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9135 发布日期:2021-10-08 浏览:3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of vehicle ) 是由 王传林 阮盼 郑立波 于 2021-07-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车辆包括:驾驶室;燃料存储装置,燃料存储装置设置于驾驶室的后侧;燃料反应装置,燃料反应装置设置于驾驶室的底部,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相连接,其中,燃料存储装置用于为燃料反应装置提供反应燃料。通过燃料存储装置向燃料反应装置提供燃料,燃料反应装置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电能,进而为车辆提供电能,满足车辆运行过程中用电需求,并且,燃料反应装置作为动力源,操作方便,反应发电时间短,车辆续航时间长,有效提高了车辆续航能力和作业效率。(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and a control method of the vehicle, the vehicle includes: a cab; a fuel storage device provided on a rear side of the cab; the fuel rea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b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uel storage device, and the fuel storage device is used for providing reaction fuel for the fuel reaction device. The fuel storage device is used for providing fuel for the fuel reaction device, the fuel reaction device can generate electric energy through chemical reaction, and then the electric energy is provided for the vehicle, the power utilization requirement in the running process of the vehicle is met, and the fuel reaction device is used as a power source, so that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the reaction power generation time is short, the vehicle endurance time is long, and the vehicle endurance capacity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re effectively improved.)

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和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纯电动搅拌车行驶及工作过程中需要动力电池做动力源进行驱动,但是动力电池存在充电时长,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驾驶室;燃料存储装置,燃料存储装置设置于驾驶室的后侧;燃料反应装置,燃料反应装置设置于驾驶室的底部,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相连接,其中,燃料存储装置用于为燃料反应装置提供反应燃料。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包括驾驶室、燃料存储装置和燃料反应装置。其中,燃料存储装置设置在驾驶室的后侧,以实现便于安装携带,同时方便作业人员向燃料存储装置中添加燃料,燃料反应装置设置在驾驶室的底部,能够有效利用驾驶室底部空余空间,以提高车辆整体结构紧凑性,以实现车辆小型化设计,同时能够平衡车辆前后重量比。进一步地,设置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相连接,实现通过燃料存储装置向燃料反应装置提供燃料,燃料反应装置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电能,进而为车辆提供电能,满足车辆运行过程中用电需求,并且,燃料反应装置作为动力源,操作方便,反应发电时间短,车辆续航时间长,有效提高了车辆续航能力和作业效率。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车辆,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燃料反应装置电连接,燃料反应装置为第一驱动装置提供电能,以驱动车辆行驶。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其中,第一驱动装置与燃料反应装置电连接,以实现燃料反应装置为第一驱动装置提供电能,以驱动车辆行驶。具体地,在车辆作业过程中,利用燃料反应装置进行发电,为第一驱动装置提供电能输出,即将燃料反应装置作为动力源,这样,由于燃料反应装置产生电能快,输出稳定,能够有效保障车辆的续航时间,提高车辆的作业效率。并且燃料反应装置操作方便、运行可靠,不产生废气,不污染环境,实现了为车辆提供清洁能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蓄能装置,蓄能装置与燃料反应装置相连接,用于将燃料反应装置的能量进行储存,蓄能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还包括蓄能装置。其中,蓄能装置与燃料反应装置相连接,以实现将燃料反应装置的能量进行储存。另外,设置蓄能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这样,第一驱动装置与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相互进行电连接,保证了燃料反应装置能够对第一驱动装置和蓄能装置同时供电,或者蓄能装置为第一驱动装置供电,或者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同时为第一驱动装置供电,有效保证为车辆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输出,提高车辆续航能力。

具体地,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此时燃料反应装置停止运行,由蓄能装置单独为车辆提供电能。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燃料反应装置开始运行,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共同为车辆提供电能。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同时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这样,能够合理分配电能供给输出,节约能源,并能够达到满足车辆使用需求,实现电能稳定输出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车体;底盘装置,底盘装置设置于车体的底部,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设置于底盘装置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还包括车体和底盘装置。其中,底盘装置设置于车体的底部,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设置在底盘装置上,通过将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安装设置在底盘装置上,以实现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安装稳固,并且通过驾驶室与底盘装置配合装配,能够对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燃料反应装置电能供给的稳定性,实现了车辆的作业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上装装置,上装装置设置于底盘装置上,用于装卸物料;安装座,安装座设置于底盘装置上,位于驾驶室与上装装置之间,用于安装燃料存储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还包括上装装置和安装座。其中,上装装置设置在底盘装置上,以实现上装装置对物料的装卸,并且上装装置设置在底盘装置的后半部,便于上装装置的上料或卸料,由于上装装置装载物料重量大,设置在底盘装置的后半部能够提高车辆整体稳定性,进而保证车辆运输物料的安全性。另外,通过在底盘装置上设置安装座,具体设置在驾驶室和上装装置中间位置,用于安装燃料存储装置,这样,一方面提高燃料存储装置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由于驾驶室后侧位置与驾驶室底部位置距离较近,能够缩短连接燃料反应装置与燃料存储装置之间管道,缩短燃料的传输距离,减少中间损耗,从而提高燃料反应装置电能输出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上装装置包括:搅拌筒;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搅拌筒的端部,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搅拌筒运转。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装装置包括搅拌筒和第二驱动装置。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搅拌筒的端部,以实现对搅拌筒进行驱动,使搅拌筒转动,避免搅拌筒中物料凝结。另外,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搅拌筒运转,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连接,这样,保证了燃料反应装置能够对第二驱动装置和蓄能装置同时供电,或者蓄能装置为第二驱动装置供电,或者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同时为第二驱动装置供电,保证第二驱动装置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输出,满足上装装置的作业需求,进而提高车辆工作效率。

具体地,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此时燃料反应装置停止运行,由蓄能装置为第二驱动装置提供电能。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燃料反应装置开始运行,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共同为第二驱动装置提供电能。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对第二驱动装置进行电能供给,同时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这样,能够通过合理分配电能供给输出,节约能源,并能够达到满足第二驱动装置以及车辆的用电需求,实现电能稳定输出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蓄能装置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底盘装置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蓄能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底盘装置的两侧。这样,一方面,蓄能装置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保证车辆有更多的电能储存或释放,最大程度上满足车辆的用电需求,使车辆的续航能力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蓄能装置重量较大,通过将多个蓄能装置分别设置在底盘装置的两侧,这样能够合理化分配蓄能装置的配重,避免蓄能装置位置设置不对称,影响车辆整体稳定性,同时防止增加车辆的负载,节约能源,提升车辆运载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冷却系统,第一冷却系统设置于底盘装置的底部,用于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进行冷却。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还包括第一冷却系统。其中,第一冷却系统设置在底盘装置的底部,以通过第一冷却系统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散热,防止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工作温度过高,影响车辆作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系统位于上装装置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系统的位置在上装装置下方,这样第一冷却系统距离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较近,缩短第一冷却系统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之间距离,缩短连接管道同时降低管道输送过程中损耗,进而提高第一冷却系统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设置于底盘装置的底部,用于对蓄能装置进行冷却。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还包括第二冷却系统。其中,第二冷却系统设置在底盘装置的底部,以通过第二冷却系统对蓄能装置进行散热,防止蓄能装置工作温度过高,影响车辆作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冷却系统位于驾驶室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蓄能装置最佳的工作温度为20℃至30℃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冷却系统的位置在驾驶室下方,这样第二冷却系统既能够为蓄能装置进行散热,同时还能为驾驶室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作业人员在驾驶作业过程中体验,进而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实现第二冷却系统利用最大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设置于底盘装置的底部,用于对燃料反应装置进行冷却。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还包括第三冷却系统。其中,第三冷却系统设置在底盘装置的底部,以实现对燃料反应装置进行冷却,这样,燃料反应装置在反应发电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三冷却系统进行散热,防止燃料反应装置工作温度过高,影响车辆作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相互连通设置;或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两两相互连通设置;或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相互独立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和第三冷却系统相互连通设置时,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和第三冷却系统共同运行,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的冷却效果,并且在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另外两个可以起到冷却作用,进而保证冷却系统输出的稳定性,提高车辆散热效果。

当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和第三冷却系统两两相互连通设置时,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和第三冷却系统两两共同运行,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的冷却效果,并且在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另外两个可以起到冷却作用,进而保证冷却系统输出的稳定性,提高车辆散热效果。

当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相互独立设置时,由于第一驱动装置、蓄能装置、燃料反应装置的工作温度不同,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的工作温度低于60℃,蓄能装置的工作温度在20℃至30℃之间,燃料反应装置工作温度在70℃至80℃之间,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系统位置在上装装置的下方,第二冷却系统的位置在驾驶室的下方,第三冷却系统设置在底盘装置的底部,实现了将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分开进行设置,进而实现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三者分开各自独立运行,能够分开控制,互不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冷却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系统、第二冷却系统、第三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散热器、冷凝器或换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散热器、冷凝器或换热器。第一冷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散热器或者换热器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中具体为驱动电机中的热量循环出来,并通过风扇将高温气体吹散,进而达到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降温的目的。实现了将驱动电机的工作温度控制在使用要求范围内,进而保证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作业效率。

第二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散热器、冷凝器或换热器。第二冷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散热器或者换热器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蓄能装置中的热量循环出来,再通过冷凝器进行降温,并配合风扇将低温气体吹入驾驶室中,一方面实现对蓄能装置降温,另一方面实现对驾驶室进行温度调节。

第三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散热器、冷凝器或换热器。第三冷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散热器或者换热器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燃料反应装置中的热量循环出来,再通过冷凝器进行降温,并配合风扇将高温气体吹散,实现了将燃料反应装置的工作温度控制在使用要求范围内,提升了车辆的作业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方案中任一项车辆,车辆包括蓄能装置,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蓄能装置的电量;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蓄能装置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燃料反应装置与蓄能装置共同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燃料反应装置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并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辆,因此具有该车辆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在车辆作业过程中,获取蓄能装置的电量;当检测装置检测到蓄能装置的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此时燃料反应装置停止运行,由蓄能装置单独为车辆提供电能。当检测装置检测到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燃料反应装置开始运行,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共同为车辆提供电能。当检测装置检测到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同时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车辆通过这样控制方法,能够合理分配电能供给输出,节约能源,并能够达到满足车辆使用需求,满足车辆续航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阈值为90%,第二阈值为3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具体设置第一阈值为90%,第二阈值为30%,这样能够最大化分配电能供给输出,节约能源,并能够达到满足车辆使用需求,满足车辆续航要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车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车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示意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车辆;

10驾驶室;

20燃料存储装置;

30燃料反应装置;

40蓄能装置;

50底盘装置;

60上装装置,610搅拌筒,620第二驱动装置;

70第一冷却系统;

80第二冷却系统;

90电池控制系统;

100电池高压盒;

110第三冷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车辆1包括驾驶室10、燃料存储装置20和燃料反应装置30。

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燃料存储装置20设置在驾驶室10的后侧,以实现便于安装携带,同时方便作业人员向燃料存储装置20中添加燃料,燃料反应装置30设置在驾驶室10的底部,能够有效利用驾驶室10底部空余空间,以提高车辆1整体结构紧凑性,以实现车辆1小型化设计,同时能够平衡车辆1前后重量比。进一步地,设置燃料反应装置30与燃料存储装置20相连接,实现通过燃料存储装置20向燃料反应装置30提供燃料,燃料反应装置30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电能,进而为车辆1提供电能,满足车辆1运行过程中用电需求,并且,燃料反应装置30作为动力源,操作方便,反应发电时间短,车辆续航时间长,有效提高了车辆1续航能力和作业效率。

具体地,相关技术中,纯电动搅拌车行驶及工作过程中需要动力电池做动力源进行驱动,存在动力电池充电时长,续航里程短的问题,导致搅拌车作业效率低。本申请通过将燃料反应装置30作为动力源,再通过燃料存储装置20对燃料反应装置30提供燃料,进而实现对车辆1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输出。另外,通过将燃料存储装置20设置在驾驶室10的后侧,采用后背式安装,能够便于作业人员加注燃料,方便快捷,添加燃料时间段,不影响车辆1作业,同时有效保证燃料充足。将燃料反应装置30设置在驾驶室10的底部,一方面能够利用驾驶室10的空余空间,还能避免燃料反应装置30长期暴露在外面,导致老化、损坏,进一步提高燃料反应装置30发电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能达到合理分配车辆1前后比重目的。通过设置燃料反应装置30作为动力源,操作方便,反应发电时间短,车辆续航时间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辆1将动力电池做动力源进行驱动,存在动力电池充电时长,续航里程短,导致车辆1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将燃料反应装置30作为动力源,操作方便,反应发电时间短,车辆续航时间长,有效提高了车辆1续航能力和作业效率。

在具体应用中,车辆1可以是燃料电池混凝土搅拌车,燃料存储装置20可以是储氢系统,燃料反应装置30可以是燃料电池反应堆。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1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其中,第一驱动装置与燃料反应装置30电连接,以实现燃料反应装置30为第一驱动装置提供电能,以驱动车辆1行驶。具体地,在车辆1作业过程中,利用燃料反应装置30进行发电,为第一驱动装置提供电能输出,即将燃料反应装置30作为动力源,这样,由于燃料反应装置30产生电能快,输出稳定,能够有效保障车辆1的续航时间,提高车辆1的作业效率。并且燃料反应装置30操作方便、运行可靠,不产生废气,不污染环境,实现了为车辆1提供清洁能源。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车辆1还包括蓄能装置40。其中,蓄能装置40与燃料反应装置30相连接,以实现将燃料反应装置30的能量进行储存。另外,设置蓄能装置40与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这样,第一驱动装置与燃料反应装置30和蓄能装置40相互进行电连接,保证了燃料反应装置30能够对第一驱动装置和蓄能装置40同时供电,或者蓄能装置40为第一驱动装置供电,或者燃料反应装置30和蓄能装置40同时为第一驱动装置供电,有效保证为车辆1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输出,提高车辆1续航能力。

具体地,当蓄能装置40的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此时燃料反应装置30停止运行,由蓄能装置40单独为车辆1提供电能。当蓄能装置40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燃料反应装置30开始运行,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30和蓄能装置40共同为车辆1提供电能。当蓄能装置40的电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30对车辆1进行电能供给,同时对蓄能装置40进行充电。这样,能够合理分配电能供给输出,节约能源,并能够达到满足车辆1使用需求,实现电能稳定输出的目的。

具体地,蓄能装置40可以为电池或电池组,第一阈值可以为90%,第二阈值可以为30%。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蓄能装置4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底盘装置50的两侧。这样,一方面,蓄能装置4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保证车辆1有更多的电能储存或释放,最大程度上满足车辆1的用电需求,使车辆1的续航能力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蓄能装置40重量较大,通过将多个蓄能装置40分别设置在底盘装置50的两侧,这样能够合理化分配蓄能装置40的配重,避免蓄能装置40位置设置不对称,影响车辆1整体稳定性,同时防止增加车辆1的负载,节约能源,提升车辆1运载能力。

在具体应用中,蓄能装置40的数量可以优选为4个。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车辆1还包括车体和底盘装置50。其中,底盘装置50设置于车体的底部,燃料反应装置30与燃料存储装置20设置在底盘装置50上,通过将燃料反应装置30与燃料存储装置20安装设置在底盘装置50上,以实现燃料反应装置30与燃料存储装置20安装稳固,并且通过驾驶室10与底盘装置50配合装配,能够对燃料反应装置30与燃料存储装置20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燃料反应装置30电能供给的稳定性,实现了车辆1的作业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车辆1还包括上装装置60和安装座。其中,上装装置60设置在底盘装置50上,以实现上装装置60对物料的装卸,并且上装装置60设置在底盘装置50的后半部,便于上装装置60的上料或卸料,由于上装装置60装载物料重量大,设置在底盘装置50的后半部能够提高车辆1整体稳定性,进而保证车辆1运输物料的安全性。另外,通过在底盘装置50上设置安装座,具体设置在驾驶室10和上装装置60中间位置,用于安装燃料存储装置20,这样,一方面提高燃料存储装置20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由于驾驶室10后侧位置与驾驶室10底部位置距离较近,能够缩短连接燃料反应装置30与燃料存储装置20之间管道,缩短燃料的传输距离,减少中间损耗,从而提高燃料反应装置30电能输出的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上装装置60包括搅拌筒610和第二驱动装置620。其中,第二驱动装置620设置在搅拌筒610的端部,以实现对搅拌筒610进行驱动,使搅拌筒610转动,避免搅拌筒610中物料凝结。另外,燃料反应装置30和蓄能装置40通过第二驱动装置620驱动搅拌筒610运转,第二驱动装置620分别与燃料反应装置30和蓄能装置40连接,这样,保证了燃料反应装置30能够对第二驱动装置620和蓄能装置40同时供电,或者蓄能装置40为第二驱动装置620供电,或者燃料反应装置30和蓄能装置40同时为第二驱动装置620供电,保证第二驱动装置620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输出,满足上装装置60的作业需求,进而提高车辆1工作效率。

具体地,当蓄能装置40的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此时燃料反应装置30停止运行,由蓄能装置40为第二驱动装置620提供电能。当蓄能装置40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燃料反应装置30开始运行,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30和蓄能装置40共同为第二驱动装置620提供电能。当蓄能装置40的电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30对第二驱动装置620进行电能供给,同时对蓄能装置40进行充电。这样,能够通过合理分配电能供给输出,节约能源,并能够达到满足第二驱动装置620以及车辆1的用电需求,实现电能稳定输出的目的。

具体地,第一阈值可以为90%,第二阈值可以为3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车辆1还包括第一冷却系统70。其中,第一冷却系统70设置在底盘装置50的底部,以通过第一冷却系统70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620进行散热,防止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620工作温度过高,影响车辆1作业。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系统70的位置在上装装置60下方,这样第一冷却系统70距离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620较近,缩短第一冷却系统70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620之间距离,缩短连接管道同时降低管道输送过程中损耗,进而提高第一冷却系统70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620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第一冷却系统70可以为电机冷却系统,电机可具体为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装置620的驱动电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车辆1还包括第二冷却系统80。其中,第二冷却系统80设置在底盘装置50的底部,以通过第二冷却系统80对蓄能装置40进行散热,防止蓄能装置40工作温度过高,影响车辆1作业。

进一步地,由于蓄能装置40最佳的工作温度为20℃至30℃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冷却系统80的位置在驾驶室10下方,这样第二冷却系统80既能够为蓄能装置40进行散热,同时还能为驾驶室10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作业人员在驾驶作业过程中体验,进而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实现第二冷却系统80利用最大化。

具体地,第二冷却系统80可以为电池冷却系统。在具体应用中,车辆1还包括电池控制系统90,电池控制系统90能够检测多个蓄能装置40(电池)的电量,并控制多个电池的电量尽量平均,避免一个或者某个电池与其他电池电量差值过大,导致一个或某个电池损耗过快。

具体地,车辆1还包括电池高压盒100,电池高压盒100能够有效分配电流,保证车辆1用电持续稳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车辆还包括第三冷却系统。其中,第三冷却系统设置在底盘装置的底部,以实现对燃料反应装置进行冷却,这样,燃料反应装置在反应发电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三冷却系统进行散热,防止燃料反应装置工作温度过高,影响车辆作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当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第三冷却系统110相互连通设置时,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第三冷却系统110共同运行,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的冷却效果,并且在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第三冷却系统110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另外两个可以起到冷却作用,进而保证冷却系统输出的稳定性,提高车辆1散热效果。

当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和第三冷却系统110两两相互连通设置时,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和第三冷却系统110两两共同运行,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的冷却效果,并且在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第三冷却系统110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另外两个可以起到冷却作用,进而保证冷却系统输出的稳定性,提高车辆散热效果。

当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第三冷却系统110相互独立设置时,由于第一驱动装置、蓄能装置40、燃料反应装置的工作温度不同,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的工作温度低于60℃,蓄能装置40的工作温度在20℃至30℃之间,燃料反应装置工作温度在70℃至80℃之间,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系统70位置在上装装置60的下方,第二冷却系统80的位置在驾驶室10的下方,第三冷却系统110设置在底盘装置50的底部,实现了将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第三冷却系统110分开进行设置,进而实现第一冷却系统70、第二冷却系统80、第三冷却系统110三者分开各自独立运行,能够分开控制,互不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冷却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系统70包括风扇、散热器、冷凝器或换热器。第一冷却系统70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散热器或者换热器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驱动电机中的热量循环出来,并通过风扇将高温气体吹散,进而达到对驱动电机降温的目的。实现了将驱动电机的工作温度控制在使用要求范围内,进而保证车辆1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了车辆1的作业效率。

第二冷却系统80包括风扇、散热器、冷凝器或换热器。第二冷却系统80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散热器或者换热器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蓄能装置40中的热量循环出来,再通过冷凝器进行降温,并配合风扇将低温气体吹入驾驶室10中,一方面实现对蓄能装置40降温,另一方面实现对驾驶室10进行温度调节。

第三冷却系统110包括风扇、散热器、冷凝器或换热器。第三冷却系统110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散热器或者换热器中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燃料反应装置30中的热量循环出来,再通过冷凝器进行降温,并配合风扇将高温气体吹散,实现了将燃料反应装置30的工作温度控制在使用要求范围内,提升了车辆的作业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如图4所示,还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车辆,车辆包括蓄能装置,控制方法包括:

S102,获取蓄能装置的电量,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蓄能装置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

S104,获取蓄能装置的电量,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燃料反应装置与蓄能装置共同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

S106,获取蓄能装置的电量,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燃料反应装置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并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

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具体为车辆发电的控制方法,为车辆提供电能,具体地,在车辆作业过程中,当检测装置检测到蓄能装置的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此时燃料反应装置停止运行,由蓄能装置单独为车辆提供电能。当检测装置检测到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一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燃料反应装置开始运行,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和蓄能装置共同为车辆提供电能。当检测装置检测到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此时由燃料反应装置对车辆进行电能供给,同时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车辆通过这样控制方法,能够合理分配电能供给输出,节约能源,并能够达到满足车辆使用需求,满足车辆续航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具体设置第一阈值为90%,第二阈值为30%,这样能够最大化分配电能供给输出,节约能源,并能够达到满足车辆使用需求,满足车辆续航要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车辆运输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