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

文档序号:1093173 发布日期:2020-09-25 浏览:3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 (Temporary fixing structure of airbag device ) 是由 野田诚 早川辽 于 2020-02-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能够较以前更简单地进行对车体的暂时固定。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的暂时保持爪具有:基部,从气囊装置侧伸出;第一卡止部,从所述基部弯曲并向斜上方伸出;以及第二卡止部,在所述第一卡止部的伸出方向的相反侧从所述基部伸出,所述第一卡止部的顶点距所述基部的中心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顶点距所述基部的中心线的距离的合计距离较所述卡止孔的开口宽度更长,且所述第二卡止部从所述基部的伸出长度与所述基部的宽度的合计距离较所述卡止孔的开口宽度更短。(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mporary fixing structure of an airbag device, which can perform temporary fixing to a vehicle body more simply than before. The temporary holding claw of the temporary fixing structure of the airba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base portion protruding from an airbag device side; a first locking portion bent from the base and extending obliquely upward; and a second locking portion that protrudes from the base portion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protruding direction of the first locking portion, wherein the to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distance from the apex of the first locking portion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base portion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apex of the second locking portion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base portion is longer than the opening width of the locking hole, and the to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truding length of the second locking portion from the base portion and the width of the base portion is shorter than the opening width of the locking hole.)

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中的气囊(airbag)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从车辆车顶的侧壁上部以帘(curtain)状展开的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具有卡止爪的结构已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所述卡止爪将气囊装置暂时固定于内板直至对车顶纵梁的内板最终紧固气囊装置为止。

此外,现有的所述暂时固定结构中的卡止爪是以与在车顶纵梁(roof side rail)的内板(inner panel)侧在前后方向空开规定间隔而设置的一对卡止孔对应的方式,从气囊装置(气体发生器(inflator)保持部)侧突出。

具体而言,一对卡止孔分别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狭缝状,且在前后方向并列地配置。而且,各卡止爪是由穿插至卡止孔的狭缝的弯曲的板体所形成。

另外,一对卡止爪中,后侧的卡止爪的前端在内板的背侧向后方弯曲成L字状。由此,弯曲前端的卡止爪的板面会抵接于内板的背面。即,后侧的卡止爪通过弯曲前端的板面抵接于内板的背面,从而主要负担对内板暂时保持气囊装置(气体发生器保持部)的暂时保持功能。

而且,一对卡止爪中,前侧的卡止爪的前端在内板的背侧向下方弯曲成L字状。

另外,穿插至卡止孔的前侧的卡止爪因气囊装置(气体发生器保持部)的自重而卡在卡止孔。即,前侧的卡止爪主要负担对内板的气囊装置(气体发生器保持部)的防脱落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067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利用这种卡止爪将气囊装置(气体发生器保持部)暂时固定于内板时,首先将后侧的卡止爪嵌入至后侧的卡止孔。由此,后侧的卡止爪的弯曲前端配置于内板的背侧。然后,使前侧的卡止爪从前侧的卡止孔的上方靠近,将向下的弯曲前端嵌入至卡止孔。此时,前侧的卡止爪通过以后侧的卡止爪为中心使气体发生器保持部转动,从而嵌入至前侧的卡止孔。

然而,这种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存在下述要求,即:通过具有将暂时保持功能与防脱落功能汇集成一个形状的暂时保持爪,从而欲更简单地进行气囊装置对车体的暂时固定而无需气囊装置(气体发生器保持部)的转动操作。

因此,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较以前更简单地进行对车体的暂时固定的、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解决了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具有暂时保持爪,此暂时保持爪***至形成于车体侧的卡止孔,且所述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的所述暂时保持爪具有:基部,从所述气囊装置侧伸出;第一卡止部,从所述基部弯曲并向斜上方伸出;以及第二卡止部,在所述第一卡止部的伸出方向的相反侧从所述基部伸出,所述第一卡止部的顶点距所述基部的中心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的顶点距所述基部的中心线的距离的合计距离较所述卡止孔的开口宽度更长,且所述第二卡止部从所述基部的伸出长度与所述基部的宽度的合计距离较所述卡止孔的开口宽度更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能够较以前更简单地进行对车体的暂时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的气囊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2是图1的气囊装置中的气体发生器周边的部分立体图。

图3(a)是从车内侧观看安装于气体发生器的固定托架的立体图,图3(b)是从车外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3(b)的箭示IV方向观看的暂时保持爪的平面图。

图5(a)至图5(c)是对设于车体侧的卡止孔***暂时保持爪时的工序说明图。

图6(a)至图6(c)是对设于车体侧的卡止孔***暂时保持爪后的暂时保持爪的运行说明图。

图7为对车体最终紧固气囊装置时的暂时保持爪的状态图。

符号的说明

1: 固定托架

2: 暂时保持爪

3: 气囊本体

5: 气体发生器

7a1: 卡止孔

7: 车顶纵梁

7a: 车顶纵梁的内板(侧壁上部)

9: 侧壁上部

11: 支撑部

12: 紧固部

12b: 固定托架的抵接缘(抵接部)

21: 暂时保持爪的基部

22: 暂时保持爪的第一卡止部

23: 暂时保持爪的第二卡止部

A: 气囊装置

D1: 距离D3与距离D4的合计距离

D2: 第二卡止部的伸出长度与基部的宽度的合计距离

D3: 第一卡止部的顶点距基部的中心线的距离

D4: 第二卡止部的顶点距基部的中心线的距离

L: 基部的中心线

S: 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

V1: 第一卡止部的顶点

V2: 第二卡止部的顶点

W1: 卡止孔的开口宽度

W2: 基部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采取将气囊以帘状展开的气囊装置暂时固定于车体的侧壁上部的结构为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在下述暂时保持爪的结构的方面具有主要特征,所述暂时保持爪从气囊装置侧伸出,***至形成于车体的侧壁上部的卡止孔。

具体而言,暂时保持爪如下文将详细说明那样,具有从气囊装置侧伸出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分支并进一步伸出的第一卡止部和第二卡止部。

以下,对气囊装置的总体结构进行说明后,对所述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气囊装置分别配置于车体的左右两侧。这些气囊装置彼此相对于车体中心轴而具有对称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仅对左侧的气囊装置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与车体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一致。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左方向表示车外侧,右方向表示车内侧。

<气囊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的气囊装置A的结构说明图。图2是图1的气囊装置A中的气体发生器5的周边的部分立体图。此外,图1中,展开后的气囊本体3是以假想线(两点链线)表示。而且,图1及图2中,为了便于作图,将在车顶纵梁(roof side rail)7的车室侧(图的纸面近前侧)以覆盖气囊装置A的方式配置的车顶衬里(roof lining)部省略。

如图1所示,气囊装置A将经折叠的气囊本体3(袋体)配置于从前柱(frontpillar)6经由车顶纵梁7直到后柱(rear pillar)8的上部的、车体的侧壁上部9。

气囊装置A包括:气囊本体3;气体发生器5,向气囊本体3提供高压气体;固定托架1,固定于车体的侧壁上部9,具体而言固定于车顶纵梁7;以及暂时保持爪2(参照图2)。

气囊本体3在对车体输入了规定值以上的冲击时,在车室内的侧部以帘状展开。经折叠的气囊本体3具有对侧壁上部9的多个固定部3a。

气体发生器5形成为圆筒状。所述气体发生器5是在车顶纵梁7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以沿着车顶纵梁7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气体发生器5经由连结构件4而安装于气囊本体3的上部。另外,关于气体发生器5,虽省略图示,但其气体提供口连接于气囊本体的气体导入部。

接下来,对固定托架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托架1是以沿着气体发生器5的前后方向、也就是气体发生器5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的方式配置。

如图2所示,固定托架1包括:气体发生器5的支撑部11;以及紧固部12,与所述支撑部11一体地形成,以螺杆B将气体发生器5紧固于内板7a。此外,如下文将述,在内板7a形成有螺杆B的穿插孔7a2(参照图7)。

图2中,符号7a1表示供下文将详细说明的暂时保持爪2***的卡止孔,符号4为将气囊本体(省略图示)与气体发生器5连结的上文所述的连结构件。

图3(a)是从车内侧(图3(a)的纸面近前侧)观看安装于气体发生器5的固定托架1的立体图。图3(b)是从车外侧(图3(b)的纸面近前侧)观看安装于气体发生器5的固定托架1的立体图。

如图3(a)及图3(b)所示,固定托架1是由一片大致带状构件形成。

如图3(b)所示,所述固定托架1在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卷绕气体发生器5的周围而形成支撑部11。

而且,关于固定托架1,将带状构件的端部彼此重合而形成紧固部12。

另外,如图3(b)所示,在支撑部11与紧固部12的边界,形成有将卷绕于气体发生器5的周围的支撑部11扣紧的扣紧部13。所述扣紧部13成为下述结构,即:从向下绕的带状构件突出的突起13a嵌合至形成于向上绕的带状构件的对应位置的孔部13b。

而且,如图3(a)所示,在支撑部11的向下绕的带状构件,以沿着气体发生器5的周向的方式形成有凸筋(bead)11a。所述凸筋11a沿着气体发生器5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两列。

此外,如图3(a)及图3(b)所示,支撑部11的向上绕的带状构件除了扣紧部13(参照图3(b))以外,形成为宽度较向下绕的带状构件更窄。由此,图3(b)所示的使突起13a嵌合至孔部13b时的、带状构件对气体发生器5的卷绕变容易。

如图3(a)及图3(b)所示,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如上文所述,是将带状构件的端部彼此重合而平面视时呈大致矩形。

另外,在紧固部12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螺杆B(参照图2)的穿插孔12a。此外,关于所述穿插孔12a,两片重叠的下侧的带状构件的穿插孔12a较上侧的带状构件的穿插孔12a更为小径。

而且,紧固部12具有与大致矩形的紧固部12的下缘对应的抵接缘12b。所述抵接缘12b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但如图6(c)所示,当暂时保持爪2的第二卡止部23抵接于卡止孔7a1的周缘时,抵接于内板7a。

此外,所述抵接缘12b相当于所述的“固定托架的抵接部”。

关于这种固定托架1,设想与下文将详细说明的暂时保持爪2一体成形的、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等合成树脂制品。但是,固定托架1不限定于此,也能够由金属板等其他材料形成。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托架1在气体发生器5的长度方向空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两个。

<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结构>

接下来,对气囊装置A的暂时固定结构S进行说明,所述气囊装置A的暂时固定结构S是针对作为图1所示的车体的侧壁上部9的、车顶纵梁7的内板7a。

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具有从构成气囊装置A的固定托架1侧伸出的暂时保持爪2(参照图2)。

如图2所示,暂时保持爪2***至形成于车顶纵梁7的内板7a(车体的侧壁上部9(参照图1))的卡止孔7a1。

卡止孔7a1在内板7a的前后方向空开规定间隔而设有一对。这些卡止孔7a1贯穿内板7a。

平面视时,本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孔7a1分别以上下方向细长的矩形而形成。另外,这些卡止孔7a1在前后方向并列地配置。

此外,上下延伸的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相当于所述的“卡止孔的开口宽度”。

如图3(b)所示,暂时保持爪2是由从固定托架1向上方伸出的板体形成。

具体而言,暂时保持爪2在从构成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的上下重合两片的带状构件中下侧的带状构件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向后方伸出的中途,向上方弯折成L字状而伸出。

图4是从图3(b)的箭示IV方向观看的暂时保持爪2的平面图。此外,图4中,以假想线(两点链线)一并记载形成有卡止孔7a1的内板7a。所述假想线的内板7a是为了比对暂时保持爪2与卡止孔7a1的尺寸而记载,并不表示实际的暂时固定结构S的暂时保持爪2与卡止孔7a1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4所示,暂时保持爪2具有基部21、第一卡止部22及第二卡止部23。

基部21以基部21的中心线L相对于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的板面而成垂直的方式从固定托架1伸出。

所述基部21以相同的宽度W2向上方延伸至下文将说明的第一卡止部22的基端部。

第一卡止部22从基部21的前端弯曲并伸出。

第一卡止部22相对于基部21的中心线L的伸出角度θ1在内角侧成为90°以上且小于180°(90°≤θ1<180°)。此外,伸出角度θ1理想的是超过90°的钝角。

这种第一卡止部22在将固定托架1暂时固定于后述的内板7a的暂时固定状态下(参照图6(c)),成为从基部21向斜上方伸出的状态。具体而言,第一卡止部22的伸出方向沿着卡止孔7a1周围的内板7a。

第二卡止部23在第一卡止部22的伸出方向的相反侧从基部21伸出。另外,第二卡止部23的基端部设定于较第一卡止部22的基端部更靠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即,第二卡止部23的基端部在基部21的中心线L的延伸方向,不与第一卡止部22的基端部重叠(overlap)。

第二卡止部23相对于基部21的中心线L的伸出角度θ2成为90°(θ2=90°)。即,第二卡止部23与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的板面平行地延伸。然而,第二卡止部23只要在图4所示的暂时保持爪2的平面视时沿左右方向延伸,则不限定于所述伸出角度θ2。

而且,如图4所示,这种本实施方式中的暂时保持爪2中,若规定以基部21的中心线L为基准线的第一卡止部22的顶点V1和第二卡止部23的顶点V2,则以顶点V1距中心线L的距离D3、与顶点V2距中心线L的距离D4的合计距离D1较本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更长的方式进行设定。

而且,以第二卡止部23从基部21的伸出长度与基部21的宽度W2的合计距离D2较本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更短的方式进行设定。

而且,第一卡止部22的顶点V1与基部21的中心线L的距离D3较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的一半长度更长。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是以第一卡止部22可穿插至其中的方式(参照图5(a)),设定为对第一卡止部22的顶点V1与基部21的中心线L的距离D3加上基部21的左右宽度W2的一半长度而得的长度,但也能够以超过所述长度的方式设定。

而且,第二卡止部23的顶点V2与基部21的中心线L的距离D4较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的一半长度更长。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是以第二卡止部23可穿插至其中的方式(参照图5(c)),设定为对第二卡止部23的顶点V2与基部21的中心线L的距离D4加上基部21的左右宽度W2的一半长度而得的长度,但也能够以超过所述长度的方式设定。

这种第二卡止部23在固定托架1对后述的内板7a的暂时固定状态下(参照图6(c)),成为抵接于卡止孔7a1(参照图6(c))的周缘的状态。

<气囊装置的暂时固定工序>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的、固定托架1对内板7a的暂时固定工序进行说明。

图5(a)至图5(c)是对内板7a的卡止孔7a1***暂时保持爪2时的工序说明图。图6(a)至图6(c)是***至卡止孔7a1后的暂时保持爪2的运行说明图。

如图5(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托架1的暂时固定工序中,首先使固定托架1的暂时保持爪2从内板7a的卡止孔7a1的下方靠近。此时,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的板面是以与卡止孔7a1周围的内板7a的板面成平行的方式配置。

然后,固定托架1的暂时保持爪2中,第一卡止部22***至内板7a的卡止孔7a1。

接着,如图5(b)所示,所述暂时固定工序中,维持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的板面与内板7a的板面的平行状态,而将暂时保持爪2向第一卡止部22从基部21的伸出方向***至卡止孔7a1。

然后,如图5(c)所示,所述暂时固定工序中,暂时保持爪2的第二卡止部23通过卡止孔7a1,由此暂时保持爪2对内板7a的卡止孔7a1的***工序结束。

此外,图5(c)表示暂时保持爪2的基部21抵接于卡止孔7a1的右端的状态。

图5(a)至图5(c)中,符号5为气体发生器。

接下来,对***至卡止孔7a1后的暂时保持爪2的运行进行说明。

图6(a)表示与图5(c)所示的对内板7a的固定托架1相同的状态。如图6(a)所示,若释放施加于固定托架1的负荷,则固定托架1在铅垂方向开始自然落下。

接着,如图6(b)所示,自然落下的固定托架1中,暂时保持爪2的第二卡止部23抵接于卡止孔7a1的左端(卡止孔的周缘)。

由此,固定托架1因气体发生器5的自重而以第二卡止部23的抵接部为中心向中空箭头方向转动。

然后,如图6(c)所示,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的抵接缘12b(抵接部)抵接于内板7a,由此固定托架1的转动运行停止。

此时,暂时保持爪2的基部21抵接于卡止孔7a1的右端(卡止孔的周缘)。

即,固定托架1由暂时保持爪2的第二卡止部23、紧固部12的抵接缘(抵接部)及基部21支撑于内板7a。

由此,固定托架1对内板7a的暂时固定工序结束。

接下来参照的图7为对内板7a最终紧固固定托架1时的暂时保持爪2的状态图。

如图7所示,固定托架1对内板7a的最终紧固位置是通过使图6(c)所示的暂时固定状态的固定托架1向上方移动,从而在暂时保持爪2的基部21抵接于卡止孔7a1的左端(卡止孔的周缘)的状态下,以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沿着内板7a的方式配置。

另外,对于这种紧固位置的固定托架1来说,紧固部12的螺杆B(参照图2)的穿插孔12a与形成于内板7a的螺杆B(参照图2)的穿插孔7a2重合。

此外,图7中,符号5为气体发生器。

附带而言,虽图示省略,但若释放这种紧固位置的固定托架1而使其自由落下,则固定托架1以第二卡止部23对卡止孔7a1的左端(卡止孔的周缘)的抵接部为中心而转动,由此回到图6(c)所示的暂时固定状态。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A的暂时固定结构S发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中,以暂时保持爪2的第一卡止部22的顶点V1距基部21的中心线L的距离D3、与第二卡止部23的顶点V2距基部21的中心线L的距离D4的合计距离D1较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更长的方式进行设定。

而且,以第二卡止部23从基部21的伸出长度与基部21的宽度W2的合计距离D2较本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孔7a1的开口宽度W1更短的方式进行设定。

这种暂时保持爪2通过确保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的板面与内板7a的板面的平行,从而可向内板7a的卡止孔7a1***(参照图5(a)至图5(c))。而且,***至卡止孔7a1的暂时保持爪2保持于内板7a(参照图6(a)至图6(c))。

相对于此,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如背景技术一栏所记载,相对于内板而将气囊装置(气体发生器保持部)倾斜,首先将一对卡止爪中向后方弯曲成L字状的其中一个卡止爪***至内板的卡止孔。然后,以***至卡止孔的其中一个卡止爪作为转动支点,使气体发生器保持部以相对于内板而成平行的方式转动,由此使另一个卡止爪***至内板的卡止孔。

此外,这种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中,此处设想气体发生器较气体发生器保持部而在前后方向更长的情况。

但是,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中,在为了将成为转动支点的其中一个卡止爪***至内板的卡止孔而将气体发生器保持部倾斜时,有时从气体发生器保持部伸出的气体发生器的前端部与内板发生干扰,导致所述其中一个卡止爪无法***至内板的卡止孔。

而且,这种情况下,也想到在成为转动支点的其中一个卡止爪侧,以气体发生器保持部的端部与气体发生器的端部对齐的方式,使气体发生器对气体发生器保持部的组装位置在前后方向偏移。

但是,若考虑到在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在左右两侧使气体发生器对内板的安装位置在前后方向相互一致,则在如所述那样配置长的气体发生器时,隔着车体的中心轴而需要左右对称结构的两种气体发生器保持部。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与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不同,无需固定托架1的转动操作,通过确保与内板7a的平行从而可对内板7a组装气体发生器5。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与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不同,即便气体发生器5在前后方向长,也能够不发生干扰地安装于内板7a。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与需要左右对称结构的两种气体发生器保持部的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不同,能利用一种固定托架1来与左右两侧的气囊装置A对应。由此,根据所述暂时固定结构S,能够削减零件数。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暂时保持爪2如上文所述,第一卡止部22从基部21弯曲并向斜上方伸出,并且第二卡止部23在第一卡止部22的伸出方向的相反侧从基部21伸出。

这种暂时保持爪2在***至卡止孔7a1后,利用这些基部21、第一卡止部22及第二卡止部23将固定托架1支撑于内板7a(参照图6(a)至图6(c))。即,暂时保持爪2与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卡止爪不同,构成为以一个形状发挥暂时保持功能与防脱落功能。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与现有的暂时固定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不同,无需具有暂时保持功能与防脱落功能的各功能的两种卡止爪。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能够减少零件数,并且能够设为进一步经简化的结构。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中,第一卡止部22相对于基部21的中心线L的伸出角度θ1在内角侧成为90°以上且小于180°(90°≤θ1<180°)。而且,第二卡止部23相对于基部21的中心线L的伸出角度θ2成为90°(θ2=90°)。

根据这种暂时固定结构S,如上文所述,在维持固定托架1的紧固部12的板面与内板7a的板面的平行状态而将暂时保持爪2***至卡止孔7a1时(参照图5(a)至图5(c)),这些***操作变得简单。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中,固定托架1具有在第二卡止部23抵接于卡止孔7a1的周缘的状态下对内板7a进行抵接的抵接缘12b(抵接部)。

根据这种暂时固定结构S,固定托架1对内板7a的暂时固定状态变得更稳定。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暂时固定结构S中,暂时保持爪2沿着气体发生器5的长度方向而具有多个。

根据这种暂时固定结构S,固定托架1对内板7a的暂时固定状态变得更稳定。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实施方式来实施。

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具有一个暂时保持爪2的相同形状的固定托架1在气体发生器5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有两个的暂时固定结构S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设为在单一的固定托架1具有两个暂时保持爪2的结构。

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安装于气体发生器5的固定托架1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设为在气囊本体3安装固定托架1的结构的暂时固定结构S。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多室驾驶员侧气囊组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