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油底壳

文档序号:1487626 发布日期:2020-02-28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油底壳 (Oil pan with heating device ) 是由 吴一平 汪开好 于 2019-10-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油底壳,包括加热装置、油底壳和底盖,该加热装置包括发热部件和导热部件,发热部件安装在油底壳的底部,发热部件的顶部与油底壳的底部贴合,底盖密封安装在油底壳的底部,发热部件位于底盖内。通过发热部件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发出相应的热量,该热量在绝缘保温板的作用下损失很小,同时热量传导给绝缘导热模块,再从绝缘导热模块传导给传热板,由于传热板的顶部是跟油底壳的底部大面积接触的,所以传热板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油底壳的底面传输到机油里面,同时传热板上的热量通过热管传输到油底壳上部的机油里,可以保证机油在不同的区域里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保证加热的均匀性和高效性。(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il pan with a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e heating device, the oil pan and a bottom cover, wherein the he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heating component and a heat conducting component, the heat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il pan, the top of the heating component is attached to the bottom of the oil pan, the bottom cover is hermetically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il pan, and the heating component is positioned in the bottom cover. Convert the electric energy into heat energy through the part that generates heat, and send corresponding heat, this heat loses very little under insulation board&#39;s effect, heat conduction gives insulating heat conduction module simultaneously, give the heat transfer plate from insulating heat conduction module conduction again, because the top of heat transfer plate is with the bottom large tracts of land contact of oil pan, so the heat of heat transfer plate partly transmits the machine oil the inside through the bottom surface of oil pan, heat on the heat transfer plate passes through the heat pipe simultaneously and transmits in the machine oil on oil pan upper portion, can guarantee that machine oil carries out quick even heating in the region of difference, guarantee the homogeneity and the high efficiency of heating.)

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油底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底壳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低温下,尤其是在零下30℃以下,柴油机曲轴旋转阻力矩和启动转速在低温条件下主要受机油黏度的影响,随着外界温度降低,机油黏度增加甚至凝结,流动性差,各摩擦副之间的阻力加大,从而加大了曲轴的旋转阻力矩,使柴油机启动转速降低,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机油的黏度和密度均增大,表面张力加大,据测定,当气温从40℃降到-10℃时,机油的黏度提高83%,密度增大8%。这样就使机油的流动性变差,雾化不良,延长了着火滞后期,造成柴油机启动困难,机械部件不能得到充分的润滑,增大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加快了机械部件的磨损,减少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油底壳加热装置应运而生。

如图7所示的加热装置,发热面积小,热量不能迅速均匀的传到油底壳的各个位置,机油吸热效果差,升温慢,而且发热位置的热量太大,周围的机油在高温下易变质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油底壳,解决了现有的油底壳加热装置对机油加热效率低发热位置的热量太大损坏机油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油底壳,包括加热装置、油底壳和底盖,该加热装置包括发热部件和导热部件;

所述发热部件安装在油底壳的底部,所述发热部件的顶部与油底壳的底部贴合,所述底盖密封安装在油底壳的底部,所述发热部件位于底盖内,所述发热部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的绝缘保温板、加热片、接线板、绝缘导热模块和传热板,所述接线板设置在加热片上;

所述导热部件包括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与传热板连接,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贯穿至油底壳的内腔,所述热管均匀分布在油底壳的内腔,所述油底壳和热管的连接处密封;

所述热管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设置有吸液芯结构,所述吸液芯结构的内腔设置有工作介质;

所述热管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设置有吸液芯结构,所述吸液芯结构的内腔设置有工作介质。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底盖的四角通过螺栓与油底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传热板、绝缘导热模块、加热片和绝缘保温板通过定位螺栓安装在油底壳的底部,所述传热板、绝缘导热模块、加热片和绝缘保温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螺栓位于螺纹孔内。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接线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加热片以并联或串联的方式通过连接片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传热板的底部与绝缘导热模块贴合,所述传热板的顶部与油底壳贴合,所述绝缘导热模块的底部与加热片贴合,所述加热片的底部与绝缘保温板贴合。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热管的数量为六个,所述热管折弯成与油底壳相适配的形状,六个热管对称分布在油底壳内腔的两侧。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热管的形状为折弯的蛇形,所述热管的直径为10mm-15mm。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底盖采用塑料材质,所述绝缘保温板采用合成云母类材料,所述加热片采用铁铬或者镍铬类发热合金,所述绝缘导热模块采用陶瓷类材质,所述导热板为铜或者铝。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工作介质为水、氨、丙酮、乙醇、甲醇、液态金属或制冷剂其中的一种。

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发热部件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发出相应的热量,该热量在绝缘保温板的作用下损失很小,同时热量传导给绝缘导热模块,再从绝缘导热模块传导给传热板,由于传热板的顶部是跟油底壳的底部大面积接触的,所以传热板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油底壳的底面传输到机油里面,同时传热板上的热量通过热管传输到油底壳上部的机油里,可以保证机油在不同的区域里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的均匀性和高效性。

2、本发明中热管在使用时,工作介质吸热汽化,汽化后的工作介质向低温处移动,而此时吸液芯结构内的液相介质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向高温处运动,气相工作介质运动的过程中放热冷凝,如此循环往复,热管迅速将导热板的热量通过以上的方式传输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热管的设置,将热管均匀分布在油底壳腔体中,增大热管与机油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对油底壳内的机油进行均匀快速的加热。

在机油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柴油的黏度和密度均增大,表面张力加大,尤其是在零下30℃以下,机油的流动性变差,雾化不良,延长了着火滞后期,造成柴油机启动困难,机械部件不能得到充分的润滑,增大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就更需要对机油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

3、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加热油时某一区域过热损坏机油情况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

具体实施方式

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发热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加热装置安装在油底壳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加热装置安装在油底壳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加热装置安装在油底壳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装置安装在油底壳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热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热管分布在油底壳的分布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热管分布在油底壳的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热管分布在油底壳的分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热管分布在油底壳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油底壳;2、底盖;3、绝缘保温板;4、加热片;5、接线板;6、绝缘导热模块;7、传热板;8、热管;9、连接片;10、油底底盖;11、加热组件;12、外壳;13、吸液芯结构;14、工作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在较为寒冷的地区,由于柴油机曲轴旋转阻力矩和启动转速在低温条件下主要受机油黏度的影响,低温条件下黏度大的机油会使得柴油机启动困难,甚至减少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机油进行升温,而且对机油的升温过程要保证快速均匀;而热管8具有快速导热的特性,利用热管8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汽化后的工作介质向低温处移动,而此时吸液芯结构内的液相介质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向高温处运动,气相工作介质运动的过程中放热冷凝的原理,因此本发明通过在油底壳1的底部设置发热部件,对油底壳1的底部进行全面的加热,再通过热管8与油底壳1底部的发热部件连接,通过热管8将发热部件的热量快速均匀的传导给机油,对机油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进而解决了低温环境下黏度大的机油对柴油机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柴油机在低温环境的安全正常使用。

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油底壳,包括加热装置、油底壳1和底盖2,该加热装置包括发热部件和导热部件。

发热部件安装在油底壳1的底部,发热部件的顶部与油底壳1的底部贴合,底盖2密封安装在油底壳1的底部,发热部件位于底盖2内,发热部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贴合的绝缘保温板3、加热片4、接线板5、绝缘导热模块6和传热板7,接线板5设置在加热片4上。

导热部件包括热管8,热管8的一端与传热板7连接,热管8的另一端贯穿至油底壳1的内腔,热管8均匀分布在油底壳1的内腔,油底壳1和热管8的连接处密封,具体的,将发热部件装配到油底壳1的底部,并用螺栓进行固定,然后将热管8从油底壳的上部***到传热板7上,保证传热板7与导热管8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03mm-0.05mm,待热管8与传热板7装配完成后,将油底壳1上面通过热管8的孔位焊接密封好,防止机油的泄漏。

热管8包括外壳12,外壳12的内腔设置有吸液芯结构13,吸液芯结构13的内腔设置有工作介质14,热管8在使用时,工作介质吸热汽化,汽化后的工作介质向低温处移动,而此时吸液芯结构内的液相介质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向高温处运动,气相工作介质运动的过程中放热冷凝,如此循环往复,热管8迅速将导热板7的热量通过以上的方式传输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正常1米长的管路,热量从顶端传导到尾端的时间小于2秒。

如图1-6所示,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底盖2的四角通过螺栓与油底壳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传热板7、绝缘导热模块6、加热片4和绝缘保温板3通过定位螺栓安装在油底壳1的底部,传热板7、绝缘导热模块6、加热片4和绝缘保温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定位螺栓位于螺纹孔内。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接线板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加热片以并联或串联的方式通过连接片9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传热板7的底部与绝缘导热模块6贴合,传热板7的顶部与油底壳1贴合,绝缘导热模块6的底部与加热片4贴合,加热片4的底部与绝缘保温板3贴合。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热管8的数量为六个,热管8折弯成与油底壳1相适配的形状,六个热管8对称分布在油底壳1内腔的两侧,进一步保证加热机油的快速均匀。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热管8的形状为折弯的蛇形,热管8的直径为10mm-15mm。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底盖2采用塑料材质,绝缘保温板3采用合成云母类材料,加热片4采用铁铬或者镍铬类发热合金,绝缘导热模块6采用陶瓷类材质,导热板7为铜或者铝。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介质14为水、氨、丙酮、乙醇、甲醇、液态金属或制冷剂其中的一种。

为了能使热管8的热量迅速、均匀、有效的传输给机油,保证加热的均匀性和高效性,热管8的布置有结构的要求,如图9-12所示的安装方式。

本发明在使用时,发热部件接线板5上的正负极接通电源,加热片4开始通电,将电能(具体的功率可以根据油底壳内机油的容量来确定,正常的功率密度为每升机油需0.12KW-0.15KW的电量)转化成热能,并发出相应的热量,该热量在绝缘保温板3的作用下损失很小(低于5%),同时热量传导给绝缘导热模块6,再从绝缘导热模块6传导给传热板7,由于传热,7是跟油底壳1的底部大面积接触的,所以传热板7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油底壳1的底面传输到机油里面,这样在油底壳1下面的机油就会接收到热量开始升温,同时传热板7上的热量通过热管8传输到油底壳1上部的机油里,可以保证机油在不同的区域里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的均匀性和高效性,结构设计合理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加热加油时某一区域过热损坏机油情况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种加热方式可以在3分钟内让油底壳内机油的温度升高15-20℃。

本实用中的用电元件均通过电源线(图中未画出)与市电连接,由市电连接。本发明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回油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