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螺栓折弯机

文档序号:1715559 发布日期:2019-12-17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u形螺栓折弯机 () 是由 俞明华 于 2019-07-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形螺栓折弯机,包括操作台、上料机构、定位机构、滚压机构、动力机构和感应机构,所述操作台上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L”形支撑板一侧,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台一侧边缘,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台内部,所述动力机构一端穿设于所述操作台的上端面,所述滚压机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露出所述操作台上端面的部分呈焊接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感应机构与所述操作台一侧内壁呈固定连接,所述感应机构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操作台的上端面,本发明实现了双头螺栓的快速折弯。()

一种U形螺栓折弯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形螺栓折弯机。

背景技术

U形螺栓,即骑马螺栓,骑马螺栓英文名称为U-bolt,是非标准件,形状为U形,所以也称为U型螺栓,两头有螺纹可与螺帽结合,由于其固定物件的方式像人骑在马上一样,故称为骑马螺栓,U形螺栓的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建筑安装、机械配件连接、车辆船舶、桥梁隧道铁路等。

U形螺栓是由双头螺栓折弯形成,现有的折弯设备要么成本过高,要么使用不方便,折弯效果不好,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快速折弯双头螺栓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形螺栓折弯机,实现了双头螺栓的快速折弯。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U形螺栓折弯机,包括操作台、上料机构、定位机构、滚压机构、动力机构和感应机构,所述操作台内部为空腔设置,所述操作台上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的竖向板与所述操作台的上端面呈固定连接且所述“L”形支撑板的横向板设置为圆形,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L”形支撑板一侧,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台一侧边缘且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上料机构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操作台内部且且,所述动力机构一端穿设于所述操作台的上端面且与所述“L”形支撑板横向板的下端面相抵触,所述滚压机构一端与所述动力机构露出所述操作台上端面的部分呈焊接连接且所述滚压机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L”形支撑板的上方,所述“L”形支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限位柱且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滚压机构一侧,所述“L”形支撑板上端面与所述滚压机构之间设置有滑盘,所述滑盘穿过所述限位柱且与所述“L”形支撑板呈螺栓连接,所述滑盘上设置有凹轮一,所述凹轮一穿设于所述限位柱且所述凹轮一为转动设置,所述凹轮一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柱呈螺栓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感应机构与所述操作台一侧内壁呈固定连接且所述感应机构位于所述控制机构的上方,所述感应机构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操作台的上端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双头螺栓进行折弯时,首先将双头螺栓***到上料套筒中,并使得双头螺栓的一端与折板相抵触,折板与上料套筒的距离为事先设置好的固定参数,当双头螺栓的一端抵触折板时,双头螺栓此时靠近凹轮一的部分即为双头螺栓的折弯点,之后将踏板式开关从操作台的内腔中拿出,踩下踏板式开关,此时控制机构会向电机传递电信号,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开始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带动带轮一旋转,继而使得皮带带动带轮二开始旋转,与带轮二呈固定连接的转杆同时旋转,此时便会使得凹形板做圆周运动,在凹形板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处于凹轮一和凹轮二之间的双头螺栓便会被折弯,折弯后U形螺栓之间的距离与凹轮一的直径相同,当凹形板做圆周运动并碰上圆盘一时,圆盘一带动转盘向前移动一定的距离,之后便会由于压拉簧恢复形变而回复原位,在转盘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与转盘呈固定连接的凸缘就会撞击圆盘二,此时圆盘二向前移动便会带动“L”形杆向前移动,此时“L”形杆的竖向杆压缩弹簧一,同时与“L”形杆横向杆一端相连接的滚轮使滑块向前移动一端距离,当滑块移动至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之间时,红外线接收器便会向控制机构发出电信号,控制机构使得电机反转,继而使凹形板反转并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松开踏板式开关,即可拿出加工成型的U形螺栓,同时弹簧一恢复形变并使得圆盘一回复至初始位置;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双头螺栓进行折弯时,调节上料套筒和折板之间的距离,并更换合适的凹轮一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连接板一、定位板和上料套筒,所述连接板一焊接在所述“L”形支撑板上端面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所述定位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二一侧且所述定位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操作台的上端面呈焊接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上方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螺纹杆一和所述螺纹杆二分别穿设于其中两个定位孔且与分别与所述定位板呈螺母连接,所述连接板一靠近所述凹轮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套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折弯不同尺寸的双头螺栓时,拧动螺母,将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从定位孔中拿出并将螺纹杆一和螺纹杆二***到合适的定位孔中,拧紧螺母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带轮一、带轮二、转杆和带轮盒,所述操作台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一的上端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穿设所述带轮一,所述带轮盒设置于所述电机一侧且所述带轮盒与所述操作台内腔的上端面呈固定连接,所述转杆设置于所述带轮盒的内腔,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带轮盒的下端面相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带轮盒和所述操作台的上端面且部分露出所述操作台上端面,所述转杆为转动设置,所述带轮二设置于所述带轮盒的内腔且所述转杆穿设于所述带轮二,所述带轮盒靠近所述带轮一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带轮一和所述带轮二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的一端套接于所述带轮一,所述皮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槽且套接于所述带轮二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带动带轮一旋转,继而使得皮带带动带轮二开始旋转,与带轮二呈固定连接的转杆就会同时旋转,设置通槽使得皮带可以顺利将带轮一的旋转传递至带轮二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油组件包括上油箱、吸气套筒、拉杆、管道一、管道二和通气管,所述上油箱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凹形板的竖向板,所述吸气套筒穿设于所述上油箱的上端面,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一,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二且所述转块二的大小与所述吸气套筒的内腔相匹配,所述管道一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吸气套筒的下端面,所述管道一的另一端略高于所述上油箱内腔的下端面,所述管道二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套筒下部一侧相连接且所述管道二的内腔与所述吸气套筒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管道二的另一端分别穿设于所述上油箱的上端面和所述凹形板的竖向板且位于所述海绵的上方,所述上油箱的上端面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吸气套筒一侧且所述通气管的内腔与所述上油箱的内腔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折弯双头螺栓的过程中,双头螺栓与凹轮二之间的摩擦会使凹轮二的使用寿命降低,在凹轮二表面涂抹一层润滑油会降低凹轮二与双头螺栓之间的摩擦力,将转块一向上提,拉杆向上移动,使得吸气套筒中的压强小于上油箱内腔中的压强,此时处于上油箱内腔中的润滑油便会被吸入到吸气套筒中,之后下压转块一,吸气套筒中的润滑油即会通过管道二喷洒之凸轮外表面的海绵上,并由海绵暂时储存,凹轮二在折弯双头螺栓的过程中会旋转,进而使得凸轮旋转,在凸轮旋转的过程中海绵中的润滑油即可涂抹到凹轮二的外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滚压机构和上油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用于展示上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用于展示“L”形支撑板和操作台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滚压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操作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感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操作台;2、定位机构;21、固定板一;22、固定板二;23、支撑杆;24、螺纹杆三;25、螺纹套筒;26、折板;3、上油组件;31、上油箱;32、管道一;33、吸气套筒;34、转块二;35、拉杆;36、通气管;37、转块一;38、管道二;4、滚压机构;41、凹形板;42、固定板三;43、转轴二;44、转轴一;45、凹轮二;46、海绵;47、凸轮;5、上料机构;51、上料套筒;52、连接板一;53、连接板二;54、螺纹杆一;55、螺纹杆二;56、定位孔;6、“L”形支撑板;7、感应机构;71、圆盘二;72、弹簧二;73、弹簧一;74、“L”形杆;75、单板一;76、单板二;77、限位板二;78、滑轨;79、凹形移动板一;710、滚轮一;711、凹形移动板二;712、红外线发射器;713、滑块;714、红外线接收器;8、动力机构;81、限位板一;82、电机;83、带轮一;84、皮带;85、带轮盒;86、转杆;87、带轮二;9、控制机构;10、弧形杆;11、踏板式开关;12、连接柱;13、圆盘一;14、凸缘;15、转盘;16、压拉簧;17、滑盘;18、凹轮一;19、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U形螺栓折弯机,包括操作台1、上料机构5、定位机构2、滚压机构4、动力机构8和感应机构7,操作台1内部为空腔设置,操作台1上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6,“L”形支撑板6的竖向板与操作台1的上端面呈固定连接且“L”形支撑板6的横向板设置为圆形,上料机构5设置于“L”形支撑板6一侧,定位机构2设置于操作台1一侧边缘且定位机构2和上料机构5呈左右对称设置,动力机构8设置于操作台1内部,动力机构8一端穿设于操作台1的上端面且与“L”形支撑板6横向板的下端面相抵触,滚压机构4一端与动力机构8露出操作台1上端面的部分呈焊接连接且滚压机构4的另一端位于“L”形支撑板6的上方,“L”形支撑板6的上端面设置有限位柱且限位柱位于滚压机构4一侧,“L”形支撑板6上端面与滚压机构4之间设置有滑盘17,滑盘17穿过限位柱且与“L”形支撑板6呈螺栓连接,滑盘17上设置有凹轮一18,凹轮一18穿设于限位柱且凹轮一18为转动设置,凹轮一18上设置有限位件19,限位件19与限位柱呈螺栓连接,动力机构8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9,感应机构7与操作台1一侧内壁呈固定连接且感应机构7位于控制机构9的上方,感应机构7的一端穿设于操作台1的上端面。

如图4所示,上料机构5包括连接板一52、定位板和上料套筒51,连接板一52焊接在“L”形支撑板6上端面的一侧,连接板一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二53,连接板二53远离连接板一5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螺纹杆一54和螺纹杆二55,定位板设置于连接板二53一侧且定位板的下端面与操作台1的上端面呈焊接连接,定位板的上方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56,螺纹杆一54和螺纹杆二55分别穿设于其中两个定位孔56且与分别与定位板呈螺母连接,连接板一52靠近凹轮一18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料套筒51。

如图2所示,定位机构2包括固定板一21、固定板二22、支撑杆23、螺纹杆三24和折板26,固定板一21上开设有腰形孔一,固定板二22上开设有腰形孔二,固定板一21焊接于操作台1一侧,固定板二22设置于固定板一21的上方且固定板二22与固定板一21呈垂直设置,固定板一21和固定板二22呈螺栓连接,支撑杆23设置于固定板二22的一端,支撑杆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25,螺纹套筒25中螺纹连接螺纹杆三24,螺纹杆三24靠近凹轮一18的一端固定连接折板26,操作台1上端面的边缘设置有弧形杆10,弧形杆10与操作台1上端之间设置有两根连接柱12,弧形杆10一端与折板26的下端面呈焊接连接。

如图7和图9所示,动力机构8包括电机82、带轮一83、带轮二87、转杆86和带轮盒85,操作台1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81,电机82设置于限位板一81的上端面上,电机82的输出轴上穿设带轮一83,带轮盒85设置于电机82一侧且带轮盒85与操作台1内腔的上端面呈固定连接,转杆86设置于带轮盒85的内腔,转杆86的一端与带轮盒85的下端面相连接,转杆86的另一端分别穿设于带轮盒85和操作台1的上端面且部分露出操作台1上端面,转杆86为转动设置,带轮二87设置于带轮盒85的内腔且转杆86穿设于带轮二87,带轮盒85靠近带轮一83的一侧开设有通槽,带轮一83和带轮二87之间设置有皮带84,皮带84的一端套接于带轮一83,皮带84的另一端穿过通槽且套接于带轮二87上。

如图6所示,操作台1的上端面设置有转盘15且转盘15穿过转杆86,转盘15边缘中部设置有凸缘14,转盘15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圆盘一13,转盘15的另一侧边缘设置有压拉簧16,压拉簧16一端与转盘15相连接且压拉簧16的另一端与操作台1的上端面相连接。

如图3所示,滚压机构4包括凹形板41、固定板三42、凹轮二45、凸轮47和上油组件3,凹形板41的下横向板长于凹型板的上横向板,凹形板41的下横向杆穿设于转杆86且凹形板41的下横向杆位于转盘15和“L”形支撑板6横向板之间,固定板三42设置于凹形板41上横向板的上端面上且固定板三42上开设有腰形孔,固定板三42上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穿设于腰形孔且与凹形板41的上横向板呈固定连接,固定板三42靠近凹轮一18的一侧穿设有转轴一44,凹轮二45穿设与转轴且凹轮二45呈转动设置,固定板三42一侧穿设有转轴二43且转轴二43位于转轴一44一侧,转轴二43上穿设凸轮47且凸轮47和凹轮二45呈配合设置,凸轮47外表面设置一层海绵46,上油组件3设置于凹形板41的竖向板靠近弧形杆10的一侧。

上油组件3包括上油箱31、吸气套筒33、拉杆35、管道一32、管道二38和通气管36,上油箱31一侧固定连接于凹形板41的竖向板,吸气套筒33穿设于上油箱31的上端面,拉杆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一37,拉杆3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二34且转块二34的大小与吸气套筒33的内腔相匹配,管道一32一端固定连接于吸气套筒33的下端面,管道一32的另一端略高于上油箱31内腔的下端面,管道二38的一端与吸气套筒33下部一侧相连接且管道二38的内腔与吸气套筒33的内腔相连通,管道二38的另一端分别穿设于上油箱31的上端面和凹形板41的竖向板且位于海绵46的上方,上油箱31的上端面设置有通气管36,通气管36位于吸气套筒33一侧且通气管36的内腔与上油箱31的内腔相连通。

如图7和图8所示,感应机构7包括限位板二77、“L”形杆74、滑轨78、滑块713和圆盘二71,圆盘二71设置与操作台1的上端面上且圆盘二71设置于凸缘14一侧,操作台1的上端面开设有方形通孔且方形通孔位于圆盘二71的正下方,方形通孔内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方形通孔的两端呈固定连接,“L”形杆74的竖向杆套接于固定杆上且“L”形杆74的一端内设于圆盘二71,固定杆上套接有弹簧一73和弹簧二72,弹簧一73一端与方形通孔一侧呈固定连接,弹簧一73的另一端与“L”形杆74的竖向杆呈固定连接,弹簧二72一端与方形通孔的另一侧呈固定连接,弹簧二72的另一端与“L”形杆74的竖向杆呈固定连接,限位板二77设置于操作台1内部且限位板二77与操作台1内腔一侧呈固定连接,限位板上端面的一侧设置设置有单板一75和单板二76且单板一75和单板二76呈左右对称设置,单板一75和单板二76之间设置有销轴一,销轴一穿设于“L”形杆74的折弯处且“L”形杆74为转动设置,滑轨78设置于单板一75一侧且滑轨78的一端与操作台1内腔一侧呈固定连接,滑块713卡接于滑轨78,滑块713上分别设置有凹形移动板一79和凹形移动板二711,凹型移动板一的两竖向板之间设置有销轴二,销轴二穿设于“L”形杆74的横向杆,“L”形杆74的横向杆一端设置有滚轮一710和滚轮二且滚轮一710和滚轮二与凹形移动板二711相抵触,限位板二77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712和红外线接收器714且红外线发射器712和红外线接收器714分别位于滑轨78的两侧。

红外线接收器714的发射端、滑块713和红外线接收器714的接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如图1和图7所示,操作台1内设置有踏板式开关11,踏板式开关11与控制机构9呈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原理如下,当需要对双头螺栓进行折弯时,首先将双头螺栓***到上料套筒51中,并使得双头螺栓的一端与折板26相抵触,折板26与上料套筒51的距离为事先设置好的固定参数,当双头螺栓的一端抵触折板26时,双头螺栓此时靠近凹轮一18的部分即为双头螺栓的折弯点,之后将踏板式开关11从操作台1的内腔中拿出,踩下踏板式开关11,此时控制机构9会向电机82传递电信号,使得电机82的输出轴开始旋转,电机8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带轮一83旋转,继而使得皮带84带动带轮二87开始旋转,与带轮二87呈固定连接的转杆86同时旋转,此时便会使得凹形板41做圆周运动,在凹形板41做圆周运动的同时,处于凹轮一18和凹轮二45之间的双头螺栓便会被折弯,折弯后U形螺栓之间的距离与凹轮一18的直径相同,当凹形板41做圆周运动并碰上圆盘一13时,圆盘一13带动转盘15向前移动一定的距离,之后便会由于压拉簧16恢复形变而回复原位,在转盘15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与转盘15呈固定连接的凸缘14就会撞击圆盘二71,此时圆盘二71向前移动便会带动“L”形杆74向前移动,此时“L”形杆74的竖向杆压缩弹簧一73。

同时与“L”形杆74横向杆一端相连接的滚轮使滑块713向前移动一端距离,当滑块713移动至红外线发射器712和红外线接收器714之间时,红外线接收器714便会向控制机构9发出电信号,控制机构9使得电机82反转,继而使凹形板41反转并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松开踏板式开关11,即可拿出加工成型的U形螺栓,同时弹簧一73恢复形变并使得圆盘一13回复至初始位置;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双头螺栓进行折弯时,调节上料套筒51和折板26之间的距离,并更换合适的凹轮一18即可。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汽车生产制造用管件加工的弯管机及其使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