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井行车自动堆料模型控制算法

文档序号:101431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旋流井行车自动堆料模型控制算法 (Control algorithm for automatic material stacking model of cyclone well travelling crane ) 是由 范来良 卢立香 于 2021-06-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井行车自动堆料模型控制算法,属于计算方法,包括料堆模型建立和堆料模型控制;所述的料堆模型建立包括料堆三维模型规划设定和塌方斜率设定;所述的堆料模型控制包括:抓斗状态判断、放料点位置高度获取、抓斗堆料影响区域及各点卸料高度计算、堆料中心点四周点阵高度修正和四周点阵外围一圈点阵高度修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rol algorithm of an automatic stockpiling model of a whirling well travelling crane, belonging to a calculation method, comprising stockpiling model establishment and stockpiling model control; the building of the stock pile model comprises the planning setting of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stock pile and the setting of a collapse slope; the control of the stacking model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judging the state of the grab bucket, obtaining the position height of the material placing point, calculating the material discharging height of the grab bucket stacking affected area and each point, correcting the height of a dot matrix around the stacking center point and correcting the height of a circle of dot matrix around the dot matrix.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have convenient and fast, characteristics with low costs.)

一种旋流井行车自动堆料模型控制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方法,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旋流井行车的堆料模型控制算法。

背景技术

旋流井行车用于对井内渣料的抓取及存放,核心在于行车抓渣过程对于抓取后的物料如何在料池中自动堆放,涉及到料池的物料堆放难题,即堆料模型。而堆料模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如果采用激光扫描辅助图像识别等技术支撑,通过复杂的计算机建模,大量的数学模型计算可以实现。但这种料堆模型控制实现模式,存在开发成本高、周期长的缺陷,故国内外并未有成功的工业应用案例,限制了旋流井抓渣的自动控制应用,因此目前旋流井行车抓渣一般为人工控制实现旋流井内氧化铁皮的抓取和存放。

也有研究试图通过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料堆模型控制,但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只有按规定划分固定的几个位置循环堆料,无法获得料堆模型及料堆形状,导致料池边缘经常漫料撒料,也无法获得料池是否满料状态,也就无法实现完全自动抓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旋流井行车自动堆料模型控制算法,设计了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的料堆模型,可通过L1及PLC系统实现氧化铁皮的存储堆放控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井行车自动堆料模型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料堆模型建立和堆料模型控制;

(1)所述的料堆模型建立包括料堆三维模型规划设定和塌方斜率设定,

所述的料堆三维模型规划设定为将料池划分为n×m个点阵,每个点阵均记录物料高度,将料池构建为一个三维区域的数学模型,模型精度为点阵间距离;

所述的料堆模型满足塌方斜率,即相邻点阵的斜率(高度差/点阵距离)≤tag(α);α大小在30°~70°之间;

(2)堆料模型控制包括:抓斗状态判断、放料点位置高度获取、抓斗堆料影响区域及各点卸料高度计算、堆料中心点四周点阵高度修正和四周点阵外围一圈点阵高度修正。

上述的抓斗状态判断中,支撑缆和闭合缆高度一致,作为抓斗闭合的判断依据;支撑缆和闭合缆的高度差作为抓斗张开的判断依据。

上述的放料点位置高度获取中,抓斗重量为0时,抓斗的高度为抓斗中心点卸料高度。

上述的抓斗堆料影响区域及各点卸料高度计算为:抓斗在平面堆料时,扩散点增加高度h与扩散点到合闭轴的距离遵循正态分布曲线:在扩散半径r的范围内,所卸物料占本次抓斗总卸料量的80%;到2r时,卸料高度基本为零;在坡面堆料时,卸料各点增加高度正态分布函数为:

上坡面:σ的取值按公式:(1-λk)r=1.3σ计算,其中λ范围为0.3~0.7之间;下坡面:σ的取值按公式:(1+λk)r=1.3σ计算,其中λ范围为1~3之间;

上述的堆料中心点四周点阵高度修正中点阵高度修正公式为:

其中,调整前原高度:如果抓斗中心卸料点与点阵之间的斜率未超过高度塌方斜率,取原点阵高度,否则以抓斗中心点卸料高度为基准点,按塌方斜率进行修正;若四周点高度有一个低于卸料点高度,则谷底系数为1,否则谷底系数=1+k,k为四周点阵中,最低点阵与卸料中心点高度斜率;中心点卸料增加高度hmax=抓斗卸料重量/氧化铁皮密度/铺料面积;其中,铺料面积=抓斗深度×4r2

上述的四周点阵外围一圈点阵高度修正方法为外围点阵与抓斗中心点高度进行斜率最大化比较,当斜率小于崩塌斜率时,外围点高度将不进行修改,否则按崩塌斜率进行修正。

优化方案中,所述的点阵距离取抓斗张开宽度。

优化方案中,所述的扩散半径r为抓斗张开宽度的三分之一。

优化方案中,所述的氧化铁皮密度取2.75t/m3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通过本发明堆料模型控制算法进行堆料控制后的氧化铁皮料堆,实现了料堆模型的建模、堆料模型控制、料堆三维数据实时显示,形成可视的料堆模型;

2、通过该堆料模型的自动控制,实现了对料堆的自动堆料功能,为行车旋流井自动抓渣堆料控制奠定了基础;

3、将料堆的有限的物料空间网格化,当物料堆料时,建立堆料模型控制算法,完成料堆物料存贮,即使在驾驶室手动操作模式下,模型也能自动修正点阵模型,确保了料堆模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堆料物料分布图。

图2本发明的斜面堆料物料分布。

图3是本发明的中心卸料点与四周点阵卸料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的谷底卸料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四周外围点阵修正点。

图6是本发明的堆料模型控制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通过建立料堆模型,并设计一种堆料模型控制算法,实现料池物料的三维建模,实现料池物料的自动堆料控制。

1、料堆模型建立

(1)料堆三维模型规划设定

将料池划分为n×m个点阵。每个点阵均记录物料高度,这样将料池构建为一个三维区域的数学模型,模型精度为点阵间距离,点阵数量越多,越能反应料池中料堆模型,料堆模型越精确。但是抓斗在对物料进行堆、取料控制时,抓斗控制范围内的物料高度基本相同,过多数量的三维点阵增加了PLC计算量和存储空间,故点阵宽度,也即点阵距离,一般取抓斗张开宽度为宜。

(2)塌方斜率设定

氧化铁皮料堆模型与沙堆模型一致,在堆料过程中当氧化铁皮堆的高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小点的氧化铁皮落下可能引发整个料堆的崩塌,并向四周扩散。料堆崩塌时料堆坡面斜角α就是堆料最大坡度,根据氧化铁皮特性,选取α大小在30°~70°之间,优化方案中为35°~50°,料堆坡面斜率为tag(α)。

料堆模型满足塌方斜率,即相邻点阵的斜率(高度差/点阵距离)≤tag(α)。

2、堆料模型控制

(1)抓斗状态判断

抓斗的控制通过由支撑缆和闭合缆实现。

抓斗闭合时,支撑缆和闭合缆高度一致,这作为抓斗闭合的判断依据。

抓斗在闭合状态下,当闭合缆向下降时,抓斗因重力作用,抓斗逐渐张开,直至最大张开位置,这时支撑缆和闭合缆的高度差作为抓斗张开的判断依据。

抓斗闭合过程与之相反。

抓斗整体升降时(不对抓斗进行开合动作),则支撑缆和闭合缆同时执行同一动作,即同升或同降。

(2)放料点位置高度获取

放料时,将抓斗降落,直至抓斗重量为0时,表示抓斗已触碰到物料,这时抓斗的高度即为物料高度。该高度称为抓斗中心点卸料高度。

(3)抓斗堆料影响区域及各点卸料高度计算

抓斗在平面堆料时,物料分布区域是以抓斗合闭轴为中心线,以抓斗张开方向向两侧扩散,扩散点增加高度h与扩散点到合闭轴的距离遵循正态分布曲线:在扩散半径r(抓斗张开宽度/3)的范围内,所卸物料占本次抓斗总卸料量的80%。到2r时,卸料高度基本为零。正态分布图见图1。

在坡面堆料时,物料卸料向下坡面一侧进行倾斜卸料,所以堆料区域分布中,上坡面影响区域比较小,所以分布曲线向中心靠拢,下坡面方差σ较大,影响区域扩大,分布曲线向外围扩张,分布图见图2。

卸料各点增加高度正态分布函数为:

hmax为最高卸料点高度。x为卸料点到合闭轴的距离。σ为方差。e为自然常数。

如果为平面卸料,卸料半径r(r=抓斗宽度/3)的区域内,物料分布占比80%计算,得到x=1.3σ,即r=1.3σ,则σ=r/1.3。

如果在坡面卸料,σ获取则需要分析是否为上坡面或下坡面,计算如下:

上坡面:σ的取值按公式:(1-λk)r=1.3σ计算,其中:k为坡面斜率(抓斗中心点卸料高度与原点阵高度差/两点间距离),λ为坡面系数,λ根据氧化铁皮的特性,范围为0.3~0.7之间。λ根据物料粘性、含污泥数量有关,每个旋流井的物料及污泥含量变化不大,但不同的旋流井则有差别,所以加入该变量,当物料粘性较大或污泥含量较多时,λ取值大,反之取值小。例如λ取0.3,k取1时,则平面卸料时σ=r/1.3。在σ不变的情况下,卸料半径减为0.7r。

下坡面:σ的取值按公式:(1+λk)r=1.3σ计算,其中k为坡面斜率,λ为坡面系数,λ根据氧化铁皮的特性,范围为1~3之间。例如λ取1,k取1时,则平面卸料时σ=r/1.3。在σ不变的情况下,卸料半径增为2r。

(4)堆料中心点四周点阵高度修正

抓斗位置是一个三维立体结构,行车抓斗位置即为抓斗中心点位置,在确定放料位置时,行车停止时,大、小车位置(x,y)确定,抓斗降落进行卸料,并获取抓斗中心点卸料高度(z)。当抓斗卸料后,以抓斗中心线为中心的四周4个点阵的高度将受到影响,四周点阵见图3。

四周四点的原高度为h11,h12,h21,h22,抓斗中心线到四周4个点的距离为d11,d12,d21,d22。当然存在中心点位于料池的边缘或4个角落的情况,这时对应的点为2个或单个(在角落是为单个),需要对这种特殊情况进行考虑,其堆料高度模型计算方法与四个点是一致的。

点阵高度修正公式为:

a)调整前原高度

如果抓斗中心卸料点与点阵之间的斜率未超过高度塌方斜率,取原点阵高度,否则以抓斗中心点卸料高度为基准点,按塌方斜率进行修正。即:

若,物料坡面满足不崩塌的斜率,则该值取原点阵高度;

若,坡面斜率大于崩塌斜率,以抓斗中心点卸料高度为基准点,按塌方斜率反推高度。

b)谷底系数

物料在坑底卸料时,四周均堆满料,则堆料高度比平地堆料高度增加。如图4所示。为消除该因素影响,增加谷底系数,其计算规则如下:

如图4-a所示,若,四周点高度有一个低于卸料点高度,则:谷底系数为1;

如图4-b所示,若,四周点高度均≥卸料点高度,则:谷底系数=1+k,其中k为四周点阵中,最低点阵与卸料中心点高度斜率。

c)中心点卸料增加高度hmax

中心卸料点增加的高度最大,计算公式为:

hmax=抓斗卸料重量/氧化铁皮密度/铺料面积

抓斗卸料物料重量为抓斗卸料前后的重量差。

氧化铁由于是铁粉和铁屑,氧化铁皮密度取2.75t/m3

铺料面积=抓斗深度×4r2计算,其中r=抓斗张开宽度/3。

(5)四周点阵外围一圈点阵高度修正

四周点阵修正是以现检测到较准确的卸料点中心高度为基准,根据卸料重量,对卸料中心四周的点阵进行高度修正,修正后四周点阵高度也较为准确。超过四周点阵的其它点阵则影响范围非常小,但是为避免四周点阵相邻的点阵高度存在错误,即与四周点阵的斜率大于崩塌斜率,在需要再进行一次修正。如图5所示,标记有坐标值的为四周点阵,标记有△标志的为四周外围点阵。

修正方法主要是根据崩塌斜率坡度最大原则进行高度调整。外围点阵与抓斗中心点高度进行斜率最大化比较,当斜率小于崩塌斜率时,外围点高度将不进行修改,否则按崩塌斜率进行修正。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行车在进行一次放料动作(堆料动作)后,系统自动根据抓斗的位置、高度、重量,自动对点阵进行高度修正,以确保堆料点阵高度的准确性。具体的堆料模型控制过程见图6,过程详细描述如下:

(1)实时数据获取

实时读取行车大小车位置、抓斗高度;抓斗重量、抓斗高度数据。

(2)获取堆料点

获取堆料点位置策略:

①堆料时取点阵中最低料位点为堆料点。

②当网格中所有的料位高度均超过料池围栏高度时,系统将不再在靠近料池壁点阵进行堆放料。

(3)控制行车到堆料点位置

获取到堆料点后,控制行车大小车到点阵位置。

(4)抓斗卸料

行车运行到堆料点后,抓斗开始下降,当抓斗重量开始减轻时,表示抓斗触碰到物料,这时通过抓斗高度可以较准确地得到堆料点物料高度,然后抓斗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停止,闭合缆继续提升,开始放料,直至抓斗完全张开,放料结束。

(5)料堆的堆料模型更新

放料结束后,抓斗上升到安全平移高度,根据堆料模型控制算法,对料堆点阵高度进行修正,完成堆料模型控制。

此外,当堆放物料的所有点阵均超过料池壁高度,堆料时,将不再对紧靠料池壁点阵进行堆料,防止堆料时物料漫过料池围墙洒落到料池外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未作详细说明之处,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在上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旋流井行车自动装车模型控制算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