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极及含有该正极的电化学装置

文档序号:1955774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正极及含有该正极的电化学装置 (Positive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ntaining same ) 是由 张赵帅 李素丽 赵伟 唐伟超 董德锐 于 2021-09-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正极及含有该正极的电化学装置,本发明的复合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位于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正极层和位于第一正极层表面的第二正极层;该第一正极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以连续相形态存在的导锂聚合物;该第二正极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以连续相形态存在的导锂聚合物;第一正极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选自磷酸铁锂;第二正极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选自除磷酸铁锂外的其他活性材料。本发明静电纺丝制备的层状结构复合正极片中导锂聚合物分布更为均匀,有效提高了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效率,从而显著降低正极和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电阻,进而提升正极导锂能力,而LFP固态复合正极底涂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即使深度充放电也不发生起火和爆炸。(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sitive electrode and a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wherein a composite positive plate comprises a current collector, a first positive layer position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urrent collector and a second positive layer position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positive layer; the first positive electrode layer includes a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a lithium conducting polymer in a continuous phase form; the second positive electrode layer includes a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a lithium conducting polymer in a continuous phase form; the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in the first positive layer is selected from lithium iron phosphate; th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in the second positive electrode layer is selected from other active materials than lithium iron phosphate. The lithium conducting polymer in the laminated structure composite positive plate prepared by electrostatic spinning is mo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and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lithium ions and electrons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so that the resistance of the interface of a positive electrode and a solid electrolyte is obviously reduced, the lithium conducting capacity of the positive electrode is further improved,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y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he LFP solid composite positive electrode primer, and fire and explosion do not occur even though deep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一种正极及含有该正极的电化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极及含有该正极的电化学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高、无污染、自放电小、寿命长等优异特性,因而在笔记本、手机、数码产品等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如今高能量密度和大功率的锂离子电池运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正成为一项核心技术,但同时也对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使锂电池的关键材料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产业化以石墨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已经难以满足对高比能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固态电解质因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优异的致密度和一定地抵制锂枝晶生长的能力,且无液态有机电解液易挥发、易燃、易爆等特性,因此,若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有机电解液发展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则能大幅度提升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然而,固态锂离子电池中的核心组分固态电解质和电极之间是通过固-固接触,因而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问题主要集中在:(1)电解质与正极间的界面接触润湿性较差,容易造成界面电阻增大,从而影响锂离子的界面传输;(2)在锂离子电池不断循环过程中,界面处元素的相互扩散会致使界面处锂离子的传输能力下降,从而使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进一步恶化,循环跳水;(3)固态电解质与液态有机电解液不同,无法浸润极片以完成锂离子的迁移,因此传统的固态电解质复合正极的导锂离子能力较差,且较大面密度的正极,近集流体一侧的底层的导锂能力会更差,从而使锂离子的嵌入脱出更加困难。目前,主要通过在正极中添加少量聚合物电解质的方法来增加界面间的稳定性和粘合性,然而由于正极中含有的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的影响,实际添加在正极中的用来导锂的聚合物分布并不均匀,甚至出现团聚问题,从而影响锂离子的传导。并且当进一步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后,随着电池循环的进行,正极极片中结构的崩塌会进一步加速了界面副反应的发生,从而造成电极内部导锂通道被破坏,进而使电池容量发挥受限、电池内阻增加、循环性能恶化。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固态正极极片中锂离子的传输、安全性高的固态正极极片。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以连续相形态存在的聚合物的复合正极,且近集流体侧为三维连续相结构的LFP复合正极,近电解质侧为三维连续相结构LCO/NCM复合正极层,可以显著降低正极和电解质界面的电阻,提升的正极极片的导锂能力,重要的是LFP底涂使得复合正极在电池的安全性上进一步提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安全能够快速传导锂离子并和固态电解质有着良好界面的复合固态正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正极片中,正极浆料和和导锂聚合物经静电纺丝法均匀的涂覆在集流箔材上,相对于传统的将导锂聚合物直接加入正极中进行混合涂布的方式,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的层状结构固态复合正极表现的更为均匀,有效提高了离子和电子的输运效率,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适合产业化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复合正极的电化学装置(如固态锂离子电池),内阻低、循环性能良好、安全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位于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正极层和位于第一正极层表面的第二正极层;该第一正极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以连续相形态存在的导锂聚合物;该第二正极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以连续相形态存在的导锂聚合物;第一正极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选自磷酸铁锂;第二正极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选自除磷酸铁锂外的其他活性材料。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正极层和第二正极层中含有三维聚合物导电通道、即具有连续贯通的三维导锂、导电网络。

本发明中,“磷酸铁锂”可以为磷酸铁锂(LFP)及磷酸铁锂的掺杂、改性、包覆物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及覆于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正极层和第二正极层,近集流体侧的第一正极层包括50%~90%的含磷酸铁锂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浆料和10%~50%的以连续相形态存在的导锂聚合物;位于第一正极层上方的第二正极层包括50%~90%的除磷酸铁锂外的其他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浆料和10%~50%的以连续相形态存在的导锂聚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正极层的厚度可以是1~200μm;示例性为1μm、10μm、50μm、100μm、20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正极层的厚度可以是1~300μm;示例性为1μm、10μm、50μm、100μm、200μm、300μm。

根据本发明,整个复合正极片的厚度可以是2~500μm;示例性为2μm、10μm、50μm、100μm、200μm、300μm、400μm、500μm、500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由包括正极浆料和导锂聚合物的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覆于集流箔材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正极浆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0~98%:0.5~10%:0.5~10%;示例性为80:10:10、90:5:6、94:4:2、95:0.5:4.5、96:3:1、98:1.5:0.5。

示例性地,第一正极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选自磷酸铁锂(LFP)及磷酸铁锂的掺杂、改性、包覆物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含有锂元素、铁元素、磷元素、钴元素、锰元素、镍元素、铝元素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经过铝、镁、钛、锆、镍、锰、钇、镧、锶等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掺杂包覆后的活性材料。

示例性地,第二正极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选自钴酸锂、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锰酸锂、镍钴铝三元电池材料、富锂锰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包覆。

例如,第二正极层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选自钴酸锂(LiCoO2)、镍钴锰酸锂(LizNixCoyMn1-x-yO2,其中:0.95≤z≤1.05,x>0,y>0,x+y<1)、锰酸锂(LiMnO2)、镍钴铝酸锂(LizNixCoyAl1-x-yO2,其中:0.95≤z≤1.05,x>0,y>0,0.8≤x+y<1)、镍钴锰铝酸锂(LizNixCoyMnwAl1-x-y-wO2,其中:0.95≤z≤1.05,x>0,y>0,w>0,0.8≤x+y+w<1)、镍钴铝钨材料、富锂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镍钴酸锂(LiNixCoyO2,其中:x>0,y>0,x+y=1)、镍钛镁酸锂(LiNixTiyMgzO2,其中:x>0,y>0,z>0,x+y+z=1)、镍酸锂(Li2NiO2)、尖晶石锰酸锂(LiMn2O4)和镍钴钨材料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导电剂选自导电炭黑(SP)、科琴黑、乙炔黑、碳纳米管(CNT)、石墨烯和鳞片石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粘结剂选自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导锂聚合物包括聚合物、电解质盐、增塑剂和任选地添加或不添加的快离子导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合物、电解质盐、增塑剂和快离子导体的质量比为50~80%:10~40%:1~10%:0~10%,示例性为50:40:10:0、55:20:17:8、60:30:5:5、65:24:9:2、68:18:7:7、70:19:5:6、80:10:1:9。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合物为适用于静电纺丝的聚合物,例如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酸乙烯酯、聚氧化乙烯、聚乙酰亚胺、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乳酸和聚己内酯(PCL)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解质盐包括锂盐、钠盐、镁盐和铝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锂。示例性地,所述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磷酸锂(LiPF6)、六氟砷酸锂(LiAsF6)、四氟硼酸锂(LiBF4)、双草酸硼酸锂(LiBOB)、草酸二氟硼酸锂(LiDFOB)、双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三氟甲基磺酸锂(LiCF3SO3)、双丙二酸硼酸(LiBMB)、丙二酸草酸硼酸锂(LiMOB)、六氟锑酸锂(LiSbF6)、二氟磷酸锂(LiPF2O2)、4,5-二氰基-2-三氟甲基咪唑锂(LiDTI)、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SO2CF3)2)、LiN(SO2C2F5)2、LiC(SO2CF3)3和LiN(SO2F)2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增塑剂选自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丁二腈、碳酸乙烯亚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亚硫酸乙烯酯、亚硫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氟代碳酸酯、四乙二醇二甲醚、1,3二氧戊环、氟苯、氟代碳酸乙烯酯、离子液体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快离子导体可以是钙钛矿型电解质、反钙钛矿型电解质、Garnet型电解质、NASICON型电解质、LISICON型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示例性地,所述钙钛矿型电解质为Li3xLa2/3-xTiO3,其中:0.04<x<0.17。

示例性地,所述反钙钛矿型电解质为Li3-n(OHn)Cl(0.83≤n≤2)和Li3-n(OHn)Br(1≤n≤2)。

示例性地,所述石榴石型电解质为锂镧锆氧电解质及其Al、Ga、Fe、Ge、Ca、Ba、Sr、Y、Nb、Ta、W、Sb元素掺杂衍生物;优选为Li7-nLa3Zr2-nTanO12、Li7-nLa3Zr2-nNbnO12或Li6.4- xLa3Zr2-xTaxAl0.2O12;其中:0≤n≤0.6;x为0.2~0.5。

示例性地,所述NASICON型电解质为Li1+xTi2-xMx(PO4)3(M=Al、Cr、Ga、Fe、Sc、In、Lu、Y、La),优选为Li1+xAlxTi2-x(PO4)3(LATP)(0.2≤x≤0.5)或Li1+xAlxGe2-x(PO4)3(LAGP)(0.4≤x≤0.5)。

示例性地,所述LISICON型电解质为Li4-xGe1-xPxS4(x=0.4或x=0.6)。

示例性地,所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选自Li2S-SiS2、Li2S-P2S5、Li2S-P2S5-GeS2、Li7P3S11和Li6PS5X(X=Cl,Br,I)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上述复合正极片。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化学装置例如为锂离子电池;具体的,所述锂离子电池为固态锂离子电池。

根据本发明,所述固态锂离子电池可以是纽扣电池、模具电池、软包电池或铝壳电池。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电解质。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池中,复合正极片与电解质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复合正极片中,正极浆料和导锂聚合物经静电纺丝法均匀涂覆在集流箔材上。相对于传统的将导锂聚合物直接加入正极中进行混合涂布的方式,静电纺丝制备的层状结构复合正极片中导锂聚合物分布更为均匀,且导锂聚合物可以连续相形态存在从而能够形成连续贯通的三维聚合物导锂导电通道,进而有效提高了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效率;且本发明的层状复合固态正极片,可以搭配市面上所有正极材料,而LFP固态复合正极底涂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即使深度充放电也不发生起火和爆炸。

(2)本发明的复合固态正极中具有连续贯通的三维导锂导电网络,离子传输通道通畅,从而解决了固态电池面临的正极中导锂困难和离子传输不均匀的问题,因而能够显著降低正极和固态电解质界面的电阻,进而提升正极极片的导锂能力。

(3)本发明的复合固态正极片在高负载量、大倍率放电时可以大幅降低电极内的浓差极化,以有效提高固态极片内部离子的输运效率,进而提高电化学装置(如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和比能量,本发明的电化学装置(如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且本发明的复合正极片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适合产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的正极层(第一正极层或第二正极层)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制得的复合正极截面的SEM微观形貌。

图5为实施例4中采用复合正极片片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复合正极片,基于该正极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复合正极片的方法,包括以正极浆料和导锂聚合物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覆于集流箔材表面上制备得到。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浆料和导锂聚合物具有如上文所述的选择和用量配比。

根据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可静电纺丝聚合物、电解质盐、增塑剂和任选地添加或不添加的快离子导体在溶剂中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

S2:将磷酸铁锂LFP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在溶剂中混合搅拌,制备成正极前驱液2;

S3:将非磷酸铁锂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在溶剂中混合搅拌,制备成正极前驱液3;

S4: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前驱液2混合配制成正极纺丝液A;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前驱液3混合配制成正极纺丝液B;

S5:将正极纺丝液A通过静电纺丝法纺丝至集流箔材上,形成LFP第一正极层底涂;然后在LFP第一正极层底涂基础上对正极纺丝液B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第二正极层;

S6:烘干并辊压后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层状复合正极片。

根据本发明,步骤S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腈(ACN)、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甲苯和四氢呋喃(THF)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步骤S1中,所述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的固含量量为5~40%,,示例性为5%、10%、20%、30%、40%。

根据本发明,步骤S2、S3中所述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

根据本发明,步骤S2、S3中所述的正极浆料的固含量为20~80%,示例性为20%、30%、40%、50%、60%、70%、80%。

根据本发明,步骤S4中,近集流体侧的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中,包括50%~90%的含磷酸铁锂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浆料和10%~50%的导锂聚合物;

位于第一正极层上方的第二正极层纺丝液中,包括50%~90%的除磷酸铁锂外的其他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浆料和10%~50%的导锂聚合物。

根据本发明,步骤S5中,所述静电纺丝法的注射针头与接收板的间距可以是5-40cm,优选为10-30cm;示例性为5cm、10cm、14cm、20cm、30cm、40cm。

根据本发明,步骤S5中,所述静电纺丝法过程中,集流箔材的移动速度为0.1-4m/min,优选为0.5-2m/min;示例性为0.1m/min、0.5m/min、0.8m/min、1m/min、1.2m/min、2m/min、3m/min、4m/min。

根据本发明,步骤S5中,所述静电纺丝法过程中,高压电源为5-40kV,优选为10-25KV;示例性为5KV、10KV、15kV、20KV、25KV、30KV、40KV。

根据本发明,步骤S6中,所述烘干的温度可以是60-120℃;示例性为60℃、80℃、100℃、120℃。

根据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任选地包含步骤S7:在步骤S6制得的复合正极片表面进行电解质涂布和/或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进行静电纺丝在步骤S6制得的复合正极片表面,以制备得到复合正极-电解质一体化结构。

如前所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上述复合正极片。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化学装置例如为锂离子电池、具体的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负极。优选地,所述负极中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选自碳材料、金属铋、金属锂、金属铜、金属铟、氮化物、锂基合金、镁基合金、铟基合金、硼基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锑基合金、镓基合金、锗基合金、铝基合金、铅基合金、锌基合金、钛的氧化物、铁的氧化物、铬的氧化物、钼的氧化物和磷化物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离子电池还任选地包括电解质,所述电解质位于所述复合正极片和负极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可以是固态电解质。进一步地,所述固态电解质可以是无机固态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电解质中的一种,优选为有机聚合物电解质。

示例性地,所述无机固态电解质既可以为氧化物电解质或硫化物电解质。

示例性地,所述有机聚合物电解质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酸乙烯酯、聚氧化乙烯、聚乙酰亚胺、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乳酸、聚己内酯(PCL)、聚碳酸酯、聚醚、聚乙二醇、聚苯醚、聚乙二胺、聚乙二硫醇等及其共聚衍生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解质与复合正极片以一体结构形式存在。

根据本发明,将所述导锂聚合物纺丝液在所述复合正极片表面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具有一体结构的电解质与复合正极片。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将上述复合正极片、任选含有地电解质、负极组装在一起,经真空封装后即可得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

具体的,所述复合电极片与电解质以一体结构形式存在,其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采用上述制备复合电极片的方法制备得到复合电极片;

在复合正极片表面进行电解质涂布和/或将所述导锂聚合物纺丝液在所述复合正极片表面进行静电纺丝,以制备得到复合正极-电解质一体化结构;

然后再与负极组装在一起,经真空封装后即可得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或者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

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测试方法如下:

1、室温下的交流阻抗测试

锂离子电池交流阻抗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采用上海辰华CHI600E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试,参数设置:振幅为10mV,频率范围为0.1Hz~3MHz。

2、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

测试仪器为武汉蓝电电池测试设备;

测试条件:在25℃,0.2C/0.2C的条件下测定其比容量的发挥、循环圈数和首圈库伦效率。

3、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针刺测试

用直径ф(5±0.5)mm的耐高温钢针以(25±5)mm/s的速度,从垂直于电芯极板的方向贯穿,穿刺位置宜靠近所刺面的几何中心(钢针停留在电芯中),电芯不起火不爆炸为记为通过。电芯测试数量为10只,分别测试其针刺通过率。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正极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复合正极包括固态复合正极层①和集流体层②。其中,固态复合正极层①包括近集流体侧第一正极层④,第一正极层④上方的第二正极层③。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固态正极和固态电池的过程如下:

S1:将聚偏氟乙烯、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Li6.6La3Zr1.6Ta0.4O12快离子导体在DMAC中按照质量比为68:21:7:4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固含量为11%的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

S2: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4:3:3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72%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前驱液2;

S3: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4:3:3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72%的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前驱液3;

S4: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LFP前驱液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5:75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前驱液3按照固形物含量为30:70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

S5:将Al箔集流体安装在接受板上,调节注射器与接收板的间距为15cm,集流体的移动速度为0.8m/min,高压电源为16kV,并设置静电纺丝设备内部纺丝温度为45℃,先将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加入注射器中,控制纺丝并烘干后的第一正极层厚度为30μm;接着换用含有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的注射器,同样的步骤开始进行纺丝,并控制烘干后的第二正极层厚度为50μm;

S6:80℃烘干12h后,对复合正极进行辊压致密化,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

S7:固态电池的制备: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进一步涂覆在步骤S6辊压后的正极片表面(以确保界面的良好连接),电解质膜厚度为40μm;

S8:用步骤S7制得的复合正极片+PVDF一体结构,搭配金属锂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

对比例1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固态正极和固态电池的过程如下:

S1:将聚偏氟乙烯、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Li6.6La3Zr1.6Ta0.4O12快离子导体在DMAC中按照质量比为68:21:7:4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固含量为11%的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

S2:将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4:3:3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72%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前驱液3;

S3: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前驱液3按照固形物含量为30:70的比例混合配制成正极层纺丝液B;

S4:将Al箔集流体安装在接受板上,调节注射器与接收板的间距为15cm,集流体的移动速度为0.8m/min,高压电源为16kV,并设置静电纺丝设备内部纺丝温度为45℃,将正极层纺丝液B加入注射器中,控制纺丝并烘干后的正极层厚度为80μm;

S5:80℃烘干12h后,对复合正极进行辊压致密化,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

S6:固态电池的制备: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进一步涂覆在步骤S5辊压后的正极片表面(以确保界面的良好连接),电解质膜厚度为40μm;

S7:用步骤S6制得的复合正极片+PVDF一体结构,搭配金属锂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固态电池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固态复合正极层①、集流体层②、固态电解质层⑤和负极层⑥,所述固态复合正极层①包括近集流体侧第一正极层④,第一正极层④上方的第二正极层③,固态电解质层⑤位于固态复合正极层①和负极层⑥之间。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固态正极和固态电池的过程如下:

S1:将聚丙烯腈、三氟甲基磺酸锂(LiCF3SO3)、碳酸二乙酯、丁二腈在DMSO中按照质量比为68:18:7:7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固含量为9%的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

S2: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导电剂SP、粘结剂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6:3:1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2%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2;

S3: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0.5Co0.1Mn0.3Al0.1O2、SP、碳纳米管、粘结剂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2:2:3:3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7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3;

S4: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LFP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8:72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3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8:72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

S5:将Al箔集流体安装在接受板上,调节注射器与接收板的间距为14cm,集流体的移动速度为1.2m/min,高压电源为15kV,并设置静电纺丝设备内部纺丝温度为室温,先将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加入注射器中,控制纺丝并烘干后的第一正极层厚度为40μm;接着换用含有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的注射器,同样的步骤开始进行纺丝,并控制烘干后的第二正极层厚度为60μm;

S6:80℃烘干24h后,对复合正极进行辊压致密化,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

S7: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采用传统工艺: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在离型膜基底上涂布成膜,最后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厚度为30μm;

S8:将步骤S6制得的上述复合正极片、步骤S7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氧化亚硅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

对比例2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固态正极和固态电池的过程如下:

S1:将聚丙烯腈、三氟甲基磺酸锂(LiCF3SO3)、碳酸二乙酯、丁二腈在DMSO中按照质量比为68:18:7:7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固含量为9%的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

S2: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导电剂SP、粘结剂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6:3:1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2%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2;

S3: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0.5Co0.1Mn0.3Al0.1O2、SP、碳纳米管、粘结剂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2:2:3:3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7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3;

S4: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LFP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8:72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3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8:72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

S5:将Al箔集流体安装在接受板上,调节注射器与接收板的间距为14cm,集流体的移动速度为1.2m/min,高压电源为15kV,并设置静电纺丝设备内部纺丝温度为室温,先将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加入注射器中,控制纺丝并烘干后的第一正极层厚度为50μm;第二正极层的制备采用传统涂布法进行浆料涂布,采用第二正极纺丝液B进行,烘干并控制烘干后的第二正极层厚度为100μm;

S6:80℃烘干24h后,对复合正极进行辊压致密化,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

S7: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采用传统工艺: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在离型膜基底上涂布成膜,最后制备得到的电解质膜厚度为30μm;

S8:将步骤S6制得的复合正极片、步骤S7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氧化亚硅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

实施例3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固态正极和固态电池的过程如下:

S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草酸二氟硼酸锂、氟代碳酸乙烯酯在DMF中按照质量比为55:20:17:8: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固含量为13%的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

S2: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乙炔黑、科琴黑、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4:2:2:2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2;

S3: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0.8Co0.15Al0.05O2、乙炔黑、科琴黑、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4:2:2:2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3;

S4: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16:84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1:79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

S5:将Al箔集流体安装在接受板上,调节注射器与接收板的间距为18cm,集流体的移动速度为0.6m/min,高压电源为18kV,先将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加入注射器中,控制纺丝并烘干后的第一正极层厚度为15μm;接着换用含有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的注射器,同样的步骤开始进行纺丝,并控制烘干后的第二正极层厚度为45μm;

S6:80℃烘干24h后,对复合正极进行辊压致密化,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

S7: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采用传统工艺: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在离型膜基底上涂布成膜,最后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厚度为50μm;

S8:将步骤S6制得的复合正极片、步骤S7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

图3为本发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的正极层的示意图(第一正极层和第二正极层均可以按照此示意图理解),其中:黑色物质为正极活性材料,线状物为导锂聚合物。

图4为本实施例步骤S6制得的复合正极截面的SEM微观形貌。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正极层(LFP)和第二正极层的截面(颗粒、孔隙、压实)存在明显的分界线,但第一正极层和第二正极层中导锂聚合物与正极活性材料结合均以连续相形态存在,从而形成了连续贯通的三维聚合物导锂导电通道,因而可以降低正极和电解质界面的电阻,以提升正极极片的导锂能力和安全性能。

对比例3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固态正极和固态电池的过程如下:

S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草酸二氟硼酸锂、氟代碳酸乙烯酯在DMF中按照质量比为55:20:17:8: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固含量为13%的聚合物电解质前驱液1;

S2: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乙炔黑、科琴黑、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4:2:2:2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2;

S3: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0.8Co0.15Al0.05O2、乙炔黑、科琴黑、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4:2:2:2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3;

S4:将聚合物电解质前驱液1和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16:84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一正极层前驱液A;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1:79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二正极层前驱液B;

S5:在Al箔集流体涂布第一正极层前驱液A并烘干,得到第一正极层厚度为15μm;接着在第一正极层基础上进行第二正极层前驱液B的涂布,烘干并控制烘干后的第二正极层厚度为45μm;

S6:80℃烘干24h后,对复合正极进行辊压致密化,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

S7: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采用传统工艺:将聚合物电解质前驱液1在离型膜基底上涂布成膜,最后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厚度为50μm;

S8:将步骤S6制得的复合正极片、步骤S7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

实施例4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固态正极和固态电池的过程如下:

S1:将聚氧化乙烯、聚己内酯、双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Li1.5Al0.5Ti1.5(PO4)3在ACN中按照质量比为10:55:18:6:9:2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固含量为15%的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

S2: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导电剂SP、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6:3:1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2;

S3: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0.8Co0.1Mn0.1O2、导电剂SP、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6:3:1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3;

S4: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4:76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4:76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

S5:将Al箔集流体安装在接受板上,调节注射器与接收板的间距为12cm,集流体的移动速度为0.9m/min,高压电源为16kV,并设置静电纺丝设备内部纺丝温度为30℃,先将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加入注射器中,控制纺丝并烘干后的第一正极层厚度为10μm;接着换用含有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的注射器,同样的步骤开始进行纺丝,并控制烘干后的第二正极层厚度为90μm;

S6:60℃烘干15h后,对复合正极进行辊压致密化,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复合正极片;

S7:固态电池的制备: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进一步涂覆在步骤S6辊压后的正极片表面(以确保界面的良好连接),电解质膜厚度为60μm;

S8:用步骤S7制得的复合正极片+聚氧化乙烯-聚己内酯基聚合物膜一体结构,搭配石墨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

图4为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正极片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充放电区间:3-4.2V;充放电倍率:0.2C/0.2C下,本实施例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呈现典型的LiNi0.8Co0.1Mn0.1O2容量-电压曲线,克容量发挥为206mAh/g。由此表明:本发明的复合正极片容量发挥优异,导锂导电性能良好。

对比例4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复合固态正极和固态电池的过程如下:

S1:将聚氧化乙烯、聚己内酯、双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Li1.5Al0.5Ti1.5(PO4)3在ACN中按照质量比为10:55:18:6:9:2的比例混合均匀并超声分散配制成固含量为15%的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

S2: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导电剂SP、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6:3:1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2;

S3:将正极活性材料LiNi0.8Co0.1Mn0.1O2、导电剂SP、粘结剂PVDF在NMP中按照质量比为96:3:1的比例配制成固含量为60%浆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正极浆料3;

S4: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4:76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和正极浆料2按照固形物含量为24:76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然后将第一正极层纺丝液A与第二正极层纺丝液B按照质量比为10:90充分混合均匀;

S5:将Al箔集流体安装在接受板上,调节注射器与接收板的间距为12cm,集流体的移动速度为0.9m/min,高压电源为16kV,并设置静电纺丝设备内部纺丝温度为30℃,将上步骤中的混合正极层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控制纺丝并烘干后的第一正极层厚度为100μm;

S6:60℃烘干15h后,对复合正极进行辊压致密化,即可得到所述复合正极片;

S7:固态电池的制备:将聚合物电解质纺丝液1进一步涂覆在步骤S6辊压后的复合正极片表面(以确保界面的良好连接),电解质膜厚度为60μm;

S8:用步骤S7制得的复合正极片+聚氧化乙烯-聚己内酯基聚合物膜一体结构,搭配石墨负极组装成全固态电池。

表1是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在室温下的克容量发挥比、内阻、循环寿命、首圈库伦效率及针刺测试通过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石墨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