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文档序号:704112 发布日期:2021-04-13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device ) 是由 大场教生 于 2019-09-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能够使眼内透镜的举动更稳定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具有:大致筒状的器具主体,在前端具有将眼内透镜以折叠的状态向眼内插入的插入筒部,所述眼内透镜具有透镜主体和支承部;收纳部,收纳眼内透镜;以及推出部件,推压眼内透镜而使眼内透镜在插入筒部内移动;推出部件具有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具有向左右方向的一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向左右方向的另一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当借助推出部件而眼内透镜在插入筒部内移动时,第1突出部通过相对于支承部的基端部从眼内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前侧抵接,限制基端部的向光轴方向的前侧的移动;第2突出部通过相对于支承部的末端部从光轴方向的前侧抵接,限制末端部的向光轴方向的前侧的移动。(Provided is an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device capable of stabilizing the behavior of an intraocular lens. The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device comprises: a substantially cylindrical device main body having an insertion cylinder portion at a distal end thereof for inserting an intraocular lens into an eye in a folded state, the intraocular lens having a lens main body and a support portion; a housing section that houses the intraocular lens; and a pushing member for pushing the intraocular lens to move the intraocular lens in the insertion tube section; the pushing member has a front end portion having a1 st protruding portion protruding in one of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and a 2 nd protruding portion protruding in the other of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when the intraocular lens moves in the insertion tube part by the push-out member, the 1 st protrusion part abuts against the base end part of the support part from the front side of the intraocular lens in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and restricts the movement of the base end part to the front side in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the 2 nd projecting portion abuts against the distal end portion of the support portion from the front side in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thereby restricting the distal end portion from moving to the front side in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背景技术

在白内障治疗中将人的混浊晶状体置换为了修正屈光作为晶状体的替代用而被插入的眼内透镜被供实用。在白内障治疗中的眼内透镜插入手术中,例如在角膜、巩膜等的边缘制作几毫米的切开的创口(切开创口),通过超声波乳化吸引术等将晶状体粉碎而从切开创口取除后,将眼内透镜插入及固定。

近年来,当将眼内透镜从切开创口向眼内插入时,有使用预先将眼内透镜装填于盒的插入器具的情况。手术者将设在器具主体的前端部处的插入筒部的前端开口穿过上述切开创口向眼内插入。此外,手术者借助设于插入器具的棒状的柱塞将眼内透镜从插入筒部的前端开口推出,将眼内透镜向眼内插入。

一般,眼内透镜具有透镜主体以及与透镜主体连接的支承部。在使用上述插入器具将眼内透镜向眼内插入的情况下,在借助柱塞进行的眼内透镜的移动时,眼内透镜成为匹配于插入筒部的内壁形状而被折叠的状态。此时,仅通过借助柱塞将眼内透镜推出,有眼内透镜的姿势在插入筒部内不确定、眼内透镜的举动不稳定的情况。所以,提出了在柱塞的前端部设置用来使插入筒部内的眼内透镜的举动稳定的结构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07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038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570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中,当借助柱塞而眼内透镜在插入筒部内移动时,有眼内透镜的支承部的位置变动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即使使用上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在插入筒部内眼内透镜也有可能呈现异常的举动。

本件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眼内透镜的举动更稳定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件公开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具有:大致筒状的器具主体,在前端具有将眼内透镜以折叠的状态向眼内插入的插入筒部,所述眼内透镜具有透镜主体和一端与透镜主体连接的长尺寸的支承部;收纳部,收纳眼内透镜;以及推出部件,在器具主体内滑动,推压眼内透镜而使眼内透镜在插入筒部内移动;推出部件具有前端部,所述前端部在推出部件的眼内透镜的推出方向上的正面观察,具有向左右方向的一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向左右方向的另一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当借助推出部件而眼内透镜在插入筒部内移动时,第1突出部通过相对于支承部的基端部从眼内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前侧抵接,限制基端部的向光轴方向的前侧的移动;第2突出部通过相对于支承部中的比基端部距末端近的末端部从光轴方向的前侧抵接,限制末端部的向光轴方向的前侧的移动。由此,当将眼内透镜从插入器具向眼内放出时,通过限制支承部的基端部及末端部的移动,能够使眼内透镜的举动稳定。

此外,在上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中,也可以构成为,推出部件具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位于比被收纳于收纳部的眼内透镜靠光轴方向的前侧;在眼内透镜被收纳于收纳部的状态下,切口部将支承部中的末端部与基端部之间的中间部从光轴方向的后侧支承。此外,在上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中,也可以是,在眼内透镜被收纳于收纳部的状态下,第1突出部构成为,支承部的基端部能够在第1突出部与器具主体之间向光轴方向的前侧移动,第2突出部构成为,支承部的末端部能够在第2突出部与器具主体之间向光轴方向的前侧移动。

进而,上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也可以构成为,在推出部件的前端部处于器具主体的插入筒部的状态下,在第1突出部与插入筒部之间,形成能够插通支承部的基端部的第1间隙,在第2突出部与插入筒部之间,形成能够插通支承部的末端部的第2间隙;当借助推出部件而眼内透镜从收纳部向插入筒部移动时,支承部的基端部进入第1间隙,支承部的末端部进入第2间隙。

此外,在上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中,也可以构成为,设有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的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与插入筒部的至少一部分处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此外,在上述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中,也可以构成为,切口部设在比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靠器具主体的基端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件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眼内透镜的举动更稳定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眼内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a)及图2(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喷嘴主体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柱塞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a)~图6(f)是一实施方式的柱塞的作用部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柱塞的作用部和眼内透镜的状况的图。

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柱塞的作用部和眼内透镜的状况的图。

图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喷嘴主体的前端部、柱塞和眼内透镜的支承部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的前提,对被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向患者的眼内插入的眼内透镜2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眼内透镜2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

眼内透镜2如图1所示,具备:透镜主体2a,具有规定的折射力;以及长尺寸的两根支承部2b,与透镜主体2a连接,用来在眼内保持透镜主体2a。眼内透镜2如图1所示,是被称作所谓三件型的结构,透镜主体2a和支承部2b被以分体形成,它们都以挠性的树脂为材料。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眼内透镜2的朝向光轴方向的一侧中的、在眼内插入后朝向角膜的一侧设为“光轴方向前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光轴方向后侧”。此外,将支承部2b的一部分设为“基端部2b1”,将比基端部2b1距末端近的另一部分设为“末端部2b2”,将处于基端部2b1与末端部2b2之间的另一部分设为“中间部2b3”。换言之,基端部2b1位于比末端部2b2靠透镜主体2a侧。另外,请注意基端部2b1不需要包括支承部2b中的与透镜主体2a的连接部。同样,请注意末端部2b2不需要包括支承部2b的末端。

接着,对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2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的概略结构。图2(a)是将后述的台盖部13打开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2(b)是将台盖部13关闭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具有:大致筒状的喷嘴主体10;收纳部70,收纳眼内透镜2;以及柱塞30,被构成为能够在喷嘴主体10内滑动,将眼内透镜2从喷嘴主体10推出。另外,喷嘴主体10是器具主体的一例,柱塞30是推出部件的一例。

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的喷嘴主体10是作为整体而截面为大致矩形的筒状部件,具有设在前端侧的前端部10a、设在后端侧的后端部10b、以及设在前端部10a与后端部10b之间的喷嘴部15。另外,前端部10a是插入筒部的一例。如图2(b)所示,前端部10a是能够插入至眼球的较小的切开创口之程度的细径的大致圆筒形,其端部相对于喷嘴主体10的延伸方向斜着开口。后端部10b形成有能够将柱塞30插入的较大的开口。喷嘴部15与前端部10a接触,被形成为从后端部10b到前端部10a逐渐变细的锥状。

收纳部70设在喷嘴主体10的喷嘴部15与后端部10b之间,与喷嘴主体10一体地形成。收纳部70具有预先放置眼内透镜2的台部12和对台部12进行封盖的台盖部13。该收纳部70通过与后述的定位部件50的协作,实现收纳部70内的稳定的眼内透镜2的保持。

柱塞30具有设在前端侧的与眼内透镜2抵接的作用部31、和设在后端侧的供手术者的操作的插通部32。柱塞30被构成为,能够在喷嘴主体10内往复运动,为了将眼内透镜2从前端部10a向眼内推出而被使用。

另外,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的喷嘴主体10、收纳部70、柱塞30及定位部件50以聚丙烯等树脂为材料。聚丙烯是在医疗用设备中有实际成绩、耐药性等可靠性也较高的原材料。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喷嘴主体10的后端部10b朝向前端部10a的方向(侧)设为“前方向(侧)”,将其相反方向(侧)设为“后方向(侧)”,将在图1(a)中朝向纸面跟前的方向(侧)设为“上方向(侧)”,将其相反方向(侧)设为“下方向(侧)”,将在图1(b)中朝向纸面跟前的方向(侧)设为“左方向(侧)”,将其相反方向(侧)设为“右方向(侧)”。在此情况下,眼内透镜2如后述那样,相对于台部12以光轴方向前侧朝向上侧、光轴方向后侧朝向下侧的方式被放置,被收纳于收纳部70。在该意义上,请注意“光轴方向前侧”与单单的“前侧”不同,“光轴方向后侧”与单单的“后侧”不同。此外,将柱塞30的往复运动的方向设为“推出方向”。在此情况下,柱塞30在喷嘴主体10内在前后方向上往复运动。

接着,对喷嘴主体10及收纳部7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嘴主体10的概略结构的图。

在喷嘴主体10的内部,设有对应于喷嘴主体10的外形的变化而截面形状变化的前端侧的贯通孔10c和后端侧的贯通孔10f。贯通孔10c是成为眼内透镜2被推压移动时的移动路径的一部分的孔,贯通孔10f是柱塞30被插通的孔。眼内透镜2在被向眼内放出以前,对应于贯通孔10c的截面形状的变化而变形,被折叠,在变化为容易向眼球的切开创口进入的形状后,被向眼内放出。

喷嘴主体10的前端部10a拥有以喷嘴主体10的上侧的前端比下侧的前端靠前的方式被斜着切割的形状。另外,该前端部10a既可以从左右方向观察直线地被斜着切割,也可以以向外侧拥有隆起即成为曲面形状的方式被斜着切割。通过前端部10a被斜着切割,与不是这样的情况相比,手术者容易将前端部10a插入眼球的切开创口。此外,喷嘴主体10在后端部10b附近具有以板状突出的握持部11。该握持部11在手术者将柱塞30向喷嘴主体10的前端侧推入时搭挂手指而使用。

另一方面,收纳部70如前述那样,是收纳眼内透镜2的部件,在喷嘴主体10的喷嘴部15的后侧与喷嘴主体10一体地设置。该收纳部70如前述那样,具有放置眼内透镜2的台部12和对该台部12进行封盖的台盖部13。眼内透镜2在被放置到台部12之后,通过台盖部13被关闭,被收纳至收纳部70。

在收纳部70的台部12,形成有拥有比眼内透镜2的透镜主体2a的直径稍大的宽度的台槽12a。台槽12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包括在眼内透镜2的两侧延伸的支承部2b、2b的最大宽度尺寸大。此外,由台槽12a的底面形成放置面12b。放置面12b的上下方向位置被设定在比喷嘴主体10的贯通孔10f的底面的高度位置靠上方,放置面12b和贯通孔10f的底面被底部斜面10d连结。此外,台部12的放置面12b被加工为,能够从其下侧将定位部件50拆卸。

这里,预先详细地说明定位部件50。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5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左侧视图。另外,在这里的说明中表示的眼内透镜2都是以被收纳于收纳部70的状态为前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将眼内透镜2的两个支承部2b、2b中的被收纳于收纳部70的状态下来到比透镜主体2a靠前侧的支承部2b称作“前方支承部”、将来到比透镜主体2a靠后侧的支承部称作“后方支承部”的情况。

定位部件50与喷嘴主体10分体地构成,拥有一对侧壁部51、51被用连结部52连结的构造。在侧壁部51的下端,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并扩展的保持部53。

而且,在侧壁部51、51的内侧,形成有向上侧突出的第1载置部54、第2载置部63。进而,在第1载置部54的上端面的外周侧,突出形成有第1定位部55。此外,在第2载置部63的上端面,突出形成有将眼内透镜2的透镜主体2a及支承部2b定位的一对第2定位部64、64。第1定位部55和第2定位部64、64的离隔长度被设定为比眼内透镜2的透镜主体2a的直径尺寸稍大。

此外,在侧壁部51、51的内侧,形成有向上侧突出的一对第3载置部56、56。第1载置部54、第2载置部63、第3载置部56、56的上表面的高度分别成为同样。进而,在第3载置部56、56的上表面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遍及第3载置部56、56的左右方向的整体向上侧进一步突出的第3定位部57、57。第3定位部57、57的内侧彼此的离隔长度被设定为比眼内透镜2的透镜主体2a的直径尺寸稍大。

进而,在侧壁部51、51的内侧,形成有载置眼内透镜2的一方的支承部2b的一部分的第4载置部58。进而,形成有从第4载置部58向上侧进一步突出的第4定位部59。前方支承部2b的一部分与第4定位部59抵接。而且,在侧壁部51、51的内侧,形成有载置眼内透镜2的后方支承部2b的一部分的第5载置部60。进而,形成有从第5载置部60向上侧进一步突出的第5定位部61。后方支承部2b的一部分与第5定位部61抵接。

另外,如图4(b)所示,第5载置部60及第5定位部61的上表面的高度被设定为比第1~4载置部54、63、56、58及第1~4定位部55、64、57、59的上表面的高度低。另一方面,在侧壁部51、51的外侧,设有用来在将定位部件50拆卸时防止不必要的旋转的旋转防止壁部62。

另一方面,在喷嘴主体10的放置面12b,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将放置面12b贯通的放置面贯通孔12c。放置面贯通孔12c的外形是相对于将定位部件50的第1~5载置部54、63、56、58、60及第1~5定位部55、64、57、59、61从上侧观察的形状稍大的大致相似形状。

这样构成的定位部件50通过从放置面12b的下侧相对于放置面贯通孔12c插入直到第1~5载置部54、63、56、58、60及第1~5定位部55、64、57、59、61突出到放置面12b的上侧,能够安装到喷嘴主体10上。

然后,将眼内透镜2的透镜主体2a的外周部底面载置于第1载置部54、第2载置部63、第3载置部56、56的上表面,将两根支承部2b分别载置于第4载置部58、第5载置部60的上表面。通过这样做,透镜主体2a被第1定位部55、第2定位部64、64、第3定位部57、57相对于水平方向(与放置面12b水平的方向)限制位置,两根支承部2b分别被第4定位部59、第5定位部61相对于水平方向限制位置。这样,收纳部70通过与定位部件50的协作,实现眼内透镜2的稳定的保持。

以上成为定位部件50的详细的说明。

另一方面,台盖部13在其一部分形成有作为薄壁部的确认窗部17。这里,使确认窗部17以何种程度变薄,只要基于形成台盖部13的材料和从确认窗部17的眼内透镜2的视觉辨识性而适当决定就可以。另外,确认窗部17的形成还能够期待减轻台盖部13成形时的缩陷的效果。在该台盖部13,设有用来在将眼内透镜2向眼内插入的作业之前(以下,也有单称作“手术前”的情况)向台部12注入作为润滑剂的粘弹性物质的润滑剂供给孔18、和用来将注入该粘弹性物质的针等注入部件向润滑剂供给孔18引导的引导壁19。润滑剂供给孔18是在将台盖部13关闭时将收纳部70的内外连通的孔。引导壁19以将滑剂供给孔18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包围的方式设置。手术者一边使注入粘弹性物质的注入部件的前端与引导壁19抵接一边使其向润滑剂供给孔18移动。这样,引导壁19使注入部件相对于润滑剂供给孔18的导入变得容易。

台盖部13与台部12一体地形成。台盖部13拥有与台部12同等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台盖部13通过向台盖部13侧延伸而形成的薄板状的连结部14连结着台部12的侧面。连结部14被形成为能够在中央部弯曲,台盖部13通过使连结部14弯曲,能够从上侧重叠于台部12而进行闭盖。此外,在台盖部13,对于在闭盖时与放置面12b对置的面,设有用来将台盖部13加强、使眼内透镜2的位置稳定的肋13a、13b。此外,还设有成为柱塞30的上侧的导引部的引导突起13c。

接着,对柱塞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柱塞3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侧视图。

柱塞30拥有比喷嘴主体10稍大的前后方向长度。而且,由以圆柱形状为基本的前端侧的作用部31和以矩形杆形状为基本的后端侧的插通部32形成。另外,作用部31是推出部件的前端部的一例。

作用部31具有圆柱形状的圆柱部31a和向圆柱部31a的左右方向扩展的薄板状的扁平部31b。此外,在扁平部31b,设有当柱塞30在喷嘴主体10内移动时能够与喷嘴主体10的内壁面滑动的一对滑动部31m。滑动部31m通过与喷嘴主体10的内壁面滑动,产生成为操作柱塞30时的阻力的摩擦力。由此,手术者能够进行更稳定的柱塞30的推出操作。此外,在扁平部31b,还设有能够与喷嘴主体10的内壁面抵接的突起31n。突起31n通过与喷嘴主体10的内壁面抵接,抑制喷嘴主体10内的柱塞30的向前方的移动。由此,能够预防手术者将柱塞30过度向喷嘴主体10内的前方推出。

另一方面,插通部32整体上具有大致H字状的截面,其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喷嘴主体10的贯通孔10f稍小。此外,在插通部32的后端,形成有向上下左右方向扩展的圆板状的推压板部33。在插通部32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前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插通部32的上侧突出且能够借助柱塞30的原材料的弹性而上下移动的爪部32a。而且,当柱塞30被插入至喷嘴主体10时,在喷嘴主体10的上表面在厚度方向上设置的图3所示的卡止孔10e与爪部32a卡合,由此,初期状态下的喷嘴主体10与柱塞30的相对位置被决定。另外,爪部32a与卡止孔10e的形成位置被设定为,在卡合状态下作用部31的前端位于被放置在台部12的眼内透镜2的透镜主体2a的后侧,切口部31c位于能够将眼内透镜2的后方支承部2b从眼内透镜2的光轴方向后侧支承的地方。

接着,对柱塞30的作用部31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柱塞30的作用部31的放大图。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左侧视图,图6(c)是仰视图,图6(d)是右侧视图,图6(e)是主视图,图6(f)是将图6(e)进一步放大的主视图。

在作用部31的圆柱部31a,如图6(a)及图6(b)所示,形成有在作用部31的上方向开口并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槽状的切口部31c。该切口部31c被设置为,位于比被放置在台部12的眼内透镜2靠光轴方向前侧。此外,如图6(b)所示,切口部31c的前端侧的槽壁31d由随着向作用部31的前端侧行进而朝向上方的倾斜面形成。

此外,在作用部31,如图6(f)所示,在柱塞30的推出方向(中心轴O的延伸方向)上的柱塞30的正面观察,分别设有从圆柱部31a向左右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1e、31f。这些突出部31e、31f是相对于圆柱部31a的外周面向从中心轴O离开的方向局部地隆起的部分。另外,突出部31e是第1突出部的一例,突出部31f是第2突出部的一例。通过有这些突出部31e、31f,在突出部31e、31f的下侧且突出部31e、31f与喷嘴主体10之间,形成间隙31j、31k。而且,这些间隙31j、31k如图6(b)及图6(d)所示,沿着柱塞30的作用部31的侧面从作用部31的前端面延伸到切口部31c。

此外,突出部31e、31f的下侧面成为在喷嘴主体10的前端部10a内与支承部2b抵接的抵接面31s、31t。另外,突出部31e、31f也可以如图6(f)所示那样被形成为,作用部31的正面观察的形状成为大致左右对称。此外,间隙31j是第1间隙的一例,间隙31k是第2间隙的一例。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部31中的设有突出部31e、31f的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需要注意以下的方面来设定。

即,在突出部31e、31f处于收纳部70的位置的情况下,使得在突出部31e与台槽12a之间空出后方支承部2b的基端部2b1能够向光轴方向前侧移动的空间。同样,使得在突出部31f与台槽12a之间空出后方支承部2b的末端部2b2能够向光轴方向前侧移动的空间。

此外,在突出部31e、31f处于前端部10a的位置的情况下,使得后方支承部2b的基端部2b1不能在突出部31e与前端部10a的内壁面之间向光轴方向前侧移动。同样,使得后方支承部2b的末端部2b2不能在突出部31f与前端部10a的内壁面之间向光轴方向前侧移动。因此,突出部31e、31f被构成为,设有突出部31e、31f的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成为与前端部10a的至少一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

接着,对使用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时的眼内透镜2的举动进行说明。

图7及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柱塞30的作用部31和眼内透镜2的状况的图。此外,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嘴主体10的前端部10a、柱塞30和眼内透镜2的支承部2b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这些图是说明眼内透镜2在前端部10a内移动时的状况的图,关于图7及图8,为了容易理解而省略了喷嘴主体10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是所谓预放置型。

即,在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在制造时,在台盖部13被开盖而定位部件50被安装于台部12的状态下,眼内透镜2相对于台部12以光轴方向前侧成为上侧的方式被放置。然后,在台盖部13被闭盖后,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被出货及销售。

在眼内透镜2被收纳于收纳部70的状态下,后方支承部2b的中间部2b3被切口部31c支承。此时,后方支承部2b的基端部2b1及末端部2b2不会受到由突出部31e、31f进行的位置的限制,而成为能够进行眼内透镜2的向光轴方向前侧的移动的状态。

接着,使用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的手术者在将台盖部13闭盖的原状下,在借助粘弹性物质、灌流液等使眼内透镜2湿润后,将定位部件50拆下。由此,对于眼内透镜2的收纳部70中的水平方向的位置限制被解除。

接着,手术者将柱塞30向喷嘴主体10的前端侧推入。由此,柱塞30的作用部31的前端面与眼内透镜2的外周的后侧抵接,眼内透镜2从收纳部70向喷嘴部15移动。进而,眼内透镜2在喷嘴部15内移动,但在该过程中,透镜主体2a被折叠以匹配于喷嘴部15的内壁等的形状而逐渐成为谷状弯折。此时,眼内透镜2的后方支承部2b中的距透镜主体2a近侧的部分移动至作用部31的前端面的下端附近。这里所述的作用部31的前端面的下端,是被收纳于收纳部70的眼内透镜2的位于光轴方向后侧的前端面的端部。

接着,如果手术者将柱塞30进一步推入,则如图7所示,眼内透镜2的后方支承部2b的基端部2b1向间隙31j进入。然后,如果基端部2b1进入间隙31j,则后方支承部2b中的比被保持于间隙31j的部分靠末端侧的部分在切口部31c延伸。然后,在切口部31c延伸的后方支承部2b如图8所示借助壁部31i及凸部31h弯曲,以使其不向圆柱部31a的后方行进。如果后方支承部2b借助壁部31i和凸部31h弯曲,则后方支承部2b的前端朝向间隙31k的方向。如果在此状态下后方支承部2b进一步在切口部31c延伸,则后方支承部2b的末端部2b2即后方支承部2b中的距透镜主体2a远侧的部分从切口部31c向间隙31k进入。

在上述柱塞30被推入的过程中,在喷嘴部15内,突出部31e、31f与喷嘴主体10的内壁面的间隙逐渐变窄,最终,在前端部10a内,突出部31e、31f与喷嘴主体10的内壁面(前端部10a的内壁面10a1)的间隙变窄到后方支承部2b不穿过突出部31e、31f的旁边而不从间隙31k、31j脱离之程度。结果,处于间隙31j的后方支承部2b的基端部2b1与突出部31e的抵接面31s及前端部10a的内壁面10a1抵接,向光轴方向前侧的移动被限制。同样,处于间隙31j的后方支承部2b的末端部2b2与突出部31e的抵接面31s及前端部10a的内壁面10a1抵接,向光轴方向前侧的移动被限制。

接着,如果手术者将柱塞30进一步推入,则透镜主体2a(及前方支承部2b)被从喷嘴主体10的前端部10a的开口向器具的外部放出。此时,后方支承部2b还被突出部31e、31f限制。然后,如果手术者将柱塞30进一步推入,则对于后方支承部2b的限制解除,眼内透镜2整体被从喷嘴主体10的前端部10a的开口向眼内放出。

以上是关于使用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时的眼内透镜2的举动的说明。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的效果进行说明。

假如在没有突出部31e、31f的情况下,有可能后方支承部2b的基端部2b1及末端部2b2呈现异常的举动而被夹入到柱塞30的作用部31的外周面与前端部10a的内壁面10a1之间。在此情况下,出现眼内透镜2损伤或不能将眼内透镜2放出到眼内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突出部31e、31f,后方支承部2b的姿势稳定。此外,由于以后方支承部2b的基端部2b1为轴的旋转方向N(参照图1)的透镜主体2a的运动被限制,透镜主体2a的举动也稳定。进而,通过设置突出部31e、31f,还能够期待防止后方支承部2b的末端部2b2被夹入到柱塞30的作用部31的外周面与前端部10a的内壁面10a1之间的效果。

此外,通过柱塞30具有突出部31e、31f,当柱塞30移动到喷嘴主体10的前端部10a内时,突出部31e、31f与前端部10a的内壁面10a1抵接而柱塞30的移动稳定。

进而,即使通过柱塞30的推入,透镜主体2a(及前方支承部2b)从喷嘴主体10的前端部10a的开口出来到器具的外部,也借助前端部10a的内壁面10a1和柱塞30的突出部31e、31f及间隙31j、31k,后方支承部2b的基端部2b1、中间部2b3、末端部2b2各自的运动被限制(支承)。结果,能够将眼内透镜2以稳定的举动放出到眼内。

以上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等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内容,能够在不失去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相同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突出部31e、31f、间隙31j、31k的形状、大小能够匹配于眼内透镜2的支承部2b、喷嘴主体10的喷嘴部15及前端部10a的结构而适当变更。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使用三件型的眼内透镜2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代之而使用透镜主体和支承部被一体地形成的单件型的眼内透镜。在此情况下,只要将柱塞30的作用部31的设有间隙31j、31k的位置、到切口部31c的延伸方向适当变更就可以。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在前端部10a中使眼内透镜2成为谷状弯折的状态的情况,但也可以使该弯折状态成为山状弯折。该点即使眼内透镜是单件型也是同样的。即,本实施方式不仅是三件型,对于单件型的眼内透镜也能够应用,进而,不仅是谷状弯折的状态、对于以山状弯折的状态向眼内插入的情况也能够应用。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使用预放置型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1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手术者自身在手术前将眼内透镜向器具放置的所谓分离型的眼内透镜插入器具。

附图标记说明

1 插入器具

2 眼内透镜

2a 透镜主体

2b 支承部

10 喷嘴主体

10a 前端部

15 喷嘴部

30 柱塞

31 作用部

31c 切口部

31e、31f 突出部

31j、31k 间隙。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具有电活性聚合物部分的条带及其制造和使用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