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

文档序号:99124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 (Shoulder joint dislocation repair system ) 是由 何耀华 余伟林 胡庆祥 陈道运 于 2021-06-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包括:用于从肩关节前侧递送移植物骨块的工作通道装置、用于由后向前建立关节盂骨隧道的导向装置以及用于将移植骨块固定在关节盂前方的固定装置。本发明的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简化了手术工具的数量,优化了手术工具的结构设计,从而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能够采用后侧入路建立关节盂骨髓的手术方式,避开肩关节前侧的动脉、静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的密集区域,使得创口小,对人体的损伤小,对医生的要求较低,手术风险小,易于推广;采用缝线钢板加压固定的方式可避免螺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取骨部位改为髂骨,不改变人体原来的生理学构造,不会产生未知的风险。(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houlder joint dislocation repair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working channel means for delivering a graft bone block from the anterior side of the shoulder joint, a guide means for establishing a glenoid bone tunnel from the posterior to the anterior, and a fixation means for fixing the graft bone block to the anterior of the glenoid. The shoulder joint dislocation repair system simplifies the number of surgical tools and optimize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surgical tools, thereby optimizing the surgical process and improving the surgical efficiency; the shoulder joint dislocation repair system can adopt a posterior approach to establish a glenoid bone marrow operation mode, and avoids the dense areas of arteries, veins, nervous systems and lymphatic systems on the anterior side of the shoulder joint, so that the wound is small, the injury to the human body is small, the requirement on doctors is low, the operation risk is small, and the popularization is easy; the suture steel plate compression fixation mode is adopted, so that related complications of screw fixation can be avoided; the bone-taking part is changed into the ilium, the original physi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 is not changed, and unknown risks are not generated.)

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肩关节修复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其脱位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以上,其中前脱位占绝大部分。随着肩关节前脱位频率增加,肩盂前下盂唇的损伤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目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主流的治疗方式为前侧入路,截取肩胛骨的喙突部位后移植到骨缺损处后用螺钉固定,以达到修复骨缺损,治疗脱位的目的。

常规的肩关节关节盂植骨装置组合均采用前侧入路的治疗方式,缺点较为明显。例如:(1)肩关节前侧为动脉、静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的密集区域,在前侧施术风险较大;喙突与喙肩韧带连接,截取的喙突不与喙肩韧带分离,移植后改变了人体原来的生理学构造,风险未知;截取的喙突需经打磨切割处理后才能用于移植,此过程易对喙肩韧带、人体产生损伤;前侧入路创口大,对人体的损伤较大;前侧入路对施术者的操作水平、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操作门槛较高;(2)修复装置包含的工具较多,操作难度大,其中的工作通道器使用过程中能观察的视野小且不清晰,通道扩充过程中容易损伤神经、动脉、静脉等人体组织,工作通道扩充好后需要特定的设备将工作通道筒固定住,否则工作通道筒容易产生位移;工作通道器各部分同时推进的过程阻力较大,推进存在一定的难度;(3)修复装置中的导向工具结构设计较大,占用空间较大,在将其固定在肩关节骨骼上的过程中不但操作不方便而且固定效果不佳,将导向器固定在肩关节骨骼上的过程操作步骤较多,降低手术效率,导针穿入后必须原路抽出,受抽出空间的限制操作速度慢;(4)通过螺钉将喙骨固定在磨损的肩关节上这一固定方式,手术操作难度大,操作过程复杂,容易存在术后复位失效、肩关节疼痛等并发症。

因此,亟需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包括:用于从肩关节前侧递送移植物骨块的工作通道装置、用于由后向前建立关节盂骨隧道的导向装置以及用于将移植骨块固定在关节盂前方的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工作通道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工作通道以及穿过所述工作通道且与所述工作通道可拆卸连接的扩张组件;

所述工作通道的近端设有外沿,所述外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工作通道近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工作通道的远端开设有操作视窗;

所述扩张组件包括:导杆、与所述导杆远端固定连接的扩张头以及套设于所述导杆近端外壁上的扩张手柄;所述导杆以及所述扩张头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导针通道;所述扩张头包括:与所述导杆同轴的圆柱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圆柱主体两端的渐缩式圆台;所述圆柱主体的外径与所述工作通道的内径相匹配;所述扩张手柄远端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

所述扩张组件穿过所述工作通道,所述限位块卡入所述限位槽,所述扩张头远端的所述渐缩式圆台自所述工作通道远端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视窗沿所述工作通道的轴向以及径向开设,所述操作视窗的长度为所述工作通道长度的20%-25%,所述操作视窗的边缘拐角处均为圆滑拐角。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纹选自矩形螺纹、梯形螺纹或锯齿形螺纹,且表面圆滑。

优选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定位架以及定位杆;

所述定位架包括导向杆以及设于所述导向杆近端下表面的导向手柄;所述导向杆上表面的近端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上端开设有宽度与定位导针外径相匹配的导针释放口;所述导向杆上表面的远端设有固定尖,所述固定尖朝向近端;所述导向杆的近端竖直地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导向块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定位通道,所述定位通道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容置腔内设有限位组件;

所述定位杆的远端设有定位尖;所述定位杆的下表面设有单向齿;所述定位杆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导针通道;

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定位通道,并与所述固定尖配合固定于肩关节的骨骼上;所述限位组件的上端自所述容置腔内伸出,并卡入所述单向齿的两个相邻齿牙中。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呈圆柱型,所述容置腔上端收口。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容置腔下端面固定连接的限位顶丝、与所述限位顶丝上表面固定连接的限位弹簧以及与所述限位弹簧上表面固定连接的限位齿;

所述限位齿包括:呈圆柱型的主体、设于所述主体下端的卡沿、设于所述主体上端的齿牙以及开设于所述主体下表面的安装孔;所述主体的外径与所述收口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卡沿的外径大于所述收口的内径,但小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径;所述限位弹簧上端面与所述安装孔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齿的上端自所述容置腔内伸出,并卡入所述单向齿的两个相邻齿牙中。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锁紧线以及用于牵引所述锁紧线移动的牵引线;

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板体、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一对第一穿线孔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穿线孔的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穿线孔以及所述第一线槽的端部均设有过渡圆角(即孔转角钝圆化,可防止切割线,下同);

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板体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一对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孔的端部设有过渡圆角,且所述第二穿线孔靠近所述第二板体边缘侧设有缺口,从而与外界连通;

抽拉所述锁紧线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对位置随之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为医用钛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将所述锁紧线的一端依次穿过一侧的所述第一穿线孔以及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穿线孔,再重复一次上述步骤,以形成线圈以及线段;再将线圈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部分自所述缺口安装入所述第二穿线孔,即可;

所述线段与所述线圈部分重叠,所述线段将所述线圈的重叠段包裹以形成弧形的编织面,所述编织面的内腔与所述锁紧线的外径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上还开设有一对第三穿线孔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三穿线孔的第二线槽,所述第三穿线孔以及所述第二线槽的端部均设有过渡圆角。

进一步地,将所述锁紧线的一端依次穿过一侧的所述第一穿线孔、同侧的所述第二穿线孔、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穿线孔以及该侧的所述第二穿线孔,重复一次上述步骤,以形成线圈以及线段;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间的初始距离为200-250mm;

所述线段与所述线圈部分重叠,所述线段将所述线圈的重叠段包裹以形成弧形的编织面,所述编织面的内腔与所述锁紧线的外径过盈配合;

所述牵引线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后对折。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线以及所述牵引线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线为编织线,所述锁紧线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的部分套设有线管;

进一步地,抽拉所述线段的端部,所述线圈收缩,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对位置随之调整。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简化了手术工具的数量,优化了手术工具的结构设计,从而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能够采用后侧入路建立关节盂骨髓的手术方式,避开肩关节前侧的动脉、静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的密集区域,使得创口小,对人体的损伤小,对医生的要求较低,手术风险小,易于推广;采用缝线钢板加压固定的方式可避免螺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取骨部位改为髂骨,不改变人体原来的生理学构造,不会产生未知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工作通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工作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M-M'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扩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B处设有限位组件);

图6为本发明中单向齿与限位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限位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定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定位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导向手柄未示出);

图10为本发明中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锁紧线与第一固定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P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23为本发明中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的操作示意流程图;

工作通道装置1、工作通道101、限位槽102、操作视窗103、外螺纹104、导杆105、扩张头106、限位块107、第一导针通道108、外沿109、导向装置2、定位杆201、导向杆202、固定尖203、导向块204、定位通道205、定位尖206、单向齿207、容置腔208、限位齿209、限位弹簧210、限位顶丝211、第二导针通道212、导针释放口213、卡沿214、安装孔215、固定装置3、第一固定板301、第二固定板302、锁紧线303、牵引线304、第一穿线孔305、第二穿线孔306、线圈307、线段308、编织面309、第一线槽310、线管311、第三穿线孔312、第二线槽313、定位导针4、肩关节5、髂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包括:用于从肩关节前侧递送移植物骨块的工作通道装置1、用于由后向前建立关节盂骨隧道的导向装置2以及用于将移植骨块固定在关节盂前方的固定装置3;

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通道装置1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工作通道101以及穿过所述工作通道101且与所述工作通道101可拆卸连接的扩张组件;

如图3所示,所述工作通道101的近端开设有限位槽102,远端开设有操作视窗103,所述操作视窗103的边缘拐角处均为圆滑拐角;所述工作通道101近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04;

如图4所示,所述扩张组件包括:导杆105、与所述导杆105远端固定连接的扩张头106以及套设于所述导杆105近端外壁上的扩张手柄;所述扩张头106包括:与所述导杆105同轴的圆柱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圆柱主体两端的渐缩式圆台;所述圆柱主体的外径与所述工作通道101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导杆105以及所述扩张头106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导针通道108;所述扩张手柄远端设有与所述限位槽102相配合的限位块107;

如图1所示,所述扩张组件穿过所述工作通道101,所述限位块107卡入所述限位槽102,所述扩张头106远端的所述渐缩式圆台自所述工作通道101远端伸出;

将安装好的工作通道1插入微创创口中,旋拧手柄,工作通道101和扩张组件同步向创口内部推进,对创口形成扩充,渐缩式圆台使得推进阻力极大减小,最终工作通道101大部分推入创口中,创口端部挤压工作通道101上的外螺纹104,将工作通道101的位置固定住,退出扩张组件即可进行后续操作,单向打开的操作视窗103既保证了手术的视野清晰,又能够对另一侧进行保护,防止损伤神经、动脉、静脉等人体组织,当需改变手术部位时仅需旋转工作通道101,将目标暴露出来即可;

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装置2包括:定位架以及定位杆201;

如图8所示,所述定位架包括导向杆202以及设于所述导向杆202近端下表面的导向手柄;所述导向杆202上表面的近端设有导向块204,远端设有固定尖203,所述固定尖203朝向近端;所述导向杆202的近端竖直地开设有容置腔208;所述导向块204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定位通道205,所述定位通道205与所述容置腔208相连通;如图6所示,所述容置腔208内设有限位组件,如图7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容置腔208下端面固定连接的限位顶丝211、与所述限位顶丝21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限位弹簧210以及与所述限位弹簧210上表面固定连接的限位齿209;

如图10所示,所述定位杆201的远端设有定位尖206;所述定位杆201的下表面设有单向齿207;所述定位杆201沿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二导针通道212;

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杆201穿过所述定位通道205,并与所述固定尖203配合固定于肩关节的骨骼上;所述限位齿209的上端自所述容置腔208内伸出,并卡入所述单向齿207中两个相邻的齿牙中;

使用导向装置2时,手持导向手柄,先通过导向杆202右端的固定尖203固定在肩关节骨骼的背面,然后通过定位通道205向固定尖203的方向推动定位杆201,推动过程中限位齿209在单向齿207的推动作用和限位弹簧210的弹力作用下下移并回弹,直至停止推动定位杆201,此时定位杆201的定位尖206也固定在肩关节的骨骼上,通过固定尖203和定位尖206的配合锁紧肩关节的骨骼,由于定位杆201下端设置的是单向齿207,保证定位杆201只能单向移动,即不能后退,采用医用电钻夹持定位导针4,沿第二导针通道212穿入定位导针4,通过定位导针4对肩关节的骨骼进行打孔,打孔完成后定位器杆201周向旋转180°,使得单向齿207朝上不受限位齿209的限制,轻松退出定位杆201,然后再退出定位导针4即可,操作方便,且操作效率高。

如图1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板301、第二固定板30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30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02的锁紧线303以及用于牵引所述锁紧线303移动的牵引线304;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板301包括:第一板体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一对第一穿线孔305;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板302包括:第二板体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一对第二穿线孔306;所述第二穿线孔306靠近所述第二板体边缘侧设有缺口,从而与外界连通;

如图12所示,将所述锁紧线303的一端依次穿过一侧的所述第一穿线孔305以及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穿线孔305,再重复一次上述步骤,以形成线圈307以及线段308;如图11所示,再将线圈307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301的部分自所述缺口安装入所述第二穿线孔306;

如图13所示,所述线段308与所述线圈307部分重叠,所述线段308将所述线圈307的重叠段包裹以形成弧形的编织面309,所述编织面309的内腔与所述锁紧线303的外径过盈配合;

如图12所示,抽拉所述线段308的端部,所述线圈307收缩,所述第一固定板30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02的相对位置随之调整;

在肩关节和移植物(即用于填补磨损的骨块:髂骨)上打好穿孔,在牵引线304的牵引下,锁紧线303设有线管311处穿过肩关节和髂骨上的穿孔,此时第一固定板301固定在肩关节上,迅速安装好第二固定板302,抽拉线段308的端部,使得第二固定板302抵触在髂骨上,两个线段308打结固定后剪断即可;此过程中,第一固定板301或第二固定板302与线圈307作用形成的摩擦力、线圈307与线段308的弧形编织面309形成的摩擦力、髂骨与线圈307及线段308之间形成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固定板301与第二固定板302形成自锁。

如图3所示,所述工作通道101的近端设有外沿109,所述限位槽102开设于所述外沿109上,从而保证工作通道101的结构强度不受影响;所述操作视窗103沿所述工作通道101的轴向以及径向开设,且所述操作视窗103的长度为所述工作通道101长度的20%-25%,在此范围内既能保证操作视野大且清晰,又能保证工作通道101的结构强度不受影响。

如图6所示,所述容置腔208呈圆柱型,所述容置腔208上端收口(即收口处的内径小于容置腔208的内径);如图7所示,所述限位齿209包括:呈圆柱型的主体、设于所述主体下端的卡沿214、设于所述主体上端的齿牙以及开设于所述主体下表面的安装孔215;

所述主体的外径与所述收口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卡沿214的外径大于所述收口的内径,但小于所述容置腔208的内径;齿牙与单向齿207的齿牙配合卡接形成限位,在受到定位杆201的推力时,限位齿209会上下移动但是卡沿214始终被限制在收口处以下,确保限位齿209的对单向齿207形成卡接限位时的平稳性;所述限位弹簧210上端面与所述安装孔21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导向块204的上端开设有导针释放口213,且所述导针释放口213的宽度与所述定位导针4的外径相匹配,打孔完成并退出定位杆201后,只需要上移定位导针4使其自导针释放口213移出,即可迅速抽回定位导针4。

如图11所示,所述锁紧线303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306的部分套设有线管311,线管311对线圈307和线段308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使得线圈307和线段308更加规整。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一对第一穿线孔305的第一线槽310,所述第一穿线孔305以及所述第一线槽310的端部均设有过渡圆角。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穿线孔306的端部设有过渡圆角,过渡圆角设置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第一固定板301和第二固定板302对锁紧线303的摩擦,防止在抽拉线段308的过程中锁紧线303产生损坏。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螺纹104选自矩形螺纹、梯形螺纹或锯齿形螺纹,且表面圆滑,从而确保在不伤害皮肤组织的前提下增大与微创创口始端的挤压力度和摩擦力度,在不借助其他特定工具的前提下即可将工作通道101的位置固定住。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板30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302为医用钛合金材质。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紧线303以及所述牵引线304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

本实施例再提供一种若上所述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的操作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1:如图17所示,切开手术创口后将工作通道装置1整体旋入手术部位,通过左右旋转手柄微调工作通道装置1的入路深度;

步骤2:如图18所示,将工作通道装置1整体送至目标位置后,撤出扩张组件,仅留下工作通道101;

步骤3:如图19所示,将导向装置2顺着工作通道筒101送入至手术部位,移至目标位置后通过定位尖206和固定尖203的配合锁紧固定,为了表达清晰,图中隐去了工作通道101;

步骤4:如图20所示,用医用电钻夹持定位导针4,顺着第二导针通道212钻通至固定尖203后撤出导向装置2,为了表达清晰,图中隐去了工作通道101;

步骤5:如图21所示,顺着步骤4制作好的骨道牵拉牵引线304,将锁紧线303设有线管311处拉至骨道对侧;

步骤6:如图22所示,撤出牵引线304,将第二固定板302按图所示安装好;

步骤7:如图23所示,调整好位置后拉紧线段308,使第一固定板301抵触在肩关节背面,第二固定板抵触在髂骨上,线段308完成固定后,将工作通道101撤出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肩关节脱位修复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6所示,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一对第三穿线孔3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一对第三穿线孔312的第二线槽313,所述第三穿线孔312以及所述第二线槽313的端部均设有过渡圆角;

进一步地,将所述锁紧线303的一端依次穿过一侧的所述第一穿线孔305、同侧的所述第二穿线孔306、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穿线孔305以及该侧的所述第二穿线孔306,重复一次上述步骤,以形成线圈307以及线段308;所述第一固定板30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02间的初始距离为200-250mm;

所述线段308与所述线圈307部分重叠,所述线段308将所述线圈307的重叠段包裹以形成弧形的编织面309,所述编织面309的内腔与所述锁紧线303的外径过盈配合;

所述牵引线304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306后对折。

牵引线304牵引第二固定板302穿过肩关节5和髂骨6上打好的穿孔,这样就可以不必现场安装第二固定板302,而是在第二固定板302穿过定位导针4打好的骨道后直接抽拉线段308,使得第一固定板301和第二固定板302相对位置缩小直至他们分别抵触在肩关节和髂骨上,这种操作方式的优点是操作更方便,缺点是定位导针打好的骨道的孔径需要扩大,以便于第二固定板302穿过。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简化手术工具数量,优化手术工具结构设计,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修复装置能够采用后侧入路建立关节盂骨髓的手术方式,避开肩关节前侧的动脉、静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的密集区域;创口小,对人体的损伤小;对医生的要求较低,手术风险小,易于推广;采用缝线钢板加压固定的方式可避免螺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取骨部位改为髂骨,不改变人体原来的生理学构造,不会产生未知的风险;

(2)操作视窗既保证了手术的视野清晰,又能够对另一侧进行保护,防止损伤神经、动脉、静脉等人体组织,当需改变手术部位时仅需旋转工作通道,将目标处暴露出来即可;创口端部挤压工作通道筒上的外螺纹,螺纹做圆滑处理,确保在不伤害皮肤组织的前提下增大与微创创口始端的挤压力度和摩擦力度,在不借助其他特定工具的前提下即可将工作通道的位置固定住;扩张手柄的限位块卡在工作通道的限位槽中,扩张头末端的渐缩式圆台从工作通道伸出,将安装好的工作通道装置插入微创创口中,旋拧扩张手柄,工作通道和扩张组件同步向创口内部推进,对创口形成扩充,渐缩式圆台使得推进阻力极大减小;

(3)导向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占用空间小,手持导向手柄,先通过导向杆右端的固定尖固定在肩关节骨骼的背面,然后通过定位通道向固定尖的方向推动定位杆,推动过程中限位齿在单向齿的推动作用和限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下移并回弹,直至停止推动定位杆,此时定位杆的定位尖也固定在肩关节的骨骼上;能够迅速便捷地将其固定在肩关节的骨骼上,通过固定尖和定位尖的配合锁紧肩关节的骨骼,由于定位器杆下端设置的是单向齿,保证定位器杆只能单向移动,即不能后退,采用医用电钻夹持定位导针,沿导针穿孔穿入定位导针,通过定位导针对肩关节的骨骼进行打孔,打孔完成后定位杆周向旋转180°,使得单向齿朝上不受限位齿的限制,轻松退出定位杆,然后再退出定位导针即可,操作方便,且操作效率高;打孔完成并退出定位杆后,只需要上移定位导针使其从导针释放口移出,即可迅速抽回定位导针,提高了手术效率;

(4)固定装置的固定方式简单持久,手术操作难度小,操作过程简单,术后不会失效,不易引发并发症,在肩关节和移植物(用于填补磨损的骨块)上打好穿孔,在牵引线的牵引下,锁紧线设有线管处穿过肩关节和用于填补磨损的骨块上的穿孔,此时第一固定板固定在肩关节上,迅速安装好第二固定板,抽拉线段的端部,使得第二固定板抵触在于用于填补磨损的骨块上,两个线段打结固定后剪断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胆道镜用毛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