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

文档序号:1014016 发布日期:2020-10-27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转向装置 (Steering device ) 是由 小畑诚司 大林祐也 于 2020-03-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转向装置具备方向盘(11)、支承框架(12)、框架固定部、操舵传递部。支承框架(12)将方向盘(11)支承为旋转自如。框架固定部将支承框架(12)固定于车身。操舵传递部将方向盘(11)相对于支承框架(12)的旋转向车轮的转舵机构(14)传递。支承框架(12)和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上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位置。(The steer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steering wheel (11), a support frame (12), a frame fixing part, and a steering transmission part. The support frame (12) rotatably supports the steering wheel (11). The frame fixing portion fixes the support frame (12) to the vehicle body. The steering transmission unit transmits rotation of the steering wheel (11) relative to the support frame (12) to a steering mechanism (14) for the wheels. The support frame (12) and the frame fixing portion are disposed at positions that do not overlap the rotation center axis (o) of the steering wheel (11) in a front view.)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操舵用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转向装置在从驾驶位的前方朝向车辆的后部上方突出的转向轴上安装方向盘。转向轴的下端侧在驾驶位的前部侧下方连结于前轮的转舵机构。方向盘具备与转向轴的前端部连结的轮毂部、由驾驶者把持的轮辋部、将轮毂部与轮辋部连结的多个辐条部。轮毂部配置在环状的轮辋部的旋转中心位置(旋转中心轴线上)。在轮毂部的朝向驾驶位侧的面上安装有兼作为喇叭开关的气囊模块(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平5-139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以往的转向装置在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上配置轮毂部,该轮毂部连结于兼作为方向盘的支承部的转向轴上。因此,方向盘的内周侧的中央区域由于轮毂部、气囊单元等而被遮挡仪表板方向的视野。

本发明的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方向盘的内周侧的仪表板方向的视野良好的转向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转向装置具备: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其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支承框架,其将所述方向盘支承为旋转自如;框架固定部,其将所述支承框架固定于车身;及操舵传递部,其将所述方向盘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旋转向车轮的转舵机构传递,所述支承框架和所述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所述方向盘的主视观察下与所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

通过上述的结构,当方向盘被进行旋转操作时,方向盘在支承于支承框架的状态下相对于支承框架旋转。当方向盘旋转时,其旋转通过操舵传递部向车轮的转舵机构传递。对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和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因此在方向盘的内周侧中央区域能确保避免遮挡仪表板方向的视野的空间部。

可以是,所述方向盘的内周侧的包含所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通过的部分在内的区域被设为能够对车辆的仪表板进行视觉确认和操作的访问区域。

在该情况下,通过方向盘的内周侧的访问区域,能够容易进行对于仪表板的视觉确认和操作。

可以是,所述操舵传递部由配置在从所述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偏移的位置上的机械式的操作传递机构构成。

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方向盘的操作通过机械式的操作传递机构向车轮的转舵机构可靠地传递。而且,操作传递机构配置在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偏移的位置,因此不会将方向盘的内周侧的仪表板方向的视野较大地遮挡。

可以是,所述操作传递机构具有:齿圈,其与所述方向盘一体旋转;及动力传递齿轮,其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所述支承框架,与所述齿圈的齿面啮合而将所述齿圈的旋转向所述转舵机构传递。

在该情况下,当方向盘被进行旋转操作时,齿圈与方向盘一体旋转。当这样齿圈旋转时,通过与齿圈啮合的动力传递齿轮将齿圈的旋转向转舵机构传递。在该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将方向盘的旋转向转舵机构传递。

可以是,所述操舵传递部具有:检测所述方向盘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旋转信息的操舵检测部;及基于由所述操舵检测部检测出的信息,对所述转舵机构进行操作的转舵促动器。

在该情况下,不使用机械性机构而能够将方向盘的旋转向转舵机构传递。因此,构成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在车辆的部件布局上有利。

可以是,所述转向装置还具备将所述方向盘的把持部的周围包覆的表皮件,所述支承框架具有从所述方向盘向内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表皮件形成有容许与所述方向盘的旋转操作相伴的所述突出部的位移的开口部,并且在所述开口部的缘部设有能够将所述开口部闭塞的盖部。

在该情况下,通过方向盘的旋转操作而突出部相对于表皮件进行相对移动时,盖部将开口部打开而容许突出部的位移。在突出部未通过开口部的状况下,盖部将表皮件的开口部闭塞而抑制外观的下降。

可以是,所述盖部被施力构件向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向施力。

在该情况下,在突出部未通过表皮件的开口部的状况下,盖部被施力构件施力而将开口部可靠地闭塞。

可以是,所述方向盘具备:驾驶者把持的主盘;及配置在所述主盘的内周侧而与所述主盘一体旋转,并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所述支承框架的辅助盘。

在该情况下,在通常时驾驶者未把持的辅助盘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框架,因此即使例如支承框架存在从辅助盘向内周侧突出的突出部,把持主盘的驾驶者的手指也不会与突出部接触。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把持方向盘的驾驶者的旋转操作变得容易。

可以是,在所述方向盘的朝向驾驶位侧的面上设置仪表。

在该情况下,把持方向盘的驾驶者能够在与驾驶者的眼睛接近的位置处读取仪表的显示。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对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和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的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因此,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案的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在方向盘的内周侧能确保不遮挡仪表板方向的视野的空间部,仪表板方向的视野变得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从驾驶位侧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向与图8相同部分的剖面追加了电气配线的影像的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与图8同样的剖视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与图8同样的剖视图。

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沿图13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示意性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共同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图1~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采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车辆的驾驶位的前方的图。图2是转向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转向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转向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中的附图标记1是驾驶位的前方的仪表板,附图标记2是驾驶位的前方的前风挡玻璃。

转向装置10具备: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的实质上圆环状的方向盘11;将方向盘1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框架12;将支承框架12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的框架构件上的固定用撑条13(参照图2);将方向盘11的旋转向未图示的转舵机构14传递的操作传递机构15(操舵传递部);在冲击的输入时使未图示的袋体膨胀展开的气囊单元16。

图5是转向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5相对于图3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而拆卸了一部分的部件(后述的盘半体17a)。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3的剖面的比例尺被适当调整。

如图2~图6所示,方向盘11将实质上圆环状的两个盘半体17a、17b相互结合,结合的两个盘半体17a、17b的周围由表皮件18(参照图1及图7~图9)覆盖。在两个盘半体17a、17b之间夹入并固定有齿圈19,该齿圈19在内周面形成有内齿19a。齿圈19的外径形成为与两个盘半体17a、17b的最大外径大致相同。齿圈19的内径设定得比两个盘半体17a、17b的最小内径大。在两个盘半体17a、17b与齿圈19之间呈环状地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开口的开口部20。

虽然在图1以外的附图中省略图示,但是在方向盘11安装有驾驶者在把持住方向盘11的状态下能够进行车辆的变速操作的一对桨杆40。在方向盘11的朝向驾驶位侧的面上安装有速度计等仪表41。仪表41配置于在方向盘11处于中立位置时其位于上方侧的部位。

支承框架12由实质上圆环状的板材(金属板)形成。支承框架12具有实质上圆环状的环部12a和从环部12a的内周缘部的一部分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实质上矩形形状的突片12b(突出部)。在跨环部12a和突片12b的部分形成有大径的第一齿轮收容孔21。在突片12b的与第一齿轮收容孔21相邻的两个位置形成有小径的第二齿轮收容孔22a和第三齿轮收容孔22b。第二齿轮收容孔22a和第三齿轮收容孔22b与第一齿轮收容孔21连通。在环部12a的外周面中的设置突片12b的区域设有使第一齿轮收容孔21的一部分向环部12a的外周侧开口的切口部23。切口部23使第一齿轮收容孔21的一部分沿环部12a的圆周方向开口规定幅度。

大径的第一齿轮24能够旋转地收容于第一齿轮收容孔21。第一齿轮24在外周面具有外齿24a。第一齿轮24的外齿24a通过环部12a的切口部23向环部12a的外周侧露出。如图6所示,第一齿轮24具有旋转轴24b,旋转轴24b经由未图示的轴支承部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突片12b。

支承框架12的环部12a能够滑动地收容于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开口部20内。环部12a将方向盘11支承为能够以环部12a的轴心即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方向盘11同轴地支承于环部12a。从环部12a的切口部23向外侧露出的第一齿轮24的外齿24a在方向盘11的开口部20内与齿圈19的内齿19a啮合。因此,当通过驾驶者对方向盘11进行旋转操作时,方向盘11的旋转经由齿圈19向第一齿轮24传递。

小径的第二齿轮25和第三齿轮26分别能够旋转地收容于第二齿轮收容孔22a和第三齿轮收容孔22b。第二齿轮25具有外齿25a,外齿25a与第一齿轮24的外齿24a啮合。第三齿轮26具有外齿26a,外齿26a与第一齿轮24的外齿24a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27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第二齿轮25。

输出轴27贯穿仪表板1,能够进行动力传递地连结于在车辆的前部下方设置的转舵机构14。因此,向方向盘11施加的旋转操作力从齿圈19经由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输出轴27向转舵机构14传递。转舵机构14根据方向盘11的旋转方向和旋转力而对车辆的前轮进行转舵。

第三齿轮26是平衡用的齿轮,也可以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输出轴27构成机械式的操作传递机构15(操舵传递部)。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构成将齿圈19的旋转向转舵机构14传递的动力传递齿轮。

如图2所示,固定用撑条13形成为具有平坦的上壁13u和从上壁13u的左右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侧壁13s的截面实质上U字状,该截面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实质上平行地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用撑条13的截面形状没有限定为实质上U字状。固定用撑条13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身的框架构件。固定用撑条13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与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一体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用撑条13构成将支承框架12固定于车身的框架固定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与支承框架12由分体部件构成,但是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也可以与支承框架12通过一体部件构成。

固定用撑条13和结合于固定用撑条13的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配置在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向下方偏移了规定量的位置。支承框架12的环部12a配置在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开口部20的内侧。因此,固定用撑条13和支承框架12(突片12b及环部12a)配置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位置。

图1所示的气囊单元16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的上壁13u。气囊单元16在固定用撑条13上安装成容许上下方向的规定量的行程的状态。气囊单元16兼作为警告用的喇叭的喇叭操作部。即,在气囊单元16安装有气囊单元16被向下方进行按下操作时将喇叭的通电电路接通的喇叭触点。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的气囊单元16位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区域(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o向下方偏移了规定量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在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包含旋转中心轴线o的中央区域未配置固定用撑条13、气囊单元16、支承框架12等,能确保不会遮挡驾驶者的仪表板1方向的视野的大的空间部。该空间部成为对于仪表板1能够视觉确认和操作的访问区域A。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仪表板1的驾驶位的前表面位置配置有能够触摸操作的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30。显示面板30通过未图示的切换开关的操作能适当切换车辆速度等的当前的驾驶状况的显示和导航画面的显示、其他的信息显示等。显示面板30的画面通过方向盘11的内侧的大的访问区域A而能够视觉确认。显示面板30上的触摸操作等也能够通过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大的访问区域A而进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由于在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上不存在转向轴、转向柱等,因此如图1所示,通常设置于转向柱等的方向指示灯开关、雨刷器开关等各种开关S1~S6设置于仪表板1的前表面位置。

图7是将方向盘11的一部分以剖面表示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在图7、图8中,示出在方向盘11的四周区域安装有表皮件18的状态。

在表皮件18中的与方向盘11的内周部(径向内侧部分)对应的部分形成有沿方向盘11的周向延伸的开口部31。在开口部31的一方的侧缘部一体形成有能够将开口部31闭塞的盖部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表皮件18的内周部形成切口33,表皮件18中的与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开口部20对应的侧缘部作为盖部32能够挠曲变形(能够卷起)。即,表皮件18的与切口33相邻的一方的侧缘部作为盖部32发挥功能,在侧缘部(盖部32)为卷起的状态时,表皮件18的开口部31出现。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皮件18通过具有弹性的原材料形成,在从内侧向切口33的一方的侧缘部(盖部32)施加外力时,侧缘部以将开口部31压开的方式卷起。切口33的一方的侧缘部(盖部32)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将开口部31关闭。从该状态起对方向盘11进行旋转操作而切口33的一方的侧缘部(盖部32)与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接触时,如图7、图8所示,侧缘部(盖部32)由突片12b从内侧压起,从而将开口部31打开。其结果是,突片12b能够通过开口部31内。并且,在突片12b通过了开口部31内之后或方向盘11被反向地进行了旋转操作时,切口33的一方的侧缘部(盖部32)通过自身的弹性将开口部31关闭。

图9是向与图8相同部分的剖面追加了电气配线的影像的图。

如图9所示,在支承框架12的环部12a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环状端子34a、34b。相对于此,在方向盘11的盘半体17a、17b的与环状端子34a、34b相对的位置配置有与环状端子34a、34b滑动自如地常时抵接的连接端子35a、35b。环部12a的各环状端子34a、34b通过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和配线于固定用撑条13的线缆36a、36b而连接于车辆上的电源电路或控制装置。另一方面,盘半体17a、17b的连接端子35a、35b通过配线于盘半体17a、17b的线缆37a、37b而与配置在方向盘11上的仪表41或桨杆40等的通电部或信号的输入输出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结构,无论方向盘11的旋转操作位置如何,都能够进行对于仪表41或桨杆40等的电源供给或信号的输入输出。

在以上的结构的转向装置10中,当方向盘11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时,方向盘11在保持于支承框架12的状态下,相对于支承框架12旋转。这样,当方向盘11旋转时,其旋转依次经由作为操舵传递部的齿圈19、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输出轴27向转舵机构14传递。

此时,对实质上环状的方向盘11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12和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配置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下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不重叠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在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中央区域能确保避免遮挡仪表板1方向的视野的空间部(访问区域A)。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情况下,仪表板方向的视野变得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能确保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大的访问区域A,因此通过该大的访问区域A,能够容易进行对于仪表板1的视觉确认和对于显示面板30的触摸操作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将方向盘11的旋转操作向转舵机构14传递的操舵传递部由机械式的操作传递机构15构成,并且该操作传递机构15配置在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向下方较大地偏移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能够将方向盘11的旋转操作通过机械式的操作传递机构15向车轮的转舵机构14可靠地传递,而且,操作传递机构15不会较大地遮挡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仪表板1方向的视野。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操作传递机构15具有:与方向盘11一体旋转的齿圈19;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框架12而将齿圈19的旋转向转舵机构14传递的动力传递齿轮(第一齿轮24及第二齿轮25)。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操作传递机构15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将方向盘11的旋转向转舵机构14传递。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兼作为喇叭操作部的气囊单元16在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o偏移的位置处安装于固定用撑条13。因此,能够将喇叭操作部配置在容易操作的位置,而且气囊单元16也不会缩窄方向盘11的内周侧的访问区域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中,在将方向盘11的把持部的周围包覆的表皮件18形成有容许与方向盘11的旋转操作相伴的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的位移的开口部31。并且,在开口部31的缘部设有通过表皮件18的弹性将开口部31闭塞的盖部32。

因此,通过方向盘11的旋转操作而突片12b相对于表皮件18进行相对移动时,盖部32将开口部31打开而容许突片12b的位移。

另外,在突片12b未通过开口部31的状况下,盖部32将表皮件18的开口部31闭塞。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表皮件18的开口部31从外部看起来较大地打开的情况引起的外观的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情况下,在方向盘11的朝向驾驶位侧的面上设置仪表41,因此把持方向盘11的驾驶者能够在与眼睛的位置接近的位置处读取仪表41的显示。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方向盘11为中立位置(前轮朝向直行方向的位置)时,在位于方向盘11的上端侧的区域配置仪表41,因此驾驶者对仪表41的显示的读取更加容易。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10的与图8同样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10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表皮件118的将开口部31闭塞的盖部132a、132b的结构不同。

表皮件118的盖部132a、132b形成于开口部31的两侧的缘部。盖部132a、132b一体地形成于表皮件118。在盖部132a、132b的根部形成有容许盖部132a、132b的位移(对开口部31进行开闭的方向的位移)的挠曲容许部43。在各盖部132a、132b(开口部31的缘部)的内侧(表皮件118的内周面侧)一体安装有可动片44。各可动片44由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45向关闭开口部31的方向常时施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外力未从表皮件118的开口部31的内侧发挥作用法期间,两侧的盖部132a、132b接受螺旋弹簧45的作用力而将开口部31关闭。从该状态起对方向盘11进行旋转操作而盖部132a、132b与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接触时,两侧的盖部132a、132b和可动片44被突片12b按压。由此,使挠曲容许部43变形,并且两侧的盖部132a、132b和可动片44克服螺旋弹簧45的作用力而位移。其结果是,两侧的盖部132a、132b将开口部31压开,突片12b能够通过开口部31内。并且,在突片12b通过了开口部31内之后或方向盘11被反向地进行了旋转操作时,盖部132a、132b接受螺旋弹簧45的作用力而将开口部31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10中,表皮件118的盖部132a、132b由螺旋弹簧45向关闭开口部31的方向施力,因此在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未通过开口部31的状况下,利用盖部132a、132b能够将开口部31可靠地关闭。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表皮件118的外观。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10的与图8同样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10虽然基本的结构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大致同样,但是通过支承框架对方向盘211上的桨杆或仪表等设备进行通电用的配线结构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在构成方向盘211的一方侧(驾驶位侧)的盘半体217a形成有朝向内侧的截面实质上U字状的环状槽46。该环状槽46的内部设为收容多个线缆47的线缆卷轴。各线缆47沿着作为线缆卷轴的环状槽46配线。各线缆47的一端侧连接于方向盘211侧的设备。各线缆47的另一端侧通过支承框架连接于车辆上的电源电路、控制装置。各线缆47具有余长部,以避免在方向盘211从中立位置向一方侧旋转了最大时和向另一方侧旋转了最大时作用有大的张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方向盘211的前后的盘半体217a、217b与齿圈19之间形成的开口部20向车辆前方侧倾斜地形成。由此,前方侧的盘半体217a的截面更大,在前方侧的盘半体217a的截面内能够形成开口面积大的环状槽46。与齿圈19的内齿19a啮合的第一齿轮224由锥齿轮构成。与齿圈19啮合的第一齿轮224的齿面224a优选为斜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表皮件218的内周侧部分设有开口部31和能够将开口部31闭塞的盖部132b。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在盖部132b的基部侧设置挠曲容许部43,在盖部132b的内侧安装可动片44。可动片44由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45向关闭开口部31的方向施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10中,在方向盘211的一方的盘半体217a形成有作为线缆卷轴发挥功能的环状槽46,在该环状槽46内配置具有充分的余长的线缆47。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线缆47的更换等维护作业。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是转向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转向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14是转向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虽然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但是方向盘31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311具备驾驶者把持的大径的主盘50、配置于主盘50的内周侧而与主盘50一体旋转的小径的辅助盘51。主盘50和辅助盘51形成为实质上圆环状,经由多个连结片52而相互连结。辅助盘51在相对于主盘50向前方侧偏移的位置处,与主盘50同轴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在驾驶者未直接把持的辅助盘51能够设置导航装置的操作开关、事故闪光灯开关等。

图15是沿图13的XV-XV线的剖视图。图15的截面的比例尺可适当调整。图16是转向装置310的主要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16相对于图13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而拆卸了一部分的部件(后述的辅助盘半体53a)。

辅助盘51将实质上圆环状的两个辅助盘半体53a、53b相互结合。在两个辅助盘半体53a、53b之间夹入齿圈19。齿圈19固定于两个辅助盘半体53a、53b的外周缘部,在与辅助盘半体53a、53b的内周缘部之间形成环状的开口部20。在开口部20的内侧收容支承框架12的环部12a。

环部12a将辅助盘51保持为滑动自如。辅助盘51和主盘50以旋转中心轴线o为中心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框架12。

支承框架12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支承框架12具有上述的环部12a和突片12b(突出部),在跨突片12b(突出部)和环部12a的区域保持有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第一齿轮24与齿圈19的内齿19a啮合,在第二齿轮25连结输出轴27。当主盘50由驾驶者进行旋转操作时,如图16中的箭头所示,辅助盘51的齿圈19与主盘50一起旋转。当这样齿圈19旋转时,其旋转经由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向输出轴27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支承框架12和固定用撑条13(框架固定部)也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o偏移配置。而且,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在固定用撑条13安装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气囊单元16(参照图1)。气囊单元16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o向下方偏移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方向盘311(辅助盘51)的内周侧也能确保包含旋转中心轴线o通过的部分的大的访问区域A。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由于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因此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中,在通常时驾驶者未把持的辅助盘5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框架12。因此,驾驶者在把持主盘50的状态下,即使将方向盘11旋转操作至横切支承框架12的突片12b的位置的情况下,把持主盘50的驾驶者的手指也不会接触突片12b。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10中,具有把持方向盘11的驾驶者的旋转操作变得容易的优点。

[第五实施方式]

图1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410的示意性的概略构成图。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将方向盘的旋转向车轮的转舵机构传递的操舵传递部由机械式的操作传递机构构成。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410中,操舵传递部具有检测方向盘11的旋转信息的操舵检测部70和基于由操舵检测部70检测到的信息而对转舵机构14进行操作的电动机等转舵促动器7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方向盘11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支承框架12和固定用撑条(框架固定部)也配置于在方向盘11的主视观察上与方向盘11的旋转中心轴线不重叠的位置。

操舵检测部70例如可以由设置于支承框架12的相机、传感器等信息读取装置、在方向盘11的内侧内周面附设的检测对象构成。由操舵检测部70读取的信息向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输入,控制装置根据操舵转向信息来控制转舵促动器71。需要说明的是,操舵检测部7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能够将方向盘11的旋转方向、旋转位置、操作速度等检测作为电信号即可,可以采用静电电容式的结构、使用了QR码(注册商标)的结构、使用了条形码的结构等各种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410设为通过操舵检测部70检测方向盘11的操舵信息,基于其检测信息来控制转舵促动器71的结构。因此,与将方向盘11的操作力经由机械的操作传递机构向转舵机构14传递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构成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车辆的部件布局上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转向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