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

文档序号:753394 发布日期:2021-04-06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 (Device for pressurizing skin flap ) 是由 夏卫东 林才 戴文统 刘政军 赵胜 李元 于 2020-12-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包括: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设置在血管内,所述血管支架为空心管;增压泵本体,所述增压泵本体设置在所述血管支架内,所述增压泵本体包括进液管与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上均设置连接装置,所述增压泵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血管支架内壁可拆卸连接;第一瓣膜,所述第一瓣膜设置在所述出液管内;第二瓣膜,所述第二瓣膜设置在所述进液管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通过设置增压泵,增压泵能够增大血管灌注压,借助增压泵的力量,可以提高远端皮瓣的运血能力,使皮瓣远端和周缘建立新的血液循环,使皮瓣存活良好。(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pressurizing a skin flap, which comprises: the intravascular stent is arranged in a blood vessel and is a hollow tube; the booster pump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blood vessel support and comprises a liquid inlet pipe and a liquid outlet pipe, connecting devices are arranged on the liquid inlet pipe and the liquid outlet pipe, and the booster pump body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blood vessel support through the connecting devices; a first valve disposed within the outlet tube; a second valve disposed within the inlet conduit. The invention aims to provide a device for pressurizing a skin flap,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booster pump is arranged, the booster pump can increase the perfusion pressure of a blood vessel, the blood transport capacity of a skin flap at the far end can be improved by means of the force of the booster pump, new blood circulation is established at the far end and the periphery of the skin flap, and the skin flap can survive well.)

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以及建筑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糖尿病性溃疡等慢性创面的出现,存在大面积皮肤和组织缺损的病人愈发常见,这类病人往往会因存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无法进行直接缝合,需要进行皮瓣修复。而随意皮瓣因其应用灵活,取用方便,恢复良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随意皮瓣的长宽比超过1.5:1的时候,其远端血液供应不良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这无疑对随意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带来很大的限制。血液灌注压是限制随意皮瓣的最终长度的关键因素(突破目前1.5:1的临床现状),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但其存在血管吻合困难,且会造成新的组织创伤以及血管吻合漏、吻合口血栓等风险,临床操作难度大,一般医院难以开展。

目前,在皮瓣修复手术完成后,由于血管灌注压不足,远端皮瓣血运差,而导致皮瓣坏死。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迅猛发展,如何有效、简便、微创的加强血液灌注压,增加随意皮瓣存活,减少皮瓣坏死,在临床上存在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在皮瓣修复手术完成后,由于血管灌注压不足,远端皮瓣血运差,而导致皮瓣坏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设置在血管内,所述血管支架为空心管;

增压泵本体,所述增压泵本体包括进液管与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血管支架连通;

第一瓣膜,所述第一瓣膜设置在所述出液管内;

第二瓣膜,所述第二瓣膜设置在所述进液管内。

优选的,所述增压泵本体设置血管支架内或位于体外;

所述进液管远离增压泵本体的一端与体外供血装置的出血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上设置连接装置,所述进液管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出血管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血管支架的管壁呈网状结构且可在扩张状态与压缩状态之间径向变形。

优选的,所述增压泵本体上端设置有微型电机,供电装置与所述微型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型电机朝向所述增压泵本体一端设置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延伸至所述增压泵本体内部并设置叶轮。

优选的,所述叶轮表面设有药物涂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瓣膜与所述第二瓣膜均采用生物医用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套设在所述出液管上,所述第一圆环内圈与所述出液管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靠近所述出液管一侧设置第二凹槽;

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圆环内圈与所述出液管外壁转动连接;

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通孔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圆环上,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圆环外壁并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

滑板,所述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二通孔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圆环外壁接触,所述滑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圆环外部并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截面为弧形;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转动连接;

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电磁铁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磁性块,所述磁性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磁性块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磁性块下表面与所述电磁铁上表面接触,所述磁性块下端磁性与所述电磁铁通电后的上端磁性相同;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环上,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圆环前、后表面;

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套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朝向所述第二圆环一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设置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套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通孔内。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液管内,用于检测所述出液管内血液的流速;

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液管内,用于检测所述进液管内血液的流速;

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上,用于检测所述第四转轴的转速;

转速调节器,所述转速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增压泵本体上端,所述转速调节器与所述微型电机电性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微型电机的转速;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调节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控制所述转速调节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增压泵本体的实际增压效率:

其中,η1为所述增压泵本体的实际增压效率,l1为所述增压泵本体的预设扬程,v1为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出液管内血液的流速,v2为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进液管内血液的流速,π为圆周率,π取3.14,r1为所述出液管的半径,ρ为所述出液管内血液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P1为所述微型电机的额定功率,C为所述出液管内的阻力系数,C1为所述进液管内的阻力系数,C0为预设阻力系数;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及所述转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微型电机的目标转速:

其中,n2为所述微型电机的目标转速,n1为调节转速前所述转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四转轴的转速,v0为所述出液管内的目标流速,e为自然常数,e取2.72,r2为所述叶轮的半径,μ为所述出液管内血液的粘度系数;l g以10为底的对数,t为单位时间;

步骤3:根据所述步骤2的计算结果,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转速调节器将所述微型电机的实际转速调节至所述微型电机的目标转速。

优选的,所述血管支架内还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位于体外一端还连接有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储存箱;

所述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还包括支撑及排出装置;

支撑及排出装置包括:

U形座;

若干第一弹性组件,所述U形座内底端周侧均匀布置有所述若干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套筒,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座内底端;竖直导杆,下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第三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三弹簧上端与所述竖直导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下端与所述U形座内底端固定连接;

支撑板,固定连接在若干第一竖直导杆上端,所述第一储存箱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储存箱与U形座内侧壁滑动连接;

排出管道,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座一侧壁,且贯穿所述U形座所述一侧壁,所述第一储存箱靠近排出管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排出管道匹配的排出口;

排出箱,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座靠近所述一侧壁,所述排出箱内进口与所述排出管道固定连接;

活塞,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排出箱内;

若干第四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下端与所述排出箱下端内壁之间;

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座内底端中部;

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二电动绕线轮,前后间隔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电动绕线轮上设置第一拉绳,所述第二电动绕线轮上设置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远离第一电动绕线轮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

定滑轮,设置在所述排出箱内、且位于活塞下方,所述第二拉绳远离第二电动绕线轮的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后与所述活塞下端固定连接;

第二储存箱与所述排出箱的排出口连通;

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弹簧上,用于检测竖直导杆对第三弹簧的压力;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二电动绕线轮、第一电动绕线轮电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通过设置增压泵,增压泵能够增大血管灌注压,借助增压泵的力量,可以提高远端皮瓣的运血能力,使皮瓣远端和周缘建立新的血液循环,使皮瓣存活良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中血管支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中充电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中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中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B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支撑及排出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下:1、血管支架;2、增压泵本体;3、进液管;4、出液管;5、第一瓣膜;6、第二瓣膜;7、微型电机;8、供电装置;9、第一凹槽;10、第一通孔;11、第一转轴;12、第一锥齿轮;13、涡轮;14、第二转轴;15、第一轴承;16、第二锥齿轮;17、第三锥齿轮;18、微型发电机;19、第三转轴;20、第四锥齿轮;21、第四转轴;22、叶轮;23、第一圆环;24、第二凹槽;25、第二圆环;26、第二通孔;27、滑板;28、连接板;29、连接杆;30、电磁铁;31、磁性块;32、第一弹簧;33、第三通孔;34、套管;35、第二弹簧;36、限位杆;37、第一储存箱;38、支撑及排出装置;381、U形座;382、第一弹性组件;3821、套筒;3822、第三弹簧;3823、竖直导杆;383、支撑板;384、排出管道;385、排出箱;386、活塞;387、第二弹簧;388、定滑轮;389、支撑座;3810、第一电动绕线轮;3811、第二电动绕线轮;3812、第一拉绳;3813、第二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

血管支架1,所述血管支架1设置在血管内,所述血管支架1为空心管;

增压泵本体2,所述增压泵本体2包括进液管3与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与所述血管支架1连通;增压泵本体内设置增压装置,具体可为下述微型电机及其相关结构。

第一瓣膜5,所述第一瓣膜5设置在所述出液管4内;

第二瓣膜6,所述第二瓣膜6设置在所述进液管3内。

其中,可选的,所述增压泵本体2设置血管支架1内或位于体外;

所述进液管3远离增压泵本体2的一端与体外供血装置的出血管连接,所述进液管3上设置连接装置,所述进液管3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出血管可拆卸连接。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瓣膜5与所述第二瓣膜6均采用生物医用材料制成。

第一瓣膜5和第二瓣膜6均采用生物医用材料制成,生物医用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生理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用手术介入的模式将血管支架1植入血管内,血管支架1的外壁与血管内壁贴合,血管支架1固定放置在血管内,然后启动增压泵本体2,增压泵本体2开始运行,增压泵本体2能够为血液增压,在出液口设置第一瓣膜5,在进液口设置第二瓣膜6,第一瓣膜5与第二瓣膜6起到了单向阀门的作用,使血管中的血液进行单向流动,通过增压泵的增压,能够增大血管灌注压,借助增压泵的力量,可以提高远端皮瓣的运血能力,使皮瓣远端和周缘建立新的血液循环,使皮瓣存活良好。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血管支架1的管壁呈网状结构且可在扩张状态与压缩状态之间径向变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血管支架1的管壁呈网状结构,使血管支架1能够在扩张状态与压缩状态之间进行径向变形,从而调整血管支架1的粗细,使得血管支架1植入不同的血管内。

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所述增压泵本体2上端设置有微型电机7,所述进液管3位于体外一端上端设置有供电装置8,所述供电装置8与所述微型电机7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增压泵本体2上端设置微型电机7,微型电机7所述进液管上端的供电装置8电性连接,供电装置8可以为可充电电池,通过供电装置8为微型电机7供电,微型电机7开始运转,从而使增压泵开启增压工作。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

第一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9设置在所述进液管3上端内壁(具体为出液管远离血管支架处),所述第一凹槽9上端设置第一通孔10,所述第一通孔10上端与所述进液管3外部连通;

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设置在所述进液管3内,所述第一转轴1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9下方,所述第一转轴11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管4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1上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第一锥齿轮12与涡轮13,所述涡轮13上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上端均位于所述第一凹槽9内;

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0内,所述第二转轴14上套设有第一轴承15,所述第二转轴14通过所述第一轴承15与所述第一通孔10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4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10下方并设置第二锥齿轮16,所述第二锥齿轮16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啮合,所述第二转轴14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10上方并设置第三锥齿轮17;

微型发电机18,所述微型发电机18设置在所述进液管3上端外壁,所述微型发电机18与所述供电装置8电性连接,所述微型发电机18远离所述供电装置8一端设置第三转轴19,所述第三转轴19远离所述微型发电机18一端设置第四锥齿轮20,所述第四锥齿轮20与所述第三锥齿轮17啮合。

其中优选的,该实施例用于增压泵本体位于体外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当血液在进液管3向流动时,血液流动带动涡轮13转动,涡轮13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1转动,第一转轴11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第一锥齿轮12与第一凹槽9内的第二锥齿轮16啮合,通过齿轮传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带动第二转轴14在第一通孔10内转动,第二转轴14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7转动,第三锥齿轮17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20转动,第四锥齿轮20转动带动第三转轴19转动,第三转轴19与微型发电机18连接,第三转轴19转动会使微型发电机18发电,微型发电机18与供电装置8电性连接,微型发电机18产生的电能能够直接为供电装置8充电,从而提高供电装置8的电量,延长供电装置8的使用寿命,从而为微型电机7充分供电,增压泵的增压时长延长,保证皮瓣远端良好的血液循环,防止皮瓣坏死。

实施例5,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微型电机7朝向所述增压泵本体2一端设置第四转轴21,所述第四转轴21延伸至所述增压泵本体2内部并设置叶轮22。

其中,可选的,所述叶轮22表面设有药物涂层。叶轮22表面涂有药物涂层,药物涂层可以为VEGF涂层、抗菌素的缓释制剂、抗凝药物的缓释成分等,不仅提高了叶轮22的耐腐蚀性,而且可以避免叶轮22材质对血液造成污染。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微型电机7一端设置第四转轴21,第四转轴21延伸至增压泵本体2内部并设置叶轮22,微型电机7启动带动叶轮22快速转动,叶轮22的叶片驱使血液转动,血液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22外缘流去,同时,叶轮22从进液管3吸进血液,在这一过程中,叶轮22中的血液绕叶片流动,在绕流运动中,血液产生作用力作用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血液,这个力对血液做功,使得血液得到能量流出叶轮22而从出液管4流出,从而增大血液的动能与压能,提高了血管内血液的灌注压,提高了远端皮瓣的运血能力。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圆环23,所述第一圆环23套设在所述出液管4上,所述第一圆环23内圈与所述出液管4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23靠近所述出液管4一侧设置第二凹槽24;

第二圆环25,所述第二圆环25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4内,所述第二圆环25内圈与所述出液管4外壁转动连接;

第二通孔26,所述第二通孔26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通孔26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圆环23上,所述第二通孔26贯穿所述第一圆环23外壁并与所述第二凹槽24连通;

滑板27,所述滑板27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26内,所述滑板27与所述第二通孔26滑动连接,所述滑板27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24内并与所述第二圆环25外壁接触,所述滑板27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圆环23外部并设置连接板28,所述连接板28截面为弧形;

连接杆29,所述连接杆29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4内,所述连接杆29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25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9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8远离所述连接板28一端转动连接;

电磁铁30,所述电磁铁30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4内,所述电磁铁30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2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30与所述供电装置8电性连接;

磁性块31,所述磁性块31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4内,所述磁性块31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25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磁性块31下表面与所述电磁铁30上表面接触,所述磁性块31下端磁性与所述电磁铁30通电后的上端磁性相同;

第一弹簧32,所述第一弹簧32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4内,所述第一弹簧32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2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环25外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第一圆环23套设在出液管4上,并与出液管4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圆环25可以在第一圆环23的第二凹槽24内转动,当电磁铁30未通电时,磁性块31在磁力作用下与电磁铁30上表面吸合,滑板27设置在第二凹槽24内的一端靠近第二圆环25外壁,连接板28未与血管支架1内壁接触,此时,增压泵本体2可以在血管支架1内左右滑动,当血管支架1植入血管内后,将电磁铁30通电,电磁铁30通电后上端的磁性与磁性块31下端磁性相同,在磁性互斥的作用下,磁性块31向上转动,磁性块31与电磁铁30分离,磁性块31转动带动第二圆环25逆时针转动,第一弹簧32被拉伸,第二圆环25转动带动连接杆29运动,连接杆29运动带动滑板27向远离第二圆环25外壁方向滑动,滑板27带动连接板28向血管支架1内壁运动,直至连接板28外表面与血管支架1内壁贴合,此时,增压泵本体2便与血管支架1连接,增压泵本体2便可以开始投入使用,增压泵本体2可以随血管支架1的径向变化而变化,提高了增压泵本体2的适应性,增压完毕后,将电磁铁30断电,在第一弹簧32的弹力作用及磁性块31的作用下,第二圆环25顺时针转动,直至磁性块31再次与电磁铁30吸合,通过设置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增压泵本体2在血管支架1内的可拆卸连接,连接装置能够随血管支架1的径向变化而变化,提高了增压泵本体2在血管支架1内的适应性。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如图6、图7所示,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第三通孔33,所述第三通孔33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环25上,所述第三通孔33贯穿所述第二圆环25前、后表面;

套筒34,所述套筒34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4内,所述套筒34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23朝向所述第二圆环25一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弹簧35,所述第二弹簧35设置在所述套筒34内,所述第二弹簧35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环2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5另一端设置限位杆36,所述限位杆36与所述套筒34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6远离所述第二弹簧35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通孔33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当电磁铁30与磁性块31吸合时,在第二弹簧35的作用下,限位杆36插入第三通孔33内,限位杆36头部设置为球形,通过限位杆36可以进一步将第一圆环23与第二圆环25固定,避免第二圆环25在第一圆环23内随意转动,电磁铁30通电后,在磁力作用下,第二圆环25逆时针转动,限位杆36可以从第三通孔33内脱出,限位杆36在套筒34内向第一圆环23方向滑动,第二圆环25可以在第一圆环23内自由转动,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可以将第一圆环23与第二圆环25固定,从而提高第一圆环23与第二圆环25的稳定性。

实施例8,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还包括:

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液管4内,用于检测所述出液管4内血液的流速;

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液管3内,用于检测所述进液管3内血液的流速;

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21上,用于检测所述第四转轴21的转速;

转速调节器,所述转速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增压泵本体2上端,所述转速调节器与所述微型电机7电性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微型电机7的转速;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调节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控制所述转速调节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增压泵本体2的实际增压效率:

其中,η1为所述增压泵本体2的实际增压效率,l1为所述增压泵本体2的预设扬程,v1为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出液管4内血液的流速,v2为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进液管3内血液的流速,π为圆周率,π取3.14,r1为所述出液管4的半径,ρ为所述出液管4内血液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P1为所述微型电机的额定功率,C为所述出液管4内的阻力系数;C1为所述进液管(3)内的阻力系数,C0为预设阻力系数;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及所述转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微型电机7的目标转速:

其中,n2为所述微型电机7的目标转速,n1为调节转速前所述转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四转轴21的转速,v0为所述出液管4内的目标流速,e为自然常数,e取2.72,r2为所述叶轮22的半径,μ为所述出液管4内血液的粘度系数;l g以10为底的对数;

步骤3:根据所述步骤2的计算结果,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转速调节器将所述微型电机7的实际转速调节至所述微型电机7的目标转速。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在出液管4内设置第一流速传感器,在进液管3内设置第二流速传感器,通过第一流速传感器与第二流速传感器可以分别检测出液管4内血液的流速和进液管3内血液的流速,也就是在增压后的血液流速与增压前的血液流速,然后通过第一流速传感器与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可以计算增压泵本体2的实际增压效率,在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出液管4内的的阻力系数(阻力系数取值范围均为大于0小于1)、所述进液管3内的阻力系数,为预设阻力系数,阻力系数越大则实际增压效率越低,加入阻力系数的计算,可以使得公式1的计算结果更加可靠,然后根据公式1的计算结果,结合转速传感器检测的第四转轴21的转速,通过公式2可以计算微型电机7的目标转速,微型电机7的实际转速达到微型电机7的目标转速后,才能满足对皮瓣远端血液的增压,防止皮瓣坏死,在计算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结合血液的粘度系数,计算更加准确,最后,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转速传感器对微型电机7的转速进行调节,使微型电机7的实际转速到达目标转速,从而满足对皮瓣远端的增压,通过该方案,能够自动调节微型电机7的转速,从而自动维持血管内的灌注压,提高了皮瓣的存活率,更增加了设备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所述血管支架1内还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位于体外一端还连接有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储存箱37;

所述用于皮瓣增压的装置还包括支撑及排出装置38;

支撑及排出装置38包括:

U形座381;

若干第一弹性组件382,所述U形座381内底端周侧均匀布置有所述若干第一弹性组件382,所述第一弹性组件382包括:套筒3821,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座381内底端;竖直导杆3823,下部设置在所述套筒3821内;第三弹簧3822,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3821内,所述第三弹簧3822上端与所述竖直导杆382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822下端与所述U形座381内底端固定连接;

支撑板383,固定连接在若干第一竖直导杆3823上端,所述第一储存箱37支撑在所述支撑板383上,所述第一储存箱与U形座381内侧壁滑动连接;

排出管道384,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座381一侧壁,且贯穿所述U形座381所述一侧壁,所述第一储存箱37靠近排出管道38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排出管道384匹配的排出口;

排出箱385,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座381靠近所述一侧壁,所述排出箱385内进口与所述排出管道384固定连接;

活塞386,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排出箱385内;

若干第四弹簧387,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386下端与所述排出箱385下端内壁之间;

支撑座389,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座381内底端中部;

第一电动绕线轮3810、第二电动绕线轮3811,前后间隔的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389上,所述第一电动绕线轮3810上设置第一拉绳3812,所述第二电动绕线轮3811上设置第二拉绳3813,所述第一拉绳3812远离第一电动绕线轮381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383下端固定连接;

定滑轮388,设置在所述排出箱385内、且位于活塞386下方,所述第二拉绳3813远离第二电动绕线轮3811的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388后与所述活塞386下端固定连接;

第二储存箱37与所述排出箱385的排出口连通;

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弹簧3822上,用于检测竖直导杆3823对第三弹簧3822的压力;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动绕线轮3810、第二电动绕线轮3811、第一电动绕线轮3810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第一储存箱用于储存通过引流管引流,排出至体外的液体,当第一储存箱内储存的液体过大时,进一步压缩第一弹簧,第一储存箱在U形座内向下移动,同时对力传感器的压力增大;

当第一储存箱内体液增多使得其下移至其上的排出口与排出管道连通,第一储存箱内液体通过排出管道、排出箱排出至第二储存箱;

同时,当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动绕线轮转动,带动所述活塞下移,加快吸入液体至排出箱排出,便于快速从第一储存箱内排出液体。

当所述第一储存箱内液体排出后,第一储存箱开始上移,同时力传感器减少,此时不通过排出管道排出液体;如此实现一个循环,实现自动排液,避免第一储存箱内液体过多,影响引流管的引流,且避免当第一储存箱存储液体过多后需要拆卸引流管更换第一储存箱,而影响引流效率且对医生和患者带来不便;且通过第一弹性组件能够到支撑板及其上的第一储存箱及其上的部件进行减震,以及对运动进行导向,保证本发明可靠运行。

同时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在第一储存箱内设置电器件检测液位等等,避免污染电器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儿童专用型可回收全覆膜载药食管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