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文档序号:1517994 发布日期:2020-02-11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Oil pan of engine ) 是由 房志红 居钰生 张春英 杨凯 袁宝良 朱明健 于 2019-10-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由油底下壳、油底中壳以及油底上壳组成的油底外壳,还包括不倒油斗和油斗支撑。本发明通过内置一个双层结构的不倒油斗,利用双层物体重心偏置于同一旋转中心特点,降低不倒油斗的内斗受到路面的坡度状况的影响,将内斗稳定在一定姿态,从而使得内斗中的机油液面保持稳定,方便对发动机的其他附件进行部署,拓展了发动机的应用环境,同时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engines, and discloses an engine oil pan which comprises an oil bottom shell, an oil bottom middle shell, an oil bottom upper shell, an oil non-falling bucket and an oil bucket support. The invention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ner bucket of the non-toppling oil bucket on the gradient condition of the road surface by arranging the non-toppling oil bucket with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 the inner part and utilizing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gravity centers of double-layer objects are deviated to the same rotating center, and stabilizes the inner bucket at a certain posture, thereby ensuring that the oil liquid level in the inner bucket is kept stable, facilitating the deployment of other accessories of the engine and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engine.)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下部,其作用是收集和贮存润滑油,保证机械运动部件的润滑与冷却,并且维持曲轴箱的工作压力。一般情况下,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油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会使润滑油消耗增多,过低则润滑不足会引起故障或零件损坏。

作为矿场道路行驶为主要工作环境的运输车辆,车辆经常行驶在长上坡、长下坡及大回转等路面,大的车辆倾角使得集滤器的吸油口高于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产生短时的供油不连续,加速发动机运动部件的磨损,甚至损害;而车辆在加速与减速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有别于公路运输车辆,矿山道路中常见的长上坡、长下坡及大回转等路面下的车辆驾驶对发动机的参数提出了特殊要求,有必要对油底壳进行专门的设计,从而保证在矿山车辆使用的发动机机油保持良好润滑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采用不倒油斗结构置于油底壳内,实现发动机油斗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使得集滤器吸油口始终在机油液面内,而不会产生上述集滤器的吸油口高于油底壳的机油液面的情况。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由油底下壳、油底中壳以及油底上壳组成的油底外壳,还包括:

不倒油斗,设置于所述油底外壳内部,包括同球心的半球状内斗和半球状外斗,所述内斗用于储油,所述外斗与所述外斗活动连接以支撑所述内斗绕过球心的第一轴线在所述外斗内部转动;

油斗支撑,相对设置在所述不倒油斗的两侧,能够支撑所述不倒油斗使得所述外斗能够绕过球心的第二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呈夹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不倒油斗内设有集滤器吸油口,所述集滤器吸油口设置于所述内斗的底部,用于从所述内斗中取油。

作为优选,所述不倒油斗上方设有机体回油管,且所述机体回油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内斗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轴线沿车辆长度方向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轴线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内斗外表面上相对的两侧固定有内销轴,所述外斗上设有与所述内销轴活动连接的第一销孔,所述内销轴的轴线为所述第一轴线线。

作为优选,所述外斗外表面上相对的两侧固定有外销轴,所述油斗支撑上设有与所述外销轴活动连接的L形槽,所述外销轴的轴线为所述第二轴线线。

作为优选,所述内销轴设置有台阶结构,用于对所述内斗进行轴向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外销轴设置有台阶结构,用于对所述外斗进行轴向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油底壳内设置不倒油斗结构,根据双层物体重心偏置于同一旋转中心特点,实现不倒油斗的内斗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使得集滤器吸油口始终在机油液面内。同时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不倒油斗的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不倒油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外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内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油斗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的无油斗的发动机油底壳的前倾状态机油液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前倾状态机油液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前倾状态油斗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左倾状态油斗示意图。

图中:

1、不倒油斗;2、集滤器吸油口;3、油底下壳;4、油底中壳;5、油底上壳;6、机体回油管;7、油斗支撑;

11、外斗;111、主梁结构;112、第一销孔;113、第二销孔;

12、内斗;121、球壳部分;122、吊耳;123、第三销孔;

13、外销轴;14、内销轴;

71、L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由油底下壳3、油底中壳4以及油底上壳5组成的油底外壳,还包括不倒油斗1和油斗支撑7。

其中,不倒油斗1设置于油底外壳内部,包括同球心O的半球状内斗12和半球状外斗11,内斗12用于储油,外斗11与内斗12活动连接以支撑内斗12绕过球心O的第一轴线在外斗11内部转动。油斗支撑7相对设置在不倒油斗1的两侧,能够支撑不倒油斗1使得外斗11能够绕过球心O的第二轴线转动。

另外,不倒油斗1内还设有集滤器吸油口2,集滤器吸油口2设置于内斗12的底部,用于从内斗12中取油。不倒油斗1上方还设有机体回油管6,且机体回油管6的出口位于内斗12的正上方。

本发明通过内置一个双层结构的不倒油斗1,利用双层物体重心偏置于同一旋转中心特点,降低不倒油斗1的内斗12受到路面的坡度状况的影响,将内斗12稳定在一定姿态,从而使得内斗12中的机油液面保持稳定,方便对发动机的其他附件(如集滤器吸油口2、机体回油管6等)进行部署,拓展了发动机的应用环境,同时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地,如图6所示,外斗11整体呈半球状,其重心分布在半球部分,由主梁结构111、相对设置在外斗11两侧的第一销孔112以及相对设置在外斗11两侧的第二销孔113构成。主梁结构111采用弦面镂空设计以减轻外斗11的重量,第一销孔112和第二销孔113均设置在外斗11的半球截面上,内销轴14安装在第一销孔112中,外销轴13安装在第二销孔113中,且由内销轴14的轴线形成的第一轴线线与由外销轴13的轴线形成的第二轴线线相互垂直。根据力学理论,当第二轴线不与重力方向垂直,那么外斗11就有以第二轴线为转动轴,向着外斗11的重心与第二轴线组成的平面和重力方向一致的趋势运动。

如图7所示,内斗12整体为与外斗11共球心O的半球状壳体,包括球壳部分121和一对吊耳122,内斗12重心分布在半球部分,其内部能够盛放机油。吊耳122设置在内斗12的相对两侧,吊耳122上设有第三销孔123,第三销孔123与内销轴14配合连接使得内斗12能够绕第一轴线在外斗11内部转动。同样地,根据力学理论,当第一轴线不与内斗12的重力方向垂直时,内斗12就有以第一轴线为转动轴。向着内斗12的重心与第一轴线组成的平面和重力方向一致的趋势运动。

如图8所示,分布在外斗11两侧的油斗支撑7为具有一定宽度的U形块,其中U形块的内侧端面具有一个L形槽71,用于安放不倒油斗1的外销轴13,第二轴线由外销轴13与油斗支撑7配合形成,两个油斗支撑7的外侧端面焊接在油底外壳的内壁上,用于支撑不倒油斗1。

为了防止内斗12和外斗11沿第一轴线的轴向或第二轴线的轴向窜动,内销轴14设置有台阶结构,用于对内斗12进行轴向定位;外销轴13也设置有台阶结构,用于对外斗11进行轴向定位。

如图9-10所示,本发明在油底壳内设置不倒油斗1,当车辆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的倾斜角为α时,由于不倒油斗1所具有的上述结构特点,根据与陀螺仪相类似的双层物体重心偏置于同一旋转中心的原理,使得内斗12具有保持开口始终处于水平朝上的状态。从而当车辆处于大坡度行驶状态时,相较于现有的油底壳,能够保持集滤器吸油口2终处于机油液面以下。

特别地,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处于往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倾斜的状态更加常见,为了使内斗12以及外斗11更快地根据路面环境对自身姿态进行调整,将第一轴线沿车辆长度方向布置,第二轴线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如图11所示为车辆在长度方向倾斜角为α时,不倒油斗1中的机油液面状态;如图12所示为车辆在宽度方向倾斜角为β时,不倒油斗1中的机油液面状态。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机体回油管6能够把机体内回流的机油源源不断的引流到不倒油斗1的内斗12内,又由于内斗12中的液面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使得集滤器吸油口2始终在机油液面下方,进而可以保证车辆长时间地在大坡度路面上行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暴露于内燃机窜气的弹性体部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