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固件自动化套网工艺

文档序号:559908 发布日期:2021-05-18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紧固件自动化套网工艺 (Automatic net sleeving process for fasteners ) 是由 杨振明 于 2020-12-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固件自动化套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紧固件上料;步骤2.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进行固定;步骤3.网套自动送料并将网套的网套口吸开;步骤4.将吸开的网套撑住;步骤5.将网套套进固定的紧固件上;步骤6.对不同高度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步骤7.将完成套网的紧固件自动下料,本发明的工艺设计巧妙,工序间衔接顺畅,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紧固件自动化套网,为紧固件提供保护,避免紧固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伤,一个人可以负责一台机,节约了人工,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asteners,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netting process for fastener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feeding a fastener; step 2, fixing one end of the plate-shaped part of the fastener; step 3, automatically feeding the net sleeve and sucking the net sleeve opening of the net sleeve open; step 4, supporting the sucked net sleeve; step 5, sleeving the net sleeve on the fixed fastener; step 6, cutting the net sleeves on the fastener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and step 7, automatically blanking the fasteners completing the net sleeving, wherein the process design is ingenious, the connection among the working procedures is smooth, the automation degree is high, the automatic net sleeving of the fasteners is realized, the fasteners are protected, the fasteners are prevented from being damaged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one person can take charge of one machine, the labor is sav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obvious economic value is achieved.)

一种紧固件自动化套网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固件自动化套网工艺。

背景技术

紧固件,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紧固件,使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冶金、模具、液压等等行业,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化工、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基础件。它的特点是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而且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程度也极高。因此,也有人把已有国家标准的一类紧固件称为标准紧固件,或简称为标准件。

如附图9-10所示,现有常见的一种紧固件样式大多都是呈螺栓状,紧固件直径30-64mm,长度规格很多,尺寸介于50~500mm之间,重量介于1~10公斤左右之间,加工好的紧固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在表面套上塑料网套,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碰伤的,但是目前用于紧固件的塑料套网是成卷的,有弹性和收缩力,初始状态开口是未张开的,需要人工按照紧固件的长短手动裁剪、然后将网套的口撑开,套在产品上,但是人工强度大,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固件自动化套网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按照紧固件的长短手动裁剪、套在产品上,但是人工强度大,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固件自动化套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紧固件上料:设置输送装置、转移装置、工作台、固定装置、传送装置、撑开装置、裁剪装置和下料装置,首先,将紧固件按板状部在前,柱状部在后的朝向放入输送装置上,当输送至输送装置的出料端时,转移装置的自动上料机械手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放入固定装置上;

步骤2.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进行固定:然后,传动电机工作带动其主轴上的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固定在第四齿轮轴上的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支撑架转动,支撑架转动带动旋转盘和驱动盘转动,旋转盘和驱动盘转动带动与限位块转动配合的三个固定轴在旋转盘上转动,使三个固定轴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进行固定;

步骤3.网套自动送料并将网套的网套口吸开:然后,将网套放入传送装置的两个转动柱之间,两个开口气缸工作带动两个吸块先前工作,将网套的网套口进行吸开;

步骤4.将吸开的网套撑住:然后,撑开装置的两个撑开气缸同时工作,带动撑开架将吸开的网套撑住;

步骤5.将网套套进固定的紧固件上:然后,将网套撑住后,移动电机工作带动上设置在移动电机主轴上的第五齿轮在与其啮合的齿条上进行移动,第五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带动移动座在两个滑动杆上进行滑动,移动座移动带动撑开气缸和撑开架向下移动,将网套套进固定的紧固件上;

步骤6.对不同高度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然后,当紧固件套网完成后,裁剪装置的裁剪气缸工作带动裁剪组件向前移动,裁剪组件工作将套网完成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升降电机工作带动设置在升降电机主轴上的螺纹滑杆在固定框架的内侧壁上转动,螺纹滑杆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块在螺纹滑杆相对转动,两个滑动块在螺纹滑杆相对转动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四个连接架移动,四个连接架移动带动通过四个连接座连接的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带动设置在升降板底部的裁剪气缸和裁剪组件进行上下移动,裁剪气缸和裁剪组件进行上下移动可对不同高度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

步骤7.将完成套网的紧固件自动下料:然后,当裁剪完成后,下料装置的第一气缸工作带动设置在其升缩端上的下料装置先前移动,第二气缸工作,带动设置在第二气缸伸缩端上的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工作,随后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带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进行开关闭合作业,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工作带动两组夹持臂进行工作,将紧固件进行夹持,下料电机工作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带动第三皮带转动,第三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工作,第二皮带轮带动限位轴转动,限位轴带动第三安装板转动,第三安装板带动下料装置转动,将夹持的紧固件进行下料。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转移装置设置水平面上且位于输送装置的旁侧,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水平面上且位于输送装置的旁侧,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位于固定装置的顶部,所述裁剪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且裁剪装置的裁剪端位于固定装置的顶部,所述撑开装置设置在工作台的顶部且位于固定装置的顶部,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位于裁剪装置的相对侧。

进一步,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自动上料机械手、支撑框架、转移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轴和转动盘,所述支撑框架竖直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转移电机设置在支撑框架内且转移电机的主轴竖直向上,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转移电机的主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转动轴的底部且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支撑框架的顶部且与支撑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设置在转动轴的顶部且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自动上料机械手设置在转动盘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传动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四齿轮轴、固定盘、旋转盘、驱动盘、三个限位块、三个支撑架和三个固定轴,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传动电机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设置在传动电机的主轴上,所述固定盘固定设置第一安装座上,所述旋转盘设置在固定盘上且与固定盘转动配合,所述驱动盘固定设置在三个支撑架和三个固定轴的上方,三个所述限位块等间距圆周设置在固定盘的顶部,三个所述限位块上均设有安装固定轴的安装槽,三个所述支撑架等间距圆周设置在旋转盘上,三个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分别与三个限位块转动连接,三个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驱动盘和旋转盘之间,所述第四齿轮轴呈L型设置且第四齿轮轴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架的侧壁上,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设置在第四齿轮轴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传送装置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传送装置均包括固定板、转动柱、安装轴、开口组件和两个安装块,所述固定板竖直设置在水平面上,两个所述安装块水平设置固定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轴设置在两个安装块上,所述转动柱设置在安装轴上且与安装轴转动配合,所述开口组件设置在固定板的侧壁上且位于转动柱的下端,所述开口组件包括开口气缸、第二安装座和吸块,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在固定板内侧壁上,所述开口气缸设置在第二安装座上,所述吸块设置在开口气缸的伸缩端上。

进一步,所述撑开装置包括移动电机、第一安装架、第一安装板、第五齿轮、齿条、移动座、第四安装座、撑开气缸、撑开架、两个滑动杆和四个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固定板的侧壁上,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座两两对称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两个所述滑动杆分别固定设置在四个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移动座设置在两个滑动杆上且与两个滑动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在移动座上,所述移动电机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齿条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且齿条与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安装座设置在移动座上,所述撑开气缸设置在第四安装座上,所述撑开架设置在撑开气缸的伸缩端上。

进一步,所述裁剪装置包括固定框架、升降电机、第五安装座、螺纹滑杆、升降板、第二安装板、裁剪气缸、裁剪组件、两个滑动块、四个连接架和四个第一连接座,所述固定框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五安装座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外侧壁上,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第五安装座上且升降电机的主轴与固定框架转动配合,所述螺纹滑杆上设有两段螺纹相反的螺纹且螺纹滑杆的一端与升降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所述螺纹滑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的内侧壁转动配合,两个所述滑动块对称设置在螺纹滑杆上,两个所述滑动块上设有与螺纹滑杆相配合的螺纹孔,两个所述滑动块与螺纹滑杆螺纹连接,四个所述第一连接座两两等间距设置在升降板上,每个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对应滑动块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在升降板的底部,所述裁剪气缸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所述裁剪组件设置在裁剪气缸的伸缩端上。

进一步,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三皮带、第三固定座、限位轴、第三安装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安装套、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和夹持臂,所述下料电机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下料电机的主轴竖直向上,所述第一皮带轮设置在下料电机的主轴上,所述第三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上且第三固定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限位轴设置在第三固定座上且与第三固定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在限位轴的底部,所述第三皮带套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所述第三安装板设置在限位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三安装板的侧壁上,所述安装套设置在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设置在安装套内,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分别设置在安装套上,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杆的一端相连接且与第二气缸的伸缩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相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相连接,所述夹持臂共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夹持臂分别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传动电机工作带动其主轴上的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固定在第四齿轮轴上的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支撑架转动,支撑架转动带动旋转盘和驱动盘转动,旋转盘和驱动盘转动带动与限位块转动配合的三个固定轴在旋转盘上转动,使三个固定轴将紧固件进行固定。

其二,固定板将撑开装置和传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两个安装块将转动柱设置在固定装置的顶部,将网套放入两个转动柱之间,两个开口气缸工作带动两个吸块先前工作,将网套的网套口进行吸开。

其三,两个撑开气缸同时工作,带动撑开架将吸开的网套撑住,将网套撑住后,移动电机工作带动上设置在移动电机主轴上的第五齿轮在与其啮合的齿条上进行移动,第五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带动移动座在两个滑动杆上进行滑动,移动座移动带动撑开气缸和撑开架向下移动,将网套套进固定的紧固件上。

其四,当紧固件套网完成后,裁剪气缸工作带动裁剪组件向前移动,裁剪组件工作将套网完成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升降电机工作带动设置在升降电机主轴上的螺纹滑杆在固定框架的内侧壁上转动,螺纹滑杆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块在螺纹滑杆相对转动,两个滑动块在螺纹滑杆相对转动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四个连接架移动,四个连接架移动带动通过四个连接座连接的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带动设置在升降板底部的裁剪气缸和裁剪组件进行上下移动,裁剪气缸和裁剪组件进行上下移动可对不同高度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

其五,当裁剪完成后,第一气缸工作带动设置在其升缩端上的下料装置先前移动,第二气缸工作,带动设置在第二气缸伸缩端上的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工作,随后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带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进行开关闭合作业,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工作带动两组夹持臂进行工作,将紧固件进行夹持,下料电机工作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带动第三皮带转动,第三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工作,第二皮带轮带动限位轴转动,限位轴带动第三安装板转动,第三安装板带动下料装置转动,将夹持的紧固件进行下料。

其六,本发明的工艺设计巧妙,工序间衔接顺畅,实现了对紧固件上料、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进行固定、网套自动送料并将网套的网套口吸开、将吸开的网套撑住、将网套套进固定的紧固件上、对不同高度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以及将完成套网的紧固件自动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紧固件自动化套网,为紧固件提供保护,避免紧固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伤,一个人可以负责一台机,节约了人工,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传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撑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裁剪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转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产品未套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产品套网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

输送装置1,转移装置2,自动上料机械手21,支撑框架22,转移电机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转动轴26,转动盘27,工作台3,固定装置4,第一安装座41,传动电机42,第三齿轮43,第四齿轮44,第四齿轮轴45,固定盘46,旋转盘47,驱动盘48,限位块49,支撑架410,固定轴411,传送装置5,固定板51,转动柱52,安装轴53,开口组件54,开口气缸541,第二安装座542,吸块543,安装块55,撑开装置6,移动电机61,第一安装架62,第一安装板63,第五齿轮64,齿条65,移动座66,第四安装座67,撑开气缸68,撑开架69,滑动杆610,第二固定座611,裁剪装置7,固定框架71,升降电机72,第五安装座73,螺纹滑杆74,升降板75,第二安装板76,裁剪气缸77,裁剪组件78,滑动块79,连接架710,第一连接座711,下料装置8,下料电机81,第一皮带轮82,第二皮带轮83,第三皮带84,第三固定座85,限位轴86,第三安装板87,第一气缸88,第二气缸89,安装套810,第一支撑臂811,第二支撑臂812,第一移动杆813,第二移动杆814,夹持臂8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固件自动化套网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紧固件上料:设置输送装置1、转移装置2、工作台3、固定装置4、传送装置5、撑开装置6、裁剪装置7和下料装置8,将紧固件按板状部在前,柱状部在后的朝向放入输送装置1上,当输送至输送装置1的出料端时,自动上料机械手21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放入固定装置4上;

步骤2.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进行固定:然后,传动电机42工作带动其主轴上的第三齿轮43转动,第三齿轮43转动带动固定在第四齿轮轴45上的第四齿轮44转动,第四齿轮44转动带动支撑架410转动,支撑架410转动带动旋转盘47和驱动盘48转动,旋转盘47和驱动盘48转动带动与限位块49转动配合的三个固定轴411在旋转盘47上转动,使三个固定轴411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进行固定;

步骤3.网套自动送料并将网套的网套口吸开:然后,将网套放入两个转动柱52之间,两个开口气缸541工作带动两个吸块543先前工作,将网套的网套口进行吸开;

步骤4.将吸开的网套撑住:然后,两个撑开气缸68同时工作,带动撑开架69将吸开的网套撑住,将网套撑住后;

步骤5.将网套套进固定的紧固件上:然后,移动电机61工作带动上设置在移动电机61主轴上的第五齿轮64在与其啮合的齿条65上进行移动,第五齿轮64在齿条65上移动带动移动座66在两个滑动杆610上进行滑动,移动座66移动带动撑开气缸68和撑开架69向下移动,将网套套进固定的紧固件上;

步骤6.对不同高度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然后,当紧固件套网完成后,裁剪气缸77工作带动裁剪组件78向前移动,裁剪组件78工作将套网完成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升降电机72工作带动设置在升降电机72主轴上的螺纹滑杆74在固定框架71的内侧壁上转动,螺纹滑杆74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块79在螺纹滑杆74相对转动,两个滑动块79在螺纹滑杆74相对转动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四个连接架710移动,四个连接架710移动带动通过四个连接座连接的升降板75上下移动,升降板75上下移动带动设置在升降板75底部的裁剪气缸77和裁剪组件78进行上下移动,裁剪气缸77和裁剪组件78进行上下移动可对不同高度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

步骤7.将完成套网的紧固件自动下料:然后,当裁剪完成后,第一气缸88工作带动设置在其升缩端上的下料装置8先前移动,第二气缸89工作,带动设置在第二气缸89伸缩端上的第一移动杆813和第二移动杆814工作,随后第一移动杆813和第二移动杆814带动第一支撑臂811和第二支撑臂812进行开关闭合作业,第一支撑臂811和第二支撑臂812工作带动两组夹持臂815进行工作,将紧固件进行夹持,下料电机81工作带动第一皮带轮82转动,第一皮带轮82带动第三皮带84转动,第三皮带84带动第二皮带轮83工作,第二皮带轮83带动限位轴86转动,限位轴86带动第三安装板87转动,第三安装板87带动下料装置8转动,将夹持的紧固件进行下料。

所述输送装置1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转移装置2设置水平面上且位于输送装置1的旁侧,所述工作台3设置在水平面上且位于输送装置1的旁侧,所述固定装置4设置在工作台3上,所述传送装置5设置在工作台3上且位于固定装置4的顶部,所述裁剪装置7设置在工作台3上且裁剪装置7的裁剪端位于固定装置4的顶部,所述撑开装置6设置在工作台3的顶部且位于固定装置4的顶部,所述下料装置8设置在工作台3上且位于裁剪装置7的相对侧;将紧固件按板状部在前,柱状部在后的朝向放入输送装置1上输送,转移装置2将紧固件从输送装置1上放入固定装置4中,固定装置4将紧固件按板状部进行固定,传送装置5将网套进行输送,撑开装置6将网套西撑开并且套入紧固件上,裁剪装置7将网套进行裁剪,下料装置8将套好的紧固件进行下料。

所述转移装置2包括自动上料机械手21、支撑框架22、转移电机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转动轴26和转动盘27,所述支撑框架22竖直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转移电机23设置在支撑框架22内且转移电机23的主轴竖直向上,所述第一齿轮24设置在转移电机23的主轴上,所述第二齿轮25设置在转动轴26的底部且与第一齿轮24啮合,所述转动轴26设置在支撑框架22的顶部且与支撑框架2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27设置在转动轴26的顶部且与转动轴26固定连接,所述自动上料机械手21设置在转动盘27的顶部;支撑框架22将转移装置2固定在水平面上,转移电机23工作带动第一齿轮24工作,第一齿轮24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25工作,第二齿轮25工作带动转动轴26工作,转动轴26工作带动转动盘27转动,转动盘27带动自动上料机械手21进行转动,本装置的自动上料机械手21为现有技术,按固定程序自动操作装置,可以代替人实现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本装置中,自动上料机械手21将紧固件放入固定装置4上。

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安装座41、传动电机42、第三齿轮43、第四齿轮44、第四齿轮轴45、固定盘46、旋转盘47、驱动盘48、三个限位块49、三个支撑架410和三个固定轴411,所述第一安装座41设置在工作台3上,所述传动电机42设置在工作台3上,所述第三齿轮43固定设置在传动电机42的主轴上,所述固定盘46固定设置第一安装座41上,所述旋转盘47设置在固定盘46上且与固定盘46转动配合,所述驱动盘48固定设置在三个支撑架410和三个固定轴411的上方,三个所述限位块49等间距圆周设置在固定盘46的顶部,三个所述限位块49上均设有安装固定轴411的安装槽,三个所述支撑架410等间距圆周设置在旋转盘47上,三个所述固定轴411的一端分别与三个限位块49转动连接,三个所述固定轴4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驱动盘48和旋转盘47之间,所述第四齿轮轴45呈L型设置且第四齿轮轴45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架410的侧壁上,所述第四齿轮44固定设置在第四齿轮轴45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齿轮43与第四齿轮44啮合;传动电机42工作带动其主轴上的第三齿轮43转动,第三齿轮43转动带动固定在第四齿轮轴45上的第四齿轮44转动,第四齿轮44转动带动支撑架410转动,支撑架410转动带动旋转盘47和驱动盘48转动,旋转盘47和驱动盘48转动带动与限位块49转动配合的三个固定轴411在旋转盘47上转动,使三个固定轴411将紧固件板状部一端进行固定。

所述传送装置5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传送装置5均包括固定板51、转动柱52、安装轴53、开口组件54和两个安装块55,所述固定板51竖直设置在水平面上,两个所述安装块55水平设置固定板51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轴53设置在两个安装块55上,所述转动柱52设置在安装轴53上且与安装轴53转动配合,所述开口组件54设置在固定板51的侧壁上且位于转动柱52的下端,所述开口组件54包括开口气缸541、第二安装座542和吸块543,所述第二安装座542设置在固定板51内侧壁上,所述开口气缸541设置在第二安装座542上,所述吸块543设置在开口气缸541的伸缩端上;固定板51将撑开装置6和传送装置5固定设置在工作台3上,两个安装块55将转动柱52设置在固定装置4的顶部,将网套放入两个转动柱52之间,两个开口气缸541工作带动两个吸块543先前工作,将网套的网套口进行吸开。

所述撑开装置6包括移动电机61、第一安装架62、第一安装板63、第五齿轮64、齿条65、移动座66、第四安装座67、撑开气缸68、撑开架69、两个滑动杆610和四个第二固定座611,所述第一安装板63固定设置在固定板51的侧壁上,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座611两两对称设置在第一安装板63上,两个所述滑动杆610分别固定设置在四个第二固定座611上,所述移动座66设置在两个滑动杆610上且与两个滑动杆610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架62设置在移动座66上,所述移动电机61设置在第一安装架62上,所述齿条65设置在第一安装板63上且齿条65与第五齿轮64啮合,所述第四安装座67设置在移动座66上,所述撑开气缸68设置在第四安装座67上,所述撑开架69设置在撑开气缸68的伸缩端上;两个撑开气缸68同时工作,带动撑开架69将吸开的网套撑住,将网套撑住后,移动电机61工作带动上设置在移动电机61主轴上的第五齿轮64在与其啮合的齿条65上进行移动,第五齿轮64在齿条65上移动带动移动座66在两个滑动杆610上进行滑动,移动座66移动带动撑开气缸68和撑开架69向下移动,将网套套进固定的紧固件上。

所述裁剪装置7包括固定框架71、升降电机72、第五安装座73、螺纹滑杆74、升降板75、第二安装板76、裁剪气缸77、裁剪组件78、两个滑动块79、四个连接架710和四个第一连接座711,所述固定框架71设置在工作台3上,所述第五安装座73设置在固定框架71的外侧壁上,所述升降电机72设置在第五安装座73上且升降电机72的主轴与固定框架71转动配合,所述螺纹滑杆74上设有两段螺纹相反的螺纹且螺纹滑杆74的一端与升降电机72的主轴传动连接,所述螺纹滑杆7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框架71的内侧壁转动配合,两个所述滑动块79对称设置在螺纹滑杆74上,两个所述滑动块79上设有与螺纹滑杆74相配合的螺纹孔,两个所述滑动块79与螺纹滑杆74螺纹连接,四个所述第一连接座711两两等间距设置在升降板75上,每个所述连接架710的一端与对应滑动块79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架710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座7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76设置在升降板75的底部,所述裁剪气缸77设置在第二安装板76上,所述裁剪组件78设置在裁剪气缸77的伸缩端上;当紧固件套网完成后,裁剪气缸77工作带动裁剪组件78向前移动,裁剪组件78工作将套网完成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升降电机72工作带动设置在升降电机72主轴上的螺纹滑杆74在固定框架71的内侧壁上转动,螺纹滑杆74转动带动两个滑动块79在螺纹滑杆74相对转动,两个滑动块79在螺纹滑杆74相对转动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四个连接架710移动,四个连接架710移动带动通过四个连接座连接的升降板75上下移动,升降板75上下移动带动设置在升降板75底部的裁剪气缸77和裁剪组件78进行上下移动,裁剪气缸77和裁剪组件78进行上下移动可对不同高度的紧固件上的网套进行裁剪。

所述下料装置8包括下料电机81、第一皮带轮82、第二皮带轮83、第三皮带84、第三固定座85、限位轴86、第三安装板87、第一气缸88、第二气缸89、安装套810、第一支撑臂811、第二支撑臂812、第一移动杆813、第二移动杆814和夹持臂815,所述下料电机81设置在工作台3上且下料电机81的主轴竖直向上,所述第一皮带轮82设置在下料电机81的主轴上,所述第三固定座85设置在工作台3上且第三固定座85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限位轴86设置在第三固定座85上且与第三固定座85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皮带轮83设置在限位轴86的底部,所述第三皮带84套设在第一皮带轮82和第二皮带轮83上,所述第三安装板87设置在限位轴86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缸88设置在第三安装板87的侧壁上,所述安装套810设置在第一气缸88的伸缩端上,所述第二气缸89固定设置在安装套810内,所述第一支撑臂811和第二支撑臂812分别设置在安装套810上,所述第一移动杆813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杆814的一端相连接且与第二气缸89的伸缩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813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811相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814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812相连接,所述夹持臂815共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夹持臂815分别与第一支撑臂811和第二支撑臂812相连接;当裁剪完成后,第一气缸88工作带动设置在其升缩端上的下料装置8先前移动,第二气缸89工作,带动设置在第二气缸89伸缩端上的第一移动杆813和第二移动杆814工作,随后第一移动杆813和第二移动杆814带动第一支撑臂811和第二支撑臂812进行开关闭合作业,第一支撑臂811和第二支撑臂812工作带动两组夹持臂815进行工作,将紧固件进行夹持,下料电机81工作带动第一皮带轮82转动,第一皮带轮82带动第三皮带84转动,第三皮带84带动第二皮带轮83工作,第二皮带轮83带动限位轴86转动,限位轴86带动第三安装板87转动,第三安装板87带动下料装置8转动,将夹持的紧固件进行下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无支撑3D打印三维负泊松比结构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