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

文档序号:129632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4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 (Basement roof post-cast strip bearing structure ) 是由 梁机灵 季飞 卜玉坤 于 2021-07-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涉及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领域,其包括支架和模板,支架设有若干个并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排列,支架包括若干立杆,若干立杆沿后浇带长度方向分成两组,相邻两个立杆间通过加固杆件固定,各个立立杆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筒,第一调节筒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顶托,关于后浇带相对的两个第一顶托上搭设有枕木,各个枕木上设有若干龙骨,模板铺设在龙骨上。本申请具有方便调节支撑结构、适用范围广的效果。(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sement roof post-cast strip bearing structure, relate to the field of post-cast strip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t includes support and template, the support is equipped with a plurality of and arranges along post-cast strip length direction, the suppor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ole settings, a plurality of pole settings divide into two sets ofly along post-cast strip length direction, it is fixed through consolidating the member between two adjacent pole settings, equal threaded connection has a first regulation section of thick bamboo in each pole setting, first regulation section of thick bamboo top is rotated and is connected with first top and holds in the palm, two first tops relative about post-cast strip are held in the palm and are taken the sleeper, be equipped with a plurality of fossil fragments on each sleeper, the template is laid on fossil fragments. This application has the effect that convenient regulation bearing structure, application scope are wide.)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相关技术中对于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施工方法通常是搭建脚手架,在脚手架上铺设模板,利用模板抵住顶板并将顶板上预留的后浇带位置挡住,进行砼浇筑并养护,最后拆除脚手架和模板。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需与顶板抵紧,当脚手架固定好后若模板与顶板间存在间隙,需要对整个支撑结构进行调节,致使调节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支撑结构调节不方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支架和模板,所述支架设有若干个并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排列,所述支架包括若干立杆,若干立杆沿后浇带长度方向分成两组,各个所述立杆通过加固杆件固定,各个立所述立杆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筒,所述第一调节筒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顶托,关于后浇带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顶托上搭设有枕木,各个所述枕木上设有若干龙骨,所述模板铺设在龙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作为支撑基础将模板抵在顶板底面,操作者可拧动第一调节筒来调整立杆的整体高度,使得模板与顶板抵紧,调节方便,增加了支撑结构的适用范围;模板承受的载荷经过龙骨和枕木分散,使得支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提高。

可选的,所述加固杆件包括横杆和圆盘,所述圆盘设置在各个立杆上,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设有插销,所述圆盘上开设有供插销插入的销孔,所述横杆上螺纹连接有与两个插销对应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圆盘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套与插销夹紧圆盘,实现了横杆与立杆的相对固定,拆卸时操作者只需拧动限位套与圆盘分离,再取下横杆即可,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圆盘侧壁设有与限位套端面相配合的限位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面与限位套端面贴合,利于增加限位套与圆盘抵紧的稳定性。

可选的,各个所述立杆侧壁均通过连接件固定有倾斜向上的斜杆,所述斜杆关于后浇带对称分布,各个所述斜杆远离立杆的一端均竖直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筒,所述第二调节筒上设有第二顶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斜杆作为第二顶托的支撑,缩减了采用立架作为支撑时所需的立杆数量,一方面可节省资源,另一方面便于现场装配。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卡箍和插板,所述卡箍设有两个且相互铰接,所述斜杆固定在其中一个卡箍侧壁,两个所述卡箍扣住立杆,且两个卡箍上均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立杆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二通槽,所述插板倾斜向下穿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卡箍在插板的限制下保持扣住立杆的状态,并与立杆相固定,同时插板采用倾斜形态,减小了插板脱落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槽沿立杆高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通槽对应了卡箍的不同高度,增加了第二顶托可调节范围。

可选的,所述插板底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插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侧壁开设有卡槽相平行的腰型槽,所述插板侧壁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端部插入腰型槽内,当所述插板穿过两个第一通槽时,所述卡块部分伸出卡槽外并与立杆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限制了插板的回移,使得插板保持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插接的状态,提高了卡箍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立杆与斜杆之间设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套筒,两个所述套筒端部均设有卡钩,两个所述卡钩分别钩在立杆和斜杆上,两个所述套筒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两个所述螺母分别与立杆和斜杆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先使两个卡钩分别与立杆和斜杆对应,再拧动双向螺杆带动两个卡钩相互靠近,直至卡钩钩住立杆和斜杆,然后拧动螺母分别与立杆和斜杆抵紧,便可将立杆、斜杆与双向螺杆固定并组成三角形,增加了斜杆与立杆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各个所述立杆底端均套设有支撑筒,同侧的各个所述支撑筒下方支撑有垫板,所述支撑筒和立杆上均开设有若干对应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插接有定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移动立杆调整其与支撑筒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支架的整体高度,调节结束后将定位销插入相互重合的调节孔中,简单方便,进一步增加了支撑结构的适用范围。

可选的,每个立架对应的各个支撑筒在靠近垫板位置通过剪刀撑连接,每个所述剪刀撑均对应有千斤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千斤顶将剪刀撑顶起,使得支架整体上移,待模板到达指定位置后再在各个支撑筒下方放入相适配的垫块,增加了支架的可调节方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操作者可拧动第一调节筒来调整立杆的整体高度,使得模板与顶板有效抵接,调节方便,增加了支撑结构的适用范围;

2.利用斜杆作为第二顶托的支撑,缩减了采用立架作为支撑时所需的立杆数量,一方面可节省资源,另一方面便于现场装配;第一调节筒、支撑筒和千斤顶实现了支架高度的多元化调节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斜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限位螺钉和腰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双向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立杆;12、第一调节筒;121、第一顶托;13、枕木;14、龙骨;15、模板;16、支撑筒;17、调节孔;171、定位销;18、垫板;19、剪刀撑;2、加固杆件;21、横杆;22、圆盘;23、插销;24、销孔;25、限位套;3、斜杆;31、螺柱;32、第二调节筒;321、第二顶托;4、连接件;41、卡箍;411、第一通槽;42、插板;43、第二通槽;44、卡槽;45、卡块;46、腰型槽;47、限位螺钉;5、双向螺杆;51、套筒;52、卡钩;53、螺母;6、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如图1和图2,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支架1和模板15,支架1设有若干个并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支架1均包括四根沿矩形排列的立杆11,四根立杆11分成两组并对称分布在沿后浇带长度方向的两侧,因此,各个支架1对应的立杆11分成相互平行的两排,各个立杆11通过加固杆件2固定,从而将四根立杆11固定在一起,各个立杆11上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筒12,第一调节筒12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顶托121,第一顶托121呈U形且第一顶托121在水平面上的贯通方向与后浇带长度方向相垂直。

每个支架1对应的四根立杆11侧壁均通过连接件4固定有倾斜向上的斜杆3,四根斜杆3对称分成两组,且两组斜杆3的排列方向与后浇带相平行,同时每组中的斜杆3亦相互平行,各个斜杆3远离立杆11的一端均竖直设有螺柱31,螺柱31上螺纹连接有同轴分布的二调节筒,第二调节筒32上设有第二顶托321,第二顶托321与第一顶托121的结构以及方向均相同。各组关于后浇带相对的第一顶托121以及相对的第二顶托321内均搭设有枕木13,各个枕木13上铺设有若干龙骨14,且龙骨14与枕木13相垂直,模板15铺设在龙骨14。

各个立杆11下端均套设有支撑筒16,操作者可移动立杆11来调节支架1的整体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地下室需求;立杆11和支撑筒16上均开设有若干各自高度方向排列的调节孔17,支撑筒16在其调节孔17内插接有定位销171,定位销171穿过立杆11上的调节孔17,限制住立杆11与支撑筒16的相对位移。每个支架1对应的四个支撑筒16在靠近下端位置通过剪刀撑19连接,以增加各支撑筒16间的稳定性,地面上铺设有两排与后浇带相平行的垫板18,两排支撑筒16分别支撑在两排垫板18上。地面上设有与各个剪刀撑19一一对应的千斤顶6。

如图3和图4,加固件沿立杆11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加固杆件2包括横杆21和圆盘22,圆盘22垂直设置在各个立杆11上,每个圆盘22上均开设有四个圆周阵列的销孔24,相邻两个销孔24间的夹角为90°,每个圆盘22圆周壁上均设有与各个销孔24相对应的限位面,限位面为平面;横杆21设有四根且分布在各组相邻的两个立杆11间,横杆21高于圆盘22,四个横杆21围成矩形,每个横杆21的两端均垂直设有插销23,横杆21上螺纹连接有与两个插销23一一对应的限位套25。操作者将横杆21两端的插销23插入对应圆盘22上的销孔24内,再拧动限位套25与限位平面抵紧,便可将横杆21与立杆11相固定,简单方便。

如图3和图5,连接件4包括插板42和两个相互铰接的卡箍41,两个卡箍41围成的弧线为优弧,两个卡箍41侧壁均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槽411,斜杆3固定在其中一个卡箍41上,立杆11上开设有若干沿其高度方向排列的第二通槽43,第一通槽411和第二通槽43均倾斜向下设置。安装时,操作者先选择合适位置的第二通槽43,再用两个卡箍41抱住立杆11,并使第二通槽43与两个第一通槽411对应,然后将插板42从第一通槽411和第二通槽43倾斜向下穿出,一方面限制住两个卡箍41的相互远离,另一方面将卡箍41与立杆11固定。

如图6,插板42呈T型,插板42底面竖直开设有卡槽44,卡槽44内插接有卡块45,卡块45侧壁开设有与卡槽44相平行的腰型槽46,插板42侧壁螺纹连接有与卡槽44相对的限位螺钉47,限位螺钉47端部垂直穿进卡槽44内并插入腰型槽46中,当卡块45移动时限位螺钉47端部在腰型槽46内相对移动,限定了卡块45的可移动形成。当插板42从第一通槽411和第二通槽43倾斜向下穿出时,卡槽44位于与其相近卡箍41被背离立杆11的一侧,操作者拧松限位螺钉47,卡块45在重力作用下部分移出卡槽44外并与立杆11抵接,减小了插板42从第一通槽411脱落的可能。

如图7,立杆11与斜杆3之间设有双向螺杆5,双向螺杆5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套筒51,两个套筒51远离双向螺杆5的一端均设有卡钩52,卡钩52为直角钩,其中一个卡钩52与立杆11相扣合,另一个卡钩52与斜杆3相扣合,两个套筒51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53,两个螺母53分别与立杆11和斜杆3抵紧,此时双向螺杆5与立杆11、斜杆3构成三角形结构,增强了斜杆3与立杆11间的连接强度。安装时,操作者先将两个卡钩52分别与立杆11和斜杆3对应,再拧动双向螺杆5带动两个套筒51相互靠近,直至两个卡钩52分别钩住立杆11和斜杆3,随后操作者再拧动两个螺母53,使得两个螺母53分别与立杆11和斜杆3抵紧,便可将双向螺杆5与立杆11和斜杆3相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施工时,操作者先铺设垫板18和组装支架1,调整好各个第一顶托121的方向,然后安装斜杆3以及双向螺杆5,调整各个第二顶托321的方向,将支撑筒16支撑在垫板18上,根据地下室的高度调整立杆11与支撑筒16的相对位置并固定,依次铺设枕木13、龙骨14和模板15,最后操作者拧动第一调节筒12和第二调节筒32,使得第一顶托121和第二顶托321抵紧枕木13和模板15,保证模板15与顶板间的紧密性,调节范围广。

当地下室高度较高时,操作者亦可通过千斤顶6对剪刀撑19进行支撑,根据支架1的大小和重心进行分布千斤顶6的数量与位置,使得各个支架1整体上移,带动模板15与顶板抵紧,再在各个支撑筒16与垫板18间放入合适的垫块,撤出千斤顶6,减少了高空作业,方便灵活。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高压线下超低净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