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

文档序号:1914678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 (Vehicle body framework structure under large-scale commercial and passenger dual-purpose pure electric vehicle type ) 是由 南圣良 于童 张羽翼 高兴 郑楚强 于 2021-10-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包括前机舱架构和中后地板架构,前机舱架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前端立柱总成、前纵梁总成和前地板总成,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和吸能盒,前防撞梁通过吸能盒连接前纵梁总成,前端立柱总成的底部连接吸能盒;中后地板架构包括平地板、后地板、座椅坑、横梁组件、纵梁组件和电池包,电池包安装在横梁组件的下方,平地板安装在横梁组件的上方,平地板、后地板和座椅坑依次连接,横梁组件、电池包、平地板、后地板和座椅坑均受纵梁组件支撑,平地板连接前地板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中地板轻量化、通用化;承载空间大、性能高;后部平地板、座椅可翻转入坑;模块化;安全性高等优点。(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ower vehicle body framework structure of a large commercial-passenger dual-purpose pure electric vehicle typ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cabin framework and a middle-rear floor framework, wherein the front cabin framework comprises a front anti-collision beam assembly, a front end upright post assembly, a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ssembly and a front floor assembly; the middle and rear floor structure comprises a flat floor, a rear floor, a seat pit, a beam assembly, a longitudinal beam assembly and a battery pack, wherein the battery pack is arranged below the beam assembly, the flat floor is arranged above the beam assembly, the flat floor, the rear floor and the seat pit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he beam assembly, the battery pack, the flat floor, the rear floor and the seat pit are all supported by the longitudinal beam assembly, and the flat floor is connected with a front floor assembly.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middle floor is light and universal; the bearing space is large and the performance is high; the rear flat floor and the seat can be turned into the pit; modularization; high safety and the like.)

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电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车辆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困扰着大家。

在某些车型上,前机舱的传力结构较少,在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能量向上及左右向传递不充分,传力上下不均衡,因此会引起前机舱的碰撞变形,严重时会危及车辆前排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中后地板结构中,一般中地板和后地板不能做到齐平,且中地板横梁均布置在车内,为保证整车可以达成ENCAP及CNCAP五星安全目标,特别是针对侧碰及柱碰,门槛承受最大力承载,而车内横梁承受力传递,但针对纯电车型,一般电池布置在前中地板下方,这样车内横梁与门槛存在一定落差,横梁与门槛的重和度较低,对碰撞星级实现难度较大。

另外,目前的大MPV及商乘两用MPV车型成员人数基本为7座,但家庭对于9座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而更大的座位就需要车辆具有更大的承载空间,因此目前车辆的承载空间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碰撞星级实现难度较大、车辆承载空间不再满足需求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包括前机舱架构和中后地板架构,所述前机舱架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前端立柱总成、前纵梁总成和前地板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和吸能盒,所述前防撞梁通过吸能盒连接所述前纵梁总成,所述前端立柱总成的底部连接所述吸能盒;

所述中后地板架构包括平地板、后地板、座椅坑、中地板边框式结构和电池包,所述中地板边框式结构包括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所述电池包安装在所述横梁组件的下方,所述平地板安装在所述横梁组件的上方,所述平地板、后地板和座椅坑依次连接,所述横梁组件、电池包、平地板、后地板和座椅坑均受所述纵梁组件支撑,所述平地板连接所述前地板总成。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组件由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组成,所述横梁组件包括第一中地板横梁、第二中地板横梁和第三中地板横梁,所述第一中地板横梁、第二中地板横梁和第三中地板横梁的两端均通过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均设有纵梁电池包固定点,所述第一中地板横梁、第二中地板横梁和第三中地板横梁上均设有横梁电池包固定点,所述电池包固定在所述纵梁电池包固定点和横梁电池包固定点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均为多空腔型材结构,该多空腔型材结构的截面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梁支撑部和电池支撑部,所述横梁支撑部位于所述电池支撑部的上方,所述横梁支撑部为中空的四边形格子,所述电池支撑部为多孔的网格状格子,所述横梁支撑部的一侧连接所述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所述电池支撑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池包。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支撑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支撑部、第二层支撑部和底部连接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第二层支撑部和底部连接部均由一个或多个多边形的格子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角状连接板、第二角状连接板和底部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状连接板和第二角状连接板的底部,形成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角状连接板和第二角状连接板的顶部均连接所述第一中地板横梁、第二中地板横梁或第三中地板横梁,所述第一角状连接板和第二角状连接板的侧边均连接所述第一门槛梁或第二门槛梁。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的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两侧中部均设有相互靠拢的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立柱总成的底部设有连接爪,该连接爪包括连接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还分别连接所述吸能盒,并位于所述凹陷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立柱总成还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立柱横梁、外连接杆和内连接杆,所述立柱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均设有所述连接爪,所述外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立柱横梁的中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前防撞梁;所述内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另一端连接所述吸能盒,并位于吸能盒与前纵梁总成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前机舱架构还包括前围板总成、左A柱内板总成和右A柱内板总成,所述前纵梁总成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左A柱内板总成和右A柱内板总成,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所述前纵梁总成,所述前地板总成安装在所述前纵梁总成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首先针对前机舱架构,设置前防撞梁通过吸能盒连接前纵梁总成,由吸能盒溃缩达到吸能效果,吸能盒还受前端立柱总成连接固定,能更稳定地支撑吸能盒,使得吸能盒可设置更长的长度,碰撞吸能更多,更加稳定安全;

针对中后地板架构,本发明基于纯电架构,将电池包位置提前,设置在架构中部,为后部可隐藏翻转座椅的下沉式结构提供了下层空间;与此同时,电池包设置在横梁组件下方,既利用了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增强了整车的刚度,又使得横梁组件的上方形成安装平面,故地板可采用平底板,该平底板能进一步配合隐藏了座椅的下沉式结构,增大了车体的承载平面;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前机舱架构碰撞吸能效果更好,因此前机舱架构可设置长度更短,配合中后地板架构进一步增大了车体的承载空间。

(2)地板轻量化、通用化:本发明针对车体的前碰传力,仅设置两个纵向的门槛梁承载前碰力传递,不设置其余纵梁,实现轻量化设计,并使得三个中地板横梁没有其它纵梁的规格限制,可以共用实现通用化,三大横梁布置在下部实现较好的侧碰力支撑,门槛采用多空腔铝型材实现较好的结构强度、侧碰抗弯及柱碰吸能。

(3)大空间及高性能:设计较高及布置间距较大的左右门槛梁,实现较宽较高的电池包布局;为了安装电池,中地板除了门槛梁设计有电池包安装点,中地板横梁也分别设计有2排中间固定点,实现电池包整体及分块均匀固定,使得电池与车身形成一体,同时大大提升车身的扭转、弯曲刚度,优于燃油车及其他电动汽车。

(4)后部平地板、座椅可翻转入坑:后地板纵梁及横梁均布置在下部实现上部全平地板,尾部设计较深的地坑,既可储物也可实现座椅翻转后入坑并实现上部齐平。有此翻转座椅加强及填充,大大提升后部耐撞性,后部NVH振动及噪声抑制有更好表现。

(5)模块化:座椅坑区域可以快速取消坑的地板零件,增加上部钢板覆盖实现不同需求车型快速开发切换。

(6)高安全性:设计长吸能盒,相比其他车多一倍以上长度,实现碰撞吸能更多,大截面吸能盒设计,也保证更高刚性,吸能同时更好的承载;大截面机舱纵梁,自身保证良好的强度、刚度及承载,也可在中低速碰撞依然保持碰撞稳定传力,也可在高速碰撞时实现折弯二次吸能,确保乘员舱侵入安全。

(7)本发明满足ENCAP及CNCAP五星要求,在国内市场梳理技术标杆,满足国内顾客日益提升的安全关切。在国际市场,超越一线主流竞品的安全水平,满足企业开发全球车的战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中后地板架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中后地板架构的中后地板底部梁架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电池包固定点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A-A截面图;

图6为图3中的C-C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座椅坑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中后地板架构的侧碰力传导方向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B-B截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门槛梁与中地板横梁的连接零件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前机舱架构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前机舱结构的截面图,图中虚线区域为吸能盒;

图13为图12中的A-A截面图;

图14为图12中的B-B截面图;

图15为图12中的C-C截面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前机舱结构与前流水槽总成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前防撞梁总成,101、前防撞梁,102、吸能盒,1021、凹陷,1022、弯角,1023、吸能盒连接板,2、前端立柱总成,21、第一立柱,22、第二立柱,23、立柱横梁,24、连接爪,241、连接柱,242、第一连接板,243、第二连接板,25、外连接杆,26、内连接杆,3、前围板总成,4、前纵梁总成,41、机舱纵梁,411、纵梁连接板,42、纵梁连接件,5、左A柱内板总成,6、右A柱内板总成,7、前地板总成,8、前流水槽总成,9、第一门槛梁,91、横梁支撑部,92、电池支撑部,921、第一层支撑部,922、第二层支撑部,923、底部连接部,10、第二门槛梁,11、第一中地板横梁,12、第二中地板横梁,13、第三中地板横梁,131、第二连接页,14、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141、第一角状连接板,142、第二角状连接板,143、底部固定板,144、第一连接页,145、第三连接页,15、电池包,151、纵梁电池包固定点,152、横梁电池包固定点,16、平地板,17、后地板,171、后地板横梁,172、后地板纵梁,173、平钢板,18、座椅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型商乘两用纯电车型下车体架构结构,包括前机舱架构和中后地板架构,前机舱架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1、前端立柱总成2、前纵梁总成4和前地板总成7,前防撞梁总成1包括前防撞梁101和吸能盒102,前防撞梁101通过吸能盒102连接前纵梁总成4,前端立柱总成2的底部连接吸能盒102;

前防撞梁101通过吸能盒102连接前纵梁总成4,形成一个传力路径,吸能盒102在前碰撞产生时进行溃缩,达到吸能效果,吸能盒102还受前端立柱总成2连接固定,能更稳定地支撑吸能盒102,使得吸能盒102可设置更长的长度,碰撞吸能更多。

中后地板架构包括平地板16、后地板17、座椅坑18、中地板边框式结构和电池包15,中地板边框式结构包括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电池包15安装在横梁组件的下方,平地板16安装在横梁组件的上方,平地板16、后地板17和座椅坑18依次连接,横梁组件、电池包15、平地板16、后地板17和座椅坑18均受纵梁组件支撑,平地板连接前地板总成7。

本实施例围绕EV三电系统,为解决大承载、短前悬车依能满足碰撞安全目标,本实施例在前机舱使用长吸能盒、大截面机舱纵梁,实现更大吸能区域,再加上机舱二次折弯吸能,实现高速碰撞时充分吸能、保护乘员舱安全;较低速度碰撞时实现较少损坏区域部件维修,主体纵梁不损坏从而不影响整车主体结构安全。另外机舱内纵梁平面上方较少布置大部件从而避免碰撞时硬物侵入乘员舱。

中地板采用轻量化、通用化设计,实现安全侧碰、柱碰,中地板区域提供最大尺寸空间给与电池包布置及稳定固定,同时利用电池包进一步提升车身刚度,使得刚度性能高于燃油车及其他电动汽车。后地板区域采用平地板及后部设计座椅坑、多用途也增加更多储物空间,四排座椅可以翻转放到座椅坑中后实现地板与前部齐平,另外大大提升后部耐撞性。座椅坑区域模块化设计,针对不同车可快速使用钢板覆盖座椅坑实现不同用途车快速切换。

下面对前机舱架构和中后地板架构分别进行具体描述。

一、中后地板架构

如图2所示,中后地板架构包括平地板16、后地板17、座椅坑18、中地板边框式结构和电池包15,中地板边框式结构包括横梁组件和纵梁组件,电池包15安装在横梁组件的下方,平地板16安装在横梁组件的上方,平地板16、后地板17和座椅坑18依次连接,横梁组件、电池包15、平地板16、后地板17和座椅坑18均受纵梁组件支撑。

平地板16用于安装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座椅坑18用于安装第四排座椅。

优选地,平地板16的上表面铺设有座椅长滑轨。铺设座椅长滑轨可实现第二排、第三排乘员座椅的共轨联动,结构灵活。

为满足较多乘员共同出行的要求,本发明在车体后部设置了座椅坑18,可实现第四排座椅放倒归纳,即可用于乘坐也可用于储物,车身地板采用平地板16设计结构,可铺设座椅长滑轨可实现第二排、第三排乘员座椅的共轨联动,整体上实现大的乘坐空间及大的储物空间,灵活多变;另外本发明将电池包15安装在横梁组件的下方,并受纵梁组件支撑,既使得车身地板可以设置为平地板16,又利用了电池包15的结构强度增强了整车的刚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纵梁组件由第一门槛梁9和第二门槛梁10组成,横梁组件包括第一中地板横梁11、第二中地板横梁12和第三中地板横梁13,第一中地板横梁11、第二中地板横梁12和第三中地板横梁13的两端均通过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14分别连接第一门槛梁9和第二门槛梁10。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地板横梁11、第二中地板横梁12和第三中地板横梁1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门槛梁9和第二门槛梁10相互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第一中地板横梁11、第二中地板横梁12和第三中地板横梁13的两侧。

关于电池包15的安装固定,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门槛梁9和第二门槛梁10上均布置有纵梁电池包固定点151,各个横梁上也均匀布置2排6个横梁电池包固定点152,即每个横梁上布置有两个横梁电池包固定点152,实现电池包分块均匀固定,实现电池和车身固定后形成一体,性能大大提升。

如图3和图8所示,图中箭头为前碰力和侧碰力的传导方向和路径,本实施例针对车体的前碰传力,仅设置两个纵向的门槛梁承载前碰力传递,不设置其余纵梁,使得三个中地板横梁没有其它纵梁的规格限制,可以共用实现通用化;另外还兼顾电池安装空间,将电池包15安装在各个中地板横梁的下方,并与两侧门槛梁连接,在接受车体的侧碰力时,不仅由中地板横梁实现侧碰力传导,还通过电池包15结构实现一定的支撑,利用电池包15的结构强度增强整车的刚度,在碰撞中有效保护内部乘员,保护电池。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后地板17的底部设有横向分布的两个后地板横梁171,以及纵向分布在后地板17两侧的后地板纵梁172,两个后地板横梁分别位于后地板17的两端,位于后地板17的尾端的后地板横梁还同时支撑座椅坑18,两个后地板横梁均与第一中地板横梁11、第二中地板横梁12和第三中地板横梁1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使得平地板16与后地板17水平。

座椅坑18可设计较深,实现较多储物空间,也实现翻转座椅入坑后实现上部齐平。提升后部耐撞性,也可实现后部NVH振动及噪声抑制。

如图7所示,可针对不同需求,比如整体全平地板需求时,直接取消座椅坑零件,上部增加平钢板173,既可满足不同需求车型快速切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门槛梁9和第二门槛梁10均为多空腔型材结构,本实施例采用铝型材,该多空腔型材结构的截面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梁支撑部91和电池支撑部92,横梁支撑部91位于电池支撑部92的上方,横梁支撑部91为中空的四边形格子,电池支撑部92为多孔的网格状格子,横梁支撑部91的一侧连接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14,电池支撑部92的一侧连接电池包15。

本实施例将多空腔型材结构分为横梁支撑部91和电池支撑部92,横梁支撑部91为一个中空的四边形格子,电池支撑部92为多孔的网格状格子,如图9所示,图中箭头为侧碰力传导方向和路径,当车体受到较大的侧碰力时,横梁支撑部91会首先发生溃缩,将侧碰力传导到各个中地板横梁上,减少电池包15的受力;电池支撑部92相对稳固,既能通过电池包15提供一定的抗侧碰力,又能在受到过大的侧碰力时,进行溃缩吸能,保护电池包15。

优选地,电池支撑部9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支撑部921、第二层支撑部922和底部连接部923,第一层支撑部921、第二层支撑部922和底部连接部923均由一个或多个多边形的格子构成。

本实施例中,电池支撑部92包括第一层支撑部921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多边形格子,第二层支撑部922包括三个依次连接的多边形格子,底部连接部923包括两个多边形格子。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14包括第一角状连接板141、第二角状连接板142和底部固定板143,底部固定板143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角状连接板141和第二角状连接板142的底部,形成凹字形结构,第一角状连接板141和第二角状连接板142的顶部均连接第一中地板横梁11、第二中地板横梁12或第三中地板横梁13,第一角状连接板141和第二角状连接板142的侧边均连接第一门槛梁9或第二门槛梁10。

第一角状连接板141和第二角状连接板142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连接页144,第一中地板横梁11、第二中地板横梁12和第三中地板横梁13的顶部两侧均对应设有第二连接页131,第一中地板横梁11、第二中地板横梁12或第三中地板横梁13位于第一角状连接板141和第二角状连接板142之间,第二连接页131连接第一连接页144;

第一角状连接板141和第二角状连接板142的侧边底部均连接有第三连接页145,该第三连接页145连接第一门槛梁9或第二门槛梁10。

相比于直接将门槛梁与横梁连接,采用角状的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14,能实现侧碰力的斜向传导,一定程度上使得横梁在受到大的侧碰力时,向上弯折,避免损伤电池,并且角状的中地板横梁连接支架14能更好地配合多空腔型材结构中的横梁支撑部91,实现溃缩效果,另外还使得门槛梁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第一门槛梁9和第二门槛梁10通过螺栓连接电池包15,通过螺栓将电池包15和车身紧密连接在一起,利用电池包15的结构强度增强整车的刚度,在碰撞中有效保护内部乘员,保护电池。

二、前机舱架构

如图11-15所示,前机舱架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1、前端立柱总成2、前围板总成3、前纵梁总成4、左A柱内板总成5、右A柱内板总成6和前地板总成7,前防撞梁总成1包括前防撞梁101和吸能盒102,前防撞梁101通过吸能盒102连接前纵梁总成4,前端立柱总成2的底部连接吸能盒102,顶部连接前纵梁总成4,前纵梁总成4的两侧分别连接左A柱内板总成5和右A柱内板总成6,前地板总成7安装在前纵梁总成4上。

本实施例设置前防撞梁101通过吸能盒102连接前纵梁总成4,形成一个传力路径,吸能盒102在前碰撞产生时进行溃缩,达到吸能效果,吸能盒102还受前端立柱总成2连接固定,能更稳定地支撑吸能盒102,使得吸能盒102可设置更长的长度,碰撞吸能更多,本实施例中,吸能盒102相比其他车多一倍以上长度。

另外,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上述车辆前机舱结构可整体作为一个通用化的前机舱基础结构,应用在不同的车型中时无需再进行结构调整,可通过连接不同的前舱的前流水槽总成8及前风窗结构来切换各个不同车型的变化,实现通用化设计。

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接、卡接等,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连接过程如下:

前防撞梁总成1与前纵梁总成4进行螺接,形成一个传力路径,前纵梁溃缩区域在前碰撞产生时进行溃缩,达到吸能效果;前端立柱总成2与前纵梁总成4进行螺接,前端立柱总成2提供大灯安装点、前保安装点及前机盖锁安装点;前围板总成3与前纵梁总成4焊接后,将前地板总成7从Z向往下落,进行焊接,最后左A柱内板总成5和右A柱内板总成6进行Y向推入后进行焊接连接,使整个前舱结构进行加固。

关于吸能盒10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吸能盒102的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两侧均设有相互靠拢的凹陷1021。吸能盒102两侧凹陷1021的设置,相比于长方形的截面设计,有着更高的刚性,因此可将吸能盒102设计为更大的截面,既能提升吸能效果,又能保证吸能盒102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凹陷1021位于长方形一侧的中部。

优选的,长方形的四角均为弯角1022,该弯角1022可以为圆角也可以为由一个或多个连接板依次连接构成的折弯角。

在上述设有凹陷1021的吸能盒102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关于前端立柱总成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12和15所示,前端立柱总成2的底部设有连接爪24,该连接爪24包括连接柱241、第一连接板242和第二连接板243,第一连接板242和第二连接板243分别连接在连接柱241的两侧,第一连接板242和第二连接板243还分别连接吸能盒102,并位于凹陷1021的上方,实现前端立柱总成2与吸能盒的连接固定。优选的,连接爪24连接在吸能盒102的中部。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和12所示,前端立柱总成2还包括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立柱横梁23、外连接杆25和内连接杆26,立柱横梁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底部均设有连接爪24,外连接杆25的一端连接在立柱横梁23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前防撞梁101;内连接杆26的一端连接第一立柱21或第二立柱22,另一端连接吸能盒102,并位于吸能盒102与前纵梁总成4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在前端立柱总成2上还增设外连接杆25和内连接杆26,外连接杆25为前防撞梁101提供进一步地固定支撑,内连接杆26为吸能盒102与前纵梁总成4的连接处进行支撑固定,与连接在吸能盒102中部的连接爪24配合,形成三角固定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吸能盒102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并具有控制吸能盒102变形模式,防止中部过快折断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外连接杆25的数量为两个,一端均连接在立柱横梁23的中部,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前防撞梁101的两端;前防撞梁101的两侧均连接有一个吸能盒102,内连接杆2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一端连接第一立柱21或第二立柱22,另一端连接对应的吸能盒102与前纵梁总成4的连接处。

吸能盒102靠近前纵梁总成4的端面设有吸能盒连接板1023,前纵梁总成4靠近吸能盒102的端面设有纵梁连接板411,该纵梁连接板411通过螺接连接吸能盒连接板1023。

关于前纵梁总成4,前纵梁总成4包括相互连接的机舱纵梁41和纵梁连接件42,机舱纵梁41连接吸能盒102,机舱纵梁41为内部中空的型材结构,吸能盒102的截面面积小于机舱纵梁41的截面面积。本实施例中,机舱纵梁41的截面为梯形。

机舱纵梁41具有大截面,自身保证良好的强度、刚度及承载,也可在中低速碰撞依然保持碰撞稳定传力,也可在高速碰撞时实现折弯二次吸能,确保乘员舱侵入安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立柱护板与顶棚缝隙消除组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