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道路及一种立交桥

文档序号:1827749 发布日期:2021-11-12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转换道路及一种立交桥 (Conversion road and overpass ) 是由 加焱 于 2021-07-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换道路及一种立交桥,涉及立交桥的技术领域。一种转换道路及一种立交桥包括双向直行道路、左转引导通道和左转回归通道,所述双向直行道路包括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一上行通道、第二上行通道、第一下行通道和第二下行通道,所述第一上行通道与所述左转引导通道连通。这样的一种转换道路及一种立交桥,结构简单、解决了车辆左转排队过长的问题,同时有较强的扩展能力。这样的一种立交桥,提高了车辆转弯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立交桥的建造成本。这样的一种立交桥,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效率,提高了立交桥的承载能力。这样的一种立交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用性。(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version road and an overpass,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verpass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version road and overpass includes two-way direct road, turn left guide channel and turn left and return the passageway, two-way direct road includes from right side to left side in proper order parallel first passageway, the passageway is gone up to the second, first passageway and the passageway is down gone down to the second, first passageway go up with turn left guide channel intercommunication. The conversion road and the overpass have simple structures,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long left-turn queuing of vehicles and have strong expansion capability. The overpass improves the turning efficiency of vehicles and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the overpass. The overpass improves the passing efficiency of the automobile and improv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overpass. The overpass has strong environmental applicability.)

一种转换道路及一种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交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换道路及一种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但是随着的车辆的增加,车辆拥堵的情况也越发严重。特别是在十字路口,是交通堵塞的重点,其中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主要是由于直行的信号灯(主要是红灯)的时间过长,导致排队车辆过长,尤其是左转的红灯过长,导致车辆左转困难。

同时现有的立交桥也有很多缺陷,如:现有立交桥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耗资大,同时车辆左转弯时有多个交叉点,加重了车辆拥堵的情况。目前立交桥设计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通行方式。对于不熟悉的立交桥,司机往往存在通行难度大的问题。同时扩展能力低。目前的立交桥常常是一次性设计。不能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而有计划的扩容。更改指标参数的代价比较大。比如坡度参数的修改往往会影响整个桥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道路,结构简单、解决了车辆左转排队过长的问题,同时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交桥,提高了车辆转弯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立交桥的建造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交桥,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效率,提高了立交桥的承载能力。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道路,包括双向直行道路、左转引导通道和左转回归通道;上述双向直行道路包括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一上行通道、第二上行通道、第一下行通道和第二下行通道;上述第一上行通道与上述左转引导通道连通,上述左转引导通道将上述第一上行通道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左侧;上述第二下行通道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连通,上述左转回归通道将上述第二下行通道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右侧;上述双向直行道路左侧的上述第一上行通道连通有左转车道;上述双向直行道路右侧的上述第二下行通道连通有右转车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上行通道和上述第一下行通道连通有直行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左转引导通道和上述右转车道均为上下行双向的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左转引导通道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均为道路引桥,上述左转引导通道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均位于双向直行道路上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左转引导通道和上述左转回归通道之间设有掉头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掉头通道为上下行双向的通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两个上述的转换道路;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方向对称布置;两个上述转换道路之间的直行通道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转换道路的左右均设有宽体通道,两个上述宽体通道左右对称布置;上述左转车道与左侧的上述宽体通道连通;上述右转车道与右侧的上述宽体通道连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四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其中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SN对称,其余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对称;沿WE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纵向通道;沿SN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横向通道;每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一转向通道。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交桥,包括多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多个转换道路依次圆周分布,每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二转向通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针对第一方面,上述双向直行道路包括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一上行通道、第二上行通道、第一下行通道和第二下行通道,四条车辆行驶的通道可保证同时有大量车辆通过,保证了转换道路的车辆承载能力;上述第一上行通道与上述左转引导通道连通,上述左转引导通道将上述第一上行通道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左侧,引导后的双向直行道路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二上行通道、第一下行通道、第二下行通道和第一上行通道,其中第一上行通道位于最左侧,可实现无须红绿灯指示便可直接左转,减少了因为左转等待红绿灯的时间;上述第二下行通道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连通,上述左转回归通道将上述第二下行通道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右侧,引导后的双向直行道路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二下行通道、第二上行通道、第一下行通道和第一上行通道,将第二下行通道引导至最右侧,实现了一种转换道路右侧有左转车辆进入时,先进入第二下行通道后通过左转回归通道回归至双向直行道路的最左侧,最终恢复了第一上行通道、第二上行通道、第一下行通道和第二下行通道的车道排列,将车道恢复为常规的车道,防止司机和行人不熟悉道路而产生安全隐患。

针对第二方面,一种立交桥,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方向对称布置,使转换道路沿NS方向布置,沿NS方向对称布置的占地面积较为规整,有利于提高地面空间的利用率;两个上述转换道路之间的直行通道相互连通,两个上述转换道路均具有直行通道,各自的直行通道相互连通为一个整体,便于车辆的直行,方便车辆在NS方向或SN方向行驶,提高了车辆通行的效率。

针对第三方面,一种立交桥,四个转换道路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SN对称,其余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对称,以此方式布置四个转换道路,使地面的占用较为规整,四个转换道路之外可建立一些生活设施,增加了地面空间的利用率;沿WE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纵向通道,纵向通道包括两个NS方向转换道路的直行通道,纵向通道便于NS方向的转换道路之间的连通;沿SN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横向通道,横向通道包括两个WE方向转换道路的直行通道,横向通道便于WE方向的转换道路之间的连通;每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一转向通道,第一转向通道包括相邻侧的转换道路中各自的左转车道或右转车道,第一转向通道便于相邻侧的转换道路的连通,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效率,提高了立交桥的承载能力。

针对第四方面,一种立交桥,包括多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多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可使立交桥适用于多种不同环境;多个转换道路依次圆周分布,可减小立交桥的占地面积;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二转向通道,第二转向通道可保证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左转和右转的车辆通行,降低了立交桥中车辆行驶的冲突点,增加了车辆通过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转换道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转换道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转换道路的掉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NS方向立交桥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NS方向与WE方向立交桥相互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左转引导通道和左转回归通道下方设有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左转引导通道与左转回归通道相互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五个立交桥相互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双向直行道路,4-宽体通道,5-第一转向通道,6-第二转向通道,101-第一上行通道,102-第二上行通道,103-第一下行通道,104-第二下行通道,201-左转引导通道,202-左转回归通道,203-掉头通道,301-左转车道,302-右转车道,303-直行通道,601-纵向通道,602-横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道路,包括双向直行道路1、左转引导通道201和左转回归通道202;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包括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一上行通道101、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和第二下行通道104;上述第一上行通道101与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连通,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将上述第一上行通道101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左侧;上述第二下行通道104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连通,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将上述第二下行通道104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右侧;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左侧的上述第一上行通道101连通有左转车道301;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有侧的上述第二下行通道104连通有右转车道302。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包括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一上行通道101、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和第二下行通道104,四条车辆行驶的通道可保证同时有大量车辆通过,保证了转换道路的车辆承载能力;上述第一上行通道101与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连通,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将上述第一上行通道101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左侧,引导后的双向直行道路1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第二下行通道104和第一上行通道101,其中第一上行通道101位于最左侧,可实现无须红绿灯指示便可直接左转,减少了因为左转等待红绿灯的时间;上述第二下行通道104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连通,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将上述第二下行通道104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右侧,引导后的双向直行道路1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二下行通道104、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和第一上行通道101,将第二下行通道104引导至最右侧,实现了一种转换道路右侧有左转车辆进入时,先进入第二下行通道104后通过左转回归通道202回归至双向直行道路1的最左侧,最终恢复了第一上行通道101、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和第二下行通道104的车道排列,将车道恢复为常规的车道,防止司机和行人不熟悉道路而产生安全隐患。

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左侧的上述第一上行通道101连通有左转车道301,便于位于双向直行道路1最左侧的第一上行通道101左转,左转车辆拥有独立的左转通道,避免了传动道路因为左转时需要等待较长的红绿灯,而使左转车辆等待红绿灯时间过长而造成的交通拥堵;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右侧的上述第二下行通道104连通有右转车道302,右转车道302直接与第二下行通道104连通,减少车辆转换道路所需的时间,同时单独的右转车道302降低了车辆右转时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上行通道102和上述第一下行通道103连通有直行通道30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上行通道102和上述第一下行通道103连通有直行通道303,便于位于双向直行道路1中部的第二上行通道102和第一下行通道103车辆的直行通过,增大了直行车辆的通过效率,同时独立的直行通道303增大了直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为上下行双向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为上下行双向的通道,使得车辆位于双向直行道路1中部的第一下行通道103行驶时,可以容纳左转车道301内的下行车辆,增大了转换道路与转换道路左侧的道路连通的程度,进而增大了与转换道路左侧的道路车辆通过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右转车道302均为上下行双向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右转车道302均为上下行双向的通道,使得车辆位于双向直行道路1中部的第二上行通道102行驶时,可以像常规道路一样正常右转,减少司机和行人的学习成本,降低了车辆因不熟悉道路而产生危险;右转的车辆进入右转车道302内,增大了转换道路与转换道路右侧的道路连通的程度,进而增大了与转换道路右侧的道路车辆通过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左转引导通道201和左转回归通道202均设有人行道。

在本实施例中,左转引导通道201和左转回归通道202中的车辆相比于双向直行道路1中的车辆较少,左转引导通道201和左转回归通道202均设有人行道,行人可以通过左转引导通道201和左转回归通道202的人行道行走。将行人和与大量车流隔离开,增加了车辆通过的效率,同时降低了行人的安全隐患。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上行通道102和第一下行通道103各自均为包含至少两条车辆行驶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双向直行道路1中部的第二上行通道102和第一下行通道103均为直行通道,无须经过引导通道的引导,第二上行通道102和第一下行通道103自身可包含多条行驶通道,多条行驶通道增大了转换道路的承载能力,提高了车辆通过的效率。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均为道路引桥,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均位于双向直行道路1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均为道路引桥,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均位于双向直行道路1上侧,道路引桥不占用底面空间,便于增大第二上行通道102和第一下行通道103的道路宽度,同时降低了转换道路的占地面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左转引导通道201位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的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左转引导通道201位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的下侧,左转引导通道201与地面的距离更近,降低了左转车辆通过左转引导通道201的时间,进一步降低了车辆左转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过的效率。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和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之间设有掉头通道20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和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之间设有掉头通道203,便于错误进入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的车辆,及时通过掉头通道203,及时进入左转车道301,便于车辆重新回到EW的行驶方向;当车辆沿SN方向在双向直行道路1行驶时,车辆若需要掉头,可进入左转引导通道201通过掉头通道203实现车辆的掉头,解决了车辆掉头的难题,进一步减轻了道路拥堵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掉头通道203为上下行双向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掉头通道203为上下行双向的通道,可同时实现掉头通道203左右的车辆同时通过,增大了车辆通过掉头通道203的效率,有助于车辆尽快驶过掉头通道203,进一步减轻了车辆拥堵的程度。

实施例5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交桥,包括两个上述转换道路,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方向对称布置;两个上述转换道路之间的直行通道303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方向对称布置,使转换道路沿NS方向布置,沿NS方向对称布置的占地面积较为规整,有利于提高地面空间的利用率;两个上述转换道路之间的直行通道303相互连通,两个上述转换道路均具有直行通道303,各自的直行通道303相互连通为一个整体,便于车辆的直行,方便车辆在NS方向或SN方向行驶,提高了车辆通行的效率。

实施例6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的转换道路的左右均设有宽体通道4,两个上述宽体通道4左右对称布置;上述左转车道301与左侧的上述宽体通道4连通;上述右转车道302与右侧的上述宽体通道4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转换道路的左右均设有宽体通道4,宽体通道4为常规的双向车道,降低了立交桥处的制造成本;两个上述宽体通道4左右对称布置,左右对称布置的宽体通道4占地面积较为规整,有利于提高地面空间的利用率;上述左转车道301与左侧的上述宽体通道4连通,实现左转车道301的车辆进入宽体通道4实现EW方向的行驶;上述右转车道302与右侧的上述宽体通道4连通,实现右转车道302的车辆进入宽体通道4实现WE方向的行驶,在提高了车辆转弯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立交桥的建造成本。

实施例7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交桥,包括四个上述转换道路,其中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SN对称,其余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对称;沿WE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纵向通道601;沿SN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横向通道602;每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一转向通道5。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转换道路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SN对称,其余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对称,以此方式布置四个转换道路,使地面的占用较为规整,四个转换道路之外可建立一些生活设施,增加了地面空间的利用率;沿WE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纵向通道601,纵向通道601包括两个NS方向转换道路的直行通道303,纵向通道601便于NS方向的转换道路之间的连通;沿SN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横向通道602,横向通道602包括两个WE方向转换道路的直行通道303,横向通道602便于WE方向的转换道路之间的连通;每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一转向通道5,第一转向通道5包括相邻侧的转换道路中各自的左转车道或右转车道,第一转向通道5便于相邻侧的转换道路的连通,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效率,提高了立交桥的承载能力。

实施例8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纵向通道601与上述横向通道602之间无交汇点。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通道601与上述横向通道602之间无交汇点,纵向通道601与上述横向通道602均为独立的道路,增大了车辆直行时的安全性,防止纵向通道601与上述横向通道602交汇产生的事故。

实施例9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左转引导通道201与左转回归通道202下侧设有贯穿道路,贯穿道路与双向直行道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左转引导通道201与左转回归通道202下侧设有贯穿道路,贯穿道路与双向直行道路连通,贯穿道路与双向直行道路形成十字路口,同时左转引导通道201和左转回归通道202的解决了车辆通过该十字路口时的一些冲突点,增大了车辆通过的安全性和效率,该十字路口附近可建设生活设施等建筑,增加了该十字路口附近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左转引导通道201与左转回归通道202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左转引导通道201与左转回归通道202相连通,可使在左转引导通道201行驶的车辆掉头至左转回归通道202,也可使在左转回归通道202行驶的车辆掉头至左转引导通道201,为车辆的行驶提供了方便,增加了道路的效率。

实施例10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交桥,包括多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多个转换道路依次圆周分布,每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二转向通道6。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多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可使立交桥适用于多种不同环境;多个转换道路依次圆周分布,可减小立交桥的占地面积;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二转向通道6,第二转向通道6可保证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左转和右转的车辆通行,降低了立交桥中车辆行驶的冲突点,增加了车辆通过的效率。

综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道路及一种立交桥:

一种转换道路,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包括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一上行通道101、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和第二下行通道104,四条车辆行驶的通道可保证同时有大量车辆通过,保证了转换道路的车辆承载能力;上述第一上行通道101与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连通,上述左转引导通道201将上述第一上行通道101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左侧,引导后的双向直行道路1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第二下行通道104和第一上行通道101,其中第一上行通道101位于最左侧,可实现无须红绿灯指示便可直接左转,减少了因为左转等待红绿灯的时间;上述第二下行通道104与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连通,上述左转回归通道202将上述第二下行通道104引导至上述双向直行道路1右侧,引导后的双向直行道路1从右到左依次并列的第二下行通道104、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和第一上行通道101,将第二下行通道104引导至最右侧,实现了一种转换道路右侧有左转车辆进入时,先进入第二下行通道104后通过左转回归通道202回归至双向直行道路1的最左侧,最终恢复了第一上行通道101、第二上行通道102、第一下行通道103和第二下行通道104的车道排列,将车道恢复为常规的车道,防止司机和行人不熟悉道路而产生安全隐患。

一种立交桥,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方向对称布置,使转换道路沿NS方向布置,沿NS方向对称布置的占地面积较为规整,有利于提高地面空间的利用率;两个上述转换道路之间的直行通道303相互连通,两个上述转换道路均具有直行通道303,各自的直行通道303相互连通为一个整体,便于车辆的直行,方便车辆在NS方向或SN方向行驶,提高了车辆通行的效率。

一种立交桥,包括四个转换道路,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SN对称,其余两个上述转换道路沿WE对称,以此方式布置四个转换道路,使地面的占用较为规整,四个转换道路之外可建立一些生活设施,增加了地面空间的利用率;沿WE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纵向通道601,纵向通道601包括两个NS方向转换道路的直行通道303,纵向通道601便于NS方向的转换道路之间的连通;沿SN对称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连通有横向通道602,横向通道602包括两个WE方向转换道路的直行通道303,横向通道602便于WE方向的转换道路之间的连通;每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一转向通道5,第一转向通道5包括相邻侧的转换道路中各自的左转车道或右转车道,第一转向通道5便于相邻侧的转换道路的连通,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效率,提高了立交桥的承载能力。

一种立交桥,包括多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多个上述的一种转换道路可使立交桥适用于多种不同环境;多个转换道路依次圆周分布,可减小立交桥的占地面积;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之间设有第二转向通道6,第二转向通道6可保证两个相邻侧的上述的转换道路左转和右转的车辆通行,降低了立交桥中车辆行驶的冲突点,增加了车辆通过的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道路桩基、自馈式纠偏方法及装置、桩基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