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

文档序号:1812520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 (Oil pan with 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 是由 钱雪强 沈羽萍 郑涛 袁建国 于 2021-08-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涉及油底壳技术领域,具体为油底内壳和第二预留口,所述油底内壳顶部的外部一体化安装有顶圈板,且顶圈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外部安装有限位槽,所述顶圈板顶部的外部设置有垫圈。该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容纳管的材质为橡胶内部放置有有色液体,从而能够在对液位传感器、紧固转盘和紧固轴进行安装时,通过液位传感器与油底内壳进行安装时对容纳管进行挤压,内部有色液体上升至一定位置可提醒使用者液位传感器安装到位,同理对紧固转盘和紧固轴进行安装时也是通过容纳管中有色液体的移动判断是否安装到位,避免在对液位传感器、紧固转盘和紧固轴进行安装时不紧密的问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il pan with a 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il pans, in particular to an oil bottom inner shell and a second reserved opening. This oil pan with thermal-insulated structure, the material that holds the pipe has placed coloured liquid for rubber inside, thereby can be to level sensor, when fastening carousel and fastening axle are installed, extrude holding the pipe when installing through level sensor and oil bottom inner shell, inside coloured liquid rises to a certain position and can remind user level sensor to install and target in place, also judge whether to install and target in place through the removal of holding coloured liquid in the pipe when installing fastening carousel and fastening axle in the same reason, avoid being to level sensor, untight problem when fastening carousel and fastening axle are installed.)

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底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

现有的油底壳在使用过程中防护程度不佳,容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底部收到外部磨损,使得油底壳使用寿命缩减的问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油底壳进行保护的同时进行热疏导和隔热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油底壳在使用过程中防护程度不佳,容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底部收到外部磨损,使得油底壳使用寿命缩减的问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油底壳进行保护的同时进行热疏导和隔热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包括油底内壳和第二预留口,所述油底内壳顶部的外部一体化安装有顶圈板,且顶圈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外部安装有限位槽,所述顶圈板顶部的外部设置有垫圈,且垫圈内部的下端安装有连接凸垫,所述油底内壳外部的一端设置有衔接框,且衔接框的内部安装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外部的左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油底内壳的外部设置有油底外壳,且油底外壳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预留口,所述第二预留口位于第一预留口外部的右端,所述油底外壳的外部表面设置有外隔板,所述外隔板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漏孔,且漏孔的内部设置有转叶,所述油底内壳内部的右端设置有内置口,所述内置口的内部螺纹安装有滤网。

可选的,所述转叶呈“十”字状结构,且转叶与漏孔的外部相互平行,并且漏孔之间呈等距离分布。

可选的,所述油底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顶部的外部与顶圈板底部内部形状结构相吻合。

可选的,所述外隔板之间均为等距离分布,且外隔板凸出于油底外壳的外部表面。

可选的,所述油底外壳的形状结构与油底内壳的形状结构相一致,且油底外壳的体积大于油底内壳的体积。

可选的,所述油底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阻隔板,且阻隔板之间均为等距离分布,并且阻隔板的形状为“工”字型结构。

可选的,所述垫圈和连接凸垫之间为粘接连接,且连接凸垫外部的形状结构与限位槽内部的形状结构相吻合,同时垫圈的外部与顶圈板的内部形状结构相吻合。

可选的,所述油底内壳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板,且第一导板外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导板,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均不在同一高度水平线,且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的倾斜坡度依次减少。

可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容纳管、紧固转盘和紧固轴,且容纳管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转盘,所述紧固转盘外部一端的中部安装有紧固轴。

可选的,所述容纳管的内部为中空状结构,且容纳管与紧固转盘相垂直,并且紧固转盘与紧固轴的中轴线相重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油底壳采用双层设计,能够有效对油底壳进行保护,避免在长时间的受用过程中受损破裂的问题,且能够在对油底壳进行保护的同时兼具隔热和通风散热性能,使得油底壳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而且在对油底壳防护相关组件进行安装时较为便捷,以及在对液位传感器和漏油口的安装时,可进行安装到位提醒,避免安装不到位的问题。

1.该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产生较大的气流流动,通过对气流的流动可带动转叶进行快速转动,通过转叶在漏孔处的转动,可使得油底外壳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进行交换,提高对油底外壳内部的温度的疏导速度,且通过转叶的转动可在进行通风的同时对外部异物进行阻隔,能够使得在对油底壳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双层壳体内部热量进行疏导;

2.该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整个油底壳采用双层结构的设计,能够在对油底外壳进行安装时,可利用连接板的设计可使其从顶圈板下端卡合至其内部,可对油底外壳与油底内壳之间进行初步的定位处理,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进行操作,且可在初步限位之后可利用螺栓进行再次的加固处理,能够在油底外壳出现损坏时油底内壳可继续正常进行使用,减少后期对油底壳更换的频率;

3.该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整个油底壳的外部通过外隔板的设计,能够从油底外壳的外部进行保护,避免外部异物直接与油底外壳进行接触,减少外部摩擦对油底外壳带来的直接损伤,且油底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泡沫材质的阻隔板,阻隔板形状结构的设计能够在对油底内壳与油底外壳之间进行支撑的同时,具有较大空间的气流流通空间,并且阻隔板的设计能够对油底壳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

4.该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在油底壳对顶盖进行连接时,能够利用连接凸垫的设计可对垫圈与限位槽之间进行初步的定位处理,垫圈的外部可再次与顶圈板内部相互卡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在顶盖与顶圈板进行贴合安装时,密封性能更佳,避免顶盖在与顶圈板进行安装时垫圈出现错位导致密封不佳的问题,且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第一导板、第二导板和第三导板之间坡度的设计可对油底内壳中的机油进行分层受阻,避免机油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

5.该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容纳管的材质为橡胶内部放置有有色液体,从而能够在对液位传感器、紧固转盘和紧固轴进行安装时,通过液位传感器与油底内壳进行安装时对容纳管进行挤压,内部有色液体上升至一定位置可提醒使用者液位传感器安装到位,同理对紧固转盘和紧固轴进行安装时也是通过容纳管中有色液体的移动判断是否安装到位,避免在对液位传感器、紧固转盘和紧固轴进行安装时不紧密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顶圈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油底外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阻隔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油底内壳与辅助组件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底内壳;2、顶圈板;3、垫圈;4、连接凸垫;5、液位传感器;6、衔接框;7、油底外壳;8、连接板;9、外隔板;10、第一预留口;11、第二预留口;12、转叶;13、漏孔;14、第一导板;15、第二导板;16、第三导板;17、定位孔;18、限位槽;19、阻隔板;20、辅助组件;2001、容纳管;2002、紧固转盘;2003、紧固轴;21、内置口;22、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包括油底内壳1、顶圈板2、垫圈3、连接凸垫4、液位传感器5、衔接框6、油底外壳7、连接板8、外隔板9、第一预留口10、第二预留口11、转叶12、漏孔13、第一导板14、第二导板15、第三导板16、定位孔17、限位槽18、阻隔板19、辅助组件20、容纳管2001、紧固转盘2002、紧固轴2003、内置口21和滤网22,油底内壳1顶部的外部一体化安装有顶圈板2,且顶圈板2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孔17,定位孔17的外部安装有限位槽18,顶圈板2顶部的外部设置有垫圈3,且垫圈3内部的下端安装有连接凸垫4,油底内壳1外部的一端设置有衔接框6,且衔接框6的内部安装有辅助组件20,辅助组件20外部的左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5,油底内壳1的外部设置有油底外壳7,且油底外壳7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预留口10,油底外壳7的形状结构与油底内壳1的形状结构相一致,且油底外壳7的体积大于油底内壳1的体积,第二预留口11位于第一预留口10外部的右端,油底外壳7的外部表面设置有外隔板9,外隔板9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漏孔13,且漏孔13的内部设置有转叶12;

具体操作如下,油底壳采用油底内壳1和油底外壳7双层设计,能够有效对油底壳进行保护,避免在长时间的受用过程中受损破裂的问题,且能够在对油底壳进行保护的同时兼具隔热和通风散热性能,使得油底壳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而且在对油底壳防护相关组件进行安装时较为便捷,以及在对液位传感器5和漏油口的安装时,可利用辅助组件20进行安装到位提醒,避免安装不到位的问题。

如图1所示,转叶12呈“十”字状结构,且转叶12与漏孔13的外部相互平行,并且漏孔13之间呈等距离分布;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产生较大的气流流动,通过对气流的流动可带动转叶12进行快速转动,通过转叶12在漏孔13处的转动,可使得油底外壳7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进行交换,提高对油底外壳7内部的温度的疏导速度,且通过转叶12的转动可在进行通风的同时对外部异物进行阻隔,能够使得在对油底壳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双层壳体内部热量进行疏导。

如图1和图3所示,油底外壳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且连接板8顶部的外部与顶圈板2底部内部形状结构相吻合;

整个油底壳采用双层结构的设计,能够在对油底外壳7进行安装时,可利用连接板8的设计可使其从顶圈板2下端卡合至其内部,可对油底外壳7与油底内壳1之间进行初步的定位处理,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进行操作,且可在初步限位之后可利用螺栓进行再次的加固处理,能够在油底外壳7出现损坏时油底内壳1可继续正常进行使用,减少后期对油底壳更换的频率。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外隔板9之间均为等距离分布,且外隔板9凸出于油底外壳7的外部表面,油底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阻隔板19,且阻隔板19之间均为等距离分布,并且阻隔板19的形状为“工”字型结构;

整个油底壳的外部通过外隔板9的设计,能够从油底外壳7的外部进行保护,避免外部异物直接与油底外壳7进行接触,减少外部摩擦对油底外壳7带来的直接损伤,且油底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泡沫材质的阻隔板19,利用阻隔板19的设计能够对油底壳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

如图1、图2所示,垫圈3和连接凸垫4之间为粘接连接,且连接凸垫4外部的形状结构与限位槽18内部的形状结构相吻合,同时垫圈3的外部与顶圈板2的内部形状结构相吻合;

在油底壳对顶盖进行连接时,能够利用连接凸垫4的设计可对垫圈3与限位槽18之间进行初步的定位处理,垫圈3的外部可再次与顶圈板2内部相互卡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在顶盖与顶圈板2进行贴合安装时,密封性能更佳,避免顶盖在与顶圈板2进行安装时垫圈3出现错位导致密封不佳的问题。

如图1、图2所示,油底内壳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板14,且第一导板14外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板15,第二导板15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导板16,第一导板14、第二导板15和第三导板16均不在同一高度水平线,且第一导板14、第二导板15和第三导板16的倾斜坡度依次减少;

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第一导板14、第二导板15和第三导板16之间坡度的设计可对油底内壳1中的机油进行分层受阻,避免机油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

如图1、图5所示,辅助组件20包括容纳管2001、紧固转盘2002和紧固轴2003,且容纳管2001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转盘2002,紧固转盘2002外部一端的中部安装有紧固轴2003,容纳管2001的内部为中空状结构,且容纳管2001与紧固转盘2002相垂直,并且紧固转盘2002与紧固轴2003的中轴线相重合;

容纳管2001的材质为橡胶内部放置有有色液体,从而能够在对液位传感器5、紧固转盘2002和紧固轴2003进行安装时,通过液位传感器5与油底内壳1进行安装时对容纳管2001进行挤压,内部有色液体上升至一定位置可提醒使用者液位传感器5安装到位,同理对紧固转盘2002和紧固轴2003进行安装时也是通过容纳管2001中有色液体的移动判断是否安装到位,避免在对液位传感器5、紧固转盘2002和紧固轴2003进行安装时不紧密的问题。

综上,该一种具有隔热结构的油底壳,使用时,首先能够在对油底外壳7进行安装时,可利用连接板8的设计可使其从顶圈板2下端卡合至其内部,可对油底外壳7与油底内壳1之间进行初步的定位处理,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进行操作,且可在初步限位之后可利用螺栓进行再次的加固处理,能够在油底外壳7出现损坏时油底内壳1可继续正常进行使用,减少后期对油底壳更换的频率,然后在油底壳对顶盖进行连接时,能够利用连接凸垫4的设计可对垫圈3与限位槽18之间进行初步的定位处理,垫圈3的外部可再次与顶圈板2内部相互卡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在顶盖与顶圈板2进行贴合安装时,密封性能更佳,避免顶盖在与顶圈板2进行安装时垫圈3出现错位导致密封不佳的问题,接着液位传感器5、紧固转盘2002和紧固轴2003进行安装,容纳管2001的材质为橡胶内部放置有有色液体,能够在对液位传感器5、紧固转盘2002和紧固轴2003进行安装时,通过液位传感器5与油底内壳1进行安装时对容纳管2001进行挤压,内部有色液体上升至一定位置可提醒使用者液位传感器5安装到位,同理对紧固转盘2002和紧固轴2003进行安装时也是通过容纳管2001中有色液体的移动判断是否安装到位,避免在对液位传感器5、紧固转盘2002和紧固轴2003进行安装时不紧密的问题,在对油底壳使用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产生较大的气流流动,通过对气流的流动可带动转叶12进行快速转动,通过转叶12在漏孔13处的转动,可使得油底外壳7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进行交换,提高对油底外壳7内部的温度的疏导速度,且通过转叶12的转动可在进行通风的同时对外部异物进行阻隔,能够使得在对油底壳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双层壳体内部热量进行疏导,并且整个油底壳的外部通过外隔板9的设计,能够从油底外壳7的外部进行保护,避免外部异物直接与油底外壳7进行接触,减少外部摩擦对油底外壳7带来的直接损伤,且油底外壳7的内部设置有泡沫材质的阻隔板19,利用阻隔板19的设计能够对油底壳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而且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第一导板14、第二导板15和第三导板16之间坡度的设计可对油底内壳1中的机油进行分层受阻,避免机油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机油滤清器联合试验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