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

文档序号:429798 发布日期:2021-12-24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气囊 (Air bag ) 是由 齐藤秀明 于 2021-06-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对拉伸部件的设定部位和排气孔的设定部位的限制更少的气囊。本发明的气囊(10)具有袋状的气囊主体(20)、设置于气囊主体(20)的内部的拉伸部件(30、30a、30b)及设置于气囊主体(20)的排气孔(50),在从与排气孔(50)正交的方向经由排气孔(50)观察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的内侧的二维观察时,拉伸部件(30、30a、30b)具有配置于与排气孔(50)重叠的位置的重叠部(35),且重叠部(35)的至少一部分在正交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排气孔(50)的与重叠部(35)相对应的部分中的、在正交方向上的间隔。(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bag capable of reducing restriction on a set portion of a tension member and a set portion of a vent hole. The airbag (10)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 bag-shaped airbag main body (20), stretching members (30, 30a, 30b) provided inside the airbag main body (20), and a vent hole (50) provided in the airbag main body (20), wherein the stretching members (30, 30a, 30b) have an overlapping portion (35) disposed at a position overlapping the vent hole (50) when viewed from a two-dimensional view of the inside of the airbag main body (20) inflated and deployed through the vent hole (50) in a direction orthogonal to the vent hole (50), and the dimension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overlapping portion (35)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is smaller than the interval in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in the portion of the vent hole (50) corresponding to the overlapping portion (35).)

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气囊。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气囊装置,其减轻在汽车等车辆碰撞时施加于乘客的冲击来保护乘客。气囊装置通常具有:供给气体的充气装置及具备折叠成规定形状的袋状的气囊主体的气囊。

在日本特开2002-34754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气囊,其在袋状的气囊主体的内侧从气囊主体的基端侧到膨出前端侧设置有拉带(strap)(拉伸部件)。

在专利文献1的气囊中,通过上述拉带安装于气囊主体内,在气体流入气囊主体内而气囊主体膨胀展开时,拉带在气囊主体内被气囊主体拉紧而拉伸,由此气囊主体的展开形状(膨胀形状)受到限制。

尤其,在专利文献1的气囊中,拉带在气囊主体中的基端侧与膨出前端侧之间的部分固定于气囊主体而被支撑。在专利文献1中有如下说明:通过如上述那样支撑拉带,能够分散由拉带的拉伸产生的反作用力来减小气囊主体的振动,并且,增加气囊主体的展开形状的选择自由度来实现良好的展开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754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气囊中,限制气囊主体的展开形状的拉带具有一定的宽度,该拉带以沿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的内周面的方式以环状安装于气囊主体的内侧。

在气囊中,被称作排气孔的圆形开口部通常设置于气囊主体。通过设置这种排气孔,在气囊主体膨胀展开而乘客与气囊主体接触时,从排气孔排出供给到气囊主体的内部的气体,由此,能够吸收乘客接触时的能量而减轻对乘客的冲击。

另一方面,当在专利文献1的气囊的气囊主体上设置如上所述的排气孔时,若以环状设置于气囊主体的内侧的拉带配置成与排气孔的位置重叠,则排气孔被拉带阻塞而有可能损害排气孔的排气性能。因此,认为当在气囊主体上设置拉带(拉伸部件)和排气孔这两个时,拉带的设定部位和排气孔的设定部位受到限制,导致气囊的设计自由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对拉伸部件的设定部位和排气孔的设定部位的限制更少的气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气囊,其搭载于车辆,所述气囊的特征在于,具有:袋状的气囊主体,通过气体的流入而膨胀;至少一个拉伸部件,配置于所述气囊主体的内部,并限制所述气囊主体的膨胀形状;以及至少一个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气囊主体,并排出所述气囊主体内的所述气体,在从与所述排气孔正交的方向经由所述排气孔观察膨胀展开的所述气囊主体的内侧的二维观察时,所述拉伸部件具有配置于与所述排气孔重叠的位置的重叠部,且在将相对于所述拉伸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时,所述重叠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排气孔的与所述重叠部相对应的部分中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间隔。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囊中,优选所述重叠部以所述重叠部的所有部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尺寸均小于所述排气孔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最大间隔的方式形成。

并且,在本发明的气囊中,优选在所述拉伸部件的一部分配置有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尺寸变小的窄部,所述重叠部设置于所述拉伸部件的所述窄部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气囊中,优选所述拉伸部件由具备柔软性的带部件形成,所述窄部是通过将所述带部件的一部分在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上折叠,且在被折叠的部分使所述带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互重合并进行固定而形成的。

并且,在本发明的气囊中,所述拉伸部件由具备柔软性的带部件形成,所述窄部是通过将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带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对拉伸部件的设定部位和排气孔的设定部位的限制更少,从而能够提高气囊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气囊的立体图。

图2是从乘客侧观察的图1所示的气囊时的气囊的后视图。

图3是从与乘客侧相反的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气囊时的气囊的主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设置于气囊的拉伸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V-V线上的气囊的剖面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拉伸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拉伸部件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5-方向盘,10-气囊,11-充气装置,20-气囊主体,21-盘对置面部(前表面部),22-乘客对置面部(后表面部),23-外周侧面部,30-第1拉伸部件,30a、30b-第1拉伸部件,31-带固定部,32-带主体部,32a、32b-带主体部,33-窄部,33a、33b-窄部,34-渐减部,35-重叠部,36-临时重叠部,37、38-开口部,40-第2拉伸部件,50-排气孔,G-排气孔中的正交方向(带宽度方向)的最大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出实施例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且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气囊为用于设置于汽车的方向盘的驾驶座用气囊装置中的气囊,但本发明同样也可以适用于用于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等其他气囊装置中的气囊。

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气囊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及图3是从乘客侧或方向盘侧观察气囊时的气囊的后视图及俯视图。在图1~图3中,以气囊膨胀展开的状态示出。

另外,关于气囊,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是指从驾驶员侧观察安装于方向盘的气囊装置时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并且,前方是指从驾驶员侧观察气囊装置时相对于气囊装置位于里侧(方向盘侧)的方向,后方是指相对于气囊装置位于跟前侧(驾驶员侧)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气囊装置安装于方向盘5,在汽车碰撞等时,气囊装置的气囊10朝向成为乘客侧的后方膨胀展开,使乘客与该膨胀展开的气囊10接触而牵制乘客,由此保护乘客(参考图5)。

气囊装置具有: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气囊10、向气囊10供给气体的充气装置11及保持气囊10及充气装置11等的未图示的保持部件(保持器)。并且,膨胀之前的气囊10以规定的顺序被折叠,进而,以保持用未图示的罩体包住的状态安装于保持部件。另外,在本发明中,形成气囊装置的构件或部件中除气囊10以外的构件或部件(充气装置11或保持部件等)的结构并不受特别限定。

本实施例的气囊10具有:形成为袋状的气囊主体20、配置于气囊主体20的内部的第1拉伸部件30及第2拉伸部件40、使充气装置11的一部分插通的未图示的插通开口部及用于排出流入到气囊主体20内的气体的两个排气孔50。在该情况下,第1拉伸部件30为在气囊10膨胀时沿相对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部件,第2拉伸部件40为在气囊10膨胀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件。

气囊主体20由单个或多个基布(面板)形成为袋状。气囊主体20形成为,在膨胀展开时,从驾驶座侧观察的后视(参考图2)或从方向盘5侧观察的主视(参考图3)时,呈大致圆形或角部形成为带圆角的大致四边形(大致圆角四边形)的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适当的厚度。

在气囊主体20膨胀展开时,设置于气囊主体20内的第1拉伸部件30及第2拉伸部件40被拉伸而在第1拉伸部件30及第2拉伸部件40中产生张力,通过这种第1拉伸部件30及第2拉伸部件40的张力,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的膨胀形状受到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通过第1拉伸部件30及第2拉伸部件40的上述限制而具有与方向盘5对置的盘(wheel)对置面部(前表面部)21、与乘客对置的乘客对置面部22(后表面部)及连接盘对置面部21与乘客对置面部22之间的外周侧面部23。

气囊10的两个排气孔50和未图示的插通开口部设置成在气囊主体20膨胀展开时配置于气囊主体20的盘对置面部21。两个排气孔50形成为将气囊主体20的基布从内表面贯通到外表面。并且,在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的主视或后视时,左右的各排气孔50以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为基准设置于对称的位置,并且呈圆形或大致圆形。另外,在本发明中,排气孔50及插通开口部的设置部位、排气孔50的形状及排气孔50的设置个数并不受限定,可以根据气囊10的大小或膨胀形状等进行变更。

在气囊主体20的内部安装有两个一组的第1拉伸部件30和两个一组的第2拉伸部件40。第1拉伸部件30及第2拉伸部件40由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且扁平的带状的基布(带部件、带状部件)形成,且具备能够折弯的柔软性。

在此,第1拉伸部件30的长度方向是指从细长的第1拉伸部件30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例如是指通过将第1拉伸部件3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拉紧而使其以直线状笔直地拉伸时,第1拉伸部件30笔直地延伸的方向。并且,第2拉伸部件40的长度方向与第1拉伸部件30同样地是指从细长的第2拉伸部件40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

各第1拉伸部件30通过第1拉伸部件3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固定于气囊主体20中的外周侧面部23的互不相同的位置的内表面而安装于气囊主体20内。在该情况下,第1拉伸部件3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通过缝合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内表面。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第1拉伸部件30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内表面的方法及手段并不受特别限定。

如上所述,通过第1拉伸部件3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外周侧面部23,在气囊主体20膨胀展开时,各第1拉伸部件30沿相对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被拉伸,且产生沿第1拉伸部件30的长度方向的张力。由此,能够在相对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限制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的膨胀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1拉伸部件30以在膨胀展开的气囊10的后视(图2)或主视(图3)时在气囊主体20的中央部相互交叉而呈大致X字状的方式,以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大致对称的关系安装于气囊主体20内。在该情况下,第1拉伸部件30以形成后述的带主体部32的基布的带表面及带背面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通过两个第1拉伸部件30如此安装于气囊主体20,能够使气囊主体20以例如与方向盘5的轮缘部或抓握部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式稳定地膨胀展开成如上所述的大致圆形或大致圆角四边形的形状。

第1拉伸部件30具有: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外周侧面部23的一对带固定部31(第1拉伸部件30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配置于两个带固定部31之间的带主体部32、在膨胀展开的气囊10的后视(图2)或主视(图3)时正交方向上的尺寸比带主体部32小的窄部33及从带主体部32朝向窄部33而使正交方向上的尺寸渐减的渐减部34。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正交方向是指在膨胀展开的气囊10的后视(图2)或主视(图3)时相对于第1拉伸部件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第1拉伸部件30的带主体部32形成为,在气囊10的后视(图2)或主视(图3)时,与第1拉伸部件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为与第1拉伸部件30的带表面及带背面平行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成为恒定的大小。在该情况下,带主体部32中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在第1拉伸部件30沿其长度方向被拉伸而产生了张力时,能够确保不会因该张力而产生第1拉伸部件30的破裂的强度的规定的大小以上。

由此,能够使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的膨胀形状稳定。并且,通过增大带主体部32中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第1拉伸部件30的带固定部31中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容易确保为较大。

其结果,能够容易增大带固定部31相对于气囊主体20的固定面积,从而能够提高第1拉伸部件30的固定强度。由此,在气囊主体20膨胀展开时能够使第1拉伸部件30的位置稳定,并且能够稳定发挥限制气囊主体20的膨胀形状的功能。例如,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带主体部32形成为,在气囊10的后视(图2)或主视(图3)时,带主体部32的带宽度方向(正交方向)的尺寸大于排气孔50中的所述带宽度方向的最大间隔G(在该情况下为排气孔50的直径)。

如图4所示,第1拉伸部件30的窄部33通过将基布(带部件)在带宽度方向上折叠成一半并且将该折叠的基布中的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重合并通过缝合进行固定而形成。这种窄部33仅设置于第1拉伸部件30的一部分上,并且形成为在膨胀展开的气囊10的后视(图2)或主视(图3)时带宽度方向(正交方向)的尺寸为大致恒定的大小。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形成窄部33而固定基布的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方法及手段并不受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利用粘接等。

第1拉伸部件30具有重叠部35,该重叠部35在经由排气孔50从与排气孔50正交的方向观察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的内侧时,例如如图3所示,配置于与排气孔50重叠的位置。即,第1拉伸部件30的重叠部35可以说是从气囊主体20的外侧经由排气孔50观察气囊主体20的内侧时第1拉伸部件30的能够辨认的部分。

在此,与排气孔50正交的方向是指例如排气孔50被假想的基布覆盖时,该假想的基布中的沿排气孔50的中心部或中央部的法线的方向。并且,与排气孔50正交的方向也可以说是例如排气孔50的周缘配置于一个平坦的假想平面上时,相对于该假想平面正交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第1拉伸部件30在设置于第1拉伸部件30的窄部33的范围内配置有上述重叠部35。换言之,第1拉伸部件30的重叠部35仅由窄部33形成。在该情况下,在经由排气孔50从与排气孔50正交的方向观察气囊主体20的内侧的二维俯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与从前方观察气囊10的主视相同。参考图3)时,重叠部35形成为与第1拉伸部件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排气孔50的与重叠部35相对应的部分中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间隔。

在此,在气囊10的主视(图3)时,第1拉伸部件30的重叠部35和排气孔50表示在二维平面上。并且,与排气孔50正交的方向和第1拉伸部件30的带宽度方向处于相互正交的位置关系。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从与排气孔50正交的方向经由排气孔50观察气囊主体20的内侧的二维观察(主视)时,与重叠部35(第1拉伸部件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成为与第1拉伸部件30的“带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与本实施例不同,例如,当第1拉伸部件30以第1拉伸部件30的带宽度方向相对于排气孔50倾斜的姿势安装于气囊主体20时,在气囊10的主视(二维观察)时所表示的与重叠部3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与带宽度方向不同,另外,在该情况下,重叠部35中的与第1拉伸部件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尺寸为二维平面上的正交方向的尺寸。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重叠部35以该重叠部35的所有部分均小于排气孔50的沿带宽度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大间隔(即,排气孔50的直径)的方式形成。

通过第1拉伸部件30的重叠部35相对于排气孔50以如上所述的大小设置,即使重叠部35相对于排气孔50在与排气孔50正交的方向(换言之,主要排出气体的方向)上重叠,也能够抑制因该重叠部35而排气孔50的排气性能(排气效率)下降。

在该情况下,重叠部35(窄部33)中的带宽度方向(所述正交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排气孔50中的沿带宽度方向的方向的最大间隔G的50%以下,优选设定为25%以下。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第1拉伸部件30的重叠引起的排气孔50的排气性能下降。

另外,本实施例的第1拉伸部件30的整个重叠部35由窄部33形成,但在本发明中,只要重叠部35的至少一部分(优选重叠部35的50%以上的部分)由窄部33形成即可,由此,能够抑制排气孔50的排气性能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从驾驶座侧观察膨胀展开的气囊10的图2的后视时,第1拉伸部件30具有与配置于比气囊主体20的乘客对置面部22更靠里侧的排气孔50重叠的临时重叠部36。在该情况下,第1拉伸部件30的临时重叠部36相对于上述重叠部35设置于第1拉伸部件30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及范围,且与重叠部35同样地仅由第1拉伸部件30的窄部33形成。

两个第2拉伸部件40通过第2拉伸部件4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盘对置面部21的内表面并且另一端部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乘客对置面部22的内表面而安装于气囊主体20内。在该情况下,第2拉伸部件4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通过缝合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内表面。另外,将第2拉伸部件40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内表面的方法及手段并不受特别限定。

通过第2拉伸部件40如此固定于气囊主体20的盘对置面部21及乘客对置面部22,在气囊主体20膨胀展开时,各第2拉伸部件40沿前后方向被拉伸,由此,能够在前后方向上限制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的膨胀形状。利用左右的第2拉伸部件40来限制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的前后方向的行程。

本实施例的气囊10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与前后方向正交地配置成大致X字状的两个第1拉伸部件30和限制前后方向的行程的两个第2拉伸部件40,如图5所示,能够容易使支撑气囊主体20与乘客(驾驶员)接触的受压面形成为平坦,并且容易将该受压面确保得较宽。由此,能够提高气囊装置对乘客的牵制性能。另外,在图5的剖视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地示出第1拉伸部件30及第2拉伸部件40的效果,示意性地示出了气囊10的剖面,并且简单地示出了气囊10与方向盘5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2拉伸部件40在膨胀展开的气囊10的后视(图2)或主视(图3)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拉伸部件40安装于与配置成大致X字状的两个第1拉伸部件30不重叠的位置。例如,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两个第2拉伸部件40安装于膨胀展开的气囊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且从两个第1拉伸部件30的交叉部分向左右侧方远离的位置。并且,各第2拉伸部件40以带状的基布的表面和背面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

在具备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气囊10的气囊装置中,在具备该气囊装置的汽车发生了碰撞时,通过从气囊装置的充气装置11向气囊主体20的内部供给气体(gas),使折叠的气囊10(袋状的气囊主体20)膨胀展开。

在该膨胀展开时,能够利用设置于气囊10的第1拉伸部件30及第2拉伸部件40来限制气囊主体20的膨胀形状,由此,能够使气囊主体20适当且迅速地膨胀展开成规定的形状。并且,在乘客(驾驶员)与膨胀展开的气囊主体20接触时,能够稳定地牵制乘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1拉伸部件30的上述重叠部35(或临时重叠部36)由带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窄部33形成,因此在气囊主体20的膨胀展开时,即使第1拉伸部件30配置于相对于排气孔50重叠的位置,也能够适当确保排气孔50的排气性能(排气效率)。因此,在用膨胀展开的气囊10牵制乘客之后,能够从排气孔50顺畅地排出气囊主体20内的气体(gas),由此,能够减轻施加于乘客的冲击来安全地保护乘客。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对设置于气囊10的第1拉伸部件30的设定部位和排气孔50的设定部位进行了具体说明,但第1拉伸部件30的设定部位及排气孔50的设定部位可以根据车辆的形态或方向盘5的大小或形状等进行变更。在该情况下,通过如本实施例那样由带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窄部形成拉伸部件(第1拉伸部件)的与排气孔重叠的重叠部(或临时重叠部),能够利用拉伸部件来抑制排气孔的排气性能下降。因此,拉伸部件的设定部位及排气孔的设定部位不会因排气孔与拉伸部件重叠而受到限制(或不易受到限制),其结果,能够提高气囊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拉伸部件30的窄部33是通过固定沿带宽度方向折叠的形态而形成的。但是,在本发明中,第1拉伸部件的窄部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形态,只要最终能够使窄部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1拉伸部件的带主体部,则也可以以例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形态或图7所示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形态等其他形态形成。

例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1拉伸部件30a具有:固定于气囊主体的未图示的一对带固定部、带宽度方向的尺寸为恒定大小的带主体部32a及带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带主体部32a小的窄部33a。

该第1拉伸部件30a的窄部33a是通过在形成第1拉伸部件30a的基布的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一个开口部37而减小基布部分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来形成的。另外,在该变形例中,通过在第1拉伸部件30a上设置一个开口部37来形成了窄部33a,但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在第1拉伸部件的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开口部来形成窄部。

并且,图7所示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1拉伸部件30b具有:固定于气囊主体的未图示的一对带固定部、带宽度方向的尺寸为恒定大小的带主体部32b及带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带主体部32b小的窄部33b。

该第1拉伸部件30b的窄部33b是通过形成第1拉伸部件30b的基布具有从带宽度方向的两侧缘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设置的一对开口部38来形成的。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仅在基布中的带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部中的任一侧缘部设置开口部来形成窄部。

通过使用具备图6所示的第1拉伸部件30a或图7所示的第1拉伸部件30b的气囊来形成气囊装置,也能够得到与使用上述实施例的气囊10来形成的气囊装置相同的效果。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