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装饰元件的握持元件及相关联的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1870063 发布日期:2021-11-23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车辆的装饰元件的握持元件及相关联的组装方法 (Grip element for a decorative element of a vehicle and associated assembly method ) 是由 阿尔弗雷多·冈萨雷斯 亚历杭德罗·罗曼·埃尔南德斯 哈维尔·昆普利多·阿尔科塞尔 亚历杭德罗· 于 2021-05-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装饰元件(10)的握持元件(14),该握持元件包括主体(18)和U形覆盖元件(22),主体(18)包括内面部、与内面部相对的外面部、前侧面部和后侧面部。所述覆盖元件(22)附接至主体(18)并包括主表面、从主表面延伸的第一延伸表面和从主表面延伸的第二延伸表面。主表面覆盖前侧面部或后侧面部,第一延伸表面至少覆盖外面部的第一被覆盖部分,并且第二延伸表面至少覆盖内面部的第二被覆盖部分。(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rip element (14) for a decorative element (10) of a vehicle, comprising a main body (18) and a U-shaped covering element (22), the main body (18) comprising an inner face, an outer face opposite the inner face, a front face and a rear face. The cover element (22) is attached to the main body (18) and includes a main surface, a first extension surface extending from the main surface, and a second extension surface extending from the main surface. The main surface covers the front surface portion or the rear surface portion, the first extending surface covers at least the first covered portion of the outer surface portion, and the second extending surface covers at least the second covered portion of the inner surface portion.)

用于车辆的装饰元件的握持元件及相关联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装饰元件的握持元件,该握持元件朝着车辆的乘坐室延伸,该握持元件包括主体和U形覆盖元件,该主体包括:

-用于面对装饰元件的内面部,

-与内面部相对的外面部,

-连接外面部的前端部和内面部的前端部的前侧面部,所述“前”对应于车辆的前方,

-连接外面部的后端部和内面部的后端部的后侧面部,所述“后”对应于车辆的后方,

该U形覆盖元件附接至主体并包括主表面、从主表面延伸的第一延伸表面和从主表面延伸的第二延伸表面。

这样的握持元件例如位于门板上或任何其他装饰元件上。

背景技术

已知在这样的握持元件的主体上实现功能元件。典型的功能元件例如是诸如螺钉的附接元件、电缆或者甚至传感器。

然而,这样的握持元件必须是乘客可接近并能够抓住并保持的。因此,从乘坐室内部可以清晰看到它。为了改善握持元件的美学外观,已知的是用覆盖元件覆盖功能元件。该覆盖元件例如是U形的并被卡合到主体上使得覆盖元件的主表面覆盖主体的外面部。

但是,当乘客操纵握持元件时,如果乘客在例如拉动握持元件时向主体的侧面部施加力,则覆盖元件可能会与主体脱离。

另外,这样的握持元件的感觉可能是不愉快的。通常,覆盖元件仅部分地覆盖主体的后侧面部和前侧面部。当乘客抓紧握持元件时,他/她的手的手掌的在手腕附近的部分压在后侧表面上,并且他/她的手指挤压前侧表面。因此,乘客可能会在主体与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上的覆盖元件之间经历不舒适的纹理不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坚固的握持元件,其在美学上令人愉悦并且触摸起来舒适。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握持元件,其中:

-主表面覆盖前侧面部或后侧面部,

-第一延伸表面至少覆盖外面部的第一被覆盖部分,并且

-第二延伸表面至少覆盖内面部的第二被覆盖部分。

本发明提出的握持元件更坚固。乘客在握持元件上施加的拉力指向横向于主体的内面部的方向。相比之下,覆盖元件的脱离方向垂直于该横向方向。因此,例如当乘客操纵握持元件时,覆盖元件不太可能无意地与主体脱离。

另外,所提出的握持元件的感觉得到了改善。实际上,仅主体的前侧面部在主体与覆盖元件之间包括纹理不连续性。乘客只能通过他/她的手指感觉到这种不连续,而他/她通过他/她的手仅感觉到舒适的连续纹理。

根据单独考虑或根据所有技术上可行的组合考虑的本发明的握持元件的其他特征:

-主表面覆盖前侧面部,

-握持元件包括在主体的至少一个面部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U形覆盖元件对从乘坐室观察隐藏了功能元件,

-功能元件是主体到装饰元件的附接元件,

-第一延伸表面和外面部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彼此互补,使得第一延伸表面和第一未被覆盖部分基本上在相同的第一平面中延伸,并且

-第二延伸表面和内面部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彼此互补,使得第二延伸表面和第二未被覆盖部分基本上在相同的第二平面中延伸,

-第一延伸表面和第二延伸表面分别覆盖整个外面部和整个内面部,

-U形覆盖元件被卡合紧固到主体上,第一延伸表面和第二延伸表面是可挠曲变形的,使得第一延伸表面和第二延伸表面分别被卡合紧固到外面部和内面部上,

-U形覆盖元件由塑料材料形成并被覆盖层覆盖。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的装饰元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握持元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如上所述的握持元件的组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平行于主体的前侧面部或后侧面部定位U形覆盖元件的主表面,使得第一延伸表面和第二延伸表面朝着主体延伸,

-将U形覆盖元件朝着主体平移,

-用第一延伸表面覆盖外面部的第一被覆盖部分,并用第二延伸表面覆盖内面部的第二被覆盖部分,

-将U形覆盖元件附接至主体。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通过举例给出并参照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握持元件的装饰元件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握持元件的主体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握持元件的U形覆盖元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术语“外”是指朝着车辆的乘坐室延伸的方向,术语“内”是指朝着在其上实现握持元件的装饰元件延伸的方向。术语“前”和“后”是针对安装在车辆的乘坐室中的装饰元件而定义的,并且对应于车辆的前和后。术语“纵向”对应于沿着车辆长度的车辆的前后方向。术语“横向”对应于按照车辆宽度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术语“高”、“上”、“低”、“下”是相对于定义车辆高度所沿的竖直方向而定义的。

参照图1,从侧视图描述了车辆装饰元件10。

装饰元件10例如是车辆的顶板或门板12。

在下文中,描述了形成门板12的装饰元件10。

门板12用于覆盖车辆的入口。门板12用于与定位在车辆的乘坐室中的一个或多个座椅相邻。

通常,门板12被布置成使其覆盖在门窗下方延伸的门的下部。例如,门板12隐藏了门的至少一个功能元件,例如窗调节机构等。

门板12例如由热塑性材料、特别是由聚丙烯形成,可选地通过填料和/或纤维(例如,天然纤维)增强。

门板12、特别是其外表面可以具有执行其功能的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外表面16可以具有形成支撑表面17的突出表面。这样的支撑表面17形成例如用于坐在与门板12相邻的座位上的乘客的扶手表面。例如,面板12由支撑件和限定外表面16的至少一个装饰性层形成。可以在装饰性层上放置多个装饰性元件或功能元件,其中外表面16由这些元件在它们所在的区域中限定。

门板12包括从门板12朝着乘坐室延伸并用于被乘客抓紧的握持元件14。如图1所示,例如,握持元件14从支撑表面17的前端部朝着门板12的上边缘突出并与外表面16间隔开,使得将手臂放在支撑表面17上的乘客还可以抓住并保持握持元件14。

乘客可以通过在朝着乘坐室延伸的方向上拉动握持元件14而在例如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门。

如果装饰元件10是车辆的顶板,则握持元件14从顶板朝着乘坐室向下延伸。例如,握持元件14位于车门框架上方,使得坐在与门相邻的座位上的乘客能够保持它。

握持元件14包括主体18、功能元件20和U形覆盖元件22。主体18包括内面部26、外面部28、前侧面部30和后侧面部32。

内面部26与门板12的外表面16的一部分相对地延伸并且朝着门板12。例如,内面部26面对门板12并基本上平行于门板12的外表面16延伸。如上所述,外表面16不一定是平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平行”是指内面部26与外表面16的竖直方向基本上平行。外表面16的竖直方向是测量外表面16的高度所沿的方向。

因此,当门板12安装在车辆中时,内面部26面对门板12的外表面16,并且从车辆乘坐室中看不到。外面部28与内面部26相反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内面部26延伸。例如,外面部28面对乘坐室。

因此,当门板12安装在车辆中时,从乘坐室内部可以看到外面部28。

前侧面部30连接内面部26的前端部和外面部28的前端部。后侧面部32连接内面部26的后端部和外面部28的后端部。

主体18、尤其是内面部26、外面部28、前侧面部30和后侧面部32被成形为形成握持元件14。例如,主体18的至少一个面部的形状便于抓紧主体18。例如,主体18形成用于将门推动或拉动得打开或关闭并在车辆运动时用于抓紧的门把手。

参照图2,功能元件20在主体18的至少一个面部上延伸。

例如,功能元件20是用于将主体18附接至门板12的元件。例如,附接元件是位于主体18的上部上的螺钉。例如,附接元件从外面部28突出并穿过门板12的外表面16。在一个变型中,功能元件20是电缆、通风管道或传感器。

参照图1,U形覆盖元件22用于卡合配合到主体18上。特别地,覆盖元件22在卡合时挠曲地变形。

覆盖元件22包括主表面36、从主表面36延伸的第一延伸表面38和从主表面36延伸的第二延伸表面40。例如,覆盖元件22形成盖。

第一延伸表面38和第二延伸表面40从主表面36的每一侧延伸并从主表面36的边缘突出。

例如,第一延伸表面38和第二延伸表面40基本上垂直于主表面36延伸。

当覆盖元件22附接至主体18时,主表面36用于覆盖前侧面部30或后侧面部32。特别地,如图1所示,当覆盖元件22附接至主体18时,主表面36覆盖主体18的后侧面部32。

主体18的未被覆盖元件22覆盖的侧部没有功能元件20,并且具有与覆盖元件22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例如,主体18的未被覆盖元件22覆盖的面部和覆盖元件22具有相似的外观和纹理。

当覆盖元件22附接至主体18时,第一延伸表面38用于至少覆盖外面部28的第一被覆盖部分44。

第一延伸表面38和外面部28的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彼此互补,使得第一延伸表面38和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在相同的第一平面中延伸。

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的形状和第一延伸表面38的形状是互补的。

由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和第一延伸表面38形成的组件的形状是连续的。

例如,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和第一延伸表面38具有相同的外观和纹理,使得乘客难以检测到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和第一延伸表面38之间的过渡。

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和前侧面部30具有相同的外观和纹理,使得乘客难以检测到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和前侧面部30之间的过渡。

例如,第一延伸表面38是可挠曲变形的,使得通过卡合配合将第一延伸表面38附接至主体18的外面部28。例如,将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卡合到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的后端部上。通过使第一延伸表面38挠曲变形使得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与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的后端部相互作用来布置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

当将覆盖元件22附接至主体18时,第二延伸表面40用于至少覆盖内面部26的第二被覆盖部分46。

第二延伸表面40和内面部26的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彼此互补,使得第二延伸表面40和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基本在相同的第二平面中延伸。

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的形状和第二延伸表面40的形状是互补的。

由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和第二延伸表面40形成的组件的形状是连续的。

例如,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和第二延伸表面40具有相同的外观和纹理,使得乘客难以检测到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和第二延伸表面40之间的过渡。

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和前侧面部30具有相同的外观和纹理,使得乘客难以检测到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和前侧面部30之间的过渡。

第二延伸表面40是可挠曲变形的,使得通过卡合配合将第二延伸表面40附接至主体18的内面部26。例如,将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卡合到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的后端部上。通过使第二延伸表面40挠性变形使得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与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的后端部相互作用来布置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

当将覆盖元件22附接至主体18时,覆盖元件22对从乘坐室观察隐藏了功能元件20。

覆盖元件22由塑料材料形成并被覆盖层覆盖。

例如,塑料材料包括热塑性材料,例如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ABS和聚碳酸酯的混合物(PC)或PP和聚乙烯的混合物(PE)。塑料材料是刚性的,也就是说,它在没有外部应力的情况下不会变形。

覆盖层例如由皮革、合成材料、织物、木材或金属形成。覆盖层是柔性的,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不被损坏的情况下容易地挠曲变形。

覆盖元件22用于通过平行于主体18的后侧面部32定位主表面36而被放置在主体18上,使得第一延伸表面38和第二延伸表面40朝着主体18延伸。

覆盖元件22用于通过使覆盖元件22沿着纵向方向X朝着主体18平移而靠在主体18上放置。纵向方向X平行于门板12并朝着门板12的前方延伸。

在下文中,描述了如上所述的握持元件14的组装方法。

组装方法包括平行于主体18的前侧面部30或后侧面部32定位U形覆盖元件22的主表面36,使得第一延伸表面38和第二延伸表面40朝着主体18延伸。将第一延伸表面38定位成使其基本上平行于主体18的外面部28。将第二延伸表面40定位成使得其基本上平行于主体18的内面部26。

例如,将主表面36定位成使其平行于后侧面部32。

然后,使覆盖元件22沿着纵向方向X朝着主体18移动,使得第一延伸表面38覆盖外面部28的第一被覆盖部分44并且第二延伸表面40覆盖内面部26的第二被覆盖部分46。

然后,通过使第一延伸表面38挠曲变形使得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与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的后端部相互作用来布置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然后,将第一延伸表面38卡合到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的后端部上。

通过使第二延伸表面40挠曲变形使得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与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的后端部相互作用来布置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然后将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卡合到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的后端部上。

然后将覆盖元件22固定到主体18上。

根据一个变型,第一延伸表面38覆盖整个外面部28,使得第一被覆盖部分44是整个外面部28,并且外面部28不包括第一未被覆盖部分45。

第一延伸表面38是可挠曲变形的,使得通过卡合配合将第一延伸表面38附接至主体18的前侧面部30上。例如,将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卡合配合到主体18的前侧面部30的端部。通过第一延伸表面38的挠曲变形使得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在前侧面部30的端部之前相互作用来布置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

根据该变型,在组装过程中,通过第一延伸表面38的挠曲变形使得第一延伸表面38与前侧面部30的端部相互作用来布置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然后将第一延伸表面38的前端部卡合配合到前侧面部30的端部中。根据另一个变型,第二延伸表面40覆盖整个内面部26,使得第二被覆盖部分46是整个内面部26,并且内面部26不包括第二未被覆盖部分47。

第二延伸表面40是可挠曲变形的,使得通过卡合配合将第二延伸表面40附接到主体18的前侧面部30上。例如,将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卡合配合到前侧面部30的端部中。通过第二延伸表面40的挠曲变形使得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与前侧面部30的端部相互作用来布置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

根据该变型,在组装过程中,通过第二延伸表面40的挠曲变形使得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与主体18的前侧面部30的端部相互作用来布置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然后,将第二延伸表面40的前端部卡合配合到前侧面部30的端部中。

根据又一个变型,覆盖元件22用于通过螺钉或钩子固定到主体18上。

由于本发明提出的握持元件14,覆盖元件22不太可能无意地与主体18脱离。这是因为乘客施加到握持元件14上的拉力与握持元件14的组装方向(即,纵向方向X)不是共线的。

此外,由握持元件14提供的感觉得到改善。实际上,当乘客抓紧根据本发明的握持元件14时,仅他/她的手指抓紧主体18的前侧面部30。乘客的手掌完全搁在覆盖元件22上。因此,乘客仅感觉到覆盖元件22的舒适的连续纹理。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车载冰箱一体化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