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

文档序号:1880228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 (Blood vessel shunt frame and blood vessel support ) 是由 王永胜 尚里曼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于 2020-05-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分流架,其包括主体管及轴向插设于所述主体管的内腔的至少一分支管,所述主体管包括管状的主体覆膜,至少一所述分支管包括管状的分支覆膜,所述分支覆膜容置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所述主体覆膜的远端与所述分支覆膜的远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膜,以将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分隔出一个主腔口及至少一个子腔口,所述分支覆膜的近端设有近端子腔口,至少在所述分支覆膜于所述近端子腔口的周围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有所述血管分流架的血管支架。(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lood vessel shunt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tube and at least one branch tube axially inserted into an inner cavity of the main body tube, wherein the main body tube comprises a tubular main body coating film, at least one branch tube comprises a tubular branch coating film, the branch coating film is accommodat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main body coating film, a first sealing fil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ar end of the main body coating film and the far end of the branch coating film so as to divide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main body coating film into a main cavity opening and at least one sub-cavity opening, a near terminal cavity opening is arranged at the near end of the branch coating film, and a leakage-proof piece is arranged at least between the periphery of the near terminal cavity opening of the branch coating film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main body coating film.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vascular stent provided with the vascular shunt frame.)

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植入血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血管分流架及设置有所述血管分流架的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状破裂为其主要危险。常发生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部降主动脉、胸腹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主动脉瘤按结构可分为真性主动脉瘤和假性主动脉瘤。主动脉瘤引起血管内侧压增高,故呈进行性膨大,若长期发展,最后终归破裂,瘤体越大,破裂的可能性越大。据统计,若不作手术治疗,90%胸主动脉瘤在5年内死亡,75%腹主动脉瘤在5年内死亡。

主动脉夹层也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是指胸主动脉中膜破坏,血管壁内出血,血液进入血管壁中膜和外膜之间。由于血流的冲击作用,当主动脉夹层一旦形成,可使撕裂沿血流方向延伸,夹层和假腔扩大,并对真腔进行压迫。因此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包括:(1)濒临血管完全破裂的威胁,一旦血管完全破裂,死亡率极高;(2)夹层逐渐扩大,并对真腔进行压迫,使血管远端供血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动脉夹层继发于胸主动脉瘤,或与主动脉瘤同时存在。英国牛津血管病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每年6/10万,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且发病年龄较为年轻化。

主动脉疾病均有可能涉及到分支动脉,一旦涉及到分支动脉想通过介入方法解决就会举步维艰。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动脉腔内治疗术,即采用微创方法,借助血管腔道向病变动脉内置入移植物既动脉血管支架来治疗动脉疾病改善供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所说的血管腔内的动脉血管支架是由管形刚性丝支架和固定于所述管形刚性丝支架外侧的聚合物薄膜组成,管形刚性丝支架由具有弹性的刚性丝经Z形折叠后围成环形,再将多个环形与聚合物薄膜缝合或粘合在一起组成覆膜支架,使用时将覆膜支架轴向压缩后装载于输送器中,由输送器通过较小的股动脉、髂动脉、肱动脉送到病变动脉处再将其释放,由于金属丝支架的弹力作用自动恢复成直管状并紧贴于主动脉内壁,将动脉病变部位与血流隔离,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

现有技术中,涉及动脉分支治疗常用的支架包括烟囱支架、一体式多分支支架,开窗型支架,这些支架受限于支架的结构,往往容易出现内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内漏的血管分流架,以及设置有所述血管分流架的血管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分流架,其包括主体管及轴向插设于所述主体管的内腔的至少一分支管,所述主体管包括管状的主体覆膜,至少一所述分支管包括管状的分支覆膜,所述分支覆膜容置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所述主体覆膜的远端与所述分支覆膜的远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膜,以将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分隔出一个主腔口及至少一个子腔口,所述分支覆膜的近端设有近端子腔口,至少在所述分支覆膜于所述近端子腔口的周围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血管支架,其包括主体支架及血管分流架,所述血管分流架包括主体管及轴向插设于所述主体管的内腔的至少一分支管,所述主体管包括管状的主体覆膜,至少一所述分支管包括管状的分支覆膜,所述分支覆膜容置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所述主体覆膜的远端与所述分支覆膜的远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膜,以将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分隔出一个主腔口及至少一个子腔口,所述分支覆膜的近端设有近端子腔口,至少在所述分支覆膜于所述近端子腔口的周围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所述主体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膜上的主腔口插接于所述血管分流架的主体管内,所述防漏件与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分流架通过在所述分支覆膜的近端子腔口的周围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且在所述主体覆膜的远端与所述分支覆膜的远端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密封膜,以将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分隔出一个主腔口及至少一个子腔口,所述分支覆膜的远端密封连接于所述子腔口的周围;因此,当在主体管的主腔口内插入主体支架时,所述第一密封膜的主腔口的边缘能紧贴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所述防漏件的边缘也能紧贴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从而使所述血管分流架的远端及近端与插接于所述主腔口内的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能有效地防止内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子体管与防漏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防漏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血管分流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血管分流架与防漏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防漏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沿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血管分流架的其中一防漏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沿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血管分流架的其中一防漏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本发明所述“近端”是指靠近心脏位置的一端,所述“远端”为远离心脏位置的一端。本发明中所述的高、低是相对于主体管覆膜而言,超出主体管覆膜的端面称为高,未超出主体管覆膜端面的称为低,该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子体管与防漏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分流架100,其包括主体管20及轴向插设于主体管20的内腔的至少一分支管30;主体管20包括管状的主体覆膜22,至少一分支管30包括管状的分支覆膜31,分支覆膜31容置于主体覆膜22的内腔,主体覆膜22的远端与分支覆膜22的远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膜50,以将主体覆膜22的内腔分隔出一个主腔口52及至少一个子腔口54,分支覆膜31的近端设有近端子腔口32,至少在分支覆膜31于近端子腔口32的周围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40。分支覆膜31的远端设有远端子腔口34,远端子腔口34密封连接于第一密封膜50的子腔口54的周围。

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通过在分支覆膜31的近端子腔口32的周围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40,且在主体覆膜22的远端与分支覆膜22的远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膜50,以将主体覆膜22的内腔分隔出一个主腔口52及至少一个子腔口54,分支覆膜31的远端密封连接于子腔口54的周围;因此,当在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插入主体支架时,第一密封膜50的主腔口52的边缘能紧贴于主体管20的外表面,防漏件40的边缘也能紧贴于主体管20的外表面,从而使血管分流架100的远端及近端均能够与插接于主腔口52内的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能有效地防止内漏。

主体管20还包括固定于主体覆膜22的壁面上的主体管支撑骨架24。子体管30由管状的分支覆膜31围成,从而将主体管20的内腔分隔成主体管内腔25及一子体管内腔33,近端子腔口32位于子体管内腔33的近端,远端子腔口34位于子体管内腔33的远端。主体管内腔25的远端连通主腔口52,子体管内腔33的远离连通子腔口54。主体管20是血管分流架100的主体结构,主体管20的横端面的形状是与血管配合的圆形或椭圆形。主体管支撑骨架24缝合在主体覆膜22上,主体管支撑骨架24由若干环状波形支撑杆242沿主体覆膜22的轴向间隔排布而成。每一环状波形支撑杆242可以是等高波环状支撑杆或高低波环状支撑杆等,所述等高波环状支撑杆是指环状波形支撑杆242上的各个波峰的高度相同,且各个波谷的高度也相同,即,各个波峰及各个波谷分别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高低波环状支撑杆是指环状波形支撑杆242上的各个波峰的高度不相同,各个波谷的高度也可以不相同。

主体管支撑骨架24包括若干个正弦波形的环状波形支撑杆242,这些环状波形支撑杆242沿主体覆膜22的轴向间隔排列。每一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的每一正弦波形均包括一波峰2421、一波谷2423及连接于波峰2421与波谷2423之间的一连接杆2425。每一个环状波形支撑杆242通过一条超弹性镍钛丝编织而成,所述超弹性镍钛合金丝可选择的丝径(即直径)范围为0.1mm~0.6mm。每一个环状波形支撑杆242上设置有一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将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相对的两端连接,即,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相对的两端均收纳于所述连接套内,然后再通过机械压紧或者焊接方式将镍钛丝的两个端固定在连接套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环状波形支撑杆242采用0.2-0.8mm直径的镍钛丝编织而成,所述正弦波数量为6-10个,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的垂直高度为6-15mm。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正弦波数量可以是其他数量,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的垂直高度可以是任意高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管支撑骨架24可以是编织的网状结构或切割而成的网状结构。

主体覆膜22及分支覆膜31均采用涤纶布、PTFE、PET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主体管支撑骨架24通过缝线缝合在主体覆膜22上,即,所述缝线可以沿着每一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的波形走向而伴随整个主体管支撑骨架24。所述缝线也可以通过若干非等间距分布的缝合小结将每一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缝合在主体覆膜22上。

如图2所示,子体管内腔33是由分支覆膜31独立合围而成,分支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之间的空腔为主体管内腔25。通过这种设计,当压握所述血管分流架100时,能使血管分流架100的整体直径减小,从而能降低输送系统用于装配鞘管的直径,方便血管分流架100的输送。主体管内腔25的直径大于子体管内腔33直径,子体管30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在1-4个,优选1-3个;第一密封膜50上开设有与子体管30对应的1-4个子腔口54,优选2-4个子腔口54。主体管内腔25和子体管内腔33的横端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无规则曲面形等。

本实施例中,子体管30的数量为一个,子体管30贴触主体管20的内表面,子体管30的远端与子腔口54连通。

第一密封膜50设置于主体管20的远端,且第一密封膜50密封连接于主体覆膜22,主腔口52及子腔口54均开设于第一密封膜50上,分支覆膜31的远端对应子腔口54密封连接于第一密封膜50。即,第一密封膜50将主体覆膜22和分支覆膜31连接在一起,并封闭主体管20与子体管30之间的空隙。主腔口52的开口面积小于主体覆膜22的径向横截面积,子腔口54的开口面积小于主腔口52的开口面积,主腔口52的开口面积大于单个子腔口54的开口面积,优选主腔口52的开口面积与单个子腔口54的开口面积之比为3:1-6:1。进一步地,主腔口52的开口面积大于全部子腔口54的开口面积之和,从而为主血流口提供更充足的空间。

在其他实例中,第一密封膜50可以是平行于所述主体管20的径向的平面,即,第一密封膜50是垂直于主体管20的中轴线的平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腔口52的开口面积也可以与子腔口54的开口面积相同。

如图1所示,至少一子体管30密封对接于第一密封膜50的至少一子腔口54。即,子体管30的子体管内腔33连通子腔口54。子体管30由管状的分支覆膜31独立形成,或者半管状的分支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合围形成。第一密封膜50于至少一子腔口54的边缘设置有定型环,子体管30的近端子腔口32的边缘也设有定位环;两个所述定型环用于撑开分支覆膜31,以使分支覆膜31保持管状形态。当子腔口54内插接有分支支架时,至少一子腔口54的边缘的定型环能将所述分支支架固定于子体管30内,即,所述定型环能使第一密封膜50与所述分支支架的外表面密封贴接,防止内漏。另外,子体管30可延长所述分支支架的近端锚定区,进一步固定所述分支支架,增加所述分支支架释放后的稳定性。子体管30的轴向长度可以小于、大于或者等于主体管20的轴向长度。在同一血管分流架100设置多个子体管30的情况下,第一密封膜50于每一个子体管30远端的边缘均可以设置有所述定型环,各个子体管30的长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防漏件40是连接于近端子腔口32的周围的防漏片,所述防漏片用于密封主体覆膜22与分支覆膜31近端之间的间隙。具体地,防漏件40可以是由若干片防漏片拼接而成,这些防漏片分别密封连接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与分支覆膜31近端的外表面之间,这些防漏片围成一通孔,防漏件40的通孔的边缘密封贴合于分支覆膜31的外表面;优选地,防漏件40的所述通孔的孔边缘密封连接于近端子腔口32的边缘,防漏件40背离主腔口52一侧的外周边密封连接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

在其它实施例中,防漏片围成的通孔并不是完整的通孔,其可仅密封连接于分支覆膜31左右两侧,分支覆膜31的后侧与主体覆膜22密封连接,分支覆膜31的前侧在植入主体支架后,可与所述主体支架密封卡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防漏件40包括两片防漏片,每一防漏片为防漏覆膜41,每一防漏覆膜41采用涤纶布、PTFE、PET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两片防漏覆膜41分别密封连接于分支覆膜31的近端子腔口32的边缘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之间。即分支覆膜31的近端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片防漏覆膜41,每一防漏覆膜41连接于分支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之间。通过片状防漏片的设计,其可以更灵活的设置防漏件的位置,也可以从整体上减少血管分流架的覆膜使用量,从而降低输送器鞘管直径。同时防漏件40的结构较小,在释放过程中不会影响血流的通畅性。

优选地,每一防漏覆膜41为三边形的防漏覆膜片,每一防漏覆膜41包括首尾相连接的第一边缘411、第二边缘413及第三边缘415;防漏覆膜片41的第一边缘411用于密封连接于分支覆膜31,防漏覆膜片41的第二边缘413密封连接于主体覆膜22,防漏覆膜片41的第三边缘415连接于分支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之间。优选地,每一防漏覆膜41的第一边缘411呈对应分支覆膜31的外表面的弧形边,即第一边缘411的圆心位于分支覆膜31的轴心线上;第二边缘413呈对应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的弧形边,即第二边缘413的圆心位于主体覆膜22的轴心线上;第三边缘415可以是直线边,也可以是弧形边。

优选地,每一防漏覆膜41的第三边缘415设置弹性第一支撑件416,第一支撑件416沿所述第三边缘415延伸,第一支撑件416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分支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之间;在血管分流架100展开时,第一支撑件416用于支撑防漏覆膜41呈张开状态,防止覆膜软塌,以致干扰主体支架的植入。当在主腔口52内插入主体支架时,第一支撑件416能紧贴于主体管20的外表面,使每一防漏覆膜41的第三边缘415密封贴合于主体覆膜31的外表面,以防止内漏。具体地,第一支撑件416为弹性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设置于第三边缘415上,并沿第三边缘415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防漏覆膜41的第一边缘411和第二边缘413的两者之一上也设有弹性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于分支覆膜31或主体覆膜22;第三边缘415上设有弹性的第一支撑件416,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416的一端相连接,从而在血管分流架100展开时支撑防漏覆膜41呈张开状态。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弹性的支撑杆。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防漏覆膜41的第一边缘411、第二边缘413及第三边缘415均设有弹性的支撑件,即三个所述支撑件沿对应的第一边缘411、第二边缘413及第三边缘415的长度方向延伸,三个所述支撑件首尾相连接,第一边缘411上的支撑件连接于分支覆膜31、第二边缘413上的支撑件连接于主体覆膜22,以及第三边缘415的支撑件连接于分支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之间,从而在血管分流架100展开时支撑防漏覆膜41呈张开状态。优选地,每一支撑件均为弹性的支撑杆。

在其它实施例中,防漏覆膜41也可以缝合或其他柔性加固的方式,例如,通过固定连接于分支覆膜31左右两侧,以及分支覆膜31的后侧与主体覆膜22固定连接,优选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缝合连接,通过这两条边缘的缝合,第三条边的形态可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稳定,也可在第三条边上缝上一圈线以加固支撑效果。这种方式能够降低鞘管直径,同时分流架整体的柔顺性会更好。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的防漏件的另一实施方式。防漏件40a是一整片的防漏片,所述防漏片为防漏覆膜42,防漏覆膜42的中部设有通孔420,防漏覆膜42的通孔420的边缘密封贴合于分支覆膜31近端的外表面,防漏覆膜42背离主腔口52的外周边缘密封连接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优选地,防漏覆膜42呈月牙形,其包括面朝主体覆膜22内表面的第一弧形边缘421及背离第一弧形边缘421的第二弧形边缘423,防漏覆膜42的第一弧形边缘421用于密封连接于主体覆膜22,第二弧形边缘423用于密封贴合于插接在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的主体支架的外表面。

优选地,防漏件40a的第一弧形边缘421和/或第二弧形边缘423设有弹性的支撑件,第一弧形边缘421上的支撑件连接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第二弧形边缘423上的支撑件紧贴于插接在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的主体支架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弹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第一弧形边缘421和/或第二弧形边缘423延伸。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血管分流架100a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的血管分流架100a与防漏件4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主体管20内轴向插设有两个分支管30,每一分支管30包括管状的分支覆膜31,两个分支覆膜31的外周面相邻或相切;两个分支覆膜31容置于主体覆膜22的内腔,第一密封膜50设置于主体覆膜22的远端与两个分支覆膜22的远端之间,第一密封膜50设有两个子腔口54,两个子腔口54相邻或相切,两个分支覆膜31的远端子腔口34分别密封连接于第一密封膜50的两个子腔口54;两个分支覆膜31的近端分别设有近端子腔口32,两个分支覆膜31于近端子腔口32的周围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40,防漏件40用于在分支覆膜31的近端处防止内漏。

本实施例中,每一分支覆膜31的子腔口32背离另一分支覆膜31的一侧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40;具体地,防漏件40为防漏覆膜41,本实施例中的防漏覆膜4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防漏覆膜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a的防漏件40b的另一实施方式。防漏件40b是一整片的防漏片,所述防漏片为防漏覆膜43,防漏覆膜43采用涤纶布、PTFE、PET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防漏覆膜43的中部设有相邻或相切的两个通孔430,防漏覆膜43的通孔430的边缘密封贴合于对应的分支覆膜31的外表面;优选地,每一分支覆膜31的近端子腔口32的边缘密封连接于对应的防漏覆膜43的通孔31的边缘;防漏覆膜43背离主腔口52的外周边缘密封连接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优选地,防漏覆膜43呈月牙形,其包括面朝主体覆膜22内表面的第一弧形边缘431及背离第一弧形边缘431的第二弧形边缘433,防漏覆膜43的第一弧形边缘431用于密封连接于主体覆膜22,第二弧形边缘433用于密封贴合于插接在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的主体支架的外表面。

优选地,防漏件40b的第一弧形边缘431和/或第二弧形边缘433设有弹性的支撑件,第一弧形边缘431上的支撑件连接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第二弧形边缘433上的支撑件紧贴于插接在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的主体支架的外表面,以防止内漏。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弹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第一弧形边缘431和/或第二弧形边缘433延伸。

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漏覆膜43的中部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通孔,主体覆膜22的内腔容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支管30,第一密封膜50上开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子腔口54,每一分支管30的远端子腔口34边缘密封连接于第一密封膜50对应的子腔口54的边缘,每一分支管30的近端子腔口32边缘密封连接于防漏覆膜43对应的通孔430的边缘。

请一并参阅图8及图9,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沿IX-IX线的剖视图。使用血管分流架100a时,将主体支架800的一端自远端插入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主体支架800扩张第一密封膜50的主腔口52的内径,第一密封膜50变形使主腔口52的边缘紧贴于主体支架800的外表面;同时,主体支架800也扩张两个防漏件40,每一防漏件40变形使第三边缘415紧贴于主体支架800的外表面;此时,子体管30的远端及近端分别通过第一密封膜50及防漏件40进行密封,能有效地防止内漏。再在血管分流架100a的每一子体管30的子体管内腔33内插接分支支架,以构成血管支架,即,所述血管支架包括血管分流架、主体支架800及分支支架,主体支架800的一端穿过第一密封膜50上的主腔口52插接于血管分流架的主体管20内,防漏件40及第一密封膜50与主体支架800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分支支架的一端穿过第一密封膜50上子腔口54插接于血管分流架的分支管30内。通过在分支覆膜31的近端子腔口32的周围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40,防漏件40与主体支架800及分支覆膜31在血管分流架的近端也形成密封结构,一方面,虽然第一密封膜50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防止血管分流架内漏的发生,但近端血液持续性地流向第一密封膜50,使得第一密封膜50超过其负载极限,仍有可能发生内漏,通过防漏件40的设置,从血液流入的近端开始阻挡血液,与远端第一密封膜50形成双重密封效果,可以进一步降低内漏的发生;另一方面,防止血液进入到由分支覆膜31与主体支架800之间的夹缝中,这个夹缝的远端设置有第一密封膜50,血液无法流动,容易形成血栓。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b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一子体管30的分支覆膜31上固定有波形支撑杆35,波形支撑杆35可以增加子体管30的支撑强度,防止接入的分支支架因受到主体支架的压迫,产生血流不畅,甚至堵塞的后果。波形支撑杆35可以根据分支覆膜31的形状设定。即,分支覆膜31上可以固定一个波形支撑杆35,或分支覆膜31上沿其轴向排列若干间隔的若干波形支撑杆35,这些波形支撑杆35围成分支覆膜31的子体管支撑骨架。波形支撑杆35可以是环状的或者开环的,波形支撑杆35的结构、形状及材料与主体管20上的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支覆膜31上也可以固定编织网状的子体管支撑骨架。

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支覆膜31也可以是半管状结构,所述半管状结构的分支覆膜31缝合在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上,以与主体覆膜22共同合围形成半圆形的子体管。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c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血管分流架100c的其中一防漏件40c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c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防漏件40c是设于分支覆膜31相对两侧的防漏框45,两个防漏框45用于密封分支覆膜31的近端与主体覆膜22之间的间隙。具体地,其中一分支覆膜31远离另一分支覆膜31的一侧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一个防漏框45,防漏框45的远端面连接于第一密封膜50,防漏框45的近端面邻近分支覆膜31的近端面;优选地,防漏框45的近端面边缘与对应的分支覆膜31的近端子腔口32的周围密封连接。

每一防漏框45包括贴合于第一密封膜50的远端面451、背离远端面451的近端面452、贴合分支覆膜31的第一贴合面454、贴合主体覆膜22的第二贴合面455,以及连接于远端面451、近端面452、第一贴合面454及第二贴合面455之间的密封面456,至少近端面452设有第二密封膜457以及密封面456设有第三密封覆膜458,通过在密封面456上设置第三密封覆膜458,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分流架与主体支架组合后的密封效果,防止因主体支架与血管分流架释放后未实现完美密封而发生内漏的风险,同时防漏框45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其结构也更为稳定。

当每一防漏框45连接于对应的分支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之间时,近端部452上的第二密封膜457密封连接于分支覆膜31、主体覆膜22及密封面456上的第三密封膜458的近端之间;密封面456上的第三密封膜458的远端密封连接于第一密封膜50,第三密封膜458相对的两侧边缘密封连接于分支覆膜31及主体覆膜22。此时,远端面451与第一密封膜50共用覆膜,第一贴合面454与分支覆膜31共用覆膜,第二贴合面455与主体覆膜22共用覆膜;通过在血管分流架上相连接的面共用覆膜,可减小血管分流架整体覆膜的使用率,从而降低输送器鞘管直径。第二密封膜457、第三密封膜458、分支覆膜31及主体覆膜22围成密封的框体,从而使分支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之间通过防漏框45密封,防止内漏。

在其他实施例中,近端面452上的第二密封膜457与密封面456上第三密封膜458为一体结构,这种一体结构的设计让防漏框45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支撑性能也更加好,即使在没有支撑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维持其整体形态,第二密封膜457与第三密封膜458之间也无其他连接结构,避免了内漏的风险。

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面456上的第三密封膜458的边缘设有弹性的支撑环,用于撑开防漏框45;所述支撑环的周围分别连接于第一密封膜50、分支覆膜31、主体覆膜22及近端面452上的第二密封膜457。

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漏框45的远端面451、近端面452、第一贴合面454、第二贴合面455,以及密封面456上均可以设有密封膜;进一步地,这些密封膜可以是一体结构,这种一体结构的设计让防漏框45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支撑性能也更加好,即使在没有支撑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维持其整体形态,第二密封膜457与第三密封膜458之间也无其他连接结构,避免了内漏的风险。

请一并参阅图13及图14,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c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沿XIV-XIV线的剖视图。使用血管分流架100c时,将主体支架800的一端自远端插入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主体支架800扩张第一密封膜50的主腔口52的内径,第一密封膜50变形使主腔口52的边缘紧贴于主体支架800的外表面;同时,主体支架800也扩张两个防漏件40c的防漏框45,每一防漏件40c变形使第二贴合面455上的第三密封膜458紧贴于主体支架800的外表面;此时,子体管30的远端及近端分别通过第一密封膜50及防漏框45进行密封,能有效地防止内漏。再在血管分流架100c的每一子体管30的子体管内腔33内插接分支支架,以构成血管支架。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d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d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五实施例中,每一子体管30的分支覆膜31上固定有波形支撑杆35,波形支撑杆35可以增加子体管30的支撑强度,防止接入的分支支架因受到主体支架的压迫,产生血流不畅,甚至堵塞的后果。分支覆膜31上可以固定一个波形支撑杆35,或分支覆膜31上沿其轴向排列若干间隔的若干波形支撑杆35,这些波形支撑杆35围成分支覆膜31的子体管支撑骨架。通过在分支覆膜31近端子腔口的周围与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40,防漏件40与主体支架800及分支覆膜31在血管分流架的近端也形成密封结构,一方面,虽然第一密封膜50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防止血管支架内漏的发生,但近端血液持续性地流向第一密封膜50,使得第一密封膜50超过其负载极限,仍有可能发生内漏,通过防漏件40的设置,从血液流入的近端开始阻挡血液,与远端第一密封膜50形成双重密封效果,可以进一步降低内漏的发生;另一方面,防止血液进入到由分支覆膜31与主体支架800之间的夹缝中,这个夹缝的远端设置有第一密封膜50,血液无法流动,容易形成血栓。

请一并参阅图16及图17,图1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e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的血管分流架100e的其中一防漏件40d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e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六实施例中,每一防漏框40d的内腔填充有能膨胀性的材料,或者每一防漏框40d的内腔设有绒毛结构,能加速血栓的形成,提高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f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f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密封膜50上的子腔口54低于主腔口52的远端面,使得第一密封膜50向子腔口54边缘凹陷,第一密封膜50与主体管20的侧壁形成一个喇叭口。

优选地,分支覆膜31的远端设有密封连接于第一密封膜50的子腔口54周围的远端子腔口34,远端子腔口34围成的平面相对于主体管20的径向朝近端倾斜。即,第一密封膜50是连接主腔口52、子腔口54、主体覆膜22,以及分支覆膜31的斜面,所述斜面与主体管20中轴线的夹角为5-80度,优选15-60度。

请参阅图19,图19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g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g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密封膜50的主腔口52的边缘设有定型件,所述定型件固定于主腔口52远离主体管20的侧壁一侧的边缘的第一密封膜50上;第一密封膜50于每一子腔口54的边缘设置有支撑环56,支撑环56用于撑开子腔口54。

具体地,所述定型件是固定于主腔口52远离主体管20的侧壁一侧的第一密封膜50上的定位杆70,定位杆70具有弹性,定位杆70用于定位第一密封膜50,即,固定第一密封膜50的方向,增加密封膜开口边缘的支撑力。定位杆70由记忆合金丝所制,优选镍钛合金丝。

定位杆70沿第一密封膜50上的主腔口52连接主体管20的侧壁一侧的边缘向主体管20的中心延伸,定位杆70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体管20的侧壁上。因此,当在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插入主体支架时,定位杆70能紧贴于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从而使第一密封膜50与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以防止内漏,且也方便所述主体支架插入主体管20的主腔口52内,增加所述主体支架与血管分流架的兼容性,使所述主体支架与血管分流架接合的更稳定。

本实施例中,定位杆70由三段圆弧杆连接而成的波浪形结构,定位杆70包括位于中间的一第一圆弧杆7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弧杆72相对的两端的两段第二圆弧杆74,两段第二圆弧杆74的结构相同,且沿第一圆弧杆72的中点对称。两段第二圆弧杆74与第一圆弧杆72之间平滑连接,第一圆弧杆72与两段第二圆弧杆74是一体式结构,定位杆70由忆合金丝弯折而成。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圆弧杆72与两段第二圆弧杆74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即,第一圆弧杆72与两段第二圆弧杆74通过机械压紧或者焊接方式连接于一体。

如图19,第一圆弧杆72的中部朝主腔口52弯曲,每一第二圆弧杆74的中部朝远离主腔口52的一侧弯曲。定位杆70的直径为0.10-0.40mm之间,本实施例中,定位杆70的直径为0.20-0.30mm。定位杆70可通过缝合或者热压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密封膜50上,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杆70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密封膜50的边缘上。

请参阅图20,图20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h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h的结构与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密封膜50上设置有至少一支撑件60,至少一支撑件60连接于所述定型件70与支撑环56之间。至少一支撑件60是固定于第一密封膜50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于定型件70,支撑杆60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环56。所述支撑杆60材料为镍钛丝,丝径为0.10-0.40mm,优选的,丝径为0.20-0.30mm。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膜50上开设有两个相切的子腔口54,主体管20的主体管内腔25内设置有两个子体管30,两个子体管30的远端分别连通两个子腔口54。两个子腔口54位于远离主腔口52的一侧,两个子体管30的外侧面均贴触于主体管内腔25的内壁。支撑杆60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膜50,且连接于定位杆70与两个子腔口54的相切点之间。第一密封膜50向两个子腔口54边缘凹陷,即,第一密封膜50朝两个所述子腔口54倾斜。优选地,支撑杆60的一端固定于定位杆70的第一圆弧杆72上,优选为固定于所述第一圆弧杆72的中点,支撑杆60的另一端固定于子腔口54的相切点之间。

请参阅图21,图21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i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i的结构与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密封膜50上间隔地固定有两根支撑杆60,两根支撑杆60分别连接于两个子腔口54的边缘与定位杆70之间。具体的,每一支撑杆6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杆70的第二圆弧杆74上,另一端固定于对应的子腔口54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两根支撑杆60呈倒“八”字形。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根支撑杆60可以相互平行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膜50上,每一支撑杆60连接于对应的子腔口54的边缘与定位杆70之间。

请参阅图22,图22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j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j的结构与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十一实施例是在第十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根支撑杆60,即,第一密封膜50上固定有三根支撑杆60,三根支撑杆60间隔设置,位于中间的一根支撑杆60连接于两个子腔口54的相切点与定位杆70的第一圆弧杆72之间,两侧的两根支撑杆60分别连接于两个子腔口54的边缘与定位杆70的两个第二圆弧杆74之间。通过三根支撑杆60及定位杆70共同支撑所述第一密封膜50,能使第一密封膜50更加稳定,更不会折叠而干涉或阻挡子腔口54或主腔口52,使主体管20及子体管30内的血液流动更顺畅,且方便插接分支血管支架。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膜50上可以固定有四根或四根以上的支撑杆60,其中一部分支撑杆60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子腔口54的边缘与定位杆70之间,另外一部分支撑杆60连接于另外一个子腔口54的边缘与定位杆70之间。

请参阅图23,图23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k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k的结构与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支撑杆60a的结构与第十实施例中的支撑杆60的结构不同,如图23所示,支撑杆60a包括一第一杆体64及倾斜地连接于第一杆体64的一端的一第二杆体65,第一杆体64与第二杆体65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24~130度。每一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固定于第一密封膜50上,第二杆体65固定于对应的子体管30的侧壁上,即,第二杆体65固定于对应的子体管30的分支覆膜31上,第一杆体64与第二杆体65的相交处位于第一密封膜50与对应的子体管30的侧壁的相交处。第一杆体64与第一密封膜50的倾斜角度一致,第二杆体65沿对应的分支覆膜31的轴向延伸。每一第一杆体64远离对应的第二杆体6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杆70上。优选的,每一第一杆体64远离对应的第二杆体65的一端固定于对应的第二圆弧杆74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64与第二杆体65是一体式,第一杆体64与第二杆体65之间的角度通过热压弯折定型而成。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通过缝合的方式分别固定在第一密封膜50和分支覆膜31上。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固定于第一密封膜50上,第一杆体64的远离第二杆体65的端部固定于定位杆70上,支撑杆60a及定位杆70对第一密封膜50有支撑作用;第二杆体65固定于分支覆膜31上,不仅能支撑第一密封膜50,且也能定位对应的分支覆膜31,能够增强子体管30的径向支撑力,使第一密封膜50与主体管20的侧壁围成一个稳定的喇叭口结构,从而主体管20及子体管30内的血液流动更顺畅,且方便插接分支血管支架至主腔口52及子腔口54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膜50也可以仅设置一根支撑杆60a。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固定于第一密封膜50上,且第一杆体64的远离第二杆体65的端部固定于定位杆70上,第二杆体65固定于两个子体管30的相切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膜50也可以仅设置一根支撑杆60a,第一密封膜50上仅开设一个子腔口54,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固定于所述第一密封膜50上,第二杆体65固定于子腔口54的分支覆膜31上,第一杆体64与第二杆体65的相交处位于第一密封膜50与分支覆膜31的相交处,第一杆体64远离第二杆体65的一端连接于定位杆70。

请参阅图24,图24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n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n的结构与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三实施例中,子体管30于子腔口54的边缘设置有显影结构80,显影结构80为连续或间断缠绕于支撑环56上的显影丝。或者支撑环56为掺有显影材料的合金所制成,例如所述镍钛合金金属丝由含钽的镍钛合金金属丝,所述镍钛合金金属丝的直径为0.10-0.4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56由记忆合金制成的金属环,例如镍钛合金环状结构,所述金属环适应所述子腔口54的边缘形状,所述显影结构80是连续或间断缠绕于所述金属环上的显影丝。由于环状的显影结构80具有显影性且为环状结构,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影像设备能清楚地观察出环状的显影结构80的位置,即,能观察至所述环状的显影结构80是子腔口54的边缘一围,而不是零散的显影点,因此,更方便快捷的在子腔口54内插入分支血管支架。所述显影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铂、铂-钨、钯、铂-铱、铑、钽,或这些金属的合金或复合物。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环56的外表面上可以镶设或贴设有至少一周的显影材料,如在支撑环56上镶设有显影金属丝,或在支撑环56的外表面上粘贴至少一周显影金属丝84。优选的,支撑环56上缠绕钽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影结构80为连续或者间断固定在子腔口54边缘于第一密封膜50上的显影点,所述显影点通过缝合、冲压、热压、镶设或贴设的方式固定在支撑环56上或者缝合在支撑环56所在的第一密封膜5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腔口52边缘也设置有环状显影结构,所述环状显影结构为连续或者间断固定在主腔口52边缘的第一密封膜50上的显影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杆70可采用含显影材料的记忆合金丝制成,以方便在主腔口52内插入分支血管支架。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杆70上连续或间断缠绕有显影丝。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杆70上镶设或贴设有显影结构。如在定位杆70上镶设有显影金属丝。

请参阅图25,图25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m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m的结构与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四实施例中,每一子体管30于子腔口54的边缘设置有显影结构80,显影结构80为连续或间断缠绕于支撑环56上的显影丝。或者支撑环56为掺有显影材料的合金所制成,例如所述镍钛合金金属丝由含钽的镍钛合金金属丝。

在其他实施例中,血管分流架的子体管30于子腔口54的边缘设有显影结构和/或第一密封膜50的主腔口52的边缘设有显影结构。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