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

文档序号:63694 发布日期:2021-10-01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 (Basement bottom plate structure ) 是由 邓良好 于 2021-08-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其包括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内设有预留孔洞和腔体,所述腔体通过通道连通所述预留孔洞,所述预留孔洞从上往下逐渐变小,所述腔体、预留孔洞和通道采用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层的方式进行后封堵。本申请改善了微膨胀混凝土层受冷收缩后,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sement bottom plate structure, it includes the bottom plate body, this internal reservation hole and cavity of being equipped with of bottom plate, the cavity passes through the passageway intercommunication reserve the hole, reserve the hole and follow and down diminish gradually, cavity, reservation hole and passageway adopt the mode of pouring micro-expansion concrete layer to carry out the back shutoff. This application has improved the little expanded concrete layer and has been contracted after the cold, the problem of infiltration appears easily with the junction of basement bottom plate.)

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都深埋在地下,受到土中水和地下水的浸渗,在许多地下二至三层地下室底板施工前都要做降水处理。如果地下水为潜水类型,疏干后底板垫层施工时一并回填,如果地下水为承压水,渗透系数又较大,则必须保留地下排水井,正常抽水,至后浇带施工完毕,过了砼养护期再进行封井。

由于排水井是在过了砼养护期再封堵的,后封堵在地下室底板处的混凝土与地下室底板无法形成整体,使用时间长之后,由于后封堵的混凝土受冷收缩的原因,后封堵的混凝土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情况。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后封堵的混凝土受冷收缩后,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后封堵的混凝土受冷收缩后,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包括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内设有预留孔洞和腔体,所述腔体通过通道连通所述预留孔洞,所述预留孔洞从上往下逐渐变小,所述腔体、预留孔洞和通道采用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层的方式进行后封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孔洞从上往下逐渐变小,在微膨胀混凝土层受冷收缩时,预留孔洞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的收缩量大于预留孔洞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的收缩量,腔体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收缩时被腔体的侧壁阻挡,限制其往预留孔洞一侧收缩,并通过通道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连接靠近通道的预留孔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限制此处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往远离通道的方向收缩。通过杠杆原理,以靠近通道的预留孔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为支点,预留孔洞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和预留孔洞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分别为杠杆的两端,组成了一个杠杆,所以预留孔洞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往中间收缩,会使得预留孔洞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往预留孔洞的侧壁靠近,抵消一部分预留孔洞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因为受冷而产生的收缩量,从而改善了微膨胀混凝土层受冷收缩后,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底板本体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上部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往上延伸到所述底板本体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往腔体内浇筑微膨胀混凝土时,排气孔能够将腔体内的空气排出,避免有空气滞留在腔体内而造成腔体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中留空。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采用油膏嵌缝工艺进行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油膏嵌缝工艺对排气孔进行密封,施工工艺简单,密封性和防水效果好,所用的嵌缝膏为常规材料,便于采购和施工,并且嵌缝膏的耐久性强。

优选的,所述腔体呈环状,所述腔体环绕所述预留孔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预留孔洞周圈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均进行收缩限制。

优选的,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层内设有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分别设于所述预留孔洞、通道和腔体内,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层与钢筋骨架组成微膨胀钢筋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膨胀钢筋混凝土层更牢固稳定,能够减少微膨胀混凝土层的收缩量。

优选的,所述钢筋骨架包括设于所述预留孔洞内的第一钢筋条、设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二钢筋条和贯穿所述通道的第三钢筋条,所述第三钢筋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筋条和第二钢筋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筋条、第二钢筋条和第三钢筋条使得预留孔洞、通道和腔体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之间的相互连接更加的牢固,并且在受冷收缩时,第一钢筋条、第二钢筋条和第三钢筋条使得靠近通道的预留孔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更稳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地下室内排水井后封堵的防水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地下室内排水井后封堵的防水构造,包括防水组件、地下室底板结构,排水井设于所述预留孔洞的下方,所述防水组件设于排水井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组件作为排水井后封堵的第一道防水线,而地下室底板结构作为排水井后封堵的第二道防水线,双重防水,防渗水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防水组件包括级配砂石层、防水垫层、原防水卷材层和新防水卷材层,所述原防水卷材层粘贴于所述底板本体的下表面、排水井的顶面及侧壁上,所述级配砂石层、防水垫层和新防水卷材层依次由下往上设置于排水井中,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层设于所述新防水卷材层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级配砂石层对排水井进行填充,防水垫层能够阻挡大部分的地下水往上渗透,而原防水卷材层和新防水卷材层形成排水井后封堵的第一道防水线。

优选的,所述原防水卷材层和新防水卷材层均在排水井的侧壁处通过油膏嵌缝工艺进行收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防水卷材层和新防水卷材层采用这样的工艺收头,能够形成封闭的防水层,并对易渗漏部位进行了加强,地下水无论是沿原防水卷材层流动还是沿新防水卷材层流动,均没有往上渗透的缺口,有效改善了排水井后封堵的渗水问题。

优选的,排水井由上往下逐渐变大,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层的下部填充于排水井的上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井能够限制微膨胀混凝土层往上移动,当排水井中的地下水上升时,水压上升,施加微膨胀混凝土层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微膨胀混凝土层与排水井的侧壁更紧贴,从而使得地下水更难从微膨胀混凝土层与排水井的侧壁之间通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以靠近通道的预留孔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为支点,预留孔洞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和预留孔洞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分别为杠杆的两端,组成了一个杠杆,通过杠杆原理,预留孔洞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往中间收缩,会促使预留孔洞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往预留孔洞的侧壁靠近,抵消预留孔洞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因为受冷而产生的收缩量,从而改善了微膨胀混凝土层受冷收缩后,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

2.防水组件作为排水井后封堵的第一道防水线,而地下室底板结构作为排水井后封堵的第二道防水线,双重防水,防渗水的效果更好;

3.原防水卷材层和新防水卷材层均在排水井的侧壁处通过油膏嵌缝工艺进行收头,能够形成封闭的防水层,并对易渗漏部位进行了加强,地下水无论是沿原防水卷材层流动还是沿新防水卷材层流动,均没有往上渗透的缺口,有效改善了排水井后封堵的渗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地下室内排水井后封堵的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本体;11、预留孔洞;12、腔体;13、通道;14、排气孔;2、微膨胀混凝土层;31、第一钢筋条;32、第二钢筋条;33、第三钢筋条;4、排水井;51、级配砂石层;52、防水垫层;53、新防水卷材层;54、原防水卷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包括底板本体1,底板本体1内设有预留孔洞11和腔体12,底板本体1作为地下室的底部结构,底板本体1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具备防水功能。预留孔洞11用于连通排水井4,用于将地下室内的积水和涌出的地下水抽取排出地下室,预留孔洞11从上往下逐渐变小,腔体12通过通道13连通预留孔洞11,腔体12、预留孔洞11和通道13采用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层2的方式进行后封堵,腔体12、预留孔洞11和通道13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浇筑形成一个整体,微膨胀混凝土层2填充满腔体12、预留孔洞11和通道13,微膨胀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与底部本体的上表面平齐。微膨胀混凝土层2将腔体12、预留孔洞11和通道13封堵,在受冷收缩时,腔体12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收缩被腔体12的侧壁阻挡,无法往预留孔洞11一侧收缩,并通过通道13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将靠近通道13的预留孔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拉住,限制预留孔洞11与通道13连接处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往远离通道13的方向收缩,以通道13与预留孔洞11连接处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为支点,预留孔洞11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和预留孔洞11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分别为杠杆的两端,组成一个杠杆,所以预留孔洞11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往中间收缩,会使得预留孔洞11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往预留孔洞11的侧壁靠近,抵消一部分预留孔洞11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因为受冷而产生的收缩量,从而改善了微膨胀混凝土层2受冷收缩后,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

预留孔洞11呈漏斗状,预留孔洞11的上端设于底板本体1的上表面,预留孔洞11的下端设于底板本体1的下表面,预留孔洞11的上端口的直径是预留孔洞11的下端口的直径的两倍。腔体12呈圆环状,通道13为环形槽,环形槽的两端分别连接腔体12和预留孔洞11,通道13的高度小于腔体12的高度,腔体12和通道13均环绕预留孔洞11外,通道13与预留孔洞11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和通道13与预留孔洞11的下端之间的距离相等。底板本体1设有连通腔体12的顶部的排气孔14,排气孔14竖直往上延伸到底板本体1的上表面,排气孔14为浇筑工艺孔,浇筑微膨胀混凝土时,排气孔14能够将腔体12内的空气排出,避免有空气滞留在腔体12内而造成腔体12内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留空、填充不密实,腔体12、预留孔洞11和通道13浇筑好微膨胀混凝土层2后,排气孔14采用油膏嵌缝工艺进行密封,防止地下水从排气孔14中渗出。

微膨胀混凝土层2内设有钢筋骨架,钢筋骨架包括设于预留孔洞11内的第一钢筋条31、设于腔体12内的第二钢筋条32和贯穿通道13的第三钢筋条33,第一钢筋条31、第二钢筋条32和第三钢筋条33均为圆柱钢条,第一钢筋条31、第二钢筋条32和第三钢筋条33分别设有多条,多条第一钢筋条31沿预留孔洞11的周圈均匀分布,多条第二钢筋条32沿腔体12的周圈均匀分布,一条第一钢筋条31、一条第二钢筋条32和一条第三钢筋条33相互对应连接,多条第三钢筋条33均匀分布于第一钢筋条31和第二钢筋条32之间,第三钢筋条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钢筋条31和第二钢筋条32。微膨胀混凝土层2与钢筋骨架组成微膨胀钢筋混凝土层,微膨胀钢筋混凝土层结构更牢固稳定,能够减少微膨胀混凝土层2的收缩量,改善微膨胀混凝土层2受冷收缩后,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腔体12和通道13的设置是为了限制通道13与预留孔洞11处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往远离通道13的方向收缩,使得此处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保持稳定形成支点,将预留孔洞11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和预留孔洞11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分别作为杠杆的两端,组成了一个杠杆。通过杠杆原理即可得知,预留孔洞11上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的收缩量大于预留孔洞11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的收缩量,会使得预留孔洞11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往预留孔洞11的侧壁靠近,抵消一部分预留孔洞11下部的微膨胀混凝土层2因为受冷而产生的收缩量,从而改善了微膨胀混凝土层2受冷收缩后,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用于地下室内排水井后封堵的防水构造。参照图3,一种用于地下室内排水井后封堵的防水构造包括防水组件、上述地下室底板结构,排水井4设于预留孔洞11的下方,防水组件设于排水井4内。防水组件作为排水井4后封堵的第一道防水线,阻止地下水从排水井4渗出,而地下室底板结构作为排水井4后封堵的第二道防水线,防止突破排水井4的地下水渗到底板本体1之上,进行了双重防水,防渗水的效果更好。

防水组件包括级配砂石层51、防水垫层52、原防水卷材层54和新防水卷材层53,原防水卷材层54粘贴于底板本体1的下表面、排水井4的顶面及侧壁上,级配砂石层51、防水垫层52和新防水卷材层53依次由下往上设置于排水井4中,级配砂石层51对排水井4的下部进行填充,防水垫层52能够阻挡大部分的地下水往上渗透。新防水卷材层53用于阻止通过防水垫的水往上渗透,原防水卷材层54能够阻挡地下水从排水井4外进入到排水井4和预留孔洞11中,原防水卷材层54和新防水卷材层53均在排水井4的侧壁处通过油膏嵌缝工艺进行收头。原防水卷材层54和新防水卷材层53形成封闭的防水层,使得地下水不能从原防水卷材层54的端头、新防水卷材层53的端头渗透,并且能够阻止地下水从原防水卷材层54和新防水卷材层53之间的间隙往上渗透。

排水井4的顶部抵接底板本体1的下表面,排水井4的顶端的侧壁与预留孔洞11的侧壁形成台阶,底板本体1和排水井4将原防水卷材层54夹在中间,使得地下水更难从排水井4外通过底板本体1和排水井4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排水井4内。排水井4由上往下逐渐变大,微膨胀混凝土层2的下部填充于排水井4的上部内,微膨胀混凝土层2设于新防水卷材层53的上方。排水井4由上往下逐渐变大的设计结构能够限制微膨胀混凝土层2往上移动,当排水井4中的地下水上升时,水压上升,施加微膨胀混凝土层2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微膨胀混凝土层2与排水井4的侧壁更紧贴,从而使得地下水更难从微膨胀混凝土层2与排水井4的侧壁之间通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地下室内排水井后封堵的防水构造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层层防护,先是采用防水垫层52阻挡大部分的地下水往上渗透,再通过原防水卷材层54和新防水卷材层53形成排水井4后封堵的第一道防水线,从排水井4内外阻挡地下水往上渗透;当地下水突破第一道防水线后,遇到地下室底板结构组成的第二道防水线,有效的将地下水阻挡在地下室底板结构的下方。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水电站基础人孔防护装置及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