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架、透光组件及车辆

文档序号:124978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4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托架、透光组件及车辆 (Bracket, printing opacity subassembly and vehicle ) 是由 张建明 李炜军 吴声桂 关金亮 于 2021-06-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一种托架、透光组件及车辆,所述托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安装部、固定部及活动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连接升降器,所述固定部固连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活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间隔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端,所述架体具有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相远离的张开状态,以及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相靠近的装配状态,当所述架体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安装部相互配合用于装配透光件。本申请提供的托架应用于车辆时,可以减小托架和透光件被损坏的可能性。(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bracket, printing opacity subassembly and vehicle, the bracket includes the support body, the support body includes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fixed part and movable part,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is used for connecting the riser, the fixed part link firmly in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the movable part rotate connect in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the movable part with the fixed part interval set up and connect in the same one end of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the support body has the movable part with the state of opening that the fixed part was kept away from mutually, and the movable part with the assembled state that the fixed part is close to works as when the support body is in the assembled state, the movable part the fixed part reaches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mutually supports and is used for assembling the printing opacity piece. When the bracket provided by the application is applied to a vehicl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bracket and the light-transmitting piece are damaged can be reduced.)

托架、透光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架、透光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上的车窗玻璃通过升降器实现上升和下降,玻璃和升降器之间通过托架进行连接,若托架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容易造成托架和玻璃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托架、透光组件及车辆,所述托架应用于车辆时,可以减小托架和透光件被损坏的可能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托架,所述托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安装部、固定部及活动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连接升降器,所述固定部固连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活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间隔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端,所述架体具有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相远离的张开状态,以及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相靠近的装配状态,当所述架体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安装部相互配合用于装配透光件。

其中,当所述架体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至少部分正对而构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至少部分透光件。

其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防溢部、第二防溢部及板体部,所述第一防溢部和所述第二防溢部间隔设置且均连接于所述板体部,且往所述收容槽的所在方向凸出于所述板体部。

其中,所述托架还包括加强板,当所述架体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安装部。

其中,所述架体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活动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当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架体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凸出于所述加强板,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凸出部分在所述加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加强板的所在范围内。

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边缘部及主体部,所述边缘部呈闭合环状,且所述边缘部的外缘连接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边缘部的内周缘,所述边缘部和所述主体部共同围设而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加强板。

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子部和多个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边缘部的内周缘,所述多个第二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边缘部的内周缘,且所述多个第二子部交叉连接而构成网状结构。

其中,所述活动部的厚度尺寸范围为0.1mm~3mm,所述固定部的厚度范围为1mm~5mm。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包括透光件及托架,所述托架连接于所述透光件。

其中,所述透光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和第二胶,所述第一胶粘接于所述托架的活动部和所述透光件之间,所述第二胶粘接于所述透光件和所述托架的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胶的稳固粘接时间小于所述第二胶的稳固粘接时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门框架及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框架。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托架的活动部可相对于固定部转动,因此,在托架与透光件装配的过程中,可先转动活动部,使架体呈现为张开状态,然后在张开状态下将固定部和透光件配合在一起,随后再转动活动部,使架体由张开状态转换为装配状态,最终实现托架与透光件的连接。从申请提供的托架与透光件的装配过程可以看出,装配过程的操作简单、效率高,从而可以减少装配时间,而且在托架和透光件的安装过程中也不会相冲撞,因此减小了托架和透光件被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光件与托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架体的示意图(装配状态)。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架体的示意图(张开状态)。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架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架体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架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托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托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架体的示意图。

编号说明:车辆1,车门框架2,透光组件3,第一胶10,第二胶20,托架30,升降器40,透光件50,架体310,加强板320,安装部311,固定部312,活动部313,第一限位部314,第二限位部315,连接部316,边缘部3111,主体部3112,第一防溢部3121,第二防溢部3122,板体部3123,第一子部3112a,第二子部3112b,收容槽X1,安装孔X2,第一引导面M1,第二引导面M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在至少两个实施例结合在一起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1,所述车辆1包括车门框架2及以下任意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透光组件3,所述透光组件3安装于所述车门框架2。

所述车辆1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轿车、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 Vehicles,MP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Suburban Utility Vehicle,SUV)、越野车(Off-Road Vehicle,ORV)、皮卡、面包车、客车、货车等。

请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透光组件3,所述透光组件3包括透光件50及以下任意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托架30。所述托架30连接于所述透光件50。

所述透光组件3还可以包括升降器40,所述升降器40连接于所述托架30,其连接形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所述托架30连接于所述透光件50。所述升降器40用于驱动所述托架30运动,以使得所述托架30带动所述透光件50上升或下降。

其中,所述透光件50可以为车窗,其可以透过光线。所述透光件50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玻璃(如钢化玻璃、半钢化夹层玻璃等)、塑胶等。所述车门框架2可以无窗框,即透光件50的至少部分边缘未连接于车门框架2。所述车门框架2也可以具有窗框,即透光件50的全部边缘均连接于车门框架2。一个透光件50上连接的托架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比如2个、3个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4,所述透光组件3还包括第一胶10和第二胶20。所述第一胶10粘接于所述托架30的活动部313和所述透光件50之间。所述第二胶20粘接于所述透光件50和所述托架30的固定部312之间。所述第一胶10的稳固粘接时间小于所述第二胶20的稳固粘接时间,换而言之,第一胶10可在第一时间段内使得活动部313和透光件50牢固粘接,第二胶20可在第二时间段内使得透光件50和固定部312牢固粘接,第一时间段小于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胶1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胶带(如双面胶)、快速固化胶(未固化前为液态胶水)等。所述第二胶2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PU胶(又称聚氨酯胶)。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透光组件3中的托架30。

为便于后续描述,在此根据托架30的形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其中,X轴平行于托架30的厚度方向,Y轴平行于托架30的长度方向,Z轴平行于托架30的高度方向。

请参照图4和图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托架30,所述托架30包括架体310,所述架体31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塑料制成。所述架体310包括安装部311、固定部312及活动部313。其中,所述安装部311用于连接升降器40。所述固定部312固连于所述安装部311,且固定部312与安装部311构成台阶结构。所述活动部313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311。所述活动部313与所述固定部312间隔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安装部311的同一端。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311、固定部312、活动部313为一体注塑形成,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注塑而成有利于节省成本和制作时间。

可选的,所述活动部313的厚度尺寸范围为0.1mm~3mm,为方便旋转与装配,优选为0.5mm~1mm。可选的,所述固定部312的厚度范围为1mm~5mm,优选2mm~3mm。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310具有装配状态(请参照图5)和张开状态(请参照图6)。当所述架体310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活动部313、所述固定部312及所述安装部311相互配合用于装配透光件50,透光件50的边缘则设置于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之间,且透光件50的边缘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当架体310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活动部313和所述固定部312相远离。当架体310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活动部313与所述固定部312相靠近。

下面结合附图更具体的来描述上述张开状态和装配状态:所述活动部313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为活动部313上远离安装部311的端部。当架体310处于装配状态时,自由端到固定部312的距离为H1,H1不为0。当架体310由装配状态转换到张开状态的过程中,活动部313相对于安装部311转动,自由端逐渐远离固定部312,直至转换到张开状态,此时自由端到固定部312的距离为H2,H2大于H1。

需说明的是,当架体310处于张开状态时,活动部313与安装部311所成的角度α可以为0°、20°、39°、50°、90°、121°、130°等。当架体310处于装配状态时,活动部313与安装部311所成的角度α可以为180°。

相关技术中,托架30的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均固连于安装部311,在托架30与透光件50装配的过程中,需将透光件50的边缘插入到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之间,由于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之间的间距较小,难以高效的将透光件50插入到两者之间,而且,在插入操作过程中,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常常会与透光件50产生碰撞,进而导致玻璃的边缘、活动部313、固定部312都有被损坏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托架30的活动部313可相对于固定部312转动,因此,在托架30与透光件50装配的过程中,可先转动活动部313,使架体310呈现为张开状态,然后在张开状态下将固定部312和透光件50配合在一起,随后再转动活动部313,使架体310由张开状态转换为装配状态,最终实现托架30与透光件50的连接。从申请提供的托架30与透光件50的装配过程可以看出,装配过程的操作简单、效率高,从而可以减少装配时间,而且在托架30和透光件50的安装过程中也不会相冲撞,因此减小了托架30和透光件50被损坏的可能性。

请参照图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架体310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活动部313与所述固定部312至少部分正对而构成收容槽X1。所述收容槽X1用于收容至少部分透光件50。换而言之,活动部313在固定部31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固定部312的所在范围内,或者说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在YOZ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此种设置形式有利于透光件50受力平衡,从而降低透光件50碎裂的可能性。

请参照图7,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架体310处于装配状态时,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相错开,即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在YOZ平面的投影不重叠。此种设置形式有利于提高架体310和透光件50的装配效率。

需说明的是,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其余实施例均是以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至少部分相正对为基础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且,当架体310处于装配状态时,活动部313到固定部312的距离尺寸(即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在X轴方向的距离尺寸)大于透光件50的边缘的厚度尺寸,从而使得透光件50的两侧还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置第一胶10和第二胶20。

请参照图8,所述固定部312包括第一防溢部3121、第二防溢部3122及板体部3123。所述第一防溢部3121和所述第二防溢部3122均连接于所述板体部3123的同一侧,且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并且,所述第一防溢部3121和所述第二防溢均往所述收容槽X1的所在方向凸出于所述板体部3123,也就是说,第一防溢部3121、第二防溢部3122凸设在板体部3123上,且凸出方向为X轴正向。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溢部3121、第二防溢部3122和板体部3123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槽形结构,在将呈液态的第二胶20涂覆于槽形结构时,槽形结构可以防止至少部分第二胶20溢出到板体部3123之外,从而保证有足够的第二胶20可以粘接透光件50。此外,粘接过程中,第二胶20会受到来自透光件50和板体部3123的压力,槽形结构也可以避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第二胶20因受压力而外泄的问题。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9,所述架体310还包括连接部316,所述连接部316连接于所述活动部313和所述安装部311之间,即活动部313通过连接部316实现与安装部311转动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316的厚度小于活动部313和安装部311的厚度。由于连接部316的厚度更小,因此,相对于活动部313和安装部311而言,厚度更小的连接部316更易被弯折,而活动部313从而可以凭借连接部316相对于安装部311转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316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连接部316间隔排布。由于各连接部316直接间隔设置,因此,相对于活动部313和安装部311而言,间隔设置的连接部316更易被弯折,而活动部313从而可以凭借连接部316相对于安装部311转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种形式都可以实现:安装部311、固定部312、活动部313及连接部316一体注塑而成。当然,活动部313和安装部311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转动连接,比如合页形式,在此不一一详述。

请参照图10,所述托架30还包括加强板320,当所述架体310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加强板320连接于所述活动部313和所述安装部311。可以理解的是,将加强板320连接于活动部313和安装部311,可以防止活动部313相对于安装部311转动,使得第一胶10和第二胶20能够在稳定环境下固化,进而有利于确保托架30和透光件50的粘接稳定性。并且,加强板320还可以增加托架30的强度,使得托架30不易被损坏。

所述加强板320可以但不仅限于由硬质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优选为冷轧钢或不锈钢。加强板320的厚度可以为1mm~5mm,对于冷轧钢与不锈钢,优选为1.5mm~2.5mm。所述架体310和加强板320的连接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机械连接、粘接等,本申请中仅示例性说明机械连接。

下面结合两种场景简要介绍加强板320增加托架30强度后所发挥的作用:无窗框的车辆1和有窗框车辆1。

对于无窗框的车辆1而言,车辆1在行驶过程中,较大的气流力垂直作用于透光件50,由于没有窗框来分担透光件50上的作用力,透光件50会将该作用力传递到托架30上,若托架30强度不够,托架30则很容易受透光件50的影响而损坏。在本申请中,将架体310和加强板320连接在一起,该加强板320可以分担来自透光件50的作用力,使得架体310所承受的作用力减小,也就是说,托架30所能承受的作用力上限增加,被损坏的可能性减小。

对于有窗框的车辆1而言,在用力甩车门的过程中,升降器40会传递给托架30一个较大的冲击力,托架30再将该冲击力传递给透光件50。若托架30强度不够,托架30自身可能产生变形,变形后的托架30向透光件50施加的作用力则不均匀,而透光件50在受到不均匀作用力的情况下极易碎裂。在本申请中,将架体310和加强板320连接在一起,该加强板320可以分担来自升降器40的作用力,使得架体310所承受的作用力减小而不易变形,从而确保透光件50所受作用力均匀而不易碎裂。

请参照图10,所述架体310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14和第二限位部315。所述第一限位部314连接于所述活动部313,所述第二限位部315连接于所述安装部311。当架体310呈装配状态时,第一限位部314和第二限位部315凸设于架体310的同一侧。

当所述加强板320连接于所述架体310时,所述第一限位部314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15均凸出于所述加强板320,且所述第一限位部314的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15的凸出部分在所述加强板3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加强板320的所在范围内,或者说,第一限位部314、第二限位部315和加强板320在YOZ平面上的投影发生重叠,因此,当加强板320在连接于架体310后,加强板320的运动将受到第一限位部314和第二限位部315的阻碍,从而避免了加强板320与架体310脱离。

所述第一限位部314和第二限位部315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可以是1个、3个、4个等。可选的,当第一限位部31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限位部314沿活动部313的周缘间隔排布。可选的,当第二限位部315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限位部315沿安装部311的周缘间隔排布。

可选的,请参照图10和图11,所述第一限位部314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面M1,所述第二限位部315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引导面M2。在安装加强板320的过程中,加强板320可以沿着X轴负向在第一引导面M1和第二引导面M2上滑动,迫使第一限位部314和第二限位部315相对张开,使得加强板320能够顺利的连接于活动部313和安装部311。

请参照图12,所述安装部311包括边缘部3111及主体部3112。所述边缘部3111呈闭合环状,所述闭合环状为一矩形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闭合环状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环形。所述边缘部3111的外缘连接于所述活动部313和所述固定部312。所述主体部3112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边缘部3111的内周缘。所述边缘部3111沿X轴正向上凸出于主体部3112,所述边缘部3111的凸出部分和所述主体部3112共同围设而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加强板320,也就是说,当加强板320连接于架体310时,部分加强板320被收容在收容空间内,该收容空间配合上述第一限位部314和第二限位部315可以限制加强板320在XYZ三个方向上的运动,从而确保了加强板320不会从架体310上脱离。

请参照图12,所述主体部3112包括第一子部3112a和多个第二子部3112b。所述第一子部3112a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边缘部3111的内周缘。所述多个第二子部3112b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部3112a和所述边缘部3111的内周缘。所述第二子部3112b呈条状,所述多个第二子部3112b交叉连接而构成网状结构,即一部分第二子部3112b与另一部分第二子部3112b的延伸方向不同,延伸方向相同的多个第二子部3112b间隔设置,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二子部3112b交叉连接而形成所述网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网状结构既可以减小安装部311的重量,又可以确保安装部311的强度。

请参照图11,所述托架30具有安装孔X2,所述安装孔X2贯穿加强板320和架体310的安装部311。所述安装孔X2用于通过连接件(比如螺栓)实现将托架30安装于升降器40上,即,连接件可穿过该安装孔X2,并连接至升降器40,从而实现托架30和升降器40的连接。

托架30上具有主装配面,所述主装配面可以为安装部311上背离加强板320的表面,所述主装配面也可以为加强板320上背离安装部311的表面。在托架30和升降器40连接后,主装配面与升降器40上的副装配面相贴合,即主装配面与副装配面处于同一平面。

下面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托架30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带来的有益效果。

一般而言,同一透光件50上需安装多个托架30,由于透光件50具有一定的弧度,且不同位置处的弧度不相同。因此,当多个托架30直接连接透光件50后,不能确保每个托架30上的主装配面与升降将上对应的副装配面处于同一平面。在主装配面和副装配面未处于同一平面的情况下将托架30与升降器40连接后,透光件50会受到一定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容易造成透光件50碎裂。

相关技术中,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均固连于安装部311,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将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的距离设计的更大,该距离大于透光件50的厚度,在透光件50和活动部313之间,以及透光部和固定部312之间填充胶水进行粘接,以避免透光件50直接接触到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然而,胶水需要一定的凝固时间,在未凝固之前,透光件50及托架30在生产线上传动或者搬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相对移动,致使主装配面与副装配面不在同一平面,因此,这种结构形式的托架30也可能导致出现上述透光件50碎裂的问题。

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则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具体如下:由于托架30的活动部313可相对于固定部312转动,因此,在托架30与透光件50装配的过程中,可先转动活动部313,使架体310呈现为张开状态。在张开状态下将第二胶20涂覆在固定部312上,并将固定部312配合到透光件50上相应的位置。然后,在张开状态下将第一胶10涂覆或贴附在活动部313上,并转动活动部313,使架体310由张开状态转换为装配状态。最后,将加强板320连接在架体310上,从而实现托架30与透光件50的连接。

因此,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托架30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胶10和第二胶20可以将活动部313和固定部312隔离于透光件50,从而可以避免透光件50的形状影响到托架30而出现托架30的主装配面与升降将上对应的副装配面未处于同一平面的问题。2、由于第一胶10的稳固粘接时间小于第二胶20的稳固粘接时间,因此,活动部313可以通过第一胶10与透光件50实现快速粘接在一起,从而可以避免透光件50及托架30在生产线上传动或者搬动的过程中产生相对移动的问题。3、由于活动部313可转动,透光件50则可以首先与张开状态下的架体310相配合,然后再转动活动部313以使得架体310切换到装配状态,该装配过程操作简单且高效。4、连接的加强板320可以在第一胶10未固化前防止活动部313转动,使得加强板320能够快速稳定的与透光件50粘接。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功能玻璃、控制功能玻璃的方法、车窗组件和车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