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体翻身装置

文档序号:1594598 发布日期:2020-01-07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管体翻身装置 (Pipe body turning-over device ) 是由 刘双华 李斌 孟宪磊 杨联东 王润 孙文东 李晋先 徐士超 贾涛 孔德轩 屈刚 于 2019-09-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体翻身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夹持机构以及吊装线,其中。夹持机构间隔夹持于管体的管壁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架本体和多个连接端,所述支架本体可拆卸地沿所述管体侧壁的径向内外两侧夹持于所述管体侧壁,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吊装线,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任意两个或多个所述连接端,所述吊装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管体翻转。通过改变管体上的受力位置,避免对瓦片之间的点焊位置直接施加沿管体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保护了瓦片点焊位置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大直径管体在通过吊装线带动连接端的翻身过程中,在管体的点焊连接处发生断裂,提高工程安全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be body turning-over device,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fixture and hoist and mount line, wherein.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clamped on the pipe wall of the pipe body at intervals and comprises a support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ends, the support body is detachably clamp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pipe body along the radial inner side and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pipe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ends ar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body; and the hoisting line is connected with any two or more connecting ends of the clamping mechanism and drives the pipe body to overturn under the driving of the driving mechanism. Through changing the stress position on the body, avoid directly applying the effort along body axial direction to the spot welding position between the tile, protected the stability of tile spot welding position connection, avoid the major diameter body at the in-process of standing up that drives the link through the hoist and mount line, break off at the spot welding junction of body, improve engineering safety.)

一种管体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直径管体翻转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体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电站超大直径压力钢管制作安装施工中,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采用的压力钢管,其直径在6m到10m左右,对于超大直径压力钢管通常来说,具有两种管体焊接成型方法,其一,将多个成型的瓦片在专用平台上进行人手工组装焊接,而后,形成大直径管体结构,并在翻身过程中在管体上安装翻身吊耳,实现管体的翻转。上述结构翻转过程中,由于人工在管体内部进行组装焊接耗费时间较长,且施工质量以及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具有较大难度。其二,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多个瓦片在专用平台上定位焊接的方式制作,实现对管体的预组装,而后,将预组装的管体进行翻身,而后将预组装管体转移至纵缝焊接装置上,进而保证瓦片之间连接稳定性。上述工序中点焊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对前期施工占用时间较少,且后续进行对纵缝的焊接有效保证大直径管体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后续施工的安全性,上述工序中难点在于如何对预组装的管体进行翻身。

中国专利文献CN206751216U公开了一种超大直径压力钢管翻身装置,其包括主梁、上支撑梁、下支撑梁以及支撑座。其中,主梁贯穿管体的径向,上支撑梁和下支撑梁分别设置在主梁两端,且上、下支撑梁相互平行设置。具体而言,上支撑梁设置在管体的内侧,下支撑梁设置在管体的外侧,上支撑梁在远离主梁的一端设有安装卡勾,安装卡勾朝向管体外侧回转并卡接在管体的外侧边缘上。上述翻身装置在使用时,通过下支撑梁和上支撑梁上的安装卡勾对管体的外侧壁面进行限位,从而通过吊装绳吊装吊耳,对大直径管体进行翻转。

但是,上述结构的翻身装置中,卡勾的安装位置直接安装在管体的边缘处,因而对管体本身具有在管体上沿管体的轴向方向作用的剪切力,而由于在对管体进行前,构成预组装管体的瓦片与瓦片之间,仅通过点焊连接固定,而在上述剪切力的作用下,瓦片与瓦片之间的点焊点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导致大直径管体在翻身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在对管体进行前,构成预组装管体的瓦片与瓦片之间仅通过点焊相互连接固定,采用上述翻身装置容易造成焊点断裂,导致大直径管体在翻身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管体翻身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夹持机构,间隔夹持于管体的管壁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架本体和多个连接端,所述支架本体可拆卸地沿所述管体侧壁的径向内外两侧夹持于所述管体侧壁,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吊装线,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任意两个或多个所述连接端,所述吊装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管体翻转。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至少一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抵接于所述管壁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对所述管体壁面施加支持力和摩擦力。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至少一组调节结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管体壁面之间;所述调节结构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支撑件设置;

以及套设固定在所述调节杆上的至少一对定位件,一对所述定位件分置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所述调节结构具有允许所述支架本体活动的调节状态,以及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管壁的锁定状态。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支架本体包括U型支架和锁紧支架,所述锁紧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U型支架的开口处。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U型支架包括卡设于所述管体径向内侧的内支架体、卡设于所述管体径向外侧的外支架体,以及固定连接所述外支架体和内支架体的连接架体;至少在所述外支架体和连接架体上设有所述连接端。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外支架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靠近所述连接架体和所述锁紧架体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管体内部的所述架体支撑机构,所述架体支撑机构用以支撑位于管体内的一对所述内支架体,

所述架体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和位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内支架体活动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架体支撑机构连接设置且穿设在所述内支架体上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伸缩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还包括翻转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端和枢接端,所述固定端与翻转支撑面固定,所述枢接端设于所述固定端上并通过枢接组件与靠近所述翻转支撑面的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枢接。

可选地,上述的管体翻身装置,还包括若干辅助支撑机构,与所述翻转支撑机构对应设置于所述翻转支撑面上,对翻转后的所述管体进行辅助支撑。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夹持机构以及吊装线,其中。夹持机构间隔夹持于管体的管壁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架本体和多个连接端,所述支架本体可拆卸地沿所述管体侧壁的径向内外两侧夹持于所述管体侧壁,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吊装线,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任意两个或多个所述连接端,所述吊装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管体翻转。

此结构的管体翻身装置,夹持机构相对夹持在管体的内外两个侧壁面上,从而管体受到支架本体对管体内外侧壁相对的夹持力,也即管体的受力方向仅在管体内壁面朝向外壁面、以及外壁面朝向内壁面。因而,通过改变管体上的受力位置,避免对瓦片之间的点焊位置直接施加沿管体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保护了瓦片点焊位置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大直径管体在通过吊装线带动连接端的翻身过程中,在管体的点焊连接处发生断裂,提高工程安全性。

2.本发明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至少一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抵接于所述管壁上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对所述管体壁面施加支持力和摩擦力。

此结构的管体翻身装置,定位组件上的支撑件直接作用在管体壁面上,进而支撑件对管体壁面施加支撑力,同时在吊装线带动连接端进而带动管体的翻身过程中,支撑体对管体壁面施加相应地摩擦力,摩擦力存在于管体壁面与支撑体二者接触的表面上,进一步对瓦片之间点焊位置实现保护。

3.本发明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至少一组调节结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管体壁面之间;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支撑件设置;以及套设固定在所述调节杆上的至少一对定位件,一对所述定位件分置在所述支撑件和安装板的两侧;所述调节结构具有允许所述支架本体活动的调节状态,以及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管壁的锁定状态。

此结构的管体翻身装置,通过调节结构的设置,保证支撑体抵接于管体两侧壁面上时的稳定性。此外,调节杆的设置,保证定位件在调节杆滑动方向的确定性,定位件通过在调节杆上滑动锁定,进而确定限位支撑体的支撑位置。

4.本发明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支架本体包括U型支架和锁紧支架,所述锁紧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U型支架的开口处。

此结构的管体翻身装置,U型支架与锁紧支架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可容纳管体;锁紧支架的设置确定并固定U型支架的开口大小,进而保证容纳管体空间的确定性;同时,U型支架进一步为夹持管体的内外壁面带来了结构上的支持,实现对管体壁面夹持过程中位置的改变。

5.本发明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U型支架包括卡设于所述管体径向内侧的内支架体、卡设于所述管体径向外侧的外支架体,以及固定连接所述外支架体和内支架体的连接架体;至少在所述外支架体和连接架体上设有所述连接端。内支架体和外支架体分别用于支撑以及连接内外壁面,连接端安装在外支架体和连接架体上,保证管体翻转过程中,一则不会对其他架体干涉,另外保证翻转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其他零部件对翻转过程的影响。

6.本发明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管体内部的所述架体支撑机构,所述架体支撑机构用以支撑位于管体内的一对所述内支架体,

所述架体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和位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内支架体活动连接。

此结构的管体翻身装置,通过连接部与内支架体活动连接,从而架体支撑机构固定两侧的内支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此外,支撑杆的设置进一步内支架体之间相对距离位置进行确定。

7.本发明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架体支撑机构连接设置且穿设在所述内支架体上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伸缩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此结构的管体翻身装置,伸缩安装杆对设置在管体内侧的内支架体上的定位组件一方面起到调节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定位组件上的支撑件抵接管体内壁面起到固定支撑作用,进而保证设置在管体内部的支撑件可以充分抵接在管体壁面上,提高支撑达的稳定性。

8.本发明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还包括翻转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端和枢接端,所述固定端与翻转支撑面固定,所述枢接端设于所述固定端上并通过枢接组件与靠近所述翻转支撑面的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枢接。

此结构的管体翻身装置,通过一个连接端与地面的枢接端通过枢接组件转动连接,从而,在管体翻身过程中,翻转支撑对管体翻转起到支撑作用,因而其与瓦片间的定位焊之间共同承担翻身过程中的力矩,保证翻转过程的稳定性,同时,枢接端与连接端相对地面固定设置,保证翻转过程中,管体不会离开地面,减少了翻身受力,也进一步避免了翻身过程中,管体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发生晃动,造成翻转的安全性降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安装板与调节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架体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一安装示意图;

图8b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二安装示意图;

图8c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三安装示意图;

图8d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四安装示意图;

图9a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一翻身示意图;

图9b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二翻身示意图;

图9c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三翻身示意图;

图9d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四翻身示意图;

图9e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的第五翻身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夹持机构;

11-支架本体;1111-第一连接端;1112-第二连接端;1113-第三连接端;112-内支架体;113-外支架体;114-锁紧支架;115-连接架体;116-滑动孔;

1211-支撑件;12111-凹槽;1212-调节杆;1213-第一定位件;1214-第二定位件;1221-安装板;1222-安装孔;123-安装杆;124-第一定位组件;125-第二定位组件;

2-吊装线;

3-架体支撑机构;31-连接部;32-支撑杆;

4-翻转支撑机构;41-固定端;42-枢接端;43-销轴;

5-辅助支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体翻身装置,如图1至图9e所示,包括:两个夹持机构1、架体支撑机构3以及吊装线2。

其中,夹持机构1间隔夹持在管体的管壁上,架体支撑机构3设置在管体内部,且与夹持机构1支撑连接;吊装线2与夹持机构1连接设置,且吊装线2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以带动管体翻转。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c所示,夹持机构1包括:支架本体11、连接端以及定位组件。其中,支架本体11可拆卸地沿管体侧壁的径向内外两侧夹持于管体侧壁;连接端设于支架本体11上,吊装线2连接于夹持机构1的任意两个或多个连接端;定位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支架本体11上。定位组件上的支撑件1211直接作用在管体壁面上,进而支撑件1211对管体壁面施加支撑力,同时在吊装线2带动连接端进而带动管体的翻身过程中,支撑体对管体壁面施加相应地摩擦力,摩擦力存在于管体壁面与支撑体二者接触的表面上,进一步对瓦片之间点焊位置实现保护。

具体而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支架本体11包括U型支架和锁紧支架114,锁紧支架114固定连接于U型支架的开口处。其中,U型支架包括卡设于管体径向内侧的内支架体112、卡设于管体径向外侧的外支架体113,以及固定连接外支架体113和内支架体112的连接架体115。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具有三个连接端,分别为在外支架体113上靠近锁紧支架114的第一连接端1111、在外支架体113上靠近连接架体115的第二连接端1112、以及设置在连接架体115上的第三连接端1113。U型支架与锁紧支架114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可容纳管体侧壁卡入;锁紧支架114的设置固定了U型支架的开口大小,进而保证容纳管体空间的确定性;同时,U型支架进一步为夹持管体的内外壁面带来了结构上的支持,实现对管体壁面夹持过程中位置的改变。内支架体112和外支架体113分别用于支撑以及连接内外壁面,连接端安装在外支架体113和连接架体115上,保证管体翻转过程中,一则不会对其他架体干涉,另外保证翻转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其他零部件对翻转过程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内支架体112为方钢,外支架体113为工字钢。连接架体115与内支架体112和外支架体113焊接固定,锁紧支架114与内支架体112和外支架体113铰接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5、6和图8b所示,设置在内支架体112上的第一定位组件124与设置在外支架体113上的第二定位组件125均包括:安装板1221、支撑件1211以及调节支撑件1211的调节结构。其中,支撑件1211抵接于管体的管壁上,且支撑件1211对管体壁面施加支持力和摩擦力。支撑件1211对管体的摩擦力、吊装绳对支架本体11的拉力以及翻转支撑机构4对管体的支撑力,三者的合力大于管体的重力。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221上设有两个安装孔1222;安装板1221安装于支架本体11和管体壁面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组件124与第二定位组件125相比,仅在于安装位置以及连接位置不同,第一定位组件124与支撑结构连接设置,第二定位组件125与外支架体113直接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11可以选用橡胶垫,上述材质的选用,保证与管体壁面产生摩擦力时,橡胶垫与管体壁面属于柔性连接并形成软支撑加固,避免对大直径管体的内外壁面进行损伤,有利于成品钢管的保护,同时有效保证摩擦力形成的稳定性,避免支撑体与管体之间发生打滑,造成翻身稳定性降低的缺陷。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调节结构包括调节杆1212、第一定位件1213和第二定位件1214。其中,调节杆1212依次穿过安装孔1222和支撑件1211设置,一对定位件分置在支撑件1211和安装板1221的两侧调节结构具有允许支架本体11活动的调节状态,以及将支架本体11固定于管壁的锁定状态。具体来说,第一定位件1213设置在左侧,第二定位件1214设置在右侧,橡胶垫上设有凹槽12111,第一定位件1213安装在凹槽12111内,调节杆1212依次穿入第二定位件1214、安装板1221、橡胶垫以及第一定位件1213,通过调节第一定位件1213和第二定位件1214的相距距离,保证安装板1221与支撑件1211连接松紧。通过上述调节结构的设置,保证支撑体抵接于管体两侧壁面上时的稳定性。此外,调节杆1212的设置,保证定位件在调节杆1212滑动方向的确定性,定位件通过在调节杆1212上滑动锁定,进而确定限位支撑体的支撑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1221为方形板块,具有突出设置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通孔,用以与外支架体113上的安装固定孔通过螺纹紧固件相互连接,例如螺纹紧固件可以为螺母和螺柱的配合。安装板1221上的两个安装孔1222可以对称设置,进而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架体支撑机构3,其包括支撑杆32和连接部31、以及第一安装结构。其中,连接部31位于支撑杆32两端,连接部31通过第一安装结构与安装板1221固定连接,例如,连接部31与支撑杆32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连接部31远离支撑杆32的一侧具有通孔,用以与第一安装结构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内支架体112上的滑动孔116,以及沿滑动孔116滑动设置的安装杆123,安装杆12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1221和支撑杆32固定连接。例如,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架体支撑机构3。通过连接部31与内支架体112活动连接,从而架体支撑机构3固定两侧的内支架体112之间的相对位置;此外,支撑杆32的设置进一步内支架体112之间相对距离位置进行确定。伸缩安装杆123对设置在管体内侧的内支架体112上的定位组件一方面起到调节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定位组件上的支撑件1211抵接管体内壁面起到固定支撑作用,进而保证设置在管体内部的支撑件1211可以充分抵接在管体壁面上,提高支撑达的稳定性。

如图9d所示,本实施例的管体翻身装置还包括翻转支撑机构4和辅助支撑机构5,其中,翻转支撑机构4包括固定端41和枢接端42,固定端41与翻转支撑面固定,枢接端42设于固定端41上并通过枢接组件与靠近翻转支撑面的其中一个连接端枢接。例如,枢接组件为销轴43。辅助支撑机构5与翻转支撑机构4对应设置于翻转支撑面上,以保证对翻转过后的管体进行辅助支撑。通过一个连接端与地面的枢接端42通过枢接组件转动连接,从而,在管体翻身过程中,翻转支撑对管体翻转起到支撑作用,因而其与瓦片间的定位焊之间共同承担翻身过程中的力矩,保证翻转过程的稳定性,同时,枢接端42与连接端相对地面固定设置,保证翻转过程中,管体不会离开地面,减少了翻身受力,也进一步避免了翻身过程中,管体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发生晃动,造成翻转的安全性降低的缺陷。本实施例中辅助支撑机构5可以为垫块。

本实施例的管体翻身装置,在进行管体翻身动作前,首先将翻身装置安装在管体上,翻身装置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如图8a所示,将安装板1221与调节结构进行组装,并组装位定位组件,而后,将第一定位组件124和安装杆123固定连接并将安装杆123穿设在滑动孔116上实现与内支架体112的连接;第二定位组件125与外支架体113相互锁紧固定,而后,将组装好的U型支架吊装,保证第一定位组件124和第二定位组件125分别设置在管体内壁面和外壁面上;然后,如图8b所示,将锁紧支架114与内支架体112和外支架体113的开口处通过销轴43锁定;最后,如图8c和8d所示,将支撑结构吊装在管体内部,并通过将两端的连接部31分别与安装杆123相互锁定,实现架体支撑机构3与第一安装结构的相互连接,通过转动支撑杆32,从而连接部31在内外螺纹的配合下,调节安装杆123靠近或远离管体壁面,进而调节第二定位组件125上的调节件与管体壁面的接触。至此,翻身装置安装完毕。

本实施例的管体翻身装置,其安装完毕后翻转管体动作如下:

首先,如图9a所示,吊装线2连接两个第三连接端1113,将管体放置在翻转支撑机构4上,并通过销轴43将枢接端42与其中一个夹持机构1的第一连接端1111枢接,例如选用左侧的夹持机构1的第一连接端1111;其后,如图9b所示,将连接在右侧的吊装线2解除与第三连接端1113的连接,此时,右侧得而连接端吊装绳相互抵靠,避免吊装绳对管体壁面磨损,而后将吊装线2的端部与右侧的第一连接端1111连接固定。其后,在驱动机构的带动提升下,如图9c所示,管体本体以枢接端42为旋转轴转动,直至管体旋转90度;最后,如图9d所示,辅助支撑机构5对翻转后的管体进行辅助支撑,如图9e所示,吊装线2更换连接位置,吊装线2的两端分别连接远离枢接端42一侧的夹持机构1上的第一连接端1111和第二连接端1112,便于后续移动。至此,完成管体翻身装置的翻转管体的动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夹持机构1相对夹持在管体的内外两个侧壁面上,从而管体受到支架本体11对管体内外侧壁相对的夹持力,也即管体的受力方向仅在管体内壁面朝向外壁面、以及外壁面朝向内壁面。因而,通过改变管体上的受力位置,避免对瓦片之间的点焊位置直接施加沿管体轴向方向的作用力,保护了瓦片点焊位置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大直径管体在通过吊装线2带动连接端的翻身过程中,在管体的点焊连接处发生断裂,提高工程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体翻身装置,其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相比,存在的区别之处在于,

安装孔1222的设置还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是更多,安装孔1222的设置用于安装调节结构,因此,安装孔1222设置的个数越多,其上安装的调节结构的个数也将越多,当多个调节结构上的支撑件1211越多,夹持机构1与管体连接的稳定性也将越高。当然,当设置一组调节结构以及一个支撑件1211时,也可以不设置安装板1221,调节诶结构直接与内支架体112或是外支架体113直接连接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体翻身装置,其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相比,存在的区别之处在于:

外支架体113上还可以设有一个连接端,例如,设置在靠近锁紧支架114的一侧,两个夹持机构1相互反向安装,当管体水平放置时,其中一个连接端位于底部,相对的另一连接端位于顶部。

当然,在其他变形方式中,连接端的设置个数也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连接端设置个数越多越可保证管体翻转过程的稳定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体翻身装置,其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任一项提供的管体翻身装置相比,存在的区别之处在于:

仅设置支架体和连接端,支架体的内外侧壁面与管体的内外侧壁面相互抵接,同样可以实现管体的翻身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转过程中应壁面支架体与管体的上下边缘位置接触,只要保证支架体与管体之间的接触仅存在与管体的内外壁面上即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监控管理系统及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