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料装置

文档序号:1433770 发布日期:2020-03-20 浏览:1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叠料装置 (Fold material device ) 是由 黄志明 黄忠贤 梁家灿 于 2019-12-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叠料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料机构、盛料块和驱动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盛料块并列设置,所述盛料块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叠料仓道;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移料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料机构运动,以将工件从所述上料机构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将大批量工件倒入所述上料机构后,由所述上料机构进行上料;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料机构运动,从而将工件从所述上料机构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工件在所述叠料仓道内从下到上堆放排列;工件的整个移送和叠放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提升了良品率和生产效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ack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ack, wherein a feeding mechanism, a material containing block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are arranged on the rack, the feeding mechanism and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block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a stacking bin channel extending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arranged on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block; 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material moving mechanism,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material moving mechanism to move so as to transfer the workpiece from the feeding mechanism to the material stacking bin channel. After large batches of workpieces are poured into the feeding mechanism, feeding is carried out by the feeding mechanism;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material moving mechanism to move, so that workpieces are moved from the feeding mechanism to the material stacking bin channel, and the workpieces are stacked and arranged in the material stacking bin channel from bottom to top; the whole transferring and stacking process of the workpieces does not need manu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yiel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re improved.)

一种叠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工件如铁芯进行叠放时,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首先通过人工将所有铁芯进行正向排列后,再将所有铁芯进行叠加放置,最后用镊子夹取叠放至一定厚度的铁芯放至叠片夹具里。铁芯的整个叠放过程都是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叠料装置,旨在避免人工参与工件的叠放,提升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叠料装置,其包括机架,其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料机构、盛料块和驱动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盛料块并列设置,所述盛料块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叠料仓道;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移料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料机构运动,以将工件从所述上料机构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移料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一转接板远离所述驱动机构一端连接的第二转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板上的吸嘴;所述第二转接板平行于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盛料块的排列方向。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复位机构和遮挡装置,所述遮挡装置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遮挡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转接板的移动路径上;当所述第二转接板与所述遮挡装置接触时,所述第二转接板可驱动所述遮挡装置移动以暴露所述出料口;当所述第二转接板与所述遮挡装置分离时,所述复位机构驱动所述遮挡装置复位以遮挡所述出料口。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挡块,以及将所述挡块与所述遮挡装置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遮挡装置的滑动方向;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遮挡装置遮挡所述出料口。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遮挡装置包括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的挡板以及与所述挡板连接的导柱;所述导柱位于所述第二转接板的移动路径上;所述挡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工件宽度的2倍;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仅供一个工件通过的缺口;当所述吸嘴与所述出料口相对应时,所述缺口与所述出料口相对应。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圆振筛,所述圆振筛上设置有多个漏料孔,漏料孔用于将反向的工件漏出;所述多个漏料孔沿工件的移动路径依次排列。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限位夹,所述限位夹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叠料仓道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移料机构的移动路径上;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叠料仓道连通;当所述限位夹张开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大于工件的宽度;当所述限位夹合拢时,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小于工件的宽度。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相互对称,并均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当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夹张开。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移料机构上设置有插针,当所述移料机构穿过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叠料仓道内时,所述插针从所述容纳空间窄的一端***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分别顶持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以使所述限位夹合拢。

所述叠料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器上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器沿平行于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盛料块的排列方向的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移料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移料机构上下运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将大批量工件倒入所述上料机构后,由所述上料机构进行上料;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料机构运动,从而将工件从所述上料机构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工件在所述叠料仓道内从下到上堆放排列;工件的整个移送和叠放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提升了良品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所述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遮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所述遮挡装置遮挡所述出料口时,所述遮挡装置与所述上料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所述遮挡装置未遮挡所述出料口时,所述遮挡装置与所述上料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所述限位夹张开时,所述限位夹与所述移料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所述插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所述吸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所述盛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所述盛料块与所述顶料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所述叠料装置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料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上料机构2、盛料块3和驱动机构4,所述上料机构2与所述盛料块3并列设置,如图10所示,所述盛料块3内设置有叠料仓道31;所述驱动机构4上设置有移料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在所述上料机构2与所述盛料块3之间往复运动,从而将工件从所述上料机构2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31。所述叠料仓道31沿竖直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叠料仓道31用于容纳工件;所述叠料仓道31的横截面形状与工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使得所述叠料仓道31与工件的外观形状相匹配,从而避免工件在所述叠料仓道31内下落时发生翻转。

本发明中所述工件为异形铁芯;工作人员将大批量工件倒入所述上料机构2后,由所述上料机构2进行上料;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运动,从而将工件从所述上料机构2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31,工件在所述叠料仓道31内从下到上堆放排列;工件的整个移送和叠放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提升了良品率和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控制器100,如图12所示,所述上料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4和所述移料机构5均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所述上料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4和所述移料机构5的开关以及动作顺序均由所述控制器100自动进行程序控制。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控制器100采用的芯片型号为FX3U-32M。

如图2所示,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圆振筛21,所述圆振筛21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工作人员将大批量工件倒入所述圆振筛21内后,所述圆振筛21启动,工件沿着所述圆振筛21向所述圆振筛21的下料口210移动;并且工件移动过程中自行排列。所述圆振筛21上靠近所述下料口210处设置有多个漏料孔211,所述漏料孔211的形状与反向放置的工件的形状相同,并且仅能容纳一个工件通过。当排列好的工件向所述下料口210移动时,随所述圆振筛21的振动成反向放置的工件运动至所述漏料孔211时,可以刚好从所述漏料孔211漏下,以保证从所述下料口210流出的工件均为正向排布的工件,从而使得所述叠料仓道31内叠放的工件的方位均相同,而不会出现正向、反向参差排布的现象。

一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中对异形薄片铁芯进行叠装,铁芯的横截面为楔形,即铁芯的一端窄、另一端宽;在所述上料机构2上朝向铁芯移动方向的方向为前,大批量铁芯被所述上料机构2排列传送时,前端窄、后端宽的铁芯为正向铁芯,前端宽、后端窄的铁芯为反向铁芯;所述漏料孔211的形状与铁芯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宽端朝前、窄端朝厚。当反向铁芯移动至所述漏料孔211时,则可以从所述漏料孔211漏下,保证只有正向铁芯继续向前传输。

本发明中当需要对不同颜色的工件进行交叉叠放时,所述机架1上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上料机构2,且所述盛料块3位于两个上料机构2之间;两个上料机构2均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移料机构5根据需求将不同颜色的工件按照需求的叠放顺序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31,从而实现不同颜色工件的交叉叠放。根据实际需求,当需要对三种甚至更多颜色的工件进行交叉叠放时,本发明中只需要在所述机架1上增设上料机构2,每个上料机构2对应上料一种颜色的工件,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移料机构5移送工件的顺序,实现多种颜色的工件的交叉叠放。

如图2所示,所述上料机构2还包括直振筛22,所述直振筛22与所述下料口210连接,所述圆振筛21内的工件从所述下料口210传送纸所述直振筛22,并沿直线向前传送。所述直振筛22上设置有凹槽221,所述凹槽221的长度方向与工件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凹槽221沿工件的移动路径设置,以减少工件与所述直振筛22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涂覆有颜色涂料的工件与所述直振筛22黏连。所述圆振筛21和所述直振筛22均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00通过控制所述圆振筛21和所述直振筛22的开关和振动速度,来控制工件的上料速度。

如图2所示,所述直振筛22上靠近所述圆振筛21的下料口210处设置有光纤传感器6,所述光纤传感器6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通过所述光纤传感器6来检测工件是否一直停留在所述直振筛22上对应所述光纤传感器6的位置,若是,则说明所述直振筛22上工件过于密集,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圆振筛21停止,以避免工件在所述直振筛22上拥堵。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遮挡装置7和复位机构8,所述遮挡装置7与所述机架1滑动连接;所述遮挡装置7位于所述上料机构2的出料口220的上方,当所述遮挡装置7相对于所述机架1滑动时,所述遮挡装置7可以从所述出料口220的上方遮挡所述出料口220,或将所述出料口220暴露。

所述遮挡装置7位于所述移料机构5的移动路径上,即本发明中驱动所述遮挡装置7移动以暴露所述出料口220的驱动力来源于所述移料机构5,而无需再为所述遮挡装置7单独设立驱动装置来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移动,使得所述叠料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化。初始时,所述遮挡装置7遮挡所述出料口220;当所述移料机构5移动至与所述遮挡装置7接触时,所述驱动机构4继续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移动,使得所述移料机构5推动所述遮挡装置7移动,从而暴露所述出料口220。当所述移料机构5从所述出料口220处抓取工件,并将工件向所述盛料块3处移送时,随着所述移料机构5远离所述遮挡装置7,所述复位机构8驱动所述遮挡装置7复位,并遮挡所述出料口220。当所述移料机构5与所述复位机构8分离时,所述遮挡装置7遮挡所述出料口220。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器4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器41上的第二驱动器42;所述第一驱动器4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器42沿平行于所述上料机构2与所述盛料块3的排列方向的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第二驱动器42与所述移料机构5连接并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上下运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器4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器42向所述直振筛22方向移动,所述移料机构5向所述遮挡装置7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移料机构5接触所述遮挡装置7,并推动所述遮挡装置7使所述出料口220暴露,则所述第一驱动器41停止,所述移料机构5与所述出料口220正对;所述第二驱动器42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下移,并抓取/吸取所述出料口220处的工件。所述第二驱动器42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上移,所述第一驱动器4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器42沿直线向所述盛料块3方向移动,所述移料机构5脱离所述遮挡装置7,所述复位机构8驱动所述遮挡装置7复位并遮挡所述出料口220;所述移料机构5移动至与所述叠料仓道31对应时,所述第一驱动器41停止,所述第二驱动器42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下移,将工件送入所述叠料仓道31内。完成工件在所述叠料仓道31内的叠放后,所述第二驱动器42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上移并脱离所述叠料仓道31,等待下一次对工件的移送。

所述遮挡装置7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移料机构5在所述第二驱动器42的驱动作用下移动的方向相互平行,以保证所述移料机构5在移动过程中能推动所述遮挡装置7暴露所述出料口220。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驱动器41包括电机411、与所述电机411的转轴连接的丝杠412和套设在所述丝杠412上的螺母413,所述丝杠412水平布置,并平行于所述上料机构2和所述盛料块3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驱动器42与所述螺母413连接从而在所述螺母413的带动下沿所述丝杠412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器42包括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分别与所述螺母413和所述移料机构5连接;所述螺母413带动所述直线电机做直线运动,所述直线电机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上下运动。

所述遮挡装置7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凹槽221;所述遮挡装置7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上料机构2与所述盛料块3的排列方向。所述复位机构8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挡块81,以及将所述挡块81与所述遮挡装置7连接的第一弹性件82;所述挡块81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弹性件82,并保证所述第一弹性件82的弹性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遮挡装置7的滑动方向。当所述移料机构5驱动所述遮挡装置7滑动时,所述遮挡装置7向所述直振筛22远离所述盛料块3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82位于所述遮挡装置7远离所述盛料块3的一端;当所述第一弹性件82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遮挡装置7遮挡所述出料口220;当所述移料机构5接触所述遮挡装置7并继续向所述直振筛22远离所述盛料块3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82压缩,为所述遮挡装置7的移动提供空间,以暴露所述出料口220。

所述遮挡装置7用于同时遮挡至少两个工件;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遮挡装置7靠近所述盛料块3的一端设置有缺口9;所述缺口9仅供一个工件通过。如图4所示,当所述遮挡装置7遮挡所述出料口220时,所述缺口9与所述出料口220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遮挡装置7的滑动方向,即所述缺口9与所述出料口220相互错位,且所述缺口9位于所述出料口220靠近所述盛料块3的一侧;当所述移料机构5驱动所述遮挡装置7向远离所述盛料块3方向滑动时,所述缺口9也向远离所述盛料块3的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当所述移料机构5与所述出料口220相对应时,所述缺口9与所述出料口220相对应,所述第一驱动器41停止,所述第二驱动器42驱动所述移料机构5下移。

所述缺口9用于将被遮挡的几个工件中,沿工件传送方向上排在第一个的工件暴露出来,并将第二个或同时将排在第一个工件之后的多个工件遮挡,使得所述移料机构5每次只能移送一个工件,避免工件之间黏连叠加。所述直振筛22上设置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位于所述凹槽221的正上方,所述盖板10与所述直振筛22之间具有容纳工件的间隙,且所述间隙的高度仅能容纳一个工件,从而保证工件进入所述间隙内后可以沿直线依次排开,而不会产生黏连叠加。进一步的,所述盖板10未遮挡所述出料口220,所述遮挡装置7与所述盖板10相邻布置。

如图3所示,所述遮挡装置7包括挡板71和导柱72,所述导柱72竖直设置,所述挡板71水平设置;所述挡板7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工件宽度的2倍,以保证所述挡板71可以同时对至少两个工件进行遮挡。所述挡板71与所述导柱72连接,并与所述机架1滑动连接;所述导柱72位于所述直振筛22远离所述盛料块3的一侧;所述导柱72位于所述移料机构5的移动路径上;当所述移料机构5与所述导柱72接触,并继续向所述直振筛22远离所述盛料块3方向移动时,所述导柱72在所述移料机构5的推动力下带动所述挡板71滑动,以使所述缺口9与所述出料口220对应,暴露所述出料口220。

如图11所示,所述叠料仓道31内设置有顶料块11,所述顶料块11的横截面与工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顶料块11从工件的下方顶持工件,防止工件在所述叠料仓道31内下降叠放时翻倒。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的部分从所述叠料仓道31的下端开口***所述叠料仓道31内,并与所述顶料块11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料块11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驱动器包括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移料机构5每向所述叠料仓道31内移送一个工件后,所述第三驱动器就驱动所述顶料块11下降一个工件的高度,为下一个工件进入所述叠料仓道31提供叠放空间。

如图7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限位夹12,所述限位夹12包括第一夹持臂121和第二夹持臂122;所述第一夹持臂12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12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200,所述容纳空间200位于所述叠料仓道31的上方,并与所述叠料仓道31连通;所述容纳空间200位于所述移料机构5的移动路径上,使得所述移料机构5可以穿过所述容纳空间200进入所述叠料仓道31内。当所述限位夹12张开时,所述容纳空间200的宽度大于工件的宽度,所述移料机构5可以携带工件进入所述叠料仓道31,并将工件留在所述叠料仓道31内逐渐叠加。当所述限位夹12合拢时,所述容纳空间200的宽度小于工件的宽度,所述第一夹持臂1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122从所述移料机构5的两侧,并从工件的上方对工件进行限位,使得所述移料机构5从所述叠料仓道31穿过所述容纳空间200移出时,工件可以留在所述叠料仓道31内,而不会因为工件表面颜色涂料的粘性导致工件随所述移料机构5一起从所述叠料仓道31移出。

所述第一夹持臂12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122相互对称,并均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12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122通过第二弹性件13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1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121与所述机架1的转动连接点靠近所述叠料仓道31的一侧;如图7所示,当所述第二弹性件1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夹12张开,即在无外力对所述限位夹12作用时,自然状态下所述限位夹12处于张开状态,以保证所述移料机构5携带工件可以顺利穿过所述容纳空间200进入所述叠料仓道31。

由于所述第一夹持臂12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122相互对称并构成所述限位夹12,因此当所述第二弹性件1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夹12张开,即所述容纳空间200的一端宽,另一端窄,且所述容纳空间200宽的一端朝向所述叠料仓道31。

如图7所示,所述移料机构5上设置有插针14,当所述移料机构5穿过所述容纳空间200***所述叠料仓道31内时,所述插针14从所述容纳空间200窄的一端***所述容纳空间200内,并分别顶持所述第一夹持臂1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122,使得所述容纳空间200窄的一端变宽,而所述容纳空间200宽的一端变窄,所述第二弹性件13被压缩,达到所述容纳空间200靠近所述移料机构5的位置变窄,以使所述限位夹12合拢,对所述移料机构5上的工件进行限位,避免工件随所述移料机构5移出所述叠料仓道31。

当所述插针14从所述容纳空间200移出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限位夹12自动复位至张开状态。

如图8所示,所述插针14包括插针本体141;所述插针本体141朝向所述限位夹12的一端即所述插针本体141的下端呈锥形,使得所述插针本体141的下端从下向上逐渐***。所述插针本体141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容纳空间200的最小宽度,使得所述限位夹12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插针本体141可以***所述容纳空间200窄的一端;随着所述移料机构5的下移,所述插针本体141在所述容纳空间200内逐渐下移,所述插针本体141接触所述第一夹持臂1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122的部位越来越宽,从而顶持所述第一夹持臂1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122均相对于所述机架1转动,所述容纳空间200靠近所述叠料仓道31的位置变窄,实现所述限位夹12的合拢。

如图8所示,所述插针14还包括位于所述插针本体141上方的第三弹性件142,所述第三弹性件142将所述插针14与所述移料机构5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142沿竖直上下方向弹性伸缩。所述第三弹性件142用于对所述限位夹12的张开和合拢进行延时:当所述移料机构5携带工件朝向下方的所述叠料仓道31移动时,所述插针本体141会首先进入所述容纳空间200并顶持所述第一夹持臂1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122,所述移料机构5继续携带所述插针本体141下移,并需要克服所述第三弹性件142的弹力,使所述第三弹性件142压缩,从而延长所述移料机构5在所述叠料仓道31内停留的时长,保证工件能够进入所述叠料仓道31。当所述移料机构5向上移出时,所述插针本体141向上移动,同时所述第三弹性件142逐渐恢复弹性形变,只有所述第三弹性件142完全恢复弹性形变,且所述插针本体141脱离所述容纳空间200,才能保证所述限位夹12复位至张开状态;所述第三弹性件142对所述插针本体141脱离所述容纳空间200的移动过程进行延时,使得所述移料机构5移出所述叠料仓道31时所述限位夹12延时张开,保证所述移料机构5携带的工件能够留在所述叠料仓道31内,而不会粘附所述移料机构5从所述叠料仓道31移出。

如图8所示,所述插针14还包括第一安装部143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43内的第一限位块144;所述第一安装部143中空,且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所述第一限位块144遮挡所述第一安装部143上端的开口;所述第一安装部143与所述移料机构5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14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43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44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142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插针本体14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43内并与所述第三弹性件142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43外。

如图7所示,所述移料机构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转接板51、水平设置的第二转接板52、以及吸嘴53,所述第二转接板52与所述第一转接板5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板51的上端与所述直线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板52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超出所述第一转接板51且分别安装所述吸嘴53和所述插针14。所述第二转接板52平行于所述上料机构2和所述盛料块3排列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吸嘴53之间均具有一定距离,较佳的,所述吸嘴53位于所述第二转接板52的中心处;所述第二转接板52可接触所述遮挡装置7并驱动所述遮挡装置7滑动;当所述第二转接板52与所述导柱72接触时,所述吸嘴53与所述导柱7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口220的宽度,以使所述缺口9与所述出料口220相对应时,所述出料口220暴露,且所述吸嘴53能够与所述出料口220相对应。

所述吸嘴53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吸嘴53吸取工件或释放工件。如图9所示,所述吸嘴53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板52上的第二安装部532、以及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二限位块533、第四弹性件534和吸嘴535;所述第二安装部532为中空结构且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所述第二限位块533和所述第四弹性件534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32内,当所述第四弹性件534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吸嘴535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32内并与所述第四弹性件534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32外,从而吸取或释放工件。所述第四弹性件534为所述吸嘴535提供缓冲作用,避免所述吸嘴535吸取工件时下降过多,而与工件相互挤压产生损坏。当所述缺口9与所述出料口220对应时,所述吸嘴535位于所述出料口220相对应。所述第一弹性件82、所述第二弹性件13、所述第三弹性件142和所述第四弹性件534均采用弹簧。

所述第二驱动器42上设置有真空发生器531(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发生器53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00和所述吸嘴535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料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料机构、盛料块和驱动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盛料块并列设置,所述盛料块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叠料仓道;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移料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料机构运动,以将工件从所述上料机构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将大批量工件倒入所述上料机构后,由所述上料机构进行上料;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料机构运动,从而将工件从所述上料机构移送至所述叠料仓道,工件在所述叠料仓道内从下到上堆放排列;工件的整个移送和叠放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提升了良品率和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紧固件输送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