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支架系统

文档序号:1317243 发布日期:2020-07-14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覆膜支架系统 (Covered stent system ) 是由 傅泽粮 成正辉 颜世平 于 2020-03-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一种覆膜支架系统,该覆膜支架系统结构简单、原理清晰、组合灵活多样、所需支架的规格较少,实现有限的支架规格满足不同血管解剖结构的要求。支架子系统中的各支架释放快捷,无需阻断血流、深低温循环和体外循环,大幅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大幅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另外,由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及难度降低,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同时,显著降低医生及患者接受放射性射线的辐照时间。本申请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能够实现单分支血管到多分支血管的腔内隔绝治疗,如主动脉弓、腹腔干至肾动脉处腔内隔绝治疗。(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overed stent system, and this covered stent system simple structure, principle are clear, the combination is nimble various, the specification of required support is less, realizes that limited support specification satisfies different vascular anatomical structure&#39;s requirement. The release of each stent in the stent subsystem is rapid, blood flow, deep low temperature circulation and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do not need to be blocked,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is greatly reduced, the operation time is shortened, and 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can be greatly reduced. In addition,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operation time and the difficulty, the dosage of the contrast agent can be reduced, and meanwhile, the irradiation time of the radioactive rays received by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obviously reduced. The covered stent system provided by the application can realize the isolated treatment in the cavity from a single branch blood vessel to a multi-branch blood vessel, such as isolated treatment in the cavity from an aortic arch and the position from an abdominal trunk to a renal artery.)

一种覆膜支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膜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趋于老龄化以及汽车的普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血肿等主动脉疾病以及汽车事故引起的外伤性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主动脉疾病根据病情的不同,会产生动脉硬化、动脉血栓、雷诺综合征等临床症状,严重的会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等。

目前,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外科开放式手术治疗以及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其中,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是指在病灶处放置覆膜支架,通过覆膜支架隔绝病灶处血管,并由覆膜支架重建血流通道的治疗方式。由于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以及患者痛苦少的优点,因而成为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方式,且其主要适用于没有累及主要分支动脉的病变。主动脉血管大多具有分支动脉血管,因分支动脉血管解剖结构复杂,受到血流冲击的强度更大,因而发病率也就更高。对于具有多分支血管的主动脉的治疗,其各分支血管形成立体几何结构,且无明显规律,因而通过腔内准确定位并将覆膜支架分支送到各分支血管或者定制开窗对准分支开口非常困难。另外,主动脉血压高、流速快,非常不利于精准定位。由此,基于精准定位的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难以应用于复杂解剖结构的多分支主动脉处的隔绝治疗。

目前,对于多分支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即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外科手术治疗多分支主动脉疾病具有治疗复杂、创伤大、手术期死亡率极高的缺点,因此,基于主动脉腔内介入的治疗方式成为业内治疗多分支主动脉疾病的主要研究,如用于动脉弓的三分支支架、烟囱支架。由于各分支血管直径、分支间的间距、分支血管与主动脉的夹角在不同人体上差异明显,因而用于治疗多分支主动脉疾病的支架普遍存在设计复杂、规格过多、适应范围窄、与血管解剖结构难以匹配等缺点,造成手术难度大,操作时间长,难以产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系统,以解决现有治疗多分支主动脉疾病的支架存在适应范围窄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系统,包括组合使用的支架子系统和输送子系统;

所述支架子系统包括主动脉支架和侧枝支架,其中,所述主动脉支架包括主动脉主体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主动脉主体支架侧壁上的分支导管,所述分支导管与所述主动脉主体支架内部相连通;所述侧枝支架活动插入所述分支导管中;

所述输送子系统包括放送器、可调阀鞘和输送器,所述放送器和所述输送器通过所述可调阀鞘分别输送所述主动脉支架、所述侧枝支架。

优选地,所述分支导管包括导管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上的金属支架;所述导管本体的端部设有分支导管标记。

优选地,所述放送器包括相连接的放送支撑管和放送手柄,所述放送支撑管和所述放送手柄的内部贯穿设有并行放置的主导丝腔、辅导丝腔和放送释放装置;所述主导丝腔的前端设有放送锥形头,所述放送释放装置中的放送释放芯线插入到所述放送锥形头上的放送收纳孔中。

优选地,所述主动脉支架血流入口端处的支架波峰数高于所述主动脉支架中部的支架波峰数。

优选地,沿血流方向,所述侧枝支架血流入口端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所述侧枝支架血流出口端的径向支撑力。

优选地,所述侧枝支架血流入口端的直径为所述分支导管直径的105-130%。

优选地,所述支架子系统还包括烟囱支架,所述烟囱支架与所述主动脉支架、所述侧枝支架、所述输送器组合使用;

所述烟囱支架包括功能层和防漏层,所述防漏层位于所述功能层的外侧,且所述防漏层靠近所述烟囱支架的血流入口端;所述防漏层靠近所述烟囱支架血流入口端的端面上设有通孔;沿所述烟囱支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功能层外部设有烟囱固定带。

优选地,所述防漏层为环形防漏层,沿所述烟囱支架的轴向方向,所述烟囱固定带位于所述环形防漏层的两侧;

所述环形防漏层包括环形支架和环形覆膜,所述环形支架设置在所述功能层与所述环形覆膜之间,且所述环形支架突出于所述功能层;所述环形支架位于所述环形覆膜的中部平行段,所述环形覆膜的端部直径与所述功能层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防漏层为兜形防漏层,沿所述烟囱支架的径向方向,所述兜形防漏层的端面位于所述烟囱固定带的两侧;

所述兜形防漏层包括兜形支架和兜形覆膜,所述兜形支架设置在所述功能层与所述兜形覆膜之间,且所述兜形支架突出于所述功能层;所述兜形支架固定在所述兜形覆膜的凸台段,所述兜形覆膜固定在所述功能层上。

优选地,所述功能层的两端以及所述防漏层的外边缘处均设有标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中,主动脉支架、侧枝支架和烟囱支架可根据患处灵活组合,实现多分支血管的重建。本申请利用动脉血压较高的特性,通过主动脉支架上分支导管的设置能够将通往分支血管的侧枝支架建立逆向血流使需要覆盖的分支血管采用逆向灌注供血,确保了后续分支中烟囱支架和主动脉支架具有足够的锚定长度,实现按需求决定重建分支血管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分支覆盖。通过主动脉支架中分支导管与放送器中辅导丝腔的结合,将辅导丝腔中的导丝预埋在分支导管中,便于导丝顺利由主动脉支架进入分支血管,进而更便于侧枝支架沿导丝进入到分支血管中,支架释放实现精准定位。本申请中的烟囱支架具有功能层和防漏层两层结构,能够有效降低主动脉支架和烟囱支架结合处的内漏风险。

本申请中的覆膜支架系统结构简单、原理清晰、组合灵活多样、所需支架的规格较少,实现有限的支架规格满足不同血管解剖结构的要求。支架子系统中的各支架释放快捷,无需阻断血流、深低温循环和体外循环,大幅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大幅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另外,由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及难度降低,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同时,显著降低医生及患者接受放射性射线的辐照时间。本申请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能够实现单分支血管到多分支血管的腔内隔绝治疗,如主动脉弓、腹腔干至肾动脉处腔内隔绝治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的一种示意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枝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囱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支架与双层烟囱支架在血管中并行时的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放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阀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阀鞘的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阀鞘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支架输送至动脉弓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支架、烟囱支架输送至动脉弓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支架、烟囱支架释放后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支架、烟囱支架、侧枝支架释放后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覆盖动脉弓上后两根分支血管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血管的示意图;

符号表示:

01-支架子系统,02-输送子系统;

1-主动脉支架,2-侧枝支架,3-放送器,4-可调阀鞘,5-输送器,6-烟囱支架;

101-主动脉主体支架,102-分支导管,103-主动脉固定带,104-主动脉支架标记,105-分支导管标记;

201-侧枝主体支架,202-侧枝固定带,203-侧枝支架标记;

301-放送支撑管,302-放送手柄,303-主导丝腔,304-辅导丝腔,305-放送释放装置,306-放送锥形头,307-放送收纳孔,308-辅导丝标记,309-尾端接头,310-装载器;

401-扩张器,402-外管,4021-管身,4022-止血阀座,4023-侧管,4024-止血阀,4025-可调阀鞘标记;

501-输送器外管,502-操作手柄,503-输送器标记,504-输送器止血阀座,505-输送器侧管,506-输送器防护锁,507-导丝腔,508-输送释放装置,509-梭形头,510-末端接头,511-输送收纳孔;

601-功能层,602-防漏层,603-通孔,604-烟囱固定带,605-标记;

1021-导管本体,1022-金属支架;

3051-放送释放芯线,3052-拉线环,3053-释放键,3054-放送拉线腔;

5081-输送释放芯线,5082-释放手柄,5083-释放防护锁,5084-输送拉线腔;

6021-环形支架,6022-环形覆膜,6023-兜形支架,6024-兜形覆膜。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附图1,附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的一种示意结构图。由附图1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包括支架子系统01和输送子系统02,其中,支架子系统01包括主动脉支架1和侧枝支架2,输送子系统02包括放送器3、可调阀鞘4和输送器5。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所累及的主动脉血管和/或重要分支血管,如动脉弓、腹腔干至肾动脉段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架子系统01通过组合的形式实现腔内多分支血管的重建,如一个主动脉支架1和一个侧枝支架2的组合、或一个主动脉支架1和两个侧枝支架2的组合等。输送子系统02用于给支架子系统01搭建腔内入路通道,即放送器3和输送器5通过可调阀鞘4分别向患者患病腔内输送主动脉支架1、侧枝支架2,以使得支架子系统01在腔内的组合变得简单可行。附图1所示仅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覆膜支架系统的一种组合形式,其可以根据患者患病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支架,进而呈现不同结构形式的覆膜支架系统。下述以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分别描述支架子系统01和输送子系统02。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架子系统01包括主动脉支架1和侧枝支架2,其中,主动脉支架1用于重建患病部位的主动脉血管,以给主动脉提供血流通道;侧枝支架2用于重建患病部位的主动脉血管所累及的多个重要分支血管,以给多个重要分支血管分别提供血流通道。

请参考附图2,附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2可见,主动脉支架1包括主动脉主体支架101和设置在主动脉主体支架101侧壁上的分支导管102,且分支导管102与主动脉主体支架101内部相连通。主动脉主体支架101为管状,用于给主动脉提供血流通道。分支导管102也为管状,其用于给侧枝支架2、输送器5等提供进入分支血管的通道。主动脉主体支架101和分支导管102的连接处形成分支导管102的入口,分支导管102的出口朝向主动脉主体支架101的近端,侧枝支架2、输送器5等从分支导管102的入口进入分支导管102中,从分支导管102的出口端进入分支血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近端是指血液沿血流方向进入支架的一端,远端是指血流沿血流方向流出支架的一端。

主动脉主体支架101具有较低的弹性回直力,能够很好地顺应血管的解剖结构,并有效避免大弯侧支架边缘血管受弹性回直力影响而产生支架源性破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动脉支架1血流入口端处的支架波峰数高于主动脉支架1中部的支架波峰数,即主动脉主体支架101近端的支架波峰数高于主动脉主体支架101中部的支架波峰数,由此,能够有效降低主动脉支架1近端的锚定长度要求,同时,主动脉支架1近端形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能更好的吻合烟囱支架6所形成的突兀形状。

分支导管102包括导管本体1021,该导管本体1021形成侧枝支架2、输送器5等进入分支血管的通道。导管本体1021上设有金属支架1022,该金属支架1022的设置能够防止分支导管102被主动脉主体支架101压塌,产生塌陷、闭塞或狭窄等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分支导管102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能够使分支导管102入口至分支血管位置不依赖严格的轴向对准,能够根据分支导管102和侧枝支架2的弯曲性能自行调整,降低了分支导管102出口与对应分支血管开口对准的要求,进而大幅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与手术时间。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分支导管102可以与主动脉支架1平行,也可以与主动脉支架1形成一定的角度,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另外,主动脉主体支架101近端、分支导管102平行段以及分支导管102出口处在一定距离内避开主动脉主体支架101的金属支架骨架分布,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避免分支导管102、侧枝支架2被主动脉主体支架101压塌。

请参考附图3,附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枝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3可见,侧枝支架2包括侧枝主体支架201。该侧枝主体支架201为管状,用于给分支血管提供供血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枝支架2具有良好的抗挤压能力、较低的弹性回直力,侧枝支架2进入分支血管后能够很好地顺应血管结构结构且不发生弹性回直。另外,侧枝支架2在急转弯条件下不会出现管腔闭合的情况,由此能够确保侧枝支架2与主动脉支架1并行时不会被主动脉支架1压塌。

沿血流方向,侧枝支架2血流入口端的径向支撑力大于侧枝支架2血流出口端的径向支撑力,即侧枝支架2近端的径向支撑力大于侧枝支架2远端的径向支撑力,由此,侧枝支架2与分支导管10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当侧枝支架2与主动脉支架1在主动脉血管中并行一段距离再进入分支血管时,侧枝支架2近端较大的径向支撑力能够有效避免侧枝支架2被主动脉支架1压塌的情况,同时还能够防止侧枝支架2在急转弯进入分支血管内时出现支架管腔闭合的情况。另外,侧枝支架2远端较小的径向支撑力还能够避免侧枝支架2的末端形成新的支架源性破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同一病变部位的主动脉支架1可以设计为不同的规格,并满足主动脉近、远端直径、累及长度要求。但主动脉支架1的分支导管102的直径设计一致,以满足不同分支血管的供血要求。由于侧枝支架2能够从分支导管102入口处插入,因而分支导管102的直径应与侧枝支架2近端直径相匹配。具体的,分支导管102的直径一般为患者该处最大分支血管血流供应的直径,侧枝支架2血流入口端的直径为分支导管102直径的105-130%,即侧枝支架2近端直径为分支导管102直径的105-130%。侧枝支架2远端直径可以设计为不同的直径、长度规格,以满足不同血管分支直径与需要覆盖长度的差异。基于此,同一规格的主动脉支架1通过分支导管102能够配合不同规格的侧枝支架2,这显著降低主动脉支架1、侧枝支架2的规格数量,满足血管不同解剖结构的需求,便于产品推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子系统01还包括烟囱支架6,该烟囱支架6用于实现分支血管血流通道的建立。主动脉支架1、侧枝支架2和烟囱支架6组合使用。

请参考附图4,附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烟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4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烟囱支架6包括功能层601和防漏层602,为双层结构。烟囱支架6具有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和弯曲性能,其弯曲半径能够低至5mm,且内腔无闭合,因此,烟囱支架6在与主动脉支架1并行时不会被主动脉支架1压塌。

具体的,功能层601为烟囱支架6的内层结构,用于建立分支血管血流通道。防漏层602为烟囱支架6的外层结构,用于兜住可能从主动脉支架1与功能层601配合处两侧间隙流出的血液。防漏层602位于功能层601的外侧,且防漏层602靠近烟囱支架6的血流入口端,即防漏层602位于功能层601的近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漏层602靠近烟囱支架6血流入口端的端面上设有通孔603,即防漏层602靠近烟囱支架6近端的端面上设有通孔603。该通孔603能够便于主动脉支架1与功能层601之间间隙处漏出的血液进入功能层601和防漏层602之间,进而进入到主动脉支架1与烟囱支架6重新建立的血流通道中,以防止内漏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防漏层602具有两种设计结构,即环形防漏层和兜形防漏层,其中,附图4示出了环形防漏层的结构,附图5示出了兜形防漏层的结构。如附图4所示的环形防漏层,沿烟囱支架6的轴向方向,烟囱固定带604位于环形防漏层的两侧。该环形防漏层包括环形支架6021和环形覆膜6022。环形支架6021设置在功能层601与环形覆膜6022之间,且环形支架6021突出于功能层601。环形支架6021位于环形覆膜6022的中部平行段,又由于环形支架6021突出于功能层601,因而环形防漏层形成鼓型结构。由于环形防漏层形成鼓型结构,因此,从侧面看,环形覆膜6022形成中间平行、两端具有坡度的拱桥结构。为便于环形防漏层设置在功能层601上,环形覆膜6022的端部直径与功能层601的直径相同,且环形覆膜6022的端部固定在功能层601的四周。

如附图5所示的兜形防漏层,沿烟囱支架6的径向方向,兜形防漏层的端面位于烟囱固定带604的两侧,形成半围绕功能层601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兜形防漏层包括兜形支架6023和兜形覆膜6024。兜形支架6023设置在功能层601与兜形覆膜6024之间,且兜形支架6023突出于功能层601。兜形覆膜6024固定在功能层601上,形成中部往外突出的凸台型结构,兜形支架6023固定在兜形覆膜6024的凸台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烟囱支架6的长度方向,功能层601外部设有烟囱固定带604,该烟囱固定带604用于使烟囱支架6压缩状态。同样的,主动脉主体支架101上设有主动脉固定带103,侧枝主体支架201上设有侧枝固定带202,如附图2、3所示。主动脉固定带103设置在主动脉主体支架101的外表面,且呈线型排列,以使主动脉主体支架101处于压缩状态。侧枝固定带202设置在侧枝主体支架201的外表面,且呈线型排列,以使侧枝主体支架201处于压缩状态。

功能层601的两端以及防漏层602的外边缘处均设有标记605,该标记605在X射线照射下不会被穿透,其用于在透视下显示功能层601、防漏层602在血管内的位置。同样的,主动脉主体支架101的两端均设有不透X射线的主动脉支架标记104,分支导管102的两端均设有不透X射线的分支导管标记105,即导管本体1021的端部设有分支导管标记105,如附图2所示。侧枝主体支架201的两端均设有不透X射线的侧枝支架标记203,如附图3所示。主动脉支架标记104、分支导管标记105和侧枝支架标记203的作用同标记605。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动脉主体支架101、侧枝主体支架102和功能层601均由金属支架以及包覆在金属支架上的覆膜组成。其中,金属支架用于支撑覆膜。主动脉固定带103、侧枝固定带202和烟囱固定带604释放后,金属支架处于展开状态,同时还能够提供支架锚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主动脉主体支架101、侧枝主体支架102和功能层601适应的部位以及弯曲性能不同,其选用的金属支架的性能不同。覆膜用于隔绝病灶处,形成新的血流通道。覆膜不仅能够降低病灶处血流压力与速度,还能够促使被隔绝部位的血液血栓化,防止病变部位血管破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防漏层602的支架采用细丝密波的金属支架。细丝密波的金属支架具有较弱的径向支撑力、良好的可变形性能以及良好的自膨胀性能,因而烟囱支架6与主动脉支架1并行时,防漏层602在主动脉支架1的挤压下容易被压塌,形成适应于烟囱支架6与主动脉支架1之间的间隙。同时,防漏层602不被外力挤压时,防漏层602会尽可能的自我膨胀,形成突出于功能层601的膨胀结构。

具体的,当主动脉支架1与烟囱支架6在血管中并行时,功能层601分别与血管壁、主动脉支架1挤压,同时,防漏层602也会被血管壁、主动脉支架1挤压,如附图6所示。由于血管、烟囱支架6与主动脉支架1的横切面均为圆形结构,因而烟囱支架6与主动脉支架1在血管中并行时,血管、烟囱支架6与主动脉支架1之间会存在间隙。由于防漏层602具有较弱的径向支撑力、良好的可变形性能以及良好的自膨胀性能,因而防漏层602与血管壁挤压时,功能层601、防漏层602和血管壁三者之间的接触处相互贴合,同时功能层601、防漏层602和主动脉支架1三者之间的接触处也相互贴合。受挤压的防漏层602利用自身的可变形性能和自膨胀性能被挤压至血管、烟囱支架6与主动脉支架1所形成的间隙处,从而填塞住该间隙。从血管的横切面方向看,此时的功能层601和防漏层602之间形成两个兜型结构,该兜型结构能够兜住从间隙处渗漏出的血液,防止出现内漏。

另外,由于防漏层602具有较弱的径向支撑力、良好的可变形性能以及良好的自膨胀性能,因而防漏层602不会影响烟囱支架6与主动脉支架1在血管中的塑型,继而不会影响血液在重建后的血管中的流动。由于防漏层602的两个端部均固定在功能层601的外侧,因而能够有效防止烟囱支架6在装配、释放过程中出现翻转。当血液在功能层601和防漏层602之间血栓固化后,能够有效防止血栓因脉动过程中脱落进入主动脉,也便于烟囱支架6在可调阀鞘撤出血管后还能够进行位置的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输送子系统02包括放送器3、可调阀鞘4和输送器5。其中,放送器3用于输送、释放主动脉支架1;输送器5用于输送、释放侧枝支架2或烟囱支架6;可调阀鞘4用于给放送器3、输送器5的输送提供通道。

请参考附图7,附图7示出了放送器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7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送器3包括相连接的放送支撑管301和放送手柄302。放送支撑管301用于给主导丝腔303等部件提供穿丝通道。放送手柄302用于给放送器3提供把手,同时还用于给主导丝腔303、放送释放装置305等提供不同的通道。放送支撑管301和放送手柄302的内部贯穿设有主导丝腔303、辅导丝腔304和放送释放装置305,其中,主导丝腔303、辅导丝腔304和放送释放装置305并行放置。

具体的,主导丝腔303内部放置主导丝,该主导丝腔303用于将主动脉支架1推送至目标血管处。主导丝腔303的前端设有放送锥形头306,该放送锥形头306为柔性的不透X射线的锥形头。放送锥形头306的设置能够便于显示主动脉支架1在血管中的位置,同时还能够显示放送器3前端在血管中的位置。辅导丝腔304内部放置辅导丝,该辅导丝腔304用于将侧枝支架2或烟囱支架6送入到分支血管中。辅导丝腔304的前端设有辅导丝标记308,该辅导丝标记308能够辅导丝腔304在血管中的位置。主导丝腔303、辅导丝腔304的末端均设有尾端接头309,即靠近放送手柄302的端部设有尾端接头309,该尾端接头309用于对主导丝腔303、辅导丝腔304分别进行冲洗。

放送释放装置305为释放主动脉固定带103的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放送释放装置305包括放送释放芯线3051、拉线环3052、释放键3053和放送拉线腔3054。放送拉线腔3054位于放送支撑管301和放送手柄302的内部,且放送拉线腔3054内放置放送释放芯线3051。拉线环3052和释放键3053位于放送手柄302的外部,且放送拉线腔3054、拉线环3052和释放键3053通过放送释放芯线3051一一串接。放送锥形头306上设有放送收纳孔307,放送释放芯线3051的另一端插入到放送收纳孔307中,以通过放送收纳孔307收纳放送释放芯线3051。

放送释放芯线3051在串接放送拉线腔3054、拉线环3052和释放键3053时,放送释放芯线3051连接拉线环3052和释放键3053后,从放送拉线腔3054中穿过。在穿出放送支撑管301处的放送拉线腔3054时,将放送拉线腔3054拴在主动脉固定带103的两侧。此时,主动脉固定带103使得主动脉支架1处于压缩状态。继续推进放送释放芯线3051,并使得放送释放芯线3051插入放送收纳孔307内,由此实现主动脉支架1拴在放送器3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动脉支架1与放送器3在装配时,主导丝腔303前端的放送锥形头306从主动脉支架1的远端插入到主动脉主体支架101中,同时,辅导丝腔304通过主动脉主体支架101的内部插入到分支导管102中。此时,辅导丝腔304的前端与分支导管102的出口端基本齐平或靠后于分支导管102的出口端。通过放送释放芯线3051将主动脉支架1的主动脉固定带103拴在放送器3,形成组合形式的主动脉支架1与放送器3。将组合后的主动脉支架1与放送器3送入血管后,在主动脉支架1展开前,将辅导丝腔304内的导丝向分支导管102方向推送,直至辅导丝腔304内的导丝前端位于分支导管102外部。由此,在主动脉支架1释放前可以将导丝释放至对应的分支血管内,有效缩短分支血管的阻隔时间,同时还能够有效协助判断分支导管102释放时的方向与需要放置的方向是否一致,提高释放的精准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放送器3还包括装载器310,如附图8所示。装载器310设置在放送锥形头306的前端,该装载器310用于冲洗主动脉支架1,还用于将主动脉支架1导入可调阀鞘2中。当放送释放芯线3051将主动脉支架1拴在放送器3上后,将装载器310套设在放送锥形头306上,且主动脉支架1位于装载器310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载器310可以采用现有的装载器,只要能够实现将主动脉支架1导入可调阀鞘2即可。

可调阀鞘4用于建立放送器3和输送器5入路血管通道,减少放送器3、输送器5对穿刺部位的反复穿插,有效降低入路并发症。请参考附图9-11,附图9示出了可调阀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10示出了可调阀鞘的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1示出了可调阀鞘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9-11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阀鞘4包括扩张器401和外管402,且扩张器401和外管402可拆卸。如当可调阀鞘4未使用时,扩张器401插入到外管402的内部,以便于放置和携带。

具体的,扩张器401用于入路血管的预扩张,同时配合可调阀鞘4的外管402组成顺滑的插入入路血管处。外管402包括管身4021、设置在管身4021末端的止血阀座4022以及设置在止血阀座4022上的侧管4023,止血阀座4022内部设有止血阀4024。管身4021为输送器5、导丝等的通道。止血阀座4022用于固定和调节止血阀4024。侧管4023上设有阀门,该侧管4023用于冲洗外管402。管身4021的前端设有不透X射线的可调阀鞘标记4025,该可调阀鞘标记4025用于标记可调阀鞘4前端在血管内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止血阀4024上的孔径可调节。通过调节止血阀4024上的孔径,体积较大的输送器5可以通过止血阀4024,直径较小的导丝也可以通过止血阀4024,实现不同尺寸的器械的通过兼容性。另外,输送器5撤出止血阀4024后,通过迅速调节止血阀4024的孔径,能够确保血液不通过可调阀鞘4泄露,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器5用于输送、释放侧枝支架2,且能够从可调阀鞘4内送入。请参考附图12,附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由附图12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送器5包括相连接的输送器外管501和操作手柄502。输送器外管501的外层带有亲水涂层,其能够有效降低输送器5撤出迂曲血管时的难度。输送器外管501的前端设有不透X射线的输送器标记503,该输送器标记503用于标记输送器5前端在血管中的位置。输送器外管501的末端设有输送器止血阀座504,即输送器外管501与操作手柄502的连接处设有输送器止血阀座504。该输送器止血阀座504内部设有止血阀,外部设有输送器侧管505。其中,输送器侧管505用于冲洗输送器5的管腔以及冲洗侧枝支架2。进一步,输送器止血阀座504与操作手柄502的连接处设有输送器防护锁506,该输送器防护锁506用于锁紧输送器止血阀座504内部的止血阀。

输送器外管501内部设有导丝腔507和输送释放装置508,且导丝腔507和输送释放装置508均贯穿输送器外管501和操作手柄502。导丝腔507的前端设有不透X射线的梭形头509,导丝腔507的内部设有导丝。梭形头509具有良好柔顺性和抗折性,其能够跟随导丝腔507内的导丝将侧枝支架2送入分支导管102和分支血管内,或将侧枝支架2由分支血管急转弯进入主动脉中。进一步,梭形头509的末端采用平缓的锥形过度,以确保在撤出输送器5时,梭形头509不会挂住侧枝支架2,同时还防止输送器5撤出过程中不会造成侧枝支架2移位。导丝腔507的尾端,即靠近操作手柄502的端部,设有末端接头510,该末端接头510用于对导丝腔507进行冲洗。

输送释放装置508为释放侧枝固定带202的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输送释放装置508包括输送释放芯线5081、释放手柄5082、释放防护锁5083以及输送拉线腔5084。输送拉线腔5084位于输送器外管501和操作手柄502的内部,且输送拉线腔5084内放置输送释放芯线5081。释放手柄5082和释放防护锁5083位于操作手柄502的外部,且输送拉线腔5084、释放手柄5082和释放防护锁5083通过输送释放芯线5081一一串接。梭形头509上设有输送收纳孔511,该输送收纳孔511用于接收输送释放芯线5081,以避免输送释放芯线5081损伤血管。串接输送拉线腔5084的输送释放芯线5081,在穿出输送拉线腔5084后插入到输送收纳孔511中,以便于输送收纳孔511收纳输送释放芯线5081。

输送释放芯线5081在串接输送拉线腔5084、释放手柄5082和释放防护锁5083时,输送释放芯线5081连接释放手柄5082和释放防护锁5083后,从输送拉线腔5084中穿过。在穿出输送拉线腔5084时,将输送释放芯线5081拴在侧枝支架2的侧枝固定带202的两侧。此时,侧枝固定带202使得侧枝支架2处于压缩状态。继续推进输送释放芯线5081,并使得输送释放芯线5081插入输送收纳孔511内,由此实现侧枝支架2拴在输送器5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输送释放芯线5081与侧枝固定带202是点接触,且侧枝支架2处于压缩状态。该接触方式以及侧枝支架2的设计方式能够显著降低输送器5撤出时的摩擦力,进而使得侧枝支架2精准、可靠地释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输送器5的外径尺寸明显低于放送器3的外径尺寸,由此,输送器5能够与多根导丝在可调阀鞘4内并行通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中,支架子系统01中的主动脉支架1、侧枝支架2、烟囱支架6可以灵活组合,以使组合后的支架子系统01在输送子系统02配合的基础上覆盖至多根重要的分支血管。如,当需要覆盖整个主动脉弓时,支架子系统01采用一个主动脉支架1、一个侧枝支架2和两个烟囱支架6的组合形式;当只需覆盖动脉弓上后两根分支血管时,支架子系统01采用一个主动脉支架1、一个侧枝支架2和一个烟囱支架6的组合形式;当只需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时,支架子系统01采用一个主动脉支架1和一个侧枝支架1-2的组合形式。

请参考附图13-16,下述以覆膜支架系统应用于整个主动脉弓为例描述具体操作步骤,此时,支架子系统01采用一个主动脉支架1、一个侧枝支架2和两个烟囱支架6的组合形式。覆盖动脉弓上后两根分支血管、需覆盖左锁骨下动脉血管情形下,释放后的支架子系统01如附图17、18所示,此处不再详述。

步骤S01:通过CTA(CT angiography,CT血管造影)测量技术初步确定动脉弓各分段的直径、形态。该直径、形态包括升主动脉末端、降主动脉前端和主动脉前后锚定部位的直径、形态、主动脉弓成角;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直径、形态,以及相邻分支间的间距、成角。根据各分支直径及其所在处主动脉直径、相邻分支间的间距及成角做好术前覆膜支架的植入预案。腔内隔绝需要选择合适长度与锥度的主动脉支架1、合适的侧枝支架2与烟囱支架6规格。选择主动脉支架1近远端直径大于等于对应主动脉锚定区直径血管5%-30%的主动脉支架1,选择侧枝支架2和烟囱支架6远端直径对应所在分支动脉直径5%-30%的侧枝支架2和烟囱支架6。各支架选择合适的长度规格。

步骤S02:在选择好主动脉支架1等支架后,患者麻醉,人仰卧位。选择与放送器3配套的可调阀鞘4。上述准备完成后,在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建立烟囱支架6入路通道,在股动脉处建立主动脉支架1入路通道。对各器械进行冲洗后,通过可调阀鞘4的扩张器401对股动脉入路血管进行预扩张,扩张结束后,在股动脉处插入可调阀鞘4。通过放送器3的装载器310对主动脉支架1、主导丝腔303、辅导丝腔304等腔体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撤出扩张器401,同时调紧止血阀4024。将主导丝腔303内的导丝推送到可调阀鞘4的止血阀4024处,调松止血阀4024。然后,放送锥形头306沿着主导丝腔303内的导丝将装载器310推到止血阀4024内部。继续推动放送器3,以使得放送器3上通过放送释放芯线3051、主动脉固定带103绑定的主动脉支架1到达动脉弓处,如附图13所示。

步骤S03:根据分支导管102上的分支导管标记105判断分支导管102出口端是否处于血管的大弯侧。若分支导管102出口端未处于血管的大弯侧,则调整分支导管102出口端至血管的大弯侧。当分支导管102出口端处于血管的大弯侧时,将调整主动脉支架1的位置调整至分支导管102出口端与头臂干开口末端基本平齐。若不能清楚调整主动脉支架1的位置,则可通过辅导丝腔304注入造影剂的方式协助判断。通过辅导丝腔304末端的尾端接头309推进辅导丝腔304中的导丝,直至该导丝的前端进入头臂干血管内一定距离,以避免放送器3撤出血管时将已进入分支血管的导丝带出。

步骤S04:通过在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建立烟囱支架6入路通道送入硬导丝。较为优选地,将两个硬导丝分别分布在主动脉支架1和输送器5的两侧,由此,主动脉支架1和烟囱支架6具有更好的配合效果。顺着硬导丝送入烟囱支架6,以使得主动脉支架1近端处的主动脉支架标记104位于功能层601近端处的标记605与防漏层602近端处的标记605之间,如烟囱支架6近端处的标记605超过主动脉支架1近端覆膜边缘10mm左右。同时,还需要将防漏层602与邻近主动脉壁基本处于平行状态,以便于后期防漏层602充分填补血管壁和主动脉支架1之间的间隙,如附图14所示。

步骤S05:将可调阀鞘4和输送器5向后撤出,直至可调阀鞘4外管402的管身4021处于分支血管处。此时,防漏层602处于展开状态,且烟囱支架6不会影响主动脉支架1贴附主动脉血管壁。在可调阀鞘4和输送器5向后撤出的过程中,需要再次确定防漏层602与邻近主动脉壁基本处于平行状态。若防漏层602与邻近主动脉壁未处于平行状态,则通过慢慢旋转可调阀鞘4和输送器5的方式调整防漏层602与邻近主动脉壁之间的关系。

步骤S06:按住放送器3中放送释放装置305的释放键3053,缓慢向后拉动拉线环3052,以使主动脉支架1的前端小幅度展开。此时,再次确认分支导管102的开口端是否处于大弯侧,同时确认其定位是否精准。若分支导管102的开口端未处于大弯侧或定位不精准,则进行相应调整。当分支导管102的开口端处于大弯侧且定位精准后,快速后拉放送释放芯线3051,以使得主动脉支架1迅速展开。然后,迅速将输送器5回撤至烟囱支架6的末端,启动输送释放装置508,以展开烟囱支架6,如附图15所示。此时,需要将输送器5继续后撤,以保障分支血流供应。将主导丝腔303和辅导丝腔304内的导丝固定后,小心撤出放送器3,同时调整可调阀鞘4的止血阀4024。

步骤S07:沿辅导丝腔304内的导丝将通过侧枝固定带202、输送释放芯线5081捆绑在一起的侧枝支架2和输送器5送入主动脉支架1的内部,直至侧枝支架2远端的侧枝支架标记203靠近分支导管102的入口处。通过操作手柄502将输送器外管501后撤至侧枝支架2的后面,按住输送释放装置508中的释放防护锁5083,后拉输送释放芯线5081,以达到释放侧枝支架2的目的,如附图16所示。固定辅导丝腔304内的导丝,撤出输送器5。

对于动脉瘤等需要球囊扩张支架近、远端的情况,沿对应的导丝送入球囊进行相应扩张。再沿留在主动脉的导丝送入造影导管至升主动脉进行造影,确认主体与分支的隔绝效果。如需要进一步处理,则沿对应导丝送入相应器械进行处理。如果效果良好或处理完成后效果良好。撤出造影导管、导丝和可调阀鞘4,封闭穿刺部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中,主动脉支架1、侧枝支架2和烟囱支架6可根据患处灵活组合,实现多分支血管的重建。本申请利用动脉血压较高的特性,通过主动脉支架1上分支导管102的设置能够将通往分支血管的侧枝支架2建立逆向血流使需要覆盖的分支血管采用逆向灌注供血,确保了后续分支中烟囱支架6和主动脉支架1具有足够的锚定长度,实现按需求决定重建分支血管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分支覆盖。通过主动脉支架1中分支导管102与放送器3中辅导丝腔304的结合,将辅导丝腔304中的导丝预埋在分支导管102中,便于导丝顺利由主动脉支架1进入分支血管,进而更便于侧枝支架2沿导丝进入到分支血管中,支架释放实现精准定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烟囱支架6具有功能层601和防漏层602两层结构,能够有效降低主动脉支架1和烟囱支架6结合处的内漏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覆膜支架系统结构简单、原理清晰、组合灵活多样、所需支架的规格较少,实现有限的支架规格满足不同血管解剖结构的要求。支架子系统01中的各支架释放快捷,无需阻断血流、深低温循环和体外循环,大幅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大幅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另外,由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及难度降低,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同时,显著降低医生及患者接受放射性射线的辐照时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系统能够实现单分支血管到多分支血管的腔内隔绝治疗,如主动脉弓、腹腔干至肾动脉处腔内隔绝治疗。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