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差动传动机构

文档序号:1618291 发布日期:2020-01-10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机动车的差动传动机构 ([db:专利名称-en]) 是由 S·斯宾尔费舍特尔 J·埃赫哈特 C·亨特里希 J·施魏策尔 于 2018-05-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11)的差动传动机构,具有设置用于转矩传入的驱动齿圈(12)、至少一个安置在该驱动齿圈(12)的内周上的支承颈(13)和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支承颈(13)上的至少一个平衡齿轮(14),其中设有至少一个轮支架(15),该轮支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驱动齿圈(12)连接的外齿结构(16)并且被设置用于接纳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颈(13)和至少一个平衡齿轮(14)。([db:摘要-en])

用于机动车的差动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动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由WO 2015/106962 A2已经公开了用于机动车的差动传动机构,其具有设置用于转矩传入的驱动齿圈、至少一个安置在驱动齿圈内周的支承颈和至少一个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承颈上的平衡齿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尤其是提供一种很精确轻型的差动传动机构。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的本发明设计方案来完成。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来自从属权利要求。

本发明源于如下的用于机动车的差动传动机构,其具有设置用于转矩传入的驱动齿圈、至少一个安置在驱动齿圈内周的支承颈和至少一个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支承颈上的平衡齿轮。驱动齿圈优选设计成齿圈状。驱动齿圈优选具有设置用于转矩传入的外齿结构。驱动齿圈尤其优选地由空心状圆柱齿轮构成。

提出了,该差动传动机构具有至少一个轮支架,轮支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驱动齿圈的外齿结构并且设置用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颈和至少一个平衡齿轮。轮支架优选通过外齿结构不仅可以直接、也可间接连接至驱动齿圈。例如该轮支架的外齿结构直接啮合驱动齿圈的内齿结构和/或固定连接至驱动齿圈的构件例如承托件且尤其是锥形板。尤其优选地,该轮支架还设置用于直接容纳尤其是支承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颈,支承颈又设置用于直接容纳尤其是支承所述至少一个平衡齿轮。通过轮支架,因此尤其可以获得所述支承颈和平衡齿轮的有利的精准容纳。因此,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设计尤其提供优选轻型且紧凑的差动传动机构。相比于已知的差动传动机构,尤其可以获得有利的重量减轻。另外,由此尤其可以提供最好易于安装的差动传动机构。另外,可以提供有利精确的差动传动机构。尤其可以获得主动轮轴线的优选更小的角度误差。

尤其可以提供径向精确的轮轴线引导而没有出现硬化变形。此外,可以获得轴向“自定中”或简单的可校准性。此外,该差动传动机构可以有利地至少部分自动化安装。由此可以获得短暂的安装时间。此外可以有利地提供短工艺过程链。可以采用具有经过考验的技术的耐用的加工过程。另外,尤其可以至少针对轮支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作为承重材料。此外,可以在少量焊接点情况下准备好有利的功能性。

与此相关,“轮支架”应该尤其是指如下构件,其设置用于接纳、尤其是支承和/或引导至少一个轮、优选至少一个齿轮且尤其优选是至少一个平衡齿轮。轮支架优选用于容纳和支承所述至少一个平衡齿轮。与此相关,“平衡齿轮”应该尤其是指设置用于将驱动齿圈与至少一个从动齿轮相连的齿轮。优选地,该平衡齿轮与至少一个从动齿轮尤其啮合连接。“安置在驱动齿圈的内周上的支承颈”应该尤其是指:其轴向伸展布置在驱动齿圈的轴向伸展内的支承颈。优选地,该支承颈提供用于平衡齿轮的转动轴线,其相对于驱动齿圈的转动轴线倾斜地且尤其是垂直地取向。术语“轴向”和“径向”尤其涉及驱动齿圈的转动轴线。“轴向”应该尤其是指与转动轴线平行或同轴延伸的方向。“径向”应该尤其是指垂直于转动轴线延伸的方向。“设置”应该尤其是指特殊设计和/或配备。物体设置用于某项功能应该尤其是指该物体在至少一个使用状态和/或工作状态下满足和/或执行某项功能。

还提出了,至少一个轮支架具有径向靠外的外圈和与外圈间隔的径向靠内的内圈。优选地,在径向靠外的外圈和径向靠内的内圈之间至少部分设置有间隙。外圈优选具有轮支架的外齿结构。尤其优选地,径向靠外的外圈和径向靠内的内圈分别相对于驱动齿圈的转动轴线是至少基本对称的。优选地,径向靠外的外圈和径向靠内的内圈分别具有比轴向深度更小的径向厚度。由此,尤其可以获得有利的稳定且轻型的轮支架结构。由此尤其可提供优选轻型且精确的差动传动机构。

此外提出了,所述径向靠外的外圈和径向靠内的内圈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纳至少一个支承颈的接纳部。优选地,所述径向靠外的外圈和径向靠内的内圈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纳至少一个支承颈的孔。优选地,径向靠外的外圈的至少一个孔与径向靠内的内圈的至少一个孔同轴布置。该至少一个支承颈尤其在径向靠外的外圈和/或径向靠内的内圈的至少一个接纳部中被径向锁定。分别在径向靠外的外圈和径向靠内的内圈中的接纳部的数量优选对应于支承颈数量。由此,尤其可以提供优选可靠且简单的支承颈容纳。尤其可以获得轻松安装。此外,尤其可以提供最好轻型紧凑的结构。

还提出了,至少一个轮支架具有腹板/连接板,其将径向靠外的外圈连接至径向靠内的内圈。该腹板、径向靠外的外圈和径向靠内的内圈优选一件式构成。尤其优选地,该轮支架尤其在一个驱动齿圈转动轴线所经过的平面内具有基本呈双T形的横截面。该轮支架最好至少部分具有环形延伸的双T形轮廓。由此尤其可提供最好稳定的且还是轻型的轮支架形状。由此尤其可提供优选轻型且精确的差动传动机构。“一件式”应该尤其是指至少材料接合连接(例如通过焊接过程、粘结过程、喷注过程和/或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看上去有意义的其它加工过程)和/或有利地按照一件来形成,例如像铸造制造和/或按照单组份喷注法或多组份喷注法来制造并且有利地由唯一一个坯件制造。

还提出了,至少一个轮支架的腹板具有至少一个凹部用于接纳至少一个平衡齿轮。该凹部优选由窗构成,该窗在轴向上完全延伸穿透轮支架。该支承颈优选在径向上延伸穿过该凹部且用于支承该平衡齿轮。尤其优选地,该至少一个平衡齿轮的转动轴线也在径向上延伸经过该至少一个凹部。由此尤其可以准备好针对至少一个平衡齿轮的有利的容置。尤其可以获得优选可靠精确的平衡齿轮容纳。与此相关,“凹部”应该尤其是指相比于轮支架基本形状、尤其相比于沿周向恒定的横截面的材料空缺。材料空缺此时不仅可以事后加入到轮支架中,也能够事先在轮支架制造时空出。该凹部优选在至少一个方向、尤其在轴向上具有恒定横截面。尤其优选地,该凹部至少部分延伸进入径向靠外的外圈和/或径向靠内的内圈。

还提出了,至少一个支承颈至少基本呈管状地构成。所述至少一个支承颈优选具有一个轴向孔。该孔优选延伸经过至少一个支承颈的主延伸方向的至少30%、优选至少60%且尤其优选整个主延伸方向。尤其优选地,该支承颈呈空心柱形的基本形状。由此,该至少一个支承颈尤其可以优选设计成轻型且还是稳定的。由此,尤其可以准备好最好轻型的差动传动机构。物体的“主延伸方向”此时应该尤其是指如下方向,其平行于刚好完全包围该物体的最小几何方形的最长边。

还提出了,至少一个支承颈在至少一个端侧具有齿结构,该齿结构设置用于防止该至少一个支承颈的转动。优选地,该齿结构在运行中啮合尤其是驱动齿圈的内齿结构和/或固定连接至驱动齿圈的构件例如像承托件、尤其是锥形板。优选地,该至少一个支承颈的齿结构尤其在齿形和/或齿尺寸方面至少近似对应于轮支架的外齿结构。尤其优选地,在安装状态中,该至少一个支承颈的径向靠外的端侧具有该齿结构。由此尤其可以结构简单地提供防止转动。尤其可以提供这样的防止转动,此时尤其可以利用本来就需要的齿结构。尤其是可以准备好优选可靠且精确的防止转动。此外,由此尤其无法进行此时不存在防止转动手段的安装。与此相关,“端侧”应该尤其是指支承颈的一侧,其至少基本垂直于支承颈的主延伸方向延伸。

还提出了,至少一个支承颈具有至少一个至少基本径向延伸的注油孔。注油孔最好完全延伸穿过支承颈。注油孔优选尤其用于在至少一个支承颈和平衡齿轮之间的工作面的注油。油尤其优选可以通过该至少一个支承颈的轴向孔到达注油孔。注油孔尤其连通至该至少一个支承颈的轴向孔。由此尤其可靠地保证尤其在至少一个支承颈与平衡齿轮之间的工作面的注油。能可靠地准备好供油。与此相关,“至少基本径向延伸的注油孔”应该尤其是指如下注油孔,其关于尤其平行于支承颈的主要延伸方向且经过支承颈的几何形状中心点的支承轴线至少基本径向延伸。与此相关地,“至少基本”应该尤其是指与预定值的偏差、即尤其与在支承轴线和注油孔延伸方向之间的90°最小角度的偏差,尤其小于25°,优选小于10°,尤其优选小于5°。

还提出了,径向靠内的内圈的半径的值是径向靠外的外圈的半径的值的至少60%。径向靠内的内圈的半径的值优选是径向靠外的外圈的半径的值的至少70%,尤其优选是至少近似为75%。尤其优选地,径向靠内的内圈的半径至少近似为径向靠外的外圈的半径的3/4。由此尤其可以提供有利的轮支架几何形状。与此相关,构件的“半径的值”尤其是指自构件的转动轴线至构件的径向最外点的径向距离。

还提出了,平衡齿轮的半径的值是径向靠外的外圈的半径的值的至少10%。平衡齿轮的半径的值优选是径向靠外的外圈的半径的值的至少15%、尤其优选至少近似是16%。尤其优选地,平衡齿轮的半径近似等于径向靠外的外圈的半径的1/6。由此尤其可以提供有利的差动传动机构几何形状。尤其可以提供优选紧凑的差动传动机构。

附图说明

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得出其它的优点。在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附图、附图说明和权利要求书包含大量的特征组合。技术人员也能适当地单独看待所述特征并且将其归纳成有意义的其它组合,其中:

图1以示意图示意性示出机动车,其具有驱动单元、多挡变速器和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

图2以侧视示意图示出具有驱动齿圈的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

图3以沿剖切线III-III的剖视示意图示出具有驱动齿圈和轮支架的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

图4以剖视示意图示出本发明差动传动机构的细节IV,其具有驱动齿圈、轮支架、支承颈和平衡齿轮,

图5以剖视示意图示出本发明差动传动机构的处于驱动齿圈的一个替代转动位置、尤其是相对于图4转动了30°的细节IV,

图6以沿剖切线VI-VI的剖视示意图示出具有驱动齿圈和轮支架的本发明差动传动机构,

图7以示意图示出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的轮支架,

图8以前视示意图示出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的轮支架的局部,

图9以示意图示出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的支承颈,和

图10以示意性半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的支承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机动车11。机动车11包括驱动系,借此驱动机动车11的无法进一步看到的主动轮25。驱动系包括驱动单元26。驱动单元26由内燃机构成。驱动单元26由内燃发动机构成。此外,机动车11具有多挡变速器27。驱动单元26具有被驱动的曲轴,其连接至多挡变速器27的传动机构输入件。多挡变速器27由机动车传动机构构成。多挡变速器27形成机动车11的驱动系的一部分。多挡变速器27沿着驱动系、尤其是沿着驱动系的力流布置在驱动单元26之后。此外,机动车11具有差动传动机构10。差动传动机构10用于传递驱动力至主动轮25。多级传动机构27具有传动机构输出件,其连接至差动传动机构10。差动传动机构10在运行中通过多挡变速器27被驱动单元26驱动。

图2示出了机动车11的差动传动机构10。差动传动机构10形成主减速器的一部分。差动传动机构10允许平衡/补偿主动轮25的不同位移,尤其在弯道行驶时。差动传动机构10被设计成桥轴差速器。为了将差动传动机构10接合至主动轮25,主减速器具有两个无法进一步看到的从动轴。从动轴相互同心布置。从动轴被设计成桥半轴。

差动传动机构10具有空心状的驱动齿圈12。驱动齿圈12由空心圆柱齿轮构成。驱动齿圈12设置用于转矩传入。驱动齿圈12具有转动轴线28。驱动齿圈12还为了转矩传入而具有外齿结构29。外齿结构29被设计成斜齿结构。驱动齿圈12带有斜齿(图2和图6)。

为了输出转矩,差动传动机构10具有两个从动齿轮30、31,它们均按照驱动技术接合至其中一个主动轮25。为了将差动传动机构10的从动齿轮30、31接合至主动轮25,差动传动机构10具有两个从动毂套32、33。第一从动毂套32与第一从动轴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二从动毂套33与第二从动轴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为此,从动毂套32、33分别具有内齿结构,其永久咬入相应从动轴的外齿结构以便传递转矩。第一从动齿轮30与第一从动毂套3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而第二从动齿轮31与第二从动毂套4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一从动齿轮30与第一从动毂套32成一体地构成,而第二从动齿轮31与第二从动毂套44成一体地构成。两个从动毂套32、33彼此同轴布置。两个从动齿轮30、31彼此同轴布置。驱动齿圈12、从动毂套32、33和从动齿轮30、31彼此同轴布置。从动齿轮30、31和从动毂套32、33分别具有一个与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重合的转动轴线(图3)。

差动传动机构10还具有多个平衡齿轮14。为了按照驱动技术将驱动齿圈12接合至两个从动齿轮30、31,差动传动机构10具有多个平衡齿轮14,其中为了概览起见,仅平衡齿轮14带有附图标记。在此实施例中,差动传动机构10具有六个平衡齿轮14。平衡齿轮14是切削制造的。原则上,平衡齿轮14也可以“无切屑”制造,如锻造、烧结或精密冲切。此外,原则上可以想到差动传动机构10也具有不同数量的平衡齿轮14(图4和图6)。

平衡齿轮14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30、31啮合连接。为了与从动齿轮30、31啮合连接,平衡齿轮14分别具有外齿结构。从动齿轮30、31为了与平衡齿轮14啮合连接而分别具有径向外置的齿结构。该齿结构围绕相应的从动齿轮30、31的整个外周延伸。从动齿轮30、31的齿结构彼此相向。从动齿轮30、31的齿结构均关于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沿轴向取向。

从动齿轮30、31分别设计成冠状齿轮。从动齿轮30、31是切削制造的。原则上,从动齿轮30、31也可以“无切屑”制造,如锻造、烧结或精密冲切。此外原则上可以想到,从动齿轮30、31也分别设计成锥齿轮或盘齿轮(图4)。

为了减轻重量,从动齿轮30、31分别具有沿径向布置在其齿结构和各自从动毂套32、33之间的多个材料空缺部位。材料空缺部位呈三角形构成,但原则上也可以具有其它几何形状例如像圆形或方形(图6)。

平衡齿轮14围绕驱动齿圈12均匀分散布置。平衡齿轮14在驱动齿圈12的周向上和在驱动齿圈12的轴向上固定连接至驱动齿圈12。它们在以转动轴线28为中心的转动方向上固定连接至驱动齿圈12。平衡齿轮14与驱动齿圈12一起绕转动轴线28转动(图6)。

平衡齿轮14分别具有自身的转动轴线。为了清晰起见,仅示出了平衡齿轮14的转动轴线34。平衡齿轮14分别可绕其自身的转动轴线34旋转。当驱动齿圈12转动时,平衡齿轮14绕着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一起转动并且能附加地分别绕其自身的转动轴线34相对于驱动齿圈12回转,由此可以实现尤其在弯道行驶时的主动轮25的不同位移的平衡。平衡齿轮14的自身转动轴线34垂直于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取向。

平衡齿轮14不呈锥形,而是基本呈柱形,其外齿结构与呈冠状齿轮的从动齿轮30、31的齿结构啮合。在此,两个呈冠状齿轮的从动齿轮30、31的齿结构形成有基于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的相同半径,其中,从动齿轮30、31与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同轴布置。

呈冠状齿轮的从动齿轮30、31的齿结构在轴向上彼此相向,并且从动齿轮30、31的外径大于驱动齿圈12的外径的60%。平衡齿轮14的最大外径小于从动齿轮30、31的最大外径的40%。两个从动齿轮30、31的齿结构的轴向延伸尺寸分别小于从动齿轮30、31的外径的15%。因此,总体上可以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也可分别设定差动传动机构的零部件的尺寸,其导致轴向很短构成的轻型差动传动机构。根据本发明的差动传动机构因此在其尺寸设定方面截然不同于锥齿轮主减速器。

平衡齿轮14和从动齿轮30、31在轴向和径向上布置在驱动齿圈12内。驱动齿圈12具有一轴向延伸尺寸,其大于平衡齿轮14的轴向延伸尺寸和与平衡齿轮14啮合的从动齿轮30、31的轴向延伸尺寸。平衡齿轮14在轴向上布置在从动齿轮30、31之间(图4)。

差动传动机构10还具有多个支承颈13。支承颈13安置在驱动齿圈12的内周。平衡齿轮14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承颈13上。平衡齿轮14的数量对应于支承颈13的数量。支承颈13沿周向均匀分散。各有一个支承颈13分别以能转动的方式容纳一个平衡齿轮14。为了概览起见,仅可转动容纳平衡齿轮14的支承颈13带有附图标记。每个支承颈13提供相应的自身转动轴线34用于各自平衡齿轮14。支承颈13从驱动齿圈12的内径朝向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延伸,以便以能转动的方式容纳平衡齿轮14。它们彼此相向。每个平衡齿轮14沿径向被套装到对应的支承颈13上。支承颈13分别限定一个与各自对应的平衡齿轮14的转动轴线34重合的支承轴线(图4和图6)。

支承颈13基本呈管状地构成。支承颈13设计为管状。支承颈13分别具有空心柱形基本形状。支承颈13分别具有轴向孔42。轴向孔42分别延伸经过各自支承颈13的整个主延伸方向。轴向孔42分别沿各自支承颈13的支承轴线延伸。轴向孔42分别沿着支承轴线延伸穿过整个支承颈13(图4、图9和图10)。

支承颈13还分别具有至少基本径向延伸的注油孔24。支承颈13分别具有径向延伸的注油孔24。注油孔24分别完全延伸经过各自支承颈13。注油孔24可以分别用于支承颈13和平衡齿轮14之间的工作面的注油。通过支承颈13的轴向孔42,油可以从差动传动机构10内部到达注油孔24。每个注油孔24与各自支承颈13的轴向孔42相连通。每个注油孔24延伸穿过各自支承颈13的轴向孔42。注油孔24分别设计成两部分式,并且布置在各自支承颈13的轴向孔42的对置两侧(图4、图9和图10)。

支承颈13由棒材,尤其是C50R制造。加工通过截断、车削、钻削和铣削进行。接着进行感应硬化以及无心磨削。接着清洁和防腐处理支承颈13。

为了支承该驱动齿圈12,差动传动机构10具有主动轮支架35,其在轴向两侧支承该驱动齿圈12。为了在轴向上两侧支撑该驱动齿圈12,主动轮支架35具有第一承托件36和第二承托件37。两个承托件36、37是以支撑在驱动齿圈12的内周上的方式安置的。它们支撑抵靠驱动齿圈12的内周。承托件36、36分别关于转动轴线28基本旋转对称地构成。承托件36、37分别设计成圆环形。支承颈13、平衡齿轮14和从动齿轮30、31沿轴向布置在两个承托件36、37之间。此外,从动毂套32、33沿轴向布置在两个承托件36、37之间。为了容纳驱动齿圈12,承托件36、37分别具有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8、39。承托件36、37以其支撑部位38、39支撑作用于驱动齿圈12。它们分别以其支撑部位38、39接触驱动齿圈12。承托件36、37分别借助其支撑部位38、39被联接在驱动齿圈12上(图3和图6)。

第一承托件36以其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8或在该支撑部位38处被固定安置在驱动齿圈12上。它以其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8或在该支撑部位38处固定连接至驱动齿圈12。第一承托件36以其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8或在该支撑部位38处与驱动齿圈12焊接。第一承托件36的支撑部位38布置在第一承托件36的一个径向外端上。第一承托件36的支撑部位38围绕第一承托件36的整个外周延伸。第二承托件37以其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8或在该支撑部位38处被固定安置在驱动齿圈12上。它以其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9或在该支撑部位39处固定连接至驱动齿圈12。第二承托件37以其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9或在该支撑部位39处与驱动齿圈12焊接。第二承托件37的支撑部位39布置在第二承托件37的一个径向外端上。第二承托件37的支撑部位39围绕第二承托件37的整个外周延伸。

第一承托件37还在其支撑部位38具有设置用于驱动齿圈12的转矩传递的内齿结构。该内齿结构通过旋压

Figure BDA0002278934710000101

被成形到第一承托件37中。该内齿结构以齿圈形式构成。但原则上也可以想到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看上去有意义的其它设计方案。原则上也可以想到该内齿结构直接一体形成在驱动齿圈12的内周上。承托件37在其支撑部位38处的外周/外径呈圆柱形。

为了相对于从动轴支承,承托件36、37分别具有径向内置的支承部位40、41。承托件36、37分别借助径向内置的支承部位40、41间接支承在从动轴上。承托件36、37的内置支承部位40、41被设计成毂状。

为了减轻重量,承托件36、37分别设计成薄壁承托件状。承托件36、37为此分别具有最多4毫米的壁厚。承托件36、37分别设计成托板状。为了设计成薄壁承托件状的承托件36、37可靠支撑驱动齿圈12,承托件36、37局部呈锥形形成。承托件36、37被设计成锥形板状。承托件36、37由锥形板材料“LH800”构成。锥形板材料有利地不再被完全硬化。此外,半径根据需要在车削后被强化轧制或者或许部分被感应硬化。

第一承托件36在其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8和其径向内置的支承部位40之间具有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在倾斜延伸的局部中,第一承托件36呈圆锥形构成。第一承托件36的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具有一斜率,该斜率由通过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和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包夹出的角度构成。通过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和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包夹出的角度不等于0°且不等于90°。通过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第一承托件36的支撑部位38和第一承托件36的支承部位40沿轴向相互间隔。

第二承托件37在其径向外置的支撑部位39与其径向内置的支承部位41之间具有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在倾斜延伸的局部中,第二承托件37呈圆锥形构成。第二承托件37的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具有一斜率,该斜率由在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和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之间所包夹出的角度构成。由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和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包夹出的角度不等于0°且不等于90°。通过该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该第二承托件37的支撑部位39和第二承托件37的支承部位41在轴向上相互间隔。承托件36、37的外置的支撑部位38、39具有轴向相互距离,该距离小于在承托件36、37的内置的支承部位40、41之间的轴向距离。

第一承托件36的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的斜率和第二承托件37的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的斜率彼此不同。第一承托件36的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的斜率小于第二承托件37的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的斜率。第二承托件37的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比第一承托件36的轴向倾斜延伸的局部更陡。

差动传动机构10还具有轮支架15。轮支架15是以处于驱动齿圈12径向之内的方式布置的。轮支架15具有用于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至驱动齿圈12的外齿结构16。轮支架15的外齿结构16由插接齿结构构成。轮支架15的外齿结构16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一承托件36的支撑部位38的内齿结构啮合。第一承托件36的支撑部位38的内齿结构因此用作轮支架15的接合件。但原则上也可以想到,轮支架15的外齿结构16在安装状态中直接啮合驱动齿圈12的内齿结构。轮支架15与驱动齿圈12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在轮支架15和第一承托件36的支撑部位38之间的齿结构由插接齿结构构成并且允许轴向定位。轮支架15由铝合金构成。由此不会实现例如像根据EN AW-6182T6的高强度。但原则上也可以想到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看上去有意义的其它材料(图6和图7)。

轮支架15还具有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与外圈17间隔的径向靠内的内圈18。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分别设计成圆环形。在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之间部分设有间隙。外圈17具有轮支架15的外齿结构16。外齿结构16安置在外圈17的径向外侧面上。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分别相对于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基本对称构成。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分别具有比轴向深度更小的径向厚度。径向靠外的外圈17例如具有6.5mm厚度。此外,径向靠内的内圈18例如具有8mm厚度。此外,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分别具有25mm的轴向深度。为了获得较大的外圈17壁厚,驱动齿圈12的内径被增大,进而与承托件36、37的接合部位被增大(图6和图8)。

径向靠内的内圈18的半径r1的值等于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半径r2的值的至少60%。径向靠内的内圈18的半径r1的值近似等于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半径r2的值的75%。径向靠内的内圈18的半径r1近似等于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半径r2的3/4。径向靠内的内圈18例如具有76mm的半径r1。径向靠外的外圈17例如具有91.5mm的半径r2(图8)。

此外,轮支架15具有腹板21。腹板21基本设计成圆环形。腹板21将径向靠外的外圈17与径向靠内的内圈18相连。腹板21、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一件式构成。但原则上也可以想到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看上去有意义的在腹板21、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之间的其它连接。轮支架15在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所延伸的一个平面中具有基本呈双T形的横截面。轮支架15具有呈环形延伸的双T形截面轮廓。轮支架15沿轴向例如具有8mm厚度(图5)。

还可设想的是,可借助形变(Dispal)舍弃垫片,以便可将更多壁厚用于压入。

轮支架15设置用于容纳支承颈13和平衡齿轮14。支承颈13借助轮支架15彼此相对定位。径向靠外的外圈17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分别具有多个接纳部19、20用于容纳支承颈13。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接纳部19的数量以及径向靠内的内圈18的接纳部20的数量对应于支承颈13的数量。接纳部19、20分别由孔形成。但原则上也可想到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看上去有意义的接纳部19、20的其它设计。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接纳部19分别与径向靠内的内圈18的各自至少一个接纳部20同轴地布置。支承颈13分别在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接纳部19和径向靠内的内圈18的接纳部20内径向锁定地布置。为了径向锁定该支承颈13,支承颈13分别具有锁紧环43,锁紧环沿径向在径向靠外的外圈17上支撑支承颈13。锁紧环43分别在朝向驱动齿圈12的转动轴线28的径向上锁定支承颈13。锁紧环43分别由圆丝卡圈构成。锁紧环43分别安置在各自支承颈13的一个环形槽44中(图4和图7)。

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设想将支承颈13被压入轮支架15中。

此外,支承颈13分别在一个端侧具有齿结构23。支承颈13在其径向靠外的端侧具有所述齿结构23。齿结构23设置用于阻止支承颈13转动。支承颈13的齿结构23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一承托件36的支撑部位38的内齿结构啮合。但原则上也可以想到,支承颈13的齿结构23在安装状态中直接啮合驱动齿圈12的内齿结构。支承颈13的齿结构23尤其是在齿形和齿尺寸方面近似对应于轮支架15的外齿结构16(图9)。

此外,轮支架15的腹板21具有多个凹部22以容纳平衡齿轮14。凹部22的数量对应于平衡齿轮14的数量。但原则上也可以想到的是,轮支架15具有其它凹部以改善轻型结构。另外也可以想到使外圈17和/或内圈18具有倒角。每个凹部22由窗构成,其在轴向上完全延伸穿过轮支架15。凹部22在轴向上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凹部22具有基本呈矩形的横截面。凹部22例如具有12mm*30mm的矩形横截面。凹部22此时可以不仅被事后加工到轮支架15中,也可以事先在轮支架15制造时被空出。支承颈13分别沿径向延伸经过各自一个凹部22且同时用于支承平衡齿轮14。平衡齿轮14的转动轴线34也沿径向延伸经过各自一个凹部22(图6、图7和图8)。

轮支架15的管件制造通过挤压进行,其中在此情况下最好也制造该外齿结构16。或者纵轧制造外齿结构16。接着有利地在自动棒料加工机床上进行截短以及切削加工,尤其借助车削。用于平衡齿轮14的凹部22被铣削制成。为了减小切削量或者说为了单独的T6处理,或许还执行预先轴向成型。接纳部19、20借助钻削和研磨来制造和加工。接着,轮支架15被刷擦和清洁。

在安装轮支架15时,在第一步骤中将锁紧环43安装在支承颈13上。另外,装上垫片,并且将平衡齿轮14安置在轮支架15中。接着在第二步骤中,将支承颈13压入轮支架15中。接着,可以将组装好的轮支架15压入平衡齿轮14或者说第一承托件36中。

平衡齿轮14的半径r3的值是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半径r2的值的至少10%。平衡齿轮14的半径r3的值近似为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半径r2的值的16%。平衡齿轮14的半径r3近似为径向靠外的外圈17的半径r2的值的1/6。

附图标记列表

10 差动传动机构;

11 机动车;

12 驱动齿圈;

13 支承颈;

14 平衡齿轮;

15 轮支架;

16 外齿结构;

17 外圈;

18 内圈;

19 接纳部;

20 接纳部;

21 腹板;

22 凹部;

23 齿结构;

24 注油孔;

25 主动轮;

26 驱动单元;

27 多级传动机构;

28 转动轴线;

29 外齿结构;

30 从动齿轮;

31 从动齿轮;

32 从动毂套;

33 从动毂套;

34 转动轴线;

35 主动轮支架;

36 承托件;

37 承托件;

38 支撑部位;

39 支撑部位;

40 支承部位;

41 支承部位;

42 孔;

43 锁紧环;

44 环形槽。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可集成的冷却介质输送模块及具有冷却介质输送模块的变速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