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植入件

文档序号:1396453 发布日期:2020-03-03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距骨植入件 (Talus implant ) 是由 赵大航 马昕 王少白 王旭 范云平 黄加张 黄迪超 张弓晧 张超 陈立 王晨 于 2018-08-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距骨植入件,包括:距骨假体本体,距骨假体本体的底面上具有支撑平面;内侧部包括相连接的内侧前部和内侧后部,外侧部包括相连接的外侧前部和外侧后部;内侧前部的顶面为内侧前顶圆弧面,内侧后部的顶面为内侧后顶圆弧面;内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外侧前部的顶面为外侧前顶圆弧面,外侧后部的顶面为外侧后顶圆弧面;外侧前顶圆弧面与外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内侧最高切点高度大于外侧最高切点高度;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内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外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外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本发明的距骨植入件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穹隆面的解剖学特点。(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alus implant comprising: the talar prosthesis comprises a talar prosthesis body, wherein a supporting plan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talar prosthesis body; the inner side part comprises an inner front part and an inner rear part which are connected, and the outer side part comprises an outer front part and an outer rear part which are connecte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ront part of the inner side is an inner side front top arc surface,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ear part of the inner side is an inner side rear top arc surface; the inner side front top arc surface is tangent with the inner side rear top arc surfac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ront part of the outer side is an outer front top arc surface,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rear part of the outer side is an outer rear top arc surface; the outer side front top arc surface is tangent with the outer side rear top arc surface; the height of the highest tangent point at the inner side is greater than that at the highest tangent point at the outer side; the radius of the inner side rear top arc surfac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nner side front top arc surface; the radius of the inner side rear top arc surfac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side front top arc surface; the radius of the inner side rear top arc surfac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side rear top arc surface. The talar impla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nforms to the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talar dome of the asian ankle joint.)

距骨植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假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距骨植入件。

背景技术

距骨是人体第二大跗骨,其对于踝关节功能和生物力学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距骨内外侧穹隆曲率是非对称的,并且内外侧穹隆各自前方和后方的曲率也并非一致。

中国发明专利《具有锚定件孔与凹槽的全踝距骨假体》,申请号为CN201610170250.9,申请人是美国的瑞特医疗技术公司,该专利中的全踝替换系统包括距骨植入件与胫骨植入件。该专利中的全踝替换系统就是一般常见的踝关节假体类似,踝关节假体中的胫骨植入件上方与胫骨下端的骨骼相连;胫骨植入件的下方与聚乙烯内衬之间是平面对平面的接触但非固定的活动式结构,或者胫骨植入件的下方与聚乙烯内衬之间是平面对平面的通过卡扣形式相连的固定式连接。距骨植入件包括具有关节连接表面与相对的骨接触表面的本体。本体在关节连接表面与骨接触表面之间具有预定厚度,该专利中,关节连接表面示出的马鞍状,即为具有两个半球的形状,这是一种对称结构。该专利中的关节连接表面示出的形状是现有技术中的常见形状。所以,距骨复杂的解剖学特点并没有完全体现在目前的踝关节假体距骨组件上,距骨组件形态为非解剖形态会造成置换术后的踝关节运动学异常。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距骨植入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距骨植入件,所述距骨植入件的内侧与所述距骨植入件的外侧相比,所述距骨植入件的内侧较靠近胫骨,所述距骨植入件的前侧与所述距骨植入件的后侧相比,所述距骨植入件的前侧较靠近脚趾;所述距骨植入件包括:距骨假体本体,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底面上具有支撑平面;所述距骨假体本体包括相连接的内侧部和外侧部;所述内侧部包括相连接的内侧前部和内侧后部,所述外侧部包括相连接的外侧前部和外侧后部;所述内侧前部的顶面为内侧前顶圆弧面,所述内侧后部的顶面为内侧后顶圆弧面;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相切;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和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均为沿着从内向外的方向,向下凹陷;所述外侧前部的顶面为外侧前顶圆弧面,所述外侧后部的顶面为外侧后顶圆弧面;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相切;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和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均为沿着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下凹陷;所述内侧前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前部的内侧面连接且共面,所述内侧后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后部的内侧面连接且共面;所述内侧前部与所述外侧前部的连接处的顶部形成前侧凹陷缝,所述内侧后部与所述外侧后部的连接处的顶部形成后侧凹陷缝;所述前侧凹陷缝与所述后侧凹陷缝连接,形成距骨顶部凹缝;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内侧最高切点高度;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外侧最高切点高度;所述内侧最高切点高度大于所述外侧最高切点高度;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小于等于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小于等于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2-22mm,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7-27mm;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和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均为15-25mm。

进一步地,平行于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内外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支撑平面的任意平面为前部竖向面;任意一个所述前部竖向面与所述内侧前部的外侧面相交的交线为前部相交线;沿着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内外方向,所述前部相交线与所述内侧前部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侧前部的宽度,所述前部相交线与所述外侧前部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外侧前部的宽度;沿着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前后方向,所述内侧前部的宽度和所述外侧前部的宽度均为依次减小,在同一前部竖向面上,所述内侧前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外侧前部的宽度;平行于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内外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支撑平面的任意平面为后部竖向面;任意一个所述后部竖向面与所述内侧后部的外侧面相交的交线为后部相交线;沿着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内外方向,所述后部相交线与所述内侧后部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侧后部的宽度,所述后部相交线与所述外侧后部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外侧后部的宽度;沿着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前后方向,所述内侧后部的宽度和所述外侧后部的宽度均为依次减小,在同一后部竖向面上,所述内侧后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外侧后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前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内侧后部的内侧面共面,所述外侧前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后部的外侧面共面,且所述内侧后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外侧后部的外侧面均与支撑平面垂直;所述内侧后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外侧后部的外侧面,向着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后方延伸,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为9°-13°。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前部的前侧边为向后凹陷的圆弧线;所述内侧后部的后侧边为向前凹陷的圆弧线;所述外侧前部的前侧边为向后凹陷的圆弧线;所述外侧后部的后侧边为向前凹陷的圆弧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前部的前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35-40mm;所述内侧后部的后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34-39mm;所述外侧前部的前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2-17mm;所述外侧后部的后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40-45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内侧前部的内侧面相交处设有第一内侧前圆角部;所述第一内侧前圆角部的前侧边为圆弧边;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与所述内侧后部的内侧面相交处设有第一内侧后圆角部;所述第一内侧后圆角部的后侧边为圆弧边;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外侧前部的外侧面相交处设有第一外侧前圆角部;所述第一外侧前圆角部的前侧边为圆弧边;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与所述外侧后部的外侧面相交处设有第一外侧后圆角部;所述第一外侧后圆角部的后侧边为圆弧边。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侧前圆角部的前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5mm;所述第一内侧后圆角部的后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5mm;所述第一外侧前圆角部的前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3-7mm;所述第一外侧后圆角部的后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2-6mm。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侧前圆角部的前侧边与所述内侧前部的前侧边相切;所述第一内侧后圆角部的后侧边与所述内侧后部的后侧边相切;所述第一外侧前圆角部的前侧边与所述外侧前部的前侧边相切;所述第一外侧后圆角部的后侧边与所述外侧后部的后侧边相切。

更进一步地,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底面上还具有凹口,所述凹口贯通至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内侧和外侧。

再进一步地,所述凹口的横截面为梯形截面;所述凹口具有相对的前斜面和后斜面,所述前斜面处于所述后斜面的前侧,所述前斜面与所述后斜面之间连接上底面,所述上底面与所述支撑平面平行。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侧前圆角部的前侧边与所述外侧前部的前侧边相切的切点连接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的连线为外前部斜向连线,在通过所述外前部斜向连线且垂直于所述支撑平面的平面上,垂直于所述外前部斜向连线且与所述外前部斜向连线的中点相交的垂线为外部前侧斜向垂线,所述外部前侧斜向垂线与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的交点为外侧前顶中间位置点,所述外侧前顶中间位置点与所述前斜面之间的距离为3-8mm;所述第一外侧后圆角部的后侧边与所述外侧后部的后侧边相切的切点连接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与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的连线为外后部斜向连线;在通过所述外后部斜向连线且垂直于所述支撑平面的平面上,垂直于所述外后部斜向连线且与所述外后部斜向连线的中点相交的垂线为外部后侧斜向垂线,所述外部后侧斜向垂线与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的交点为外侧后顶中间位置点,所述外侧后顶中间位置点与所述后斜面之间的距离为3-8mm。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底面与所述支撑平面之间距离为3-1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与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与所述上底面之间的距离为3-8mm;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与所述上底面之间的距离为3.5-10.5mm。

更进一步地,所述距骨假体本体上设有内锚定件和外锚定件,所述内锚定件和所述外锚定件均安装于所述前斜面上,所述内锚定件处于所述内侧前部,所述外锚定件处于所述外侧前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连接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与外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形成的连线为顶部连线,通过所述顶部连线且垂直于所述支撑平面的平面为顶部竖直面,在顶部竖直面上,通过顶部连线的中点且垂直于所述支撑平面的直线与所述距骨假体本体的顶面上交点为中间连接点,所述中间连接点处于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和所述外侧后顶圆弧面的相交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点与所述顶部竖直面上通过顶部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为0.5-3.5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前顶圆弧面与所述内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外侧前顶圆弧面与外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0.5-2.5mm。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距骨植入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距骨植入件的距骨假体本体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穹隆面的解剖学特点,距骨假体本体的内侧最高切点高度大于外侧最高切点高度,这就符合距骨内外侧穹隆最高点不对称的解剖学特点;由于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内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外侧前顶圆弧面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大于外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该结构更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穹隆面的解剖学特点;

2)内侧前顶圆弧面与内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外侧前顶圆弧面与外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各个圆弧面之间采用相切位置过渡的结构,避免了曲率的变化对于关节运动的影响;

3)对于内侧前顶圆弧面、外侧前顶圆弧面、外侧前顶圆弧面和外侧后顶圆弧面的半径进行调整,能够符合踝关节运动学的多半径非对称的结构要求;

4)本发明的距骨植入件符合亚洲人的踝关节的距骨解剖特点,能够避免踝关节置换手术后造成踝关节运动学异常,能够避免距骨植入件下沉或距骨植入件与周围组织发生撞击;

5)前侧凹陷缝与后侧凹陷缝连接,形成距骨顶部凹缝,便于内衬块与距骨植入件稳定地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用于安装在右脚脚踝的距骨植入件的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用于安装在右脚脚踝的距骨植入件的外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距骨植入件的主视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距骨植入件的后视图。

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距骨植入件的左视图。

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距骨植入件的右视图。

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距骨植入件的俯视图。

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距骨植入件的仰视图。

图9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距骨植入件安装于右脚脚踝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跟骨

20 胫骨

100 距骨假体本体

101 支撑平面

102 凹口

1021 前斜面

1022 后斜面

1023 上底面

110 内侧前部

111 内侧前顶圆弧面

112 内侧前部的内侧面

113 内侧前部的前侧边

114 第一内侧前圆角部

120 内侧后部

121 内侧后顶圆弧面

122 内侧后部的内侧面

123 内侧后部的后侧边

124 第一内侧后圆角部

130 外侧前部

131 外侧前顶圆弧面

132 外侧前部的外侧面

133 外侧前部的前侧边

134 第一外侧前圆角部

140 外侧后部

141 外侧后顶圆弧面

142 外侧后部的外侧面

143 外侧后部的后侧边

144 第一外侧后圆角部

150 前侧凹陷缝

160 后侧凹陷缝

210 内锚定件

220 外锚定件

L1 外前部斜向连线

L2 外后部斜向连线

i 第一外侧前圆角部的前侧面与外侧前部的前侧边相切的切点

d 第一外侧后圆角部的后侧面与外侧后部的后侧边相切的切点

a 外侧前顶圆弧面与外侧后顶圆弧面相切处的最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距骨植入件,用于安装在右脚脚踝上的跟骨10上,距骨植入件的内侧与距骨植入件的外侧相比,所述距骨植入件的内侧较靠近胫骨20,距骨植入件的前侧与距骨植入件的后侧相比,距骨植入件的前侧较靠近脚趾;

距骨植入件包括:距骨假体本体100,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底面上具有支撑平面101;

距骨假体本体100包括相连接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内侧部包括相连接的内侧前部110和内侧后部120,外侧部包括相连接的外侧前部130和外侧后部140;

内侧前部110的顶面为内侧前顶圆弧面111,内侧后部120的顶面为内侧后顶圆弧面121;内侧前顶圆弧面111与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相切;内侧前顶圆弧面111和内侧后顶圆弧面121均为沿着从内向外的方向,向下凹陷;

外侧前部130的顶面为外侧前顶圆弧面131,外侧后部140的顶面为外侧后顶圆弧面141;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相切;外侧前顶圆弧面131和外侧后顶圆弧面141均为沿着从外向内的方向,向下凹陷;

内侧前部110的外侧面与外侧前部130的内侧面连接且共面,内侧后部120的外侧面与外侧后部140的内侧面连接且共面;内侧前部110与外侧前部130的连接处的顶部形成前侧凹陷缝150,内侧后部120与外侧后部140的连接处的顶部形成后侧凹陷缝160;所述前侧凹陷缝150与后侧凹陷缝160连接,形成距骨顶部凹缝;

内侧前顶圆弧面111与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相切处的最高点与支撑平面101之间的距离为内侧最高切点高度;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相切处的最高点a与支撑平面101之间的距离为外侧最高切点高度;内侧最高切点高度大于外侧最高切点高度;

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内侧前顶圆弧面111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外侧前顶圆弧面131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的半径。

本发明的距骨植入件的距骨假体本体100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穹隆面的解剖学特点,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内侧最高切点高度大于外侧最高切点高度,这就符合距骨内外侧穹隆最高点不对称的解剖学特点;由于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内侧前顶圆弧面111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外侧前顶圆弧面131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的半径,该结构更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穹隆面的解剖学特点;

内侧前顶圆弧面111与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相切,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相切;各个圆弧面之间采用相切位置过渡的结构,避免了曲率的变化对于关节运动的影响;

对于内侧前顶圆弧面111、外侧前顶圆弧面131、外侧前顶圆弧面131和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的半径进行调整,能够符合踝关节运动学的多半径非对称的结构要求;

本发明的距骨植入件符合亚洲人的踝关节的距骨解剖特点,能够避免踝关节置换手术后造成踝关节运动学异常,能够避免距骨植入件下沉或距骨植入件与周围组织发生撞击。

前侧凹陷缝150与后侧凹陷缝160连接,形成距骨顶部凹缝;便于内衬块与距骨植入件稳定地接触。

外侧前顶圆弧面131的半径小于等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的半径,内侧前顶圆弧面111的半径小于等于外侧前顶圆弧面131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内侧前顶圆弧面111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外侧前顶圆弧面131的半径;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大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的半径;能够符合踝关节活动过程中距骨所提供的在踝穴中呈现多中心多半径的移动方式。本申请能够模拟出正常踝关节在背屈过程中,正常的胫距关节活动轴由外下向内上方向倾斜;相反在跖屈过程中,正常的胫距关节活动轴由内下向外上方向倾斜。

内侧前顶圆弧面111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2-22mm,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7-27mm;外侧前顶圆弧面131的半径和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均为15-25mm。该结构使得距骨植入件所形成的顶面的结构能够更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穹隆面的解剖学特点。

平行于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内外方向且垂直于支撑平面101的任意平面为前部竖向面;任意一个前部竖向面与内侧前部110的外侧面相交的交线为前部相交线;沿着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内外方向,前部相交线与内侧前部110的内侧面112之间的距离为内侧前部110的宽度,前部相交线与外侧前部130的外侧面132之间的距离为外侧前部130的宽度;

沿着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前后方向,内侧前部110的宽度和外侧前部130的宽度均为依次减小,在同一前部竖向面上,内侧前部110的宽度大于外侧前部130的宽度;

平行于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内外方向且垂直于支撑平面101的任意平面为后部竖向面;任意一个后部竖向面与内侧后部120的外侧面相交的交线为后部相交线;沿着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内外方向,后部相交线与内侧后部120的内侧面122之间的距离为内侧后部120的宽度,后部相交线与外侧后部140的外侧面142之间的距离为外侧后部140的宽度;

沿着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前后方向,内侧后部120的宽度和外侧后部140的宽度均为依次减小,在同一后部竖向面上,内侧后部120的宽度大于外侧后部140的宽度。

沿着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前后方向,内侧前部110的宽度和外侧前部130的宽度均为依次减小,在同一前部竖向面上,内侧前部110的宽度大于外侧前部130的宽度;沿着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前后方向,内侧后部120的宽度和外侧后部140的宽度均为依次减小,在同一后部竖向面上,内侧后部120的宽度大于外侧后部140的宽度,该结构使得距骨假体本体100在宽度方向上的结构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的宽度方向的结构。

内侧前部110的内侧面112与内侧后部120的内侧面122共面,外侧前部130的外侧面132与外侧后部140的外侧面142共面,且内侧后部120的外侧面和外侧后部140的外侧面142均与支撑平面101垂直;内侧后部120的内侧面122与外侧后部140的外侧面142,向着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后方延伸,形成的夹角的角度A为9°-13°。该结构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从前侧向着后侧收窄的结构特点和收窄的幅度。

内侧前部110的前侧边113为向后凹陷的圆弧线;内侧后部120的后侧边123为向前凹陷的圆弧线;外侧前部130的前侧边133为向后凹陷的圆弧线;外侧后部140的后侧边143为向前凹陷的圆弧线。该结构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的前侧和后侧的轮廓结构,能够避免距骨植入件安装在跟骨10上之后,损伤踝关节周围的肌腱或韧带等软组织。

内侧前部110的前侧边113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35-40mm;内侧后部120的后侧边123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34-39mm;外侧前部130的前侧边133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2-17mm;外侧后部140的后侧边143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40-45mm。该结构使得距骨植入件的结构更紧凑,更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的前侧和后侧的轮廓结构。

内侧前顶圆弧面111与内侧前部110的内侧面112相交处设有第一内侧前圆角部114;第一内侧前圆角部114的前侧边为圆弧边;

内侧后顶圆弧面121与内侧后部120的内侧面122相交处设有第一内侧后圆角部124;第一内侧后圆角部124的后侧边为圆弧边;

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前部130的外侧面132相交处设有第一外侧前圆角部134;第一外侧前圆角部134的前侧边为圆弧边;

外侧后顶圆弧面141与外侧后部140的外侧面142相交处设有第一外侧后圆角部144;第一外侧后圆角部144的后侧边为圆弧边。

第一内侧前圆角部114、第一内侧后圆角部124、第一外侧前圆角部134和第一外侧后圆角部144的设置使得距骨植入件的轮廓更为圆滑,避免距骨植入件安装在跟骨10上之后,损伤踝关节周围的肌腱或韧带等软组织。

第一内侧前圆角部114的前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5mm;第一内侧后圆角部124的后侧面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1-5mm;第一外侧前圆角部134的前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3-7mm;第一外侧后圆角部144的后侧边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2-6mm。该结构使得距骨植入件的结构更紧凑,更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的轮廓结构。

第一内侧前圆角部114的前侧边与内侧前部110的前侧边113相切;第一内侧后圆角部124的后侧面与内侧后部120的后侧边123相切;第一外侧前圆角部134的前侧边与外侧前部130的前侧边133相切;第一外侧后圆角部144的后侧边与外侧后部140的后侧边143相切。该结构使得距骨植入件的轮廓更为圆滑。

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底面上还具有凹口102,凹口102贯通至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内侧和外侧。凹口102的设置便于距骨假体本体100安装于距骨上。凹口102贯通至距骨假体本体100的内侧和外侧,使得距骨假体本体100的两侧是开放设计且无遮挡,该设计特点保证了踝关节距骨假体本体100安装后X线侧位摄片可以清楚的看到距骨假体本体100与骨宿主接触界面的情况,避免了距骨假体本体100松动无法通过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的情况。

凹口102的横截面为梯形截面;凹口102具有相对的前斜面1021和后斜面1022,前斜面1021处于后斜面1022的前侧,前斜面1021与后斜面1022之间连接上底面1023,上底面1023与支撑平面101平行。前斜面1021、上底面1023和后斜面1022构成三面结构减少了距骨假体本体100安装时骨切除量,使得距骨保留了更多的坚硬的软骨下骨,降低了距骨假体本体100下沉可能性。

为了使得距骨假体本体100的轮廓更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的轮廓结构,第一外侧前圆角部134的前侧边与外侧前部130的前侧边133相切的切点i连接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相切处的最高点a的连线为外前部斜向连线L1,在通过外前部斜向连线L1且垂直于支撑平面101的平面上,垂直于外前部斜向连线L1且与外前部斜向连线L1的中点相交的垂线为外部前侧斜向垂线,外部前侧斜向垂线与外侧前顶圆弧面131的交点为外侧前顶中间位置点,外侧前顶中间位置点与前斜面1021之间的距离为3-8mm;

第一外侧后圆角部144的后侧边与外侧后部140的后侧边143相切的切点d连接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相切处的最高点a的连线为外后部斜向连线L2;在通过外后部斜向连线L2且垂直于支撑平面101的平面上,垂直于外后部斜向连线L2且与外后部斜向连线L2的中点相交的垂线为外部后侧斜向垂线,外部后侧斜向垂线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的交点为外侧后顶中间位置点,外侧后顶中间位置点与后斜面1022之间的距离为3-8mm。

上底面1023与支撑平面101之间距离为3-10mm。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相切处的最高点a与上底面1023之间的距离为3-8mm;内侧前顶圆弧面111与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相切处的最高点与上底面1023之间的距离为3.5-10.5mm。

距骨假体本体100上设有内锚定件210和外锚定件220,内锚定件210和外锚定件220均安装于前斜面1021上,内锚定件210处于内侧前部110,外锚定件220处于外侧前部130。内锚定件210和外锚定件220结构相同,内锚定件210包括与距骨假体本体100连接的柱状部211和与柱状部211的底部连接的半球部212;柱状部211的长度为2-8mm,半球部212的长度为2-4mm。内锚定件210和外锚定件220从前上方向后下方***距骨颈后方,增加距骨假体本体100安装后的初期稳定性,该安装位置的设计可以减少对距骨血供的影响,降低距骨假体本体100安装后距骨骨坏死的发生。

为了使得距骨假体本体100的轮廓更符合亚洲人踝关节距骨的轮廓结构,内侧前顶圆弧面111与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相切处的最高点连接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相切处的最高点a形成的连线为顶部连线,通过顶部连线且垂直于支撑平面101的平面为顶部竖直面,在顶部竖直面上,通过顶部连线的中点且垂直于支撑平面101的直线与距骨假体本体100的顶面上交点为中间连接点,中间连接点处于内侧前顶圆弧面111、内侧后顶圆弧面121、外侧前顶圆弧面131和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的相交处。

中间连接点与顶部竖直面上通过顶部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为0.5-3.5mm。

内侧前顶圆弧面111与内侧后顶圆弧面121相切处的最高点比外侧前顶圆弧面131与外侧后顶圆弧面141相切处的最高点a高出0.5-2.5mm。

以下表格中是三个距骨植入件的产品中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脊椎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