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和车辆

文档序号:826459 发布日期:2021-03-30 浏览:4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减振器和车辆 (Shock absorber and vehicle ) 是由 黄泰硕 董慧军 黄诗亮 张书健 李安铭 于 2019-09-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公开涉及一种减振器和车辆。该减振器包括活塞杆、上支撑组件、缓冲体、调节阀座组件、贮油缸体和高度调节装置,上支撑组件固定设置于活塞杆的上端。调节阀座组件包括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活塞杆可滑动地依次穿设于缓冲体、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第二阀座的底部用于与贮油缸体固定连接,缓冲体的下端与第一阀座连接,缓冲体设置于第一阀座与上支撑组件之间,第一阀座沿第一方向可升降地设置于第二阀座,以在高度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带动缓冲体升降。可以通过降低或升高第一阀座来调低缓冲体的安装高度,保证缓冲体的上端与上支撑组件之间能够保持合适的距离,既可以提高车辆的减振性能,增加舒适性,又能扩展减振器的适用范围。(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shock absorber and a vehicle. The shock absorber comprises a piston rod, an upper supporting component, a buffering body, an adjusting valve seat component, an oil storage cylinder body and a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wherein the upper supporting component is fixedly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piston rod. The adjusting valve seat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valve seat and a second valve seat, and the piston rod penetrates through the buffer body, the first valve seat and the second valve seat in sequence in a sliding mode.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valve sea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oil storage cylinder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buffering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valve seat, the buffering bod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valve seat and the upper supporting assembly, and the first valve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valve seat in a liftable mode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so as to drive the buffering body to lif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Can adjust the mounting height of the buffering body through reducing or rising first disk seat, guarantee to cushion and can keep suitabl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end of the body and the last supporting component, both can improve the damping performance of vehicle, increase the travelling comfort, can exp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shock absorber again.)

减振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振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用于加速车身与车桥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常规的液压减振器当车身载荷增大时,即使车辆行驶于平缓的路段,缓冲体也经常容易与端盖碰撞,这将会影响减振器的减振效果和整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器,在车身载荷变化时,该减振器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减振器,其包括活塞杆、上支撑组件、缓冲体、调节阀座组件、贮油缸体和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上支撑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所述活塞杆可滑动地插入所述贮油缸体内;

所述调节阀座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所述活塞杆可滑动地依次穿设于所述缓冲体、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的底部用于与贮油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阀座连接,所述缓冲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座与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阀座沿第一方向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座,以在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缓冲体升降。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座和所述第一阀座之间设置有容积可变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容积增大时所述第一阀座升高,所述容纳腔的容积减小时,所述第一阀座下降,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向所述容纳腔输送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或将流体从所述容纳腔中抽出。

可选地,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动力泵,所述动力泵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车身高度信号来控制所述动力泵工作。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座设置有轴套部和容纳槽,所述轴套部开设有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活塞杆的第一通孔,所述容纳槽的上端设置有绕所述第一通孔的开口,所述第一阀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阀座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容纳槽,且所述第二通孔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轴套部,所述第一阀座的下端面盖合于所述容纳槽的所述开口以形成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调节阀座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容纳槽为环型结构且包括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所述第一周壁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所述第二周壁与所述第一阀座的外周壁配合,所述第一周壁和所述第二周壁均设置有台阶部,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嵌设于对应的所述台阶部。

可选地,所述台阶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防脱凸起,所述第一阀座的外周壁的下端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防脱凸起,所述第一密封圈能够与所述第一防脱凸起配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能够与所述第二防脱凸起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阀座的最大位移。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座背离所述第二阀座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缓冲体的下端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缓冲体的下端的侧壁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摩擦凸起,所述摩擦凸起抵顶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缓冲体和所述调节阀座组件的外侧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上端与所述上支撑组件连接,所述防尘罩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阀座连接,所述第二阀座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防尘罩的下端连接的安装凸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减振器。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多媒体设备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多媒体设备和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多媒体设备的晃动需求驱动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工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由于载荷增加或车辆本身的重量增加而导致车身高度降低时,上支撑组件跟随车身降低,可以通过降低第一阀座来调低缓冲体的安装高度,使缓冲体的上端与上支撑组件之间能够保持合适的距离;当车辆由于载荷减少或车辆本身的重量减小而导致车身高度升高时,上支撑组件跟随车身升高,可以通过升高第一阀座来调高缓冲体的安装高度,使缓冲体的上端与上支撑组件之间能够保持合适的距离。从而保证只有在振动较大时缓冲体和上支撑组件之间会接触,且撞击较为平缓,因此,该减振器既可以提高车辆的减振性能,增加舒适性,又能扩展减振器的适用范围,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重量的车辆。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

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调节阀座组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管道和端盖;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第二阀座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第一阀座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缓冲体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减振器;10-活塞杆;20-上支撑组件;21-缓冲体座;22-衬套;23-上支撑件;24-螺母;30-缓冲体;31-摩擦凸起;40-调节阀座组件;41-第一阀座;411-第二通孔;412-第一防脱凸起;413-第二防脱凸起;414-安装槽;42-第二阀座;421-容纳槽;4211-第一周壁;4212-第二周壁;422-第一通孔;423-台阶部;424-安装凸起;425-轴套部;426-供液孔;43-容纳腔;44-第一密封圈;45-第二密封圈;50-贮油缸体;51-端盖;60-高度调节装置;61-管道;62-动力泵;63-油壶;70-防尘罩;8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如附图中图面所示的方向,具体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第一方向”指的是沿活塞杆10的长度方向,具体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在本公开中“升降”包括升高和降低两种运动。其中升高指的是第一阀座41朝远离第二阀座42的方向运动,降低指的是第一阀座41朝靠近第二阀座42的方向运动。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在本公开中提供了一种减振器100,如图1-5所示,该减振器100包括活塞杆10、上支撑组件20、缓冲体30、调节阀座组件40和高度调节装置60。上支撑组件20固定设置于活塞杆10的上端,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活塞杆10可滑动地插入贮油缸体50内。调节阀座组件40包括设置于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42。活塞杆10可滑动地依次穿设于缓冲体30、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42。第二阀座42的底部用于与贮油缸体50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二阀座4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贮油缸体50的端盖51。贮油缸体50与车辆的车桥固定连接。缓冲体30的下端与第一阀座41连接,缓冲体30设置于第一阀座41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第一阀座41沿第一方向可升降地设置于第二阀座42,以在高度调节装置60的作用下带动缓冲体30升降。

当车辆行驶于较为平坦的路段时,车轮跳动较小,活塞杆10的运动行程较小,活塞杆10下端的活塞在贮油缸体50的工作腔内上下移动,缓冲振动,将此过程称为普通减振过程。在普通减振过程中,不需要挤压缓冲体30来减振。

当车辆行驶于较为颠簸的路段时,车轮跳动较大,活塞杆10的运动行程较大,此时,活塞杆10在相对于贮油缸体50上下运动时且上支撑组件20与调节阀座组件40会挤压缓冲体30,缓冲体30通过变形吸收冲击能量,最终起到衰减振动的作用,此过程称为增强减振过程。

在现有技术中,缓冲体30的上端安装于上支撑组件20上,在普通减振过程中,缓冲体30下端与贮油缸体50的端盖51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当车辆的载重较大时,车身高度降低,即使在普通减振过程中,缓冲体30也可能会和端盖51接触,而且在行驶过程中缓冲体30会一直与端盖51碰撞,这样会对整车的减振性能,对乘坐的舒适性有很大影响,而且会产生噪音。

通过本公开中的减振器100,在普通减振过程中,缓冲体30能够不与上支撑组件20接触,在增强减振过程中,缓冲体30的上端与上支撑组件20接触,上支撑组件20与调节阀座组件40共同挤压缓冲体30实现减振。

缓冲体30安装于第一阀座41上,通过第一阀座41的升降来改变缓冲体30的顶端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的距离,使得缓冲体30的上端始终能够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以提高减振器100的减振性能,提高车辆的舒适性。距离过大会导致上支撑组件20和缓冲体30之间冲击过大,振动的衰减过程不够平缓;间隙过小会导致上支撑组件20和缓冲体30之间经常碰撞,会产生噪音且减振效果不够理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由于载荷增加或车辆本身的重量增加而导致车身高度降低时,上支撑组件20跟随车身降低,可以通过降低第一阀座41来调低缓冲体30的安装高度,使缓冲体30的上端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能够保持合适的距离;当车辆由于载荷减少或车辆本身的重量减小而导致车身高度升高时,上支撑组件20跟随车身升高,可以通过升高第一阀座41来调高缓冲体30的安装高度,使缓冲体30的上端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能够保持合适的距离。从而保证只有在振动较大时缓冲体30和上支撑组件20之间会接触,且撞击较为平缓,因此,该减振器100既可以提高车辆的减振性能,增加舒适性,又能扩展减振器100的适用范围,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重量的车辆。

在本公开中的减振器100,由于缓冲体30安装于第一阀座41上。当减振器100受侧向力时,缓冲体30不会跟随上支撑组件20发生偏摆,从而能够减小缓冲体30和上支撑组件20之间的摩擦噪音。

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阀座42和第一阀座41之间设置有容积可变的容纳腔43,容纳腔43的容积增大时第一阀座41升高(即朝远离第二阀座42的方向运动),容纳腔43的容积减小时,第一阀座41下降(朝靠近第二阀座42的方向运动),高度调节装置60与容纳腔43连通,以向容纳腔43输送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或将流体从容纳腔43中抽出。

当缓冲体30需要升高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60向容纳腔43内输送压力流体,增大容纳腔43的容积,将第一阀座41抬高,带动缓冲体30升高;当缓冲体30需要降低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60从容纳腔43内抽吸流体,减小容纳腔43的容积,使第一阀座41降低,带动缓冲体30降低。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流体指的是减振油等液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压缩气体。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或装置实现第一阀座41的升降,例如,通过丝杆螺母结构来升降第一阀座41,螺母固定于第一阀座41,电机带动丝杆旋转,螺母升降时带动第一阀座41升降。或者通过气缸或液压缸等直线驱动器直接带动第一阀座41升降。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高度调节装置60还包括管道61、控制器和动力泵62,动力泵62通过管道61与容纳腔43连通,控制器能够根据车身高度信号来控制动力泵62工作,以向容纳腔43中输送流体或从容纳腔43中抽吸流体。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公开中,以动力泵62为液压泵,流体为液压油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缓冲体30与上支撑组件20冲击的最大加速度可能达到3.5g,为了保证液压油对第一阀座41支撑的稳定性,因此动力泵62具有一定的保压功能,动力泵62输出的液压油的压力P=3.5gm/s,g为重力加速度,m为车身载荷分配相应的车轮上的载荷,s为与容纳腔43连通的管道61的内截面面积。

高度调节装置60还可包括车身高度传感器和与液压泵连通的油壶63,油壶63用于向液压泵补充液压油,液压泵从容纳腔43抽吸的液压油也贮存于油壶63中。

当车辆在设计状态时,初始状态时使缓冲体30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具有最大的距离。当车辆由于载荷增加导致车身高度降低时,车身高度传感器获取到车身高度变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车身高度的变化量计算出缓冲体30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量,并根据此变化量调节动力泵62,将液压油从容纳腔43中吸出,回收到油壶63,从而减小了容纳腔43体积。容纳腔43体积减小会使第一阀座41相对于第二阀座42下降,最终降低了缓冲体30的安装高度,保证了缓冲体30和上支撑组件20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提高减振器100的减振性能,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同理,当车辆由于载荷减小导致车身高度升高时,车身高度传感器获取到车身高度变化信号时,控制器根据车身高度的变化量计算出缓冲体30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量,并根据此变化量调节动力泵62,将液压油从油壶63吸出再泵送至容纳腔43中,从而增大了容纳腔43体积,容纳腔43体积增大会使第一阀座41相对于第二阀座42上升,最终升高了缓冲体30的安装高度,保证了缓冲体30和上支撑组件20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提高减振器100的减振性能,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在本公开中,容纳腔43具体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通过任意适当的结构来形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阀座42设置有轴套部425和容纳槽421。轴套部425开设有可滑动地套设于活塞杆10的第一通孔422,容纳槽421的上端设置有绕第一通孔422的开口。如图4所示,第一阀座41设置有第二通孔411。如图2所示,第一阀座41可滑动地插入容纳槽421,且第二通孔411可滑动地套设于轴套部425,第一阀座41的下端面盖合于容纳槽421的开口以形成容纳腔43。通过第一阀座41的第二通孔411套设于第二阀座42的轴套部425上,从而对第一阀座41的升降进行导向。同时通过第一阀座41的下端面与容纳槽421形成上述的容积大小可变的容纳腔43。

如图3所示,容纳槽421的底部还可开设有贯通的供液孔426,上述的管道61连接于供液孔426处。管道61的外壁可以设置螺纹,便于与其他的供油管螺接。

为了对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42的配合处进行密封,调节阀座组件4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44和第二密封圈45。容纳槽421为环型结构且包括第一周壁4211和第二周壁4212。第一周壁4211与第二通孔411配合,第二周壁4212与第一阀座41的外周壁配合。第一周壁4211和第二周壁4212均设置有台阶部423,第一密封圈44和第二密封圈45分别嵌设于对应的台阶部423,从而将第一阀座41与第二阀座42的配合位置进行密封,防止容纳腔43内的流体泄露。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通孔411的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防脱凸起412。径向向内指的是从第二通孔411的侧壁朝向其中心轴线的方向。第一阀座41的外周壁的下端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防脱凸起413,第一密封圈44能够与第一防脱凸起412配合,且第二密封圈45能够与第二防脱凸起413配合,以限制第一阀座41的最大位移。通过防脱凸起与对应的密封圈的配合,在第一阀座41向上移动至密封圈处时,密封圈能够将其阻挡,从而能够限制第一阀座41向上移动的最大位移,防止第一阀座41脱离第二阀座42。

如图1和图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阀座41背离第二阀座4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414,缓冲体30的下端嵌设于安装槽414内。安装槽414绕第二通孔411设置,大致呈环形。缓冲体30在受到上支撑组件20的向下的冲击力时,通过安装槽414可以对缓冲体30底部的进行有效的支撑,使得缓冲体30的底部受力均衡。在实际安装中,可以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缓冲体30压入安装槽414内。缓冲体30与安装槽414过盈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缓冲体30的下端的侧壁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摩擦凸起31,摩擦凸起31抵顶于安装槽414的内壁。可以在缓冲体30的外周设置多个摩擦凸起31,通过设置摩擦凸起31抵顶于安装槽414的内壁,能够减小缓冲体30与安装槽414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缓冲体30在变形时与安装槽414内壁的摩擦噪音。

为了防止灰尘进行减振器100内部,减振器100还包括罩设于缓冲体30和调节阀座组件40的外侧的防尘罩70。防尘罩70的上端与上支撑组件20连接,防尘罩70的下端与第二阀座42连接,第二阀座42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与防尘罩70的下端连接的安装凸起424。

通过设置防尘罩70能够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减振器100内部,沾附于活塞杆10或进入容纳腔43或贮油缸体50内,保证了液压油的清洁度,从而增加了减振器100的使用寿命。

防尘罩70下端的连接处可以设计成倒钩状,防止其在运动过程中与第二阀座42的安装凸起424脱离。

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00还可包括弹簧80,弹簧80的上端抵接于上支撑组件20上,弹簧80的下端抵接于贮油缸体50外侧的弹簧80盘上。

在本公开中,上支撑组件20包括缓冲体座21、衬套22、上支撑件23和螺母24,螺母24固定连接于上支撑件23的上端,衬套22嵌设于上支撑件23中,缓冲体座21固定设置于上支撑件23的底部。缓冲体30向上运动时与缓冲体座21的内表面接触。上支撑件23可采用金属材料。衬套22可采用橡胶材料。

防尘罩70可采用NR(Natural Rubber,汽车用天然橡胶)材料。第一阀座41和第二阀座42的材料可采用铸铝或铁。第一密封圈44和第二密封圈45的材料可为NBR(汽车用丁腈橡胶),耐磨性好。液压油可采用耐温性-40℃~120℃的液压油。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减振器100。由于具有上述的减振器100,车辆在行驶时可以根据需要主动调整缓冲体30与上支撑组件20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减振器100的减振性能,使乘客获得更佳的舒适性。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辆包括多媒体设备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多媒体设备和高度调节装置60电连接,以根据多媒体设备的晃动需求驱动高度调节装置60工作。可选地,控制系统可以与高度调节装置60中的动力泵62电连接,以控制动力泵62泵送或抽吸流体。

在驻车时,用车辆的多媒体打游戏或者看电影时,可以模拟车载游戏或电影场景中的颠簸及晃动。

为了满足车载游戏功能,车辆控制器端可以写入几种不同的控制程序:频率控制和行程控制,以实现不同的控制需求。

车身晃动频率需求:

根据多媒体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设备传来的晃动需求,用户需要调节车辆的晃动频率,例如低频:1Hz-3Hz,高频4-6Hz。当用户选择低频晃动功能时,控制系统会发出指令输出相应的电流,电流控制动力泵62的功率,以改变动力泵62向容纳腔43的泵油或吸油的速率,从而改变到缓冲体30的上下移动的频率,缓冲体30的上下移动会驱动车辆的上下晃动,这样就实现了对车辆的晃动频率的控制。

车身晃动振幅需求:

根据用户需要来改变车辆晃动的振幅,例如低振幅:10mm-15mm,高振幅:16mm-30mm。当用户选择低振幅晃动功能时,控制系统会发出指令输出相应的电流,电流控制动力泵62的功率,以改变动力泵62向容纳腔43的泵油或吸油的流量,从而影响到缓冲体30的上下移动的幅度,缓冲体30的上下晃动会驱动车辆的上下晃动,这样就实现了对车辆的晃动振幅的控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悬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