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缆连接装置

文档序号:1150948 发布日期:2020-09-15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绳缆连接装置 (Rope connecting device ) 是由 李明洙 金政洙 朴俊圭 于 2020-02-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把绳缆加以连接的连接部件及长度调节部件互相分离形成而能将座椅侧绳缆与连接部件轻易装卸的绳缆连接装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绳缆连接装置把连接到第一方向侧的座椅的折叠单元的第一绳缆及在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侧连接到开关部件的第三绳缆加以连接,该绳缆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件,设有连接第一绳缆及第二绳缆的一端并且能往第一或第二方向滑行移动地形成于内部的连接单元;及,长度调节部件,形成于连接部件的第二方向侧,把第二绳缆的另一端及第三绳缆互相连接;结合在第一绳缆的连接突起上所形成的卡阻突起插入连接单元的第一方向侧的内部并且使得形成于连接单元的内侧面的卡阻板进行弹性变形后固定在复原的卡阻板。(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able connecting device in which a connecting member for connecting a cable and a length adjusting member are formed separately from each other, and a seat-side cable and the connecting member can be easily attached and detached. A cable connecting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nnects a first cable connected to a folding unit of a seat on a first direction side and a third cable connected to an opening and closing member on a second direction side opposite to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cable connecting device including: a connecting member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unit which connects one end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ables and is formed inside so as to be slidable in the first or second direction; and a length adjusting member formed at a second direction side of the connecting member, connect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rope and the third rope to each other; the blocking protrusion formed on the connecting protrusion of the first rope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direction side of the connecting unit and the blocking plate formed on the inner side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unit is elastically deformed and then fixed on the restored blocking plate.)

绳缆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用来把绳缆互相连接的绳缆连接装置(CONNECTING DEVICE FOR CABLES)。

背景技术

除非在本说明书中另外表示,否则,本单元说明的内容并不是对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不能因为其被包含在本单元而认定其为现有技术。

近来,为了运用车辆内部空间而提供座椅折叠功能以便扩展行李箱空间或者在车辆内部提供了让搭乘者以各种用途便利地运用的空间。

而且,人们为了对车辆搭乘者的露营设备或休闲运动设备提供较大空间而通过行李箱空间及折叠座椅增加车辆内部空间,车辆销售量方面也以空间运用程度优于厢式小客车的运动型实用汽车(SUV)占优。

因此,为了便利地折叠车辆内部的2列或3列座椅来扩展行李箱空间,需要通过连接装置把延伸自座椅的折叠单元的绳缆和配置在行李箱侧的开关部件加以连接。

然而,配置在行李箱侧的开关部件和2列或3列座椅之间的距离较远,延伸自座椅的折叠单元的绳缆和开关部件之间的距离会根据车辆种类发生差异而需要一种能弹性调节长度并且便利地装卸延伸自座椅的绳缆的连接装置。

针对此点,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537975号揭示了用于车辆座椅固定装置的分离绳缆捆扎结构,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6-0019620号揭示了车辆用行李箱盖闩锁的绳缆连接装置。

但现有的绳缆连接装置的结构却没有揭示下列结构,即,该结构能把车辆2列或3列座椅和较远地配置的行李箱侧开关部件之间的绳缆便利地连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绳缆加以连接的连接部件及长度调节部件互相分离形成而且能将座椅侧绳缆与连接部件轻易地予以装卸的绳缆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不限于前文所述的技术课题,还能从下面的说明中导出其它技术课题,这是理所当然的。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依据所揭示的内容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绳缆连接装置把连接到第一方向侧的座椅的折叠单元的第一绳缆及在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侧连接到开关部件的第三绳缆加以连接,该绳缆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件,设有连接所述第一绳缆及第二绳缆的一端并且能往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向滑行移动地形成于内部的连接单元;及,长度调节部件,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用于把所述第二绳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绳缆互相连接;结合在所述第一绳缆的连接突起上所形成的卡阻突起能***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内部并且使得形成于所述连接单元的内侧面的卡阻板进行弹性变形后能固定在复原的所述卡阻板。

另外,所述连接部件还可以包括阻挡件,该阻挡件在外侧面往里侧被加压而弹性移动的话***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空间而能阻止所述连接单元滑行移动。

另外,所述卡阻板的一端结合在所述连接单元的外侧面而另一端则朝所述连接单元的内部及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地延长而能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第一倾斜面。

另外,所述卡阻突起的一端能配置成在所述卡阻突起的外侧往所述第一方向扩展延长地形成而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另一端在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外侧往里侧凹陷而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卡阻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推开所述第一倾斜面而按照预设距离移动的话,所述卡阻板的另一端往原位弹性移动而能紧贴所述卡阻面。

另外,所述连接部件还能包括:第一壳体,一端环绕所述连接单元地形成,另一端往所述第二方向以圆筒形延长形成;及,第二及第三壳体,各自滑行移动地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绳缆各自结合,各自和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及另一端各自结合。

另外,所述长度调节部件可以包括:移动单元,结合到所述第二绳缆的另一端并且外侧形成有组装单元;第四壳体,其一端的一部分环绕所述移动单元的外侧面并且滑行移动地和所述移动单元结合,另一端在一端往所述第二方向延长而和所述第三绳缆结合;及,钩件,***所述第四壳体及所述组装单元之间,和所述第四壳体一端的内侧面及所述组装单元结合而阻止所述移动单元滑行移动。

另外,所述长度调节部件还能包括弹簧,该弹簧的一端结合到所述移动单元,另一端则往所述第二方向延长而结合到所述第四壳体另一端的内侧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揭示的一个实施例,绳缆连接装置能在和用来让折叠座椅折叠的开关部件连接的状态下调节长度,能轻易地和座椅框架的折叠单元连接。

而且,绳缆连接装置以小圆筒形形成而能轻易安装在车体框架,能轻易移动以便调节绳缆的张力,能以卡阻结合方式迅速连接到座椅框架侧的绳缆。

与此同时,与发明人是否认知无关地,如前所述地记载的本发明效果会根据所记载内容的结构与配置理所当然地发挥出来,因此前述效果仅仅是基于所记载内容的几种效果而已,不得将其视为记载了发明人所掌握或实际存在的一切效果。

而且,应该根据说明书的整体记载内容进一步掌握本发明的效果,即使没有以明示性的文章记载,只要是所记载内容所属领域中具有一般知识者能通过本说明书认定具有某种效果的话,就应将其视为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绳缆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图1所示连接部件的局部立体图及沿着I-I'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II-II'剖切图3所示连接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III-III'剖切图3所示连接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连接部件上形成的连接单元的接头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长度调节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1所示长度调节部件的移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7的IV-IV'及V-V'剖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绳缆连接装置 200:连接部件

210:连接突起 220:连接单元

222、223、224:卡阻板 225:插槽

226:接头 227、228:卡阻突起

230:第一壳体 240:第二壳体

260:第三壳体 400:长度调节部件

420:移动单元 440:第四壳体

460: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的用来把线缆连接的绳缆连接装置的配置、动作及作用效果。作为参考,在附图中为了便利及明确二省略或概略地示出各构成要素,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并没有反应其实际大小。整个说明书中具有同一符号者代表同一构成要素,个别图形中同一构成要素将省略起图形符号。

图1是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绳缆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所示,绳缆连接装置100包括第二绳缆20、连接部件200及长度调节部件400。

绳缆连接装置100的一端通过第一绳缆10连接到折叠单元1,该折叠单元1结合到座椅框架3而折叠座椅框架3或者展开座椅框架3而提供能让搭乘者乘坐的空间。

绳缆连接装置100的另一端配置在车辆的行李箱侧并且通过第三绳缆30和开关部件2互相连接,该开关部件2往第二方向6牵拉所连接的第三绳缆30或者往相反于第二方向6的第一方向5推。

把绳缆连接装置100安装到车辆的工作人员或搭乘者启动开关部件2往第二方向6牵拉第三绳缆30的话,绳缆连接装置100的一部分往第二方向6移动而往第二方向6牵拉第一绳缆10并且进而启动折叠单元1。

如果是下述结构的话,即,在折叠单元1的启动使得座椅框架3折叠而让行李箱空间与座椅框架3上部的空间连接的状态下凭借马达的驱动而运作折叠单元1的话,工作人员或使用者重新启动开关部件2让座椅框架3往上展开而得以在座椅框架3前方确保乘坐空间。

因此,工作人员或使用者驱动开关部件2后通过绳缆连接装置100让连接到第一绳缆10的第三绳缆30往第二方向6移动,仅靠该简单动作就能折叠或展开座椅框架3。

而且,连接部件200及长度调节部件400隔着第二绳缆20互相分离地形成于第三绳缆30侧,因此在把连接部件200连接到第一绳缆10末端的作业之后,在把位于行李箱侧的第三绳缆30和长度调节部件400加以连接的过程中能调节绳缆连接装置100本身的长度而改善了作业便利性。

而且,连接部件200在和第一绳缆10末端结合的过程中对连接部件200的外侧加压而得以针对能在内部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移动的单元限制其移动,能把移动受到限制的所述单元便利地结合到连接突起,该连接突起则形成有结合到第一绳缆10末端的卡阻突起。

图2是图1所示连接部件的局部立体图及沿着I-I'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II-II'剖切图3所示连接部件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III-III'剖切图3所示连接部件的剖视图。图6是图1的连接部件上形成的连接单元的接头的立体图。

如图2至图6所示,连接部件200包括连接突起210、连接单元220、第一壳体230、第二壳体240及第三壳体260。

连接部件200的一端通过结合到第一绳缆10末端的连接突起210可组装或拆卸地结合到第一绳缆10,另一端往第二方向6延长并且可组装或拆卸地结合到第二绳缆20。

连接部件200能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滑行移动地结合到连接突起210,能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滑行移动地结合到形成于第二绳缆20一端的突出部21。

连接突起210包含卡阻突起212,卡阻突起212上形成有第二倾斜面213与卡阻面214。

连接突起210一端的外侧形成有卡阻突起212,另一端则以阶梯形态往第一方向5缩小并延长而以环绕第一绳缆10的形态结合到第一绳缆10。

在相当于卡阻突起212的第二方向6侧的外侧面的一端形成有从卡阻突起212的外侧往第一方向5扩展延长的第二倾斜面213,卡阻突起212的另一端在第二倾斜面213的外侧往相当于连接突起210中央的里侧凹陷而形成有朝向第一方向5的卡阻面214。

请参阅图4,第一壳体230包括卡阻突起232、234、235及阻挡件236、237。

第一壳体230的一端以环绕连接突起210的圆筒形形成而另一端则环绕配置在内部的连接单元220并且朝第二方向6延长并环绕第二绳缆20,可组装或拆卸地和第三壳体260结合。

第一壳体230一端的一部分***第二壳体240内部而可组装或拆卸地和第二壳体240结合,第一壳体230的另一端***第三壳体260内部而可组装或拆卸地和第三壳体260结合。

在第一至第三壳体230、240、250各自和相应的邻近壳体结合的状态下,各自的外侧面互相一致,结合状态的外侧面以平坦的圆筒形态形成而能在安装到车辆内部的过程中节约车辆内部的空间,在安装到车辆内部的状态下能顺利地滑行移动而得以便利地安装绳缆连接装置100。

卡阻突起232以环绕第一壳体230一端的外侧面的环形态在第一壳体230一端的外侧面朝外突出地形成,第二壳体240往第二方向6移动的话弹性变形并***形成于第二壳体240的内侧面的结合槽242而和第二壳体240卡阻结合。

卡阻突起234、235各自在第一壳体230另一端的外侧面朝两侧突出地形成,各自的倾斜面往第二方向6及里侧延长地形成。

卡阻突起234、235各自***位于第二方向6侧的第三壳体260的内部而各自***各自形成于第三壳体260两侧的制动爪262、264上各自形成的第一及第二孔263、265,从而可组装或拆卸地和各个制动爪262、264结合。

请参阅图5,阻挡件236的一端连接到外侧槽236a的第二方向6侧的第一壳体230的内侧面,该外侧槽236a则贯穿第一壳体230的外侧上部而连接第一壳体230内部空间与外部,阻挡件236的另一端在外侧槽236a往第一方向5延长而且另一端的一部分往上突出。

相应的工作人员或使用者往第一壳体230的内部空间推阻挡件236的另一端的话,阻挡件236的另一端往第一壳体230的里侧移动,收回施加在阻挡件236的压力的话阻挡件236的另一端移动到原位。

阻挡件237的一端连接到外侧槽237a的第二方向6侧的第一壳体230的内侧面,该外侧槽236a则贯穿第一壳体230的外侧下部而连接第一壳体23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阻挡件237的另一端在外侧槽237a往第一方向5延长而且另一端的一部分往下突出。

相应的工作人员或使用者往第一壳体230的内部空间推阻挡件237的另一端的话,阻挡件237的另一端往第一壳体230的里侧移动,收回施加在阻挡件237的压力的话阻挡件237的另一端移动到原位。

请参阅图4与图5,第二壳体240的一端以对覆盖第一绳缆10的外皮11进行环绕的形态和第一绳缆10结合,另一端往第二方向6扩展并且以圆筒形延长,另一端形成有向第一方向5凹陷的第一槽241。

在相当于第二壳体240的第一槽241内部的内侧面配置连接突起210并且和第一绳缆10结合,连接突起210在结合到第一绳缆10的状态下能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移动,和第一绳缆10一起往第二方向6移动而得以脱离第一槽241。

即,外皮11及结合到外皮11的第二壳体240能沿着第一绳缆10的延长方向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滑行移动。

而且,相应的工作人员或使用者在把连接突起210结合到配置于第一壳体230内部的连接单元220的过程中往第一方向5移动第二壳体240及外皮11而使得连接突起210暴露于外部,往第二方向6移动连接突起210而得以和连接单元220便利地结合。

第二壳体240的环绕第一绳缆10的外侧面朝第一绳缆10及第二方向6倾斜地扩展而形成曲面,在车辆的狭窄空间安装连接部件200并且能便利地移动而改善了作业便利性。

第三壳体260包括制动爪262、264。

第三壳体260的一端以环绕第一壳体230另一端外侧的一部分而卡阻结合的形态结合到第一壳体230而另一端则往第二方向6缩小并按照预设距离延长。

第三壳体260的另一端在第三壳体260的第二方向6侧和环绕第二绳缆20的外侧的外皮22结合并且能沿着第二绳缆20的延长方向滑行移动。

第三壳体260的环绕第二绳缆20的外侧面朝第二绳缆20及第一方向5倾斜地扩展延长而形成曲面,请参阅图3与图4,在车辆的狭窄空间中制动爪262的一端连接到第三壳体260的一侧边缘而另一端以截面往一侧弯曲成半圆形态的板形态朝第一方向5延长,中央形成有贯穿制动爪262的四角形第一孔263。

制动爪264的一端连接到第三壳体260的另一侧边缘而另一端以截面往另一侧弯曲成半圆形态的板形态朝第一方向5延长,中央形成有贯穿制动爪264的四角形第二孔265。

因此,第三壳体260往第一方向5移动的话,在各自形成于制动爪262、264的第一及第二孔263、265上各自***卡阻突起234、235,第三壳体260和第一壳体230进行卡阻结合。

而且,在各自形成于第一壳体230的一端及另一端的卡阻突起232、234、235分别结合到结合槽242、第一孔263及第二孔265的状态下,第二壳体240另一端的外侧面、第一壳体230的外侧面、制动爪262、264的外侧面、卡阻突起234、235的外侧面及第三壳体260一端的外侧面让外侧面的表面互相一致地形成,从而使得连接部件200的外侧面以光滑的圆筒形形成。

连接部件200以外侧面的表面光滑的圆筒形形成,因此把连接部件200安装到形成于车辆内部的有限空间并且在安装过程中滑行移动时能改善作业便利性。

请参阅图3至图5,连接单元220包括卡阻板222、223、224及接头226。

连接单元220的一端以内部空间朝第一方向5开放的圆筒形形成,另一端往第二方向6按照预设距离延长并且结合到形成于第二绳缆20一端的突出部21,形成有往第一方向5及往上开放的圆筒形插槽225。

连接单元220的插槽225和相当于中央上部的外部空间连接地形成,和贯穿连接单元220一端的上部的绳缆孔225a连接,连接突起210及第一绳缆10在连接单元220的上部能通过插槽225及绳缆孔225a***连接单元220的内部。

连接单元220在第一壳体230的内部空间能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滑行移动地结合,阻挡件236、237各自的另一端移动到第一壳体230的内部空间时紧贴阻挡件236、237各自的另一端而使得往第二方向6的滑行移动受到限制。

阻挡件236、237各自的另一端移动到原位的话,连接单元220能沿着阻挡件236、237各自的内侧面往第二方向6滑行移动。

在阻挡件236、237各自的另一端移动到第一壳体230的内部空间而连接单元220往第二方向6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连接突起210能轻易***插槽225。

在连接突起210***插槽225的过程中,卡阻突起212让形成于连接单元220内侧面的卡阻板222、223、224弹性变形后按照预设距离移动,复原的卡阻板222、223、224紧贴卡阻面214而使得连接突起210往第一方向5的移动受到限制。

因此,相应的工作人员或使用者在按压阻挡件236、237各自的另一端而限制了连接单元220的移动的状态下,把连接突起210***插槽225而得以便利坚固地把连接突起210结合到连接单元220。

请参阅图3,卡阻板222的一端连接到相当于以直四角形态贯穿连接单元220的一侧上部的侧面孔222a的第一方向5侧的连接单元220的外侧面,另一端以板形态朝连接单元220的里侧及第二方向6倾斜地延长。

卡阻板223的一端连接到相当于以直四角形态贯穿连接单元220的另一侧上部的侧面孔223a的第一方向5侧的连接单元220的内侧面,另一端以板形态朝连接单元220的里侧及第二方向6倾斜地延长。

卡阻板224的一端连接到相当于以直四角形态贯穿连接单元220的下部的下部孔224a的第一方向5侧的连接单元220的内侧面,另一端以板形态朝连接单元220的里侧及第二方向6倾斜地延长。

因此请参阅图5,连接突起210往第二方向6移动并***插槽225的话,卡阻突起212的第二倾斜面213紧贴卡阻板222、223、224各自的第一方向5侧的倾斜面并且让卡阻板222、223、224各自的另一端往第二方向6弹性移动。

在卡阻突起212的第二倾斜面213让卡阻板222、223、224各自的第一方向5侧的倾斜面弹性移动的状态下,按照预设距离进一步移动的话,卡阻板222、223、224各自的另一端移动到原位而紧贴卡阻面214,连接突起210则固定在连接单元220。

另一方面,相应的工作人员或使用者凭借着让连接突起210脱离连接单元220的第一过程使得第二壳体240脱离第一壳体230而往第一方向5滑行移动后,往第一方向5牵拉连接突起210而能让连接单元220移动到第一壳体230的外部。

而且,在让连接单元220脱离了第一壳体230的状态下,按照预设距离让连接突起210往第二方向6移动后往上移动连接突起210的话,通过插槽225及绳缆孔225a让连接突起210及第一绳缆10脱离连接单元220。

请参阅图3与图6,接头226包括卡阻突起227、228、229。

接头226的一端能和连接单元220的另一端组装或拆卸地形成,形成于连接单元220的另一端而和第二绳缆20的突出部21结合。

接头226的一端以圆筒形形成而另一端往第二方向6按照预设距离延长,另一端的外侧面的一部分扩展而连接到连接单元220的外侧面。

卡阻突起227在接头226一端的一侧外侧面的上部往一侧倾斜地突出形成,***贯穿连接单元220的第二方向6侧的一侧的外侧面的侧面孔227a而被固定。

卡阻突起228在接头226一端的另一侧的外侧面上部往另一侧倾斜地突出形成,***贯穿连接单元220的第二方向6侧的另一侧的外侧面的侧面孔228a而被固定。

卡阻突起229在接头226一端的外侧面下部往下突出形成,***贯穿连接单元220的第二方向6侧的下部外侧面的侧面孔229a而被固定。

图7示出图1的长度调节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图1的长度调节部件的移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沿着图7的IV-IV'及V-V'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7至图9所示,长度调节部件400包括移动单元420、第四壳体440及钩件460。

长度调节部件400的一端隔着第二绳缆20和连接部件200分离,在该状态下能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滑行移动地结合到第二绳缆20的另一端。

长度调节部件400的另一端往第二方向6按照预设距离延长而和第三绳缆30结合,能通过可组装或拆卸地形成的钩件460限制第二绳缆20的滑行移动。

移动单元420包括组装单元422、卡阻突起424及弹性板426、427、428、429。

移动单元420的一端结合到第二绳缆20的另一端而另一端则往第二方向6以圆筒形延长,能在长度调节部件400的内部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滑行移动地形成。

邻近移动单元420一端的外侧面朝外侧扩展地形成而形成卡阻突起424,在移动单元420中央部的外侧面形成螺纹或者环绕外侧面的环形态的突出部沿着移动单元420的延长方向以互相间隔均匀间距的隔离状态形成。

移动单元420的另一端以互相分离的状态形成有弹性板426、427、428、429,该弹性板426、427、428、429在另一端边缘以板形态往第二方向6延长并且各自的末端形成有卡阻突起。

弹性板426、427、428、429各自的一端连接到移动单元420的另一端并且环绕移动单元420的里侧内部空间,互相隔着预设空间分离地形成,各自的另一端以板形态往第二方向6延长。

弹性板426、427、428、429各自的另一端的一部分往外侧突出而各自形成有卡阻突起,该卡阻突起则形成有往第二方向6及移动单元420的里侧延长的倾斜面,***后述的第四壳体440的第一方向5侧的孔的话弹性变形并***第四壳体440的内部。

第四壳体440的一端以中央形成孔的四角形板形态形成,另一端以一端的两侧面的一部分往第二方向6延长后互相相对地延长而和第三绳缆30结合的板形态形成。

因此,第四壳体440的里侧形成有和相当于上部及下部的外部空间连接的直六面体形态的内部空间,移动单元42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孔***第四壳体440的内部空间而能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滑行移动地和第四壳体440结合。

第四壳体440一端的两侧面的上端在两侧面各自形成有朝第四壳体440的里侧上部倾斜地凹陷的安置槽422a、422b,第四壳体440一端的两侧面下部由于第四壳体440两侧的底面的外侧一部分往上凹陷而各自形成直六面体形态的结合槽423a、423b。

具体地说,弹性板426、427、428、429各自的另一端上形成的卡阻突起的倾斜面在移动单元420***第四壳体440时紧贴位于所述孔的第四壳体440的内侧面而往里侧变形,移动单元420往第二方向6进一步移动的话移动到原位。

而且,移动单元420的形成有组装单元422的外侧面能经过所述孔后往第一或第二方向5、6滑行移动,卡阻突起424抵达第四壳体440的一端时紧贴相当于所述孔的边缘的第四壳体440而使得移动单元420往第二方向6的移动受到限制。

相反地,移动单元420因外力或车体振动而往第一方向5移动的话,弹性板426、427、428、429各自的卡阻突起紧贴相当于所述孔边缘的第四壳体440一端的内侧面而防止移动单元420脱离第四壳体440。

因此,弹性板426、427、428、429各自的卡阻突起在钩件460破损或没有组装时,防止因为移动单元420脱离第四壳体440而导致的开关部件2无法驱动的情形,在移动单元420安装到第四壳体440或连接突起210结合到连接单元220的过程中防止移动单元420脱离第四壳体440,从而提高了作业便利性。

在移动单元420通过所述孔***第四壳体440的状态下,第四壳体440两侧的内侧面及组装单元442之间形成内置空间,钩件460的一部分***所述内置空间而和组装单元422结合。

钩件460包括加压单元462及固定板464、466。

加压单元462在钩件460中央朝下部往两侧分开及延长并且包裹形成于移动单元420外侧面的组装单元422的上部及两侧面的一部分而紧贴组装单元422。

加压单元462的内侧面形成有螺纹或突出部而和形成于组装单元422的所述螺纹或突出部啮合而使得加压单元462的内侧面紧贴组装单元422地和组装单元422坚固地结合,往上移动钩件460的话就能便利地让组装单元422及加压单元462分离。

加压单元462的外侧面形成有螺纹或突出部而和紧贴加压单元462外侧面的第四壳体440的内侧面上形成的螺纹或突出部啮合,往上移动钩件460的话就能便利地让加压单元462脱离第四壳体440的内侧面。

固定板466以隔离于加压单元462的一侧的状态往下延长,下部末端的一部分往加压单元462的另一侧突出而在加压单元462和移动单元420结合的状态下***结合槽423a并且被固定。

固定板466下端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往外侧下部倾斜地延长而形成手柄,使用者可以往外拉手柄而便利地让固定板466脱离结合槽423a。

固定板464以隔离于加压单元462的另一侧的状态往下延长,下部末端的一部分往加压单元462的往一侧突出而在加压单元462和移动单元420结合的状态下***结合槽423b并且被固定。

固定板464下端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往外侧下部倾斜地延长而形成手柄,使用者可以往外拉手柄让固定板464脱离结合槽423b。

因此,钩件460结合到移动单元420及第四壳体440的话,固定板464、466往第二方向6的移动受到位于结合槽423a、423b的第四壳体440的第一方向5侧的内侧面的限制,移动单元420往第二方向6的移动也受到限制。

而且,钩件460结合到移动单元420及第四壳体440的话,钩件460的第一方向5侧加压单元462的表面在所述内置空间紧贴相当于第四壳体440的所述孔边缘部分的第四壳体440一端的内侧面而使得钩件460往第一方向5的移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固定板464、466各自脱离结合槽423a、423b后往上移动的话,可以各自***安置槽422a、422b,此时,钩件460暂时固定在第四壳体440一端的上部而得以防止遗失,移动单元420移动而使得第二绳缆20位置被调整的话,迅速地让钩件460往下移动而固定移动单元420的位置。

弹簧470的一端贯穿移动单元420的另一端并且在移动单元420的内部和环绕第二绳缆20的外皮22结合,另一端经过移动单元420的另一端后和第四壳体440另一端的内侧面结合。

弹簧470的弹性力往第二方向6牵拉所结合的移动单元420,连接突起210和连接单元220结合的话自动往第二方向6牵拉第二绳缆20而保持所连接的第一及第二绳缆10、20的张力。

前文结合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所示结构只是本发明的一个最优选实施例而已,其并没有概括本发明的所有技术精神,应了解本发明的专利申请时刻可以存在能替代的各种均等物与变形例。因此前面记载的实施例应理解为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而没有限定性,本发明的范畴不宜由说明书界定而应由权利要求书界定,本发明真正的权利范围应阐释为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意义与范围以及从其等值概念导出的一切修改与变形。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