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梭织面料及其编织方式

文档序号:645800 发布日期:2021-05-14 浏览:6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立体梭织面料及其编织方式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 and weav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蔡清来 朱逊庭 陈仲敏 于 2020-12-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梭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立体梭织面料,包括纬纱组、经纱组,所述纬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纬纱组、多组第二纬纱组,所述经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经纱组、多组第二经纱组,所述纬纱组均与各所述第一经纱组、各所述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单层区域,各所述第一纬纱组与各所述第一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第一编织层,各所述第二纬纱与各所述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第二编织层,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一起构成多个分层区域,多个所述单层区域与多个所述分层区域一体编织形成立体梭织面料,所述单层区域形成立体梭织面料的粘合部位,所述分层区域形成立体梭织面料的中空区域。(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oven fabrics, in particular to a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 which comprises weft yarn groups and warp yarn groups, wherein the weft yarn groups comprise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first weft yarn groups and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second weft yarn groups, the warp yarn groups comprise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first warp yarn groups and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second warp yarn groups, the weft yarn groups are respectively interwoven with the first warp yarn groups and the second warp yarn groups in a mutual crossing manner to form a plurality of single-layer areas, the first weft yarn groups are interwoven with the first warp yarn groups in a mutual crossing manner to form a plurality of first woven layers, the second weft yarns are interwoven with the second warp yarn groups in a mutual crossing manner to form a plurality of second woven layers, the first woven layers and the second woven layers form a plurality of layered area, the single-layer areas and the layered areas are integrally woven to form the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 and the single-layer areas form a bonding part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 the layered area forms a hollow area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

一种立体梭织面料及其编织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梭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立体梭织面料及其编织方式。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根据其采用的纺织机械可分为很多种,如飞织面料采用电脑横机编织,梭织面料采用梭织机编织,纬编面料采用针织圆纬机编织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机械编织的面料,随着市场的需求对面料的改进最多的是面料编织结构构成的外观效果上的改进。

梭织面料由于其编织方式上相比电脑横机编织、针织圆纬机编织等较为不同,不是针织成圈构成的方式,因此其在编织结构外观效果上的体现不同于其他纺织面料,现有市场上常见的梭织面料的结构有多种多样,结构简单的外观效果体现单调、缺乏特色,结构复杂的又显得繁复。

目前市场上的梭织面料通常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编织方式较为单一,都是采用单层的织造方法进行编织,产品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在满足需要对产品进行填充物的填充时,需要提前对多个单层的产品进行裁切、粘合、包裹,以达到产品具有中空的效果,最后才能对中空区域进行填充物的填充。此类传统的工艺,制作过程较为繁琐,效率慢,浪费太多的人工成本与时间,而且粘合牢固程度具有很大的撕裂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立体梭织面料,该梭织面料可一体编织而成,既可进行单层编织,又可以进行分层编织,以达到梭织面料具有中空的效果,后续可对中空区域进行填充,实现立体感,无需再进行二次的裁切、粘合、包裹等,工序简化,效率高,且该梭织面料结构稳定性高、粘合度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立体梭织面料,包括纬纱组、经纱组,所述纬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纬纱组、与所述第一纬纱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二纬纱组,所述第一纬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纬纱A组、与所述第一纬纱A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一纬纱B组,各所述第一纬纱A组、各所述第一纬纱B组均至少包括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纬纱,所述第二纬纱组包括多组第二纬纱A组、与所述第二纬纱A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二纬纱B组,各所述第二纬纱A组、各所述第二纬纱B组均至少包括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纬纱,各所述第一纬纱组与各所述第二纬纱组相邻设置;所述经纱组与所述纬纱组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经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经纱组、与所述第一经纱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二经纱组,所述第一经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经纱A组、与所述第一经纱A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一经纱B组,各所述第一经纱A组、各所述第一经纱B组均至少包括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经纱,所述第二经纱组包括多组第二经纱A组、与所述第二经纱A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二经纱B组,各所述第二经纱A组、各所述第二经纱B组均至少包括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经纱,各所述第一经纱组与各所述第二经纱组相邻设置;所述纬纱组均与各所述第一经纱组、各所述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单层区域;各所述第一纬纱组与各所述第一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第一编织层,各所述第二纬纱与各所述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第二编织层,所述第一编织层与所述第二编织层一起构成多个分层区域;多个所述单层区域与多个所述分层区域一体编织形成立体梭织面料,所述单层区域形成立体梭织面料的粘合部位,所述分层区域形成立体梭织面料的中空区域。

优选的,所述分层区域内填充有填充物。

优选的,所述第一纬纱的粗细度与所述第二纬纱的粗细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纬纱的粗细度与所述第二纬纱的粗细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纱的粗细度与所述第二经纱的粗细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纱的粗细度与所述第二经纱的粗细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纬纱为弹力机包纱、TPU透明丝、锦纶单丝、涤纶纱、CD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经纱为弹力机包纱、TPU透明丝、锦纶单丝、涤纶纱、CD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经纱为弹力机包纱、TPU透明丝、锦纶单丝、涤纶纱、CD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所述的立体梭织面料的编织方式,包括单层区域编织、分层区域编织;

所述单层区域编织包括第一纬纱组编织、第二纬纱组编织;

所述第一纬纱组编织为所述第一纬纱组与所述第一经纱组、所述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所述第一经纱组起、所述第二经纱组沉;

所述第二纬纱组编织为所述第二纬纱组与所述第一经纱组、所述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所述第二经纱组起、所述第一经纱组沉;

所述分层区域编织步骤包括第一编织层编织与第二编织层编织,所述第一编织层编织包括第一纬纱A组编织、第二纬纱B组编织,所述第二编织层编织包括第二纬纱A组编织、第二纬纱B组编织;

所述第一纬纱A组编织为所述第一纬纱A组与所述第一经纱A组、所述第一经纱B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所述第一经纱A组起、所述第一经纱B组沉,此时,第二经纱组处于漂浮的状态;

所述第二纬纱B组编织为所述第一纬纱B组与所述第一经纱A组、所述第一经纱B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所述第一经纱B组起、所述第一经纱A组沉,此时,第二经纱组处于漂浮的状态;

所述第二纬纱A组编织为所述第二纬纱A组与所述第二经纱A组、所述第二经纱B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所述第二经纱A组起、所述第二经纱B组沉,此时,第一经纱组处于漂浮的状态;

所述第二纬纱B组编织为所述第二纬纱B组与所述第二经纱A组、所述第二经纱B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所述第二经纱B组起、所述第二经纱A组沉,此时,第一经纱组处于漂浮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体编织而成,既可进行单层编织,又可以进行分层编织,以达到梭织面料具有中空的效果,后续可对中空区域进行填充,实现立体感,无需再进行二次的裁切、粘合、包裹等,工序简化,效率高,且该梭织面料结构稳定性高、粘合度强,消除了梭织面料粘合部位易破裂的隐患,大大提高了梭织面料的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无疑的,本发明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立体梭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梭织面料的编织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单层区域;2、双层区域;21、第一编织层;22、第二编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处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立体梭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梭织面料,包括纬纱组、经纱组。

该纬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纬纱组、与该第一纬纱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二纬纱组,该第一纬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纬纱A组、与该第一纬纱A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一纬纱B组,各该第一纬纱A组、各该第一纬纱B组均至少包括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纬纱,该第二纬纱组包括多组第二纬纱A组、与该第二纬纱A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二纬纱B组,各该第二纬纱A组、各该第二纬纱B组均至少包括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纬纱,各该第一纬纱组与各该第二纬纱组相邻设置。

该经纱组与该纬纱组相互垂直设置,该经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经纱组、与该第一经纱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二经纱组,该第一经纱组包括多组第一经纱A组、与该第一经纱A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一经纱B组,各该第一经纱A组、各该第一经纱B组均至少包括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经纱,该第二经纱组包括多组第二经纱A组、与该第二经纱A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多组第二经纱B组,各该第二经纱A组、各该第二经纱B组均至少包括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经纱,各该第一经纱组与各该第二经纱组相邻设置。

该纬纱组均与各该第一经纱组、各该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单层区域1。

各该第一纬纱组与各该第一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第一编织层21,各该第二纬纱与各该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多个第二编织层22,该第一编织层21与该第二编织层22一起构成多个分层区域2。

多个该单层区域1与多个该分层区域2一体编织形成立体梭织面料,该单层区域1形成立体梭织面料的粘合部位,该分层区域2形成立体梭织面料的中空区域。

该分层区域2内填充有填充物3。

该第一纬纱的粗细度与该第二纬纱的粗细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该第一经纱的粗细度与该第二经纱的粗细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该第一纬纱为弹力机包纱、TPU透明丝、锦纶单丝、涤纶纱、CD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第二纬纱为弹力机包纱、TPU透明丝、锦纶单丝、涤纶纱、CD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第一经纱为弹力机包纱、TPU透明丝、锦纶单丝、涤纶纱、CD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第二经纱为弹力机包纱、TPU透明丝、锦纶单丝、涤纶纱、CD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立体梭织面料的编织图。

该第一纬纱组为图2中的第1、3、5、7、9……83、85、87纬,该第一纬纱A组为图2中的第9、13、17、21、25、29……纬,该第一纬纱A组为图2中的第11、15、19、23、27、31……纬。

该第二纬纱组为图2中的第2、4、6、8……82、84、86纬,该第二纬纱A组为图2中的第10、14、18、22、26、30……纬,该第二纬纱A组为图2中的第12、16、20、24、28、32……纬。

该第一经纱组为图2中的第1、3、5、7、9、11、13、15、17、19……纬,该第一经纱A组为图2中的第1、5、9、13、17、21、25、29……经,该第一经纱B组为图2中的第3、7、11、15、19、23、27、31……经。

该第二经纱组为图2职工的第2、4、6、8、10、12、14、16、18、20……纬,该第二经纱A组为图2中的第2、6、10、14、18、22、26、30、34……经,该第二经纱B组为图2中的第4、8、12、16、20、24、28、32、36……经。

第1纬、第2纬、第3纬、第4纬……一直到第85纬、第86纬、第87纬、第88纬……表示为纬纱的出梭顺序,其中第1纬、第2纬表示为这两纬的纬纱出梭的位置在同一经纱位置,第3纬、第4纬表示为这两纬的纬纱出梭的位置在同一经纱位置,以此类推,有区别的是第1纬和第2纬出梭的经纱位置不同于第3纬、第4纬出梭的经纱位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文该的立体梭织面料的编织方式,包括单层区域1编织、分层区域2编织。

该单层区域1编织包括第一纬纱组编织、第二纬纱组编织。

该第一纬纱组编织为该第一纬纱组与该第一经纱组、该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该第一经纱组起、该第二经纱组沉;

该第二纬纱组编织为该第二纬纱组与该第一经纱组、该第二经纱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该第二经纱组起、该第一经纱组沉。

具体的为:

在第1纬编织的时候,第1纬与所有的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1、3、5、7、9的经纱起,在第2、4、6、8、10的经纱沉;

在第3纬编织的时候,第3纬与所有的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2、4、6、8、10的经纱起,在第1、3、5、7、9的经纱沉;

在第5纬编织的时候,第5纬与所有的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1、3、5、7、9的经纱起,在第2、4、6、8、10的经纱沉;

在第7纬编织的时候,第7纬与所有的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2、4、6、8、10的经纱起,在第1、3、5、7、9的经纱沉;

这样完成了第1纬、第3纬、第5纬、第7纬.......的编织之后,就形成了稳定的单层区域结构,即粘合部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经纱的起沉可以根据需求调整,也可以是第1、2、3、4的经纱起,第5的经纱沉,第6、7、8、9的经纱起,第10的经纱沉。

该分层区域2编织步骤包括第一编织层21编织与第二编织层22编织,该第一编织层21编织包括第一纬纱A组编织、第二纬纱B组编织,该第二编织层22编织包括第二纬纱A组编织、第二纬纱B组编织;

该第一纬纱A组编织为该第一纬纱A组与该第一经纱A组、该第一经纱B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该第一经纱A组起、该第一经纱B组沉,此时,第二经纱组处于漂浮的状态;

该第二纬纱B组编织为该第一纬纱B组与该第一经纱A组、该第一经纱B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该第一经纱B组起、该第一经纱A组沉,此时,第二经纱组处于漂浮的状态;

该第二纬纱A组编织为该第二纬纱A组与该第二经纱A组、该第二经纱B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该第二经纱A组起、该第二经纱B组沉,此时,第一经纱组处于漂浮的状态;

该第二纬纱B组编织为该第二纬纱B组与该第二经纱A组、该第二经纱B组相互交叉编织,表现为该第二经纱B组起、该第二经纱A组沉,此时,第一经纱组处于漂浮的状态。

具体的为:

在第9纬编织的时候,让第9纬与第一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1、5、9……的经纱起,在第3、7、11……的经纱沉;

在第11纬编织的时候,让第11纬与第一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3、7、11……的经纱起,在第1、5、9……的经纱沉;

在第13纬编织的时候,让第13纬与第二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1、5、9……的经纱起,在第3、7、11……的经纱沉;

在第15纬编织的时候,让第15纬与第二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3、7、11……的经纱起,在第1、5、9……的经纱沉;

这样完成了第9纬、第11纬、第13纬、第15纬.......第85纬的编织之后,形成了稳定的第一编织层21结构,因为在这一部分的编织过程中,只有第一经纱参与了结构的编织,第二经纱相对这一层的编织来说,一直处于独立的漂浮状态。

在第10纬编织的时候,让第10纬与第二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2、6、10的经纱起,在第4、8的经纱沉;

在第12纬编织的时候,让第12纬与第二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4、8的经纱起,在第2、6、10的经纱沉;

在第14纬编织的时候,让第14纬与第二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2、6、10……的经纱起,在第4、8、12……的经纱沉;

在第16纬编织的时候,让第16纬与第二经纱进行交叉编织,表现为在第4、8、12……的经纱起,在第2、6、10……的经纱沉;

这样完成了第10纬、第12纬、第14纬、第16纬.......第86纬的编织之后,形成了稳定的第二编织层22结构,因为在这一部分的编织过程中,只有第二经纱参与了结构的编织,第一经纱相对这一层的编织来说,一直处于独立的漂浮状态。

第一编织层21与第二编织层22一起构成分层区域2,即中空部位。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需说明,在上文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错位收缩起皱形态面料的织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