b是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板体,从第一臂部31a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支承板部31b在上表面侧具有槽状的弹簧支承部36。即,第一连杆31在下端侧(一端侧)具有弹簧支承部36,上端侧(另一端侧)被连结于第二连杆32。弹簧支承部36是以从支承板部31b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被形成为从下方与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中的棒状部19卡合的形状。

第二连杆32具有从与第一连杆31的连结部34向下侧延伸的第二臂部32a和一体地设置在第二臂部32a的前端的卡止端部(卡止部)32b。即,第二连杆32在下端侧(一端侧)具有卡止端部32b,上端侧(另一端侧)连结于第一连杆31。第二臂部32a是与车宽方向交叉的板体。卡止端部32b是从第二臂部32a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折后向下侧弯折的截面大致L字状的板体,被形成为能够卡止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卡止端部32b具有抵接面部37,该抵接面部37在卡止端部32b从上方卡止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的状态下(参照图5A以及图5B),从上方抵接于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

接着,基于图5A说明从前后方向观察弹簧移动工具30时的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长度。此外,图5A中图示出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下,第一连杆31的支承板部31b的弹簧支承部36从第二方向(用图5A中的单点划线10所示的方向)的下侧抵接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4的棒状部19,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卡止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抵接面部37(参照图3)从第二方向的上侧抵接于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

如图5A所示,第一连杆31的弹簧支承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支承部36的上表面)和轴棒33的旋转轴CL(参照图3)之间的直线距离(第一连杆距离)L1长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4的棒状部19(在本实施方式中,棒状部19的下表面)和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的上表面之间的沿第二方向的直线距离(被卡止部弹簧间距离)L3(L1>L3)。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的抵接面部37(参照图3)和轴棒33的旋转轴CL之间的直线距离(第二连杆距离)L2长于第一连杆31的上述距离L1和鼓式制动器1的上述距离L3之差(L2>L1-L3)。初始状态的连结部34被配置在相比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更靠第二方向的上侧的位置。

接着,基于图5A、图5B及图6说明将鼓式制动器1固定到车体侧时的作业。在车体侧固定鼓式制动器1时,首先,如图5A所示,使第一连杆31的支承板部31b的弹簧支承部36从第二方向的下侧抵接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4的棒状部19,使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卡止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使抵接面部37从第二方向的上侧抵接于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成为上述的初始状态。接着,以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的抵接面部37和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的抵接部分为中心,使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连结部34向上方的车宽方向内侧(靠近锚固支架2的方向)(也可以说是第三方向的一侧)倾动(移动)。即,以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和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抵接部分为中心使连结部34向第二方向的上侧移动。如图5B所示,第一连杆31的弹簧支承部36随着连结部34的上述移动,向第二方向的上侧移动的同时,使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向第二方向的上侧变形,从而使回弹弹簧4成为非干扰状态。然后,使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连结部34向相比于沿着将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的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4的棒状部19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连接的第二方向的假想直线10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参照图5B)。即,第一连杆31中的弹簧支承部36和轴棒33的旋转轴CL之间的区域被形成为避免与蹄腹板6b(构成鼓式制动器1的部件)抵接从而允许连结部34向相比于上述假想直线10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部31a被形成为山形状,支承板部31b为从第一臂部31a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形状)。当连结部34在相比于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和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抵接部分更靠上侧向车宽方向内侧越过上述假想直线10时,回弹弹簧4的恢复力作用,使得连结部34以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和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抵接部分为中心向车宽方向内侧(锚固支架侧)的下方移动。即,通过回弹弹簧4的复原力,回弹弹簧4被保持为非干扰状态。最后,如图6所示,在通过弹簧移动工具30将回弹弹簧4保持为非干扰状态的状态下,使锚固支架2的螺栓插通孔3与车体侧的非旋转部22的螺栓插通孔23连通,在螺栓插通孔3、23中插通螺栓5,对插通于螺栓插通孔3、23的螺栓5螺合螺母24,通过紧固工具17拧紧螺栓5。在拧紧螺栓5而将鼓式制动器1紧固固定于车体侧后,使弹簧移动工具30的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连结部34以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和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抵接部分为中心向车宽方向外侧(从锚固支架2分开的方向)移动,移除弹簧移动工具30。此外,在图5B中用两点划线图示移动前(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4的棒状部19。

在如上述构成的弹簧移动工具30中,在将鼓式制动器1固定到车体侧时,当进行在锚固支架2的螺栓插通孔3中插通螺栓5并紧固螺栓5的紧固作业时,能够防止紧固工具17和回弹弹簧4的干扰,能够提高作业性。

另外,第一连杆31的弹簧支承部36在从第二方向的下侧抵接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的棒状部19的状态下,使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向第二方向的上侧变形。这样,通过使弹簧支承部36从第二方向的下侧抵接于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并使弹簧支承部36向第二方向的上侧移动,从而使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向第二方向的上侧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弹簧支承部36与回弹弹簧4的摩擦,能够抑制回弹弹簧4的损伤。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鼓式制动器1的螺栓5的紧固作业时,能够使回弹弹簧4成为不与紧固工具17相干扰的非干扰状态。

另外,第一连杆31的弹簧支承部36和旋转轴CL之间的直线距离L1长于干扰状态的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之间的沿着第二方向的直线距离L3,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的抵接面部37与旋转轴CL之间的直线距离L2长于第一连杆31的上述距离L1和鼓式制动器1的上述距离L3的差。另外,初始状态的连结部34被配置在相比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更靠第二方向的上侧的位置。这样,通过具有至少两个连杆(第一连杆31以及第二连杆32)和一个位置的滑动移动部(第一连杆31的弹簧支承部36)的肘式机构使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变形,因此能够以相对小的力使回弹弹簧4从干扰状态成为非干扰状态。

另外,第一连杆31中的弹簧支承部36和轴棒33的旋转轴CL之间的区域被形成为允许连结部34相比于上述假想直线10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形状。即,第一连杆31允许连结部34相比于上述假想直线10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回弹弹簧4的恢复力使回弹弹簧4保持在非干扰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对线圈部18a、18b和棒状部19构成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中间区域4a的全区域是螺旋弹簧。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杆31的弹簧支承部36被形成为可支承螺旋弹簧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杆31上设置有槽状的弹簧支承部36,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杆31的支承板部31b的上表面中与车宽方向分开的位置设置向上方突出的至少一对凸部(弹簧支承部),或者也可以设置J字形的钩(弹簧支承部)代替第一连杆31的支承板部31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卡止第二连杆32的卡止端部32b的对方侧的被卡止部设为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将鼓式制动器1中被配置在相比于回弹弹簧4的中间区域4a更靠第二方向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的希望的部分设为被卡止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连杆32上设置有截面大致L字状的卡止端部32b,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设置对应于被卡止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的形状的各种形状的卡止端部32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臂部31a形成为山形状,并使支承板部31b从第一臂部31a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从而将第一连杆31中的弹簧支承部36和轴棒33的旋转轴CL之间的区域设为允许连结部34相比于上述假想直线10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形状,但所述区域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第一连杆31中的弹簧支承部36和轴棒33的旋转轴CL之间的区域形成为避免与构成鼓式制动器1的部件的接触从而允许连结部34相比于上述假想直线10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的其他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初始状态的连结部34配置在相比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更靠第二方向的上侧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初始状态的连结部34配置在相比于蹄腹板6b的外板部12的上端部20更靠第二方向的下侧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回弹弹簧4从干扰状态成为非干扰状态时,使连结部34相比于上述假想直线10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但也可以不使连结部34相比于上述假想直线10更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紧固工具17拧紧锚固支架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螺栓5的头部从而紧固螺栓5,但在锚固支架2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螺母24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用紧固工具17拧紧螺母24从而紧固螺栓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前后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回弹弹簧4向上下方向(第二方向)的上侧移动,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在上下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回弹弹簧向前后方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移动。

以上,针对本公开,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内当然可以适当地变更。即,当然,基于该实施方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等执行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等全部包含于本公开的范畴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蹄腹板6a、6b的下端侧经由锚8的锚销11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持于锚固支架2、且上端侧接触于S凸轮9的鼓式制动器1,但鼓式制动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具有车轮制动缸来代替S凸轮9、并通过车轮制动缸使蹄腹板6a、6b倾动的鼓式制动器,或者,也可以是在蹄腹板6a、6b的上端部间以及下端部间这两者都具有车轮制动缸、并在制动器工作时蹄腹板6a、6b整体向彼此分开的方向移动的鼓式制动器。

本申请基于2017年4月17日提交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7-081144),其内容通过作为参照引用至此。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具有能够在鼓式制动器的螺栓的紧固作业时使回弹弹簧成为与紧固工具不相干扰的非干扰状态的效果,对弹簧移动工具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鼓式制动器

2:锚固支架

3:螺栓插通孔

4:回弹弹簧

4a:回弹弹簧的中间区域

5:螺栓

6a、6b:一对蹄腹板

12:蹄腹板的外板部

17:紧固工具

20:蹄腹板的外板部的上端部

30:弹簧移动工具

31:第一连杆

32:第二连杆

32b:卡止端部(卡止部)

34:连结部

36:弹簧支承部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机电制动执行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