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文档序号:1808832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 vehicle that is used for air-out subassembly of vehicle and has it ) 是由 王超伟 王成磊 李海龙 王秀伟 石源 于 2021-08-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上设置有主仪表板,主仪表板上设置有排风口和排风格栅。出风组件包括:固定壳体和运动壳体,固定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运动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二风道,运动壳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壳体上以使第二风道与排风口或排风格栅正对。通过设置运动壳体可将出风组件在与排风口正对的出风位置,与排风格栅正对的隐藏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可将出风组件被出风格栅遮挡隐藏,提升主仪表板的整体美观度和清洁度,还可将出风组件正对排风口送风,提升出风组件的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舒适性。(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that is used for air-out subassembly of vehicle and has it is provided with main instrument board on the vehicle, is provided with the air exit and airs exhaust grid on the main instrument board. The air-out subassembly includes: the air conditioner comprises a fixed shell and a moving shell, wherein a first air channel is arranged in the fixed shell, a second air channel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ir channel is arranged in the moving shell, and the moving shell is rotatably arranged on the fixed shell so that the second air channel is opposite to an air outlet or an air exhaust grating. Can be with the air-out subassembly through setting up the motion casing in the air-out position just right with the air exit, with air exhaust the just right hidden position between switch to can be sheltered from the air-out subassembly by the air-out grid and hide, promote whole pleasing to the eye degree and the cleanliness of main instrument board, still can just supply air to the air exit with the air-out subassembly, promote the wind-guiding effect of air-out subassembly, promote the user experience travelling comfort.)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车辆上设置有主仪表板,主仪表板上设置有排风口和排风格栅200。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出风组件100包括:固定壳体和运动壳体2,固定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11,运动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一风道11连通的第二风道21,运动壳体2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壳体上以使第二风道21与排风口或排风格栅200正对。

可以理解的是,出风组件100安装在主仪表板内部,出风组件100的固定壳体与主仪表板固定连接,气流从固定壳体的第一风道11流入,流进第二风道21,随后可从排风口或排风格栅200流出,对车辆内部吹风,并参与调解车辆内的温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壳体包括与主仪表板连接的矩形壳体和与运动壳体2相配合的弧形壳体,其中弧形壳体罩设在运动壳体2的弧形部分,这种形状的壳体设计便于运动壳体2相对固定壳体的转动,提升运动流畅性。

运动壳体2可相对固定壳体转动,从而可调节第二风道21与排风口或排风格栅200正对,也就是调节气流从排风口或者排风格栅200流出,当第二风道21正对排风口,出风组件100位于出风位置时,气流经第二风道21直接从排风口流出,没有遮挡,气流吹拂较为强劲,出风组件100的导风效果好。当第二风道21正对出风格栅,出风组件100位于隐藏位置时,气流经第二风道21从出风格栅流出,气流被出风格栅阻挡打散为小股气流,气流的吹拂较弱,可对车辆内轻柔的送风。并且当出风组件100关闭,不需对车辆内送风时,将第二风道21正对出风栅格可将出风组件100隐藏,提升主仪表板的整体美观度,并且第二风道21被出风格栅遮挡,可减少灰尘等污染物的聚集,提升清洁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通过设置运动壳体2可将出风组件100在与排风口正对的出风位置,与排风格栅200正对的隐藏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可将出风组件100被出风格栅遮挡隐藏,提升主仪表板的整体美观度和清洁度,还可将出风组件100正对排风口送风,提升出风组件100的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舒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运动壳体2上还设置有风口饰板22,风口饰板22适于在第二风道21与排风格栅200正对时封闭排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排风口位于排风格栅200的上方,当出风组件100从出风位置切换到隐藏位置时,运动壳体2向下方转动,当出风组件100从隐藏位置切换到出风位置时,运动壳体2向上方转动。而在运动壳体2的上侧设置有风口饰板22,当第二风道21与排风口格栅正对时,位于运动壳体2上侧的风口饰板22与位于排风格栅200上方的排风口正对,从而将排风口遮挡,出风组件100位于隐藏位置,从主仪表板上看不到排风口和出风组件100,可提升主仪表板的整体美观度,并且将排风口遮挡可进一步减少灰尘进入出风组件100,提升清洁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口饰板22为弧形板,其弧形与运动壳体2的转动路径相近,风口饰板22上还设置有限位条,可提升运动壳体2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组件100还包括: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产生驱动力,驱动运动壳体2相对固定壳体转动。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传动件4,具体地,第一驱动件31为垂直马达执行器,第一驱动件31设置在固定壳体或主仪表板上,传动件4设置在第一驱动件31与运动壳体2之间以将第一驱动件31的动力传递给运动壳体2。第一驱动件31产生动力,传动件4将动力传递给运动壳体2,驱动运动壳体2相对固定壳体转动。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件4包括:枢转轴41、拨叉42和限位凸起43,枢转轴41与固定壳体枢转配合,拨叉42与枢转轴41固定连接,限位凸起43设置在运动壳体2上且适于在拨叉42推抵下带动运动壳体2相对固定壳体转动。

枢转轴41与第一驱动件31相连,第一驱动件31即提供动力,驱动枢转轴41在固定壳体上进行旋转,可以理解的是,枢转轴41与固定壳体枢转配合,枢转轴41可在固定壳体上转动,但是枢转轴41与固定壳体的相对位置不变。拨叉42与枢转轴41固定连接,枢转轴41转动时即带动拨叉42转动,限位凸起43设置在运动壳体2上,并位于拨叉42的转动路径上,拨叉42的末端与限位凸起43可相互接触,当拨叉42转动至与限位凸起43接触时,拨叉42受到枢转轴41带动继续转动,拨叉42即会推抵限位凸起43,从而拨叉42可推动运动壳体2以枢转轴41为中心进行转动,而枢转轴41的位置是与固定壳体不变的,因此运动壳体2可相对固定壳体转动,出风组件100的位置切换。当需要将出风组件100的位置切换回来时,第一驱动件31带动枢转轴41反向转动,拨叉42反向也反向转动,从限位凸起43的另一侧与限位凸起43接触,拨叉42抵推限位凸起43,推动运动壳体2以枢转轴41为中心进行反向转动,运动壳体2可相对固定壳体朝向另一方向转动,出风组件100的位置再次切换。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枢转轴41设置在固定壳体外罩在运动壳体2的部位,即设置在固定壳体和运动壳体2的重叠部位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出风组件100还包括:分隔件5,分隔件5设置在运动壳体2内以将第二风道21分隔成在上下方向排布的上风道211和下风道212,其中上风道211的出风方向和下风道212的出风方向相交。

具体地,如图3所示,分隔件5包括前分隔件51和后分隔件52,后分隔件52相对第二风道21形成上下两个导风面,将从第二风道21分隔成上风道211和下风道212,而前分隔件51形成水平方向的上导风面和倾斜向上方向的下导风面,如图5所示,当出风组件100位于出风位置,第二风道21正对排风口时,气流经后分隔件52分流,上风道211的气流经前分隔件51导向水平流出,下风道212的气流经前分隔件51导向朝斜上方流出,两气流在排风口处相交,从而将气流导向上方,提升导风效果,提升对车辆中人体的吹拂力,提升使用舒适性。如图6所示,当出风组件100位于隐藏位置时,第二风道21正对出风格栅,气流经后分隔件52分流,上风道211的气流经前分隔件51导向沿第二风道21方向流出,下风道212的气流经前分隔件51导向正对出风格栅流出,两气流在出风格栅处相交,从而将气流水平方向从出风栅格导出,气流经出风格栅阻挡打散为小股气流,气流的吹拂较弱,可对车辆内轻柔的送风,可对车内进行恒温循环。

可选地,如图3和图3所示,枢转轴41上还设置有导风板6,导风板6设置在固定壳体内,导风板6适于随枢转轴41摆动以调整上风道211或下风道212的出风量。

枢转轴41可在固定壳体上转动,枢转轴41上连接的导风板6位于固定壳体的内部,即位于第一风道11处,枢转轴41不但可带动拨叉42转欧东,从而带动运动壳体2相对固定壳体转动,枢转轴41还可带动导风板6转动,从而改变第一风道11内的气流流向,即可调整上风道211或者下风道212的出风量。上风道211和下风道212的出风量改变,从上风道211流出的气流和从下出风道的气流相交后的导风方向随之改变,因此可通过控制导风板6改变气流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拨叉42包括:第一拨叉421和第二拨叉422,限位凸起43构造为一个,且第一拨叉421和第二拨叉422均与限位凸起43配合,第一拨叉421和第二拨叉422均于枢转轴41的一端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时,由于枢转轴41上连接有导风板6,枢转轴41在转动时不但可带动拨叉42转动,还会带动导风板6转动,拨叉42位于固定壳体之外,只受到限位凸起43的限位,并且拨叉42还可推动限位凸起43转动,因此拨叉42的运动限位较小。但是导风板6是位于固定壳体之内的,导风板6在转动时可能会受到出风组件100的内部件,比如分隔件5的阻碍,因此需要对导风板6进行运动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板6是用于调整上风道211和下风道212出风量的部件,因此导风板6在枢转时并不需要周向360度旋转,当导风板6与第二风道21的开口方向垂直时,即导风板6与上风道211或下风道212最接近时即为两个极限位置,导风板6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枢转即可满足对上风道211和下风道212的出风量的控制,也就是说,导风板6只需要在与第二风道21的开口方向的竖直方向之间进行180度的旋转即可调整出风量,并且不会对位于第二风道21的分隔件5产生运动干涉。

因为要对导风板6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因此要通过对枢转轴4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枢转轴41的旋转角度也为180度。而与枢转轴41固定连接的拨叉42的旋转角度也就为180度,拨叉42的末端与限位凸起43相接触,当拨叉42转动至与限位凸起43接触时,拨叉42受到枢转轴41带动继续转动,拨叉42即会推抵限位凸起43,从而拨叉42可推动运动壳体2以枢转轴41为中心进行转动,将出风组件100的位置切换。当需要将出风组件100的位置切换回来时,需要拨叉42从限位凸起43的另一侧推抵限位凸起43,从而将运动壳体2反向转动,但是为了避免导风板6的运动干涉,对枢转轴41进行运动约束,枢转轴41只能旋转180度,一个拨叉42不能满足对限位凸起43的两端进行抵推的功能,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拨叉421和第二拨叉422两个拨叉42,两个拨叉42相对设置可从限位凸起43的两侧分别与限位凸起43接触,两个拨叉42设置在与限位凸起43的同一侧,从而抵推限位凸起43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拨叉42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减去运动壳体2转动的角度,即可满足拨叉42带动限位凸起43的两端进行抵推,并且对导风板6进行运动限位。

进一步地,固定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2,限位凸起43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弧形槽12内,第一弧形槽12的轨迹与运动壳体2的转动弧度相同,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槽12可对限位凸起43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从而可限制运动壳体2的运动轨迹,使出风组件100在出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

当出风组件100从隐藏位置运动到出风位置时,第一驱动件31驱动枢转轴41正向旋转,第一拨叉421抵推限位凸起43从弧形槽12的上端滑动至弧形槽12的下端,此时第二风道21正对排风口,与枢转轴41相连的导风板6到达极限位置,导风板6将下风道212遮挡,而当出风组件100切换到出风位置时,通过锁定机构将位置锁定,拨叉42不用通过抵推限位凸起43固定出风组件100的位置,此时第一驱动件31可驱动枢转轴41逆向旋转,位于固定壳体内的导风件可调整上风道211或下风道212的出风量。

当出风组件100从出风位置运动到隐藏位置时,第一驱动件31驱动枢转轴41逆向旋转,第二拨叉422抵推限位凸起43从弧形槽12的下端滑动至弧形槽12的上端,此时与枢转轴41相连的导风板6到达极限位置,导风板6将上风道211遮挡,第二风道21正对排风格栅2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拨叉42包括:第一拨叉421和第二拨叉422,所述限位凸起43构造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运动壳体2的两侧,固定壳体的两侧上设置有两个弧形槽12,两个限位凸起43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弧形槽12内。两个拨叉42分别设置在枢转轴41伸出固定壳体的两端,第一拨叉421用于与第一拨叉421所在侧的限位凸起43配合,第一拨叉421抵推限位凸起43从弧形槽12的上端滑动至弧形槽12的下端,驱动出风组件100从隐藏位置运动到出风位置;第二拨叉422用于与第二拨叉422所在侧的限位凸起43配合,第二拨叉422抵推限位凸起43从弧形槽12的下端滑动至弧形槽12的上端,驱动出风组件100从出风位置运动到隐藏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不论拨叉42设置在同一侧还是左右两侧,限位凸起43的个数的变化,都是为了通过枢转轴41推动运动壳体2所设计产生的不同实施例,上述显示了拨叉42为两个,限位凸起43为一个、两个和四个的不同实施例用于说明目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拨叉42为四个,分别位于壳体两侧的技术方案中,或者一侧的拨叉42为单个,另一侧为多个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2-图14所示,拨叉42和限位凸起43的布置位置和个数都是为了满足驱动运动壳体2运动的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安装位置的限位进行取舍更换和删减,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风道211和下风道212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置有导风叶片组7,导风叶片组7适于调整上风道211或/和下风道212在左右方向上的出风角度。导风叶片组7为多个导风叶片,导风叶片组7可在上风道211或/和下风道212中摆动,从而改变气流在左右方向上的流动方向。

具体地,如图1和图15所示,导风叶片组7包括:第一导风叶片组71和第二导风叶片组72,第一导风叶片组71设置在上风道211内,第二导风叶片组72设置在下风道212内。第一导风叶片组71可在上风道211中摆动,适于调整上风道211在左右方向上的出风角度,第二导风叶片组72可在下风道212中摆动,适于调整下风道212在左右方向上的出风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叶片组71包括多个第一导风叶片,第二导风叶片组72包括多个第二导风叶片,每个第一导风叶片通过叶片轴73与对应第二导风叶片相连。第一导风叶片在上风道211中摆动时,与第一导风叶片通过叶片轴73相连的第二导风叶片也在下风道212中摆动,每个第一导风叶片通过叶片轴73与对应第二导风叶片相连,相连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的摆动方向和角度相同,从而对上风道211和对下风道212在左右方向上的出风角度调整一致。

可选地,多个第一导风叶片和多个第二导风叶片联动。通过同一叶片轴73相连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联动,而多个第一导风叶片和多个第二导风叶片联动,可同时对上风道211和下风道212在左右方向上的出风角度进行调整,因此可通过控制导风叶片组7改变气流在左、右方向上的流动方向。

具体地,如图15所示,多个叶片轴73或多个第一导风叶片或多个第二导风叶片均与叶片连杆74枢转连接。叶片连杆74可通过将多个叶片轴73枢转连接,也可将多个第一导风叶片枢转连接,还可通过将多个第二导风叶片枢转连接的方式,将多个第一导风叶片和多个第二导风叶片联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出风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32,如图15所示,多个叶片轴73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主动轴730,主动轴730与第二驱动件32相连以在第二驱动件32的驱动下转动。

具体地,第二驱动件32为水平马达执行器,主动轴730与第二驱动件32的连接部分远离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设置,降低运动干扰,提升动力传输稳定性。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32设置在出风组件100的下方,主动轴730在第二导风叶片的下方设置与第二驱动件32连接的传动部,第二驱动件32驱动主动轴730转动,主动轴730带动与主动轴730相连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转动,主动轴730与叶片连杆74枢转连接,而其他与主动轴730从动的叶片轴73也与叶片连杆74枢转连接,主动轴730即可带动多个从动叶片轴73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第一导风叶片和多个第二导风叶片联动,可控制气流在左、右方向上的流动方向。

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从第一导风叶片朝向第二导风叶片的方向上,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逆时针旋转时,导风叶片组7朝向右侧转动,将气流导向右侧;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顺时针旋转时,导风叶片组7朝向左侧转动,将气流导向左侧。

具体地,如图16所示,出风组件100还包括:锁杆8,锁杆8设置在运动壳体2上且具有伸出运动壳体2的第一状态以及收纳在运动壳体2内的第二状态,在锁杆8处于第一状态时,锁杆8与主仪表板配合。

锁杆8具有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锁杆8处于第一状态时,锁杆8伸出运动壳体2并且与主仪表板配合,也就是说,锁杆8将运动壳体2和主仪表板固定连接,因此锁杆8具有限制运动壳体2的转动的作用,当运动壳体2相对于固定壳体进行转动时,锁杆8处于第二状态,收纳在运动壳体2内部,运动壳体2的转动没有干扰,当运动壳体2运动到出风状态或隐藏状态时,锁杆8切换到第一状态,对运动壳体2进行限位,提高出风组件100的运动稳定性。

可选地,在主仪表板上设置有与锁杆8相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为两个,当运动壳体2运动到第二风道21与排风口正对的位置时,锁杆8伸出运动壳体2,与主仪表板上的第一卡接槽相配合,将运动壳体2固定在出风位置,此时拨叉42不必为运动壳体2的转动提供动力,枢转轴41可自由转动,带动导风道调节气流方向。同理地,当运动壳体2运动到第二风道21与排风格栅200正对的位置时,锁杆8伸出运动壳体2,与主仪表板上的第二卡接槽相配合,将运动壳体2固定在隐藏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主动轴730上设置有主动齿轮731,锁杆8上设置有与主动齿轮731啮合的从动齿条81。

锁杆8通过主动齿轮731的驱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主动轴730上设置有主动齿轮731,主动轴730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731转动,主动齿轮731通过啮合作用带动从动齿条81水平移动,从而带动设置在从动齿条81端部的锁杆8移动,锁杆8即可在伸出运动壳体2和收纳在运动壳体2之间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锁杆8为两个,可以从运动壳体2的两侧分别伸出,对运动壳体2的运动限位较好,锁杆8工作稳定,两个锁杆8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的从动齿条81的端部,在两个从动齿条81之间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82,这一个从动齿轮82同时与两个从动齿条81啮合,从而可驱动两端的锁杆8同步匀速的运动伸出运动壳体2,提升出风组件100的工作稳定性。而主动齿轮731与从动齿轮82啮合,提供运动动力,可以理解的时,锁杆8从运动可以深处的移动路径不长,因此主动齿轮731与从动齿轮82的有效啮合齿数较少,因此主动齿轮731和从动齿轮82并不需要在周向上都分布齿轮,只需要能满足锁杆8的运动行程即可,可降低齿轮制造成本,并且降低齿轮在啮合转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干涉,提升出风组件100的工作稳定性。

而主动轴730可带动主动齿轮731转动,也就是说主动轴730不但可带动导风叶片组7转动,控制气流方向,还可控制锁杆8的运动状态,从而限定运动壳体2的运动位置,通过镜面的设计将一个主动件控制多种动作,可减少驱动件的设置,降低成本并且井底布置难度。

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从第一导风叶片朝向第二导风叶片的方向上,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逆时针旋转时,主动齿轮731逆时针旋转,从动齿轮82顺时针旋转,带动锁杆8朝向收纳在运动壳体2的第二状态移动;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顺时针旋转时,带动锁杆8朝向伸出运动壳体2的第一状态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主动轴730不但可带动导风叶片组7转动,控制气流方向,还可控制锁杆8的运动状态,从而限定运动壳体2的运动位置,但是通过精妙的设置可降低两中运动之间的干扰。从第一导风叶片朝向第二导风叶片的方向上,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逆时针旋转时,导风叶片组7朝向右侧转动,当导风叶片组7转动到极限时,导风叶片组7相互堆叠,可将第二风道21封堵上,从而阻断气流的流通,也就关闭了出风组件100,此时锁杆8处于第二状态的极端位置,完全收纳在运动壳体2中。此时将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顺时针旋转时,导风叶片组7朝向左侧开始转动,但是此时转动幅度不大,导风叶片组7还是将气流导向右侧的,而在导风叶片组7转动到中间位置之前,锁杆8就已经先运动到了第一状态,伸出运动壳体2,可限定运动壳体2的运动了。因此,当锁杆8处于第一状态时,主动轴730可继续运动,带动导风叶片向左右方向导风,锁杆8被带动继续伸出运动壳体2,但是还是处于第一状态,不会产生干涉。

可选地,多个叶片轴73穿过分隔件5,分隔件5内设置有容纳腔室,主动齿轮731和从动齿条81均设置在容纳腔室内。分隔件5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并且将叶片轴73、主动齿轮731和从动齿条81都设置在分隔件5中可降低布置难度,节约布置空间,提高出风组件100的布置难度。

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出风组件100,可将出风组件100在出风位置和隐藏位置之间切换,提升主仪表板的整体美观度和清洁度,并且可提升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使用舒适性。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出风组件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出风组件100设置在主仪表板上,主仪表板上设置有排风口和排风格栅200。出风组件100包括:固定壳体和运动壳体2,固定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11,运动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一风道11连通的第二风道21,运动壳体2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壳体上,从而可调节第二风道21与排风口或排风格栅200正对,当第二风道21正对排风口,出风组件100位于出风位置时,气流经第二风道21直接从排风口流出。运动壳体2上还设置有风口饰板22,当第二风道21正对出风格栅,风口饰板22封闭排风口,出风组件100位于隐藏位置时,气流经第二风道21从出风格栅流出,可对车辆内轻柔的送风。并且当出风组件100关闭,不需对车辆内送风时,将第二风道21正对出风栅格可将出风组件100隐藏,提升主仪表板的整体美观度,并且第二风道21被出风格栅遮挡,可减少灰尘等污染物的聚集,提升清洁度。

出风组件100还包括:驱动组件3,其中,驱动组件3包括:垂直马达驱动器和传动件4,垂直马达驱动器设置在固定壳体上,第一驱动件31产生动力,传动件4将动力传递给运动壳体2,驱动运动壳体2相对固定壳体转动。传动件4包括:枢转轴41、拨叉42和限位凸起43,枢转轴41与第一驱动件31相连,第一驱动件31即提供动力,驱动枢转轴41在固定壳体上进行旋转,枢转轴41上还设置有导风板6,导风板6设置在固定壳体内,导风板6适于随枢转轴41摆动以调整气流在竖直方向上的流动方向。拨叉42包括:第一拨叉421和第二拨叉422,限位凸起43构造为一个,且第一拨叉421和第二拨叉422均与限位凸起43配合,第一拨叉421和第二拨叉422均于枢转轴4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壳体上设置有弧形槽12,限位凸起43可滑动地设置在弧形槽12内,弧形槽12的轨迹与运动壳体2的转动弧度相同。

当出风组件100从隐藏位置运动到出风位置时,第一驱动件31驱动枢转轴41正向旋转,第一拨叉421抵推限位凸起43从第一弧形槽12的上端滑动至第一弧形槽12的下端,此时第二风道21正对排风口,与枢转轴41相连的导风板6到达极限位置,导风板6将下风道212遮挡,而当出风组件100切换到出风位置时,通过锁定机构将位置锁定,拨叉42不用通过抵推限位凸起43固定出风组件100的位置,此时第一驱动件31可驱动枢转轴41逆向旋转,位于固定壳体内的导风件可调整上风道211或下风道212的出风量。当出风组件100从出风位置运动到隐藏位置时,第一驱动件31驱动枢转轴41逆向旋转,第二拨叉422抵推限位凸起43从第一弧形槽12的下端滑动至第一弧形槽12的上端,此时与枢转轴41相连的导风板6到达极限位置,导风板6将上风道211遮挡,第二风道21正对排风格栅200。

出风组件100还包括:分隔件5和导风叶片组7,分隔件5设置在运动壳体2内以将第二风道21分隔成在上下方向排布的上风道211和下风道212。导风叶片组7包括:第一导风叶片组71和第二导风叶片组72,第一导风叶片组71设置在上风道211内,第二导风叶片组72设置在下风道212内。第一导风叶片组71包括多个第一导风叶片,第二导风叶片组72包括多个第二导风叶片,每个第一导风叶片通过叶片轴73与对应第二导风叶片相连。多个叶片轴73均与叶片连杆74枢转连接,从而使多个第一导风叶片和多个第二导风叶片联动。

从第一导风叶片朝向第二导风叶片的方向上,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逆时针旋转时,导风叶片组7朝向右侧转动,将气流导向右侧;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顺时针旋转时,导风叶片组7朝向左侧转动,将气流导向左侧。

出风组件100还包括:水平马达执行器,多个叶片轴73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主动轴730,水平马达执行器设置在出风组件100的下方,主动轴730在第二导风叶片的下方设置与第二驱动件32连接的传动部,第二驱动件32驱动主动轴730转动,主动轴730带动与主动轴730相连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转动,主动轴730与叶片连杆74枢转连接,而其他与主动轴730从动的叶片轴73也与叶片连杆74枢转连接,主动轴730即可带动多个从动叶片轴73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第一导风叶片和多个第二导风叶片联动,可控制气流在左、右方向上的流动方向。

出风组件100还包括:锁杆8、主动齿轮731、从动齿轮82和齿条,多个叶片轴73穿过分隔件5,分隔件5内设置有容纳腔室,主动齿轮731和从动齿条81均设置在容纳腔室内。锁杆8设置在运动壳体2上且具有伸出运动壳体2的第一状态以及收纳在运动壳体2内的第二状态,当运动壳体2相对于固定壳体进行转动时,锁杆8处于第二状态,收纳在运动壳体2内部,运动壳体2的转动没有干扰,当运动壳体2运动到出风状态或隐藏状态时,锁杆8切换到第一状态,锁杆8与主仪表板配合,固定运动壳体2的位置。锁杆8通过主动齿轮731的驱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主动轴730上设置有主动齿轮731,主动轴730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731转动,主动齿轮731通过啮合作用带动从动齿条81水平移动,从而带动设置在从动齿条81端部的锁杆8移动,锁杆8即可在伸出运动壳体2和收纳在运动壳体2之间运动。锁杆8为两个,可以从运动壳体2的两侧分别伸出,两个锁杆8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的从动齿条81的端部,在两个从动齿条81之间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82,这一个从动齿轮82同时与两个从动齿条81啮合。

从第一导风叶片朝向第二导风叶片的方向上,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逆时针旋转时,主动齿轮731逆时针旋转,从动齿轮82顺时针旋转,带动锁杆8朝向收纳在运动壳体2的第二状态移动;水平马达执行器驱动主动轴730顺时针旋转时,带动锁杆8朝向伸出运动壳体2的第一状态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其他构成例如水平马达执行器和垂直马达执行器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