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49517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Rock mass stable type supporting device for rock burst prevention in tunnel excava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李克钢 李明亮 秦庆词 张文涛 娄颖豪 徐港 于 2021-10-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矿山、隧道及水电站等岩土工程应用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护装置、第二支护装置,第一支护装置与第二支护装置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第一支护装置包括立板、上横梁、下横梁、支撑组件和立板支护装置;立板的中部与若干个立板支护装置贯穿插接,立板上部分别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固定连接,立板顶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外支护板以及内支护板,两个插板之间设有支撑组件。施工方法包括安装立板、外支护板等步骤。本发明通过扩散式中空锚杆实现支护装置的稳定安装,通过连接梁实现支护装置的连接,起到支护装置之间的稳定效果,并具有吸能作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ck mass stable type supporting device for rock burst prevention in tunnel excavation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rock mass stable type supporting device, and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ines, tunnels, hydropower stations and the lik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device and a second supporting device which have the same structure, the first suppor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pporting device through a connecting beam,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device comprises a vertical plate, an upper cross beam, a lower cross beam, a supporting assembly and a vertical plate supporting devic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vertical plate is inserted in the vertical plate supporting devices in a penetrating way, the upper part of the vertical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cross beam and the lower cross beam respectively, the top end surface of the vertical plate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n outer supporting protection plate and an inner supporting protection plate respectively, and a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inserting plat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installing the vertical plate, the outer supporting protection plate and the like.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stable installation of the supporting device through the diffusion type hollow anchor rods, realizes the conn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devic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beams, plays the role of stabilizing the supporting devices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energy absorption.)

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矿山、隧道及水电站等岩土工程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岩爆是岩体破坏的一种形式,它是处于高应力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或地质结构体,在开挖活动的扰动下,其内部储存的应变能瞬间释放,造成开挖空间周围部分岩石从母岩体中急剧、猛烈地突出或弹射出来的一种动态力学现象,按发生部位及释放的能量,岩爆可分为:围岩表部岩石突然破裂引起的岩爆,这类岩爆发生时发出如机枪射击的劈劈啪啪的响声,故被称为岩石射击;矿柱或大范围围岩突然破坏引起的岩爆和断层错动引起的岩爆这三种形式,岩爆形成的破裂面有平行硐壁的破裂面和与硐壁斜交的破裂面两种类型,平行于洞壁的破裂面属张性破裂面,岩爆块爆裂断口由大致平行的多个平整面构成,面上附着极薄的小碎片,并常见垂直小陡坎,斜交洞壁破裂面与掘进方向有关,与洞壁所夹锐角始终指向掘进方向,与洞壁斜交的破裂面属张剪性破裂面,岩爆面平直,可见放射状细沟、擦痕、擦阶。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隧道建设日益增多,而随着隧道工程的大力建设,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灾害现象,其中以岩爆灾害最为严重,给施工作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安全问题及现场大型设备损坏等问题。因此,提出合理及有效的预防岩爆灾害技术手段尤为重要。

在专利文献“CN201510995863.1 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落石的柔性防护装置及施工方法”中,其能提高岩体的稳定性,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尽可能地阻止岩爆崩石的发生,并将小块崩石限制在一定空间内,较好地解决隧道开挖爆破支护后可能发生的岩爆落石问题,但缺少支护功能,在岩爆发生过程中,隧道等墙壁出现较大震动,使墙壁产生安全隐患,而通常的支护装置其支护效果较差,尤其是隧道等墙壁爆发较大应力释放,影响隧道安全性能,支护过程中难以实现动能的吸收,给支护装置的结构强度带来过高要求,并且支护装置安装困难,给施工人员造成工作难度。现在尚没有一种结构合理可靠且具有安装方便以及高稳定性的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采用支护装置对隧道岩爆发生周围进行支护支撑,支护装置能够通过中空锚杆稳定地固定在墙体内,保证支护装置的稳定性,可防止支护装置在岩爆时出现损坏问题,保证岩爆过程中的支护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护装置、第二支护装置,第一支护装置与第二支护装置之间通过连接梁11连接,第一支护装置包括立板1、上横梁2、下横梁3、支撑组件14和立板支护装置;

立板1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立板1的中部与若干个立板支护装置贯穿插接,立板1上部分别与上横梁2以及下横梁3固定连接,上横梁2位于下横梁3上部且二者间隔设置,立板1顶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外支护板4以及内支护板5,外支护板4位于内支护板5外侧,上横梁2两端均通过固定块9与下横梁3固定连接,固定块9两侧都固定安装有阻尼器10,固定块9与连接梁11两端内部嵌合连接,上横梁2两端都与插板12活动插接,两个插板1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14,支撑组件14底部固定在上横梁2上,顶部与内支护板5内壁接触。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14包括支撑板15、连接板16和贴合板17,内支护板5内壁接触连接板16,支撑板15由三个圆弧状板体组成,相邻两圆弧状板体相互贴合且转动连接,每个圆弧状板体外表面均固定有连接板16,贴合板17底部固定在上横梁2上端面,贴合板17中部与螺纹杆20转动连接,连接块21套在螺纹杆20上,螺纹杆20的顶部与支撑板15内壁转动连接,连接块21的两侧端转动连接有套板22,限位板23通过第一缓冲弹簧24与套板22内部活动套接,贴合板17两侧外壁分别通过第二缓冲弹簧26与支撑板15连接。

具体地,所述立板支护装置包括中空锚杆27、连接套28、稳定杆29、插杆33;中空锚杆27贯穿插接在立板1上且外侧端表面分别与连接套28、稳定杆29连接,中空锚杆27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39,固定轴39后端接触连接套28,稳定杆29与连接套28前端部边缘转动连接,连接套28内壁开设有凹槽30,中空锚杆27内部与插杆33贯穿滑动插接,插杆33上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轴34,中空锚杆27表面间隔开设有长孔31,长孔31内部与限位杆32转动连接,限位杆32一端延伸至凹槽30内部并接触凹槽30内壁,限位杆32另一端接触限位轴34,稳定杆2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稳定杆29截面都为弧形结构,四个所述稳定杆29相互贴合连接并形成圆环形结构,稳定杆29与连杆38一端转动连接,连杆38另一端贯穿长孔31并与活动套36表面转动连接,活动套36端部与插杆33贯穿插接,插杆33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5,连接轴35与活动套36内部滑动连接,活动套36通过连接弹簧37与连接轴35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立板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6,底板6通过倾斜分布的加强杆7与立板1底端固定连接,立板1通过螺杆8与地面固定安装。

优选地,所述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均为半圆环状结构,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的圆形相互重合,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之间形成有间隔。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5为半圆环装结构,支撑板15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凸板18,凸板18中部开设有开口19,凸板18一侧接触插板12,插板12顶端开设有卡口13,卡口13与开口19内部嵌合卡接。

优选地,所述贴合板17为U形结构,贴合板17底部通过螺栓与上横梁2固定连接,限位板23顶端开设有插口25,限位板23顶端与支撑板15两侧内部嵌合插接。

具体地,所述插板12底端接触下横梁3,插板12和固定块9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梁11的宽度,连接梁11两端均开设有缺口40,固定块9两侧的阻尼器10均接触缺口40两侧内壁。

优选地,所述立板1表面均匀分布若干个中空锚杆27,中空锚杆27、连接套28和稳定杆29表面均开设有螺纹。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5的宽度小于外支护板4的宽度,外支护板4、内支护板5和二者之间间隙的总厚度等于立板1的厚度,外支护板4、内支护板5、上横梁2、下横梁3和立板1的宽度均相同,支撑板15的宽度大于套板22的宽度。

一种所述的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安装立板1、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先将立板1安装在需要支护的位置两侧,通过在底板6上转动螺杆8实现立板1的稳固安装;

2)安装连接梁11,将连接梁11安装在两个支护装置之间,并使连接梁11两端嵌合在固定块9上,通过连接梁11两端的缺口40与固定块9插接,并使连接梁11端部接触阻尼器10;

3)安装插板12,将插销12插接在上横梁2上,使插销12抵住连接梁11,实现对连接梁11的限位,保证连接梁11的稳定性;

4)安装支撑组件14,将支撑组件14整体放置在上横梁2表面,安装前先转动两侧的支撑板15,使凸板18贴合在上横梁2表面,再通过螺栓将贴合板17固定在上横梁2表面,松开两侧的支撑板15后,通过呈压缩状态的第二缓冲弹簧26推动支撑板15转动至原处,支撑板15带动凸板18移动的过程中,使其中部的开口19移动至插板12顶部的卡口13内部,进而实现插板12的限位,能够防止插板12移动而松脱问题,再转动螺纹杆20,螺纹杆20两端在支撑板15顶端中部和贴合板17底部转动时,带动连接块21向上移动,带动套板22和限位板23同时转动,使限位板23抵住支撑板15的两侧,套板22继续转动时,使限位板23在套板22内部移动,使其内部的第一缓冲弹簧24压缩,支撑板15在转动时带动连接板16接触内支护板5,实现内支护板5的支撑;

5)安装中空锚杆27,通过转动中空锚杆27使其穿过立板1并螺纹连接至土壤内部,在转动中空锚杆27时,限位杆32位于凹槽30内部,使中空锚杆27能够带动连接套28和稳定杆29同时转动,在操作完成后推动插杆33,使插杆33带动连接轴35在活动套36内部移动,连接弹簧37压缩后推动活动套36移动,并推动连杆38旋转,使稳定杆29向四周展开,插杆33移动时带动限位轴34同时移动,在稳定杆39展开后,插杆33带动限位轴34接触限位杆32,继续移动插杆33使其推动限位杆32围绕其中部旋转,使限位杆32从凹槽30内部转出,并与连接套28分离,再次推动插杆33时,此时因限位杆32与凹槽30内部分离,再次转动中空锚杆27时,使中空锚杆27不会带动连接套28和稳定杆29继续转动,而会带动固定轴39继续转动并向前深入,使固定轴39推动连接套28移动,连接套28带动展开的稳定杆29继续向土壤内伸入,达到稳定连接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可靠且具有安装方便以及高稳定性的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机器施工方法,其采用支护装置对岩爆发生周围的墙体进行支撑保护,通过扩散式中空锚杆实现支护装置的稳定安装,保证支护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通过连接梁实现支护装置的连接,起到支护装置之间的稳定效果,避免岩爆过程中出现支护装置松动问题,并且支护装置具有吸能作用,能够在岩爆过程中有效减缓墙体的震动性,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且支护装置安装方便,可实现支护装置和支撑组件的快速安装,同时能够实现连接梁限位,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插板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上横梁和下横梁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中套板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锚杆处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实施例中中空锚杆内部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实施例中稳定杆张开过程中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立板;2、上横梁;3、下横梁;4、外支护板;5、内支护板;6、底板;7、加强杆;8、螺杆;9、固定块;10、阻尼器;11、连接梁;12、插板;13、卡口;14、支撑组件;15、支撑板;16、连接板;17、贴合板;18、凸板;19、开口;20、螺纹杆;21、连接块;22、套板;23、限位板;24、第一缓冲弹簧;25、插口;26、第二缓冲弹簧;27、中空锚杆;28、连接套;29、稳定杆;30、凹槽;31、长孔;32、限位杆;33、插杆;34、限位轴;35、连接轴;36、活动套;37、连接弹簧;38、连杆;39、固定轴;40、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如图1-11所述,一种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护装置、第二支护装置,第一支护装置与第二支护装置之间通过连接梁11连接,第一支护装置包括立板1、上横梁2、下横梁3、支撑组件14和立板支护装置;

立板1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立板1的中部与若干个立板支护装置贯穿插接,立板1上部分别与上横梁2以及下横梁3固定连接,上横梁2位于下横梁3上部且二者间隔设置,立板1顶端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外支护板4以及内支护板5,外支护板4位于内支护板5外侧,上横梁2两端均通过固定块9与下横梁3固定连接,固定块9两侧都固定安装有阻尼器10,固定块9与连接梁11两端内部嵌合连接,上横梁2两端都与插板12活动插接,两个插板1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14,支撑组件14底部固定在上横梁2上,顶部与内支护板5内壁接触。阻尼器10用于起到减震作用,有效提高支护装置的稳定性。

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支护装置顶部安装支撑组件,可实现墙体顶部支撑,同时具有吸能作用,能够在岩爆过程中有效缓解墙体的震动,避免支护装置出现不稳现象,有效提高支护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支护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连接梁11实现岩爆周围的墙体限位,避免岩爆周围墙体出现坍塌问题,且支护装置组装方便,能够实现现场的快速安装,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14包括支撑板15、连接板16和贴合板17,内支护板5内壁接触连接板16,支撑板15由三个圆弧状板体组成,相邻两圆弧状板体相互贴合且转动连接,每个圆弧状板体外表面均固定有连接板16,贴合板17底部固定在上横梁2上端面,贴合板17中部与螺纹杆20转动连接,连接块21套在螺纹杆20上,螺纹杆20的顶部与支撑板15内壁转动连接,连接块21的两侧端转动连接有套板22,限位板23通过第一缓冲弹簧24与套板22内部活动套接,贴合板17两侧外壁分别通过第二缓冲弹簧26与支撑板15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支护装置包括中空锚杆27、连接套28、稳定杆29、插杆33;中空锚杆27贯穿插接在立板1上且外侧端表面分别与连接套28、稳定杆29连接,中空锚杆27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39,固定轴39后端接触连接套28,稳定杆29与连接套28前端部边缘转动连接,连接套28内壁开设有凹槽30,中空锚杆27内部与插杆33贯穿滑动插接,插杆33上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轴34,中空锚杆27表面间隔开设有长孔31,长孔31内部与限位杆32转动连接,限位杆32一端延伸至凹槽30内部并接触凹槽30内壁,限位杆32另一端接触限位轴34,稳定杆2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稳定杆29截面都为弧形结构,四个所述稳定杆29相互贴合连接并形成圆环形结构,稳定杆29与连杆38一端转动连接,连杆38另一端贯穿长孔31并与活动套36表面转动连接,活动套36端部与插杆33贯穿插接,插杆33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5,连接轴35与活动套36内部滑动连接,活动套36通过连接弹簧37与连接轴3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6,底板6通过倾斜分布的加强杆7与立板1底端固定连接,立板1通过螺杆8与地面固定安装。插杆33用于插接至中空锚杆27内部,并实现限位杆32的推动,实现中空锚杆27和连接套28之间的限位状态解除。

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均为半圆环状结构,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的圆形相互重合,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之间形成有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5为半圆环装结构,支撑板15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凸板18,凸板18中部开设有开口19,凸板18一侧接触插板12,插板12顶端开设有卡口13,卡口13与开口19内部嵌合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板17为U形结构,贴合板17底部通过螺栓与上横梁2固定连接,限位板23顶端开设有插口25,限位板23顶端与支撑板15两侧内部嵌合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12底端接触下横梁3,插板12和固定块9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梁11的宽度,连接梁11两端均开设有缺口40,固定块9两侧的阻尼器10均接触缺口40两侧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1表面均匀分布若干个中空锚杆27,中空锚杆27、连接套28和稳定杆29表面均开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5的宽度小于外支护板4的宽度,外支护板4、内支护板5和二者之间间隙的总厚度等于立板1的厚度,外支护板4、内支护板5、上横梁2、下横梁3和立板1的宽度均相同,支撑板15的宽度大于套板22的宽度。

一种所述的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安装立板1、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先将立板1安装在需要支护的位置两侧,通过在底板6上转动螺杆8实现立板1的稳固安装;

2)安装连接梁11,将连接梁11安装在两个支护装置之间,并使连接梁11两端嵌合在固定块9上,通过连接梁11两端的缺口40与固定块9插接,并使连接梁11端部接触阻尼器10;

3)安装插板12,将插销12插接在上横梁2上,使插销12抵住连接梁11,实现对连接梁11的限位,保证连接梁11的稳定性;

4)安装支撑组件14,将支撑组件14整体放置在上横梁2表面,安装前先转动两侧的支撑板15,使凸板18贴合在上横梁2表面,再通过螺栓将贴合板17固定在上横梁2表面,松开两侧的支撑板15后,通过呈压缩状态的第二缓冲弹簧26推动支撑板15转动至原处,支撑板15带动凸板18移动的过程中,使其中部的开口19移动至插板12顶部的卡口13内部,进而实现插板12的限位,能够防止插板12移动而松脱问题,再转动螺纹杆20,螺纹杆20两端在支撑板15顶端中部和贴合板17底部转动时,带动连接块21向上移动,带动套板22和限位板23同时转动,使限位板23抵住支撑板15的两侧,套板22继续转动时,使限位板23在套板22内部移动,使其内部的第一缓冲弹簧24压缩,支撑板15在转动时带动连接板16接触内支护板15,实现内支护板15的支撑;

5)安装中空锚杆27,通过转动中空锚杆27使其穿过立板1并螺纹连接至土壤内部,在转动中空锚杆27时,限位杆32位于凹槽30内部,使中空锚杆27能够带动连接套28和稳定杆29同时转动,在操作完成后推动插杆33,使插杆33带动连接轴35在活动套36内部移动,连接弹簧37压缩后推动活动套36移动,并推动连杆38旋转,使稳定杆29向四周展开,插杆33移动时带动限位轴34同时移动,在稳定杆39展开后,插杆33带动限位轴34接触限位杆32,继续移动插杆33使其推动限位杆32围绕其中部旋转,使限位杆32从凹槽30内部转出,并与连接套28分离,再次推动插杆33时,此时因限位杆32与凹槽30内部分离,再次转动中空锚杆27时,使中空锚杆27不会带动连接套28和稳定杆29继续转动,而会带动固定轴39继续转动并向前深入,使固定轴39推动连接套28移动,连接套28带动展开的稳定杆29继续向土壤内伸入,达到稳定连接的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中空锚杆27穿过立板1并插入墙体土壤内部实现立板1的稳定安装,保证支护装置的支撑部位的稳定性,在连接梁11两端开设缺口40使其能够嵌合在固定块9内部,并接触固定块9两侧的阻尼器10,将支护装置安装在岩爆位置两侧时,岩爆时产生的墙体震动能够通过连接梁11进行两个支护装置的限位,同时起到吸能作用。

参照图1至图4以及图6至图7,外支护板4贴合墙体顶部,在发生震动时,内支护板5和外支护板4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能够起到减震功能,在内支护板5发生震动时,能够通过连接板16传递至支撑板15处,此时通过套板22内部的第一缓冲弹簧24以及支撑板15和贴合板17之间的第二缓冲弹簧26起到缓冲功能,能够有效减缓震动传递,避免出现墙体坍塌问题出现。

参照图1至图4以及图8至图11,中空锚杆27能够与连接套28和稳定杆29同步转动并伸入墙体土壤内,并通过插杆33的移动实现稳定杆29的分开,依次插入中空锚杆27四周的墙体内,保证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2以及图8至图11,在中空锚杆27深入墙体内部过程中,此时限位杆32位于凹槽30内部,此时中空锚杆27能够带动稳定杆29和连接套28同步转动,再通过推动插杆33,使插杆33带动限位轴34移动,限位轴34推动限位杆32转动至长孔31内部并与凹槽30分离,继续推动插杆33时,插杆33带动连接轴35移动,使连接弹簧37压缩的过程中,推动活动套36同时移动,使活动套36带动连杆38转动时,连杆38推动稳定杆29展开,使稳定杆29嵌入至墙体四周,而此时再继续转动中空锚杆27时,此时中空锚杆27和连接套28之间不再具有限位作用,使中空锚杆27转动时不会带动连接套28和稳定杆29旋转,中空锚杆27继续转动使固定轴39抵住连接套28,连接套28推动稳定杆29移动时,因稳定杆29此时已嵌入四周的土壤内部,使稳定杆29继续向土壤内部伸进,实现中空锚杆27的扩散式插入,进而提高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5,连接梁11用于连接两个支护装置,起到限位作用,而连接梁11通过固定块9嵌合至缺口40内部,同时通过套板22进行连接梁11限位,可实现连接块21的快速连接,同时通过固定块9两侧的阻尼器10有效提高支护装置之间的缓冲功能。

参照图1至图4,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用于墙体顶部的支撑,同时外支护板4和内支护板5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具有震动过程中的减震吸能作用。

参照图1至图2以及图4和图6,在连接梁11安装后,将插板12插入进行连接梁11的限位,再将支撑组件14安装后,通过凸板18中部的开口19与卡口13插接实现插板12的进一步限位,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方便进行安装。

参照图1至图2以及图6,贴合板17用于支撑板15的安装,套板22内部的第一缓冲弹簧24推动限位板23抵住支撑板15两侧,实现支撑板15的支撑,并具有缓冲功能。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整个隧道开挖防岩爆用岩体稳定型支护装置采用支护装置对岩爆发生周围墙体的支撑保护,通过两个支护装置进行墙体的支撑,同时支护装置通过连接梁11进行连接固定,可避免墙体震动过程中出现支护装置松动问题,提高支护装置的稳定性,在支护装置安装时,能够通过多个中空锚杆27进行稳定安装,同时中空锚杆27能够实现扩散并插入岩体内部后并延伸至周围土壤内部,实现立板1的稳定安装,保证岩爆过程中支护装置的稳定性。

同时具有吸能作用,通过内支护板5和外支护板4的安装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支护板通过连接板16进行支撑,同时通过缓冲弹簧起到吸能功能,可有效缓解岩爆过程中墙体出现震动的问题,避免墙体出现坍塌问题,有效提高安全性能,且支护装置安装方便,能够实现立板1和支护板的安装后,实现支撑组件14的快速安装,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管片拼装机电控方法及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