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手轮装置

文档序号:897029 发布日期:2021-02-26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隐藏式手轮装置 (Hidden hand wheel device ) 是由 白畇 范瑞杰 张垠博 蒋俊 冯志祥 董大勇 于 2020-11-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隐藏式手轮装置,其包括外壳、手轮、手轮支架、限位架及限位机构等。外壳具有内腔,并在顶壁形成有第一开口。手轮可转动固定在手轮支架上,并能够一同经由第一开口进出内腔,手轮支架包括设置在手轮支架中并能够抵接底壁的弹性构件。限位架沿隐藏式手轮装置的横向移动固定在手轮支架的外侧或侧壁的内侧上,并且限位架的背侧设有用于驱动其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限位机构固定在限位架的横向相对侧,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抵接限位架的纵向端面而将限位架锁定在收回位置。当手轮处于收回位置时,弹性构件处于受压状态。(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dden hand whee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hand wheel support, a limiting frame, a limiting mechanism and the like. The housing has an interior cavity and is formed with a first opening in a top wall. The hand wheel is rotatable to be fixed on the hand wheel support to can together pass through first opening business turn over inner chamber, the hand wheel support is including setting up in the hand wheel support and can the elastic component of butt diapire. The limiting frame is fix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hand wheel support or the inner side of the side wall along the transverse movement of the hidden hand wheel device,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limiting frame to transversely move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limiting frame. The spacing mechanism is fixed on the transverse opposite sides of the spacing frame and is configured to abut against the longitudinal end surface of the spacing frame to lock the spacing frame at the retraction position. When the hand wheel is in the retracted position, the elastic member is in a compressed state.)

一种隐藏式手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手轮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上通常设有用于控制飞机机轮转向的转弯手轮。传统转弯手轮基本为一个操纵手柄,其与固定在驾驶舱侧面侧杆附近的操纵台上的底座转动连接。驾驶员直接通过旋转手轮手柄控制飞机在地面滑行时偏转方向。常规的转弯手轮控制过程是:驾驶员先按下手轮手柄,接通待命开关,然后转动前轮转弯手轮,手轮内部装置将手轮旋转角度转换为角度信号并传送给转弯控制组件SCU的监控通道,进而控制飞机轮的角度。一般地,前轮位置反馈信号由安装在转弯作动器内的两个转弯位置反馈传感器提供,两个转弯位置反馈传感器提供的反馈信号分别进入转弯控制组件SCU的监控通道和控制通道。经过转弯控制组件SCU的逻辑运算,控制转弯控制阀内使能阀的通断和电液伺服阀的输入电流,从而控制流入转弯作动筒的油液,实现手轮转弯功能。

一般而言,转弯手轮通常只在地面滑行时使用。对于主要用作洲际航线运营的飞机而言时,转弯手轮的使用时间占比极低,暴露在驾驶舱的驾驶台表面的转弯手轮不仅影响驾驶舱内的整洁和美观,同时占用驾驶舱一定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根据现有技术的转弯手轮的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手轮装置,其可以在使用状态下再调出使用。

该目的通过发明以下形式的隐藏式手轮装置来实现。用于控制交通设备行进方向的隐藏式手轮装置包括外壳、手轮、手轮支架、限位架及限位机构。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和连接所述顶壁和底壁的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和侧壁限定内腔,所述顶壁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手轮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开口移出所述外壳的内腔,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被收纳于所述内腔中的收回位置以及在所述外壳之外操纵交通设备的操作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手轮支架可升降地固定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手轮可转动地附接在所述手轮支架上,其中,所述手轮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手轮支架中并能够抵接所述底壁的弹性构件。所述限位架沿所述隐藏式手轮装置的横向移动固定在所述手轮支架的外侧或所述侧壁的内侧上,并且限位架的背侧设有用于驱动其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限位架的横向相对侧,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抵接所述限位架的纵向端面而将所述限位架锁定在收回位置。当所述手轮处于收回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处于受压状态。

当手轮下方的手轮支架通过限位架以及限位机构的配合而被锁定时,手轮被锁定在收回位置,弹性构件处于受压状态;当限位架和限位机构彼此脱离抵接后,受压的弹性构件自然复原而将手轮从外壳内腔推出。驾驶员随后可操作手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架为可移动地固定在手轮支架的第一限位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手轮支架的下弹性件以及电磁件,其中,所述下弹性件受压地分别抵接所述第一限位架和所述手轮支架而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架横向向外移动以抵接所述限位机构,所述电磁件被配置成能够驱使所述第一限位架横向移动以与所述限位机构脱离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轮支架的壁面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限位架的一个横向端的限位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架的所述横向端形成为凸缘,并且所述限位腔的壁面上形成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限位架的横向移动范围的限位台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横向可移动地固定在外壳上的第二限位架,其中所述侧壁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限位架的支撑台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顶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外壳的底壁延伸的第一限位壁,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上弹性件,所述上弹性件受迫地抵接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限位架以使得所述第二限位架贴合于第一限位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架为L形支架,其具有横向延伸且用于抵接所述第一限位架的第二横向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架的顶部适配的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二限位架能够在第二开口中横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一限位架脱离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架在靠近顶部的外壁面横向朝外突出而形成阻挡部;并且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内表面形成有与所述阻挡部形状匹配的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阻挡部在朝向所述外壳的顶壁的表面形成有向内凹陷的防尘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架形成有竖向延伸的立臂,所述立臂的上端形成有横向朝内延伸的第一卡扣部,

所述外壳的顶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外壳的底壁延伸的第二限位壁,并且第二限位壁设有横向朝外突出并且能够与第一卡扣接合的第二卡扣部,当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卡扣部接合时,所述手轮保持在所述操作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隐藏式手轮装置包括第二限位架时,所述第二限位架的第二横向臂的端面形成为在竖向向下的方向上朝横向内侧倾斜的第二斜面,且所述第一限位架的立臂具有与所述第二斜面配合的第一斜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底壁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接纳所述弹性构件的第一环形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轮支架的内部形成有柱形腔,所述柱形腔被构造成用于容纳所述弹性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轮包括用于供驾驶员握持的握持部以及位于所述手轮部下方的筒形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轮支架的顶部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筒形部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和所述筒形部被配置为能够在二者之间固定轴承。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机构形成为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突出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架可移动地固定在所述手轮支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机构形成为从所述手轮支架的外表面突出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架可移动地固定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隐藏式手轮装置包括多个限位架,其中多个限位架沿所述隐藏式手轮装置的周向均匀布置。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实施方式,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通过阅读下列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目的是所有这种额外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和本发明内容中,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被所附权利要求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1是处于常规状态下的手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手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处于常规状态下的手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手轮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4是沿图1的A-A方向的手轮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的手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手轮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6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的手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手轮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7示出了沿图2的B-B方向的手轮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例如“上”、“下”、“内”、“外”、“纵”、“横”等方向性的术语,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参见图1-2所示的隐藏式手轮装置100,其分别示出了处于常规状态(即隐藏状态)的隐藏式手轮装置100,以及处于工作状态的隐藏式手轮装置100。在工作状态下,驾驶员可通过转动手轮30转向飞机车轮。该隐藏式手轮装置100还可用于车辆等其他交通设备上。

参见3-7,其从不同角度、不同工作状态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隐藏式手轮装置100。隐藏式手轮装置100由外壳20、手轮30、手轮支架3、限位架及限位机构等组成。

参见图4、7并结合其他视图,外壳20由顶壁21、底壁22以及连接顶壁21和底壁22的侧壁23等组成,其总体上呈圆柱形构造或者未示出的、其他适于装配在相应驾驶台内的形状。其中顶壁21、底壁22和侧壁23共同限定外壳20的内腔C。外壳20的顶壁21形成有供手轮30进出内腔C的第一开口42。

手轮30能够在被收纳于内腔C中的收回位置(图4)以及在外壳20之外操纵飞机的操作位置(图7)之间运动。在收回位置处,手轮装置100的上表面形成为相对平整的表面。手轮30由用于供驾驶员握持的握持部1以及位于握持部下方的筒形部2组成。握持部1的上表面形成为便于放置手心的弧形构造,下表面形成为便于各个手指紧紧抓持手轮30的连续波浪形构造。握持部1下方的筒形部2用作手轮30的支撑结构,其可以与握持部1形成为一体件。

握持部1由筒形部2向上且横向向外地延伸。此时,筒形部2在操作状态下可以作为飞行员的掌托。由于筒形部2为下沉式设计,筒形部2与握持部1之间的连接梁所形成的弯折角度(30-45°之间),筒形部2与握持部1存在一定高度差,这使得手轮30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与为驾驶员提供更为良好的操作感受。

在外壳20顶壁21上设有用于容纳该握持部1的容纳槽28,其可以防止手轮30处于收回位置时主动地或受迫的转动。优选地,容纳槽28所设定的位置对应于握持部1将飞机车轮调正的位置处。

手轮30由手轮支架3支撑,并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手轮支架3。在图3-7的实施例中,手轮支架3的顶部向上突起而形成能够插入筒形部2的圆柱部36。在圆柱部36的外表面和筒形部2的内表面之间固定有未示出的轴承。通过圆柱部36和筒形部2的配合关系,手轮30和手轮支架3形成转动配合关系,并可以同步升降地固定在内腔C中。在手轮30的操作状态下,驾驶员可以转动手轮30将其由图5的正位转动到图6的右转位置,或者反向转动,即由图6所示位置转动到图5所示位置。

手轮支架3的内部形成有柱形腔34,柱形腔34用于容纳诸如压簧或者具有恒定压力的气压缸等的弹性构件4。图3-7示出了作为压簧形式的弹性构件4。在图3、4所示的手轮装置100的常规状态(隐藏状态)中,弹性构件4处于受压状态,其两端分别抵接柱形腔34的底部(在图4-7中,柱形腔34的底部位于柱形腔34的上部位置)和外壳20的底壁22。在图5-7所示的工作状态(对应于手轮的操作位置)中,弹性构件4恢复到自然伸展状态,其下端由于固定在外壳20的底壁22中而保持不动,上端则与柱形腔34的底部脱离接触。可选地,在图5-7的手轮装置100的工作状态中,弹性构件4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并且其两端恰好抵接柱形腔34的底部和外壳20的底壁22。

为了将弹性构件4牢固地固定在外壳20的底壁22上,避免其发生窜动而影响手轮装置100的正常工作,外壳20底壁22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接纳弹性构件4的第一环形槽29。

对于弹性构件4的固定方式,可替换地,手轮支架3可不必设置柱形腔34。弹性构件4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底壁22的上表面和手轮支架3的下表面。此时,为了保证弹性构件4在抬升手轮支架3、手轮30的过程中,手轮支架3、手轮30不发生偏斜,底壁22的上表面和手轮支架3的下表面之间可设置均匀分布的多个弹性构件4。

以下说明用于将手轮30限位在收回位置的结构。该结构由第一限位架7、8和第二限位架5、6(限位机构)等构成。根据图3-7,第一限位架7、8可横向移动地固定在手轮支架3的径向外缘上,并且背侧设有用于驱动其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含下弹性件15、16以及电磁件9、10)。第一限位架7、8具有横向延伸的第一横向臂A1以及竖向延伸的立臂A2。立臂A2由第一横向臂A1的一个横向端倾斜地朝外且朝上地延伸而与第一横向臂A1共同形成为呈L形构造的第一限位架7、8。

第一限位架7、8可设定分别为图1-7所示的位于手轮支架3径向相对端,此外还可以设置更多个。更多个的第一限位架7、8优选地沿手轮支架3的轴线外缘均匀地设置。

第一限位架7、8的另一个横向端形成为凸缘41。手轮支架3的壁面设有能够容纳第一限位架7、8的上述另一个横向端(即凸缘41所在的端部)的限位腔31。限位腔31的壁面上形成有多个限位台阶32。各个限位台阶32限定第一限位架7、8的横向移动范围。第一限位架7、8的凸缘41伸入限位腔31而横向可移动地固定在手轮支架3上。

第一限位架7、8背侧的驱动机构包括位于限位腔31内的下弹性件15、16(弹簧)和电磁件9、10(电磁铁)。参见图4,在第一限位架7、8的凸缘41、下弹性件15、16、电磁件9、10被安置在限位腔31后,下弹性件15、16处于受压状态并分别抵接第一限位架7、8和限位腔31的底部。固定在限位腔31内的电磁件9、10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吸力,使得第一限位架7、8可以克服下弹性件15、16的弹力而径向朝内移动。

第二限位架5、6(限位机构)设置在由外壳20的侧壁23上设有形成的支撑台阶24上。第二限位架5、6形成为总体呈L形的支架,其具有横向延伸且用于抵接第一限位架7、8的第二横向臂B1以及由第二横向臂B1向上弯折的直臂B2。第二限位架5、6的背侧设有上弹性件11、12、13、14。上弹性件11、12、13、14能够将第二限位架5、6横向向手轮支架3移动而使得第二限位架5、6的下表面贴合在第一限位架7、8的上表面,避免第一限位架7、8上移而将手轮30维持在收回位置。

用于支撑第二限位架5、6的支撑台阶24大致与手轮30处于收回位置时的第一限位架7、8的上表面齐平。

为了避免第二限位架5、6朝横向内侧的移动距离过大而影响手轮30的上升,外壳20的顶壁21形成有朝向外壳20的底壁22延伸的第一限位壁25。第一限位壁25沿手轮装置100的纵向的长度大致和第二限位架5、6的直臂B2的长度相同。第二限位架5、6安装就位后,第二横向臂B1的上、下表面分别抵接第一限位壁25、支撑台阶24,并且在图4所示的手轮30收回位置处,第二横向臂B1的下表面还同时抵接第一限位架7、8的上表面。

在设有第一限位架7、8的情况下,上弹性件11、12、13、14被设定为受压地分别抵接外壳侧壁22的内壁面和第二限位架5、6,使得第二限位架5、6贴合于第一限位壁25。第二限位架5、6背侧的上弹性件11、12、13、14可设置多个,保证第二限位架5、6良好地抵接在第一限位壁25上。

参见图4,在常规状态下,下弹性件15、16将第一限位架7、8横向向外推移,使得第一限位架7、8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径向最外侧并由限位腔31的外侧限位台阶32限位。上弹性件11、12、13、14将第二限位架5、6径向向内推移,使得第二限位架5、6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径向最内侧。由此,第二限位架5、6和第一限位架7、8(手轮30)在横向方向上彼此距离最近,第二限位架5、6在第一限位架7、8(手轮30)的纵向上升路径上挡住第一限位架7、8,因此第一限位架7、8(手轮30)被锁定在内腔C中。

参见图7,当电磁件9、10通电后,电磁件9、10产生的吸力将会使得第一限位架7、8克服下弹性件15、16的弹力而径向向内移动并抵接在手轮支架3径向内侧的限位台阶32时,第一限位架7、8和第二限位架5、6脱离抵接关系,手轮支架3和手轮30由弹性构件4的弹力作用而自动上升至操作位置。

在以上将手轮30锁定在收回位置以及从收回位置解除的过程中,可以理解,第二限位架5、6始终保持在图4位置,也即处于其移动范围的径向最内侧位置处。以此方式,可替换地,第二限位架5、6可以形成为固定在外壳20侧壁23或者与外壳20侧壁23一体形成的构件,并且手轮装置100可以不必设置上弹性件11、12、13、14以及第一限位壁25,此时,限位机构形成为从侧壁23的内表面突出的限位凸台。

基于同样的机理,还可以替换地第一限位架7、8、第二限位架5、6在手轮支架3、侧壁23的位置相互调整,并将第一限位架7、8、第二限位架5、6沿手轮支架3的纵向上下对称地调整。也即,在外壳20的侧壁23上设置限位腔31,并对应地将第一限位架7、8、第一限位架7、8背侧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位于外壳20侧壁23上的限位腔31中。此时,第一限位架7、8的立臂A2由第一横向臂A1朝下并径向朝内倾斜。而第二限位架5、6形成为第二横向臂B1位于直臂B2的上侧的形式,并且第二限位架5、6固定在手轮支架3外表面或者与手轮支架3形成为一体形成的构件,也即第二限位架5、6形成为从手轮支架3的外表面突出的限位凸台。

尽管以上说明了第一限位架7、8可以牢固固定在手轮支架3外侧或外壳20侧壁23上(含一体成形),对应地,第二限位架5、6可以牢固固定在外壳20侧壁23或手轮支架3外侧上(含一体成形)的各种替换方式,然而图3-7的实施方式为最优方式,其可以在电磁件9、10因为意外情况无法获得电力的情况下,驾驶员仍可以将手轮30由图4的收回位置调整为图5-7的操作位置。

具体而言,外壳20的顶壁21形成有与第二限位架5、6的顶部适配的第二开口43。根据图3-7所示的具有第二限位架5、6及上弹性件11、12、13、14的实施方式中,驾驶员能够利用手部将第一限位架7、8径向向外移动,使得第二限位架5、6与第一限位架7、8脱离抵接。手轮支架3(手轮30)在弹性构件4的作用下可正常地上升。因此,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限位架5、6及上弹性件11、12、13、14可视为下弹性件15、16和电磁件9、10的冗余机构,其可以避免驾驶员需要操作手轮30却无法操作的意外情况发生。

在设有第二限位架5、6的情况下,第二限位架5、6在靠近顶部的外壁面可设置横向朝外突出的阻挡部45。外壳20的侧壁23的内表面形成有与阻挡部45形状匹配的凹槽44。阻挡部45插入凹槽44后,其可以遮蔽第二开口43,避免灰尘、碎屑等异物进入手轮装置100的内腔C中而影响手轮装置100的正常作业。

可选地,阻挡部45在朝向外壳20的顶壁21的表面形成有向内凹陷的防尘槽46。防尘槽46可临时存放飘落在阻挡部45的异物,堆积的异物可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理。

第二限位架5、6的第二横向臂B1的端面形成为在竖向向下的方向上朝横向内侧倾斜的第二斜面S2,且第一限位架7、8的立臂A2具有与第二斜面S2配合的第一斜面S1。

在手轮30由弹性构件4作用从收回位置上升到操作位置后,手轮30可通过以下卡扣结构维持在操作位置。具体而言,外壳20的顶壁21形成有朝向外壳20的底壁22延伸的第二限位壁26。第二限位壁26位于第一限位壁25的径向内侧,其下表面设有径向朝外突出的第二卡扣部27。对应地,第一限位架7、8的立臂A2的上端形成有径向朝内延伸的第一卡扣部18。

参见图7,第二卡扣部27与第一卡扣部18接合时,手轮30悬挂在第二卡扣部27上而保持在操作位置。此时飞行员可无顾虑地将手部中心抵靠在手轮30的筒形部2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卡扣部18和第二卡扣部27保持在图7所示的接合位置,第一限位架7、8需要持续地保持在其径向移动范围的内侧。因此,电磁件9、10需要被持续地保持在通电状态,使得第一限位架7、8可以持续地克服下弹性件15、16的弹力作用。

以下简要说明手轮装置100的完整操作过程。首先,参见图4、1,电磁件9、10不通电,第一限位架7、8受下弹性件15、16的弹性作用处于其移动范围的径向最外侧,第二限位架5、6受上弹性件11、12、13、14的弹性作用处于其移动范围的径向最内侧。第一限位架7、8、第二限位架5、6在竖向相互抵接,处于受压状态的弹性构件4无法将手轮支架3、手轮30向上抬升,手轮30维持在收回位置。

随后,电磁件9、10通电,第一限位架7、8在电磁件9、10的吸力作用下径向内移,第二限位架5、6与第一限位架7、8脱离抵接,弹性构件4自然伸长而将手轮支架3、手轮30向上顶推,手轮30进入图7的操作状态。第一卡扣部18和第二卡扣部27彼此接合为将手轮30维持在图7的操作状态。在该过程中,倘若弹性构件4的长度、推力不足以将手轮支架3、手轮30顶推至图7的操作状态。驾驶员还可以手动提升手轮30使其进入第一卡扣部18和第二卡扣部27彼此接合的状态。

在电磁件9、10无法通电的状态下,上一步骤可替换地,参见图4,驾驶员通过手部或其他撬具将第二限位架5、6径向朝外推移(左侧的第二限位架5左移,右侧的第二限位架6右移),第二限位架5、6与第一限位架7、8脱离抵接。基于以上步骤的相同机理,手轮30上升至操作状态。

最后,在手轮30转动操作完毕后,将手轮30的握持部1回正(图5)。电磁件9、10断电,第一限位架7、8受下弹性件15、16作用自然又移动到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第一卡扣部18和第二卡扣部27脱离接合。可理解,如果此前电磁件9、10无法通电,第一限位架7、8自然处于其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第一卡扣部18和第二卡扣部27维持在脱离接合状态。此时,参见图5、7,驾驶员向下按压手轮30,第一限位架7、8在第二斜面S2的导引下下移并径向朝内移动。当第一限位架7、8的上表面向下移动越过第二限位架5、6的下表面时,第一限位架7、8受下弹性件15、16的弹性作用立马移动至其移动范围的径向外侧。手轮装置100回到图4的常规状态。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可将本发明所公开结构的替代结构作为可行的替代实施方式,并且可将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实施方式,它们同样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手轮装置:100。

外壳:20。

顶壁:21。

底壁:22。

侧壁:23。

支撑台阶:24。

第一限位壁:25。

第二限位壁:26。

第二卡扣部:27。

容纳槽:28。

手轮:30。

握持部:1。

筒形部:2。

手轮支架:3。

限位腔:31。

限位台阶:32。

限位构件:4。

第一限位架:7、8。

第二限位架:5、6。

电磁件:9、10。

下弹性件:15、16。

上弹性件:11、12、13、14。

第一横向臂:A1。

立臂:A2。

第一斜面:S1。

凸缘:41。

第二横向臂:B1。

直臂:B2。

第二斜面:S2。

第一卡扣部:18。

第一环形槽:29。

第一开口:42。

第二开口:43。

凹槽:44。

阻挡部:45。

防尘槽:46。

柱形腔:34。

圆柱部:36。

内腔:C。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火箭弹射无人机配重重心调整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