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

文档序号:1880240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 under full scope of backbone ) 是由 姚益奇 姚柏艇 卓清山 张鹏云 于 2021-08-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包括椎间融合器、手柄器械、骨水泥注射组件和骨泥注射组件。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在骨水泥注射组件远端处导丝的作用下盘成预设形状,经骨水泥注射组件往融合器内灌注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稳定支撑椎间隙,经骨泥注射组件灌注骨泥,填充剩余椎间隙空腔,达到术后融合的效果。本发明的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可行脊柱内镜通道内全程可视化手术操作,手术更安全,微创化的脊柱内镜下手术,手术更微创,减少神经牵拉与骚扰,降低术后神经并发症风险,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患者预后效果,缩短了手术时间。(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pine full-endoscopic interbody fus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interbody fusion cage, a handle instrument, a bone cement injection assembly and a bone cement injection assembly. The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is coiled into a preset shap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guide wire at the far end of the bone cement injection assembly, bone cement is poured into the fusion cage through the bone cement injection assembly, intervertebral spaces are stably supported after the bone cement is solidified, bone cement is poured through the bone cement injection assembly, and the residual intervertebral space cavities are filled, so that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fusion is achieved. The spinal full-endoscopic interbody fusion system can be used for performing full-process visual operation in a spinal endoscopic channel, is safer to operate, is minimally invasive in spinal endoscopic operation, is minimally invasive in operation, reduces nerve traction and disturbance, reduces postoperative nerve complication risks, reduces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improves the prognosis effect of a patient, and shortens the operation time.)

一种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

背景技术

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其结构受损是造成人体颈肩腰腿疼痛、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甚至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该技术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1986年Badgy和Kuslich 设计出适用于人体的椎间融合器(Cage),即BAK系统。此后,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和结构损伤的一种基本手术方式。

椎间融合器的原理是以病变椎间隙为中心,在植入椎间融合器后,撑开力使融合节段的肌肉、纤维环和前、后纵韧带处于持续张力状态下,使融合节段和融合器达到三维超静力学固定。其次,椎间融合器通过恢复椎间隙的高度,以恢复脊柱前、中柱的应力及稳定,恢复、维持脊柱固有生理凸起,扩大椎间孔,缓解硬膜囊、神经根的受压。椎间融合器的中空结构为其内的松质骨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从而达到界面永久融合的目的。

现有的常规融合器一般为一系列固定形状的块状,例如箱式结构,依靠一系列高度型号适应不同的椎体间隙,无法完全和病患的椎间隙匹配;而且为了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设计时支撑面需尽量大,体积较大,从而导致植入通道也较大,病患损伤较大,术后恢复慢,这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一般的微创手术虽然可以减少创伤切口,缩小融合器入路通道,但融合器在机械结构方面往往只能实现高度方向的可变或者宽度方向的可变,在高度提升和椎体接触面积方面两者无法兼容,而机械结构限制了植骨空间,影响融合效果,导致手术效果不佳,可能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融合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包括一可折叠的融合器主体、手柄器械、骨水泥注射组件和骨泥注射组件;所述融合器主体包括远端头、球囊和近端头;

所述融合器主体在所述骨水泥注射组件远端处的导丝的作用下盘成预设形状,所述融合器主体内注入骨水泥,凝固后稳定支撑椎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导丝拥有弹性记忆变形能力,拉直后能恢复成预设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丝可以引导所述球囊形成预设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骨水泥注射组件还包括骨水泥外管骨水泥内管、手柄连接头Ⅰ、限位块Ⅲ和骨水泥注射接头;所述骨水泥外管远端与所述导丝近端连接;所述骨水泥外管和骨水泥内管的侧壁均开设有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导丝和骨水泥外管外覆有一层光滑的、不与骨水泥反应的膜。

进一步地,撤离所述骨水泥组件后融合器主体内留有一完整的空腔通道,所述通道将骨泥输送到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中间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主体截面为两边窄上下宽的形态。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在骨水泥填充注射时能够贴附软骨终版上的不规则形状,骨水泥固化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抗移位能力大大增强。

进一步地,所述近端头的近端为一卡槽结构并于所述手柄器械的内管远端上的卡槽相配合,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与手柄器械的连接与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头近端和导丝远端为一配合的台阶结构,防止在释放所述融合器主体进入椎间盘时,所述融合器主体和导丝的相对滑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融合器主体在导丝的作用下预先盘成一圈,然后注入骨水泥固化,异形球囊可以增加后期骨泥植入量,从而增加融合器与软骨终板的接触面积,提高融合效果;另外在球囊和导丝的共同作用下使无定形态的骨水泥凝固成预先设计成的形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力学支撑,保证融合效果。

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融合器可通过直径5mm及以下的手术工作通道,使椎体融合手术创口更小。

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填充材料为骨水泥和骨泥,骨水泥在椎间盘内凝固后可以提供良好的力学支撑;另外,采用注射骨水泥和骨泥的方式,可减少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在融合器束缚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在融合器松开束缚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在融合器脱离手柄器械时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融合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手柄器械的半剖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手柄器械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骨水泥注射组件的半剖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骨水泥注射组件远端在自然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骨水泥注射组件处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骨水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骨泥注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骨泥注射组件的半剖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在椎间盘内的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参看图1-3和图11,包括融合器主体1、手柄器械2、骨水泥注射组件3和骨泥注射组件4。

参看图4,上述融合器主体1包括球囊12和被上述球囊12包覆在内的支架 121,球囊12可被折叠,以满足融合器微创植入的要求;支架121为预定型成近似椭圆形被包覆在球囊12内;上述球囊12两端收口内固定有远端头11和近端头13,上述固定采用的方法是在球囊12两端收口处外附一层膜,使得球囊12 分别与远端头11和近端头13的小凸台固定住;

参看图1-3和5-6,上述手柄器械2包括手柄上盖21、手柄下盖22、限位块Ⅱ23、注射组件连接头24和融合器抓取释放部件25。融合器抓取释放部件25 包括外管251,内管252,拉头253和限位块Ⅰ254。内管252与限位块Ⅱ23固定连接,限位块Ⅱ23和注射组件连接头24分别卡在手柄上盖21和手柄下盖22 的筋条内;内管252的远端与近端头13相配合可拆卸连接、内管252近端与注射组件连接头24固定连接。外管251、拉头253和限位块Ⅰ254套设于内管252 外,且通过拉动上述拉头253实现外管251相对内管252的运动;限位块Ⅰ靠近手柄上盖21和手柄下盖22的远端,上述限位块Ⅰ254侧面设有缺口,可内管252 上剥离。

参看图1-3,为器械操作时的三个状态,通过拉动拉头253,可拉动套设在内管252外的外管251向远离融合器主体1方向运动回撤,融合器主体1从束缚状态释放,当拉头253近端面抵住限位块Ⅰ254的端面时,融合器主体1完全释放(如图2所示);然后把限位块Ⅰ254从内管252上剥离,限位块Ⅰ254撤离后,拉头253继续回撤,实现融合器主体1的完全脱离(如图3所示)。

参看图7-10,上述骨水泥注射组件3包括穿过融合器主体1的导丝31、骨水泥外管32、套设于骨水泥外管32内的骨水泥内管33、手柄连接头Ⅰ34、限位块Ⅲ35和骨水泥注射接头36。上述导丝31包括引导丝311、扩管312和显影环 313。扩管312为一柔软的高分子材料,包覆在镍钛丝外,其目的是为了侵占骨水泥体积,为后续骨泥注射留下空间。显影环313包覆在导丝两端,用于述中显影观察融合器主体1成型状态。另外导丝31和骨水泥外管32外覆有一层PTFE 膜,便于骨水泥注射组件3的撤离。

上述手柄连接头Ⅰ34远端与注射组件连接头24可拆卸连接;骨水泥外管32 近端外壁与设置于手柄连接头Ⅰ34内的限位块Ⅲ35固定连接,骨水泥内管33近端固定连接于骨水泥注射接头36,上述骨水泥注射接头36可转动并套设于手柄连接头34内,使得上述骨水泥内管33相对骨水泥外管32可转动。上述限位块Ⅲ35套设于手柄连接头Ⅰ34内,骨水泥外管32近端又与限位块Ⅲ35固定连接。限位块Ⅲ35上的凸台与注射组件接头24近端有缺口相配合,当旋转骨水泥注射接头36时不会带动骨水泥外管32旋转,从而保证骨水泥外管32和导丝31位置稳定、限制其转动。远端头11的近端面的孔为台阶孔并能与导丝31的远端处的台阶相配合,在回撤拉头253的时候,此台阶面相互接触,防止融合器主体1的滑移。

参看图10和图9,骨水泥外管32和骨水泥内管33靠近远端的壁面上均设有骨水泥通孔。手柄连接头34和骨水泥注射接头36上还设有标记线,旋转骨水泥注射接头36,当上述两条标记线对齐时,分别开设于骨水泥外管32和骨水泥内管33靠近远端壁面的骨水泥通孔重合,可以顺利向球囊12内注射骨水泥,注射完成后再次旋转骨水泥注射接头36,封闭骨水泥注射通道。

参看图7和图13,显影环313设置于导丝31的两端。导丝31在自然状态下如图8所示,设置于导丝31两端的显影环313的作用是判断融合器主体1在椎间盘内是否形成封闭的环形。

参看图11-12,本发明的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还包括可插入的骨泥注射组件4,上述骨泥注射组件4包括骨泥管41、手柄连接头Ⅱ42和骨泥注射接头43;骨泥管41近端与骨泥注射接头43固定连接,骨泥注射接头远端为一凸台结构,并限位在手柄接头Ⅱ42内,手柄连接头Ⅱ42远端与注射组件连接头24 可拆卸连接。撤离骨水泥注射组件3后,将骨泥注射组件4插入注射组件连接头 24,然后注射骨泥。

应用实施例

本发明脊柱全内镜下椎间融合系统的操作原理如下:

步骤一,在手术中,处理好椎间盘后,在融合器主体1处于束缚状态时(如图1所示),将其通过内镜的工作通道送到椎间盘开口处,一只手拉住拉头253,另一只手握住手柄器械2同时慢慢推送手柄器械2,融合器主体1从束缚状态释放,置于椎间盘内,由于失去外管251的束缚,融合器主体1形成环形(如图11所示);同时通过CT拍片根据显影环313的相对位置判断环形融合器是否成型到位;

步骤二,根据手柄连接头Ⅰ34和骨水泥注射接头36上设有的标记线,旋转骨水泥注射接头36,使上述两条标记线对齐时,此时分别开设于骨水泥外管32 和骨水泥内管33靠近远端壁面的骨水泥通孔重合,通过骨水泥注射接头36连接相配套的骨水泥注射器械往球囊12内注射骨水泥;注射完成后再次旋转骨水泥注射接头36,封闭骨水泥注射通道,待骨水泥凝固后,松开手柄连接头Ⅰ 34,将整个骨水泥注射组件3撤离,撤离骨水泥注射组件3后融合器主体1 内部还留有通道;

步骤三,将骨泥注射组件4插入,使骨泥管41的远端位于步骤二所留下通道的近端,通过手柄连接头Ⅱ42和注射组件连接头24连接,将骨泥注射组件 4与手柄器械2连接在一起;骨泥注射接头43与相配套的骨泥注射器械相连接,往融合器主体1(步骤二所留下的通道)内注射骨泥,骨泥顺着通道会流往融合器主体1的中心。注射完成后松开手柄连接头42,将骨泥注射组件4 撤离;

步骤四,将限位块Ⅰ254从外管252上剥离,拉头253继续回撤,融合器主体1与其余部分完成分离(如图3所示),环融合器植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以及附图所做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3D打印义肢连接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