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

文档序号:1539656 发布日期:2020-01-17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 (New old road surface mosaic structure of super high section of highway extension project ) 是由 齐钊 陈华伟 李鹏 杨宏 李众 王斌 曹继荣 张晓省 魏琛 侯山花 于 2019-10-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道路扩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包括用于设于旧路面和新路面之间的拼接结构主体,以及用于与拼接结构主体配合的排水管道;拼接结构主体包括沿旧路面边缘依次设置的多个拼接单元,每个拼接单元处均对应设置一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用于将对应拼接单元处的积水排出至旧路面的外侧。本发明能够较佳地实现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对于超高段新旧路面的拼接。(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ad extension, in particular to a splicing structure of new and old road surfaces at an ultrahigh section of an expressway extension project. The spliced structure comprises a spliced structure main body arranged between an old road surface and a new road surface and a drainage pipeline matched with the spliced structure main body; the mosaic structure main par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concatenation units that set gradually along old road surface edge, and every concatenation unit department all corresponds and sets up a drainage pipe, and drainage pipe is used for discharging the ponding that corresponds concatenation unit department to the outside on old road surface. The invention can better realize the splicing of the super-high section new and old road surfaces in the highway extension project.)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扩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速公路的拓宽施工后,新旧路面的交接处容易形成通缝,该通缝是路表水进入路面结构层的重要渠道,在非超高路段中,一般通过在路肩端部设置排水渗沟将拼接部位的纵缝渗水及路面表面渗水通过路拱横坡排出到路面结构之外,但是在超高高侧段落,由于设置反向路拱,路面结构层的水不能排出路面结构外,而是直接汇集于新旧路面拼接的部位,时间一长,便会造成新旧路面拼接部位路面结构的损坏,再经过一段时间便会造成整幅路面结构的损坏,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包括用于设于旧路面和新路面之间的拼接结构主体,以及用于与拼接结构主体配合的排水管道;拼接结构主体包括沿旧路面边缘依次设置的多个拼接单元,每个拼接单元处均对应设置一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用于将对应拼接单元处的积水排出至旧路面的外侧。

本发明,通过在旧路面和新路面之间设置拼接结构主体,能够主动地在旧路面和新路面的拼接处引入疏水体系,从而使得自路面处流入路面内部的水能够较佳地被拼接结构主体主体进行疏散,进而能够较佳地避免水对道路内部的破坏。

作为优选,旧路面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旧路面路床层、旧路面底基层、旧路面基层和旧路面面层,新路面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新路面路床层、新路面底基层、新路面基层和新路面面层;

拼接单元设于旧路面路床层和新路面路床层上方,且设于旧路面面层和新路面面层的下方;拼接单元包括用于与新路面路床层上表面配合的第一板,用于与旧路面底基层侧面配合的第二板,用于与旧路面基层侧面配合的第三板,用于与新路面面层配合的第四板,用于与新路面基层侧面配合的第五板,用于与新路面基层底面配合的第六板,以及用于与新路面底基层侧面配合的第七板;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和第七板依次垂直设置,且共同形成用于与新路面配合的阶梯状;

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和第七板之间形成排水腔,排水腔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排水管道包括竖管和横管,竖管上端延伸至第一填料层上表面,竖管下端依次穿过第一填料层、第一板和新路面路床层并与横管的内端连通,横管外端延伸至新路面外侧;

第三板、第四板处均设有导水孔,第二填料层为碎石层,竖管上端设有格栅,横管外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其内端的高度。

本发明,通过设置拼接单元位于旧路面路床层和新路面路床层上方,使得能够在铺设好新路面路床层后再设置拼接单元故而便于其设置;此外,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使得新路面路床层能够较佳地提供路面载荷能力,故而能够较佳地保证路面的强度。

作为优选,第二板和第三板均倾斜设置,第二板的上端位于其下端内侧,第三板的上端位于其下端的外侧;第二板和第三板的内侧均垂直设有插齿。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板和第三板均倾斜设置,不仅能够较佳地增加第二板与旧路面底基层间以及第三板与旧路面基层间的配合面积,而且由于第三板的倾斜设置能够在拼接单元与旧路面基层间形成倾斜的排水面;故而一方面能够较佳地保证拼接单元与旧路面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有效避免拼接处裂缝的形成,另一方面使得路面处的渗水能够较佳地在第三板的引导下经由导水孔进入第二填料层故而便于渗水的排出。

作为优选,第二板和第三板处设有插齿安装部,插齿安装部包括圆形的插齿安装板,插齿安装板外周均匀设有多个扇形的注浆孔;插齿包括圆柱状的插齿主体,插齿主体焊接于插齿安装板处;插齿主***于相邻注浆孔之间处均设有沿插齿主体轴向延伸的插齿片,第二板和第三板的外侧设有与插齿安装部对应的注浆环。

本发明,通过设置注浆孔,使得插齿主体在与旧路面底基层或旧路面基层进行配合时,能够首先在旧路面底基层或旧路面基层处开设对应的插齿孔,在将对应的插齿主体设于对应的插齿孔后,能够通过注浆环接入注浆管道,进而使得诸如混凝土浆液等填料能够通过注浆孔进入对应插齿主体和插齿孔的间隙,进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插齿主体与对应插齿孔间的装配。

作为优选,拼接单元包括骨架,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和第七板均与骨架连接;

骨架包括纵向骨架单元和横向骨架单元,横向骨架单元间隔设于纵向骨架单元处,相邻横向骨架单元间形成拼接单元;

纵向骨架单元包括沿路面纵向延伸的第一纵向支撑杆、第二纵向支撑杆、第三纵向支撑杆、第四纵向支撑杆、第五纵向支撑杆和第六纵向支撑杆;横向骨架单元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杆、第二横向支撑杆、第三横向支撑杆、第四横向支撑杆、第五横向支撑杆、第六横向支撑杆和第七横向支撑杆;

第一横向支撑杆设于第一纵向支撑杆和第六纵向支撑杆之间,第一板设于相邻第一横向支撑杆之间;

第二横向支撑杆下端设于第一纵向支撑杆上侧,相邻第二横向支撑杆分别设于第二板外侧的两端;

第三横向支撑杆下端与第二横向支撑杆上端连接、第三横向支撑杆上端设于第二纵向支撑杆下侧,相邻第三横向支撑杆分别设于第三板外侧的两端;

第四横向支撑杆内端设于第二纵向支撑杆外侧、第四横向支撑杆外端延伸至第三纵向支撑杆的外侧,且第四横向支撑杆位于第三纵向支撑杆上方;第三纵向支撑杆在纵向上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地设有第四板插槽,第四板两端均设有用于与第四板插槽配合的第四板插轨,第四板通过两端处的第四板插轨***至相邻第四横向支撑杆的第四板插槽处;

第五横向支撑杆的上端设于第四横向支撑杆的下侧、下端设于第四纵向支撑杆的上侧,第五横向支撑杆位于第三纵向支撑杆外侧,第五横向支撑杆的外侧面与第四横向支撑杆外端面平齐;第五横向支撑杆在纵向上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地设有第五板插槽,第五板插槽贯穿第四横向支撑杆;第五板两端均设有用于与第五板插槽配合的第五板插轨,第五板通过两端处的第五板插轨***至相邻第五横向支撑杆的第五板插槽处;

第四板和第五板在与骨架进行配合时,第五板下侧延伸至第四纵向支撑杆上侧面处,第五板上侧延伸至第四横向支撑杆的上侧面处,第四板内侧延伸至第二纵向支撑杆外侧处,第四板的外侧延伸至第五板的内侧处;

第六横向支撑杆的内端设于第四纵向支撑杆的外侧、外端延伸至第五纵向支撑杆的外侧,且第六横向支撑杆位于第五纵向支撑杆上方;第六横向支撑杆在纵向上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地设有第六板插槽,第六板两端均设有用于与第六板插槽配合的第六板插轨,第六板通过两端处的第六板插轨***至相邻第六横向支撑杆的第六板插槽处;

第七横向支撑杆的上端设于第六横向支撑杆的下侧、下端设于第六纵向支撑杆的上侧,第七横向支撑杆位于第五纵向支撑杆外侧,第七横向支撑杆的外侧面与第六横向支撑杆的外端面平齐;第七横向支撑杆在纵向上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地设有第七板插槽,第七板插槽贯穿第六横向支撑杆;第七板两端均设有用于与第七板插槽配合的第七板插轨,第七板通过两端处的第七板插轨***至相邻第七横向支撑杆的第六板插槽处;

第六板和第七板在与骨架进行配合时,第六板内侧延伸至第四纵向支撑杆的外侧,第六板外侧延伸至第六横向支撑杆的外端面处,第七板的下侧延伸至第六纵向支撑杆的上侧面处,第七板上侧延伸至第六板的下侧面处。

本发明,通过设置骨架,能够较佳地对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和第七板形成支撑,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拼接单元的自身强度,且另一方面能够较佳地便于拼接单元的形成。

作为优选,第四板插槽和第四板插轨、第五板插槽和第五板插轨、第六板插槽和第六板插轨以及第七板插槽和第七板插轨的横截面均构造成相互配合的T型。通过该种构造使得相关部件能够较佳地进行配合。

作为优选,第六板上侧面沿纵向间隔设有多个螺纹柱,螺纹柱竖直设置;第五板外侧面对应任一螺纹柱处均相配合地设有套接柱,套接柱沿横向设置;套接柱外端设有用于套设于对应螺纹柱处的套接孔,螺纹柱处螺纹配合地设有用于对套接柱进行限位的限位螺母。

本发明,通过相配合地设置螺纹柱和套接柱,使得在实现第五板和第六板与骨架间的装配时,能够首先装入第六板之后再装入第五板,从而使得螺纹柱与对应的套接柱进行配合,之后通过设置限位螺母,能够较佳地实现对第五板和第六板的定位,从而能够较佳地保证第五板和第六板与骨架间的配合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四板的上侧面沿纵向贯穿地设有用于与第六板一端处的第六板插轨配合的第一安装槽,第四板的上侧面在纵向上的一端处沿横向贯穿地设有用于与第五板一端处的第五板插轨配合的第二安装槽,第四板的上侧面在纵向上的中部处沿横向贯穿地设有用于与第七板一端处的第七板插轨配合的第三安装槽;

第三安装槽位于第一安装槽内侧部分的长度与第七板的宽度基本相等;

第六板与第一安装槽进行配合时,螺纹柱朝向外侧;套接柱的位置构造成,在第五板与第二安装槽配合时,套接柱能够通过限位螺母抵触第六板内侧。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使得在进行道路拼接施工时,能够首先搭建出骨架,之后能够将第七板插设于第三安装槽处并保持第七板完全位于第一安装槽内侧,之后能够将第六板插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之后能够将第五板插设于第二安装槽内并保持螺纹柱和套接柱进行配合并通过限位螺母紧固,最后能够将第四板固定设于骨架处。通过上述构造使得,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第四板、第五板、第六板和第七板在拼接处形成隔离带。就高速公路而言,由于在其拓宽施工中,都是需要进行保通的,往往是需要旧路通车、新路施工的,通过本发明的构造,能够较佳地在施工分离出搭建处防护带,从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施工人员的防护,且由于不需要额外的防护栏搭建措施,故而成本较低且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拼接结构主体与旧路面和新路面间配合时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拼接单元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拼接单元的另一视角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骨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第二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第四横向支撑杆的构造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的第四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的第五横向支撑杆的构造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的第五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的第六横向支撑杆的构造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的第六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的第七横向支撑杆的构造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中的第七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1中的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搭建隔离带的示意图。

本发明中,用于表示方位的“上方”或“上侧”等是指远离地面的方向,用于表示方位的“下方”或“下侧”等是指接近地面的方向,用于表示方位的“内侧”是指靠近旧路面的一侧,用于表示方位的“外侧”是指靠近新路面的一侧,用于表示方向的“纵向”是指道路的长度方向,用于表示方向的“横向”是指道路的宽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方位词能够较佳地使得语言表述更加简洁,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方案所作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其包括用于设于旧路面110和新路面120之间的拼接结构主体130,以及用于与拼接结构主体130配合的排水管道140;拼接结构主体130包括沿旧路面110边缘依次设置的多个拼接单元200,每个拼接单元200处均对应设置一排水管道140,排水管道140用于将对应拼接单元200处的积水排出至旧路面110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旧路面110和新路面120之间设置拼接结构主体130,能够主动地在旧路面110和新路面120的拼接处引入疏水体系,从而使得自路面处流入路面内部的水能够较佳地被拼接结构主体130主体进行疏散,进而能够较佳地避免水对道路内部的破坏。

其中,通过设置多个拼接单元200,能够较佳地形成拼接结构主体130。尤其是,由于超高段往往是设置在道路的弯道处,故在超高段处道路往往是沿弧线进行延伸,通过设置多个拼接单元200的方式,能够较佳地实现拼接结构主体130的搭建。

其中,通过排水管道140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将对应拼接单元200处的积水进行排除,故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拼接处积水的形成。

本实施例,旧路面11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旧路面路床层111、旧路面底基层112、旧路面基层113和旧路面面层114,新路面12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新路面路床层121、新路面底基层122、新路面基层123和新路面面层124;

拼接单元200设于旧路面路床层111和新路面路床层121上方,且设于旧路面面层114和新路面面层124的下方;拼接单元200包括用于与新路面路床层121上表面配合的第一板131,用于与旧路面底基层112侧面配合的第二板132,用于与旧路面基层113侧面配合的第三板133,用于与新路面面层124配合的第四板134,用于与新路面基层123侧面配合的第五板135,用于与新路面基层123底面配合的第六板136,以及用于与新路面底基层122侧面配合的第七板137;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依次垂直设置,且共同形成用于与新路面120配合的阶梯状;

第一板131、第二板132、第三板133、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之间形成排水腔,排水腔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第一填料层138a和第二填料层138b;排水管道140包括竖管141和横管142,竖管141上端延伸至第一填料层138a上表面,竖管141下端依次穿过第一填料层138a、第一板131和新路面路床层121并与横管142的内端连通,横管142外端延伸至新路面120外侧;

第三板133、第四板134处均设有导水孔211,第二填料层138b为碎石层,竖管141上端设有格栅143,横管142外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其内端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拼接单元200位于旧路面路床层111和新路面路床层121上方,使得能够在铺设好新路面路床层121后再设置拼接单元200故而便于其设置;此外,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使得新路面路床层121能够较佳地提供路面载荷能力,故而能够较佳地保证路面的强度。

通过设置拼接单元200位于旧路面面层114和新路面面层124的下方,能够较佳地保证路面拼接处的平整性,故而能够较佳地便于行车。

其中,通过构造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依次垂直设置且共同形成用于与新路面120配合的阶梯状,能够较佳地提升拼接单元200与新路面底基层122和新路面基层123的拼接面积,故而能够较佳地提升新路面120与拼接单元200间的连接强度,故而能够较佳地对抗拼接单元200与新路面120拼接处的应力集中,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

其中,通过在排水腔内设置第一填料层138a和第二填料层138b,能够较佳地与拼接单元200共同形成支撑体系,故而能够较佳地承载路面处的负荷。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填料层138a的材质能够采用如混凝土,故而能够提供较佳的支撑强度。并且,通过设置第二填料层138b为碎石层,使得自路面处的渗入拼接面处的渗水能够较佳地汇聚于第二填料层138b处,并且通过设置排水管道140,能够较佳地将第二填料层138b处的积水进行排出。

其中,通过在第三板133、第四板134处均设导水孔211,使得拼接处的渗水能够自第三板133和第四板134汇聚至排水腔处,故而便于对渗水的收集。

尤其是,通过设置横管142位于新路面路床层121的下方,一方面能够较佳地便于横管142和新路面路床层121的铺设,另一方面使得横管142不会对新路面路床层121的内部应力结构产生破坏故而能够保证新路面路床层121的强度。此外,通过设置横管142外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其内端的高度,使得横管142处的积水能够较佳地被排出,且能够有效地防止路面外侧的水自横管142进入路面内部。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均倾斜设置,第二板132的上端位于其下端内侧,第三板133的上端位于其下端的外侧;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的内侧均垂直设有插齿150。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均倾斜设置,不仅能够较佳地增加第二板132与旧路面底基层112间以及第三板133与旧路面基层113间的配合面积,而且由于第三板133的倾斜设置能够在拼接单元200与旧路面基层113间形成倾斜的排水面;故而一方面能够较佳地保证拼接单元200与旧路面110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有效避免拼接处裂缝的形成,另一方面使得路面处的渗水能够较佳地在第三板133的引导下经由导水孔211进入第二填料层138b故而便于渗水的排出。

另一方面,通过插齿150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加第二板132与旧路面底基层112间以及第三板133与旧路面基层113间的连接强度,进而能够有效地对抗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能够较佳地防止连接处反射裂纹的形成。此外,由于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均倾斜设置,且插齿150垂直设于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处,故而使得插齿150能够更多地承受连接处的应力,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连接强度。

结合图5所示,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处设有插齿安装部,插齿安装部包括圆形的插齿安装板510,插齿安装板510外周均匀设有多个扇形的注浆孔520;插齿150包括圆柱状的插齿主体212,插齿主体212焊接于插齿安装板510处;插齿主体212位于相邻注浆孔520之间处均设有沿插齿主体212轴向延伸的插齿片213,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的外侧设有与插齿安装部对应的注浆环311。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注浆孔520,使得插齿主体212在与旧路面底基层112或旧路面基层113进行配合时,能够首先在旧路面底基层112或旧路面基层113处开设对应的插齿孔,在将对应的插齿主体212设于对应的插齿孔后,能够通过注浆环311接入注浆管道,进而使得诸如混凝土浆液等填料能够通过注浆孔520进入对应插齿主体212和插齿孔的间隙,进而能够较佳地实现插齿主体212与对应插齿孔间的装配。

其中,插齿片213能够在延伸方向上连续延伸,也可以在延伸方向上间断延伸,当插齿片213在延伸方向上间断延伸时,能够较佳地提升插齿片213与填充物间的配合强度,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插齿主体212与旧路面底基层112或旧路面基层113的配合强度。

结合图6-13所示,拼接单元200包括骨架400,第一板131、第二板132、第三板133、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均与骨架400连接;

骨架400包括纵向骨架单元和横向骨架单元,横向骨架单元间隔设于纵向骨架单元处,相邻横向骨架单元间形成拼接单元200;

纵向骨架单元包括沿路面纵向延伸的第一纵向支撑杆161、第二纵向支撑杆162、第三纵向支撑杆163、第四纵向支撑杆164、第五纵向支撑杆165和第六纵向支撑杆166;横向骨架单元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杆221、第二横向支撑杆222、第三横向支撑杆223、第四横向支撑杆224、第五横向支撑杆225、第六横向支撑杆226和第七横向支撑杆227;

第一横向支撑杆221设于第一纵向支撑杆161和第六纵向支撑杆166之间,第一板131设于相邻第一横向支撑杆221之间;

第二横向支撑杆222下端设于第一纵向支撑杆161上侧,相邻第二横向支撑杆222分别设于第二板132外侧的两端;

第三横向支撑杆223下端与第二横向支撑杆222上端连接、第三横向支撑杆223上端设于第二纵向支撑杆162下侧,相邻第三横向支撑杆223分别设于第三板133外侧的两端;

第四横向支撑杆224内端设于第二纵向支撑杆162外侧、第四横向支撑杆224外端延伸至第三纵向支撑杆163的外侧,且第四横向支撑杆224位于第三纵向支撑杆163上方;第三纵向支撑杆163在纵向上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地设有第四板插槽224a,第四板134两端均设有用于与第四板插槽224a配合的第四板插轨710,第四板134通过两端处的第四板插轨710***至相邻第四横向支撑杆224的第四板插槽224a处;

第五横向支撑杆225的上端设于第四横向支撑杆224的下侧、下端设于第四纵向支撑杆164的上侧,第五横向支撑杆225位于第三纵向支撑杆163外侧,第五横向支撑杆225的外侧面与第四横向支撑杆224外端面平齐;第五横向支撑杆225在纵向上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地设有第五板插槽225a,第五板插槽225a贯穿第四横向支撑杆224;第五板135两端均设有用于与第五板插槽225a配合的第五板插轨910,第五板135通过两端处的第五板插轨910***至相邻第五横向支撑杆225的第五板插槽225a处;

第四板134和第五板135在与骨架400进行配合时,第五板135下侧延伸至第四纵向支撑杆164上侧面处,第五板135上侧延伸至第四横向支撑杆224的上侧面处,第四板134内侧延伸至第二纵向支撑杆162外侧处,第四板134的外侧延伸至第五板135的内侧处;

第六横向支撑杆226的内端设于第四纵向支撑杆164的外侧、外端延伸至第五纵向支撑杆165的外侧,且第六横向支撑杆226位于第五纵向支撑杆165上方;第六横向支撑杆226在纵向上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地设有第六板插槽226a,第六板136两端均设有用于与第六板插槽226a配合的第六板插轨1110,第六板136通过两端处的第六板插轨1110***至相邻第六横向支撑杆226的第六板插槽226a处;

第七横向支撑杆227的上端设于第六横向支撑杆226的下侧、下端设于第六纵向支撑杆166的上侧,第七横向支撑杆227位于第五纵向支撑杆165外侧,第七横向支撑杆227的外侧面与第六横向支撑杆226的外端面平齐;第七横向支撑杆227在纵向上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地设有第七板插槽227a,第七板插槽227a贯穿第六横向支撑杆226;第七板137两端均设有用于与第七板插槽227a配合的第七板插轨1310,第七板137通过两端处的第七板插轨1310***至相邻第七横向支撑杆227的第六板插槽226a处;

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在与骨架400进行配合时,第六板136内侧延伸至第四纵向支撑杆164的外侧,第六板136外侧延伸至第六横向支撑杆226的外端面处,第七板137的下侧延伸至第六纵向支撑杆166的上侧面处,第七板137上侧延伸至第六板136的下侧面处。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骨架400,能够较佳地对第一板131、第二板132、第三板133、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形成支撑,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拼接单元200的自身强度,且另一方面能够较佳地便于拼接单元200的形成。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纵向骨架单元和横向骨架单元,使得纵向骨架单元能够较佳地沿路面延伸方向进行延伸,从而使得拼接结构主体130能够较佳地贴合路面拼接处。另外,通过间隔设置多个横向骨架单元能够较佳地形成用于支撑每个独立拼接单元200的骨架,进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多个连续拼接单元200的搭建。

此外,通过第一纵向支撑杆161、第二纵向支撑杆162、第三纵向支撑杆163、第四纵向支撑杆164、第五纵向支撑杆165、第六纵向支撑杆166、第一横向支撑杆221、第二横向支撑杆222、第三横向支撑杆223、第四横向支撑杆224、第五横向支撑杆225、第六横向支撑杆226和第七横向支撑杆227的配合,使得第一板131、第二板132、第三板133、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与骨架400间进行配合时,第一板131、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能够直接焊接于对应的框架处;第四板134能够率先插接于对应的框架处,而后通过将第五板135插接于对应的框架处即可较佳地实现对第四板134的稳固;第七板137能够率先插接于对应的框架处,之后通过将第六板136插接于对应的框架处即可较佳地对第七板137形成固定。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较佳地实现拼接单元200的装配;此外,虽然第五板135和第六板136与骨架400间为活动连接,但是第五板135仅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活动,而第五板135上方设置有新路面面层124且其外侧与新路面基层123进行配合,故而通过新路面面层124即可较佳地实现对第五板135的固定;而第六板136仅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活动,由于第六板136上侧面与新路面基层123底面进行配合、外侧面与新路面底基层122内侧进行配合,故而通过新路面底基层122即可较佳地实现对第六板136的固定。

实际上,通过设置第五板135和第六板136的可活动设置,能够较佳地通过第五板135和第六板136的位移对新路面底基层122和新路面基层123的应力进行抵消,进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应力集中的抵消,进而能够较佳地防止反射裂纹的形成。此原理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应力吸收层。

本实施例中,第四板插槽224a和第四板插轨710、第五板插槽225a和第五板插轨910、第六板插槽226a和第六板插轨1110以及第七板插槽227a和第七板插轨1310的横截面均构造成相互配合的T型。通过该种构造使得相关部件能够较佳地进行配合。

结合图9和11所示,第六板136上侧面沿纵向间隔设有多个螺纹柱231,螺纹柱231竖直设置;第五板135外侧面对应任一螺纹柱231处均相配合地设有套接柱232,套接柱232沿横向设置;套接柱232外端设有用于套设于对应螺纹柱231处的套接孔920,螺纹柱231处螺纹配合地设有用于对套接柱232进行限位的限位螺母1410。

本实施例中,通过相配合地设置螺纹柱231和套接柱232,使得在实现第五板135和第六板136与骨架400间的装配时,能够首先装入第六板136之后再装入第五板135,从而使得螺纹柱231与对应的套接柱232进行配合,之后通过设置限位螺母1410,能够较佳地实现对第五板135和第六板136的定位,从而能够较佳地保证第五板135和第六板136与骨架400间的配合稳定性。

除上述之外,通过螺纹柱231与对应的套接柱232间的配合,能够在第五板135和第六板136之间形成一个能够埋入新路面基层123内部的连接结构,从而能够较佳提升拼接单元200与新路面120之间连接强度。

此外,由于螺纹柱231、套接柱232、第五板135和第六板136整体呈四边形构造,由于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故而也能够较佳地保持通过形变吸收应力的效果。

结合图7所示,第四板134的上侧面沿纵向贯穿地设有用于与第六板136一端处的第六板插轨1110配合的第一安装槽241,第四板134的上侧面在纵向上的一端处沿横向贯穿地设有用于与第五板135一端处的第五板插轨910配合的第二安装槽242,第四板134的上侧面在纵向上的中部处沿横向贯穿地设有用于与第七板137一端处的第七板插轨1310配合的第三安装槽243;

第三安装槽243位于第一安装槽241内侧部分的长度与第七板137的宽度基本相等;

第六板136与第一安装槽241进行配合时,螺纹柱231朝向外侧;套接柱232的位置构造成,在第五板135与第二安装槽242配合时,套接柱232能够通过限位螺母1410抵触第六板136内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241、第二安装槽242和第三安装槽243,使得在进行道路拼接施工时,能够首先搭建出骨架400,之后能够将第七板137插设于第三安装槽243处并保持第七板137完全位于第一安装槽241内侧,之后能够将第六板136插设于第一安装槽241内,之后能够将第五板135插设于第二安装槽242内并保持螺纹柱231和套接柱232进行配合并通过限位螺母1410紧固,最后能够将第四板134固定设于骨架400处。

结合图14所示,通过上述构造使得,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在拼接处形成隔离带。就高速公路而言,由于在其拓宽施工中,都是需要进行保通的,往往是需要旧路通车、新路施工的,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构造,能够较佳地在施工分离出搭建处防护带,从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施工人员的防护,且由于不需要额外的防护栏搭建措施,故而成本较低且便于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在骨架400尚未搭建时,能够单独地将由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搭建成的隔离带直接设置于路面处,由于第四板134处还设有导水孔211,故而还能够通过注入钢钎等扦插件实现第四板134与路面间的固定连接。

基于本实施例的一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超高段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旧路面110;

步骤二、铺设排水管道140;

步骤三,铺设新路面120的新路面路床层121,使得新路面路床层121与旧路面110的旧路面路床层111进行拼接;

步骤四、在新路面路床层121与旧路面路床层111的拼接处对旧路面底基层112和旧路面基层113进行施工,具体为,在旧路面底基层112处开设用于与第二板132进行配合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与相应插齿150进行配合的插齿孔,以及在旧路面基层113处开设用于与第三板133进行配合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与相应插齿150进行配合的插齿孔;

步骤五、依次在旧路面底基层112处设置第二板132、在旧路面基层113处设置第三板133,在具体设置时,通过相应插齿150和对应插齿孔间的配合实现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的预固定,而后通过注浆工艺实现相应插齿150和对应插齿孔间的连接;

步骤六、在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处铺设第一纵向支撑杆161和第二纵向支撑杆162,并通过焊接实现第一纵向支撑杆161与第二板132的连接以及第二纵向支撑杆162与第一纵向支撑杆161的连接;

步骤七、在对应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的端部处均设置第二横向支撑杆222和第三横向支撑杆223,并通过焊接实现第二横向支撑杆222和第三横向支撑杆223与相邻部件间的连接;

步骤八、在第一纵向支撑杆161位于对应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的端部处均设置第一横向支撑杆221,而后设置第六纵向支撑杆166,而后设置第一板131,相邻部件间均通过焊接连接;

步骤九、依次焊接设置第四横向支撑杆224、第三纵向支撑杆163、第五横向支撑杆225、第四纵向支撑杆164、第六横向支撑杆226、第五纵向支撑杆165和第七横向支撑杆227,相邻部件间均通过焊接连接;该步骤中,在第四纵向支撑杆164与第一板131之间能够设置多个竖直的支撑杆,故而能够较佳地提升整个骨架400的强度;

步骤十、通过第一安装槽241、第二安装槽242和第三安装槽243,组装第四板134、第五板135、第六板136和第七板137,进而在新旧路面之间形成隔离带;

步骤十一、在对新路面120侧的施工完成至拼接处时,拆除步骤十中组装,之后首先依次安装第七板137和第六板136,之后铺设第一填料层138a;

步骤十二、在与第二填料层138b对应第五板135侧处设置土木栅栏,而后铺设第二填料层138b;

步骤十三、依次安装第四板134和第五板135,并在螺纹柱231处设置限位螺母1410;

步骤十四、铺设拼接处的新路面底基层122和新路面基层123;

步骤十五、铺设新路面面层124并与旧路面面层114形成拼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能够较佳地实现对高速公路超高段的拓宽施工。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生态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