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

文档序号:1160830 发布日期:2020-09-18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 (Process for removing purine from whole soybeans ) 是由 李帅 陈彪 邹伟权 于 2020-07-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黄豆洗净,置于黄豆重量的4~6倍的质量浓度为3~5%乙醇溶液浸泡,向乙醇溶液中加入促进剂和吐温-80,黄豆浸泡20~30min;S2.将上述步骤S1浸泡过后的黄豆用清水浸泡20~30min,清洗1~3次,清水温度为30~40℃;S3.将上述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00~115℃烘烤2~3.5h,快速降温冷却后灌装。本发明工艺简单,本发明添加的促进剂可促进嘌呤从黄豆中脱离出来,使得嘌呤的脱除率高,同时加入的吐温-80可以保持黄豆完整的外观,两者兼备。(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process for removing purine from whole soybean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cleaning soybeans, soaking the cleaned soybeans in an ethanol solution which is 4-6 times of the weight of the soybeans and has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3-5%, adding an accelerator and Tween-80 into the ethanol solution, and soaking the soybeans for 20-30 min; s2, soaking the soybeans soaked in the step S1 in clean water for 20-30 min, and cleaning for 1-3 times, where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lean water is 30-40 ℃; s3, baking the soybeans cleaned in the step S2 at 100-115 ℃ for 2-3.5 h, rapidly cooling, and filling. The process is simple, the added accelerant can promote purine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soybeans, so that the removal rate of the purine is high, and meanwhile, the added Tween-80 can keep the complete appearance of the soybeans, and the two have the same effect.)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

背景技术

黄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黄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B1、B2,烟酸和铁、钙等矿物质,但是患有消化性溃疡和通风病的患者却因大豆中嘌呤含量较高(180mg/100g左右)而不宜长期食用,嘌呤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嘌呤是一类带碱性有两个相邻碳氮环的含氮有机大分子物质,含有极性基团,嘌呤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且在人体中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正常人血液中的尿酸通过不断地合成和***,其浓度会达到动态平衡。然而当尿酸代谢出现异常时,会出现合成量大于***量的情况,造成体内尿酸的积累,最终导致痛风病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病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中国的某些地区,痛风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为了改善通风病人的生存质量,如何去除黄豆中的嘌呤,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目前,针对嘌呤去除困难的问题,国内的主要方案有物理性的盐析、吸附,一般嘌呤脱除工艺为:先将黄豆研磨,过滤,加盐类,加热搅拌,再冷却沉降、过滤得成品,物理性的盐析可以去除大部分的嘌呤,但是需要将大豆进行打碎才能大部分去除嘌呤,保持不了大豆完整的外观,若想要保持大豆完整的外观,则去除嘌呤的效果又欠佳,两者不可兼得,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工艺简单,本发明添加的促进剂可促进嘌呤从黄豆中脱离出来,使得嘌呤的脱除率高,同时加入的吐温-80可以保持黄豆完整的外观,外观不破损,颗粒饱满,有光泽,颜色呈亮黄色。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黄豆洗净,置于黄豆重量的4~6倍的质量浓度为3~5%乙醇溶液浸泡,向乙醇溶液中加入促进剂和吐温-80,黄豆浸泡20~30min;

S2.将上述步骤S1浸泡过后的黄豆用清水浸泡20~30min,清洗1~3次,清水温度为30~40℃;

S3.将上述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00~115℃烘烤2~3.5h,所述乙醇溶液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1:(0.6~1)。

优选地,所述乙醇溶液和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5~0.8)。

优选地,所述促进剂包括L-岩藻糖和甘露糖。

优选地,所述L-岩藻糖和甘露糖的质量比为(4~7):(1~3)。

更优选地,所述L-岩藻糖和甘露糖的质量比为5:2。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使用清水的重量为黄豆重量的8~10倍。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清水的温度为35℃。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将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10℃烘烤2h。

在前期实验中,若想要去除黄豆中的嘌呤则需要将黄豆打碎,保持不了黄豆完整的外观,若想要保持黄豆完整的外观,则去除嘌呤的效果又欠佳,两者不可兼得,因此,发明人尝试将吐温-80添加至乙醇中,不仅可以防止乙醇对黄豆外观的影响,并且可以不打碎黄豆,保持了黄豆完整的外观,同时可以略微提高嘌呤的去除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嘌呤的去除率,发明人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将L-岩藻糖和甘露糖复配,可显著提高黄豆中嘌呤的去除率,推测可能是因为L-岩藻糖和甘露糖均含有多个碳原子结构,将L-岩藻糖和甘露糖复配可与黄豆中的嘌呤形成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且L-岩藻糖和甘露糖与嘌呤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黄豆中的嘌呤与黄豆中其他物质之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得嘌呤跟着作用力可以从黄豆中脱离,以达到嘌呤去除的效果,提高了嘌呤去除率,根据嘌呤检测实验可说明,利用本发明的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可使得黄豆中的嘌呤去除率达到75.7%。此外,促进剂配合吐温-80使用,可同时达到保护黄豆外观的目的,还能提高黄豆中的嘌呤去除率,两者兼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制备工艺简单,加入吐温-80浸泡黄豆,可以保持黄豆完整的外观,同时可以略微提高嘌呤的去除率,将L-岩藻糖和甘露糖复配形成促进剂添加至乙醇中,进一步的提高了嘌呤的去除率,当促进剂与吐温-80同时使用时,既可以保持黄豆的外观,又可以显著提高黄豆中嘌呤的去除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部分原料的厂家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609397490000021

Figure BDA0002609397490000031

实施例1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黄豆洗净,去除表面杂质,置于黄豆重量的4倍的质量浓度为3%乙醇溶液浸泡,向乙醇溶液中加入由促进剂和吐温-80,乙醇溶液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1:0.6,乙醇溶液和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5,黄豆浸泡20min;

S2.将上述步骤S1浸泡过后的黄豆用黄豆重量的8倍的清水浸泡20min,清洗2次,清水温度为30℃;

S3.将上述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00℃烘烤2h,快速降温冷却至常温后灌装,黄豆的水分不高于6%。

在本实施例中,促进剂包括L-岩藻糖和甘露糖,所述L-岩藻糖和甘露糖的质量比为4:1。

实施例2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黄豆洗净,去除表面杂质,置于黄豆重量的5倍的质量浓度为5%乙醇溶液浸泡,向乙醇溶液中加入由促进剂和吐温-80,乙醇溶液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1:0.8,乙醇溶液和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6,黄豆浸泡25min;

S2.将上述步骤S1浸泡过后的黄豆用黄豆重量的9倍的清水浸泡25min,清洗3次,清水温度为40℃;

S3.将上述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05℃烘烤3h,快速降温冷却至常温后灌装,黄豆的水分不高于6%。

在本实施例中,促进剂包括L-岩藻糖和甘露糖,所述L-岩藻糖和甘露糖的质量比为4:3。

实施例3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黄豆洗净,去除表面杂质,置于黄豆重量的4倍的质量浓度为4%乙醇溶液浸泡,向乙醇溶液中加入由促进剂和吐温-80,乙醇溶液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1:0.7,乙醇溶液和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7,黄豆浸泡30min;

S2.将上述步骤S1浸泡过后的黄豆用黄豆重量的9倍的清水浸泡30min,清洗3次,清水温度为40℃;

S3.将上述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10℃烘烤2.5h,快速降温冷却至常温后灌装,黄豆的水分不高于6%。

在本实施例中,促进剂包括L-岩藻糖和甘露糖,所述L-岩藻糖和甘露糖的质量比为2:1。

实施例4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黄豆洗净,去除表面杂质,置于黄豆重量的6倍的质量浓度为5%乙醇溶液浸泡,向乙醇溶液中加入由促进剂和吐温-80,乙醇溶液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1:0.9,乙醇溶液和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8,黄豆浸泡30min;

S2.将上述步骤S1浸泡过后的黄豆用黄豆重量的10倍的清水浸泡30min,清洗3次,清水温度为40℃;

S3.将上述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15℃烘烤3h,快速降温冷却至常温后灌装,黄豆的水分不高于6%。

在本实施例中,促进剂包括L-岩藻糖和甘露糖,所述L-岩藻糖和甘露糖的质量比为7:1。

实施例5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黄豆洗净,去除表面杂质,置于黄豆重量的6倍的质量浓度为5%乙醇溶液浸泡,向乙醇溶液中加入由促进剂和吐温-80,乙醇溶液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1:1,乙醇溶液和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8,黄豆浸泡30min;

S2.将上述步骤S1浸泡过后的黄豆用黄豆重量的10倍的清水浸泡30min,清洗3次,清水温度为40℃;

S3.将上述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15℃烘烤3.5h,快速降温冷却至常温后灌装,黄豆的水分不高于6%。

在本实施例中,促进剂包括L-岩藻糖和甘露糖,所述L-岩藻糖和甘露糖的质量比为7:3。

实施例6

一种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黄豆洗净,去除表面杂质,置于黄豆重量的6倍的质量浓度为5%乙醇溶液浸泡,向乙醇溶液中加入由促进剂和吐温-80,乙醇溶液和吐温-80的质量比为1:0.7,乙醇溶液和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6,黄豆浸泡30min;

S2.将上述步骤S1浸泡过后的黄豆用黄豆重量的10倍的清水浸泡30min,清洗3次,清水温度为35℃;

S3.将上述步骤S2清洗后的黄豆置于110℃烘烤2h,快速降温冷却至常温后灌装,黄豆的水分不高于6%。

在本实施例中,促进剂包括L-岩藻糖和甘露糖,所述L-岩藻糖和甘露糖的质量比为5:2。

对比例1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对比例1不添加吐温-80,其余原料及工艺参数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对比例2不添加促进剂,其余原料及工艺参数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对比例3中的促进剂不含有L-岩藻糖,其余原料及工艺参数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4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对比例4中的促进剂不含有甘露糖,其余原料及工艺参数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5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对比例5中用葡萄糖替代L-岩藻糖,其余原料及工艺参数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6

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仅在于,对比例6中促进剂与吐温-80的质量比为1:2。

试验例一、外观观察试验

取实施例1~6、对比例1~6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处理后的黄豆,在温度为(25±2)℃和湿度为(65±5)%环境下,对黄豆的颜色、光泽、饱满度、表皮是否破损等外观进行观察,见表2。

表2

组别 颜色 光泽 饱满度 表皮是否破损
实施例1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实施例2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实施例3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实施例4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实施例5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实施例6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对比例1 浅黄色 颗粒干瘪 破损
对比例2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对比例3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对比例4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对比例5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对比例6 亮黄色 较亮 颗粒饱满 不破损

根据表2,经过本发明实施例1~6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处理后的黄豆,外观颜色呈亮黄色,且光泽较亮,颗粒饱满不干瘪,观察表皮没有发生破损现象。

对比例1不添加吐温-80,经脱除工艺处理后的黄豆,外观颜色呈浅黄色,且光泽暗,颗粒有些干瘪,观察表皮有发生破损现象,说明吐温-80可以防止乙醇对黄豆外观的影响,并且可以不打碎黄豆,保持了黄豆完整的外观。

对比例2~6不添加促进剂,或者只含有促进剂中的一种物质,或者用葡萄糖替代L-岩藻糖,或者是改变促进剂与吐温-80的质量比,其对黄豆的外观均没影响,经过对比例2~6脱除工艺处理后的黄豆外观颜色仍然呈亮黄色,光泽较亮,颗粒饱满不干瘪,表皮也没有发生破损现象。

试验例二、嘌呤检测实验

取实施例1~6及对比例1~6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处理后的黄豆,将其粉碎成粉末作为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的嘌呤的含量进行限定,色谱分离条件为:ZorbaxC18反相柱(4.6mm×250mm,5.0μm)色谱柱,以0.02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6)作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λ1)为254nm。取10mL样品于50mL烧瓶中,加入10mL三氟乙酸与甲酸1:1的混合液,在98~101℃油浴锅中水解1h,然后冰浴冷却,并用15mol/L KOH溶液中和,直至pH调至7,再用H3 PO4调pH至3,定容50mL,用0.22μm滤膜过滤,在254nm波长处测定,根据样品中腺嘌呤和鸟嘌呤的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浓度C,嘌呤的去除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嘌呤去除率

Figure BDA0002609397490000071

表3

组别 嘌呤去除率
实施例1 62.2%
实施例2 58.7%
实施例3 65.0%
实施例4 71.3%
实施例5 68.4%
实施例6 75.7%
对比例1 61.1%
对比例2 32.5%
对比例3 36.3%
对比例4 42.6%
对比例5 38.2%
对比例6 57.1%

根据表3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6及对比例1~6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处理后的黄豆中嘌呤去除率高,嘌呤去除率高达75.7%,其中以实施例6中的黄豆嘌呤去除率最高。

对比例1未添加吐温-80,对黄豆中嘌呤去除率有稍微影响,说明吐温-80的添加可略微提高嘌呤的去除率,对比例2未添加促进剂,其黄豆中嘌呤的去除率较低,说明L-岩藻糖和甘露糖复配,可显著提高黄豆中嘌呤的去除率,推测可能L-岩藻糖和甘露糖复配可与黄豆中的嘌呤形成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且L-岩藻糖和甘露糖与嘌呤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黄豆中的嘌呤与黄豆中其他物质之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得嘌呤跟着作用力可以从黄豆中脱离,以达到嘌呤去除的效果;

对比例3或对比例4中促进剂只含有L-岩藻糖和甘露糖其中一种时,其经过嘌呤脱除工艺的黄豆中嘌呤去除率也较低,但对比例2的嘌呤去除率高,对比例5将葡萄糖替代L-岩藻糖,其嘌呤去除率也较低,说明葡萄糖不能随意取代L-岩藻糖的地位,而将L-岩藻糖和甘露糖复配时才能显著提高嘌呤的去除率。

对比例6改变吐温-80与促进剂的比例,提高了吐温-80的使用量,虽然可以达到保护黄豆外观的目的,但是黄豆中的嘌呤去除率不及实施例6嘌呤去除率高,说明吐温-80与促进剂需要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才能获得最佳的嘌呤去除率,同时也可以避免破坏黄豆的外观,两者兼备。

试验例三、质量检测

取实施例6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处理后的黄豆,依据JJF1070-2005等对黄豆样品进行净含量等16项检测,重复5次,取均值,结果见表4。

表4

根据表4的检测数据可知,由实施例6整粒黄豆中嘌呤的脱除工艺处理后的黄豆,16项检测均合格,说明添加剂的加入对黄豆的品质无任何影响。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真空包装、长时间低温慢煮、速冻冷藏、预制熟肉排的制作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