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吊塔装置的自动配重系统

文档序号:608625 发布日期:2021-05-07 浏览:3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建筑施工吊塔装置的自动配重系统 (Automatic counterweight system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ower crane device ) 是由 李涛 于 2021-03-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建筑塔吊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吊塔装置的自动配重系统,包括吊塔、底座、驱动组件、平滑装置、两组稳固组件、推压机构、感应机构和起吊机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和第二旋转拉动机构,两组稳固组件均包括旋转卡扣机构和稳定机构,推压机构设置于平滑装置的两端,通过第一旋转拉动机构、第二旋转拉动机构和平滑装置的紧密协调运作,可根据起吊物体的重量大小及时调整配重块位置,保证吊塔顶部的平衡性,推压机构在配重块发放置于配重箱时,将配重块固定于配重箱内,感应机构和两组稳固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配重块通过平滑装置移动至待停区域时进行及时的固定防止平滑装置带动配重块产生移动和其他机构产生碰撞。(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tower cranes,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counterweight system of a building construction tower cran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ower crane, a base, a driving assembly, a smoothing device, two groups of stabilizing assemblies, a pushing mechanism, a sensing mechanism and a hoist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driv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rotating pulling mechanism and a second rotating pulling mechanism, the two groups of stabilizing assemblies respectively comprise a rotating buckle mechanism and a stabilizing mechanism, the push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wo ends of the smoothing device, the positions of counterweight blocks can be time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of a hoisted object through the close and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the first rotating pulling mechanism, the second rotating pulling mechanism and the smoothing device, so that the balance of the top of the tower crane is ensured, the counterweight blocks are fixed in a counterweight box when the counterweight blocks are distributed and placed in the counterweight box, the sensing mechanism and the two groups of stabilizing assemblies are matched with each other, so that the counterweight blocks are timely fixed when moving to a region to be stopped through the smoothing device to prevent The mechanism generates a collision.)

一种建筑施工吊塔装置的自动配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塔吊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吊塔装置的自动配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仪器被用于建筑行业,建筑吊塔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建筑吊塔的高度一般比较高,导致吊塔自身的稳定性不好,且顶部的平衡性也不好,当前的吊塔只是简单的设置有配重块,目前,配重块都是固定的,起吊重物的时候,平衡不好掌握,因为建筑吊塔会掉起不同的重物,导致平衡不好调控,使用过程中比较危险。现有塔吊控制系统主要解决防碰撞、防倾倒等安全生产问题,功能比较单一,智能化程度不高。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安全、高效、操作运行精准迅速、省人省力的塔吊全自动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吊塔装置的自动配重系统,本技术方案解决了自动化调整配重块位置以及防碰撞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吊塔装置的自动配重系统,包括吊塔、底座、驱动组件、平滑装置、两组稳固组件、推压机构、感应机构和起吊机构;

底座呈水平设置于吊塔的短吊臂的顶部;

平滑装置设置于底座的顶部;

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两端,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拉动平滑装置的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和用于反向拉动平滑装置的第二旋转拉动机构,第一旋转拉动机构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一端,第二旋转拉动机构设置于底座的顶部另一端;

两组稳固组件设置于平滑装置的顶部两端,两组稳固组件均包括用于限位的旋转卡扣机构和用于提供平滑装置固定的稳定机构,旋转卡扣机构设置于平滑装置的一端顶部吗,稳定机构设置于旋转卡扣机构的两端底部;

推压机构设置于平滑装置的两端,推压机构的输出方向与吊塔的短吊臂的长度方向一致;

感应机构设置于底座两端顶部且感应机构位于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和第二旋转拉动机构之间;

起吊机构设置于吊塔的长吊臂的底端顶部。

优选的,平滑装置包括配置箱、两个挡板和两个限位板,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呈间隔且互相平行的第一矩形槽,配重箱的底部通过安装四个万向轮嵌设于底座顶部的第一矩形槽中,配重箱靠近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和第二旋转拉动机构的两端均开设两个第一圆口,四个万向轮两两一组呈间隔且互相平行分布于配重箱的底部,两个限位限位板竖直且互相平行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两端,两个限位板相向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两个挡板呈竖直且两端与两个限位板的两端相连。

优选的,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钢索绳、第一收绳套轮、第一安装架、第一连接杆、第二收绳套轮和第一横杆,第一电机呈水平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一端,第一安装架呈竖直设置于底座的一端且位于第一电机的旁侧,第一连接杆呈水平与第一安装架的顶部两端相连,第一收绳套轮套设与第一连接杆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相连,第一横杆的一端设置于配重箱的一端侧壁相连,第二收绳套轮套设于第一横杆上,第一钢索绳一端缠绕于第一收绳套轮另一端缠绕于第二收绳套轮上。

优选的,第二旋转拉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钢索绳、第三收绳套轮、第二安装架、第二连接杆、第四收绳套轮和第二横杆,第二电机呈水平设置于底座的顶部另一端,第二安装架呈竖直设置于底座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二电机的旁侧,第二连接杆呈水平与第二安装架的顶部两端相连,第三收绳套轮套设与第二连接杆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杆相连,第二横杆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横杆相对的配重箱的一端侧壁,第四收绳套轮套设于第二横杆上,第二钢索绳一端缠绕于第三收绳套轮另一端缠绕于第四收绳套轮上。

优选的,旋转卡扣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连接杆、两个L型架和两个卡板,两个L型架呈水平设置于配重箱的两端顶部,第三连接杆呈水平且两端于两个L型架相连,第三电机呈水平设置于一个L型架的外侧,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三连接杆相连,两个卡板的一端套设于第三连接杆的两端,两个卡板的另一端底部均开设有第三矩形槽。

优选的,稳定机构包括两组抵压机构,两组抵压机构通过配重箱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于两个L型架的底部,两组抵压机构均包括单轴气缸、吸盘和衔接板,衔接板呈竖直且一端与L型架的底部相连,单轴气缸呈水平设置于衔接板的另一端,吸盘套设于气缸的输出端上。

优选的,推压机构包括两组推动机构,两组推动机构通过配重箱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两组推动机构均包括双轴气缸、C型支架、方板、推板和两个第四连接杆,C 型支架呈水平且一端与配重箱开设有两个第一圆口的一端相连,C型支架的另一端开设有与两个第一圆口相同大小和相同位置的两个第二圆口,双轴气缸呈水平设置于C型支架远离配重箱的一端外侧,两个第四连接杆呈水平且两端套设于C型支架的两个第二圆口和配重箱的第一圆口内,方板呈水平套设于两个第四连接杆且一端与双轴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推板套设于第四连接杆位于配重箱的一端。

优选的,感应机构包括第一信号感应器和第二信号感应器,第一信号感应器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一端且第一信号感应器位于第一旋转拉动机构的旁侧,第二信号反应器设置于底座的顶部另一端且第二信号感应器位于第二旋转拉动机构的旁侧。

优选的,起吊机构包括齿条、第四电机、滑板、齿轮、滑轮、第三钢索绳、起吊器、吊钩和两个滑槽板,两个滑槽板呈水平设置吊塔的长吊臂的底端顶部,滑板呈水平且两端通过两组滚轮嵌设与两个滑槽板内,齿条呈水平设置于一个滑槽板的底部,第四电机呈水平设置于滑板的底部,齿轮套设于第四电机的输出端,齿轮与齿条啮合,滑轮设置于滑板的底部正下方,起吊器设置于吊塔的长吊臂的底端顶部且起吊器靠近吊塔的塔身,第三钢索绳的一端与起吊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挂设于滑轮上,吊挂的顶部于第三钢索绳的另一端相连。

优选的,配重箱的靠近两个限位板的两端设有两个工型板,两个工型板靠近两个限位板的一端均嵌设于两个限位板的两个第二矩形槽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旋转拉动机构、第二旋转拉动机构和平滑装置的紧密协调运作,可根据起吊物体的重量大小及时调整配重块位置,保证吊塔顶部的平衡性,推压机构在配重块发放置于配重箱时,将配重块固定于配重箱内,感应机构和两组稳固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配重块通过平滑装置移动至待停区域时进行及时的固定防止平滑装置带动配重块产生移动和其他机构产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滑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旋转拉动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旋转拉动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推压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旋转卡扣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稳定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感应机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起吊机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起吊机构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吊塔1,底座2,配重箱3,两个挡板4,两个限位板5,第一矩形槽6,四个万向轮7,第一圆口8,第二矩形槽9,第一电机10,第一钢索绳11,第一收绳套轮12,第一安装架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收绳套轮15,第一横杆16,第二电机17,第二钢索绳18,第三收绳套轮19,第二安装架20,第二连接杆21,第四收绳套轮22,第二横杆23,第三电机24,第三连接杆25,两个L型架26,两个卡板27,第三矩形槽28,单轴气缸29,吸盘30,衔接板31,双轴气缸32,C型支架33,方板34,推板35,两个第四连接杆36,第一信号感应器37,第二信号感应器38,齿条39,第四电机40,滑板41,齿轮42,滑轮43,第三钢索绳44,起吊器45,吊钩46,两个滑槽板47,两组滚轮48,两个工型板4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建筑施工吊塔1装置的自动配重系统,包括吊塔1、底座2、驱动组件、平滑装置、两组稳固组件、推压机构、感应机构和起吊机构;首先将若干个配重块安置于平滑装置内,通过推压机构将若干配重块进行固定,驱动组件根据吊起物体的重量调整平滑装置的位置,当感应机构感应出平滑装置调整距离后,两组稳固机构将平滑装置固定于此处防止其产生移动,然后起吊机构移动至所需吊起的物体的正上方将物体吊起。

底座2呈水平设置于吊塔1的短吊臂的顶部;底座2用于平滑装置在其进行水平移动。

平滑装置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平滑装置用于带动配重块进行水平移动。

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两端,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拉动平滑装置的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和用于反向拉动平滑装置的第二旋转拉动机构,第一旋转拉动机构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一端,第二旋转拉动机构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另一端;当所吊起物体的重量较轻时,第一旋转拉动机构拉动平滑装置内的配重块呈朝它方向水平移动,此时第二旋转拉动机构配合第一旋转拉动机构进行运作;当所吊起物体的重量较重时,第二旋转拉动机构拉动平滑装置内的配重块呈朝它方向水平移动,此时第一旋转拉动机构配合第二旋转拉动机构进行运作。

感应机构设置于底座2两端顶部且感应机构位于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和第二旋转拉动机构之间;感应机构用于感应出平滑装置调整后的距离。

两组稳固组件设置于平滑装置的顶部两端,两组稳固组件均包括用于限位的旋转卡扣机构和用于提供平滑装置固定的稳定机构,旋转卡扣机构设置于平滑装置的一端顶部吗,稳定机构设置于旋转卡扣机构的两端底部;当平滑装置调整好位置以及感应机构感应出平滑装置的距离后,旋转卡扣机构扣住平滑装置,然后稳定机构将平滑装置进行固定于移动后的位置。

推压机构设置于平滑装置的两端,推压机构的输出方向与吊塔1的短吊臂的长度方向一致;当配重块放置于平滑装置后,推压机构将配置块固定于平滑装置防止配重块产生移动。

起吊机构设置于吊塔1的长吊臂的底端顶部。当平滑装置调整好位置后,起吊机构移动至所需吊起的物体的正上方将物体吊起。

平滑装置包括配重箱3、两个挡板4和两个限位板5,底座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呈间隔且互相平行的第一矩形槽6,配重箱的底部通过安装四个万向轮7嵌设于底座2顶部的第一矩形槽6中,配重箱靠近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和第二旋转拉动机构的两端均开设两个第一圆口8,四个万向轮7两两一组呈间隔且互相平行分布于配重箱的底部,两个限位限位板竖直且互相平行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两端,两个限位板5相向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9,两个挡板4呈竖直且两端与两个限位板5的两端相连。配重箱底部的四个万向轮7用于配重箱携带配重块在底板上便捷的进行水平移动,两个限位板5用于控制配重箱的移动路径。

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0、第一钢索绳11、第一收绳套轮12、第一安装架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收绳套轮15和第一横杆16,第一电机10呈水平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一端,第一安装架13呈竖直设置于底座2的一端且位于第一电机10的旁侧,第一连接杆14呈水平与第一安装架13的顶部两端相连,第一收绳套轮12套设与第一连接杆14上,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杆14相连,第一横杆16的一端设置于配重箱的一端侧壁相连,第二收绳套轮15套设于第一横杆16上,第一钢索绳11一端缠绕于第一收绳套轮12另一端缠绕于第二收绳套轮15上。通过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一连接杆14产生转动,第一连接杆14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一收绳套轮12产生转动,第一收绳套轮12的转动进而一端带动缠绕其上的第一钢索绳11在第一收绳套轮12和第二收绳套轮15上进行转动,第一钢索绳11的另一端进而拉动配重箱朝着第一电机10的方向移动。

第二旋转拉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7、第二钢索绳18、第三收绳套轮19、第二安装架20、第二连接杆21、第四收绳套轮22和第二横杆23,第二电机17呈水平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另一端,第二安装架20呈竖直设置于底座2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二电机17的旁侧,第二连接杆21呈水平与第二安装架20的顶部两端相连,第三收绳套轮19套设与第二连接杆21上,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杆21相连,第二横杆2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横杆16相对的配重箱的一端侧壁,第四收绳套轮22套设于第二横杆23上,第二钢索绳18一端缠绕于第三收绳套轮19另一端缠绕于第四收绳套轮22上。通过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二连接杆21产生转动,第二连接杆21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三收绳套轮19产生转动,第三收绳套轮19的转动进而一端带动缠绕其上的第二钢索绳18在第三收绳套轮19和第四收绳套轮22上进行转动,第二钢索绳18的另一端进而拉动配重箱朝着第二电机17的方向移动。

旋转卡扣机构包括第三电机24、第三连接杆25、两个L型架26和两个卡板27,两个L型架26呈水平设置于配重箱的两端顶部,第三连接杆25呈水平且两端于两个L型架26相连,第三电机24呈水平设置于一个L型架的外侧,第三电机24的输出端与第三连接杆25相连,两个卡板27的一端套设于第三连接杆25的两端,两个卡板27的另一端底部均开设有第三矩形槽28。通过第三电机24的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三连接杆25产生转动,第三连接杆25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两个卡板27产生旋转,使两个卡板27通过两个第三矩形槽28卡接于两个限位板5的顶部。

稳定机构包括两组抵压机构,两组抵压机构通过配重箱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于两个L型架26的底部,两组抵压机构均包括单轴气缸29、吸盘30和衔接板31,衔接板31呈竖直且一端与L型架的底部相连,单轴气缸29呈水平设置于衔接板31的另一端,吸盘30套设于气缸的输出端上。通过单轴气缸29的输出端向外延伸进而推动吸盘30朝着限位板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30贴紧限位板。

推压机构包括两组推动机构,两组推动机构通过配重箱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两组推动机构均包括双轴气缸32、C型支架33、方板34、推板35和两个第四连接杆36,C 型支架呈水平且一端与配重箱开设有两个第一圆口8的一端相连,C型支架33的另一端开设有与两个第一圆口8相同大小和相同位置的两个第二圆口,双轴气缸32呈水平设置于C型支架33远离配重箱的一端外侧,两个第四连接杆36呈水平且两端套设于C型支架33的两个第二圆口和配重箱的第一圆口8内,方板34呈水平套设于两个第四连接杆36且一端与双轴气缸32的输出端相连,推板35套设于第四连接杆位于配重箱的一端。通过双轴气缸32的输出端向外延伸进而推动与之相连的方板34朝着配重箱方向移动,方板34的移动从而带动两个第四连接杆36进行横向移动,两个第四连接杆36的移动进而带动与之相连的推板35朝着配重块方向移动直至推板35于配重块贴紧。

感应机构包括第一信号感应器37和第二信号感应器38,第一信号感应器37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一端且第一信号感应器37位于第一旋转拉动机构的旁侧,第二信号反应器设置于底座2的顶部另一端且第二信号感应器38位于第二旋转拉动机构的旁侧。通过第一信号感应器37和第二信号感应器38感应所发射的信号至配重箱3之间的距离是否到达正确位置。

起吊机构包括齿条39、第四电机40、滑板41、齿轮42、滑轮43、第三钢索绳44、起吊器45、吊钩46和两个滑槽板47,两个滑槽板47呈水平设置吊塔1的长吊臂的底端顶部,滑板41呈水平且两端通过两组滚轮48嵌设与两个滑槽板47内,齿条39呈水平设置于一个滑槽板的底部,第四电机40呈水平设置于滑板41的底部,齿轮42套设于第四电机40的输出端,齿轮42与齿条39啮合,滑轮43设置于滑板41的底部正下方,起吊器45设置于吊塔1的长吊臂的底端顶部且起吊器45靠近吊塔1的塔身,第三钢索绳44的一端与起吊器45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挂设于滑轮43上,吊挂的顶部于第三钢索绳44的另一端相连。通过第四电机40的输出端带动套设其上的齿轮42在齿条39上产生转动,从而使第四电机40通过滑板41在两个滑槽板47上进行横向移动,当滑板41移动至指定位置时,起吊器45将缠绕于起吊器45上的第三钢索绳44放出,第三钢索绳44的另一端通过滑轮43将吊钩46下放至地面,使工作人员将所需吊起的物体挂在吊钩46上。

配重箱的靠近两个限位板5的两端设有两个工型板49,两个工型板49靠近两个限位板5的一端均嵌设于两个限位板5的两个第二矩形槽9内。两个工型板49在配重箱被第一旋转拉动机构和第二旋转拉动机构进行拉动时跟随配重箱在两个限位板5的第二矩形槽9内进行水平移动,从而提高配重箱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步骤一,首先将若干个配重块安置于平滑装置的配重箱内,接着两组推动机构均通过双轴气缸32的输出端向外延伸进而推动与之相连的方板34朝着配重箱方向移动,方板34的移动从而带动两个第四连接杆36进行横向移动,两个第四连接杆36的移动进而带动与之相连的推板35朝着配重块方向移动直至推板35于配重块贴紧。

步骤二,当所吊起物体的重量较轻时,第一旋转拉动机构通过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一连接杆14产生转动,第一连接杆14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一收绳套轮12产生转动,第一收绳套轮12的转动进而一端带动缠绕其上的第一钢索绳11在第一收绳套轮12和第二收绳套轮15上进行转动,第一钢索绳11的另一端进而拉动配重箱朝着第一电机10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第二旋转拉动机构通过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反向转动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二连接杆21产生反向转动,第二连接杆21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三收绳套轮19产生反向转动,第三收绳套轮19的转动进而带动一端缠绕其上的第二钢索绳18在第三收绳套轮19和第四收绳套轮22上进行反向转动进而使缠绕于第三收绳套轮19的钢索绳慢慢放出,第二钢索绳18随着配重箱的移动一同朝着第一旋转拉动机构方向移动。

步骤三,当所吊起物体的重量较重时,第二旋转拉动机构通过第二电机17的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二连接杆21产生转动,第二连接杆21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三收绳套轮19产生转动,第三收绳套轮19的转动进而一端带动缠绕其上的第二钢索绳18在第三收绳套轮19和第四收绳套轮22上进行转动,第二钢索绳18的另一端进而拉动配重箱朝着第二电机17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第一旋转拉动机构通过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反向转动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一连接杆14产生反向转动,第一连接杆14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第一收绳套轮12产生反向转动,第一收绳套轮12的转动进而一端带动缠绕其上的第一钢索绳11在第一收绳套轮12和第二收绳套轮15上进行反向转动进而使缠绕于第一收绳套轮12的钢索绳慢慢放出,第一钢索绳11随着配重箱的移动一同朝着第二旋转拉动机构方向移动。

步骤四,通过感应机构感应配重箱3到达正确位置时,旋转卡扣机构通过第三电机24的输出端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三连接杆25产生转动,第三连接杆25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其上的两个卡板27产生旋转,使两个卡板27通过两个第三矩形槽28卡接于两个限位板5的顶部,接着两组抵压机构均通过单轴气缸29的输出端向外延伸进而推动吸盘30朝着限位板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30贴紧限位板。

步骤五,当配重箱固定完后,起吊机构通过第四电机40的输出端带动套设其上的齿轮42在齿条39上产生转动,从而使第四电机40通过滑板41在两个滑槽板47上进行横向移动,当滑板41移动至指定位置时,起吊器45将缠绕于起吊器45上的第三钢索绳44放出,第三钢索绳44的另一端通过滑轮43将吊钩46下放至地面,使工作人员将所需吊起的物体挂在吊钩46上移动至指定区域。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变电站设备安装的吊装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