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自动折叠组件及自动折叠方法

文档序号:1529043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自动折叠组件及自动折叠方法 (Automatic folding device, automatic folding assembly and automatic folding method for automobile floor mat ) 是由 李志雄 于 2018-08-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创作系一种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组件及其方法,该装置包含一基板、一推动件、两后斜板、两前斜板、两挤压板及一推动件,基板上设有一推动轨道,推动件可于推动轨道上移动,该两后斜板及该两前斜板前后间隔设置于基板上,并两前斜板分别设置于推动轨道的相对两侧,两后斜板分别设置于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侧,本创作透过设置有前斜板与后斜板,当一汽车地垫由本创作上方落下时,可沿等斜板的形状而自动折叠第一次,再由推动件将其朝前推入两挤压板之间,使其自动折叠第二次,本创作将汽车地垫的折叠流程自动化,提高生产之效能。(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folding device of an automobile floor mat, a component and a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device comprises a substrate, a pushing piece, two rear inclined plates, two front inclined plates, two extrusion plates and a pushing piece, a pushing track is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the pushing piece can move on the pushing track, the two rear inclined plates and the two front inclined plates are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at intervals in the front-back direction, the two front inclined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wo opposite sides of the pushing track, the two rear inclined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wo opposite sides of the pushing track, the automatic folding device can automatically fold for the first time along the shapes of the equal inclined plates when the automobile floor mat falls from the top of the automatic folding device, and then the pushing piece pushes the automobile floor mat forward between the two extrusion plates to automatically fold for the second time.)

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自动折叠组件及自动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涉及一种汽车地垫的自动折叠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之汽车地垫在进行加工时,其中一道流程系将一片式的地垫进行两次的对折,使其面积缩小为原先的约略四分之一,以利进行后续的加工流程。

然而,现有技术的此道对折之流程,系透过人力对折,再加上地垫的材质通常较为坚硬,因此在人力对折的情况下,不仅效率较为低落又耗费许多人力,另一方面,当一工厂同时在加工不同车种的地垫时,加工人员若是不小心将不同种类的地垫混杂在一起,也会造成后续加工上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的此道对折加工流程,有其待改进的缺点存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创作提供一种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一种汽车地垫自动折叠组件及一种汽车地垫自动折叠方法,其透过将地垫加工中的折叠流程自动化,不仅提高其加工效率,也降低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为达上述之创作目的,本创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其包含

一基板,其沿一水平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前端及一后端;

一推动轨道,其界定于该基板的顶面,且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端分别沿该水平方向延伸至该基板的该前端及该后端;

两后斜板,该两后斜板设置于该基板上,并该两后斜板分别设置于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侧,且各该后斜板上进一步设有

一后斜面,其面向该基板的该前端,并该后斜面朝前地向下倾斜;

两前斜板,该两前斜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与该两后斜板间隔设置,该两前斜板相较于该两后斜板更接近该基板的该前端,该两前斜板分别设置于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侧,且该两前斜板的位置与该两后斜板的位置相对应,各该前斜板进一步包含有

一前斜面,其面向该基板的该后端,并该前斜面朝后地向下倾斜;

两挤压板,其设置于该基板的顶面且延伸至该基板的该前端,并分别设置于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该两前斜板之间;各该挤压板面向另一该挤压板的一侧面为一挤压面;

一推动件,其可沿该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于该推动轨道内;

一动力装置,其与该推动件相连接,并该动力装置可驱动该推动件沿该水平方向于该推动轨道上移动。

为达上述之创作目的,本创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汽车地垫自动折叠组件,其中包含:

一如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

至少一地垫暂存架,各该至少一地垫暂存架设置于该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的横向一侧;

一天车,其可移动地位于该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及该至少一地垫暂存架的上方,且可用以将一汽车地垫自该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及该至少一地垫暂存架来回移动。

为达上述之创作目地,本创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汽车地垫自动折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准备步骤:准备一基板、两后斜板、两前斜板、两挤压板及一推动件,该基板上成形有一推动轨道,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端沿一水平方向延伸至该基板的一前端及一后端;该两前斜板及该两后斜板沿该水平方向前后间隔设置,该两前斜板的位置与该两后斜板的位置相对应,该两前斜板分别设置于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侧,该两后斜板分别设置于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侧,各该后斜板上进一步设有一后斜面,该后斜面面向该基板的该前端并朝前地向下倾斜;各该前斜板上进一步设有一前斜面,该前斜面面向该基板的该后端并朝后地向下倾斜;该两挤压板设置于该基板的顶面且延伸至该基板的该前端,并分别设置于该推动轨道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该两前斜板之间;各该挤压板面向另一该挤压板的一侧面为一挤压面;该推动件可于该推动轨道移动地设置于该基板上;另外准备一汽车地垫,该汽车地垫包含有两前侧部及一后侧部,该两前侧部设置于该后侧部的一端,并该两前侧部彼此间隔设置;

第一折叠步骤:将该汽车地垫移动至该基板的上方,且使该两前侧部位于该两后斜板的上方,使该后侧部位于该两前斜板的上方,之后将该汽车地垫透过重力向下坠落,使该两前侧部撞击该两后斜板并该后侧部撞击该两前斜板,并因此该两前侧部及该后侧部相对弯折,形成一V字型结构;

第二折叠步骤:该推动件由该基板的该后端朝前移动,并推动该汽车地垫一同向前移动并进入到该两挤压板的中间,该汽车地垫受到两侧的该两挤压面的抵靠而向后弯折。

本创作的优点在于,透过在基板上设有该两后斜板及该两前斜板,当一展开宽度小于该两挤压板之间的宽度的汽车地垫由本创作的上方透过重力向下坠落时,其相对两端会受到该等斜板之斜面的导引,使该汽车地垫自然形成弯折一次之态样,接着再透过推动件由基板的后端向其前端推动,迫使弯折一次的汽车地垫向前通过该两挤压板之间的推动轨道,在通过该两挤压板时,由于两挤压板之间的宽度小于汽车地垫的宽度,因此该两挤压板的该两挤压面会迫使汽车地垫向后弯折以使其得以通过该两挤压面之间的推动轨道,因此受到挤压的汽车地垫便会自然形成由前向后弯折第二次的态样,藉此本创作便可达到自动弯折汽车地垫两次之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人力近型弯折,不仅弯折之效率较高,同时也能够弯折出形状较为一致的汽车地垫。

进一步而言,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其中各该前斜板上进一步成形有一上斜面部及一下斜面部,该上斜面部及该下斜面部共同形成该前斜面,并该上斜面部设置于该下斜面部的上方,且该上斜面部的斜率小于该下斜面部的斜率。

进一步而言,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其进一步包含有一延长板,其沿该水平方向延伸地设置于该推动件的后方。

进一步而言,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其中各该后斜板上进一步包含有一反弹件,该反弹件突出设置于该后斜面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其中各该后斜板上的该反弹件为一碗状之凸块。

进一步而言,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其中各该挤压板上进一步包含有相连接的一压缩部及一导引部,该压缩部相较于该导引部更皆进该基板的该前端,该压缩部的一侧面及该导引部的一侧面共同形成该挤压板的该挤压面,该两挤压板的该导引部的间距朝向该基板的该后端而渐增。

进一步而言,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方法,其中于该准备步骤中,各该后斜面上设有一反弹件;于该第一折叠步骤中,当该汽车地垫受重力落下时,该两前侧部向下撞击到相对应的该反弹件,并透过此一撞击使该两前侧部向上枢转。

进一步而言,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方法,其中于该准备步骤中,各该前斜板上进一步包含有一上斜面部及一下斜面部,该上斜面部及该下斜面部共同形成该前斜面,并该上斜面部的斜率小于该下斜面部的斜率,且该上斜面部设置于该下斜面部的上方;于该第一折叠步骤中,受重力向下坠落的该汽车地垫,该后侧部撞击到该前斜板的该上斜面部后,该撞击使该后侧部向上枢转,并接着该后侧部沿该上斜面部的导引向下移动至与该下斜面部相接触,并进而受该下斜面部的导引而移动至与该基板相接触。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创作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组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2系本创作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3系图2之俯视图。

图4系一汽车地垫放置于本创作上方之示意图。

图5系一汽车地垫于本创作之第一折叠步骤时之侧视示意图。

图6系图5之连续动作图。

图7系图6之俯视图。

图8系一汽车地垫于本创作之第二折叠步骤时之侧视示意图。

图9系图8之连续动作图。

图10系一折叠完成之汽车地垫之示意图。

图11至13系本创作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组件之连续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以及本创作之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创作为达成预定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创作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其包含一基板10、一推动轨道20、两后斜板30、两前斜板40、两挤压板50及一推动件60。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基板10沿一水平方向L的相对两端分别为一前端11及一后端12,推动轨道20界定位于基板10上,更精确地说,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L延伸至基板10的前端11及后端12,本实施例中,基板10的外型为一矩形,但在其前端11及后端12设有推动轨道20处则进一步向前及向后延伸,使其前端11略为向前突出而后端12略为向后突出,但基板10的形状不以此为限。

此外,本实施例中,基板10的底面上设有复数滚轮13,该些滚轮13平均地分散于基板10的底面,使基板10得以较方便地被推动,但该些滚轮13并非必要,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没有该些滚轮13。

该两后斜板30设置于基板10上,并系分别设置于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侧,更精确地说,该两后斜板30系垂直水平方向L地设置于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侧,并各该后斜板30上进一步包含有一后斜面31及一反弹件32,后斜面31系面向基板10的前端11地设置于后斜板30上,并该后斜面31系朝前地向下倾斜,换言之,后斜面31的底端相较于后斜面31的顶端较靠近基板10的前端;反弹件32突出设置于后斜面31上,并本实施例中,反弹件32为一碗状之凸块,但本创作亦可没有反弹件32,且反弹件32的形状也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形状,仅要其系一突出于后斜面31上的结构即可,例如反弹件32可为一圆弧型的片体,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后斜面31上,并远离后斜面31地突出。

该两前斜板40设置于基板10上,并与该两后斜板30间隔设置,更精确地说,该两前斜板40相较于该两后斜板30更接近基板10的前端11;此外,与该两后斜板30相同地,该两前斜板40分别设置于推动轨道20的横向相对两侧,且该两前斜板40沿水平方向L及该横向的位置与该两后斜板30的位置相对应。

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所示,各前斜板40进一步包含有一前斜面41、一上斜面部411及一下斜面部412,前斜面41面向基板10的后端12地设置于前斜板40上,并本实施例中,该前斜面41可进一步分别上斜面部411及下斜面部412,换言之,上斜面部411及下斜面部412共同形成该前斜面41,并上斜面部411系设置于下斜面部412的上方,且上斜面部411的斜率小于下斜面部412的斜率,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斜面部411及下斜面部412非必要之结构。

该两挤压板50设置于基板10的顶面上,并进一步延伸至基板10的前端11,且该两挤压板50分别设置于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侧,更精确地说,该两挤压板50系垂直水平方向L地设置于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该两前斜板40之间;换言之,于推动轨道20的两侧会分别具有一后斜板30、一前斜板40及一挤压板50。

进一步而言,各挤压板50上进一步包含有一挤压面51、一压缩部52及一导引部53,挤压面51为该挤压板50面向另一该挤压板50的一侧面,而压缩部52及导引部53共同组成该挤压板50,并且压缩部52相较于导引部53更接近基板10的前端11,换言之,本实施例中所谓的挤压面51实际上为各挤压板50中,压缩部52及导引部53面对另一挤压板50的压缩部52及导引部53的该侧面所共同形成,但压缩部52及导引部53并非本创作之必要结构,因此在没有压缩部52及导引部53的实施例中,挤压面51就仅为一挤压板50面对于另一挤压板50的该侧面。

此外,本实施例中,导引部53除了系设置于相对应的压缩部52的后方外,该两挤压板50的该两导引部53之间的间距系朝向基板10的后端渐增地设置,换言之,以俯视视之时,该两导引部53的较靠近基板10后端1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两导引部53较靠近基板10前端1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推动件60可沿水平方向L移动地设置于推动轨道20内,并一动力装置(图中未示)与推动件60相连接且可驱动推动件60沿水平方向L于推动轨道20上移动,更精确地说,本实施例中,该推动轨道20内进一步成形有一长孔21,推动件60的底部贯穿长孔21并延伸至基板10的下方,而动力装置系设置于基板10的下方,但推动件60移动的方式不以此为限,其仅要能够于推动轨道20内沿水平方向L移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推动件60为一长板体,并推动件60的前端设有一圆柱状之柱体61,且在推动件60的后方进一步设有一延长板62,圆柱状的柱体61可使推动件60在向前推动一物体时较为顺畅而不会被物体卡住,而后方的延长板62则可使较长的物体在被推动时,其后方不会绕过推动件60而彼此由两侧互相接触或卡住,但推动件60的形状不以此为限,同时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没有柱体61及延长板62。

请参阅图1及图11所示,本创作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组件包含有一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至少一地垫暂存架71、一天车72以及至少一吸盘73。

请进一步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地垫暂存架71的数量为两个,并该两地垫暂存架71分别设置于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的横向两侧,此处之横向两侧指的是于一水平面上垂直前述之水平方向L的另一方向。

天车72可移动地位于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及该两地垫暂存架71的上方,并可用以将一汽车地垫91自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以及该两地垫暂存架71之间来回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吸盘73的数量为四个,并该四个吸盘73系可相对天车72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天车上,但吸盘73并非本创作之必要结构,本创作亦可透过吸盘73以外之结构进行汽车地垫91之移动,例如透过夹具等夹持工具,此外,吸盘73的数量亦不以四个为限,其仅要能够稳固地将一汽车地垫91在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及地垫暂存槽71之间来回移动即可。

以下为本创作之使用态样,其包含以下步骤:准备步骤(S1)、第一折叠步骤(S2)及第二折叠步骤(S3)。

准备步骤(S1):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使用者准备一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及一汽车地垫自动折叠组件,该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包含基板10、两后斜板30、两前斜板40、两挤压板50及一推动件60,基板10上成形有一推动轨道20,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端沿一水平方向L延伸至基板10的一前端11及一后端12;该两前斜板40及该两后斜板30沿该水平方向L前后间隔设置,并该两前斜板40的位置与该两后斜板30的位置相对应,更精确地说,该两前斜板40分别设置于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侧,该两后斜板30也分别设置于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侧。

各后斜板30上设有一后斜面31及一反弹件32,该后斜面31面向基板10的前端11并朝前地向下倾斜,反弹件32设置于该后斜面31上。

而各前斜板40上亦设有一前斜面41、一上斜面部411及一下斜面部412,该前斜面41面向基板10的后端12并朝后地向下倾斜,上斜面部411及下斜面部412共同形成该前斜面41,并上斜面部411的斜率小于下斜面部412的斜率,且上斜面部411设置于下斜面部412的上方。

该两挤压板50设置于基板10的顶面且延伸至基板10的前端11,并分别设置于推动轨道20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该两前斜板40之间;各挤压板50面向另一挤压板50的一侧面为一挤压面51;推动件60可于推动轨道20移动地设置于基板10上。

请进一步参阅图11、图12及图13所示,该汽车地垫自动折叠组件包含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以及两地垫暂存架71、一天车72、四吸盘73以及一汽车地垫91。

该两地垫暂存架71分别设置于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的横向两侧,此处之横向系指与水平方向L相互垂直的另一水平方向,天车72可移动地设置于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以及该两地垫暂存架71的上方,并可用以将该汽车地垫自该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以及该两地垫暂存架71之间来回移动,更精确地说,天车72系透过装设于天车72上的该四个吸盘73达到将汽车地垫91吸附起来并移动之目的。

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汽车地垫91包含有两前侧部92及一后侧部93,该两前侧部92设置于后侧部93的一端,并该两前侧部92彼此间隔地设置。

请进一步参阅图10所示,本创作之图示中所呈现的汽车地垫91为示意性之汽车地垫91,换言之,实际上的汽车地垫91不会呈现整片地垫都为平坦的表面,而是会根据一汽车车体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换言之,当实际上具有凹凸表面的汽车地垫91受折叠后,其并不会折叠出如图10一般完整的矩形体结构。

上述准备步骤(S1)中之组件系与前述之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之组件相同,因此于此不再赘述,但该些组件不以上述之组件为限。

第一折叠步骤(S2):请参阅图1、图4及图11所示,将汽车地垫91移动至基板10的上方,更精确地说,于此第一折叠步骤下,系透过天车72以及吸盘73将汽车地垫91由他处(地垫暂存架71)上吸起,并移动至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的上方,如图12所示。

请进一步参阅图4所示,需注意的是,本创作在折叠汽车地垫91时系具有方向性,当该汽车地垫91受天车72的移动而位于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的上方时,该两前侧部92系位于该两后斜板30的上方,而该后侧部93系位于前斜板40的上方。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当汽车地垫91移动至正确位置后,天车72及吸盘73将汽车地垫91由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的上方释放,使其受重力而落下,在落下的过程中,汽车地垫91会分别撞击到前斜面41及后斜面31,此外,在撞击到后斜面31时,该两前侧部92会分别撞击到设置于相对应的后斜面31上的反弹件32,该撞击可使该两前侧部92产生一朝向前端11的枢转力道,再加上后侧部93撞击到前斜面41的产生的一向后端12的枢转力道,该汽车地垫91便会自然形成一V字型的结构向持续向下坠落,达到自动折叠一次之功效;换言之,位于后斜面31上的该两反弹件32可进一步确保汽车地垫91在落下时能够确实地折叠成一V字型。

接着,当汽车地垫91顺着前斜面41及后斜面31持续落下后,汽车地垫91会由动前斜面41上的上斜面部411向下移动至位在上斜面部411下方的下斜面部412,由于下斜面部412的斜率大于上斜面部411的斜率,因此当汽车地垫91由上斜面部411移动至下斜面部412后,汽车地垫91会因此较顺利地向下坠落至基板10的顶面上,避免汽车地垫91在下坠的过程中卡在前斜面41或后斜面31的中间,换言之,下斜面部412的导引可使汽车地垫91更顺利地向下坠并完成整个第一次折叠的步骤。

第二折叠步骤(S3):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所示,推动件60由基板10的后端12朝前移动,并推动汽车地垫91一同向前移动并进入到该两挤压板50的中间,由于由俯视视之时,汽车地垫91沿横向的宽度大于该两挤压板50之间的宽度,因此随着推动件60的推动而进入到该两挤压板50之间后,汽车地垫91会受到该两挤压板50的挤压面51挤压而向后弯折,进而达到第二次折叠的目的。

于此一步骤时,挤压板50的导引部53由于其较靠近后端12的该端开口较大,因此可使汽车地垫91较为顺畅地受推动件60向前推动。

最后,折叠两次的汽车地垫91被推动件60推出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外,完成整个汽车地垫91的加工流程。

更精确地说,一如前述,由于本创作图式中所呈现的汽车地垫91皆为示意性的绘制,实际上的汽车地垫91会根据其设计而在表面上具有凹凸不平的结构,换言之,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折叠步骤及第二折叠步骤中,所有的汽车地垫91的折叠态样都是以示意性之汽车地垫91为准,而实际上在折叠一具有凹凸表面的汽车地垫91时,其弯折的型态可能会与图式中(特别是图5至图10)的弯折态样不同,例如在实际状态下,一具有凹凸表面的汽车地垫91在进入到本创作之图9的流程时,其凹凸表面可能会使该汽车地垫91向后弯折的两侧更靠近彼此。

以下为本创作之优点。

第一,本创作可达到汽车地垫91的自动化折叠过程,因此可提高整体加工生产的效率,同时自动化折叠也意味着可降低在此一流程上的人力资源,进一步也提高人力上的使用效率。

第二,设置有反弹件32的后斜面31以及设置有上斜面部411及下斜面部412的前斜面41可有效提高汽车地垫91执行折叠时的顺畅度。

第三,反弹件32除了在第一折叠步骤中可透过与汽车地垫91的撞击来提升收折的效率外,当汽车地垫91在进行第二收折步骤时,由于推动件60会将汽车地垫91由后朝前推动,在朝前推动的过程中,汽车地垫91会贴靠着反弹件32的碗状外壁面逐渐向中间收拢,此一贴靠的流程可协助汽车地垫91在收拢时,汽车地垫91的横向相对两侧表面不会过分地靠近彼此而造成表面相接触,而该两侧面相接触的问题在于,由于汽车地垫91的表面通常系以绒毛或其他容易勾黏在其他物体上之材质组成,一旦表面互相接触后,便很容易勾在一起造成后续加工上的困扰。

第四,设置于推动件60后方的延长板62,以及本实施例中为长板体的推动件60本身,其在第二折叠步骤中,可避免向后折叠后的汽车地垫91位于推动轨道20相对两侧的部分不会彼此相接触,而一如前述,避免朝向彼此收折的汽车地垫91的表面相接触系可阻止其表面互相勾在一起而造成后续加工上之困扰,因此长板体的推动件60以及设置于其后方的延长板62将折叠成形的汽车地垫91隔绝开来之功效系可进一步提供整体加工之效率。

第五,本创作中装设于汽车地垫自动折叠装置两侧的该两地垫暂存架71,其除了存放待折叠的汽车地垫91之外,若使用者需同时加工两种不同种类之汽车地垫91,将该两种不同的汽车地垫91分别放置于该两地垫暂存架71,并透过天车72的自动化,依序移动该些不同种类的汽车地垫91,便较不容易将不同的汽车地垫91彼此混淆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创作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创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创作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创作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做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创作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创作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创作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汽车内饰脚垫固定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