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及交通栏杆装置

文档序号:1857305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及交通栏杆装置 (Traffic railing and traffic railing device based on wisdom urban traffic ) 是由 张志成 汪媛 于 2021-07-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及交通栏杆装置。交通栏杆包括:底板、顶板、多个辊筒、多个套筒、多个插入机构、以及挂钩和悬杆;各辊筒间隔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板的底面;底板与顶板相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每个套筒均置于相邻两个辊筒之间,每个套筒的第一端均穿设于顶板且置于顶板的外部,每个套筒的第二端均穿设于底板且与底板的底面相齐平;各插入机构一一对应地且可滑动地设置于各套筒内,每个插入机构均沿对应的套筒滑动以插设于地下;置于最边侧的其中一个套筒设置挂钩,另一个套筒设置悬杆。本发明中,无论是平整路面还是不平整路面,均能使得交通栏杆与地面相对固定,减少了工作量,无需垫设砖块石头等,避免了倾倒。(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raffic railing and a traffic railing device based on smart city traffic. The traffic railing includes: the devic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top plate, a plurality of rollers, a plurality of sleeves, a plurality of insertion mechanisms, a hook and a suspension rod; the rollers are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at intervals and can rotate; the bottom plate is parallel to the top plate and is spaced by a preset distance, each sleeve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adjacent rollers, the first end of each sleeve penetrates through the top plate and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top plate, and the second end of each sleeve penetrates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and is flush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each inser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each sleeve in a one-to-one corresponding and slidable manner, and each inserting mechanism slides along the corresponding sleeve to be inserted underground; one sleeve arranged at the outermost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and the other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suspension rod. In the invention, no matter a flat road surface or an uneven road surface is adopted, the traffic railing and the ground can be relatively fixed, the workload is reduced, bricks and stones are not required to be arranged, and the dumping is avoided.)

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及交通栏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及交通栏杆装置。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交通道路防护栏是一种能够通过智能规划,将道路分隔成不同功能区域的重要交通防护设施,智慧城市交通道路防护栏可以区别不同的行驶方向、不同的车辆种类以及交通注意事项,使得智慧城市交通能够安全、有秩序地正常行驶。通常,智慧城市交通道路防护栏只适合安装在平整的道路两侧,而交通道路防护栏在山间道路上安装时,由于道路的高低不平整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将道路进行平整后再进行安装,这样工作量大,并且,在交通道路防护栏连接过程中若高度不够,需要通过垫砖块、石头进行增加高度,容易发生倾倒。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智慧城市交通道路防护栏需要对不平整道路进行提前修整易导致工作量大且垫高后易导致倾倒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交通栏杆的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装置。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该交通栏杆包括:底板、顶板、多个辊筒、多个套筒、多个插入机构、以及挂钩和悬杆;其中,各辊筒间隔地且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板的底面;底板与顶板相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每个套筒均置于相邻两个辊筒之间,并且,每个套筒的第一端均穿设于顶板且置于顶板的外部,每个套筒的第二端均穿设于底板且与底板的底面相齐平;各插入机构一一对应地且可滑动地设置于各套筒内,每个插入机构均用于沿对应的套筒滑动以插设于地下;置于最边侧的其中一个套筒设置挂钩,另一个套筒设置悬杆。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中,每个插入机构均包括:插入杆、螺纹杆和驱动件;其中,插入杆可滑动地置于对应的套筒内,插入杆开设有具有预设长度的第一螺纹孔,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孔相螺接且与套筒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螺纹杆远离插入杆的端部置于套筒的外部且设置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以带动插入杆沿套筒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还包括:驱动机构和驱动板;其中,驱动板置于底板与顶板之间且置于最边侧的套筒的外侧;驱动机构设置于顶板最边侧的位置处且与驱动板相连接;挂钩设置于驱动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驱动板在底板与顶板之间移动,以带动挂钩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中,驱动板呈L型,驱动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套筒相平行,挂钩设置于第一连接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把手和驱动杆;驱动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第一把手设置于驱动杆的第一端且置于顶板的外部,顶板的最边侧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驱动杆与第二螺纹孔相螺接,驱动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可转动连接,第一把手用于驱动驱动杆转动,以使驱动杆相对于顶板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挂钩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中,第一连接板朝向套筒的一侧开设有具有预设长度的导向槽,与第一连接板相对的套筒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可移动地置于导向槽内;向槽的一侧开设有开口;第二连接板在对应于驱动杆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驱动杆可转动地穿设于通孔,驱动杆的第二端向底板处延伸且与限位螺母相螺接,限位螺母与第二连接板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还包括:显示屏和电池箱;其中,显示屏与驱动板相连接,电池箱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且与显示屏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还包括:太阳能板和推动机构;其中,设置有悬杆的套筒设置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开设有电源接口;电池箱可滑动地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推动机构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且与电池箱相连接,推动机构用于推动电池箱滑动,以使电池箱与电源接口相对接。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中,推动机构包括:挡板、推动杆和第二把手;其中,挡板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且置于电池箱的一侧,挡板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推动杆设置有螺纹,推动杆的第一端设置第二把手,推动杆穿设于第三螺纹孔且与第三螺纹孔相螺接,推动杆的第二端与电池箱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中,挂钩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两个挂钩均为太阳能挂钩;悬杆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两个悬杆均为太阳能悬杆;两个悬杆的第一端均与最边侧的套筒相连接,两个悬杆的第二端相对折弯以使每个悬杆均呈L型,两个悬杆的第二端均设置有夹持块,两个夹持块之间的间隙用于夹持显示屏和电池箱。

本发明中,底板的底面间隔设置多个辊筒,能够使得交通栏杆可以自由移动至任意所需位置,各插入机构可在套筒内滑动从而插设于地下,这样无论是平整路面还是不平整的路面,均能使得交通栏杆与地面相对固定,无需提前平整道路,减少了工作量,并且通过插入机构的滑动可以调节插入机构在地下的插入深度,无需垫设砖块石头等,避免倾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慧城市交通道路防护栏需要对不平整道路进行提前修整易导致工作量大且垫高后易导致倾倒的问题,同时,最边侧的两个套筒分别设置挂钩和悬杆,便于多个交通栏杆的连接,从而能够满足对交通栏杆长度的需求,扩大了使用范围。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任一种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其中,相邻两个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之间的挂钩与悬杆相钩接。

由于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交通栏杆的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中,推动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包括:底板1、顶板2、多个辊筒3、多个套筒4、多个插入机构5、以及挂钩6和悬杆7。其中,各辊筒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板1的底面,并且,各辊筒3在底板1的底面间隔设置,优选为均匀设置。具体地,底板1的底面对应于每个辊筒3处均开设有凹槽,每个辊筒3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旋转杆,每根旋转杆均穿设于底板1的侧壁且置于底板1侧壁的外部,每根旋转杆均与底板1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每根旋转杆置于底板1外部的部分螺接有螺母,各螺母均与底板1的侧壁相贴合。

底板1与顶板2相平行,并且,底板1与顶板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每个套筒4均置于相邻两个辊筒3之间,即任意相邻两个辊筒3之间均设置一个套筒4。每个套筒4的第一端均穿设于顶板2且置于顶板2的外部,每个套筒4的第二端均穿设于底板1且与底板1的底面相齐平,每个套筒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相对固定连接。

插入机构5的数量与套筒4的数量相同,各插入机构5与各套筒4一一对应,每个插入机构5均可滑动地置于对应的套筒4内,每个插入机构5均用于沿对应的套筒4滑动以插设于地下或者脱离地面。

置于最边侧的其中一个套筒4设置挂钩6,置于最边侧的另一个套筒4设置悬杆7。当多个交通栏杆依次连接时,其中一个交通栏杆中的挂钩6钩设于相邻交通栏杆中的悬杆7,从而使得相邻两个交通栏杆相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底面间隔设置多个辊筒3,能够使得交通栏杆可以自由移动至任意所需位置,各插入机构5可在套筒4内滑动从而插设于地下,这样无论是平整路面还是不平整的路面,均能使得交通栏杆与地面相对固定,无需提前平整道路,减少了工作量,并且通过插入机构的滑动可以调节插入机构5在地下的插入深度,无需垫设砖块石头等,避免倾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慧城市交通道路防护栏需要对不平整道路进行提前修整易导致工作量大且垫高后易导致倾倒的问题,同时,最边侧的两个套筒4分别设置挂钩6和悬杆7,便于多个交通栏杆的连接,从而能够满足对交通栏杆长度的需求,扩大了使用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插入机构5均可以包括:插入杆51、螺纹杆52和驱动件53。其中,插入杆51可滑动地置于对应的套筒4内,插入杆5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为平面,插入杆5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朝向地下,并且,插入杆51的第二端呈锥形,以便于插入地下。插入杆51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该第一螺纹孔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第一螺纹孔沿插入杆51的长度方向向插入杆51的第二端处延伸。

螺纹杆52置于套筒4内,螺纹杆52与第一螺纹孔相螺接,并且,螺纹杆52与套筒4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螺纹杆52的第一端置于第一螺纹孔内,螺纹杆52的第二端穿设于套筒4的第一端且置于套筒4的外部,螺纹杆52靠近第二端处部分与套筒4可转动连接。

螺纹杆52远离插入杆51的端部置于套筒4的外部,驱动件53设置于螺纹杆52远离插入杆51的端部,即螺纹杆52的第二端置于套筒4的外部,驱动件53设置于螺纹杆52的第二端,驱动件53用于驱动螺纹杆52转动,由于螺纹杆52与套筒4可转动,并且螺纹杆52与插入杆51相螺接,所以螺纹杆52为空转,螺纹杆52的转动带动插入杆51在套筒4内沿套筒4上下滑动。

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和图2,套筒4的第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多个L型连接杆54,各L型连接杆54在套筒4的第一端呈圆周状均匀分布。每个L型连接杆54的第一端均与套筒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每个L型连接杆54的第二端均与一个圆环56相连接,圆环56内可转动地设置有旋转环55,该旋转环55与螺纹杆52固定连接,则螺纹杆52可相对于圆环56转动,而圆环56通过多个L型连接杆54与套筒4相连接,所以螺纹杆52可相对于套筒4转动,这样,驱动件53驱动螺纹杆52转动时,螺纹杆52在套筒4内为空转。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插入机构5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使用者仅需转动驱动件53,即可驱动螺纹杆52转动,从而带动插入杆51滑动从而插入地下,能够保证交通栏杆与地下稳定连接,确保交通栏杆整体的稳固,可适用于任何道路,并且,该设计能够使得交通栏杆的高度可自由调节,同时,在需要移动交通栏杆时将插入杆51滑动至脱离地面,即可实现交通栏杆的自由移动。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8和驱动板9。其中,驱动板9置于顶板2与底板1之间,并且,驱动板9置于最边侧的其中一个套筒4的外侧,具体地,驱动板9置于设置有挂钩6的套筒4的外侧。挂钩6设置于驱动板9,这时,挂钩6无需设置于套筒4上。

驱动机构8设置于顶板2最边侧的位置处,并且,驱动机构8与驱动板9相连接。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驱动板9在底板1与顶板2之间移动,以带动挂钩6在底板1与顶板2之间移动。这样,挂钩6的移动能够保证与悬杆7稳定钩接,确保相邻两个交通栏杆之间的稳定连接。

驱动板9呈L型,驱动板9包括:相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91和第二连接板92,第一连接板91与最边侧的套筒4相平行,挂钩6设置于第一连接板91。

驱动机构8包括:第一把手81和驱动杆82。驱动杆82的外壁设置有螺纹,第一把手81设置于驱动杆82的第一端,并且,第一把手81置于顶板2的外部。顶板2最边侧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驱动杆82穿设且螺接于第二螺纹孔,驱动杆82的第二端置于顶板2与底板1之间,并且,驱动杆8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9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把手81用于驱动驱动杆82转动,由于驱动杆82与顶板2相螺接,所以,驱动杆82转动时可相对于顶板2上下移动,即驱动杆82的第二端可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上下移动,由于驱动杆82与第二连接板92相对转动,所以驱动杆82的上下移动带动了第二连接板92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上下移动,即带动挂钩6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上下移动。

为了保证驱动板9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稳定移动,限制驱动板9的移动轨迹,则第一连接板91朝向套筒4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93,该导向槽93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导向槽93的长度方向为图1中由上至下的方向。与第一连接板91相对的套筒4设置有导向块94,即置于最边侧的套筒4朝向第一连接板91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块94,导向块94可移动地置于导向槽93内。导向块94在导向槽93内的自由移动,能够限制驱动板9的移动轨迹,但不限制驱动板9的移动。

具体实施时,导向槽93的截面为T型,相应的,导向块94的截面也为T型。第一连接板91上沿器长度方向可以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导向槽93,相应的,导向块94也为至少两个,各导向块94与各导向槽93一一对应。

参见图1和图3,上述实施例中,导向槽93的一侧开设有开口。第二连接板92在对应于驱动杆82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驱动杆82可转动地穿设于通孔,驱动杆82的第二端向底板1处延伸,并且,驱动杆82的第二端与限位螺母83相螺接,该限位螺母83与第二连接板92相接触。具体地,驱动杆82在第二连接板92的上方还可以设置一个限位螺母83,该限位螺母83也与第二连接板92相接触,即驱动杆82在第二连接板92的上方和下方均螺接一个限位螺母83,两个限位螺母83均与第二连接板92相接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驱动板9进行拆卸时,将限位螺母83从驱动杆82上拧下来,驱动杆82与第一连接板91相分离,然后将驱动板9滑动至导向槽93的开口处,这时即可将驱动板9拆卸下来,便于驱动板9的更换、维修。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0和电池箱11。其中,显示屏10与驱动板9相连接,具体地,显示屏10与第一连接板91相连接。电池箱11设置于显示屏10的背面,并且,电池箱11与显示屏10相连接,电池箱11对显示屏10进行供电,显示屏10用于显示交通道路注意事项、文明行驶宣传以及文化宣传等,使得交通能够安全、有秩序地正常行驶,同时使得智慧城市更文明。

具体实施时,电池箱11内设置有储蓄电池。

优选的,显示屏10设置有无线通信装置,具体地,显示屏10的背面设置有5G网络模块,能够通过网络远程进行管理。

参见图1、图3、图4和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还可以包括:太阳能板12和推动机构13。其中,设置有悬杆7的套筒4上设置太阳能板12,太阳能板12开设有电源接口14。

电池箱11可滑动地设置于显示屏10的背面,推动机构13设置于显示屏10的背面,并且,推动机构13与电池箱11相连接,推动机构13用于推动电池箱11滑动,这样,在相邻两个交通栏杆相连接时,推动机构13推动电池箱11滑动,使得电池箱11与相邻交通栏杆上太阳能板12上的电源接口14相对接。太阳能板12用于为电池箱11供电,进而为显示屏10供电。

具体实施时,电源接口14可以为USB接口。

推动机构13可以包括:挡板131、推动杆132和第二把手133。其中,挡板131设置于显示屏10的背面,并且,挡板131置于电池箱11的一侧,挡板131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推动杆132设置有螺纹,推动杆132的第一端设置第二把手133,第二把手133置于挡板131远离电池箱11的一侧,推动杆132穿设于第三螺纹孔且与第三螺纹孔相螺接,推动杆132的第二端与电池箱1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把手133用于驱动推动杆132转动,由于推动杆132与挡板131螺纹连接,所以推动杆132的转动使得推动杆132相对于挡板131左右滑动,又由于推动杆132与电池箱11可转动,所以推动杆132的左右滑动带动电池箱11的左右滑动。

具体实施时,挡板131的第一端与显示屏10的背面相连接,挡板131的第二端垂直连接有夹持板134,挡板131与夹持板134形成L型,电池箱11可滑动地夹设于夹持板134与显示屏10的背面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箱11可与夹持板134滑动连接。

具体实施时,推动杆132的第二端设置有旋转块,电池箱11的侧壁开设有凹槽,旋转块可转动地嵌设于凹槽内,使得推动杆132与电池箱11可转动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太阳能板12能够吸收太阳能从而转换为电能,进而为电池箱11供电,无需外界供电,充分利用能量,推动机构13的设置能够推动电池箱11滑动,使得电池箱11与相邻交通栏杆上的太阳能板12上的电源接口14稳定对接。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挂钩6为两个,并且,挂钩6为间隔设置,两个挂钩6均为太阳能挂钩,两个挂钩6置于显示屏10的两侧。优选的,两个挂钩6在显示屏10的两侧对称设置。悬杆7为两个,并且,悬杆7为间隔设置,两个悬杆7均为太阳能悬杆,两个悬杆7之间的位置与两个挂钩6之间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挂钩6与两个悬杆7一一对应地相钩接。

两个悬杆7的第一端均与最边侧的套筒4相连接,并且,两个悬杆7的第一端分别与太阳能板12相接触连接,即太阳能板12置于两个悬杆7的第一端之间。两个悬杆7的第二端相对折弯以使每个悬杆7均呈L型,每个悬杆7的第二端的端部均设置有夹持块15,两个夹持块15之间的间隙用于夹持显示屏10和电池箱11。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挂钩6和两个悬杆7能够保证稳定钩接,进而保证相邻两个交通栏杆之间的稳定连接,并且,两个悬杆7之间的夹持块15夹持显示屏10和电池箱11,避免挂钩6在悬杆7上滑动,便于多个交通栏杆之间的拼接,提高了拼接的稳固性,太阳能板12、挂钩6和悬杆7均为太阳能材质,能够对电池箱11内的储蓄电池进行充电。

结合图1至图6对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的使用过程进行介绍:使用时,工作人员推动顶板2,各辊筒3在地面上滚动,将交通栏杆移动至所需位置,工作人员拧动各驱动件53,使得各驱动件53转动,每个驱动件53的转动带动对应的螺纹杆52转动,使得对应的插入杆51在对应的套筒4内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各插入杆51插入地下,保证交通栏杆的稳固。将相邻的交通栏杆与地下相固定,然后,拧动第一把手81,使得驱动杆82转动,进而使得驱动杆82的第二端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移动,从而带动驱动板9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移动,这时,驱动板9带动挂钩6、显示屏10和电池箱11一起移动,使得挂钩6与相邻交通栏杆的悬杆7相钩接,保证两个交通栏杆稳定拼接。工作人员拧动第二把手133,使得推动杆132转动,进而推动电池箱11向相邻交通栏杆处滑动,从而使得电池箱11与相邻交通栏杆中太阳能板12上的电源接口14相对接,则太阳能板12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而对电池箱11内的电池进行充电,该电池对显示屏10进行供电。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将多个交通栏杆进行拼接,并将各电池箱11与相邻交通栏杆上的电源接口14相对接。

拆卸时,将驱动杆82置于第二连接板92下方的限位螺母83取下,驱动杆82与第二连接板92相脱离,拉动驱动板9使得驱动板9从导向槽93的开口处滑出,这时即可将驱动板9拆卸下来,也即将显示屏10和挂钩6拆卸下来,便于替换。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底面间隔设置多个辊筒3,能够使得交通栏杆可以自由移动至任意所需位置,各插入机构5可在套筒4内滑动从而插设于地下,这样无论是平整路面还是不平整的路面,均能使得交通栏杆与地面相对固定,无需提前平整道路,减少了工作量,并且通过插入机构的滑动可以调节插入机构5在地下的插入深度,无需垫设砖块石头等,避免倾倒,同时,最边侧的两个套筒4分别设置挂钩6和悬杆7,便于多个交通栏杆的连接,从而能够满足对交通栏杆长度的需求,扩大了使用范围。

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装置,参见图6,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述任一种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其中,相邻两个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之间的挂钩6与悬杆7相钩接。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交通栏杆的交通栏杆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基于智慧城市交通的交通栏杆及交通栏杆装置的原理相同,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园林落叶收集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